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mputer history. 2 幫人們計算的工具 很久以前的算盤 … ( 西元前 3000 年 )...

37
1 Computer History

Post on 19-Dec-2015

24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4 download

TRANSCRIPT

1

Computer History

2

Computer History

幫人們計算的工具 很久以前的算盤… ( 西元前 3000 年 )

First generation 第一個商業運轉的電腦 UNIVAC I (1951)

為什麼花了這麼久才發明電腦? 人類的弱點:太聰明的想法常常不被認同 勞工怕失去工作機會 比目前科技先進太多的想法會被忽略

3

西元 1642~1643 年 巴斯卡 (Blaise Pascal) 為了幫助做收稅員的父親,

他就發明了一個用齒輪運作的加法器,叫 “ Pascalene” ,這是第一部機械加法器。

Pascalene 有八個可動的刻度盤,最多可把八位長的數字加起來。

4

西元 1801 年 ( 查卡的織布機 )

Joseph-Marie Jacquard 的織布機是用連接按序的打孔卡控制編織的樣式。

5

西元 1842 年 巴培格 (Charles Babbage)

開始設計及製造差分機 (Difference Engine) 。

用蒸氣啟動的而且體積十分龐大,它有一貯存程式,可以進行計算並把結果自動地印出來。

1833 至 1835 年巴培格把目標轉去設計分析機,由於分析機有現代電腦的基本元件,所以巴培格被稱為「電腦之父」。

6

7

西元 1847~1849 年

1847 至 1849 年巴培格完成二十一幅差分機改良版的構圖,可以操作第七階相差 (7th order) 相差及 31 位數宇。但因沒有人贊助,所以這台機器並沒有完成。

8

9

Ada Augusta Lovelace 英國詩人拜倫的女兒 Babbage 的好友 建議使用打了洞的卡片來導引

Babbage 的機器做某些重複的動作

第一位程式設計師 美國國防部標準程式語言

Ada 程式語言

10

西元 1889 年

1889 年 Herman Hollerith 的電動製表機在比賽中有出色的表現,並被用於 1890 中的人口調查。 Herman Hollerith 採用了Jacquard 織布機的概念用來計算,他用咭貯存資料, 然後注入機器內編譯結果。這機器使本來需要十年時間才能得到的人口調查結果,在短短六星期內做到。

11

IBM 誕生… 1911 年 Hollerith 的製表機公司與其他兩間公司合併,組成 Computer Tabulating Recording Company (C-T-R) ,製表及錄製公司。但在 1924 年,改名為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Corporation (IBM) 。

1935 年 IB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Corporation) 引入 “ IBM 601” ,它是一部有算術元件及可在 1秒鐘內計算乘數的打孔機器。

機械式的計算器

12

Turing Machine

Alan Turing (1912~1954) 數學家的電腦 電腦上可以解決的問題都可以由 t

uring machine解決 turing machine無法解決的問題,

電腦也無法解決 很難很難的數學與理論

13

14

The Harvard Mark-1( 西元 1944 年 ) 第一部電子機械式的電腦 使用機械來當控制開關 IBM 贊助,哈佛大學教授Howard Aiken 完成 又稱為 IBM Automatic Sequence Controlled Cal

culator (ASCC)

15

The Harvard Mark-1 (cont’d)

from http://www-1.ibm.com/ Howard Aiken

16

Grace M. Hopper

海軍軍官 建立了開發 COBOL程式語言的基礎 主張並支持程式語言應該自硬體獨立出來自訂標準

17

Grace M. Hopper (cont’d)

發現了第一隻電腦” Bug” => 誤入電腦的飛蛾 從那時候開始,每位程式設計師都稱程式錯誤為

” bug” ,而除錯的步驟術語為” debug”

18

Atanasoff Berry Computer( 西元 1937~1942 年 ) 第一部電子式數位電腦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

教授 : John V. Atanasoff博士研究生 : Clifford E. Berry

使用真空管、 2 進位數字系統、記憶體、邏輯電路

John V. Atanasoff Clifford E. Berry

19

Atanasoff Berry Computer (cont’d)

from http://www.scl.ameslab.gov/ABC

20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1946)

電子式電腦 John W. Mauchly, J. Presper Eckert, Jr. (賓州大學 )

運算比電子機械市快 1000倍 佔地 15000平方英尺,重量 30噸

每分鐘 5000 個加法運算, 500個乘法運算

使用 10 進位來運作 使用約 18000 個真空管

Mauchly

21

ENIAC (cont’d)

22

ENIAC (cont’d)

23

UNIVAC I (Universal Automatic Computer, 1951)

第一代電腦 (1951-1959) 使用真空管 (vacuum tube)

第一個應用在商業上的電子式數位電腦 Mauchly, Eckert, and Remington-Rand Corp. 安裝於美國人口普查局

24

真空管 (Vacuum Tube)

體積過大 需要龐大的電力 產生很大的熱能 真空管常常燒壞

25

John von Neumann (1903~1957)

內存程式 (Stored Program) 的觀念 建議在主記憶體裡存放數字形式的電腦指令,正如資料存於主記憶體以待處理一樣。每逢要執行新程式,需要把該程式送入主記憶體,而不是像 ENIAC 的做法,需要改變數千個開關狀態和連線。

26

第二代電腦 (1959~1964)

主要特色 : 電晶體 (transistor) 使用電晶體的電腦,較之前

體積比較小、更可靠、便宜、消耗較少電能、不像真空管那麼熱

William Shockley, John Bardeen, and Walter Brattain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56

27

第二代電腦 (1959~1964) (cont’d)

Honeywell 400 DEC PDP-8

28

積體電路 (IC) 的誕生 (1958) IC: itegrated circuit Jack S. Kilby, 美國德州儀器公司 (Texas Instrum

ent) 將電路中的電晶體、電阻、二極體等電子元件,濃縮整合在一片晶片 (Chip)上

使體積變小、成本降低、穩定性變高。

Courtesy of Texas Instruments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00

29

Jack S. Kilby

Courtesy of Texas Instruments

30

第三代電腦 (1964~1971) 使用積體電路 更小、更快、更省電、更可靠 軟體發展更進步 : 分時作業系統 IBM System/360

向上相容的設計擴充電腦設備時,不需要擔心資料轉換的問題,舊資料可以在新電腦上使用

31

IBM SYSTEM/360

32

第四代電腦 (1971~) 使用積體電路 更高密度的電路整合 Microprocessor 多樣化

PC、工作站、超級電腦… 平民化

價格便宜 多用途

PDA、汽車、家電…

Intel produced the first microprocessor, 4004

33

積體電路 (IC)

種類 電子元件個數 ( 個 )

Small Scale IC (SSI) 10~100

Medium Scale IC(MSI ) 100~1000

Large Scale IC (LSI) 1000~10000

Very Large Scale IC (VLSI) >10000

Unusual Large Scale IC (ULSI) >1000000

34

Example: Intel Pentium4

Intel Pentium4包含約5千五百萬個 transistor

35

Personal Computer (PC)

36

Supercomputer

37

Conclusion

製造元件 第一代電腦:真空管 第二代電腦:電晶體 第三代電腦:積體電路 第四代電腦:大型或超大型積體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