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61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 第第第第第第第

Upload: sherlock-jairo

Post on 03-Jan-2016

10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一 编 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 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 中国文明的形成.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 一、重溯中国文明起源 二、从氏族到国家 三、考古所见文明曙光 四、中国国家演进的新模式 五、结语. 一、重溯中国文明起源. 一、重溯中国文明起源. 1 、信古时代文明起源观 2 、古史辨派文明起源观 3 、再建文明的释古 4 、原史时期的考古 5 、民族文化区的萌芽与 《 禹贡 》 九州. 一、重溯中国文明起源 1 、信古时代文明起源观.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第一编 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中国文明的形成第三章 从氏

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

山文化

Page 2: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一、重溯中国文明起源 二、从氏族到国家三、考古所见文明曙光四、中国国家演进的新模式五、结语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

Page 3: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一、重溯中国文明起源1 、信古时代文明起源观2、古史辨派文明起源观3、再建文明的释古4、原史时期的考古5、民族文化区的萌芽与《禹贡》九州

一、重溯中国文明起源

Page 4: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一、重溯中国文明起源 1 、信古时代文明起源观

人心乃是牵补度时,

天地亦是架漏过日。

——宋儒

○三皇五帝三王时代的传说

1 、信古时代文明起源观

Page 5: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一、重溯中国文明起源 2 、古史辨派文明起源观

顾颉刚与层累得造成古史观

冲破经书的迷信,建立新的古史观

2 、古史辨派文明起源观

Page 6: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一、重溯中国文明起源 3 、再建文明的释古○冯友兰的三趋势说

○信古、疑古、释古

3 、再建文明的释古

Page 7: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一、重溯中国文明起源 4 、原史时期的考古

重建原史的希望在考古

满天星斗式考古文化谱系4、原史时期的考

Page 8: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4 、原史时期的考古 1 )辽河流域(燕辽文化) 从红山文化晚期到小河沿文化

红山文化“坛、庙、冢”及玉猪龙,女神头像”

1 )辽河流域(燕辽文化)

Page 9: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4 、原史时期的考古 2 )黄河下游(海岱文化区)

山东潍坊出土陶鬶,龙山文化

蛋壳黑陶高柄杯,潍坊出土

玉簪,临朐朱封大墓

从大汶口文化到山东龙山文化

2 )黄河下游(海岱文化

区)

Page 10: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4 、原史时期的考古 3 )黄河中游(中原文化区)

陕西龙山文化,长安客省庄出土,陶斝,高 39厘米

山西陶寺龙山文化墓葬群

河南龙山文化陶甗,高 56.3 厘米,安阳后岗出土

从仰韶文化后期到中原龙山文化

河南、陕西、陶寺等类型3)黄河中游(中原文化

区)

Page 11: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4 、原史时期的考古 4 )黄河上游(甘青文化区)

马家窑文化涡纹双耳彩陶罐甘肃永靖出土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尾饰而舞

•甘肃秦安大地湾建筑基址

从马家窑文化到齐家文化

4)黄河上游(甘青文化

区)

Page 12: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4 、原史时期的考古 5 )长江下游(江浙文化区)

浙江余杭反山 12号墓“琮王”

反山良渚文化 23号墓

良渚文化瑶山贵族墓地发掘现场

从崧泽文化到良渚文化

5)长江下游(江浙文化

区)

Page 13: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4 、原史时期的考古 6 )长江中游(两湖文化区)

现存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夯土城墙

从大溪文化晚期到石家河文化

应城门板湾遗址

发掘的屈家岭文化房址

屈家岭遗址出土的陶鼎

6)长江中游(两湖文化

区)

Page 14: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4 、原史时期的考古 7 )长江上游(巴蜀古文化)

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

温江鱼凫城西垣

宝墩文化——三星堆一期文化

新津宝墩遗址

7 )长江上游(巴蜀古文

化)

Page 15: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4 、原史时期的考古 8 )边远地区的文化

骨锥、骨针、骨坠卡若文化

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出土

网纹灰陶釜昙石山文化

福建闽侯昙石山出土

石峡文化广东曲江石峡遗址出土

兴凯湖、卡若、昙石山等文化

8 )边远地区的文化

Page 16: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5 、民族文化区的萌芽

与《禹贡》九州5 、民族文化区的萌芽与《禹贡》九州

Page 17: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二、从氏族到国家

1 、走出疑古的释古2、郭沫若以来的传统文明观3、氏族制度4、文献所见母系氏族5、家族与父系氏族的发展6 、从氏族到国家

二、从氏族到国家

Page 18: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二、从氏族到国家 1 、走出疑古的释古

从二重证据法到走出疑古

考古学与人类学的结合

1 、走出疑古的释古

Page 19: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2 、郭沫若以来的传统文明

观二、从氏族到国家 2 、郭沫若以来的传统文明观

Page 20: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二、从氏族到国家 3 、氏族制度

杂婚婚姻形态 社会组织 史前时段

杂交群团

族外婚 母系氏族对偶婚  母系氏族解体

一夫一妻制 父系氏族

摩尔根基于婚姻形态的氏族起源理论

血缘婚 血缘家族旧石器时代早期

仰韶文化后期

龙山文化时代

旧石器时代晚期

旧石器时代中期

3 、氏族制度

Page 21: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二、从氏族到国家 3 、氏族制度 摩

尔根氏族制度理论的误区

母系制等于母权吗?

3 、氏族制度

Page 22: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二、从氏族到国家 4 、文献所见母系氏族

“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

—《吕氏春秋·恃君览》

4 、文献所见母系氏族

Page 23: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二、从氏族到国家 4 、文献所见母系氏族(族外婚)

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阳与夷鼓皆为己姓。……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 —《国语·晋语四》

4 、文献所见母系氏族(族

外婚)

Page 24: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二、从氏族到国家 4 、文献所见母系氏族(称谓)

“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 女子谓晜弟之子为侄,谓出之子为离孙,谓侄之子为归孙。 ”

“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

— 《尔雅 ·释亲》

“婿亲迎,见于舅姑 。”

—《礼记 ·坊记》

“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

—《尔雅 ·释亲》

4 、文献所见母系氏族(称

谓)

Page 25: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代通婚

氏族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姬氏

姜氏族

姬女 1 +姜男 1

姬男 1姬女 2 + 姜男 2

姬男 2

姬女 3 + 姜男 3

姬男 3

姜女 1 + 姬男1

姜男 1

姜女 2 + 姬男 2

姜男 2

姜女 3 + 姬男3

姜男 3

母系氏族社会通婚图表母系氏族社会

通婚图表

Page 26: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二、从氏族到国家 4 、文献所见母系氏族(昭穆制度)

“《礼》曰:‘君子抱孙不抱子。’此言孙可以为王父尸,子不可以为父尸” ——《礼记 ·曲礼》

“夫祭之道,孙为王父尸。” —— 《礼记 ·祭统》

4 、文献所见母系氏族(昭

穆制度)

Page 27: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代通婚

氏族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姬氏

姜氏族

姬女

姬男 +姜女姜女姜男 +姬女

姜女

姜男 + 姬女姬女姬男 + 姜女

姜女

姜男 +姬女

姬女

姬男 +姜女

第四代

姜女姜男

姬女姬男

氏族社会内女子出嫁图表氏族社会内女

子出嫁图表

Page 28: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二、从氏族到国家 4 、文献所见母系氏族(王号与古姓)

《尚书 ·盘庚》“我前后” “古后”

《尚书》三后:伯夷、禹、稷

《诗经》三后:太王、王季、文王

4 、文献所见母系氏族(王

号与古姓)

Page 29: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二、从氏族到国家 4 、文献所见母系氏族(图腾)

“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暤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左传 ·昭公二十七年》

4 、文献所见母系氏族(图

腾)

Page 30: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二、从氏族到国家 4 、文献所见母系氏族(古姓)

姓的特征有六:

出自同一祖先的团体; 有母系的形迹(多从女); 不能通婚的团体; 有图腾的形迹; 部分有共同的墓地与祭典; 同姓相互支持。

王玉哲

4 、文献所见母系氏族(古

姓)

Page 31: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二、从氏族到国家 5 、家族与父系氏族的发展(墓葬)

443 号墓

部分元君庙仰韶墓地图版

440号墓地

5 、家族与父系氏族的发展

(墓葬)

Page 32: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二、从氏族到国家 5 、家族与父系氏族的发展(墓葬)

山东枣庄大汶口文化部分墓地

M10

非正常死亡的男女合葬墓M80

5 、家族与父系氏族的发展

(墓葬)

Page 33: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M54

夫妻合葬墓

具有独特葬式

大南沟后红山文化

二、从氏族到国家二、从氏族到国家

Page 34: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二、从氏族到国家 5 、家族与父系氏族的发展(房屋)

分间式房屋与对偶制家庭

5 、家族与父系氏族的发展

(房屋)

Page 35: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二、从氏族到国家 5 、家族与父系氏族的发展(房屋)

1992年发掘的房址( F21 )

1994年发掘的房址( F34 、 35 )

河南邓州八里岗仰韶文化晚期聚落遗址 安徽多间一组的排房

两间一组的排房

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

多间一组的排房

多间式的房屋

5 、家族与父系氏族的发展

(房屋)

Page 36: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二、从氏族到国家 6 、从氏族到国家(父权)

从王号变迁看父权

6 、从氏族到国家(父权)

Page 37: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二、从氏族到国家 6 、从氏族到国家(父权)

M1

M13

M35

M111

大汶口合葬墓

所反映的父权

早期: M111 、 M13;中期: M35;晚期:M1

6 、从氏族到国家(父权)

Page 38: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M47

M125

M133

大汶口遗址晚期墓葬

大、中、小型墓随葬品

二、从氏族到国家 6 、从氏族到国家(贫富分化)

6 、从氏族到国家(贫富分

化)

Page 39: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M46 112件

M38 27 件山东枣庄大汶口文化墓葬 C 区

M49 8 件大中小墓随葬品

二、从氏族到国家 6 、从氏族到国家(贫富分化)

6 、从氏族到国家(贫富分化)

Page 40: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青海乐都柳湾马厂文化 M995墓及随葬品

齐家文化墓地

二、从氏族到国家

江苏花厅大汶口墓地图

血缘组织氏族解体?

二、从氏族到国家

Page 41: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二、从氏族到国家 6 、从氏族到国家(战争)

人口增长

资源紧张定居农业 掠夺战争

氏族(部族) 部落联盟 国家战争 战争

氏族首领 军事首长 王权贫富分化战争

河北邯郸龙山文化被剥去头皮的人头骨和刀砍痕

军事民主制

6 、从氏族到国家(战争)

Page 42: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二、从氏族到国家 6 、从氏族到国家(国家的形成)

从大同到小康

世袭代替禅让

6 、从氏族到国家(国家的

形成)

Page 43: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三、考古所见文明曙光

1 、文明社会的标准2 、各文化区文明要素3 、文明在中原地区的突破

三、考古所见文明曙光

Page 44: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三、考古所见文明曙光 1 、文明社会的标准

摩尔根 使用文字、使用铁器、出现国家和城市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是形成文明的要素

柴尔德城市:人口一定规模;靠农民剩余粮食养活的消费群体;税收制度;城市中心拥有宗教建筑;有统治阶级;文字与记数系统、地域的国家组织等 10项。

克拉克洪 一定规模的城市;文字;礼仪中心和活动。

夏鼐 都市、文字、青铜器。

1 、文明社会的标准

Page 45: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三、考古所见文明曙光 2 、各文化区文明要素(城市)

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外景

城址及公共行政建筑

陶下水管道

2 、各文化区文明要素(城

市)

Page 46: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三、考古所见文明曙光 2 、各文化区文明要素(礼仪)公共祭祀中心:坛、庙、冢

红山文化积石冢

女神庙,辽宁建平牛河梁遗址出土

祭坛

2 、各文化区文明要素(礼

仪)

Page 47: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三、考古所见文明曙光 2 、各文化区文明要素(礼器与等级)

江苏武进寺墩良渚文化玉敛葬

良渚文化坛冢合一的墓葬

祭天地的玉琮、玉璧等礼器

反山出土

2 、各文化区文明要素(礼

器与等级)

Page 48: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2 、各文化区文明要素(金属)

马家窑文化铜刀甘肃东乡林家出土

山西陶寺龙山文化铜铃

三、考古所见文明曙光 2 、各文化区文明要素(金属)

冶铜技术与使用

Page 49: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三、考古所见文明曙光 2 、各文化区文明要素(文字)

半坡遗址陶器口沿各种刻画符号

山东邹平丁公陶文仰韶至龙山时代的各种刻画符 号

江苏高邮龙虬庄出土刻符 陶文

2 、各文化区文明要素(文字)

Page 50: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三、考古所见文明曙光 3 、文明在中原地区的突破礼乐文明的先声——山西陶寺遗址

竈鼓

彩绘龙纹盆

M2001

迈入青铜时代的二里头

3 、文明在中原地区的突破

Page 51: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四、中国国家演进的新模式

1 、起源特点2 、酋邦模式3、三部曲4 、聚落考古模式

四、中国国家演进的新模式

Page 52: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四、中国国家演进的新模式 1 、起源特点(亚细亚生产方式)

晁福林: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古代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重要论述。

亚细亚生产方式内涵不仅指社会发展阶段,更是一种演进模式

1 、起源特点(亚细亚生产

方式)

Page 53: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四、中国国家演进的新模式 1 、起源特点(东方专制主义) 亚细亚生产方式必要导

致社会政治形态上的东方专制主义?

治水抑或生产力的低下是其原因?

1 、起源特点(东方专制主

义)

Page 54: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四、中国国家演进的新模式 1 、起源特点(氏族)

氏族封建 宗法封建 地主封建

取代五种生产方式说

氏族的长期存在;国家并非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产物;并非按照地域划分国民。

1 、起源特点(氏族)

Page 55: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四、中国国家演进的新模式 2 、酋邦模式古代中国文明演进并非孤岛式而是平行并进式

中国文明起源乃连续型。最早介绍塞维斯酋邦理论

2 、酋邦模式

Page 56: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四、中国国家演进的新模式 2 、酋邦模式酋邦模式特征:

酋长有实权且地位永久;社会分层造成成员隔阂。

部落联合体乃征服而成; 酋邦乃专制政治之源。

2 、酋邦模式

Page 57: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四、中国国家演进的新模式 3 、三部曲基于区系类型理论 的三部曲: 古国 方国 帝国

古文化 古城 古国

3 、三部曲

Page 58: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四、中国国家演进的新模式 4 、聚落考古模式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

都邑国家 初步不平等的中心聚落

4 、聚落考古模式

Page 59: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五、结语

1 、基于不同理论 模式撰写的教材

2 、如何看待古史传说

3、重溯中华文明的“五帝探源工程”

五、结语

Page 60: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推荐书目

1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人民出版社, 1956

2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文物出版社, 1999

3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 1999

4 、《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

5、《农业发生与文明起源》,严文明,科学出版社, 2000

6 、《中国通史》第二卷《远古时代》,白寿彝总主编、苏秉琦主 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7、《先秦史》,詹子庆,辽宁人民出版社

推荐书目

Page 61: 第三章 从氏族到国家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思考题

1 、结合旧石器时代考古,谈谈对中国大陆古人类起源的认识。

2、略述中国农业的起源及其在中华文明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3、简述区系类型类型理论对 中国文明起源格局认识的影响。

4、略评 20世纪初信古、疑古和释古派文明起源观主要内容。

5、试述经典作家国家起源理论对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模式的影响。

6、概述中国早期文明产生的几种理论 模式主要内容。

7、结合新石器时代考古,略述你对中国文明起源格局的认识。

8、略述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基本特点。

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