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5
El crecimiento de la población Dr. Cristóbal MENDOZA UAM-Iztapalapa Dpto. de Sociología [email protected]

Upload: rafal

Post on 23-Jan-2016

8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蔡励敏 2005050948. 所读 《 哈姆雷特 》 版本. 《 莎士比亚文集 Ⅰ》 朱生豪译, 漓江出版社, 2004 年版. 【《 哈姆雷特 》 内容简介 】. 描述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从父王的鬼魂口中得知 叔叔克罗迪斯杀兄篡位的秘密,但却一直犹豫 该如何着手报仇。结果哈姆雷特误杀未婚妻奥 菲莉娅的父亲,导致她因此发疯坠河而死。他 的母亲后来也误饮毒酒身亡。优柔寡断的王子 终于在怒不可遏之下杀死万恶的叔叔。. 《 哈姆雷特 》 剧照. 哈姆雷特城堡. 哈姆雷特城堡亦即卡隆堡宫,座落在西兰岛北部赫尔辛约市的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抉择的苦难性——读《哈姆雷特》有感

蔡励敏2005050948

Page 2: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所读《哈姆雷特》版本

《莎士比亚文集Ⅰ》

朱生豪译,

漓江出版社,

2004 年版

Page 3: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哈姆雷特》内容简介】

描述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从父王的鬼魂口中得知叔叔克罗迪斯杀兄篡位的秘密,但却一直犹豫该如何着手报仇。结果哈姆雷特误杀未婚妻奥菲莉娅的父亲,导致她因此发疯坠河而死。他的母亲后来也误饮毒酒身亡。优柔寡断的王子终于在怒不可遏之下杀死万恶的叔叔。

Page 4: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哈姆雷特》剧照

Page 5: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哈姆雷特城堡亦即卡隆堡宫,座落在西兰岛北部赫尔辛约市的海边,与瑞典的赫尔辛堡市隔海相望,地处波罗的海出港口之一的欧尔松海峡最窄的出口处,在哥本哈根市东北约 45 公里。

哈姆雷特城堡

Page 6: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卡隆堡宫意为“皇冠之宫”,始建于 1574 年, 1585 年竣工,资金来自菲特烈二世国王( 1559 - 1588 )对经过欧尔松海峡船只所征得的通行税。此堡由荷兰建筑师设计建造。宫殿用岩石砌成,褐色的铜屋顶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北欧最精美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宫殿。

在卡隆堡宫外院的墙上,有一块莎士比亚的纪念浮雕像。相传,当年莎士比亚就是以这个城堡为背景写下了著名悲剧《哈姆雷特》,故卡隆堡宫又称为哈姆雷特城堡。

Page 7: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抉择的苦难性摘要:《哈姆雷特》的伟大性之一在于它细致而深刻地描绘了以哈姆雷特为代表的人类在苦难面前的抉择以及在抉择时产生的苦难。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的文艺复兴时期,人因为抛弃了神而失去抉择的标准,只能由自己决定标准并作出抉择,人的心不断地权衡着选项的利弊,痛苦伴随矛盾而生。作为一名先知,哈姆雷特选择了受难。关键词:《哈姆雷特》、抉择、苦难

Page 8: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苦难产生于矛盾•从哈姆雷特一上场,他的内心就已经充斥着矛盾。哈姆雷特在剧中的第一句话:“有些超乎寻常的亲人,却又难以苟同。”这是他在听到克劳狄斯称他为“我的侄儿”与“我的孩子”时所说的旁白。作为克劳狄斯的侄儿与孩子,哈姆雷特拥有特殊的立场,于是他就有矛盾的前提。然而,他又有着“快乐王子”的身份。他在父母的关爱中长大,是丹麦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他的生活和谐充实,所有的人都拥戴他,世界仿佛是按着他美好的意愿而运转的。在他的亲生父亲死去之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现实似乎背叛了他,不再愿意如他的意志而运转,让他在矛盾的天秤上摇摆不定,无论走向何方都终打破生活的平衡,将自己投入苦难的深渊。

Page 9: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现实充满着苦难,如何面对苦难就成了人必须优先做出的抉择。而抉择又是一项苦难,它使人的心灵饱受煎熬,现实中的苦难无疑地因心灵之苦难而多了一项。作为那个时代拥有自觉意识的哈姆雷特,痛苦地以觉醒者的身份在现实与愿望两者中徘徊权衡,并在最后不得不作出选择。

Page 10: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亲情伦理里的矛盾•未知父死真相时:选择亲情•哈姆雷特认为母亲嫁给“丑怪”叔父 是一种罪。“啊,罪恶的匆促,这样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那不是好事,也不会有好结果;可是碎了吧,我的心,因为我必须噤住我的嘴!”由此可以看出,尽管他对母亲的行为无法苟同,他也并没有坚决的否定。在亲情与伦理的面前,他最先选择的是亲情,依旧敬爱母亲,容许母亲乱伦的行为。•此时哈姆雷特在亲情与伦理的苦难选择面前,他选择了忍耐,接受现实苦难的吞噬,“噤住我的嘴”,不再思考就可以避开拷问心中关于道德标准的苦难,以暂时自我麻痹的方式继续在现实与道德伦理的冲突中生活着。

Page 11: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得知父死真相后:选择道德伦理•他直面指出,“你的行为可以使贞节蒙污,使美德得到了作伪善的名称;从纯情的额上取下娇艳的蔷薇,替它盖上一个烙印;使婚姻的盟约变得像博徒的誓言一样虚伪;啊!这样一种行为,简直使盟约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神圣的婚礼变成一串谵妄的狂言;苍天的脸上也为它带上羞色,大地因为痛心这样的行为,也罩上满面的愁容,好像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一般。” 母亲已破坏了他心中的道德伦理标准,沦为罪人。于是,他终于可以不顾母子血缘而将他心中的道德标准公诸于世,大声诃斥不忠的母亲甚至是公然改嫁成为仇敌的妻子的母亲。•在亲情与道德伦理相冲突的苦难抉择面前,哈姆雷特经过心灵磨难,最后选择了维护伦理常德。他要唤醒母亲的理性,“将那坏的一半丢掉,保留那另外的一半,让您的灵魂清净一些。”守卫传统道德。

Page 12: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爱情里的矛盾•未知父死真相时:相信爱情否定爱情的存在•当哈姆雷特还未发觉世界的真实的丑恶时,他坚信爱情的忠贞。尽管奥菲利娅的父亲与哥哥都反对他的爱情,雷欧提斯认定他对奥菲利娅的狂热的爱只是“年轻人一时的感情冲动”,“随着一个人的成长,不仅是肌肉和体格得到增强,而且随着身体的发育,精神和心灵也同时得到拓展。”所以,他劝告奥菲利娅不要被哈姆雷特攫走了心,不要放纵她的爱情。父亲更是坚决地不允许女儿与哈姆雷特再聊天交往。在阻力如此巨大的情形之下,哈姆雷特依然坚信着奥菲利娅的美丽与纯洁,展开追求攻势。他曾“证实他的言语差不多用尽一切指天誓日的神圣盟约。”

Page 13: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得知父死真相后:否定爱情的存在•哈姆雷特冷酷地道出人的本质——“我们都是些十足的坏人”,而女人“因为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贞洁却未必能使美丽受到它的感化”。罪恶的根源始终深札于人的身上。要爱吗?能爱吗?值得爱吗?追求完美的哈姆雷特爱得起吗?他的痛苦在于他看到的是人的本质的罪恶,无可移除的罪恶。以“人”为中心追问人的感情、洞悉人的本质,进而产生理智,用理智审度世界上的一切,最后他发现,原来一切都是不可爱的。对于以前对奥菲利娅的狂热,他也只能说:“我的确曾经爱过你。”然而,现在以及未来,他都不会爱她了,不会爱世上的任何一人。•在爱情面前,哈姆雷特选择了虚无,他否定爱情的存在,否定情感的积极性。用纯粹理性的思维看待一切的哈姆雷特只能孤独地在人恶性的本质深渊中暗自痛苦,没有人理解这个觉醒的人。失去精神陪伴者的他连肉体陪伴者也拒之门外,只身承担着痛苦的爱情抉择所带来的永无止境的精神苦难。

Page 14: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人生中的矛盾•哈姆雷特的经典之问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默默忍受恶运的矢石和箭镞,还是挺身反抗无涯的苦难,从而彻底作一了断,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他问到了人灵魂深处的永恒冲突——受难还是忍耐?•受难,主动迎击苦难,选择人的良心与灵魂,选择以具有心跳的人的姿态生存下去。这就意味着哈姆雷特必需为父复仇,守护灵魂的安宁,维护外界的道德常理;忍耐,默默承受苦难,对苦难不做任何的反抗,麻木面对外界的混浊悖论,丢弃灵魂。在世界的巨大苦难面前,哈姆雷特既而想到的是生与死的问题,这是关乎人生的终级问题。生,为父报仇,也就是杀人,罪恶的行为之一;死,也许可以结束一切,然而又必须担负着不孝子之罪名。

Page 15: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最终,哈姆雷特选择的是生存,选择了灵魂与良心的自我安宁,选择受难。•他说:“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人发现了“我”的存在,“我” 将决定自己的人生。伴着觉醒的“我”而来,人也发现了苦难的存在,它是构成人生的本质,人的一生即是苦难的一生。•人生中的选择由苦难而来,选择之后苦难依然存在。面对苦难,人不得不首先对“受难亦是忍耐”做出选择,这是痛苦的,因为受难就必须用自主精神承担苦难,痛苦的不仅是肉体还有精神,而忍耐虽仅是肉体痛苦,却因精神麻木而失去人的“高贵”灵魂。无论是受难还是忍耐,人在权衡其中利弊时都常痛苦不堪,毕竟苦难之“苦”远非人能想象的范围,更何况自主承担苦难的人承担着所有人的苦难,其痛苦何以想象!选择之后,自主的承担与麻木的灵魂又都意识着另一种苦难,它充斥着人的一生,犹如人身体的一部分。也许,选择本身就是人生的苦难之一。

Page 16: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世界里的矛盾•《哈姆雷特》最悲哀的原因之一在于无论选择受难还是忍耐,哈姆雷特注定走向恶的。受难,杀了克劳狄斯为父报仇,尽管这能他良心得以一定程度的安宁,却会激起另一番道德的谴责,用了不道德的手段来维护道德,这本身就违反了道德的约束之义;不为父报仇,他又如何能成为一个孝子,如何维护孝德,那么道德存在之义又何在。翻来覆去,不管杀不杀克劳狄斯,他都是一个罪恶之人。他用尽心思想要维护的世界的道德秩序却原来是这般脆弱不堪,原来是这般混浊污秽。即使他“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又如何,他所用的方式也必定是罪恶的。

Page 17: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经过多番苦难的选择后,结果还是苦难,还是罪恶的世界。也就是说,无论人怎么样选择,都走不出罪恶的本质,新乾坤之苦之恶依旧。这无疑会让哈姆雷特想要重整乾坤的心血付诸流水,增加选择的苦难性。选择,原本是超越苦难的工具,却变成苦难的方式,沦为世界罪恶产生的桥梁。然而,人的一生中是不可能不做出选择的,光是无意识的选择就有很多很多次了。选择,缘于苦难,伴随苦难,产生苦难,人的选择具有深深的苦难性。•莎士比亚透过哈姆雷特向文艺复兴时代及以后的每个时代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在面临选择时的表现及选择后的结果。哈姆雷特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他用自己人的理性来思考人的问题并做出选择,而非单纯依靠神的指引走出未来的路。他的烦恼即是我们的烦恼,他的痛苦即是我们的痛苦,他的苦难即是我们的苦难,他的世界即是我们的世界。他发现的人的复杂性正是当代人的困惑。从未有哪位作家像莎士比亚一样对人生的选择做出如此深刻而细致的探讨。

Page 18: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结束语•在亲情伦理、爱情、人生、世界面前,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的选择以及选择造成的苦难看到了人的本质、世界的本质,他向时代展现一个丰富的人,一个生活着的人是如何思考选择的。•朱生豪在《哈姆雷特问题的再认识——〈哈姆雷特〉导读》中引用了中国当代戏剧大师林兆华在《哈姆雷特》的演出说明书上的话:‘哈姆雷特是我们中间的一个,在大街上我们也许会每天交错走过,那些折磨他怕思想每天也在折磨着我们,他面临的选择也是我们每天所要面临的。生死或者死亡是个哲学命题,也是生活中每一件具体的大事和小事。或者不是,你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当我们每天都在为日常小事犹豫着抉择时,文艺复兴时的哈姆雷特早已向我们宣告——选择,是苦难的,也是不得不的。而伟大如莎士比亚,作为一名作家,他用哈姆雷特之身选择了受难之路。这是苦难的人生中人所能做的最积极的选择。

Page 19: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福克纳,美国二十世纪上半叶最着名的作家之一,说:“惟有自我挣扎和内心冲突的心,才能产生杰出的作品,才值得为之痛苦和触动。”而《哈姆雷特》的自我挣扎和内心冲突的心在整部戏剧跳动,痛苦也贯穿于整部剧中,所以为了哈姆雷特,为了《哈姆雷特》,为了莎士比亚,为了人,我们为之伤感落泪。

Page 20: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参考文献[1] 《莎士比亚文集Ⅰ》,朱生豪译,漓江出版社, 2004年版[2] 《哈姆雷特的问题》,张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3] 《朋友》附《余华:活着及其待解的问题》,谢有顺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3 年版[4] 《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思想历程》,李华著,《山东文学 , Shandong Literature 》 2007 年 05 期 [5] 《哈姆雷特的超时空魅力》,邹君著,《现代语文 ( 文学研究版 ), Modern Chinese 》, 2006 年 04 期

Page 21: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林兆华 1990 年《哈姆雷特》

•1990 年,林兆华执导的《哈姆雷特》对早已奉为经典的莎士比亚原著进行了大胆的解构。它主要通过角色互换的手法质问哈姆雷特的复仇动机,没有强调传统的“篡位复仇”,主题为“人人都是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主要的痛苦是因为他有思想,而活着的有思想的人都可能面临哈姆雷特的命运。

Page 22: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林兆华简介

•1936 年生于天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1984-1998 年任北京人艺副院长。现任北京大学戏剧研究所所长。执导话剧作品包括《绝对信号》、《狗儿爷涅槃》、《北京人》、《哈姆雷特》、《万家灯火》等 60多部。其作品类型多样,突破传统,探索戏剧艺术的新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Page 23: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在《转动万花筒:在隐喻中看到了先锋性——论林兆华改编的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里,李伟民这样评价林兆华的《哈姆雷特》:林兆华导演的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被誉为在中国最具先锋实验精神的戏剧作品之一。林兆华导演的《哈姆雷特》对传统理解下的作品主题进行了颠覆与解构,哈姆雷特的形象本身和他的所谓复仇都具有某种荒诞性,显示出了将古代与现代连接、西方与中国交错、经典与普通相融的特征,人人都是哈姆雷特。

Page 24: 抉择的苦难性 —— 读 《 哈姆雷特 》 有感

中国小剧场话剧的现状•如果以 1982 年林兆华导演的话剧《绝对信号》为中国小剧场话剧开端的话,小剧场话剧在中国便有了 19 年的历史。也正是从那时起,中国小剧场戏剧掀起戏剧革命浪潮,并对中国戏剧的进步一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寂寞走过了九十年代,在最后一年出现转机,孟京辉导演的小剧场话剧《恋爱的犀牛》尝试市场化商业操作,取得巨大成功。随后的北京戏剧热点不断,人们对戏剧艺术的关注骤然增加,圈内人对戏剧市场化的探索和关注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在一片热闹景象下,以北京为代表的小剧场话剧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惑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