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27
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地方政府的經濟治理問題 報告人:董建宏 助理教授 中興大學景觀與遊憩學位學程

Upload: chrisho552

Post on 07-Jul-2015

10.517 views

Category:

Economy & Finance


2 download

DESCRIPTION

地方政府的經濟治理問題

TRANSCRIPT

Page 1: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地方政府的經濟治理問題

報告人:董建宏 助理教授

中興大學景觀與遊憩學位學程

Page 2: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簡報大綱

地方政府的治理困境

台灣地方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

台灣地方經濟發展變遷歷程

區域政府的可能性

Page 3: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台灣社會當前的國土空間觀

Page 4: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地方政府的治理困境

資本的快速跨國移動,地方缺乏經濟動力

核准華僑及外國人投資統計總表,金額單位(unit):美金千元(US$1,000) data

from: http://www.moeaic.gov.tw/ 經濟部投審會

核備對外投資統計總表金額單位(unit):美金千元(US$1,000)

核准對中國大陸投資統計總表金額單位(unit):美金千元(US$1,000)

Page 5: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地方政府的治理困境

勞動人口與人口紅利的快速下降

台灣勞動人口趨勢變化圖Data from: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Editorial/publish-27.htm

Page 6: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地方政府的治理困境個人所得與資產的分配不均,造成地方稅收困境

Page 7: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地方治理的困境

稅基流失導致的公共投資不足

缺乏配合新產業結構的公共投資

既有公共建設與公共投資(特別是都市公共設施)已經面臨存量不足與老舊的困境

Page 8: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台灣地方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

Page 9: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地方生活危機與經濟轉型 台灣的地方生活,在過去全

力集中發展工業產業經濟,以及之後的科技產業、大量公共投資集聚北台灣產造新的服務產業聚落,已經造成台灣的不分南北區域的生活危機。

北台灣的生活危機:高房價、高物價、低工資

中台灣的生活危機:環境污染、產業空洞

南台灣的生活危機:高污染產業造成生存風險、大量勞動力流失與人口老化

農業社會

Page 10: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失靈的都市計畫與區域計畫

Page 11: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台灣地方經濟發展與變遷歷程

台灣的地方經濟,從初期的農業經濟發展開始,就可以看到人口、產業結構與公共建設的連結。

農業時代,因為水圳的開發,讓中部地區開始成為重要的群聚中心。

之後,日本殖民時代,因為山林產業的開發,在加上縱貫線鐵路的興建,讓台灣的經濟作物與山林作物農業產業,以及農產加工業興起,開啟了台灣輕工業,也創造了三級都市的產業聚落。

而1970年代快速的工業化,則破壞了原本台灣因舊有地方經濟結構,所發展的三級城市結構。特別是1980年代後,大量國家資源投注在北台灣的公共建設,而人口與產業也集中於

北台灣,因為擁有較佳的生活建設與就業機會,導致台灣的空間結構,朝向一極化發展,。最終導致地方經濟崩潰。

Page 12: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全國》 《區域(中部)》互動

[ 12 ]

清領時期

港口城市的興起

農商連體經濟

糖優於米時期(1630-1700)米優於糖時期(1700-1860)山產興盛時期(1860-1895)

港口城市的興起

鹿港、大肚、沙鹿、牛罵頭

產業貿易網絡的節點

犁頭店、四張犁、豐原、東勢

山產、米、民生物資

水圳開鑿、專業化市集、城鄉

Page 13: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全國》 《區域(中部)》

港口城市的興起

農商連體經濟

糖優於米時期(1630-1700)米優於糖時期(1700-1860)山產興盛時期(1860-1895)

港口城市的興起

鹿港、大肚、沙鹿、牛罵頭

產業貿易網絡的節點

犁頭店、四張犁、豐原、東勢

山產、米、民生物資

水圳開鑿、專業化市集、城鄉

水田化運動、全球貿易、城鄉網絡建構

勞力與資本的集中、依水而居、土地的商品化

現代城市的雛形:

從泥濘變沃土從聚落變市街人口集中、專業化

互動

[ 13 ]

清領時期

《地方(豐原)》 葫蘆墩圳的開鑿

中部米倉、糕餅的故鄉

平地-山產樞紐(葫蘆墩街)

東勢木材的集散地,往大甲、鹿港(經四張犁、犁頭店)、嘉義(經大墩、大里杙)等

Page 14: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 14 ]

《全國》 《區域(中部)》

政經城市(農工)的興起

農工連體經濟米、糖、山、農產加工

重大建設

台中市、彰化市

產業貿易網絡的再結構

台中市、新高港、鐵路、公路

人口集中與二、三級產業

農產加工、初級現代化產業

互動

政經城市的興起(山線>海線)

基隆港、新高港、高雄港鐵、公路、初級二級產業

日治時期

Page 15: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 15 ]

《全國》 《區域(中部)》 政經城市(農工)的興起

農工連體經濟

米、糖、山、農產加工

重大建設

台中市、彰化市

產業貿易網絡的再結構

台中市、新高港、鐵路、公路

人口集中與二、三級產業

農產加工、初級現代化產業

全球貿易、日本糧食生產、南進基地

經貿中心、都市計畫的介入、舊港口城市的沒落

互動

政經城市的興起(山線>海線)

基隆港、新高港、高雄港鐵、公路、初級二級產業

現代城市的雛形:

農產加工重鎮經貿與行政中心城鄉合作關係密切

日治時期

《地方(豐原)》 人口快速成長與集中

山產樞紐與產業聚集水源使用多元化八仙山林產集散地農產加工業:木材加工業、製麻、食料品業(米、鳳梨罐頭)

現代城市規劃、亭仔腳

Page 16: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 16 ]

《全國》 《區域(中部)》

工、服務業城市的轉型

工、服務業經濟工業化→都市化

都市計畫的介入

台中市、彰化市/太平、大里

都市化的介入

加工出口區(潭子)、工業區(都市計畫區內)、科學園區(非都)

人口集中與二、三級產業工業、服務業/勞力密集→技術密集

互動

城鄉的進級

工業區、科學園區土地使用分區

民國時期(戰後至後工業化時期)

民國41-100年各級產業就業人口圖都市計畫範圍與土地裡用現況比較圖

Page 17: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 17 ]

《全國》 《區域(中部)》 工、服務業城市的轉型

工、服務業經濟

工業化→都市化

都市計畫的介入

台中市、彰化市/太平、大里

都市化的介入加工出口區(潭子)、工業區(都市計畫區內)、科學園區(非都)

人口集中與二、三級產業

工業、服務業/勞力密集→技術密集

工業化、全球代工廠、產業外移與轉型

全球城市、擴大都市計畫、山線城鄉取代海線城鄉

互動

城鄉的進級

工業區、科學園區土地使用分區

現代城市:

地方生活核心經貿與行政中心城鄉的關係模糊與曖昧

《地方(豐原)》 人口與產業成長停滯

地方中心與產業聚集工業化階段的城市都市化山產資源式微、勞力密集產業出走

民國60年突破10萬人、住商混合的現況

民國時期(戰後至後工業化時期)

Page 18: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 18 ]

繼往開來:從葫蘆墩到豐原區

從葫蘆墩盪葫蘆墩街(線性)

水田化運動:葫蘆墩圳葫蘆墩街:沿河川發展的聚落山產轉運地工業化階段:產業轉型後工業化階段:產業外移與停滯縣市合併:由台中縣治變台中市的區

產業發展1898年豐原街

1924年豐原街

原木集散地與加工中心。豐原街從農業、民生市集轉變為統治與加工運輸的山城樞紐基地,豐原山產與農產的轉運,更是加強以台中市為中心的連接。

山:八仙山→大雪山海:米、山產貿易→產業與民生物資轉運

河:農業與民生用水→排水功能

Page 19: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 19 ]

各社會發展的階段

農業社會 工業化社會 後工業化社會

產業轉型→各階段累積的展現民國80年:工商普查→勞力密集產業開始外移

工業化轉型

Page 20: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 20 ]

全國(地理叢集)

1920年 1971年

Page 21: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 21 ]

全國(地理叢集)

1991年 2011年

Page 22: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 22 ]

台中區域(1897-2011)

農業社會 工業化社會 後工業化社會

工業城市的轉型

全球城市代表:台中市主要對外轉運:台中港

農工城市→工業城市→服務城市

城鄉的人口成長

農業社會-城鄉人口均有成長-以豐原與海線城鄉為代表

工業化社會-城鄉人口均有成長-大里、太平成長最多

後工業化社會-城鄉人口成長開始停滯-大里、潭子、大雅保持成長

「台中、大里、太平、豐原」

Page 23: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 23 ]

台中區域(地理叢集)

共82個城鄉聚落:包含台中縣市、苗栗縣市、南投縣市其中台中市分舊市區與各屯區

Page 24: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 24 ]

台中區域(地理叢集)

共82個城鄉聚落:包含台中縣市、苗栗縣市、南投縣市其中台中市分舊市區與各屯區

Page 25: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 25 ]

繼往開來:從葫蘆墩到豐原區

現代城市:消費空間的總集(商品化、再結構)

追求全球城市

真實城市

脫節、矛盾台灣城市?

研究架構

人與土地

人與自然

相關文獻

河川 街 城市雛形 都市化

農業 農產加工業 工業化

水圳 鐵路、公路 工業區

資本(張達京)

資本+國家(日治政府)

資本+國家(國民政府)

人與城市

全國:1897年→2011年,人口等次11→28台中地區:1897年→2011年,人口等次 1→4

Page 26: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區域政府的可能性與地方經濟振興 過往的地方經濟發展,其實都與人口結構、產業變遷,以及

公共建設息息相關。

在面對資本快速移動、勞動力顯著不足、以及基礎建設存量不足,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地方經濟發展的動力來源。

通過區域政府的建構,讓單一縣市政府的力量,可以透過空間區域的完整性,以及地理叢集的優勢,建構合理的地方經濟生活圈。

重新思考經濟發展模式,對於大型的經濟產業,諸如:石化業等,採取逐年減少的方式。改採以社區為基礎的生活經濟結構。透過政府新式公共建設的投入,例如:磁浮輕軌、社區風力與太陽能發電、照護經濟等,創立新的地方生活事業。

同時,鼓勵青年投入地方社會調查。以社區為範圍,觀察社區的生活需求,建立地方生活資料庫,作為青年創業的基礎資訊。

Page 27: 〈公民經濟會議〉活在當下與在地生活的悖論 -董建宏

謝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