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23

Upload: louis-durham

Post on 02-Jan-2016

9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7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名言出自谁的笔下?.   你是否感到奇怪,宋朝抗击西夏入侵时,担当镇守边关重任的就是宋朝一代文豪 ―― 文臣范仲淹;杨家将与契丹鏖战的时候,身后跟着个文官当监军。你知道宋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重文轻武”的政治新格局吗?学习了本课,你就会知道答案了。. 杯酒释兵权. 五代十国:. 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 “ 五代 ” ,与此同时,山西和南方先后出现前蜀、吴、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 10 个割据政权,史称 “ 十国 ” 。. 唐朝灭亡后,中国陷入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Page 2: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名言出自谁的笔下?

Page 3: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你是否感到奇怪,宋朝抗击西夏入侵时,担当镇守边关重任的就是宋朝一代文豪――文臣范仲淹;杨家将与契丹鏖战的时候,身后跟着个文官当监军。你知道宋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重文轻武”的政治新格局吗?学习了本课,你就会知道答案了。

Page 4: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Page 5: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唐朝灭亡后,中国陷入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

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与此同时,山西和南方先后出现前蜀、吴、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 10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Page 6: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篡夺了政权,建立了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即宋太祖。

Page 7: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清朝有人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遂罢兵”,表明了对这一事件的怀疑。

你认为陈桥兵变是有预谋的吗?有哪些疑点可以证明?

Page 8: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武将权力过重是五代政权频繁更替的重要原因,高级将领的向背,往往是改朝换代的决定性因素。为了消除这一隐患,宋太祖采用“强干弱枝”的方法,逐步从将领手中收回军政大权,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Page 9: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宋朝优待文人,政府高级官员几乎都由文人担任,连中央主管军事的枢密使也多是文人,武将出征时还常常以文官做“监军”。其目的是彻底铲除军人乱政的根源,形成“无腹心之患”的政治环境。

Page 10: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为了使文人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仕途,朝廷还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不断增加录取名额,以吸引有真才实学的士人参加科举。

Page 11: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重文轻武”的国策使宋朝士大夫拥有前所未有的优越地位,弃武学文成为一时的社会风气,宋朝的文化十分繁荣。但武人地位的下降,造成了军力不振的严重情况,这对宋朝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文人任政府高官。

2 、文人主管中央军事。

3 、文人做武将监军。

4 、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Page 12: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你认为下列各点中,哪些是“重文轻武”政策的利,哪些又是它的弊?

1、士大夫社会责任感增强,“以天下为己任”者增多。

2、武将得不到信任,出兵打仗受牵制。

3、政变可能性小,皇位更加稳固。

4、太多的士大夫进入政府机构,不堪重负。

5、人们不愿当兵,使军队素质更差。

6、文官当最高统帅,没有实战经验和能力。

7、社会文化修养水平普遍提高。

利弊

Page 13: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你们固然没有异心,但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到你们身上,你想不干,能行吗?1、图中左一人物是_

朝的开国皇帝____。

2、些图反映是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

3、赵匡胤要求将领交出兵权的目的是什么?

防止武将权力过重,加强中央集权,稳固帝位。

宋赵匡胤

杯酒释兵权

Page 14: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Page 15: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唐中期以来,中原地区战争频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却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格局逐渐发生变化。至南宋,江南经济已赶上和超过北方,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Page 16: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两宋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1、重视水利建设

2、增加垦田面积

3、引进占城稻

Page 17: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水稻在当时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产粮区,以至民间浒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Page 18: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宋代南方的手工业尤为繁荣。北宋时,南方的纺织品不仅产量大增,而且花型图案和艺术风格也有许多创新。

Page 19: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南宋后期,随着棉花种植的不断推广,海南岛及东南沿海地区还兴起了棉纺织业,从而揭开了我国纺织业崭新的一页。

Page 20: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宋官窑贯耳瓶 宋钧窑玫瑰紫花盆

宋代的陶瓷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Page 21: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宋代造船业的水平和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凡水路便利和盛产木材的地方,都有官方设置的造船工场,每年可造内河运粮船近 3000艘。海船的制造中心则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大城市。民间造船业也很发达。

Page 22: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宋代的船舶采用了以下先进技术:

1、桅杆可起可倒,可调整帆的角度。

2、舵叶上有许多孔。

3、船舱用隔板分为若干个互不相通的空间。

1、可迎合风向,更好地利用风力。

2、减少水的阻力。

3、一旦船舱漏水,只是影响到局部,不会令全船沉没。

Page 23: 第 17 课 两宋新格局

航运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当时与宋朝建立贸易往来的国家多达 56 个,从海外进口的货物种类达数百种。出口商品中丝绸、瓷器、茶叶、铁器、纸张等,都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