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42
中中中中中 中中中 中中中中中 中中中 辨 辨

Upload: gamba

Post on 20-Mar-2016

9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 辨 证 第一部分 八纲辨证. 第一节 辨证的基本概念. 辨,分别、辨别、区分。 《 说文 》 “ 判也 ” 。要明辨区分的清楚。 辨别、认识、判断证候,是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辨证. 运用中医的理论,将四诊所收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综合分析,辨别疾病的病因、病机、病性、病位、病势从而作出证候诊断的过程。. 证、症、病的概念. 症 (即症状) 指患者察觉到的异常感觉和医生发现的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 如:头痛 发热 汗出 咳嗽等. 证、症、病的概念. 证 (证候)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辨 证

Page 2: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 第一部分

八纲辨证

Page 3: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第一节 辨证的基本概念•辨,分别、辨别、区分。•《说文》“判也”。要明辨区分的清楚。•辨别、认识、判断证候,是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Page 4: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证• 运用中医的理论,将四诊所收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综合分析,辨别疾病的病因、病机、病性、病位、病势从而作出证候诊断的过程。

Page 5: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证、症、病的概念• 症(即症状) 指患者察觉到的异常感觉和医生发现的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

如:头痛 发热 汗出 咳嗽等

Page 6: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证、症、病的概念• 证(证候)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搜集的完整资料进行全面综合而得出的诊断性结论。是中医学特有的诊断学概念。

如:风热犯肺证,肝气郁结证等

Page 7: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证、症、病的概念• 病(疾病) 病史上或临床表现上,具有一定共同特征,不因患者和地域差异而改变的一组临床表现。是对某种疾病矛盾运动全过程的综合概括。

一个病可以有不同的证,不同的病可以有相同的证。

Page 8: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症、证、病的联系与区别• 症状: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外在表现) 是辨证的主要依据。

• 疾病:是临床表现 (症状 )的病名。• 证:疾病的某一阶段所出现症状的病理机制的概括,是辨证所得出的结论。是疾病的本质反映。

Page 9: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第二节 主要的辨证方法 气血津液辨证 脏腑辨证(分析此方面病变) ( 用于杂病 ) 八纲辨证 ( 总纲 ) (外感热病辨证)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Page 10: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一、八纲辨证• 各种辨证的基本纲领。• 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八纲辨证: 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纲 分析归纳疾病的病位深浅,病性寒热,邪正盛衰和阴阳属性。

Page 11: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 从类别来说分为阴证、阳证• 从部位来说分为表证、里证• 从性质来说,分寒证、热证• 从邪正盛衰来说,分为实证、虚证

Page 12: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阴阳—总纲 阳 阴表 热 实 里 虚 寒

Page 13: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 一 ) 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 表:指人体在外表浅的部位, 如皮毛、肌肉、经络等。• 里:是指人体在内深层的部位, 如脏腑、气血、骨髓等。

Page 14: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1 .表证 • 概念:主要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由外感六淫之邪侵入人体皮毛、肌肤、卫气等浅表部位,而表现出的证候。

• 途径: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肌 体所致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

• 证候特点: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

Page 15: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表证• 临床表现:以发热恶寒 (或恶风 )、舌苔薄白、脉浮为主,兼见头身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 辨证要点: 1.发热、恶寒必须同时见到; 2.或多或少伴有一些肺卫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等; 3起病急,病程短。

Page 16: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2 .里证• 产生原因:表邪不解内传入里;外邪直接侵犯脏腑;情志饮食劳倦伤人使脏腑功能失调

• 临床表现:以脏腑的证候为主。• 特点:病程长,不恶风寒,脉象不浮,多有舌质及舌苔的改变。

Page 17: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表证与里证的鉴别• 起病的急慢• 病程的长短• 发热是否恶寒• 舌象有无变化• 脉象的沉浮

Page 18: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4 、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表里同病: 表证和里证同时在一个病人身上出现• 表里转化: “由表入里” 表示病势加重 “由里出表” 表示病势减轻

Page 19: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 二 ) 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病证属性的纲领,以此来辨别阴阳的盛衰。

• 寒证 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 体机能活动衰减。

• 热证 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机 体机能活动亢进。

Page 20: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1 .寒证 • 病因病机:寒邪外袭,阴盛则寒;

阳气不足,阳虚则寒。• 临床表现:恶寒或畏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肢冷蜷卧,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

Page 21: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寒证辨证要点:1.寒冷的感觉,患者自觉畏寒,医生检查时感觉到病人四肢不温。

2.面色、舌色、分泌物的淡白。3.神志活动表现得淡漠、缓慢等。

Page 22: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2 、热证• 病因病机 • 外感热邪;寒邪入里化热;• 素体阴虚;情志内伤郁而化火;

• 过食辛辣,蓄积为热。

Page 23: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热证 辨证要点: 1.炎热的感觉,发热、恶热、烦热、皮肤灼热等症;

2.面色、舌色、分泌物等颜色加深; 3.排泄物、分泌物粘稠热臭; 4.津液减少,各孔窍干涩、枯燥;

5.神情活动烦躁不安,静少动多。

Page 24: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3 .寒证与热证的辨别• 从寒热情况• 是否口渴• 面色的红白• 四肢的冷暖• 二便及舌象• 脉象加以鉴别

Page 25: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4 、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寒热错杂寒证和热证同时并存 上热下寒证 表寒里热证 表热里寒证

Page 26: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寒热转化先出现寒证,后出现热证,或反之。• 热证出现• 寒证消失• 寒证出现 • 热证消失

寒证转化为热证热证转化为寒证

Page 27: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寒热真假:• 真热假寒:由于内热过盛,阳气被郁不 能外达,而出现一些假寒的现象。• 真寒假热:由于阴寒内盛迫阳于外,而 见外呈热象的假象。

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Page 28: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 三 ) 虚实辨证• 虚实是辨别正邪盛衰的纲领•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虚指正气虚,凡以气血阴阳不足,机体功能衰退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证候为虚证。

• 实指邪气盛,凡以邪气过盛,机体功能亢奋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证候为实证。

Page 29: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1 、虚证• 虚证: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

衰退所表现的证候。• 多见于素体虚弱者。•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Page 30: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气虚• 成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久病重病或劳累过度;老年人精气自衰。

• 临床表现:面白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汗,动则诸 证加剧,舌淡,脉虚弱。

• 辨证要点:以全身性气虚证为主,各脏腑见证不明显。

Page 31: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血虚概念:全身血液的不足,濡养脏腑

作用减弱。病因:生血不足;耗血过多;肝的

藏血调节功能障碍,造成局 部血失濡养。

Page 32: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血虚• 临床表现: 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眼结膜、舌质、爪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舌淡细无力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衍期或经闭,舌淡,脉细无力。

Page 33: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阴虚• 概念:机体阴液亏损,滋润、濡养、宁静作用不足。是体内阴阳失调所表现的证候之一。

• 成因:精血不足,阴精亏耗;热病伤阴;久病,房劳,五志过极,其发病既可在热病中很快形成,也可在慢性病中逐渐而致。

Page 34: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阴虚• 实质:以阴虚为特点的阴阳失调证。阴虚则阳相对偏盛,所以“阴虚则热”。

• 临床表现:午后潮熱:午后潮热,盗汗,颧红,咽干,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 辨证要点:阴虚则热、则干燥、则不静。

Page 35: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阳虚 • 概念:机体阳气不足 ,温煦、推动、蒸腾、气化功能不足,也是体内阴阳失调所表现的证候之一。

• 病因:劳倦、久病,寒邪所伤,或年老火衰。先天不足,有一定关系。

Page 36: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阳虚• 临床表现:形寒肢冷,面色晃白,神疲乏力,自汗,口淡不渴,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胖苔白,脉弱。

• 实质:以阳虚为特点的阴阳失调证。阳虚则阴相对偏盛,所以“阳虚则寒”。

• 辨证要点:明显的寒象、虚象、水气停留的表现。

Page 37: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2 、实证• 邪气过盛,脏腑功能活动亢盛• 常见形体壮实之人• 发热,声高气粗,精神烦躁,胸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痢下重,小便短赤,苔厚腻,脉实有力。

Page 38: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实证与虚证的鉴别从新病久病 病程的长短体质的强弱 精神的好坏面色的红白 舌象和脉象语音的高低 疼痛喜按与否

Page 39: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 四 ) 阴阳辨证• 阴证 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证候,肌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 阳证 体内热邪壅盛,阳气亢盛的证候,肌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

Page 40: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阴证与阳证临床特点1. 阴证 属虚寒证 精神萎靡,面白不渴,气短声低,畏寒肢冷,便溏尿清,舌淡胖嫩,舌苔白,脉迟弱。2.阳证 属实热证 烦躁面赤,口渴喜冷饮,气壮声高,身热气粗,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绛,苔黄,脉洪滑实。

Page 41: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3 、亡阴证与亡阳证 • 亡阴与亡阳是疾病过程中的危重证候 • 亡阴证:是指体内阴液大量(汗、吐泻、失血)消耗,而表现阴液衰竭的病变和证候。

• 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严重耗损,而表现为阳气虚脱的病变和证候

Page 42: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