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106
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Upload: chiku

Post on 14-Jan-2016

46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节 概 述. 一、混凝的作用 废水中的大颗粒可以通过重力沉淀法去除,但微小粒径的悬浮物和胶体能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即使静置数十个小时也不会自然沉降。 混凝所处理的 对象 ,主要是水和废水中的 微小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 第一节 概 述. 二、凝聚、絮凝和混凝 凝聚 (coagulation) : 投加混凝剂后水中的胶体失去稳定性,胶体颗粒互相凝聚,结果形成众多的 “ 小矾花 ”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 第 九九 章章

化学混凝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Page 2: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一节 概 述第一节 概 述

Page 3: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一节 概 述第一节 概 述

一、混凝的作用

废水中的大颗粒可以通过重力沉淀法去除,但微小粒径的悬浮物和胶体能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即使静置数十个小时也不会自然沉降。 混凝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和废水中的微小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Page 4: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一节 概 述第一节 概 述

二、凝聚、絮凝和混凝 凝聚 (coagulation):投加混凝剂后水中的胶体失去稳定性,胶体颗粒互相凝聚,结果形成众多的“小矾花”。 絮凝 (flocculation): 凝聚过程中形成的“小矾花”通过吸附、卷带、架桥等作用,形成颗粒较大絮凝体的过程。 混凝:是凝聚、絮凝两各过程的总称。是水中胶体粒子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过程。

Page 5: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

三、天然水中的胶体杂质 通常是负电荷胶体,如粘土、细菌、病毒、藻类、腐殖质等。四、混凝的应用 给水处理: 混凝 + 沉淀,微絮凝 + 过滤 废水处理:五、混凝的特点 优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便于间歇运行,效果好。 缺点:运行费用高; 沉渣量大,处置困难;

Page 6: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Page 7: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一、胶体的基本特性一、胶体的基本特性

(( 一一 ) ) 光学特性光学特性::指胶体在水溶液中能引起光的反射指胶体在水溶液中能引起光的反射。。 (( 二二 ) ) 布朗运动布朗运动 : : 胶体为常见的分散体系之一。胶体为常见的分散体系之一。

(( 三三 ) ) 表面特性表面特性::分散体系的分散度越大,胶体颗粒分散体系的分散度越大,胶体颗粒的比表面积越大,具有的表面自由能越大,使胶体可以产的比表面积越大,具有的表面自由能越大,使胶体可以产生特殊的吸附能力和溶解现象。生特殊的吸附能力和溶解现象。

(( 四四 ) ) 动电现象动电现象 (电泳现象):胶体具有带电性,(电泳现象):胶体具有带电性,在电场力作用下,胶体微粒向一个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

Page 8: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二、胶体的结构 胶核 胶粒 胶团 吸附层 扩散层

Page 9: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三、双电层理论

中心称为胶核,其表面选择性地吸附了一层带有同号电荷的离子(可以是胶核的组成物直接电离产生的,也可以是从水中选择吸附的 H+ 或 OH- 造成的),成为胶体的电位离子。

由于电位离子的静电引力,在其周围又吸附了大量的异号离子,形成了所谓的“双电层”。

胶核

Page 10: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这些异号离子,其中紧靠电位离子的部分被牢固的吸引着,当胶核运动时,它也随着一起运动,形成固定的离子层,称为吸附层。而其它的异号离子,距离电位离子较远,受到的引力较弱,不随胶核一起运动,并有向水中扩散的趋势,形成了扩散层。

吸附层与扩散层之间的交界面称为滑动面。

胶核

滑动面以内的部分称为胶粒,胶粒与扩散层之间有一个电位差,称为胶体的电动电位( ξ 电位)。而胶核表面的电位离子与溶液之间的电位差称为总电位( φ 电位,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总电位。)

Page 11: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胶体在水中受到几个方面的影响:

( 1 )由于胶粒的带电现象,带相同电荷的胶体产生静电斥力,而且 ξ 电位越高,胶体间的静电斥力越大。

( 2 )受水分子热运动的撞击,使胶体在水中做不规则的布朗运动。

( 3 )胶粒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引力——范德华引力。范德华引力的大小与胶粒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当间距较大时,可忽略不计。

Page 12: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一般水中的胶粒, ξ 电位较高。其互相间斥力不仅与电位有关,还与胶粒的间距有关,距离愈近,斥力愈大。而布朗运动的动能不足以将两颗胶粒推近到使范德华引力发挥作用的距离。因此,胶体微粒不能相互聚结而长期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 使胶体微粒不能相互聚结的另一个因素是水化作用。由于胶粒带电,将极性水分于吸引到它的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水化膜同样能阻止胶粒间相互接触。但是,水化膜是伴随胶粒带电而产生的,如果胶粒的(电位消除或减弱,水化膜也就随之消失或减弱。

Page 13: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三、双电层理论 受胶核电位离子的静电引力和反离子热运动的扩散作用、溶液对反离子的水化作用,反离子的浓度随与胶粒表面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少,分布符合 Boltzmann

分布。

Page 14: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四、胶体的稳定性 胶体的稳定性,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 稳定因素 静电斥力 布朗运动 水化作用 不稳定因素 范德华引力 布朗运动 重力作用

Page 15: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胶体的稳定性胶体的稳定性 (( 11 )动力学稳定:)动力学稳定:是指颗粒布朗运动对抗重力影响是指颗粒布朗运动对抗重力影响的能力。粒子越小,动力学稳定性越高。的能力。粒子越小,动力学稳定性越高。

(( 22 )聚集稳定性:)聚集稳定性:指胶体粒子间不能相互聚集的特指胶体粒子间不能相互聚集的特性。胶体粒子小,比表面积大,故表面能大,在性。胶体粒子小,比表面积大,故表面能大,在布朗运动布朗运动作用作用下,有自发地相互聚集的倾向,但由于粒子下,有自发地相互聚集的倾向,但由于粒子表面同性表面同性电荷的排斥力作用或水化膜电荷的排斥力作用或水化膜的的的的阻碍阻碍使这种自发聚集不能使这种自发聚集不能

发生。 (发生。 ( ξ 电位导致)电位导致)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Page 16: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可见胶体粒子表面电荷或水化膜消除,便失去聚集可见胶体粒子表面电荷或水化膜消除,便失去聚集稳定性,小颗粒便可相互聚集成大的颗粒,从而动力学稳定性,小颗粒便可相互聚集成大的颗粒,从而动力学稳定性也随之破坏,沉淀就会发生。稳定性也随之破坏,沉淀就会发生。因此,胶体稳定性因此,胶体稳定性关键在于聚集稳定性。关键在于聚集稳定性。 混凝处理即是要破坏胶体的混凝处理即是要破坏胶体的聚集稳定性,聚集稳定性,使胶体脱使胶体脱稳、聚集、沉淀析出。稳、聚集、沉淀析出。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Page 17: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第二节 胶体的特性

五、胶体的类型五、胶体的类型 (( 一一 ) ) 疏水性胶体(憎水性胶体)疏水性胶体(憎水性胶体) 吸附层中的离子直接与胶核接触,水分子不能直接吸附层中的离子直接与胶核接触,水分子不能直接接触胶核。如氢氧化铝、二氧化硅在水中形成的胶体。接触胶核。如氢氧化铝、二氧化硅在水中形成的胶体。

(( 二二 ) ) 亲水性胶体亲水性胶体 胶核表面存在某些极性基团和水分子亲和力很大,胶核表面存在某些极性基团和水分子亲和力很大,使水分子直接吸附到胶核表面而形成一层水化膜的胶体。使水分子直接吸附到胶核表面而形成一层水化膜的胶体。

Page 18: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三节 混凝原理第三节 混凝原理

根据胶体的特性,在水处理中,采取措施破坏胶体的稳定性。采用的方法:

投加电解质 投加电荷不同或水化作用不同的胶体或产生此类

胶体的电解质 投加高分子物质 接触凝聚 上述投加的物质统称——混凝剂

Page 19: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三节 混凝原理 第三节 混凝原理

化学混凝的机理至今仍未完全清楚。因为它涉及的因素很多,如水中杂质的成分和浓度、水温、水的 pH值、碱度,以及混凝剂的性质和混凝条件等。 (一)双电层压缩机理 (二)吸附电中和机理 (三)吸附架桥机理 (四)沉淀物网捕机理

Page 20: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三节 混凝原理 第三节 混凝原理 一、双电层压缩 一、双电层压缩 11 、、憎水性胶体憎水性胶体 当两个胶粒相互接近以至双电层发生重当两个胶粒相互接近以至双电层发生重叠时,就产生静电斥力。叠时,就产生静电斥力。 向溶液中投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向溶液中投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加,扩散层的厚度将从图上的增加,扩散层的厚度将从图上的 oaoa减小到减小到 obob 。。 加入的反离子与扩散层原有反离子之间加入的反离子与扩散层原有反离子之间的静电斥力将部分反离子挤压到吸附层中,从的静电斥力将部分反离子挤压到吸附层中,从而使扩散层厚度减小。 而使扩散层厚度减小。

Page 21: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三节 混凝原理第三节 混凝原理 由于扩散层厚度的减小, ξ 电位相应降低,胶粒间的相互排斥力也减少。 由于扩散层减薄,颗粒相撞时的距离减少,相互间的吸引力变大。颗粒间排斥力与吸引力的合力由斥力为主变为以引力为主,颗粒就能相互凝聚。 两个胶粒能否相互凝聚,取决于二者的总势能。两个胶粒能否相互凝聚,取决于二者的总势能。

DLVO 理论

Page 22: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三节 混凝原理第三节 混凝原理 根据 DLVO理论,要使胶粒通过布朗运动相互碰撞聚集,需要降低其排斥势能,即降低或消除胶粒的 ξ 电位,在水中投加电解质即可达到此目的。 对于水中的负电荷胶体,投入的电解质——混凝剂应是正电荷或聚合离子,如Na+ 、 Ca2+、 Al3+等,其作用是压缩胶体双电层——为保持胶体电性中和所要求的扩散层厚度。

Page 23: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三节 混凝原理第三节 混凝原理 根据 Schulze—Hardy法则: 浓度相同的电解质破坏胶体稳定性的效力随离子价数的增加而加大。 (高价电解质压缩胶体双电层的效果远比低价电解质有效。)

重新稳定现象 : 当混凝剂投量过多时,凝聚效果下降的现象。原因:胶体吸附电解质,表面电荷重新分布。

2500~1500:50~20:1:: 32 MMM

Page 24: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三节 混凝原理第三节 混凝原理

22 、亲水性胶体:、亲水性胶体:

水化作用是亲水性胶体聚集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亲水性胶体虽然也存在双电层结构,但 ξ 电位

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远小于水化膜的影响。

Page 25: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三节 混凝原理第三节 混凝原理 二、吸附电中和机理 异号胶粒间相互吸引达到电中和而凝聚; 大胶粒吸附许多小胶粒或异号离子, ξ 电位降低,吸引力使同号胶粒相互靠近发生凝聚。

在水处理中,一般均投加高价电解质或聚合离子。 再稳现象:过多投加多核络合离子,胶核的强烈吸附作用,使胶体重新带电(电荷异号),而出现的再稳现象。

Page 26: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三节 混凝原理第三节 混凝原理

三、吸附架桥机理 吸附架桥作用是指链状高分子聚合物在静电引力、范德华力和氢键力等作用下,通过活性部位与胶粒和细微悬浮物等发生吸附桥连的现象。

再稳现象 →

Page 27: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三节 混凝原理第三节 混凝原理三、吸附架桥机理 胶体再稳现象: ( 1 )高分子聚合物浓度较高时,对胶粒的包裹,产生“胶体保护”作用。 ( 2 )胶粒较少时,高分子聚合物的缠绕作用; ( 3 )长时间的剧烈搅拌。

Page 28: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三节 混凝原理第三节 混凝原理四、沉淀物网捕机理 当采用硫酸铝、石灰或氯化铁等高价金属盐类作混凝剂时,当投加量很大形成大量的金属氢氧化物 ( 如

Al(OH)3 、 Fe(OH)3或带金属碳酸盐 (CaCO3) 沉淀时,可以网捕、卷扫水中的胶粒,水中的胶粒以这些沉淀为核心产生沉淀。这基本上是一种机械作用。 混凝剂最佳投加量与被除去物质的浓度成反比,胶粒越多,金属混凝剂投加量越少。

Page 29: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三节 混凝原理第三节 混凝原理

在混凝过程中,上述现象常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同时存在,只是在一定情况下以某种现象为主。

Page 30: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三节 混凝原理第三节 混凝原理

对于混凝剂而言,在废水处理时:(带负电胶体) ( 1 )普通电解质 只有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作用; ( 2 )高分子物质 A 、阳离子型(带正电荷)聚合电解质,具有电中和作用和吸附架桥功能。 B 、非离子型(不带电荷)或阴离子型(带负电荷)聚合电解质,只能起吸附架桥作用。

Page 31: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

Page 32: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 一 ) 混凝剂的分类

Page 33: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 ( 二 ) 无机混凝剂 传统无机混凝剂和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① 铝盐 硫酸铝( Al2(SO4)3•18H2O )

明矾( K2SO4•Al2(SO4)3•24H2O )

由于铝的比重小,在水温低的情况下,絮粒较轻而疏松,处理效果较差。

pH有效范围较窄,在 5.5-8之间。 投加量大。

Page 34: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 ( 二 ) 无机混凝剂 以 铝盐 为例,介绍混凝的过程: 在水中, Al3+ 以 Al(OH)6

3+ 的形态存在,发生水解:

[Al(H2O)6]3+ ==[Al (OH)(H2O)5]

2+ + H+

[Al(OH)(H2O)5]2+ == [Al(OH )2(H2O)4]

+ + H+

[Al(OH )2(H2O)4]+ ==[Al(OH )3(H2O)3]↓

+ H+

( 1 ) pH≤4 时,水中以 [Al(H2O)6]3+ 为主;

( 2 ) pH4 ~ 5 时,以 [Al (OH)(H2O)5]2+ 、 [Al(OH )2(H2O)4]

+ 及

少量的 [Al(OH )3(H2O)3] ;

( 3 ) pH7 ~ 8 时,水中以 [Al(OH )3(H2O)3] 为主。

( 4 ) pH>9 时,水中产生 Al(OH )3 沉淀。水解过程

Page 35: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

单核络合物通 OH- 桥键缩聚成单核羟基络合物: [Al(H2O)6]

3+ +[Al (OH)(H2O)5]2+ + [Al≒ 2 (OH)(H2O)10]

5++H2O

两个单羟基络合物可缩合成双羟基双核络合物: OH 2[Al (OH)(H2O)5]

2+ = [(H2O) 4Al Al(H2O)4]4+ + 2H2O

OH

生成物 [Al2(OH)2(OH)8]4+ 还可进一步缩合成 [Al3(OH)4(H2O)10]

5+ 缩

合产物同时也会发生水解反应: [Al3(OH)4(H2O)10]

5+ [Al≒ 3(OH)5(H2O)9]4+ + H+

水解与缩聚两种反应交替进行,最终生成聚合度极大的中性氢氧化铝,浓度超过其溶解度时析出氢氧化铝沉淀。

铝离子在水中化学反应的全过程

Page 36: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

Al3+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和 pH有关: 在 pH 较低时,高电荷低聚合度的络合物占多数; 在 pH 较高时,低电荷高聚合度的络合物占多数。其中: 对于高电荷低聚合度的水解聚合物,主要起到压缩双电层和吸附架桥作用; 对于低电荷高聚合度的水解聚合物,主要起到吸附架桥作用和沉淀网捕作用; 对于高聚合度的水解沉淀物,以吸附、网捕、卷带作用为主。

Page 37: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

② 铁盐 三氯化铁( FeCl3•6H2O )

硫酸亚铁( FeSO4•7H2O )

生成的絮粒在水中的沉淀速度较快; 处理浊度高、水温较低的废水,效果比较显著; FeCl3容易吸水潮解,故不易保管;腐蚀性强,对混凝土也产生腐蚀作用;生成 Fe(OH)2它的溶解度很大,残留水中的 Fe2+会使处理后的水带色,

Page 38: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 ③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聚合氯化铝 ( 碱式氯化铝,简称 PAC)

化学通式为 [Al2(OH)nCl6-n]m, 式中 n≤5, m≤10。 制备:以铝灰或含铝矿物作原料,采用酸溶法或碱溶法加工制成的。 [ 参考书:《碱式氯化铝》李润生 ]

A 对水质适应性较强,适用 pH范围广, 5-9之间; B 絮凝体形成快,比重大,沉降性好; C 投药量低。 D 碱化度较高,对设备的腐蚀性小,处理后的水 pH和碱度下降较小。

Page 39: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

聚合硫酸铁 ( 碱式硫酸铁 )(简写 PFS)

化学通式为 [Fe2(OH)n(SO4)3- n/2]m式中n<2,m>10。

A 适用范围广: pH 4-11;低水温,混凝效果稳

定; B 用量小,絮凝体沉降性能好; C COD去除率和脱色效果好; D 处理后水中铁残留量低,腐蚀性较小。

Page 40: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

( 三 ) 有机混凝剂 天然高分子混凝剂 人工合成高分子混凝剂,水处理中常用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 3 种高分子混凝剂。

(1) 天然高分子混凝剂 主要有动物胶、淀粉、甲壳素等。 特点:电荷密度小,分子量较低,且易发生降解而失去活性。

Page 41: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

(2) 人工合成高分子混凝剂

① 阴离子型:主要含 -COOM(M 为 H+或金属离子 ) 或 -SO3H 的聚合物,如阴离子聚丙烯酰胺

(CPAM)和聚苯乙烯磺酸钠( PSS)等。

② 阳离子型:主要是含有 -NH3+ 、 -NH2

+ 和 -N+R4

的聚合物,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APAM)等。

③ 非离子型:所含基团未发生反应的聚合物。如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NPAM)和聚氧化乙烯 (PEO)等。

Page 42: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聚丙烯酰胺 简称 PAM,又称三号混凝剂, PAM的分子结构通式为:

PAM是线状水溶性高分子,其分子量在 300-1800万。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 (CPAM)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APAM) 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NPAM) 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NPAM)

-[-CH2-CH-]-n ,

CONH2

Page 43: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

( 3 )高分子混凝剂的作用: 靠氢键、静电、范德华力的作用对胶粒强烈的吸附作用。 高聚合度的线型高分子在溶液中保持适当的伸展形状,从而发挥吸附架桥作用,把许多细小颗粒吸附后,缠结在一起。

Page 44: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

有机高分子混凝剂使用时须注意的问题:

与其他混凝剂共同使用时的投加顺序:

当废水低浊度时,宜先投其他混凝剂;当废水浊度高时,应先投加 PAM。

高分子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确定。

在高分子混凝剂使用时,应尽量采用较低的浓度。

Page 45: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

( 四 ) 混凝剂研究发展方向 有机高分子混凝剂 天然有机高分子混凝剂:如壳聚糖及其改性产物、淀粉改性 聚丙烯酰铵改性产品: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 无机混凝剂 无机复合混凝剂的研制,如:聚硅酸铝、聚硅酸铁、聚硅酸铝铁 微生物絮凝剂

Page 46: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

二、助凝剂 ( P211) ( 一 ) 定义 当单用混凝剂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时,可投加某些辅助药剂以提高混凝效果,这种辅助药剂称为助凝剂。 ( 二 ) 作用 (调节或改善混凝的条件) 改善絮粒结构,增大颗粒粒度及比重。 调整废水的 pH和碱度,使其达到最佳的混凝条件。

Page 47: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第四节 混凝剂与助凝剂

( 三 ) 助凝剂分类 A 、 pH调整剂:调节废水的 pH符合混凝处理工艺要求。常用石灰、硫酸、氢氧化钠等。 B 、絮凝结构改良剂:投加絮体结构改良剂以增大絮体的粒径、密度。常用骨胶、活化硅酸、海藻酸钠、粘土、水玻璃、 PAM等。 C 、氧化剂:有机物含量高,易起泡沫,絮凝体不易沉降。投加氯气、次氯酸、臭氧等分解有机物,使胶体脱稳,还可将 Fe2+转化成 Fe3+, 以提高混凝效果。

Page 48: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一、工艺流程 混凝工艺流程由药剂投加、混合、反应及沉淀分离等单元组成。

混合 使混凝剂迅速、均匀地分散到 废水中,通过压缩双电层和电中和作用,使胶体脱稳,形成小“矾花”。

反应 在一定的水流条件下,小“矾花” 通过吸附架桥和沉淀物网捕等作用形成较大的絮体。

沉淀 反应过程形成的大絮体进入沉淀池进行分离。

Page 49: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二、混凝剂的调配与投加

( 1 )混凝剂的调配

( 2 )混凝剂的投加 固体投加

液体投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50: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 一 ) 混凝剂干投法 (应用较少)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工艺流程:药剂输送→粉碎→提升→计量→加药混合

工作原理:图

Page 51: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 二 ) 混凝剂湿投法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工艺流程: 溶解池→溶液池→定量控制设备→投加设备→混合池

溶解设备:溶解池、搅拌设备。 药剂调配:水力调配、机械调配、压缩空气调配和人工调配等。 溶液池:配制一定浓度溶液的设施。 其它设备:(略)

Page 52: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 三 ) 混凝剂投加方式

① 重力投加 ② 虹吸式定量投加 ③ 水射器投加 ④ 用计量泵投加药剂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53: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① 重力投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可直接将混凝剂溶液投入管道内或水泵吸水管喇叭口处。

Page 54: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② 虹吸式定量投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可通过改变虹吸管进口和出口高度之差 (H) , 控制投加量。

Page 55: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③ 水射器投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56: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④ 用计量泵投加药剂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57: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 三 ) 混凝剂计量方式

基本要求: 投量准确; 工作灵活可靠; 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① 浮子—苗嘴 ( 孔板 ) 计量系统 ② 浮球阀计量系统 ③ 流量计计量系统 ④ 计量泵计量 ⑤ 三角堰计量系统

Page 58: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① 浮子—苗嘴 ( 孔板 ) 计量系统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59: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② 浮球阀计量系统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利用槽内浮球阀与槽底管口高差 (H)恒定,槽底管口流量不变原理,通过改变池底管口苗嘴或孔板的孔径来控制投药量。

Page 60: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③ 流量计计量系统 ④ 计量泵计量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61: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⑤ 三角堰计量系统 (适用于大、中流量计量。)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62: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三、混合 ( 一 ) 混合的作用

使药剂能快速、均匀地分散到废水中。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快速:是因混凝剂在废水中发生水解反应的速度很快,需要尽量造成急速扰动以生成大量细小絮体,并不要求生成大颗粒;

★★均匀:是为了化学反应能在废水中各部分得到均衡发展。

水力条件要求: 搅拌时间: 10- 30s,工业应用常取2min。 速度梯度: G=500~ 1000s-1 。

Page 63: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搅拌强度用速度梯度 G 来表示。

速度梯度是指由于搅拌在垂直水流方向上引起的速

度差 du 与垂直水流距离 dy 间的比值,即 G=du/dy 。

(单位: s-1)

速度梯度实质上反映了颗粒的碰撞机会。速度差越

大,颗粒间越易发生碰撞;间距越小,颗粒间也越易发

生碰撞。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速度梯度与搅拌时间的乘积 Gt值可间接表示整个

反应时间内颗粒碰撞的总次数,可用来控制反应效果,

一般 Gt值应控制在 104 ~ 105 之间。在 G 值给定的情

况下,可调节 t 值来改善反应效果。

Page 64: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 二 ) 混合方式

水力混合

机械混合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常见混合方式:

管式混合

水泵混合

机械混合

Page 65: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1 、管式混合

A 、普通管道混合

B 、管式静态混合器

C 、扩散混合器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66: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A 、普通管道混合

把药剂投入水泵压水水管内,借助水流进行混合。

药剂加入方式:

《图》

Page 67: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B 、管式静态混合器

管内装设若干个固体混合单元体。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68: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C 、扩散混合器

在管式孔板混合器前加一锥形帽,水流和药剂对冲锥形帽而后扩散形成剧烈紊流,使药剂和水达到快速混合。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69: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2 、其它水力混合方式

A 、分流隔板混合池 B 、跌水混合池 C 、水跃式混合池 D 、涡流式混合设备 E 、廊道式格板混合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70: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A 、分流隔板混合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71: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B 、跌水混合池 利用水流在跌落过程中产生的冲击达到混合的效果。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72: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C 、水跃式混合池 利用 3m/s以上的流速迅速流下时所产生的水跃进行混合。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73: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D 、涡流式混合设备

设计要点:

底部锥角 30-45°;

反应时间 1-1.5min,≤ 2min;

入口流速 1-1.5m/s;

圆柱部分上升流速 25mm/s。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74: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E 、廊道式格板混合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75: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3 、水泵混合 将药剂投加在水泵的吸水管内或喇叭口处,利用水泵叶轮高速旋转达到快速混合的目的。

特点: 混合效果好,不需另建混合设施; 节省动力; 各型水厂均可采用;要求: 泵房距离处理设备不大于150m。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76: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水泵混合的投药位置

( 1 )泵前投加 ☆★

( 2 )泵后投加 ☆★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1 、泵前投加 加注在取水泵吸水管中或吸水喇叭口处,见图。目前大多数采用这种方式,主要优点是可利用水泵叶轮使药剂和原水得到充分混合,而且借助于水泵吸力吸入,容易加注。 缺点是药剂对水泵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2 、泵后投加 加注在水泵出水压力管(见图)或沉淀池进口处。 当取水泵离净水装置较远(约大于 500m )时,为防止反应过早,已结成的絮粒在管道或进入沉淀池时破碎,从而影响净水效果,所以采用泵后投加。 泵后投加因投药点承压或无吸力,故需要用水射器或加药泵。其优点是不发生药剂对水泵的腐蚀。

Page 77: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4 、机械搅拌混合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78: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四、絮凝反应

( 一 ) 反应的作用

是使混合形成的小絮凝体经过充分碰撞接触,絮凝成较大颗粒的过程。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79: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四、反应(絮凝)

( 二 ) 反应过程的水力条件

反应设备应有一定的停留时间和适当的搅拌强度,使小絮体有一适宜的相互碰撞机会。

搅拌强度太大或太小,会对反应池的絮凝效果产生影响。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絮凝控制指标:

速度梯度 G=10~ 70s-1 。

水流速度 v=15- 30mm/s。

反应时间 t=15- 30min。 絮凝控制指标 Gt值 =104-4×105 》》》》

Page 80: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絮凝控制指标研究絮凝控制指标研究 (1) Gt(1) Gt值值 (2) GtC(2) GtC值值 (3) aGtC(3) aGtC值值

考虑颗粒浓度及脱稳程度等因素进去,提出(考虑颗粒浓度及脱稳程度等因素进去,提出( 22 )、)、(( 33 )。)。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2) GtC(2) GtC 值值 以以 GtCGtC 值值(( CC 为胶体浓度)作为反应设备的控制为胶体浓度)作为反应设备的控制参数,并建议参数,并建议 GtCGtC 值控制在值控制在 100100左右较好。左右较好。

理由是反应效果与水中颗粒浓度有关,例如当低理由是反应效果与水中颗粒浓度有关,例如当低浓度时,反应设备的效率就会降低,但如果人工投加浓度时,反应设备的效率就会降低,但如果人工投加粘土,效果就能提高。粘土,效果就能提高。

(3) aGtC(3) aGtC 值值 以 aGtC值( C 为胶体浓度, a 表示有效碰撞系数)作为反应设备的控制参数。 如果脱稳颗粒每次碰撞都能导致凝聚,则 a=1,实际上总是 a<1。

Page 81: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 三三 )) 絮凝反应设备絮凝反应设备 (1)设备分类 (按搅拌方式分)

A 、水力搅拌反应池: 利用水流的紊动作用进行搅拌。如隔板反应池,旋流式反应池,涡流式反应池等。 B 、机械搅拌反应池: 由池内设置的机械设备完成搅拌。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82: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2)水力搅拌反应池 A 、隔板反应池

B 、折板反应池

C 、穿孔旋流反应池

D 、旋流式反应池

E 、涡流式反应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83: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a 、往复式 b 、回转式

A 、隔板反应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a 、往复式 特点: 水流在池内作 180º 转弯,局部水头损失较大,且絮凝体有破碎的可能。 水头损失 0.3-0.5m。

Page 84: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A 、隔板反应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b 、回转式 特点: 水流在池内作 90º转弯,局部水头损失大为减小,且絮凝效果有所提高。 水头损失比往复式小40%。

Page 85: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B 、折板反应池

平折板反应池一般分为三段。三段的折板布置可分

别采用相对折板、平行折板和平行直板。

另外还有采用波形板的。

(竖直放置)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86: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C 、穿孔旋流反应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由若干方格组成,分格数不少于 6 格。 隔墙上下开孔,水流沿池壁切线进入形成旋流。第一格孔口小,旋转速度大,随后依次递减,对应 G 值递减。

Page 87: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DD 、 旋流式反应池、 旋流式反应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设计要点: 反应时间 8-15min; 喷嘴入口流速 2-

3m/s。

Page 88: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E 、涡流式反应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设计要点: 底部锥角 30-45°, 反应时间 6-10min, 入口流速 0.7m/s, 圆柱部分上升流速 4-6mm/s 。

涡流混合池设计要点: 底部锥角 30-45°, 反应时间 1-1.5min,≤ 2min, 入口流速 1-1.5m/s, 圆柱部分上升流速 25mm/s

Page 89: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 3 )机械搅拌反应池

A 、浆板式和叶轮式。

B 、水平轴和垂直轴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分格串联,每格设以搅拌机。分格越多,絮凝效果越好。但造价高和维修量大。 为适应絮体形成规律,第一格搅拌强度最大,其余依次递减,对应 G 值也递减。

Page 90: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机械搅拌反应池设计参数:

A 、絮凝时间为 15-20min。 B 、池内设 3-4挡搅拌机。 C 、隔墙上下开孔,防止水流短路。 D 、叶轮线速度自第一挡 0.5m/s起逐渐减小到末挡的 0.25m/s。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91: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 4 )组合絮凝池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92: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5)(5) 混凝反应池的设计要点:混凝反应池的设计要点: 反应流速一般按由大逐渐变小进行设计。为防止絮反应流速一般按由大逐渐变小进行设计。为防止絮粒被破碎,应控制反应器内的流速。粒被破碎,应控制反应器内的流速。

要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要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10-30min10-30min 为宜),并控制为宜),并控制反应速度,使梯度值反应速度,使梯度值 GG 值达到值达到 10-75s10-75s-1-1 ,通常,通常 20-20-60s60s-1-1 ,使,使 GtGt 值应控制在值应控制在 101044 ~~ 101055 之间,保证反应过之间,保证反应过程的充分完全。程的充分完全。

对于低浊度、低碱度废水宜采用较大的对于低浊度、低碱度废水宜采用较大的 tt 值;值;

对粗分散、杂质含量高的废水宜采用较大的对粗分散、杂质含量高的废水宜采用较大的 GG 值。值。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Page 93: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六节 影响混凝的因素第六节 影响混凝的因素

Page 94: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六节 影响混凝的因素第六节 影响混凝的因素 絮凝作用是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影响混凝效果因素主要包括: ( P211)

1.浊度 浊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絮凝,浊度不同,所需的絮凝剂用量也不同。 低浊水缺少凝聚核心,可将部分沉渣连续回流到混合池入口,以促进反应过程。

示例:澄清池 ----泥渣循环型澄清池

Page 95: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95

泥渣循环型澄清池 为了充分发挥泥渣接触絮凝作用,可使泥渣在在池内循环流动。回流量约设计流量的 3-5倍。泥渣循环可借机械或水力抽升造成。 泥渣循环型澄清池中大量高浓度的回流泥渣与加过混凝剂的原水中杂质颗粒具有更多的接触碰撞机会,且因回流泥渣与杂质粒径相差较大,故絮凝效果好。 A 、机械搅拌澄清池 B 、水力循环澄清池

Page 96: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96

A 、机械搅拌澄清池

主要由第一絮凝池、第二絮凝池及分离室组成。整个池体上部是圆形,下部是截头圆锥形。加药后原水在第一絮凝池、第二絮凝池与高浓度的回流泥渣相接触,达到较好的絮凝效果,结成大而重的絮凝体,在分离室中进行分离。

Page 97: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97

B 、水力循环澄清池

特点: 原水流量与泥渣回流量之比 1 : 2-1 : 4 。 喉管和喇叭口的高度可用池顶升降阀调节。

Page 98: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六节 影响混凝的因素第六节 影响混凝的因素

2.水温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问题?

(1) 水温会影响无机盐类的水解。水温低,水解反应慢;

(2) 水的粘度增大,布朗运动减弱,混凝效果下降。

(3)水温也影响反应后的沉降过程。

Page 99: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六节 影响混凝的因素第六节 影响混凝的因素

3 pH值及碱度—影响混凝效果的重要因素

问题??

(1)pH值影响胶体颗粒表面电荷及 ξ 电位 对于带正电胶体, pH降低, H+ 吸附量增加,胶粒电荷增大,电泳速度加快; pH

升高,结果与上相反。

(2)pH值对混凝剂作用的影响 pH影响着混凝剂在水中的存在状态,不同的 pH,混凝剂水解产物不同,所起的混凝作用各异。

工程上应充分考虑混凝剂水解而引起水pH值的变化,必要时进行适当调节,使其满足混凝作用的要求。

Page 100: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六节 影响混凝的因素第六节 影响混凝的因素

4 共存杂质 (1)有利成分 :

可促进混凝过程。 除硫、磷化合物以外的其他各种无机金属盐,均能压缩胶体粒子的扩散层厚度,促进胶体凝聚,且浓度越高,促进能力越强。

(2)不利成分 :

不利于混凝过程的进行。 磷酸离子、亚硫酸离子、高级有机酸离子影响高分子絮凝作用。 氯、螯合物、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和表面活性物质不利于混凝。

Page 101: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5.混凝剂 (重点)

①混凝剂种类 混凝剂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胶体和细微悬浮物的性质、及浓度。 胶体 ξ 电位高,应投加无机混凝剂使其脱稳凝聚;絮体细小,须投加高分子混凝剂或配合使用助凝剂。

第六节 影响混凝的因素第六节 影响混凝的因素

②混凝剂投加量 投加量与水中微粒种类、性质、浓度有关。 废水的混凝处理,最佳混凝剂和最佳投药量的选择应通过实验确定。

③混凝剂的投加顺序 当使用多种混凝剂时,其最佳投药顺序可通过试验来确定。 一般而言,当无机混凝剂与有机混凝剂混用时,先投加无机混凝剂,再投加有机混凝剂。但当处理的胶粒在 50um以上时,常先投加有机混凝剂吸附架桥,再加无机混凝剂压缩扩散层使胶体脱稳。

Page 102: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六节 影响混凝的因素第六节 影响混凝的因素

6.水力条件 水力条件对混凝剂效果有重要影响。主要的控制指标为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 混合阶段,要求混凝剂于废水迅速均匀混合,为此要求 G 在 500-1000s‑1,搅拌时间 t 应在 10-30s。 反应阶段,相应 G 和 t 值分别应在 20-70s-1 和15-30min .

为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需要进行混凝模拟实验。( 烧杯实验 )

Page 103: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第六节 影响混凝的因素第六节 影响混凝的因素 化学混凝实验装置 ——六联搅拌器

Page 104: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习题: 1 、试概述水的混凝机理。 2 、试说明水的混凝工艺过程以及各单元的工艺要求。 3 、简述影响水混凝的主要因素。

思考题: 1 、在投加混凝剂时,为什么必须立即与处理水充分混合、剧烈搅拌? 2 、水的混凝对水力条件有哪些要求?水流速度梯度 G反映什么?为什么反应池的效果可用 GT值来表示? 3 、简述铝盐混凝剂的水解过程及作用机理。

Page 105: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历届考研题: 1 、简述混凝机理。

2 、试论述混凝过程的 GT值的实用意义,简述混凝过程中使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与传统凝聚剂处理效能与作用机制的差别。

3 、胶体稳定性分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两种。

4 、分析投加高分子混凝剂过量时混凝效果不好的原因。

5 、论述水中胶体稳定的主要原因,以及使胶体杂质脱稳所采取的工程措施与原理。

Page 106: 第  九 章 化学混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考研题: 6 、简述混凝法处理废水中悬浮物的原理。 7 、简述混凝法处理废水中胶体颗粒的原理。 8 、絮凝发生机理主要包括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 9 、说明混凝法处理中混合设备和反应设备各自的任务和要求。 10、画出胶体结构示意图;简述混凝剂使胶体脱稳的机理。 11、水处理中把为使胶体微粒脱稳沉淀而投加的电解质称为混凝剂。常用的混凝剂有: A 、铝盐 B 、钠盐 C 、钾盐 D 、铁盐 E 、铬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