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 庆 域环境整治等 们忙 态环境综合整 斑嘴鸭 天 雄安 南学淳...

1
20207 17 :(0531)85193500 Email:[email protected] 4 本报……”。“。”1100 。“。”173 统统67.89% 5 8 30 。”所所工工关工162 93 69 1-5 631 1460 及计外统在增159.51 26.34 30”。3 4 1 100%5 153% 1-5 2707 2009 元增 34.74% 51.55% 9.89% 。“信心 。”信心信心98 1500 翻番1000 望突1 亿 ”。本报线本报 本报7 16 的稻们忙15 。”47 20 。“。”航和线25 1 多吨2017 6.7 8 12.6 21 79 民面也要策拆。”线种植100 当地。“绿。”2018 。“。”300 更干绿种植200 1300 入三。”沿沿绿线沿10 3.5 5 。””。“绿步擦。”。“无污。”本报 本报地的。” 仍然。” 7 14 者展场冲之中145 18 90 10.2 。“。” 力量力量90 36 10 16 560 覆盖”。 理类4 13 现相大大。” 治中治中到的。” 网统真正线”。 覆盖村村分发75325 774 线力量治中广 而端杜东本报乡县46 别被3 100%乡县点单”。 式是20 182.9 亿本报7 16 20 182.9 亿10 本报子装。”7 10 1600 西子装 ”。 。”5 使使。” 。“广广。”站站。”74 广科科整整齐齐除臭线将进局局实施70 70%

Upload: others

Post on 04-Dec-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乡 庆 域环境整治等 们忙 态环境综合整 斑嘴鸭 天 雄安 南学淳 ...paper.dz2020/07/17  · 复产,国兴脚手架公司复工后追加投资 1500万元新建的现代化厂房即将投产,国

2020年7月17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 周艳 单青

总编室传真:(0531)85193500 Email:[email protected]

□ 本报记者 吴宝书 栗晟皓

“叮当,叮当……”近日,日照市东港区南湖镇中心幼儿园里,一座崭新的楼房里传出装修的声音。“原来的教室不够用,镇里年前投资建了新教室,但过年后装修停了一阵子。当时还担心我的孙子上不了幼儿园,但现在终于放心了。”幼儿园门卫周固绪告诉记者。

南湖镇党委书记柴岚民介绍,去年镇里投资1100多万元建了这座新幼儿园,准备春节后立即投入装修,但疫情一来,各方面的支出压力大增。“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上的投资一分钱也不能拖、不能欠。”镇里挤出173万元,想办法筹集人

员,装修如期进行,秋季开学孩子们就有新教室用了。

“我们把一些不必要的开支统统都压减了,不但‘三公’支出减了67 . 89%,一些办公用品也是能省则省,文件印刷也大幅缩减,今年前5个月镇里只印发了8个红头文件,去年同期是30多个。”镇党委办公室主任寇磊告诉记者。

该压减的压减,但正常的支出必须保障。镇财政所所长王飞给记者拿出一本台账:镇上的学校教职工工资由区财政统一支付,只有社保由镇上支付;全镇现有机关工作人员162人,其中在编人员93人,编外人员69人。1-5月,全镇工资支出631万元,社保支出1460万元(含全镇教师社

保及计划外统筹)。工资的及时支付,保证了基层各部门的正常运转。

此外,民生事业的投入还在增加。疫情防控期间,镇里隔离点建设工程支出159 . 51万元,防疫物资等支出26 . 34万元,拨付镇卫生院防疫经费30万元。

柴岚民说,保民生、保就业、保财政收支平衡,最终还是要靠发展。这几年,南湖镇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大搞特色产业、文旅康养和“双招双引”。特别是今年以来,镇上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当好政策宣传员,动员全体机关和农村党员干部沉下心、扑下身子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企业获得市场信息,抢占市场先机。虽然3月和4月镇上的财政收入

受到影响,但1月同比增长100%,5月同比增长153%,1-5月份全镇共实现地方税收2 7 0 7万元,比去年同期 2 0 0 9万元增长34 . 74%,完成全年预算的51 . 55%,超时间进度9 . 89%。“今年全镇的脱贫攻坚目标和其他发展目标,我们有信心全面完成。”柴岚民说。

政府有信心,企业家也有信心。今年以来,南湖镇工业园内98家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国兴脚手架公司复工后追加投资1500万元新建的现代化厂房即将投产,国济尚领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扩大规模后产值翻番,源丰塑料股份有限公司一季度追加投资1000万元,今年营业额有望突破1亿元。

日照市东港区南湖镇压减近七成“三公”经费

“紧日子”换来民生“大红包”

■■编编者者按按 基层治理作为国家

治理的基础性环节,既是城乡居民

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微细胞”,也

是城乡社会网络的“微单元”。如

何应群众所呼、解群众所忧,打通

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近日,

本报记者深入城乡一线,聚焦各地

基层治理的新实践,请看沂南县探

索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化;日照市东

港区南湖镇压减近七成“三公”经

费保障民生支出。

阳谷探索实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新模式

﹃把农药瓶子装进﹁保险箱﹂﹄

东平坚持“生态立县”,推进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水鸭子”变“农把式”,一水两收

□ 本 报 记 者 姜言明 曹儒峰本报通讯员 李 娜 苏本善

7月16日一大早,东平县商老庄乡孙培庆的稻虾混养基地一片吆喝声。孙培庆带领着工人忙着收小龙虾,岸边的商贩们忙着过秤。

“每天早晨客商们来收龙虾,今天价格是15元一斤,水稻上市后也能卖个好价钱。稻虾‘一水’,种养‘两收’,这样的日子过得真带劲。”孙培庆笑着说。

今年47岁的孙培庆打小就住在东平湖边,20岁就开始在东平湖里用网箱养鱼。孙培庆踏实能干,头脑灵活,养鱼规模最大时水域达到一千多亩。“养鱼不容易,每次刮风下雨都要冒着危险去照看湖里的鱼。”孙培庆说。

东平湖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湖泊、京杭大运河复航和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枢纽。对山东乃至全国而言,地位举足轻重。

过去,东平湖25万多亩的水域面积,养殖面积曾超过一半,每年投入湖中的饵料就达1万多吨,东平湖面临的生态危机十分严峻。

保护东平湖生态刻不容缓!2017年,东平县集中开展“清网净湖”行动,严查重罚各类违法行为,依法拆除网箱6 . 7万架、网围8万亩,腾空占用水面12 . 6万亩。同时,针对湖区餐饮船只的污水偷排行为,东平县坚决予以取缔,共拆除餐饮船只21艘,取缔违章建筑、违规餐饮场所79家。

网箱取缔后,像孙培庆一样的渔民面临转型。出路在哪里?

“乡里干部来给我讲政策,摆道理,还帮助我寻找新出路。虽然不舍,但是也要服从政策拆掉网箱。”孙培庆说。

商老庄乡占据着东平湖南岸一半的水岸线,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一直有种植大米的传统。孙培庆承包了100亩地,开始种植大米。隔行如隔山,“水鸭子”变“农把式”,一年下来白忙活,愁坏了孙培庆。

当地政府并没有一拆了之,在拆除网箱的同时,积极寻求新路子。“商老庄乡坚持绿色发展,擦亮生态名片。同时,我们想尽

千方百计,引导扶持渔民顺利转产。”东平县商老庄乡党委书记李振兴说。

2018年,商老庄乡组织转产上岸渔民去鱼台县学习稻虾混养技术,李振兴特意约上孙培庆一同参观。“通过学习,开了眼界,也找到了新方向。”学成归来,孙培庆又承包了300亩地,专门搞起稻虾混养。

孙培庆说,小龙虾在稻田里活动,不仅可以为稻田除草、松土,小龙虾的排泄物还是稻子的天然肥料;稻子可以为小龙虾提供食物,为小龙虾遮阴、避害。稻虾“合

作”,优势互补,养殖小龙虾后田里不用化肥,不打农药,小龙虾更干净、肉质更鲜美,大米饱满香甜、品质更好,稻虾共作收到了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的效果。

“小龙虾亩产200多斤,水稻亩产1300多斤。刨去成本,一年收入三十万元没问题。”孙培庆尝到了稻虾混养的甜头。

清网净湖、餐船取缔、环湖生态隔离带建设、砂场清理、拆违清障、菹草清理、船只整治、沿湖村居环境整治、沿湖路域环境整治等九大攻坚行动拉开了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大幕。

去年以来,东平县北学雄安,南学淳安,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生命线,将发展注脚归根于“一湖碧水”,坚定“生态立县”战略,扎实推进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东平县沿湖环城生态治理建设工程纳入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第一批资金已经到位。去年10月至今,东平县完成植树造林3 . 5万亩,比之前5年的总和还要多。尤其环湖植树,起到了生态隔离带的效果,减少污水入湖。”东平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党组成员、苗圃主任马忠新说。

东平县要让百姓呼吸上好空气、喝上纯净水,还要让百姓吃上“旅游饭”。“东平县成立文旅集团,大力发展高端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绿色产业。生态立县,文旅兴县,进一步擦亮东平文旅品牌,让更多老百姓乐享新生活。”东平湖文化旅游发展(山东)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林鹏说。

随着东平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旅游业态逐步兴旺,商老庄乡马上要举办第一届东平县小龙虾比赛,将商老庄乡的小龙虾名气打得更响。“我们引来的湖水无污染,小龙虾品质一流,我第一个报名参加比赛。”孙培庆笑着说。

□ 本 报 记 者 赵德鑫本报通讯员 麻 杰 王缓

“前几天俺和邻居因为种地过界吵了起来,本来只是一垄地的事儿,差点打起来。多亏巡查的网格员李明亮过来调解,不然真不知道怎么收场。”回忆起几天前的冲突,沂南县大庄镇村民李修存仍然有些后怕。

“村里的小矛盾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很容易产生大纠纷,这需要我们网格员通过巡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从源头化解矛盾。”7月14日,大庄镇网格员李明亮打开手机上的网格化信息平台软件,向记者展示了矛盾处理的全过程。在第一时间通过事件管理平台上报之后,由村支书李云龙牵头进行调解,冷静下来的两人达成了和解协议,一场冲突化解于网格之中。

大庄镇总面积145平方公里,辖18个社区90个自然村,人口达10 . 2万。“过去的网格职责单一,运行机制不够完善,问题排查不够及时,缺少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大庄镇人大主席牛纪善坦言,网格力量下沉不到位、隐患处置不及时,这是之前大庄镇在基层治理上面临的痛点。

直面痛点,大庄镇选择以重构最小的网格破题解决。针对网格力量下沉不到位的问题,大庄镇将全镇划分为90个村级网格、36个企业网格、10个驻地网格和16个河道网格,其中在村级网格又划分了560个单元网格,实现了网格无缝隙,监管全覆盖,构建“全科网格”。其中,村级网格以自然村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网格长,村警务助理为村专职网格员,同时在村内按街巷划分为若干单元网格。

李明亮告诉记者,“镇上将社会不稳定因素类、安全类、环保类和土地管理类4大类13项作为网格巡查内容,在每天的巡查中我们发现相关问题之后只需要拍照,并在管理界面通过语音转换文字即可及时上报,对于基层网格员来说任务更加明确,效率大大提高。”

在大庄镇综治中心,综治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辅助网格员完成信息收集工作。“平台大屏幕右侧‘信息池’中显示的是网格员们在每日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平台在进行工单分流后,以综治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形式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精准化的‘微治理’,推动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最末梢。”牛纪善向记者介绍。

大庄镇的变化是沂南县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缩影。在网格化建设的过程

中,沂南县坚持“一网统筹”,整合市场监管、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综合治理等多张网格为一张社会治理网格,真正实现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

沂南县按照“属地管理、规模适度、界定清晰、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以乡镇(街道、开发区)为责任主体,将全县划分为四级网格:一级为县级网格,二级为乡镇(街道、开发区)网格,三级为社区网格,四级为农村村居。在信息化手段的辅助下,网格员以“千里眼”和“顺风耳”精准采集民情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截至目前,该县基础网格员通过手持终端采集上报各类基础信息75325条,排查各类风险和安全隐患信息774条,进一步夯实了平安沂南建设工作基础。

沂南县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化,让上面的千条“线”在基层织成“网”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今年以来,邹平市韩店镇加速推进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服务管理模式,设立专兼职网格员,形成服务群众的中坚力力量。大图为农村网格员与志愿者在田间地头巡逻值勤。小图为韩店镇综治中心监控研判室。 (□李宁 卢兰英 霍广 报道)

□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唐道军 报道东平县商老庄乡稻虾混养大丰收。

济宁

金乡开启“靶向式”就业培训新模式

东营

青岛

斑嘴鸭

野外特征:嘴黑而端黄。具白眉及黑色贯眼纹。翼

棕具白色羽缘。白色的三级飞羽停栖时有时可见,

飞翔时明显。(□李在军 拍摄)

□记者 王浩奇 通讯员 程强 杜东升 报道本报金乡讯 近日,金乡县人社局联合新材料产业

园、济宁技师学院举办的今年首期“靶向式”就业培训班结业。46名学员全部培训合格,分别被如鲲、同利、键兴3家企业录用,实现了100%就业。

今年以来,金乡县精准发力,打造“靶向式”就业培训新模式,企业下招工“订单”,培训机构出技能“菜单”,劳动者来“点单”,政府出资“买单”,实现“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结业即就业”。该模式是为园区企业量身打造,培训课程设有基础化学、化工及设备、化工单元操作等系统化课程,采取理论学习与工厂实操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让学员亲身体验岗位作业环境,积累了理论与实战的双重经验,培训合格后学员均能满足企业岗位要求。

青岛深圳20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达182 . 9亿元

□记者 薄克国 报道本报青岛7月16日讯 今天,“深圳企业家青岛行”暨

青岛市“学深圳、赶深圳”学会成立大会举行,20个青深两地合作项目现场签约,计划总投资182 . 9亿元。

项目涵盖了青岛10个区市,涉及区域总部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科技类项目,以及供应链等商贸服务业项目、精品旅游项目等。

会上,青岛市民营中小企业驻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中心揭牌,将以平台思维、生态思维发挥好平台作用,为青岛民营中小企业学赶深圳提供专业、精准、高效、温馨的服务,助力青岛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协同创新中心主要服务功能包括:为青岛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办公和商务配套服务,协同青岛企业获取深圳产业、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资源,为深圳企业和机构了解青岛投资青岛提供服务,协同开展青深企业“双湾计划”活动。

□记 者 李 梦通讯员 郭素彥 商贺 报道

本报聊城讯 “原先,田间地头、坑塘和庭院里农药瓶子、包装袋到处都是,污染环境不说,让玩耍的小孩儿捡到更危险,现在有了这个‘红胖子’,可是让大家伙儿把药瓶子装进‘保险箱’里了。”7月10日,阳谷县狮子楼街道马庄村党支部书记马德良站在大街上,指着一个大红桶说。

马德良说的“红胖子”就是“农药包装废弃物专用回收桶”,阳谷县在田间地头安放了1600多个这样的桶。据介绍,这是阳谷县落实《山东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办法》,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机制的具体措施。作为鲁西地区唯一试点县,阳谷县通过制订处理方案,明确回收流程,确定监管部门职责,把农药瓶子装进了“保险箱”。

“刚开始我们进村宣传的时候,老百姓把我们当成了收废品的。”刘坑社区农产品安全监管员张慧珍说,她和同事们从5月起,在田间地头、坑塘和村落死角,收集村民随意丢弃的药瓶子统一投入回收桶,对村民进行了现场环保教学。

“种粮食的、种大棚的老乡们,从现在开始,使用过的农药瓶子都不要再重复使用了,要投进村头的回收桶。”和马庄村一样,阳谷县各村庄的大喇叭都响了起来。“我们发动党员带头,通过喇叭广播和村微信群广泛宣传,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认识到农药瓶子的危险性。”狮子楼街道农产品质量监管站站长薛宏德表示。

“喇叭喊了俺才知道,原来药瓶子扔在地里会有那么大危害,以后坚决不让农药瓶子造成二次污染。”74岁的老党员马士香听了广播,看了现场演示,明白了农药瓶子乱扔乱放的危害,为了让更多村民了解,马士香还到其他村民家里,帮忙回收农药瓶子。

农药包装垃圾收集起来后,环卫人员会运到回收站,由县里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阳谷县农业农村局质监科科长杨少周说,农药垃圾进入仓库,工作人员会做好台账记录,确保农药售出与收回信息一致。在该县农药包装废弃物转运中心,记者看到,从各乡镇运来的农药包装废弃物整整齐齐码在仓库里,通过打包机压缩、光氧除臭设备等流水线处理后,即将进入焚烧发电及废物再利用环节。

阳谷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晓东介绍,通过实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阳谷县每年可回收处理农药废弃物70余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70%以上,回收的废弃物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