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英雄”风靡背后的文化想象epaper.tuanjiebao.com/content/1/2017-02/04/05/2017020405_pdf.pdf ·...

1
311 每周六出版 · · 主编:王宇航 电话: 010-65257766 E-mail wenhuazhoukan @tuanjiebao.com 2017 2 4 星期六 4756 5 “如果我是一本书,我希望成为孩子魔法 世界的一部分。”这句诗意盎然地话语出自图 画书《如果我是一本书》。该书从书的角度来 看阅读这件事,提供了读者阅读的新角度。 令人深思的简单文字,配上充满想象力的图 画,让我们可以在每一页看见自己喜爱的书 的身影。新春伊始,有哪些童书等着我们和 孩子一起推开魔法的大门? 浓郁中国风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第一本值得和孩子 一起阅读的是《打灯笼》(蒲蒲兰绘本馆连环 画出版社)。“获奖专业户”朱成梁携手中国古 典文学博士王亚鸽创作的《打灯笼》描写了王 亚鸽老家陕西省武功县地区正月的一种风俗 习惯。年近七十的朱成梁多次去陕西省武功 县地区实地采风,人物造型、动作、颜色等结 合陕西凤翔地区泥人的特点,画面温暖、充满 童趣、具有浓浓乡土味道,是一份中国式的新 年祝福。《打灯笼》借小女孩招娣从期盼挑灯 笼,到点亮、燃烧、熄灭,再到重新心怀期待的 温暖描写,表达了对传统渐渐丢失的一种不 舍,淡淡的离别乡愁以及在怀抱希望中慢慢 长大。书中有雪、有村庄、有灯笼、有孩子,让 童趣在画面中流动,年味在灯笼中闪动。 如果说上一本书适合低幼,下面再推荐 两本适合中高年级的作品。著名儿童文学作 家薛涛的《形影不离》(青岛出版社)是一部以 戏曲为背景的长篇儿童小说,讲述了热爱戏 曲的戏校女生小菊,偶然从电视上看到戏曲 大师梅先生的专访,聪明的小菊查出梅先生 的隐居地,离家出走寻访他。薛涛用生动、充 满想象力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一个亦真亦幻 的冒险故事。这本书在传播戏曲文化的同时 塑造了一个成长中的中国少女形象,并写出 了深沉的父爱,表达了作者对今天怎样做父 亲的理解。 精彩的名家新作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歌,而真正见过 鲁冰花的人真的不多。彭懿的摄影绘本作品 《寻找鲁冰花》(蒲蒲兰绘本馆 连环画出版 社)讲述了一个摄影师去新西兰寻找鲁冰花 的美丽故事。新西兰靠近南极洲,鲁冰花花 开的季节几乎天天狂风大作……有时彭懿一 等就是五六个小时,就为那只有几秒钟的静 止。彭懿千辛万苦拍下来的鲁冰花带给我们 无限感动 —生长在最荒凉、最艰苦卓绝的 地方,可能一生都没有人瞥它们一眼,却依然 灿烂盛开。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和原创绘本画 家田宇合作的《敲门小熊》(北京联合出版社) 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充满好奇心的小熊形象, 小熊很特别,只要它看见了一幢漂亮的房子, 就会想,我应当去敲一敲门。正如梅子涵所 言:“儿童成长的路也是敲门的路,每一扇门 的敲开便会有他们的获得,敲啊敲啊,他们就 渐渐增添、丰富、优秀了。” 喜欢科幻的小朋友可以阅读《霹雳贝贝 2 之乖马时间》(中少总社),这是科幻人文作 家张之路的《霹雳贝贝》时隔30年后的续集, 30年后,霹雳贝贝长大成为一名宠物医生, 婚后生了一个叫小贝贝的奇异男孩儿。贝 贝上小学的时候,汽车没有现在这样多,城 市没有这样拥挤,脚步没有这样快,人的眼 睛也没有这样迷茫。夜里可以看到满天的 星星。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电信诈 骗。但是现在小贝贝要面临新的事物:手机 似乎成了人们身体的一部分,蓝天白云成为 稀有的天气,雾霾这个小时候听都没听说过 的词却天天被人们挂在嘴边。《霹雳贝贝2之 乖马时间》和《霹雳贝贝》一样普及了不少科 技知识,引入了“量子纠缠”“量子坍塌”等最 前沿的科技研究。同时《霹雳贝贝2之乖马时 间》及原作均由德国著名插画家迪尔克·斯坦 雪佛精心插图、全新演绎。 影视游戏衍生图书 近年来,中少总社将“植物大战僵尸”“保 卫萝卜”“百变马丁”等知名游戏动漫品牌植 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 性发展,融入中国幽默、中国想象。2017年中 少卡通动漫板块将联手京鼎动漫开发“植物 大战僵尸·博物馆漫画”“植物大战僵尸·恐龙 漫画”“植物大战僵尸·名城漫画”等系列新 品。 国产动画系列衍生图书也是中国创意出 版的典范。中少总社将依托国产动画推出 《百变马丁·漫画《史记》故事》《百变马丁趣味 职业启蒙故事》等。 “ 熊 出 没 ”系 列 动 画 片 于 2012 年 在 电 视 台 播出后迅速火爆,创下了国产动画诸多最高 收视纪录。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与华 强方特(深圳)动漫有限公司合作,以《熊熊乐 园》中的角色为基础,携手著名漫画团队“京 鼎动漫”,推出“熊熊乐园”系列原创知识漫画 书。这套漫画书通过小熊大、小熊二和小光 头强以及伙伴们的视角,展示了各国丰富多 彩的历史、文化、科学、名胜、风土人情。每本 书后,均附有简明的各国概况,扩展孩子们的 阅读视野。 动物成长小说 动物小说以其雄浑壮阔的背景和丰富的 内涵一直得到读者的青睐。沈石溪是中国动 物 文 学 创 作 的 代 表 作 家 。 2013 年 ,沈 石 溪 的 长篇动物小说《狼国女王》在童趣独家出版, 畅销近百万册。今年恰逢“动物小说大王”沈 石溪创作 35 周年,童趣推出《狼国女王》经典 爱藏版,以黑白重金来铭刻沈石溪的这部经 典作品。 沈石溪创作丰富,其作品分布在不同出 版社。“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是浙 少社为沈石溪量身打造的书系。该书系自 2008年10月以来,9年间已出版图书33册,销 售 册 数 达 2800 万 余 册 。 其 中《狼 王 梦》七 年 时 间 单 本 印 量 达 到 485 万 册 。 最 新 作 品《五 只 小 狼》是沈石溪第一次专门写小狼的成长故事, 以“类纪实”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我”作为一 名动物研究者在高黎贡山的野狼谷进行考 察,解救了一只掉到捕兽网里的母狼,并与母 狼生下的五只小狼结下了不解之缘。最终, 狼赢了人,狼群回归荒野,狼性回归野性,野 狼谷中的小狼们蓬勃生长。动物小说同时也 映射出了人性这个永恒主题,正如沈老师自 己所说:“动物是人类的一面镜子,人类所有 的优点和缺点,几乎都可以在不同种类的动 物身上找到原型。” 这类描写动物成长的小说与很多“轻阅 读”儿童文学不同,是一种充满力量、具有阳 刚之气的文学类型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了生命 成长的另一个观测维度,打开了解另类生命 成长轨迹的一个窗口,设置了人生走向和生 命意义的新坐标。同时用诗性而有力度的语 言,阐释着浪漫主义情怀,令读者的心灵在现 代生活的水泥森林中得以诗意栖居。 经典引进童书 说了这么多优秀原版童书,也来看看有 哪些值得收藏的引进童书。 对中小学生来说,麦克米伦世纪的“不 老泉文库”“零时差·YA 书系”“8/12 世界儿童 文学精选”三大儿童文学图书品牌都非常有 价值。一是“不老泉文库”,该书系甄选 20 世 纪的传世佳作,没有文体和读者年龄的限制, 所选品种或者得过大奖,或者被国外的教师、 书评人多年来反复提及。其中,《时代广场的 蟋蟀》被我国许多中小学列入必读书目。二 是“ 零 时 差·YA”书 系 ,YA 即 英 文 Young Adult的缩写,针对13~17岁的青少年,紧贴他 们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希望与渴求,作为献 给他们成长的一份礼物。比如最近出版的 《说出来》,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最后名单,关 注校园暴力下青少年的精神状态。三是“8/ 12世界儿童文学精选”系列,专门为8~12岁 的孩子提供 21世纪全世界优秀的文学作品。 其中有2002年纽伯瑞银奖作品《只有华夫饼 知道》,讲述了小女孩普利姆罗丝·斯考普历 经种种疑虑却深信自己的父母并未被暴风雨 夺走生命,最后期待成真的故事。有时候,毫 无理由的信念却也能成为现实。跌宕起伏、 峰回路转的故事,对于小读者无疑有一种挡 不住的诱惑。 而精灵古怪孩子又怎么能错过《小淘气 尼古拉绝版故事 2》(中少总社)?《小淘气尼 古拉绝版故事 2》是“小淘气尼古拉”系列的 最新版,讲述了小尼古拉和他的伙伴们校里 校外、家里家外的令人捧腹的故事,由法国 国宝级作家戈西尼和世界著名漫画大师桑 贝联袂创作。“一绺没梳好的头发支楞着,手 里拎着书包,脸上挂着笑,穿着短裤,戴着红 色领带。”永远长不大的“小尼古拉”是法国 最著名的儿童文学形象,就连萨科奇总统当 选时,都被冠以“小尼古拉要去爱丽舍宫了” 的戏语。书中让人忍俊不禁的关于孩子的 描写实在太真实,自然天成,能够引起全球 读者的共鸣。桑贝谈到小尼古拉时说:“一 般人都认为,童年是快乐的,但对孩子自己 来说,童年不见得都是快乐的。因为这种快 乐是大人眼中的快乐,是一些成年人追求的 一种纯真。孩子实际和大人一样,也有喜怒 哀乐。作品中孩子们打架,在大人眼中都是 轻描淡写的,不具有破坏性,但对孩子来说, 却是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也是十分可怕的。” 正是对孩童世界现实的、不那么美好的体 验,让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带有一丝伤感和 忧郁。小尼古拉给我们带来了欢笑,也带来 了深思。 最后我们一起来阅读葡萄牙著名作家 何赛·雷迪亚和葡萄牙青年插画家安德烈· 雷迪亚父子共谱的美丽诗画《如果我是一本 书》(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如果我是一 本书,希望是那本让你鉴古知今的书,那本 在宁静夜晚陪你入睡的书,还有那本保守你 深层的秘密的书,还有那本你喜欢、改变了 你的一生的书。”这是一本关于书的书,一 首关于阅读的诗。简单的诗意语言和奇幻 的绘画在这里相得益彰。让翻开书页的人, 都能感觉到温暖而平和的气息,却又在刹那 间打开了翻书 人的想象。 “如果我 是一本书,我 最希望的是, 被你阅读,让 你自由。” 英雄的“复归”现在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在经济前景 不明朗、社会治理面临很多困境的时候,人们就会渴望强人 和英雄。从最近的全球影视作品里的超级英雄的轰动现象 到当下的诸如特朗普、普京这样的政治人物的持续走红,似 乎都喻示着这种英雄想象的复归。 从“反英雄”潮流说起 对英雄的渴望还要从“反英雄”说起。在美国的大众文 化里,上世纪 60年代是一个“反英雄”的时期,60年代中期 以前,超人、蝙蝠侠、蜘蛛侠、美国队长这些拥有超能力的英 雄形象非常流行。但在6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受1968年左 翼思潮的影响,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演变,中间偏左的思潮 成功转化为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而成为全世界比较主 流的理念,比如说环保、民族国家的淡化、回归自然。他们理想中的 社会运作是一种很温和的形式,能够适应新的全球化的运作。因此, 他们不认同以往英雄敬仰、在对抗中解决问题、强化民族国家那一 套;而是强调打破边界、扫清差异,比如关注女性解放、同性之爱、环 保、动物权利、民族国家观念的淡化。这些观念在近些年已经成为西 方一般社会中的主流观念。这些“高概念”曾经所向披靡,全球化就 是靠这些“高概念”和全球生产与消费的变化来支撑的。 但当下的世界变化显现出,这一套与全球化同步的观念现在世 界各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尤其是阿拉伯之春之后,西方社 会发现很多问题没法处理,比如欧洲的难民问题就变得十分巨大,是 社会难以吸纳和承受的。而经济的持续不景气造成的全球中产群体 和年轻人的不确定感,美国原来以工业为中心的白人中产阶级感觉 受到了全球化的伤害等等。所以,渴望英雄实际上折射出社会对于 原有的主流观念是不满意的,那套观念对整个世界的适应能力确实 也出现了问题。 这种渴望不是简单的英雄崇拜,而是希望英雄能简单明了地解 决问题。原有的机制失灵了,就渴望强势英雄能够廓清世界的混乱, 回到民族国家、回到强人管理来解决问题,这是很多民众内心深处的 愿望。要解决问题,不要废话,不要“小清新”,不要那套西方曾经很 主流的“高概念”。现在发现很多问题在原来的理念和价值下是解决 不了的,所以需要英雄给予世界确定性,同时要给予安全感。 英雄可以满足安全感的想象 中国的情况稍有不同,但中国社会、年轻人还是很希望出现英雄的 状态。比如,网络上有一种声音,就是希望能够以更严厉的方式打击恐 怖主义、极端主义,这种观点有大批拥趸,实际上就是需要一种强势的 社会管理,年轻人对强力的仰慕是很明显的,比如中国很多年轻人就是 普京粉。世界的变化进入到了一个非常不确定的时期,一是外部环境 不确定,一是经济前景不确定,那么自己的前景也就不清晰了,对清晰 明确的状况非常渴望,觉得英雄是可以带给人们这些的。 当然,整个世界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中国也不能独善其 身,中产阶级生活里有很多无奈的状况。比如雾霾这种问题,中产阶 级对生活的要求跟以前不一样了,已经忍受不了雾霾的天气了,但又 不是马上能解决得了。再比如欧洲遇到的问题,不让难民进来,与整 个欧洲的理念不合,进来之后又发现这么多人根本没法吸纳。所以, 当下的问题很多都是这种多难或者两难选择,观念和现实情况之间 有很多反差。这些矛盾没有一个解决之道,所以希望强人回归,实际 上这是中产社会出现的一种现象。一般认为,中产社会是平庸化的, 其实一旦到了很多问题困扰的时候,还是呼唤强人的。牛津词典 2016 年年度词汇是“后真相”,剑桥词典选出的词是“多疑”,全世界都 面临这个问题,就是没有可靠的真相了,这说明大家对于前景的焦虑 感 都 很 强 。 2016 年 的 一 系 列 事 件 都 是 这 种 变 化 的 反 应 ,需 要 某 一 个 英雄单枪匹马、拯救世界,方向清晰,而且执行力强,能解决问题。 比如,张艺谋最近的电影《长城》就是西方的超级英雄和中国女 英雄一起打怪兽,怪兽是绝对的恶,人们之间虽然有矛盾,但还得协 同打怪兽。这与电影《英雄》是不一样的,那是一个秩序的英雄,秦王 要维护一种大秩序,几个刺客来反这个秩序。双方都有自己的合理 性,观众的感知是矛盾的。但《长城》里的一切就是确定的。 过去我们崇拜的悲情英雄常常是失败了的、牺牲的英雄,但现在 敬仰的英雄是把事情做成了,就像电影《长城》里那样,中西方的英雄 合作战胜了怪兽。就像特朗普的成功当选,把问题清晰化,主要矛盾 一抓就对了,你们没办法,我有办法。对于原来精英永远不说 错话那一套,民众开始厌烦了。所以,从具体的政治到文化想 象都是需要能够解决问题的、成功的英雄。 英雄崇拜是现实生活的某种折射 再如最近电影《湄公河行动》和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的 流行,也是征兆。《湄公河行动》讲中国的船员被杀了,那么恢 复秩序的人是谁?中国的公安过去了,成功抓获了毒贩。《真 正男子汉》就是让明星进军营,感受国家意识。这其实中产生 活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脆弱性,有点钱但是也不多,没有保 障。内心就非常渴望建立一些屏障来保护自己。所以就会对 国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认同感的集中投射就是英雄。海外 的中国人现在特别多,近两年发生了很多留学生遇难的情况, 这些事情中产阶层感同身受,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保护,财产、生命 是弱不禁风的。《湄公河行动》就极大满足了中产阶层对安全的需 求。这也是对国家的认同。最近几年人们对于中国在国际的撤侨等 行动高度认同,都是这种潮流的表现。现在出现的对国家的认同感, 这个跟西方的潮流有点像,特朗普上台、英国脱欧,都是回到民族国 家,回到19世纪以来的那套传统观念。以前是世界大同、全球化、流 动中发展,现在觉得流动太危险了,流动中必须要有保护。《长城》《湄 公河行动》都是类似的故事,面对一种无组织、无秩序的状况,需要英 雄去对抗幽暗的、狂野的力量。总的来说,对安全感的渴望是最大 的。对秩序的渴望是中产阶层更重视的。崇拜英雄也是有风险的。 比如特朗普上台后,如果做得好,选民满意那还好,但如果不满意,就 会出现更激进的革命,极右的不行,那就换一个极左的,桑德斯那样 的人可能就起来了,美国就可能出现拉美那样的情况,在极左和极右 之间摆荡。对强人的渴望是办成事,但如果办不成,就会换一个完全 不一样的强人重新再来。 中国的情况是相对有确定性。中国的大众文化其实已经相对 比较成熟了,社会精英也相对自觉,公众的意识也相对明晰。中国 的中产阶层迸发出的自我解决问题的 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所以对强势英 雄的渴望可能并不会像西方社会那样 明显。而且,那种渴望也不会造成对整 体社会结构的冲击。我们的机制、文化 想象以及大众和精英对社会的看法基 本上是一样的,比较稳定,没有大的分 裂。但这种渴望则是和全球的现象相 一致的。 “超级英雄”风靡背后的文化想象 张颐武 薪火相传 共圆中国梦 (本栏目书法作 者为民革中央副主 修福金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这 是我们的基本经验,就是我们的结论。 史良 1980年1月1日,邓小平与史良在全国政协举行的新 年茶话会上亲切交谈。 (摘自史良1981年在民盟成立四十周年大 会上的讲话。) 文化观潮 文化观潮 文化观潮 春天,和孩子一起读书 李峥嵘 《狼 国 女 王》 《打 灯 笼》

Upload: trankhanh

Post on 14-Feb-2018

26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超级英雄”风靡背后的文化想象epaper.tuanjiebao.com/content/1/2017-02/04/05/2017020405_pdf.pdf · 第4756号 2017年2月4日 ... 典文学博士王亚鸽 ... 畅销近百万

第 311期每周六出版

周刊

文化纵横

原创·阅读

生命·传承

文化纵横

文化纵横

主 编:王宇航电话:010-65257766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7年 2月 4日 星期六第 4756号 5

“如果我是一本书,我希望成为孩子魔法

世界的一部分。”这句诗意盎然地话语出自图

画书《如果我是一本书》。该书从书的角度来

看阅读这件事,提供了读者阅读的新角度。

令人深思的简单文字,配上充满想象力的图

画,让我们可以在每一页看见自己喜爱的书

的身影。新春伊始,有哪些童书等着我们和

孩子一起推开魔法的大门?

浓郁中国风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第一本值得和孩子

一起阅读的是《打灯笼》(蒲蒲兰绘本馆 连环

画出版社)。“获奖专业户”朱成梁携手中国古

典文学博士王亚鸽创作的《打灯笼》描写了王

亚鸽老家陕西省武功县地区正月的一种风俗

习惯。年近七十的朱成梁多次去陕西省武功

县地区实地采风,人物造型、动作、颜色等结

合陕西凤翔地区泥人的特点,画面温暖、充满

童趣、具有浓浓乡土味道,是一份中国式的新

年祝福。《打灯笼》借小女孩招娣从期盼挑灯

笼,到点亮、燃烧、熄灭,再到重新心怀期待的

温暖描写,表达了对传统渐渐丢失的一种不

舍,淡淡的离别乡愁以及在怀抱希望中慢慢

长大。书中有雪、有村庄、有灯笼、有孩子,让

童趣在画面中流动,年味在灯笼中闪动。

如果说上一本书适合低幼,下面再推荐

两本适合中高年级的作品。著名儿童文学作

家薛涛的《形影不离》(青岛出版社)是一部以

戏曲为背景的长篇儿童小说,讲述了热爱戏

曲的戏校女生小菊,偶然从电视上看到戏曲

大师梅先生的专访,聪明的小菊查出梅先生

的隐居地,离家出走寻访他。薛涛用生动、充

满想象力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一个亦真亦幻

的冒险故事。这本书在传播戏曲文化的同时

塑造了一个成长中的中国少女形象,并写出

了深沉的父爱,表达了作者对今天怎样做父

亲的理解。

精彩的名家新作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歌,而真正见过

鲁冰花的人真的不多。彭懿的摄影绘本作品

《寻找鲁冰花》(蒲蒲兰绘本馆 连环画出版

社)讲述了一个摄影师去新西兰寻找鲁冰花

的美丽故事。新西兰靠近南极洲,鲁冰花花

开的季节几乎天天狂风大作……有时彭懿一

等就是五六个小时,就为那只有几秒钟的静

止。彭懿千辛万苦拍下来的鲁冰花带给我们

无限感动——生长在最荒凉、最艰苦卓绝的

地方,可能一生都没有人瞥它们一眼,却依然

灿烂盛开。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和原创绘本画

家田宇合作的《敲门小熊》(北京联合出版社)

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充满好奇心的小熊形象,

小熊很特别,只要它看见了一幢漂亮的房子,

就会想,我应当去敲一敲门。正如梅子涵所

言:“儿童成长的路也是敲门的路,每一扇门

的敲开便会有他们的获得,敲啊敲啊,他们就

渐渐增添、丰富、优秀了。”

喜欢科幻的小朋友可以阅读《霹雳贝贝

2 之乖马时间》(中少总社),这是科幻人文作

家张之路的《霹雳贝贝》时隔 30 年后的续集,

30 年后,霹雳贝贝长大成为一名宠物医生,

婚后生了一个叫小贝贝的奇异男孩儿。贝

贝上小学的时候,汽车没有现在这样多,城

市没有这样拥挤,脚步没有这样快,人的眼

睛也没有这样迷茫。夜里可以看到满天的

星星。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电信诈

骗。但是现在小贝贝要面临新的事物:手机

似乎成了人们身体的一部分,蓝天白云成为

稀有的天气,雾霾这个小时候听都没听说过

的词却天天被人们挂在嘴边。《霹雳贝贝 2 之

乖马时间》和《霹雳贝贝》一样普及了不少科

技知识,引入了“量子纠缠”“量子坍塌”等最

前沿的科技研究。同时《霹雳贝贝 2 之乖马时

间》及原作均由德国著名插画家迪尔克·斯坦

雪佛精心插图、全新演绎。

影视游戏衍生图书

近年来,中少总社将“植物大战僵尸”“保

卫萝卜”“百变马丁”等知名游戏动漫品牌植

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

性发展,融入中国幽默、中国想象。2017 年中

少卡通动漫板块将联手京鼎动漫开发“植物

大战僵尸·博物馆漫画”“植物大战僵尸·恐龙

漫画”“植物大战僵尸·名城漫画”等系列新

品。

国产动画系列衍生图书也是中国创意出

版的典范。中少总社将依托国产动画推出

《百变马丁·漫画《史记》故事》《百变马丁趣味

职业启蒙故事》等。

“熊出没”系列动画片于 2012 年在电视台

播出后迅速火爆,创下了国产动画诸多最高

收视纪录。2017 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与华

强方特(深圳)动漫有限公司合作,以《熊熊乐

园》中的角色为基础,携手著名漫画团队“京

鼎动漫”,推出“熊熊乐园”系列原创知识漫画

书。这套漫画书通过小熊大、小熊二和小光

头强以及伙伴们的视角,展示了各国丰富多

彩的历史、文化、科学、名胜、风土人情。每本

书后,均附有简明的各国概况,扩展孩子们的

阅读视野。

动物成长小说

动物小说以其雄浑壮阔的背景和丰富的

内涵一直得到读者的青睐。沈石溪是中国动

物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家。2013 年,沈石溪的

长篇动物小说《狼国女王》在童趣独家出版,

畅销近百万册。今年恰逢“动物小说大王”沈

石溪创作 35 周年,童趣推出《狼国女王》经典

爱藏版,以黑白重金来铭刻沈石溪的这部经

典作品。

沈石溪创作丰富,其作品分布在不同出

版社。“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是浙

少社为沈石溪量身打造的书系。该书系自

2008 年 10 月以来,9 年间已出版图书 33 册,销

售册数达 2800 万余册。其中《狼王梦》七年时

间单本印量达到 485 万册。最新作品《五只小

狼》是沈石溪第一次专门写小狼的成长故事,

以“类纪实”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我”作为一

名动物研究者在高黎贡山的野狼谷进行考

察,解救了一只掉到捕兽网里的母狼,并与母

狼生下的五只小狼结下了不解之缘。最终,

狼赢了人,狼群回归荒野,狼性回归野性,野

狼谷中的小狼们蓬勃生长。动物小说同时也

映射出了人性这个永恒主题,正如沈老师自

己所说:“动物是人类的一面镜子,人类所有

的优点和缺点,几乎都可以在不同种类的动

物身上找到原型。”

这类描写动物成长的小说与很多“轻阅

读”儿童文学不同,是一种充满力量、具有阳

刚之气的文学类型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了生命

成长的另一个观测维度,打开了解另类生命

成长轨迹的一个窗口,设置了人生走向和生

命意义的新坐标。同时用诗性而有力度的语

言,阐释着浪漫主义情怀,令读者的心灵在现

代生活的水泥森林中得以诗意栖居。

经典引进童书

说了这么多优秀原版童书,也来看看有

哪些值得收藏的引进童书。

对中小学生来说,麦克米伦世纪的“不

老泉文库”“零时差·YA 书系”“8/12 世界儿童

文学精选”三大儿童文学图书品牌都非常有

价值。一是“不老泉文库”,该书系甄选 20 世

纪的传世佳作,没有文体和读者年龄的限制,

所选品种或者得过大奖,或者被国外的教师、

书评人多年来反复提及。其中,《时代广场的

蟋蟀》被我国许多中小学列入必读书目。二

是“ 零 时 差·YA”书 系 ,YA 即 英 文 Young

Adult的缩写,针对 13~17 岁的青少年,紧贴他

们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希望与渴求,作为献

给他们成长的一份礼物。比如最近出版的

《说出来》,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最后名单,关

注校园暴力下青少年的精神状态。三是“8/

12 世界儿童文学精选”系列,专门为 8~12 岁

的孩子提供 21 世纪全世界优秀的文学作品。

其中有 2002 年纽伯瑞银奖作品《只有华夫饼

知道》,讲述了小女孩普利姆罗丝·斯考普历

经种种疑虑却深信自己的父母并未被暴风雨

夺走生命,最后期待成真的故事。有时候,毫

无理由的信念却也能成为现实。跌宕起伏、

峰回路转的故事,对于小读者无疑有一种挡

不住的诱惑。

而精灵古怪孩子又怎么能错过《小淘气

尼古拉绝版故事 2》(中少总社)?《小淘气尼

古拉绝版故事 2》是“小淘气尼古拉”系列的

最新版,讲述了小尼古拉和他的伙伴们校里

校外、家里家外的令人捧腹的故事,由法国

国宝级作家戈西尼和世界著名漫画大师桑

贝联袂创作。“一绺没梳好的头发支楞着,手

里拎着书包,脸上挂着笑,穿着短裤,戴着红

色领带。”永远长不大的“小尼古拉”是法国

最著名的儿童文学形象,就连萨科奇总统当

选时,都被冠以“小尼古拉要去爱丽舍宫了”

的戏语。书中让人忍俊不禁的关于孩子的

描写实在太真实,自然天成,能够引起全球

读者的共鸣。桑贝谈到小尼古拉时说:“一

般人都认为,童年是快乐的,但对孩子自己

来说,童年不见得都是快乐的。因为这种快

乐是大人眼中的快乐,是一些成年人追求的

一种纯真。孩子实际和大人一样,也有喜怒

哀乐。作品中孩子们打架,在大人眼中都是

轻描淡写的,不具有破坏性,但对孩子来说,

却是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也是十分可怕的。”

正 是 对 孩 童 世 界 现 实 的 、不 那 么 美 好 的 体

验,让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带有一丝伤感和

忧郁。小尼古拉给我们带来了欢笑,也带来

了深思。

最后我们一起来阅读葡萄牙著名作家

何赛·雷迪亚和葡萄牙青年插画家安德烈·

雷迪亚父子共谱的美丽诗画《如果我是一本

书》(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如果我是一

本书,希望是那本让你鉴古知今的书,那本

在宁静夜晚陪你入睡的书,还有那本保守你

深层的秘密的书,还有那本你喜欢、改变了

你的一生的书。”这是一本关于书的书,一

首关于阅读的诗。简单的诗意语言和奇幻

的绘画在这里相得益彰。让翻开书页的人,

都能感觉到温暖而平和的气息,却又在刹那

间打开了翻书

人的想象。

“ 如 果 我

是 一 本 书 ,我

最 希 望 的 是 ,

被 你 阅 读 ,让

你自由。”

英雄的“复归”现在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在经济前景

不明朗、社会治理面临很多困境的时候,人们就会渴望强人

和英雄。从最近的全球影视作品里的超级英雄的轰动现象

到当下的诸如特朗普、普京这样的政治人物的持续走红,似

乎都喻示着这种英雄想象的复归。

从“反英雄”潮流说起

对英雄的渴望还要从“反英雄”说起。在美国的大众文

化里,上世纪 60 年代是一个“反英雄”的时期,60 年代中期

以前,超人、蝙蝠侠、蜘蛛侠、美国队长这些拥有超能力的英

雄形象非常流行。但在 60 年代中期以后,尤其受 1968 年左

翼思潮的影响,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演变,中间偏左的思潮

成功转化为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而成为全世界比较主

流的理念,比如说环保、民族国家的淡化、回归自然。他们理想中的

社会运作是一种很温和的形式,能够适应新的全球化的运作。因此,

他们不认同以往英雄敬仰、在对抗中解决问题、强化民族国家那一

套;而是强调打破边界、扫清差异,比如关注女性解放、同性之爱、环

保、动物权利、民族国家观念的淡化。这些观念在近些年已经成为西

方一般社会中的主流观念。这些“高概念”曾经所向披靡,全球化就

是靠这些“高概念”和全球生产与消费的变化来支撑的。

但当下的世界变化显现出,这一套与全球化同步的观念现在世

界各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尤其是阿拉伯之春之后,西方社

会发现很多问题没法处理,比如欧洲的难民问题就变得十分巨大,是

社会难以吸纳和承受的。而经济的持续不景气造成的全球中产群体

和年轻人的不确定感,美国原来以工业为中心的白人中产阶级感觉

受到了全球化的伤害等等。所以,渴望英雄实际上折射出社会对于

原有的主流观念是不满意的,那套观念对整个世界的适应能力确实

也出现了问题。

这种渴望不是简单的英雄崇拜,而是希望英雄能简单明了地解

决问题。原有的机制失灵了,就渴望强势英雄能够廓清世界的混乱,

回到民族国家、回到强人管理来解决问题,这是很多民众内心深处的

愿望。要解决问题,不要废话,不要“小清新”,不要那套西方曾经很

主流的“高概念”。现在发现很多问题在原来的理念和价值下是解决

不了的,所以需要英雄给予世界确定性,同时要给予安全感。

英雄可以满足安全感的想象

中国的情况稍有不同,但中国社会、年轻人还是很希望出现英雄的

状态。比如,网络上有一种声音,就是希望能够以更严厉的方式打击恐

怖主义、极端主义,这种观点有大批拥趸,实际上就是需要一种强势的

社会管理,年轻人对强力的仰慕是很明显的,比如中国很多年轻人就是

普京粉。世界的变化进入到了一个非常不确定的时期,一是外部环境

不确定,一是经济前景不确定,那么自己的前景也就不清晰了,对清晰

明确的状况非常渴望,觉得英雄是可以带给人们这些的。

当然,整个世界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中国也不能独善其

身,中产阶级生活里有很多无奈的状况。比如雾霾这种问题,中产阶

级对生活的要求跟以前不一样了,已经忍受不了雾霾的天气了,但又

不是马上能解决得了。再比如欧洲遇到的问题,不让难民进来,与整

个欧洲的理念不合,进来之后又发现这么多人根本没法吸纳。所以,

当下的问题很多都是这种多难或者两难选择,观念和现实情况之间

有很多反差。这些矛盾没有一个解决之道,所以希望强人回归,实际

上这是中产社会出现的一种现象。一般认为,中产社会是平庸化的,

其实一旦到了很多问题困扰的时候,还是呼唤强人的。牛津词典

2016 年年度词汇是“后真相”,剑桥词典选出的词是“多疑”,全世界都

面临这个问题,就是没有可靠的真相了,这说明大家对于前景的焦虑

感都很强。2016 年的一系列事件都是这种变化的反应,需要某一个

英雄单枪匹马、拯救世界,方向清晰,而且执行力强,能解决问题。

比如,张艺谋最近的电影《长城》就是西方的超级英雄和中国女

英雄一起打怪兽,怪兽是绝对的恶,人们之间虽然有矛盾,但还得协

同打怪兽。这与电影《英雄》是不一样的,那是一个秩序的英雄,秦王

要维护一种大秩序,几个刺客来反这个秩序。双方都有自己的合理

性,观众的感知是矛盾的。但《长城》里的一切就是确定的。

过去我们崇拜的悲情英雄常常是失败了的、牺牲的英雄,但现在

敬仰的英雄是把事情做成了,就像电影《长城》里那样,中西方的英雄

合作战胜了怪兽。就像特朗普的成功当选,把问题清晰化,主要矛盾

一抓就对了,你们没办法,我有办法。对于原来精英永远不说

错话那一套,民众开始厌烦了。所以,从具体的政治到文化想

象都是需要能够解决问题的、成功的英雄。

英雄崇拜是现实生活的某种折射

再如最近电影《湄公河行动》和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的

流行,也是征兆。《湄公河行动》讲中国的船员被杀了,那么恢

复秩序的人是谁?中国的公安过去了,成功抓获了毒贩。《真

正男子汉》就是让明星进军营,感受国家意识。这其实中产生

活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脆弱性,有点钱但是也不多,没有保

障。内心就非常渴望建立一些屏障来保护自己。所以就会对

国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认同感的集中投射就是英雄。海外

的中国人现在特别多,近两年发生了很多留学生遇难的情况,

这些事情中产阶层感同身受,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保护,财产、生命

是弱不禁风的。《湄公河行动》就极大满足了中产阶层对安全的需

求。这也是对国家的认同。最近几年人们对于中国在国际的撤侨等

行动高度认同,都是这种潮流的表现。现在出现的对国家的认同感,

这个跟西方的潮流有点像,特朗普上台、英国脱欧,都是回到民族国

家,回到 19 世纪以来的那套传统观念。以前是世界大同、全球化、流

动中发展,现在觉得流动太危险了,流动中必须要有保护。《长城》《湄

公河行动》都是类似的故事,面对一种无组织、无秩序的状况,需要英

雄去对抗幽暗的、狂野的力量。总的来说,对安全感的渴望是最大

的。对秩序的渴望是中产阶层更重视的。崇拜英雄也是有风险的。

比如特朗普上台后,如果做得好,选民满意那还好,但如果不满意,就

会出现更激进的革命,极右的不行,那就换一个极左的,桑德斯那样

的人可能就起来了,美国就可能出现拉美那样的情况,在极左和极右

之间摆荡。对强人的渴望是办成事,但如果办不成,就会换一个完全

不一样的强人重新再来。

中国的情况是相对有确定性。中国的大众文化其实已经相对

比较成熟了,社会精英也相对自觉,公众的意识也相对明晰。中国

的中产阶层迸发出的自我解决问题的

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所以对强势英

雄的渴望可能并不会像西方社会那样

明显。而且,那种渴望也不会造成对整

体社会结构的冲击。我们的机制、文化

想象以及大众和精英对社会的看法基

本上是一样的,比较稳定,没有大的分

裂。但这种渴望则是和全球的现象相一致的。

“超级英雄”风靡背后的文化想象张颐武

薪火相传

共圆中国梦

(本栏目书法作

者 为 民 革 中 央 副 主

席 修福金)

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这

是我们的基本经验,就是我们的结论。

——史良

1980 年 1 月 1 日,邓小平与史良在全国政协举行的新

年茶话会上亲切交谈。

(摘 自 史 良 1981 年 在 民 盟 成 立 四 十 周 年 大

会上的讲话。)

文化观潮文化观潮文化观潮

悦读悦读时

间时间

春天,和孩子一起读书李峥嵘

《狼国女王》

《打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