Ô+^ æ Áipatent-image.qichacha.com/pdf/4b412df1502df8a248c814a0cfba65… · v ¯l-1 ¡ 2 #§ j5 5...

12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1668991 .0 (22)申请日 2018 .10 .15 (73)专利权人 佛山市南海区德昌誉机械制造有 限公司 地址 528227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罗 湖收费站南侧工业区 (72)发明人 陆德昌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 公司 44228 代理人 高崇 ( 51 )Int .Cl . B65H 35/06 ( 2006 .01 )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具有稳定保持卷筒的动态裁切系统 (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具有稳定保持卷筒的动 态裁切系统,包括有临近布置且用于承接及输送 卷筒沿其轴向前移的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 单元,其中,第一输送单元用于将卷筒逐渐传递 至第二输送单元上;还包括有设于第一输送单元 和第二输送单元之间的裁断切刀和动保持构件, 其中,所述动保持构件沿卷筒输送方向往复前后 移动,以令所述动保持构件分别运动至裁断切刀 裁切点的上游位置或下游位置,从而分别与源卷 筒的前端部分或尾端部分相配,以令所述裁断切 刀动作裁切除去源卷筒的头端部或尾端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3页 CN 209143342 U 2019.07.23 CN 209143342 U

Upload: others

Post on 21-Dec-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Ô+^ æ ÁIpatent-image.qichacha.com/pdf/4b412df1502df8a248c814a0cfba65… · v ¯L-1 ¡ 2 #§ j5 5 $ fCi1 × J j Dð Lv ç < < I_ *< p º ¯ 2 K;CY»Ñ p 9L ( *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1668991.0

(22)申请日 2018.10.15

(73)专利权人 佛山市南海区德昌誉机械制造有

限公司

地址 528227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罗

湖收费站南侧工业区

(72)发明人 陆德昌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

公司 44228

代理人 高崇

(51)Int.Cl.

B65H 35/06(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具有稳定保持卷筒的动态裁切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具有稳定保持卷筒的动

态裁切系统,包括有临近布置且用于承接及输送

卷筒沿其轴向前移的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

单元,其中,第一输送单元用于将卷筒逐渐传递

至第二输送单元上;还包括有设于第一输送单元

和第二输送单元之间的裁断切刀和动保持构件,

其中,所述动保持构件沿卷筒输送方向往复前后

移动,以令所述动保持构件分别运动至裁断切刀

裁切点的上游位置或下游位置,从而分别与源卷

筒的前端部分或尾端部分相配,以令所述裁断切

刀动作裁切除去源卷筒的头端部或尾端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3页

CN 209143342 U

2019.07.23

CN 209143342 U

Page 2: Ô+^ æ ÁIpatent-image.qichacha.com/pdf/4b412df1502df8a248c814a0cfba65… · v ¯L-1 ¡ 2 #§ j5 5 $ fCi1 × J j Dð Lv ç < < I_ *< p º ¯ 2 K;CY»Ñ p 9L ( *

1.具有稳定保持卷筒的动态裁切系统,包括有临近布置且用于承接及输送卷筒沿其轴

向前移的第一输送单元(1)和第二输送单元(2),其中,第一输送单元(1)用于将卷筒逐渐传

递至第二输送单元(2)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于第一输送单元(1)和第二输送单元(2)

之间的裁断切刀(3)和动保持构件(5),其中,所述动保持构件(5)沿卷筒输送方向往复前后

移动,以令所述动保持构件(5)分别运动至裁断切刀(3)裁切点的上游位置或下游位置,从

而分别与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或尾端部分相配,以令所述裁断切刀(3)动作裁切除去源卷

筒(A)的头端部(a1)或尾端部(a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稳定保持卷筒的动态裁切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源卷筒

(A)的前端部分或尾端部分输送至预定的裁切点时,所述动保持构件(5)预先移动至相应的

裁切点的上游或下游位置以限制源卷筒A的径向自由度,从而令裁断切刀(3)裁切动作,其

中,被裁切的头端部(a1)于动保持构件(5)出口处掉落,或者被裁切的尾端部(a2)于动保持

构件(5)入口处掉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稳定保持卷筒的动态裁切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

输送单元(1)所输送的源卷筒(A)经裁断切刀(3)裁切头端部(a1)后,逐渐向第二输送单元

(2)传递,此时的源卷筒(A)进入第二输送单元(2)并朝第二输送单元(2)出口方向输送前

移,直至源卷筒(A)的尾端部(a2)被裁切从而形成长卷筒(B),此时的长卷筒(B)由第二输送

单元(2)承接并朝第二输送单元(2)出口方向输送前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稳定保持卷筒的动态裁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

送单元(2)出口处设有用于分段裁切由第二输送单元(2)所输送的源卷筒(A)或长卷筒(B)

的分切切刀(4),以形成所需的成品卷筒(a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稳定保持卷筒的动态裁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裁断切

刀(3)至分切切刀(4)之间的间距值为经分切切刀(4)切断形成的成品卷筒(a3)长度值的整

数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稳定保持卷筒的动态裁切系统,其特征在于:被裁切头端

部(a1)的所述源卷筒(A)由第一输送单元(1)转运至第二输送单元的过程中,调节所述第一

输送单元(1)的输送速度以驱使源卷筒(A)加速前移追赶先前传递给第二输送单元的长卷

筒(B),直至源卷筒(A)的前端与长卷筒(B)的尾端相抵触。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9143342 U

2

Page 3: Ô+^ æ ÁIpatent-image.qichacha.com/pdf/4b412df1502df8a248c814a0cfba65… · v ¯L-1 ¡ 2 #§ j5 5 $ fCi1 × J j Dð Lv ç < < I_ *< p º ¯ 2 K;CY»Ñ p 9L ( *

具有稳定保持卷筒的动态裁切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纸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具有稳定保持卷筒的动

态裁切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业内习知,生活用纸(亦称为卫生纸)依据复卷方式的不同,其加工或生产的方式

产生差异,传统的纤维制品需要经过裁切形成一头料段、一尾料段以及至少一个成品卷筒。

[0003] 而传统的纤维制品裁切装置如采用本申请人所申请的专利号为201310063460.4

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能缩短物料等待时间的生活用纸裁切分段筛选机构,其通过将生

活用纸产生的尾料从第一送纸单元和第二送纸单元间的第一间隙落下,而头料则是从第二

送纸单元和第二纸巾顶部夹送单元组成的出口端落下,此类的单工位共同用于裁切和分切

动作,其存在有切刀会空切动作1-2次,并且无法实现连续性生产,稳定性不高的问题;传统

的限位制品裁切装置还有如中国专利CN03819052.4公开的卷筒纸或纸卷切边装置及处理

纸卷的操作方法,其采用多工位分步加工以及同时对每个纸卷两端同时进行裁切,此类多

工位的方式,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在各个工位之间转移物料,从而导致占地空间大、机器造价

高以及所获得的成品卷筒存在有误差大及稳定性不高的问题。

[0004] 此外,在中国专利CN201510340285 .8公开的用于在切断机内暂时保持圆材的装

置,其设置有两组管状夹持模块40分别于裁切点的前后夹持卷筒201,以防止卷筒201  于切

刀28  裁切处因受力而变形,影响裁切的品质。而这种方式在实际生产中存在所裁切除去的

纸段不易排出管状夹持模块40的输送通道,容易造成阻碍卷筒的输送,造成卷筒的损坏,影

响下次裁切动作的精度以及影响下游工位的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生产、避免空切动作

的具有稳定保持卷筒的动态裁切系统。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稳定保持卷筒的动态裁切系统,

包括有临近布置且用于承接及输送卷筒沿其轴向前移的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其

中,第一输送单元用于将卷筒逐渐传递至第二输送单元上;还包括有设于第一输送单元和

第二输送单元之间的裁断切刀和动保持构件,其中,所述动保持构件沿卷筒输送方向往复

前后移动,以令所述动保持构件分别运动至裁断切刀裁切点的上游位置或下游位置,从而

分别与源卷筒的前端部分或尾端部分相配,以令所述裁断切刀动作裁切除去源卷筒的头端

部或尾端部。

[0007] 进一步,当源卷筒的前端部分或尾端部分输送至预定的裁切点时,所述动保持构

件预先移动至相应的裁切点的上游或下游位置以限制源卷筒的径向自由度,从而令裁断切

刀裁切动作,其中,被裁切的头端部于动保持构件出口处掉落,或者被裁切的尾端部于动保

持构件入口处掉落。

说 明 书 1/7 页

3

CN 209143342 U

3

Page 4: Ô+^ æ ÁIpatent-image.qichacha.com/pdf/4b412df1502df8a248c814a0cfba65… · v ¯L-1 ¡ 2 #§ j5 5 $ fCi1 × J j Dð Lv ç < < I_ *< p º ¯ 2 K;CY»Ñ p 9L ( *

[0008] 进一步,由所述第一输送单元所输送的源卷筒经裁断切刀裁切头端部后,逐渐向

第二输送单元传递,此时的源卷筒进入第二输送单元并朝第二输送单元出口方向输送前

移,直至源卷筒的尾端部被裁切从而形成长卷筒,此时的长卷筒由第二输送单元承接并朝

第二输送单元出口方向输送前移。

[0009] 进一步,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出口处设有用于分段裁切由第二输送单元所输送的源

卷筒或长卷筒的分切切刀,以形成所需的成品卷筒。

[0010] 进一步,所述裁断切刀至分切切刀之间的间距值为经分切切刀切断形成的成品卷

筒长度值的整数倍。

[0011] 进一步,被裁切头端部的所述源卷筒由第一输送单元转运至第二输送单元的过程

中,调节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以驱使源卷筒于第二输送单元上加速前移追赶先前

传递给第二输送单元的长卷筒,直至源卷筒的前端与长卷筒的尾端相抵触。

[0012]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有动保持构件在第一输

送单元出口往复前后运动以分别在裁断切刀裁切点的上游及下游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在裁

断切刀对源卷筒的头端部及尾端部进行裁切时,利用动保持构件分别限制稳定源卷筒的前

端部分及尾端部分,从而保证裁切的稳定性,同时,有效地避免了裁切出去的头端部及尾端

部阻碍卷筒的输送前移,从而实现高效了裁切动作以及保证确保裁切质量。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实施例一的动态裁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实施例一的动保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实施例一的连续裁切分切工作原理步骤一的示意图。

[0016] 图4为实施例一的连续裁切分切工作原理步骤二的示意图。

[0017] 图5为实施例一的连续裁切分切工作原理步骤三的示意图。

[0018] 图6为实施例一的连续裁切分切工作原理步骤四的示意图。

[0019] 图7为实施例一的步骤三中源卷筒追赶长卷筒的示意图。

[0020] 图8为实施例二的前保持构件及尾保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其中,1-第一输送单元,3-裁断切刀,2-第二输送单元,4-分切切刀,11-第一夹送

单元,12-第二夹送单元,100-落料间隙,5-动保持构件,51-动夹模,52-定夹模、53-安装座,

6-承接输送皮带,A-源卷筒,B-长卷筒,a1-头端部,a2-尾端部,a3-成品卷筒,61-环抱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3] 参见附图1至附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具有稳定保持卷筒的动态裁切系统,包括

有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的第一输送单元1、裁断切刀3、第二输送单元2和分切切刀4。

[0024] 参见附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单元1和第二输送单元2呈水平前后临近

布置,并且第一输送单元1和第二输送单元2均用于承接及输送卷筒。本实施例的第一输送

单元1及第二输送单元2均包括有送纸皮带,其中,该送纸皮带配置有动力轮、多个从动轮、

张力轮以及与动力轮传动连接的伺服电机(图中未示,本技术领域所公知的伺服电机可使

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其原理

说 明 书 2/7 页

4

CN 209143342 U

4

Page 5: Ô+^ æ ÁIpatent-image.qichacha.com/pdf/4b412df1502df8a248c814a0cfba65… · v ¯L-1 ¡ 2 #§ j5 5 $ fCi1 × J j Dð Lv ç < < I_ *< p º ¯ 2 K;CY»Ñ p 9L ( *

结构属公知常识,此处不再赘述),通过送纸皮带连接绕过动力轮、多个从动轮和张力轮以

实现送纸皮带对卷筒的承接及输送,并且利用伺服电机进行驱动从而实现对送纸皮带的运

行速度进行调节(伺服电机的调速功能属于公知常识,其原理在此处不再赘述);其次,本实

施例的第一输送单元1还可为如中国专利CN  1756630  A中所公开的输送方式,即,通过承接

平台以及推掌,通过在承接平台成型有纵向沟槽以承接卷筒,并通过推掌作用在卷筒的后

部以推动卷筒沿轴向沟槽输送前移,本实施例中不限定第一输送单元1及第二输送单元2的

具体形式,可采用相适应的衍生输送方案,例如第二输送单元2采用分体式结构,由两段输

送带组成,实质作用也与本实施例的一体式的第二输送单元2的作用一致。第一输送单元1

与第二输送单元2之间的间隙为落料间隙100。

[0025]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设于第一输送单元1上方的第一夹送单元11以及设于第

二输送单元2上方的第二夹送单元21,其中,第一夹送单元11与第一输送单元1之间形成供

卷筒沿其轴向输送的输送通道从而使第一夹送单元11与第一输送单元1相配合夹送卷筒,

第二输送单元2和第一夹送单元11之间形成供卷筒沿其轴向输送的输送通道从而使第二输

送单元2和第一夹送单元11相配合共同夹送卷筒。本实施例的第一夹送单元11及第二夹送

单元21均由一动力轮、多个固定轮以及张力轮组成(为了实现第一夹送单元11与第一输送

单元1的同步输送,第一夹送单元11的动力轮与第一输送单元1的伺服电机相传动连接,同

理,为了实现第二夹送单元21与第二输送单元2的同步输送,第二夹送单元21的动力轮与第

二输送单元2的伺服电机相传动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形成的输送通道可适用于加工扁

状或圆状的卷筒,只需通过相适应调节夹送单元与输送单元之间的间隙值便可。其次,还可

以采用如中国专利CN  1756630  A中所公开的输送方式。因此,可根据实际生产的加工需求,

选择是否需要增加夹送单元,这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在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0026] 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确保裁断切刀3的裁切效果及裁切稳定性,在

第一输送单元1出口处设置有与裁断切刀3临近布置的动保持构件5,其中,本实施例的动保

持构件5沿卷筒输送方向往复前后移动,以令所述动保持构件5运动至裁断切刀3裁切点的

上游位置与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配合或者运动至裁断切刀3裁切点的下游位置与源卷筒A的

尾端部分配合。即,当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输送至预定的裁切点且动保持构件5预先运动至

裁切点的上游位置,通过动保持构件5限制源卷筒A的径向自由度(限制源卷筒A径向跳动或

偏移情况),随后裁断切刀3动作裁切除去源卷筒A的头端部a1,从而使头端部a1于动保持构

件5出口处掉落;当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输送至预定的裁切点且动保持构件5预先运动至裁

切点的下游位置,通过动保持构件5限制源卷筒A的径向自由度(限制源卷筒A径向跳动或偏

移情况),随后裁断切刀3动作裁切除去源卷筒A的尾端部a2,从而使尾端部a2于动保持构件

5入口处掉落。利用动保持构件5在裁断切刀3动作的过程中支撑稳定源卷筒A,避免因卷筒A

发生跳动而导致切口不平整的问题。

[0027] 为了进一步对动保持构件5的理解,本实施例的动保持构件5由定夹模52、动夹模

51、安装座53组成,其中,动夹模51沿垂直于输送方向滑动连接于安装座上53且定夹模52固

定安装于安装座53上,安装座53配置有驱动其沿输送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单元(第一

驱动单元的伸缩端与安装座相连接,图中未示)且安装座53上设置有驱动动夹模51沿垂直

于输送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二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的伸缩端与动夹模连接),在本实施例

中,第一驱动单元及第二驱动单元可采用如伸缩气缸(其原理构造属公知常识,不再进行赘

说 明 书 3/7 页

5

CN 209143342 U

5

Page 6: Ô+^ æ ÁIpatent-image.qichacha.com/pdf/4b412df1502df8a248c814a0cfba65… · v ¯L-1 ¡ 2 #§ j5 5 $ fCi1 × J j Dð Lv ç < < I_ *< p º ¯ 2 K;CY»Ñ p 9L ( *

述)的常开式形式,因此,利用第一驱动单元驱使安装座53往复移动至预设定的位置时,定

夹模52与动夹模51合拢以稳定源卷筒A,使源卷筒A于设定位置处暂时停顿(本实施的预设

定位置分别为裁断切刀3裁切点的上游及下游);当定夹模52与动夹模51松开时不阻碍卷筒

前移,此时的安装座可在第一驱动单元的驱使下进行平移运动。因此,利用动保持构件5分

别于裁断切刀3裁切点的上游及下游暂时夹持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和尾端部分,即,当动保

持构件5运动至裁断切刀3裁切点的上游时,此时的动保持构件5用于暂时夹持源卷筒A的前

端部分,使得源卷筒A的头端部a1在裁断切刀3裁切点处停顿(此时超出动保持构件5尾端面

的源卷筒A前端部分作为头端部a1),以便于裁断切刀3相对应动作裁切除去源卷筒A的头端

部a1(通过调节第一输送单元1的运行速度和时间相对于将要由裁切源卷筒A所除去的头端

部a1长度预先决定),待头端部a1完全被裁切切除后,头端部a1会从动保持构件5尾端面至

第二输送单元2前端之间的落料间隙100处掉落,随后动保持构件5动作以松开源卷筒A并且

源卷筒A在第一输送单元1的驱使下继续前移,与之同时,动保持构件5运动至裁断切刀3裁

切点的下游,直至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前移至动保持构件5处时,动保持构件5动作以暂时夹

持住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此时未穿过尾保持构件52前端面的源卷筒A尾端部分作为尾端部

a2),使得源卷筒A的尾端部a2在裁断切刀3裁切点处短暂停顿,以便于裁断切刀3相对应动

作以裁切源卷筒A的尾端部a2(通过调节第二输送单元2的运行速度和时间相对于将要由裁

切源卷筒A所除去的尾端部a2长度预先决定),待尾端部a2被完全裁切切除形成长卷筒B,尾

端部a2会从动保持构件5前端面至第一输送单元2尾端之间的落料间隙100处掉落,随后动

保持构件5动作以松开长卷筒B并且长卷筒B在第二输送单元的驱使下继续前移远离动保持

构件5,直至长卷筒B完全输送到第二输送单元2上,与之同时,动保持构件5运动至裁断切刀

3裁切点的上游等待下一组源卷筒A,循环重复上述过程,第一输送单元1和第二输送单元继

续输送以实现连续性生产加工。

[0028] 通过采用动保持构件5于裁断切刀3裁切点的上游及下游之间往复切换,从而以使

裁切形成的头端部a1及尾端部a2分别从动保持构件5出口处至第二输送单元2前端之间的

落料间隙100处以及动保持构件5入口处至第一输送单元2尾端之间的落料间隙100处掉落,

从而避免头端部a1及尾端部a2阻碍源卷筒A的前移输送,并且实现头端部a1及尾端部a2能

够迅速脱离卷筒的输送路径,实现高速、高效的裁切生产。

[0029]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动保持构件5往复平移以分别夹持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和尾端

部分,可防止源卷筒A在裁断切刀3裁切除去头端部a1和尾端部a2因受力而变形,影响裁切

的品质。

[0030] 如附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分切切刀4设于第二输送单元2上,其中,为了便于理解,

分切切刀4位于第二输送单元2末端处,以便于经裁断切刀3裁切后的卷筒(此处的卷筒包括

有源卷筒A或长卷筒B)在第二输送单元2的带动下逐渐输送至分切切刀4处进行分段裁切,

以将源卷筒A或长卷筒B分段裁切获得多个所需成品卷筒a3(所裁切处的各个成品卷筒a3的

长度为同规格等长,通过调节第二输送单元2的运行速度和时间相对于将要由裁切长卷筒B

所获得的成品卷筒a3长度预先决定),即,第二输送单元2的运动是间断的且与分切切刀4同

步:在第二输送单元2停止响应之际,分切切刀4动作,因此位于分切切刀4处的卷筒被裁切,

而在第二输送单元2的运动期间,分切切刀4不工作且不阻挡卷筒穿过分切切刀4处,其中,

经裁断切刀3裁切除去头端部a1的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在第一输送单元1和第二输送单元2

说 明 书 4/7 页

6

CN 209143342 U

6

Page 7: Ô+^ æ ÁIpatent-image.qichacha.com/pdf/4b412df1502df8a248c814a0cfba65… · v ¯L-1 ¡ 2 #§ j5 5 $ fCi1 × J j Dð Lv ç < < I_ *< p º ¯ 2 K;CY»Ñ p 9L ( *

的共同带动下逐渐跃过分切切刀4预定的长度时(此时的源卷筒A的尾端部a2未被裁切除

去),或者经裁断切刀3裁切除去尾端a2的长卷筒B的前端部分在第二输送单元2的带动下逐

渐跃过分切切刀4预定的长度时,第二输送单元2停止2运行输送且分切切刀4动作,以沿垂

直卷筒轴向裁切卷筒以获得一段成品卷筒a3,在实际生产中,为了实现高效生产以及节省

裁切分切系统的占地空间,卷筒的实际长度远大于裁断切刀3至分切切刀4之间的间隙长

度,使得源卷筒A在裁切除去头端部a1在第二输送单元2上输送前移至分切切刀4裁切点处

时,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还未移动至裁断切刀4的裁切点位置,从而使得源卷筒A前端部分被

分切切刀4连续分段裁切形成成品卷筒a3,直至源卷筒A的尾端部a2被裁断切刀3裁切除去

后,则为长卷筒B仅在第二输送单元2的作用下输送前移进行分段裁切。重复循环上述过程,

以实现对卷筒的连续化分段裁切。另外,还分切切刀4的下游通过设置有承接输送皮带6以

承接及输送裁切得到的成品卷筒a3至预定的下游工位。

[0031] 如附图5至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分切切刀4连续分段裁切源卷筒A或长卷筒B以分

切形成成品卷筒a3(本实施例为分切形成七个成品卷筒a3),为了进一步实现卷筒连续修边

分切工作,本实施例的裁断切刀3至分切切刀4之间的间距值为经分切切刀4切断形成的成

品卷筒a3长度值的整数倍,为了便于理解,特结合实际情况以做出解释说明:令所裁切的成

品卷筒a3长度规格为X,而裁断切刀3至分切切刀4之间间距值为Y,则Y=N*X(N=1,2,3,4…)。

同时,被裁切头端部a1的所述源卷筒A由第一输送单元1转运至第二输送单元2的过程中,通

过加快第一输送单元1输送速度(此时通过伺服电机转速的变换以实现第一输送单元1输送

速度变化),使第一输送单元1的输送速度快于第二输送单元2的输送速度,此时的源卷筒A

前端部分在第二输送单元2加速前移(此时的第一输送单元1相当于加速作用于源卷筒A尾

端部分,从而实现源卷筒于第二输送单元2上加速前移),直至被加速输送的源卷筒前端与

先前传递给第二输送单元2的卷筒尾端相接触,随后减慢第一输送单元1输送速度,使第一

输送单元1的输送速度等于或略慢于第二输送单元2的输送速度(本实施例的第一输送单元

1应当于第二输送单元2的输送速度近似同步,避免因两者之间速度差而导致该卷筒被减速

并且其前端与先前卷筒的尾端接触后而脱离),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位于第二输送单元2

上的卷筒(此处包括有源卷筒A或长卷筒B)实现前后衔接,消除长卷筒B尾端部分与源卷筒A

前端部分之间存在有的大间隔,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利用分切切刀4的裁切动作,分切切刀4

可进行连续化裁切动作,避免因存在大间隔而导致分切切刀4空切的情况,从而实现分切切

刀4连续裁切动作(即,任意两次裁切动作的时间差均相等),既实现连续性的高效生产,也

保证裁切得到成品卷筒a3的质量。

[0032] 此外,由于裁断切刀3至分切切刀4之间间距值为经分切切刀4切断形成的成品卷

筒a3长度值的整数倍,从而使得分切切刀4所裁切的卷筒不会有多余纸段产生,并且,位于

第二输送单元2上的任意两个相接触的长卷筒B输送至分切切刀4处时,第二输送单元2无需

停顿且分切切刀4无需动作,以实现节省一次裁切动作,直至位于后方的长卷筒B前端跃过

分切切刀4额定长度时,第二输送单元2方才停顿并且分切切刀4进行分切动作。

[0033] 通过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方案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说明,

[0034] 本实施例的卷筒连续修边分切的工作原理:

[0035] 如附图3所示,步骤一:若干条卷筒等间距沿轴向排列于第一输送单元1上,并通过

第一输送单元1将源卷筒A逐条依次朝裁断切刀3方向输送,且动保持构件5平移运动至裁断

说 明 书 5/7 页

7

CN 209143342 U

7

Page 8: Ô+^ æ ÁIpatent-image.qichacha.com/pdf/4b412df1502df8a248c814a0cfba65… · v ¯L-1 ¡ 2 #§ j5 5 $ fCi1 × J j Dð Lv ç < < I_ *< p º ¯ 2 K;CY»Ñ p 9L ( *

切刀3裁切点的上游等待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

[0036] 如附图4所示,步骤二:源卷筒A前端部分随第一输送单元1输送至预先停于裁断切

刀3裁切点的上游处的动保持构件5处时,动保持构件5暂时夹持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并且

裁断切刀3裁切该源卷筒A的头端部a1;待完全裁切除去头端部a1后,动保持构件5松开源卷

筒A以使源卷筒A随第一输送单元1继续输送前移,其中,被裁切的头端部a1从动保持构件5

出口处至第二输送单元2前端之间的落料间隙100处落下;

[0037] 参见附图5所示,步骤三:被裁切后的源卷筒A在第一输送单元1的驱使下朝第二输

送单元2输送前移,并且逐渐传递至第二输送单元2上,随后源卷筒A在第一输送单元1和第

二输送单元2的共同作用下输送前移;

[0038] 参见附图6所示,步骤四:位于第二输送单元上的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输送前移至

分切切刀处,并且源卷筒A随第二输送单元2输送前移跃过分切切刀4额定长度后,分切切刀

4动作以裁切源卷筒A获得所需成品卷筒a3,分切切刀4连续重复裁切动作以对源卷筒A进行

分段裁切,与之同时,并且在第一输送单元1及第二输送单元2的驱使下,令源卷筒A的尾端

部分逐渐脱离第一输送单元1输送,直至该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处输送至停于裁断切刀3裁

切点的下游处的动保持构件5处时,动保持构件5暂时夹持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并且裁断切

刀3动作以裁切该源卷筒A尾端部a2形成长卷筒B,其中,被裁切的尾端部a2从动保持构件5

入口处至第一输送单元2尾端之间的落料间隙100落下;此时的长卷筒B通过第二输送单元2

输送前移至分切切刀4处进行连续分段裁切动作。

[0039] 进一步,参见附图7所示,在步骤三中,源卷筒A由第一输送单元逐渐传递给第二输

送单元的过程中,第一输送单元1夹块输送速度以使该源卷筒A加速前移,以在第二输送单

元2上加速追赶先前传递给第二输送单元2上的长卷筒B,从而使源卷筒A的前端面与长卷筒

B的尾端面相接触,随后第一输送单元1减慢输送速度与第二输送单元2保持同速输送。

[0040] 通过循环重复上述步骤以实现卷筒连续裁切分切加工,本申请的连接裁切分切具

有效率高、良品率高等优点。

[0041] 实施例二:

[0042] 参见附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比较其区别特征在于,本实施例的

动保持构件5的动夹模51配置有伸缩弹簧,利用伸缩弹簧的弹性力以使动夹模51与定夹模

52之间呈弹性常闭式结构,从而使得动夹模51与定夹模52形成弹性环状通道,且所形成的

环状通道的直径略大于卷筒直径(在实际生产中,环状通道的径宽大于卷筒的1-2mm,以便

于卷筒能够顺利穿过环抱套筒61);利用环状通道环抱支撑卷筒以起到限制卷筒的径向自

由度,并且在源卷筒A由第一输送单元1传递至第二输送单元2的过程中且环抱套筒61前后

往复移动的过程中,环抱套筒61始终环抱支撑住源卷筒A,进而保证卷筒由第一输送单元1

传递至第二输送单元2的稳定性,从而以便于裁断切刀3顺次源卷筒A的头端部a1及尾端部

a2,此时的伸缩弹簧所形成的弹性力作用裁断切刀3对源卷筒的冲击力的反向作用力用以

抵消冲击力,有效地避免了裁断切刀3裁切动作的造成源卷筒A出现跳动而导致切口不平整

的问题。

[0043]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

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

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均为本实用

说 明 书 6/7 页

8

CN 209143342 U

8

Page 9: Ô+^ æ ÁIpatent-image.qichacha.com/pdf/4b412df1502df8a248c814a0cfba65… · v ¯L-1 ¡ 2 #§ j5 5 $ fCi1 × J j Dð Lv ç < < I_ *< p º ¯ 2 K;CY»Ñ p 9L ( *

新型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思路所作

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7/7 页

9

CN 209143342 U

9

Page 10: Ô+^ æ ÁIpatent-image.qichacha.com/pdf/4b412df1502df8a248c814a0cfba65… · v ¯L-1 ¡ 2 #§ j5 5 $ fCi1 × J j Dð Lv ç < < I_ *< p º ¯ 2 K;CY»Ñ p 9L ( *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10

CN 209143342 U

10

Page 11: Ô+^ æ ÁIpatent-image.qichacha.com/pdf/4b412df1502df8a248c814a0cfba65… · v ¯L-1 ¡ 2 #§ j5 5 $ fCi1 × J j Dð Lv ç < < I_ *< p º ¯ 2 K;CY»Ñ p 9L ( *

图3

图4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11

CN 209143342 U

11

Page 12: Ô+^ æ ÁIpatent-image.qichacha.com/pdf/4b412df1502df8a248c814a0cfba65… · v ¯L-1 ¡ 2 #§ j5 5 $ fCi1 × J j Dð Lv ç < < I_ *< p º ¯ 2 K;CY»Ñ p 9L ( *

图7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2

CN 209143342 U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