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校 为 - 81.cn · 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悄然飘落,副教授...

1
11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张琳 E-ma il:zg jx [email protected] 中国军校 隆冬时节,新疆北部普降大雪, 气温骤降,天寒地冻。 跨越壕沟、跃进卧倒、低姿匍 匐,学员闫博如同一只迅猛的雪豹 在雪地上左突右闪……一连串战术 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12月 15日 ,陆 军 边 海 防 学 院 乌鲁木齐校区组织学员进行单兵战 术动作、班组协同和雪地伪装等课 目训练。他们抓住冬季极端严寒气 候这个练兵的大好时机,让学员战 严寒、练本领、强作风,锤炼学员过 硬的战术技能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让他们在恶劣环境中百炼成钢。 爬冰卧雪 宋鹏王杰 在校园里,我们可以对照军容镜整 理外在的着装仪容,却没有一面整理“内 在妆容”的“镜子”,帮助我们培塑军人的 形象作风。下面,请对照我们的“漫画军 容镜”,“照一照”军校学员内在的“好样 子”吧! 胡斌 “F1单发,适时拦截,距离20千 米……”演训场上,进行低空突防的模 拟飞行器被抗击分队牢牢锁定,突防失 败!入冬以来,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郑 州校区组织年度冬季野训,全程牢固树 立起备战打仗的鲜明导向,从严从难锻 造新时代打仗型防空人才。 此次野外驻训,正值陆军炮兵防空兵 学院新体制编制调整运行时节,郑州校区 的教学训练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笔者看 到,随着人员落编定岗号令的下达,所有 官兵迅速抵达战位,按岗、按责、按实战标 准无缝推进既定的训教计划。 为解决好荒野草地环境下,防空兵 群武器装备难伪装、恶劣气候下人与装 备无法高效结合等难题,该校区党委组 织召开“诸葛会”,深入研究改进施训的 方法手段。他们讨论训法战法,引导官 兵紧贴实战要求创新战法。战场防御工 事构筑中,他们将遮障法和隐匿法共用, 使得浑然一体的掩体虚实难辨。地空导 弹分队在战术实兵演练中添加了多种侦 察与反侦察手段,提升官兵在严寒条件 下的反空袭作战能力。 野外驻训场上,朔风凛凛,利剑刺 天。多种防空武器系统模拟火力攻击、 多个空袭目标紧急处理、编队车辆遭遇 小股敌袭、起伏路面突现急停车辆…… 考核评比中,授课教员紧贴实战随机设 置的紧急情况被逐一解除,学员们直呼 练得过瘾、训得带劲。 羿 大雪节气。办公楼西侧那棵银杏 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悄然飘落,副教授 吴莹轻轻捡起,放于书间,并认真写下4 个字: “来院百日”。 今年8月,吴莹和同事们响应改革 强军号召,离开了耕耘多年的驻地,转 入到新调整组建的国防大学联合勤务 学院工作。 陌生的环境能否适应?发展的前 景是否光明?生活的保障如何解 决…… 同样的一张问题清单,一边压在了 和吴莹一样新转入人员的心头,一边摆 在了学院领导的案头。 与调整组建同步,该学院一开局就 围绕合编合心合力主题,集智谋划了一 盘“融合”大棋,聚力谱写一篇“融合”华 章。 数百名新转入人员情动归 建仪式“这是听从党旗军旗 的召唤,这是履行强国强 军的使命” “这是一种历史性的回归,更是 一次新起点上的再出发!”学院礼堂 内,教授王文波的声音铿锵有力、荡 气回肠。 台上播放的这部视频短片,全程 记录了新转入人员归建学院时的历史 性一幕。大家为这部短片起了一个名 —《在党旗的指引下》。 每次看到视频中的自己,王文波的 思绪都会飞回今年那个终身难忘的夏 日。 迎风招展的党旗、隆重庄严的仪 式、欢快悦耳的锣鼓、热情相迎的同 事……喜悦、激动、兴奋,阵阵暖流在他 的胸膛里升腾。 自从来到新单位,王文波有一个 感受特别深刻:每一个重要的时间节 点、每一次重大的集会活动,学院都 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组建整编教 育活动。 “合编合心合力的根本在于思想融 合,有了这个根本,我们就有了共同的 价值追求。”学院党委的良苦用心,每一 个新转入人员都深有感触。 今年国庆节前夕的一幕,同样让王 文波感到精神振奋、热血沸腾。 广场上,全院官兵整装列队,隆重 举行升旗仪式等系列教育活动。 面对鲜红的党旗军旗,王文波和 全院官兵举起右手、握拳过肩,庄严 承诺。“这是听从党旗军旗的召唤,这 是履行强国强军的使命。”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 挚一领。“同心共筑强军梦,这是一个 巨大的同心圆,拥有强大的向心力。” 该院领导介绍说,在学院调整组建之 初,就要把官兵的思想融合在同心共 筑的强军梦之下,让新转入人员及早 进入改革强军的新战位,进入强军事 业的新序列。 新转入人员中考核优秀 的团级以上干部,配备到机关 和系一级领导岗位的占68%; 选配的教研室主任中,新转入 人员占 38% “干事创业的平台不 仅没有变窄,反而变得更 宽了” 天刚放亮,张炜的身影就出现在办 公室,翻阅教学计划、查看教学活动、督 导教学内容…… “新岗位来之不易,我要用更加勤 勉的工作,回报组织对我的信任。”张炜 说,刚得知自己要转入学院工作时,他 曾感到一丝迷茫 —“外来户 ”到新环 境能否被认可,是他心中最大的顾虑。 来到新单位伊始,学院就亮出了干 部选拔任用的三条标准—德才兼备、 担当任事、清正廉洁。 犹豫再三,张炜还是登上了“擂 台”。他做了最好的准备,也做了最坏 的打算。 评比结果一出,张炜一颗悬着的心 落地了。综合成绩“优秀”,他被推荐任 命为某教学系的系主任。 “做好新转入人员的选岗定位工 作,关键在于组织融合。”该院领导说, 在干部岗位选配问题上,我们始终坚 持一视同仁,不搞厚此薄彼,不分亲疏 远近。 教授郑绍钰也曾有过和张炜一样 的担忧。 从教30多年,郑绍钰已是我军军事 装备采购领域的知名专家。原本准备 “重新开始”的她,却在新单位连续“遭 遇 ”了三个“没想到 ”。 —没想到自己的照片被放入了 院史馆、挂上了荣誉墙、载入了院史册。 —没想到自己能再次获评军队 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 —没想到自己作为学院唯一的 候选人,被推荐参加全国三八红旗手评 选。 “干事创业的平台不仅没有变窄, 反而更宽了!”心里越踏实,郑绍钰对投 身改革强军事业的信心就越坚定,“我 们有决心、也有能力培养出更多能打 仗、打胜仗的强军英才。” 一滴水只有放在大海里才不会干 涸,一个人只有将自己融入集体事业才 更有力量。在该院党委的一份会议纪 要上,笔者看到了这样一组数字:新转入 人员中考核优秀的团级以上干部,配备 到 机 关 和 系 一 级 领 导 岗 位 的 占 68%;选 配的教研室主任中,新转入人员占38%。 调整腾出近百套公寓房, 69名新转入人员如愿拿到了 钥匙 “有了稳定的后方, 少了后顾之忧,激励我 们全身心投入到新的事 业中” 拿到钥匙的那一刻,教员杨章守看 到了妻子眼角滑下的泪水。他知道,这 泪水是甜的。 从相恋到结婚,杨章守和妻子长期 两地分居,直到去年5月,他才从外地调 入北京。 “好不容易团聚了,又要分开。”得 知自己要到新单位工作的消息,杨章守 的心狠狠地揪了一下。 在偌大的北京城,家离单位的路那 么远,与以前的双城生活有何不同? 然而,国庆节后,一个好消息在新 转入人员中不胫而走 —学院调整腾 出近百套公寓房,所有符合条件人员都 可参与排队。 同时,该院党委还郑重承诺:入冬 前,所有符合条件的新转入人员都能拿 到公寓房的钥匙;春节前,一定解决新 转入人员孩子的入学问题。 幸福的消息接踵而至。继分到公 寓房之后,教员王敦士妻子和孩子的 户口也相继落下,女儿顺利进入新单 位的幼儿园。 从夏末到冬初,天气越来越冷,但 王敦士的心里却是越来越暖。每天早 晨,看到孩子背着书包踏进校门的那一 刻,王敦士的嘴角都会不自觉地向上飞 扬。 住有所居,幼有所托,一家人的生 活这么快就安顿了下来。“组织考虑个 人事,个人考虑工作事。有了稳定的 后方,少了后顾之忧,我们就能全身心 投入到新的事业中。”王敦士的这句心 里话,说出了所有新转入人员的共同 心声。 就在这冬日里的一天,学院的营区 里又多了几张新面孔 —新一批交流 来的干部报到了。 岁月流转,一别经年。当再次以 “交流干部”的身份踏进营院时,翟文晶 惊喜地发现,从报到的那一刻起,从办 理手续的细枝末节处,从同事们的言谈 举止中,处处充溢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精 神状态和价值追求。 “4年前离开时,我感叹人生本无 乡、身安即归处,4年后再回来,我感慨 此心安处是吾乡。”翟文晶说。 与此同时,又一批干部背起行囊, 踏上了奔赴远方的新征程。笔者看到, 无论是初来乍到还是即将离开,每个人 的脸上都洋溢着温暖、洋溢着自信、洋 溢着梦想。 在全军院校调整改革之际,“融合”成了这个时代大考下的新命题。随着“脖子以下”改革的深入 推进,转隶干部如何融入新的战斗集体?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有新招 为新转隶干部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许志晖 史晨东 英姿飒爽的飞行员,面对电脑的IT 男。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却在空军西 安飞行学院空中特种勤务系三队学员 陈衍基身上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故事还要从陈衍基入学那年说 起。那年,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计算 机C语言的陈衍基,却在结业时拿到了 班上唯一一个满分。这令他信心倍增, 从此踏上了计算机知识学习的漫漫征 途。从最初的大量阅读计算机相关书 籍自学,到后来参加网上远程课程培 训,陈衍基一直坚持,从未放弃。 去年秋天,金陵城内天高气爽。陈 衍基带队参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计算 机 设 计 大 赛 ,来 自 全 国 高 校 的 2320 件 参 赛作品在玄武湖畔展开激烈角逐。参 赛选手皆是来自各大名校计算机专业 的“高手”,相较之下,他所在的这支非 科班出身的队伍多少显得有些“寒酸”。 “咱是军人,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 退,我们要为军人的荣誉而战!”比赛现 场,陈衍基声如洪钟,为队友和自己打 气。勇气来自底气。3天时间,陈衍基 和队友一路过关斩将,这支并不被看好 的队伍拿出的最终作品《智能微型水族 管》在综合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比赛归来,陈衍基一举成名,大家 都知道了学员三队有个IT男。但陈衍 基并不“知足”。在他看来,学用结合才 是最高境界,飞行是他的“本行”,如何 让自己的特长为本职服务,是他一直在 思索的问题。 一天,陈衍基在领航课上进行五项 计算时,突然灵光一闪:“教员,如果可 以把五项计算练习做成一个模拟软件, 一定能提高训练效率!” 课后,听了陈衍基的设想和陈述, 领航教研室副主任彭建亮眼前一亮:实 战中,领航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直接 决定战场胜负。他果断把陈衍基拉进 了自己的课题小组,陈衍基也成为学院 组建以来第一个参与教学科研项目的 学员。 那段时间,队里的学习室几乎成 了陈衍基的宿舍。功夫不负有心人, 终于在一个月后的深夜,软件有了基 本雏形。 陈衍基开发出的《空中领航五项计 算软件》犹如一个巨大的题库,能随机 生成不同类型的试题,实时监控答题者 的答题时间和正确率,而学员只需一台 电脑就可随时练习。 “多亏了我们的IT男,五项计算练 习告别了纸质时代,进入电子时代。”采 访时,彭建亮兴奋地说。听到如此肯 定,陈衍基笑得一脸灿烂。 飞行学员的IT情缘 李关付松 新体制 新实践 新风貌 来自院校改革一线的报道 校园龙虎榜 校园漫画秀 爱学习 守纪律 重实践 能奉献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Jun-2020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中国军校 为 - 81.cn · 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悄然飘落,副教授 吴莹轻轻捡起,放于书间,并认真写下4 个字:“来院百日”。 今年8月,吴莹和同事们响应改革

11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责任编辑/张琳 E-mail:[email protected] 中国军校

隆冬时节,新疆北部普降大雪,

气温骤降,天寒地冻。

跨越壕沟、跃进卧倒、低姿匍

匐,学员闫博如同一只迅猛的雪豹

在雪地上左突右闪……一连串战术

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12月 15日,陆军边海防学院

乌鲁木齐校区组织学员进行单兵战

术动作、班组协同和雪地伪装等课

目训练。他们抓住冬季极端严寒气

候这个练兵的大好时机,让学员战

严寒、练本领、强作风,锤炼学员过

硬的战术技能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让他们在恶劣环境中百炼成钢。

爬冰卧雪■宋 鹏 王 杰

在校园里,我们可以对照军容镜整

理外在的着装仪容,却没有一面整理“内

在妆容”的“镜子”,帮助我们培塑军人的

形象作风。下面,请对照我们的“漫画军

容镜”,“照一照”军校学员内在的“好样

子”吧! 胡 斌绘

“F1 单 发,适时拦截,距离 20 千米……”演训场上,进行低空突防的模拟飞行器被抗击分队牢牢锁定,突防失败!入冬以来,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郑州校区组织年度冬季野训,全程牢固树立起备战打仗的鲜明导向,从严从难锻造新时代打仗型防空人才。

此次野外驻训,正值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新体制编制调整运行时节,郑州校区的教学训练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笔者看到,随着人员落编定岗号令的下达,所有官兵迅速抵达战位,按岗、按责、按实战标准无缝推进既定的训教计划。

为解决好荒野草地环境下,防空兵群武器装备难伪装、恶劣气候下人与装备无法高效结合等难题,该校区党委组织召开“诸葛会”,深入研究改进施训的方法手段。他们讨论训法战法,引导官兵紧贴实战要求创新战法。战场防御工事构筑中,他们将遮障法和隐匿法共用,使得浑然一体的掩体虚实难辨。地空导弹分队在战术实兵演练中添加了多种侦察与反侦察手段,提升官兵在严寒条件下的反空袭作战能力。

野外驻训场上,朔风凛凛,利剑刺天。多种防空武器系统模拟火力攻击、多个空袭目标紧急处理、编队车辆遭遇小股敌袭、起伏路面突现急停车辆……考核评比中,授课教员紧贴实战随机设置的紧急情况被逐一解除,学员们直呼练得过瘾、训得带劲。

朔风凛凛砺兵忙

■黄

刘羿辛

大雪节气。办公楼西侧那棵银杏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悄然飘落,副教授吴莹轻轻捡起,放于书间,并认真写下 4个字:“来院百日”。

今年 8月,吴莹和同事们响应改革强军号召,离开了耕耘多年的驻地,转入到新调整组建的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工作。

陌生的环境能否适应?发展的前景 是 否 光 明 ? 生 活 的 保 障 如 何 解决……

同样的一张问题清单,一边压在了和吴莹一样新转入人员的心头,一边摆在了学院领导的案头。

与调整组建同步,该学院一开局就围绕合编合心合力主题,集智谋划了一盘“融合”大棋,聚力谱写一篇“融合”华章。

数百名新转入人员情动归

建仪式——

“这是听从党旗军旗

的召唤,这是履行强国强

军的使命”

“这是一种历史性的回归,更是一次新起点上的再出发!”学院礼堂内,教授王文波的声音铿锵有力、荡气回肠。

台上播放的这部视频短片,全程记录了新转入人员归建学院时的历史

性一幕。大家为这部短片起了一个名字——《在党旗的指引下》。

每次看到视频中的自己,王文波的思绪都会飞回今年那个终身难忘的夏日。

迎风招展的党旗、隆重庄严的仪式、欢快悦耳的锣鼓、热情相迎的同事……喜悦、激动、兴奋,阵阵暖流在他的胸膛里升腾。

自从来到新单位,王文波有一个感受特别深刻:每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每一次重大的集会活动,学院都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组建整编教育活动。“合编合心合力的根本在于思想融

合,有了这个根本,我们就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学院党委的良苦用心,每一个新转入人员都深有感触。

今年国庆节前夕的一幕,同样让王文波感到精神振奋、热血沸腾。

广场上,全院官兵整装列队,隆重举行升旗仪式等系列教育活动。

面对鲜红的党旗军旗,王文波和全院官兵举起右手、握拳过肩,庄严承诺。“这是听从党旗军旗的召唤,这是履行强国强军的使命。”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同心共筑强军梦,这是一个巨大的同心圆,拥有强大的向心力。”该院领导介绍说,在学院调整组建之初,就要把官兵的思想融合在同心共筑的强军梦之下,让新转入人员及早进入改革强军的新战位,进入强军事业的新序列。

新转入人员中考核优秀

的团级以上干部,配备到机关

和系一级领导岗位的占68%;

选配的教研室主任中,新转入

人员占38%——

“干事创业的平台不

仅没有变窄,反而变得更

宽了”

天刚放亮,张炜的身影就出现在办公室,翻阅教学计划、查看教学活动、督导教学内容……“新岗位来之不易,我要用更加勤

勉的工作,回报组织对我的信任。”张炜说,刚得知自己要转入学院工作时,他曾感到一丝迷茫——“外来户”到新环境能否被认可,是他心中最大的顾虑。

来到新单位伊始,学院就亮出了干部选拔任用的三条标准——德才兼备、担当任事、清正廉洁。

犹豫再三,张炜还是登上了“擂台”。他做了最好的准备,也做了最坏的打算。

评比结果一出,张炜一颗悬着的心落地了。综合成绩“优秀”,他被推荐任命为某教学系的系主任。“做好新转入人员的选岗定位工

作,关键在于组织融合。”该院领导说,在干部岗位选配问题上,我们始终坚持一视同仁,不搞厚此薄彼,不分亲疏远近。

教授郑绍钰也曾有过和张炜一样的担忧。

从教 30多年,郑绍钰已是我军军事装备采购领域的知名专家。原本准备“重新开始”的她,却在新单位连续“遭遇”了三个“没想到”。

——没想到自己的照片被放入了院史馆、挂上了荣誉墙、载入了院史册。——没想到自己能再次获评军队

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没想到自己作为学院唯一的

候选人,被推荐参加全国三八红旗手评选。“干事创业的平台不仅没有变窄,

反而更宽了!”心里越踏实,郑绍钰对投身改革强军事业的信心就越坚定,“我们有决心、也有能力培养出更多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英才。”

一滴水只有放在大海里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将自己融入集体事业才更有力量。在该院党委的一份会议纪要上,笔者看到了这样一组数字:新转入人员中考核优秀的团级以上干部,配备到机关和系一级领导岗位的占 68%;选配的教研室主任中,新转入人员占38%。

调整腾出近百套公寓房,

69名新转入人员如愿拿到了

钥匙——

“有了稳定的后方,

少了后顾之忧,激励我

们全身心投入到新的事

业中”

拿到钥匙的那一刻,教员杨章守看到了妻子眼角滑下的泪水。他知道,这泪水是甜的。

从相恋到结婚,杨章守和妻子长期两地分居,直到去年 5月,他才从外地调入北京。“好不容易团聚了,又要分开。”得

知自己要到新单位工作的消息,杨章守的心狠狠地揪了一下。

在偌大的北京城,家离单位的路那

么远,与以前的双城生活有何不同?然而,国庆节后,一个好消息在新

转入人员中不胫而走——学院调整腾出近百套公寓房,所有符合条件人员都可参与排队。

同时,该院党委还郑重承诺:入冬前,所有符合条件的新转入人员都能拿到公寓房的钥匙;春节前,一定解决新转入人员孩子的入学问题。

幸福的消息接踵而至。继分到公寓房之后,教员王敦士妻子和孩子的户口也相继落下,女儿顺利进入新单位的幼儿园。

从夏末到冬初,天气越来越冷,但王敦士的心里却是越来越暖。每天早晨,看到孩子背着书包踏进校门的那一刻,王敦士的嘴角都会不自觉地向上飞扬。

住有所居,幼有所托,一家人的生活这么快就安顿了下来。“组织考虑个人事,个人考虑工作事。有了稳定的后方,少了后顾之忧,我们就能全身心投入到新的事业中。”王敦士的这句心里话,说出了所有新转入人员的共同心声。

就在这冬日里的一天,学院的营区里又多了几张新面孔——新一批交流来的干部报到了。

岁月流转,一别经年。当再次以“交流干部”的身份踏进营院时,翟文晶惊喜地发现,从报到的那一刻起,从办理手续的细枝末节处,从同事们的言谈举止中,处处充溢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4 年前离开时,我感叹人生本无

乡、身安即归处,4年后再回来,我感慨此心安处是吾乡。”翟文晶说。

与此同时,又一批干部背起行囊,踏上了奔赴远方的新征程。笔者看到,无论是初来乍到还是即将离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温暖、洋溢着自信、洋溢着梦想。

在全军院校调整改革之际,“融合”成了这个时代大考下的新命题。随着“脖子以下”改革的深入

推进,转隶干部如何融入新的战斗集体?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有新招——

为新转隶干部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许志晖 史晨东

英姿飒爽的飞行员,面对电脑的 IT男。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却在空军西安飞行学院空中特种勤务系三队学员陈衍基身上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故事还要从陈衍基入学那年说起。那年,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计算机 C语言的陈衍基,却在结业时拿到了班上唯一一个满分。这令他信心倍增,从此踏上了计算机知识学习的漫漫征途。从最初的大量阅读计算机相关书籍自学,到后来参加网上远程课程培训,陈衍基一直坚持,从未放弃。

去年秋天,金陵城内天高气爽。陈衍基带队参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计算

机设计大赛,来自全国高校的 2320件参赛作品在玄武湖畔展开激烈角逐。参赛选手皆是来自各大名校计算机专业的“高手”,相较之下,他所在的这支非科班出身的队伍多少显得有些“寒酸”。“咱是军人,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

退,我们要为军人的荣誉而战!”比赛现场,陈衍基声如洪钟,为队友和自己打气。勇气来自底气。3天时间,陈衍基和队友一路过关斩将,这支并不被看好的队伍拿出的最终作品《智能微型水族管》在综合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比赛归来,陈衍基一举成名,大家都知道了学员三队有个 IT男。但陈衍

基并不“知足”。在他看来,学用结合才是最高境界,飞行是他的“本行”,如何让自己的特长为本职服务,是他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一天,陈衍基在领航课上进行五项计算时,突然灵光一闪:“教员,如果可以把五项计算练习做成一个模拟软件,一定能提高训练效率!”

课后,听了陈衍基的设想和陈述,领航教研室副主任彭建亮眼前一亮:实战中,领航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直接决定战场胜负。他果断把陈衍基拉进了自己的课题小组,陈衍基也成为学院组建以来第一个参与教学科研项目的

学员。那段时间,队里的学习室几乎成

了陈衍基的宿舍。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个月后的深夜,软件有了基本雏形。

陈衍基开发出的《空中领航五项计算软件》犹如一个巨大的题库,能随机生成不同类型的试题,实时监控答题者的答题时间和正确率,而学员只需一台电脑就可随时练习。“多亏了我们的 IT男,五项计算练

习告别了纸质时代,进入电子时代。”采访时,彭建亮兴奋地说。听到如此肯定,陈衍基笑得一脸灿烂。

飞行学员的 IT 情缘■李 关 付 松

新体制 新实践 新风貌

来自院校改革一线的报道

校园龙虎榜

校园漫画秀

爱学习

守纪律

重实践

能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