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67
法法法法法法法法 主主主 法法法

Upload: shad-zamora

Post on 01-Jan-2016

7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主讲人 :王春穗.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主讲人 :王春穗. 刑法各论概述. 一、 刑法各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 二、 刑法分则的体系 三、 具体犯罪条文的构成.  刑法各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 一、刑法各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 概言之, 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共性与个性 关系。. 刑法总论. 刑法总则. 学科体系. 规范体系. 刑法各论. 刑法分则. 总则对分则的指导、分则对总则的例外和协调.  二、刑法分则的体系.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法学概论》

刑法分则主讲人:王春穗

Page 2: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法学概论》

刑法分则主讲人:王春穗

Page 3: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刑法各论概述一、 刑法各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

二、 刑法分则的体系

三、 具体犯罪条文的构成

Page 4: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刑法各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一、刑法各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

概言之,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共性与个性关系。

学科体系

刑法总论

刑法各论

刑法总则

刑法分则

规范体系

总则对分则的指导、分则对总则的例外和协调

Page 5: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二、刑法分则的体系(一)概念:指刑法分则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对所规定的种类犯罪及其

所包含的各种具体犯罪,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而形成的有机体。

同类客体(10

类)

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侵犯财产罪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贪污贿赂罪

危害国防利益罪

破坏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罪

渎职罪 军人违反职责罪

Page 6: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二、刑法分则的体系

(二)犯罪的分类排列及其依据( 1 )原则上以犯罪的同类客体为标准进行分类( 2 )原则上各类犯罪排列顺序,原则上是按犯罪客体的重要程度,由重到轻。

( 3 )每一类中,具体罪名的排列,原则上也是由重到轻。

Page 7: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三、具体犯罪条文的构成

(一)罪状1 、概念:是指刑法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

特征的描述。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罪 状 法定刑

Page 8: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2 、分类:叙明罪状、简单罪状、引证罪状和空白罪状( 1 )叙明罪状,即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作

了详细的描述例:刑法第 382 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 2 )简单罪状,即条文只简单地规定罪名或者简单描述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

例:刑法第 232 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 3 年以上10 年以下有期徒刑。”

Page 9: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 3 )引证罪状,即引用同一法律中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例:刑法第 386 条:“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

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 383 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 4 )空白罪状,即条文不直接地具体规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但指明确定该罪状构成特征需要参照的其他法律、法规。

例:刑法第 322 条:“违反国(边)境管理法规,偷越国(边)境,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Page 10: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罪名

(二)罪名1 、概念:是犯罪的名称或称谓。2 、分类:根据条文罪名包含构成内容的数量单复,

罪名可分为单一罪名和选择罪名。(如第 125 条第1 款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Page 11: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法定刑

(三)法定刑1 、定义:法定刑是指刑法分则条文中具体犯罪所确定的适用刑罚的种类(刑种)和刑罚幅度(刑度)。

2 、法定刑与宣告刑的区别。

法院判决书中宣告应当执行的刑罚

Page 12: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法定刑

3 、法定刑的形式:( 1 )绝对确定的法定刑刑法第 121 条规定, 劫持航空器,“致人重伤、

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 2 )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无刑种无刑度,不允许采用,注意联系总论中的罪刑法定原则)

Page 13: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法定刑( 3 )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A. 只规定一种刑罚,并只规定上 限; B. 规定 两种以上刑罚,其中有期规定下 限; C. 规定 两种以上刑罚、两个以上幅度,或同时规

定附加刑,有期规定 最低限,上限依总则规定 执行;

D. 规定 两种以上刑罚、两个以上幅度,或同时规定附加刑,其中有的幅度对有期徒刑规定有 最高和最低期限 ;

E. 规定 援引法定刑

Page 14: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种类( 12种罪名)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投敌叛变罪叛逃罪间谍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资敌罪

Page 15: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背叛国家罪的概念和特征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

和安全的行为

侵犯的客体

客观方面表现

主观方面

犯罪主体

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中国公民

直接故意

Page 16: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认定和处罚

背叛国家罪是行为犯(既遂)。必须以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为目的。

实施过程触犯其他犯罪行为的,按处理牵连犯的原则择一重罪论处。

刑法典第 102 条、第 113 条和第 56 条规定,处无期徒刑或者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 ;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处死刑。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还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Page 17: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过失地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以及公共生活安全的行为。

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以及公共生活安全。

Page 18: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对危害公共安全中的理解:① “ 不特定的多数”不应当以人数或者财产的多少

来划分。② 是否特定不能以行为人是否有特定的犯罪对象或者

目标为唯一依据。③“ 不特定”与“特定”是相对的。④ 公共安全既包括:( 1 )人身安全;( 2 )财产安全;( 3 )公共生活秩序。

Page 19: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交通肇事罪

(一)概念本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

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Page 20: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二)构成特征1 、客体 交通运输安全2 、客观方面 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

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 1 )行为人必须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

包括保证公路、水上交通运输安全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

Page 21: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 2 )必须有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衡量重大交通事故的标准是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 造成人员伤亡的标准,一般应当是 1 人以上死

亡或者重伤 3 人以上的;或者重伤 1 人但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

Page 22: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3 、主体( 1 )一般主体,既包括从事交通运输人员,也

包括非交通运输人员。( 2 )单位主管人员等指使违章造成交通事故的

定性问题 一些单位的主管人员、私营企业、机动车辆

所有人或者承包人,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多拉快跑思想指导下,往往指使或者强令属下或者雇工疲劳驾驶、严重超载、开快车或者强行超车从而引发重大恶性交通事故,对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事故,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Page 23: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 3 )单位主管人员等指使肇事人逃逸行为性质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

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这个规定是很特殊的)

Page 24: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4 、主观方面过失。违章行为是故意的,但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则是

过失的。这种过失开始于实施违章行为与肇事结果发生的过程中。

Page 25: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三)司法认定1 、罪与非罪 交通肇事与一般交通事故的区别在于:危害结果的严重

程度与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责任。2 、肇事工具与肇事地点 从交通工具的角度看,现在理论上认为即只要在运行过

程中危害到公共安全,都可以作为本罪的肇事工具。 从肇事地点来看,必须是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的公路、城镇道路以及水路上。

Page 26: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3 、罪数形态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

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Page 27: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1 、对 "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 " 理解

( 1 )这是修订刑法增加的内容。 " 逃逸 " 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在实践中肇事人逃逸的目的大多是想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是怕受害方或者其他围观群众因激愤对其进行报复、殴打等。同样是逃跑,但后者逃离现场后能够报告单位领导或者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

( 2 ) " 逃逸 " 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有的肇事人并未在肇事后立即逃离现场(有的是不可能逃跑),而是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如果仅仅将逃跑界定为逃离现场,可能会影响对该类犯罪行为的惩处。所以,只要在肇事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都应当作此理解。

Page 28: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2 、对“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 “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置受害人于不顾,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Page 29: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3 、行为人交通肇事后,为逃避追究,不顾他人安危,继续超车超速行驶的,以至又撞死撞伤人或者造成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行为,如何定性?

( 1 )行为人肇事后,为逃避追究而逃逸,在逃逸过程中又违反交通规则而过失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应当成立交通肇事罪的同种数罪。对此不应当实行并罚,另罪作为量刑情节来考虑。

( 2 )行为人交通肇事后,为躲避他人的拦截,横冲直撞对他人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可能散失持放任的态度,以至又撞伤、撞死他人的或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行为人危及的不仅是交通运输安全,而且危及的是公共安全。行为人后一阶段的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而不是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或者交通肇事罪。对此,要与先前的交通肇事罪实行数罪并罚。

Page 30: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4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为逃避追究,又故意用车将被害人轧死的,直接定为故意杀人罪;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 232条、第 234条第 2 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Page 31: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指严重违反产品质量法规,

侵犯消费者权益,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该类犯罪规定在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一节,共11 个条文,规定了 9 种罪名。

本节的九种犯罪中,行为人对于后八种犯罪中的结果当然可以出于间接故意或过失,但对于其行为均出于故意,即明知是伪劣商品而予以生产、销售。“明知”指行为人认识到或预见到自己生产、销售的是不合格的伪劣商品,既包括行为人供述自己明知的“确知”,也包括行为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生产、销售的是伪劣商品的“事实明知”。

Page 32: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三鹿案扰攘半年后终得判决2009 年 1 月 22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2468 . 7411万元。

Page 33: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被告人张玉军(生产三聚氰胺)犯以危险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死刑。被告人张彦章犯以危险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被告人高俊杰(添加并分销)犯以危险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被告人薛建忠犯以危险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无期徒刑。被告人张彦军犯以危险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5年。被告人肖玉犯以危险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

被告人耿金平(在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犯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被判处死刑。被告人耿金珠犯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8 年。

Page 34: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一、概念和构成要件1 、概念:是指故意或过失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及其

他与公民人身直接有关的权利的行为。2 、构成要件:( 1 )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以及与人身有关的其他权利。

( 2 )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以及其他与公民的人身直接有关的权利的行为。

( 3 )犯罪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少数是特殊主体。( 4 )主观方面多数表现为故意。少数是过失。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种类 (38 个罪名 )

Page 35: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故意杀人罪(一)概念和构成要件1 、概念: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2 、构成要件:( 1 )客体是特定公民的生命权利。( 2 )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犯罪对象是有生命的自然人。( 3 )主体是一般主体。年满 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的公民。( 4 )主观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犯罪目的是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死亡结果是否发生,不影响犯罪的成立,只影响量刑。

杀人动机多种多样,但不影响定罪,可能影响量刑。

Page 36: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二)司法认定1.刑法中与故意杀人罪有关的条文规定:在实施其他犯罪行为时致人死亡的:“”对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死亡

的,聚众“打砸抢”致人死亡的、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刑讯逼供或暴力取证致人死亡的、虐待被监管人致人死亡的,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从重处罚。绑架人质后杀害被绑架的人质的 , 应当定绑架罪处死刑。

2.协助自杀和对“安乐死”案件的处理:协助自杀,是指受有自杀意图的人的嘱托而直接将其杀死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造成他人不正常死亡,也给他人家庭、社会带来危害,同时也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因此,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但是应人所求,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处罚时可以考虑从宽。

3. 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 4. 处罚 (刑法第 232条)

Page 37: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强奸罪(一)概念和构成要件1 、概念: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性交的行为,或者奸淫幼女的行为。

2 、构成要件:( 1 )客体是妇女(已满 14岁的女性)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或幼女(不满 14岁的女童)的身心健康。

( 2 )客观方面,表现为违背妇女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性交的行为,或者奸淫幼女的行为。

Page 38: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强奸罪 奸淫不满 14周岁的幼女构成的强奸罪,在客观方面只需有奸淫幼女的行为即可,即不论幼女是否同意,也不论是否采用了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都按照强奸罪定罪从重处罚。

( 3 )主体是一般主体,而且实行犯只能是男子( 14岁)。( 4 )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行为人具有奸淫的目的。(二)司法认定1.与通奸行为的关联。2.与幼女发生性行为的性质:行为人明知是不满 14周岁的幼女而与其发生性关系,不论幼女是否自愿,均应依照刑法第236条第 2款的规定,以强奸罪定罪处罚;行为人确实不知对方是不满 14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未造成严重后果,情节显著轻微的,不认为是犯罪。

Page 39: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侵犯财产罪侵犯财产罪共性问题:刑法第 263-276条法律条文最少,罪名最少,司法解释较多,案件多。一、所涉罪名:抢劫罪、抢夺罪、敲诈勒索罪、聚众哄抢罪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

Page 40: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抢劫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

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基本罪状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 3-10年,并

处罚金; 加重罪状: 10年以下有期 /无期 /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

产( 1 )入户抢劫的; ( 2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3 )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4 )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 5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6 )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 7 )持枪抢劫的;( 8 )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Page 41: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二)犯罪构成1 、侵犯的客体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主要客体),人身权利(次要客体)2 、侵犯的对象之一——财物 侵犯的对象之二——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或者占有人

Page 42: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3 、犯罪手段——暴力、胁迫、其他(1) 暴力行为——不能反抗指对被害人的身体施以打击或强制,借以阻止被害人的

反抗,从而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指向的对象:必须针对人实施(不包括对物暴力),并要求足以抑制对方的反抗,但不要求事实上抑制了对方的反抗,更不要求具有危害人身安全的性质。

( 2 )胁迫行为——不敢反抗所谓胁迫,是指对被害人以当场实施暴力相威胁,进行精神强制,从而使其产生恐惧而不敢反抗的行为,这种胁迫也应达到足以抑制对方反抗的程度。

判断标准:“足以”

Page 43: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 3 )其他强制方法——不知反抗是指使用暴力、胁迫以外的方法使得被害人不知反抗或无法

反抗,而当场劫取财物的行为。如果只是单纯利用被害人不能反抗的状态取走财物的,成立盗窃罪,而非抢劫罪。

如灌醉酒或者将被害人锁在屋内,而后拿走财物——抢劫罪

Page 44: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伪证罪第 305条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 、特殊场合:刑事诉讼中;2 、特殊主体: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

;3 、特定目的: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

Page 45: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窝藏包庇罪第 310条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

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思考,是否可以免除亲属作证义务,律师作证义务,医生作证义务,牧师作证义务?

古代为什么设置亲亲相为隐制度?

Page 46: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贪污贿赂罪(一)贪污贿赂罪的概念 贪污贿赂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或国有单位实施的贪污、受贿等侵犯国家廉政建设制度,以及其他人员或单位实施的与受贿具有对向性或撮合性的情节严重的行为。

Page 47: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二)贪污贿赂罪的犯罪构成1. 本罪的犯罪主体较为复杂。就自然人来说,大多数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与受贿具有对向性或撮合性的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则是一般主体。就单位来说,则既有纯正的单位犯罪,如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又有不纯正的单位犯罪,如单位行贿罪、单位受贿罪;既有一般的单位犯罪,又有专以国有单位为主体的特殊的单位犯罪。

Page 48: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2. 本罪在主观方面均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类罪中的任何一种具体犯罪。3. 客观方面表现为侵害国家廉政建设制度情节严重的行为。其中多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的行为;也有的是国家工作人员虽未利用职务之便,但与其特定身份具有密切关系的行为。4. 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廉政建设制度。

Page 49: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二、贪污贿赂罪的种类 根据我国刑法分则第 8 章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的规定,本章犯罪包括 12 个具体罪名。 根据犯罪主体的不同,贪污贿赂罪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作为自然人的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的犯罪;二是作为自然人的一般主体实施的犯罪;三是以单位为主体的犯罪。

Page 50: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贪污罪(第 382 条) (一)贪污罪的概念和特征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Page 51: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贪污罪的犯罪构成是: 1.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第九十三条 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二款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Page 52: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本罪的主体具体包括两类人员:一类是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四种人员: ( 1 )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级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应当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Page 53: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 2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是指公司财产完全属于国家所有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国家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指财产完全属于国家所有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国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投资兴办管理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广播、出版等单位;人民团体是指各民主党派、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性组织。

Page 54: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 3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至于其原来是否具备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在所不问。

Page 55: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 4 )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即依照法律规定选举或者任命产生,从事某项公共事务管理的人员,包括农村村民委员会、城镇居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第 93条第 2款的解释》 (2000 年 4 月 29 日 )的规定,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属于《刑法》第 93条第 2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代征、代缴税款;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以上四种人员中,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外,其余均“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刑法理论上称之为“准国家工作人员”。

Page 56: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2.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3.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4. 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公职人员的职务廉洁性,也侵犯公共财产所有权。

Page 57: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受贿罪(第 385 条)

(一)受贿罪的概念和特征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Page 58: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受贿罪具有以下特征

1.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由国家工作人员构成,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在职的国家工作人员。

2.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3.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4. 犯罪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

Page 59: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二)受贿罪的认定1.受贿罪与非罪的界限( 1 )受贿罪与接受亲友财物的界限。( 2 )受贿罪与取得合法报酬的界限。( 3 )收受回扣、手续费中罪与非罪的界限。( 4 )受贿罪与一般受贿违法行为的界限。

Page 60: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2. 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受贿罪与贪污罪都是特殊主体,主观方面都是故意,因此,有相同之处。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 ( 1 )主体的范围不同。 ( 2 )犯罪目的不同。 ( 3 )客观行为表现不同。 ( 4 )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不同。

Page 61: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第一节 渎职罪概述 一、概念和特征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一)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二)客观方面上表现为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

私舞弊的行为。在表现形式上,既可以是作为。多数犯罪都必须具有严重情节或者造成严重后果。

(三)本类犯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有个别犯罪的主体也可以是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泄露国家秘密罪。

(四)本类犯罪在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Page 62: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二、渎职罪的种类 (一)滥用职权型渎职罪 (二)玩忽职守型渎职罪 (三)徇私舞弊型渎职罪

Page 63: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滥用职权罪 ( 一 ) 本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

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1. 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 2. 客观上表现为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

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Page 64: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所谓滥用职权,是指不应行使其职权而行使。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

一是行为人超越职权,擅自决定或者处理其没有决定权或者超越处理权限的事项;

二是行为人违法地行使其职权范围内的权力,或者表现为以不正当的目的,进行违反职务权限的事项。

本罪的行为方式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

Page 65: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本罪为结果犯,即行为人滥用职权的行为必须给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才构成犯罪。

重大损失,是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重大物质性损失和非物质性损失。

滥用职权行为与造成的严重危害结果之间有必然因果联系。

3 .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 主观方面是故意。

Page 66: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

军人违反职责罪( 1 )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军事利益。( 2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违反军人职责,危害

国家军事利益的行为。部分军人违反职责罪客观上要求以特定的时间,即“战时”作为构成犯罪的必要要件,有些以特定的地点如“在战场上”、“在军事行动区”等作为构成犯罪的必要要件,还有些要求特定的危害结果出现作为构成要件。

( 3 )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是军人。包括现役军人以及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

( 4 )主观方面,大多数犯罪由故意构成,少部分犯罪如遗失武器装备罪、撤离职守罪等由过失构成。

Page 67: 《 法学概论 》 刑法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