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112

Upload: can-hcu

Post on 25-Jul-2016

23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6 download

DESCRIPTION

 

TRANSCRIPT

Page 1: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Page 2: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出我的世界

一個轉念

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專刊

Page 3: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出國交朋友,其實並不容易

行動闖

兩種專業,海外協力

提早走出去,畢業不失業

學海築夢,海外實習培養專業力

出國交換學習,開啟海外工作大門

以開闊的胸懷看世界,用心探索在地文化

博覽世界之美,蓄積專業能量

先行動,再擴大影響力

妳夠勇敢一個人去泰國實習嗎?

我在瑞典學到﹁角度﹂和﹁態度﹂

十五歲那年,我們一起帶著琴,踏上旅途找答案

分組報告,你會跟好朋友一組嗎?

日本設計的第一堂課─

﹁嚴謹﹂

未來夢

熱情與目的

成就適應力

實踐學生的全球移動力

向全世界傳播華語學習的種子

我的創意與設計,讓全世界都知道

﹁使命必達﹂

非凡的實行力

斯里蘭卡國際志工之旅

社會公義如何實現?

走出去,不僅會讓你看到世界,也會讓世界看到你

幫助別人 

是實現自我的好生意

打工旅遊,能培養國際觀嗎?

如何出國當志工?

創業所有挫敗與痛苦,都是旅途中的風景

別看扁小確幸!

臺灣年輕人的終極競爭力

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計畫架構圖

資源總表

自由探索世界,青年夢想飛翔

教育部吳思華部長

競逐全球,你準備好了嗎?

教育部林思伶次長

找到專屬自己

新鮮的答案

吳迎春社長

心念轉

全英語學習,迎向嶄新多元的未來

驚奇.動力.體現|激發學習熱情的國際學伴計畫

給孩子英語學習、接軌國際的彩色未來

Just do it!

相信你的世界會改變

跨文化溝通與學習能力是未來就業的競爭優勢

用英語,為專業添上翅膀

自在存在,預見多元文化中的優勢地位

找到與世界溝通的自信

自學二十五語﹁語言神人﹂自述:困難的不是語言,而是態度

陳彥博

敢開口,才能活著跑完極地

五月天石頭

說出你的key w

ord

,全世界都能聽懂

小鎮阿伯

自力打造英語村

生命變

培養來去不同文化的適應力

跨出舒適圈,讓挑戰成癮

國際教育旅行

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

渴望成為翻轉生命的光

我在最﹁義﹂想不到的國度,找回自信心

打開心的城牆,擁抱異國文化

帶回養分,澆灌自己的花園

在馬來西亞,我學到多元平等

在文化衝擊中贏得競爭力

學好英文吧,因為世界在等你

彭于晏

不同國籍的合作夥伴,是朋友,也都是可敬的對手

目錄

7880828486889092949698101102103104106 76 74

4042444648495052

545860626466687072

3638 222427283134 20 45681012141618

107

Page 4: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當全球化浪潮來襲,所有人都無法自外其

中。教育部的責任,就是建立臺灣和世界各

國正式的交流平臺,讓年輕朋友可以透過這

個平臺,在世界各個角落自由探索與飛翔。

即使選擇回鄉創業,無論經營民宿或開咖

啡店,都有機會和來自全世界的人接觸,你

如何介紹臺灣這塊土地呢?﹂教育部長吳思

華說。

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

ECD

︶統

計,全球國際學生人數在二〇一二年已達

到四百五十萬人。但教育部發現,臺灣從

二〇〇九年後,整體留學人數卻沒有顯著成

長,因此,教育部決定整合各司處的經費

與資源,推動﹁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計

畫﹂。

吳思華部長表示,﹁教育部每年投資在國

際學習相關的經費都超過二十億,這些經費

如果能夠整合運用,一定能夠讓更多的年輕

人,在國際的移動上更有力量。﹂

因此,﹁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計畫﹂

下共有二十一項重點策略,從溝通力、適應

力、專業力及實踐力四大層面,希望讓學生

能在國小就建立起世界地圖的全貌,國中階

段能認識一位國際朋友,高中職階段能展現

出國際接觸的興趣與勇氣,大學時期開始儲

備全球移動的實力,到了研究所階段或出社

會後,可以成為國際一流人才。

﹁從過去我在學校服務時,就聽到許多有海

外經驗的年輕朋友,有人去做志工、讀書,

有的參與實習,或擔任華語教師,他們所分

享的海外經驗,都讓我感到敬佩。﹂他也欣喜

樂見有更多來自全臺各地的青年無私分享,

讓他們精彩的故事躍然紙上。

吳思華部長深信,無論未來身在何處,青

年學子只要以開闊的態度、寬廣的知識,以

及尊重在地文化的精神,拓展自己國際化的

視野,必然能成為最具競爭力的世界公民。

﹁我們要讓更多青年都能站在同樣的起跑點

上,自由探索全世界,實現未來夢想。﹂

專訪教育部吳思華部長

自由探索世界,青年夢想飛翔

4

Page 5: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你認識你的鄰居嗎?你對鄰近的國家印尼、

馬來西亞的印象是什麼?

是櫛比鱗次的大樓、還是馬路上川流不息的

人車?

教育部林思伶次長回想當年曾在印尼街頭吃

庶民午餐芋頭飯和青菜湯,讓她有機會看見更

多在地人的生活,﹁心,就打開了!﹂這些經

驗讓了她更貼近東南亞文化,加深對世界的了

解。臺

灣四面環海,面對全球化趨勢,青年學生

必須走向全世界,才能讓世界看到臺灣。﹁教

育部積極推動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計畫,

正是為了培養青年軟實力,鼓勵他們以開放的

態度,努力學習新事物,並與時俱進。﹂林思

伶如是說。

而什麼是現今臺灣青年軟實力的內涵?

首先,透過強化英語學習、擴增第二外國語

課程、維繫新住民子女的母語能力、提升教師

外語教學質量,讓學生具備語言溝通能力及合

宜的溝通行為,為青年打造﹁溝通力﹂。

鼓勵學生認識外國文化、懂得尊重及欣賞文

化差異,並具備國際視野與異地生活的﹁適應

力﹂,可以從型塑校園內國際化氛圍、開拓校

園外國際化觸角、結合新住民與外籍生力量,

以及培育多元文化素養的師資做起。

如何讓青年擁有與國際接軌與跨境運用的

專業知能,培養具備國際認可的﹁專業力﹂?

透過國際共同培育人才、系統培育公費留學菁

英、擴大海外見習實習、鼓勵大專院校國際接

軌、讓專業學術躍升國際和精進教師能力,讓

青年在各領域出類拔萃。

還有鼓勵青年學子心存人文、胸懷世界,藉

由參與國際會議、競賽、志工、壯舉,提高國

際任職任教創業人數,積極打造華語師資培育

基地,以建構青年國際圓夢分享平臺,讓青年

具備跨境就業及國際關懷的意願與﹁實踐力﹂。

林思伶表示,透過各項計畫、策略與行動,

﹁我們期望臺灣青年能渴望做一位世界公民,

了解自己不只是生在臺灣,更是活在地球,並

將這份渴望化做付諸實現的具體行動。﹂

專訪教育部林思伶次長

競逐全球,你準備好了嗎?

5

Page 6: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以下為天下雜誌吳迎春社長於十一月二十一日教育部舉辦﹁與世界同窗﹂不斷電論壇中發

表的談話。︶

在天下當記者三十幾年,最大的滿足感就是可以去看世界,不光是觀光,是可以有個很好

的名目,走進社區,去跟真人講話,聽他們的聲音,從他們的角度看他們身邊的問題、他們

看到的世界。有時候他們的觀點真是讓我驚為天人,雖然他們可能是跟我一樣的普通人,不

是什麼大師。

世界很大,有很多人跟我們有同樣的問題,但世界的每個角落,我們都可以找到很多新鮮

的解答。

我很感謝天下雜誌,在我大學畢業後,在天下雜誌工作兩年後,送我到國外去美國加州柏

克萊大學念研究所,在那兩年裡,讓我扎扎實實地讀到了一些後來常常訪問的大師,也讓我

碰到很多奇形怪狀的人物,重新形塑了我對世界的看法。

很希望今天的年輕人,也可以有這樣的養分。天下雜誌有個新的網站叫﹁換日線﹂,邀請

到分佈在全球四十個國家的九十個臺灣去的、或者當地的作者,每天提供大家來自全世界各

角落年輕人,對他們身邊問題、對世界,甚至對他們的家鄉臺灣的看法。目前,已經有超過

一百零三個國家的讀者,都來造訪過換日線這個網站的文章。很希望這個網站也成為現場所

有人每天認識我們這個有趣世界的養分,而不要一天到晚只聽或看到恐怖炸彈殺人,或者地

震水災旱災抗議。這個世界還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事在發生中。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各位的前途也有一樣的影響。謝謝大家!

吳迎春社長

找到專屬自己

新鮮的答案

6

Page 7: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心念

7

Page 8: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大學時就讀統計系、目前是逢甲大學國

際經營管理碩士二年級的方晙澔,對

未來有許多想法,﹁未來我希望能在外商或

跨國企業從事行銷、企劃的工作。﹂方晙澔

笑著說。

打造全英語學習環境

在逢甲大學開放的校園,國際經營管理

碩士班除了臺灣學生外,也有許多來自

英、美、馬來西亞、印尼、中國的學生,

在教育部全英語學位學制補助計畫的支持

下,打造全英語的學習環境,舉辦了許多

的演講、校外參訪活動等,充實學生知

能。透

過全英語補助計畫,學生的學習面向

變得更為多元且更活潑。例如舉辦提升英

文能力的﹁實用英文工作坊﹂、透過﹁華語

口說英語溝通﹂幫助國際生適應臺灣生活

等,或是結合專案管理課程與實務舉辦的

﹁國際文化電影節﹂,從計畫書到經費規劃

都讓學生主導實作,規劃豐富體驗活動,

精彩呈現。

未來的競爭,是全球化的競爭。﹁以全

英語的學習環境,將職場經驗帶入課程,

讓同學們充分體驗。﹂在大學部擔任助教的

方晙澔,更以全英語幫統計系的外籍生授

課,專業與語言無礙。

深化異國文化體驗

為了強化國際專業知識與學習經驗,與

國際接軌,過去IM

BA

曾率領研究生前往

美國舊金山及拉斯維加斯到海外研習,進

行移地教學課程,全程皆以英語進行交流

座談,透過異國文化體驗,以及實境零距

離學習,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

國際科技管理學院曾明哲院長表示:﹁幫

助學生學會應對文化差異,加強他們的英

語溝通並獲得創新能力。未來,當他們準

備到不熟悉的國家時,我們相信,學生依

然能成功適應當地的生活。﹂

其他還有邀請﹁產學界成功人士蒞校演

講﹂,進行海外交流、安排參訪企業等多元

課程、實務講座與探索競賽營隊,讓IM

BA

的學生有機會可以結合課程理論,實際舉

辦由學生為主導的全英語活動,帶領學生

方晙澔

積極追求學用合一

全英語學習,

迎向嶄新多元的未來

文│

林媛玉 

圖│

劉威震

想成為未來跨國企業的頂尖人才,方晙澔透過逢甲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簡稱IM

BA

)

累積實力,

在全英語的學習環境中,實現未來無限可能。

8

Page 9: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跳脫傳統框架,讓課程更有趣,

提升學生學習效能。

參訪企業,理解產業動態

深化實務導向的專業養成,讓

學生更理解各產業動向及產業現

況外,逢甲大學IM

BA

也積極安

排多場企業參訪,讓本國學生可

以跟外籍學生有更多的交流,並

得以對外籍學生展現臺灣產業努

力成果。

先前曾前往中部科學工業園

區、中港加工出口區,以及彰濱

工業區有關企業參訪,同時至白

蘭氏健康博物館、臺灣玻璃館體

驗產業文化價值。近期更參訪盟

創科技、法蘭瓷等企業,﹁在法

蘭瓷,除了看見精緻的瓷器作

品,還看到有別以往的3D

印刷、

機械手臂等,令人眼睛為之一

亮。﹂同學們如是說。

逢甲大學IM

BA

師生利用參與

企業參訪的機會,與企業界專業

人士相互交流,收獲良多,對於

未來專業養成及職涯發展大有幫

助,親身體會到整合、創新對企

業經營的重要性。

專業分享,強化學生未來知能

為幫助學生更了解職場,除了邀請﹁產

學界成功人士蒞校演講﹂,更安排全英語系

友座談,在原本課程中的英語授課內容,

也透過活動,提升參加學生的專業能力及

見識,加深學生未來競爭力。

方晙澔分享他對不同地區同學們的觀

察,﹁來自英美地區的同學,在面對研究

時,習慣蒐集最豐富、最縝密的資料,來

自大陸的學生則是對於自己的觀點相當堅

持。﹂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齊聚一堂,

讓學校生活更加國際化,增進互動與交

流,也讓臺灣學生更了解世界。

﹁跟著IM

BA

的課程安排學習,你比其他

人更早擁抱未來的機會與能力。﹂方晙澔

有感而發,在這兩年密集的學習與體驗過

程,讓他對未來職涯有更清楚的勾勒與想

像,循序漸進朝目標前進。

逢甲大學IM

BA

培養學生國際企業管

理專業知識,配合實作型創新創業方法

及專題,並搭配亞洲實地考察與國際企

業實習,強化學生整體知能,以順利銜

接第二年國外學習,而這些特質也正是

IMB

A

所標榜的教育目標,﹁期待所有

IMB

A

的同學在畢業後,未來都能成為具

國際競爭能力的經營領導人才。﹂曾明哲

院長如是說。

9

心念

Page 10: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國際學伴計畫﹂,一個激發學生學習熱

情的英語暨國際交流學習方案,在東

信國小自願參與此計劃的高年級學生心中

悄悄埋下﹁驚奇.動力.體現﹂的自主學

習養分。

突破限制、創造英語真實溝通的情境

從十月份開始進行的國際學伴計畫,

讓孩子展開了不同的學習體驗。首先﹁空

間不再是學習的框架﹂。從澳洲、美國來的

Cindy

跟Tiffany

姐姐在臺大跟基隆的孩子

們以英文分享當地國家的風俗文化,所有

的﹁空間限制﹂在兩者運用視訊交流的同

時消失無蹤。孩子在視訊課程中學習到不

同國家的特殊文化,欣賞不同國家的優美

景緻,擴大視野,體驗地球村的氛圍。

其次是﹁英文成為真實溝通的工具﹂。國

際學伴上課的歷程跟教室完全不同,在教

室上課學生因為有教科書的因素,早就知

道老師上課的內容,並不會產生太多的溝

通情境。但是國際學伴中國際學生的上課

教材,孩子當天才會知道,而且老師都是

用英語說明,因此小朋友就必須運用英語

的聆聽能力,認真聽才能了解。

同時老師在呈現今天的教材之前,會先

連結學生的生活經驗,請學生發表,例如今

天要教澳洲動物園的動物,就會請學生先說

說看國內動物園有哪些動物,藉此讓學生發

表自己的經驗,練習口說。而這個口說的對

象是一個不了解我們國家的真實對象,那種

驚奇.動力.體現

激發學習熱情的國際學伴計畫

文、圖│

基隆市東信國小王佩蘭校長

﹁快!趕快到視訊教室啦!

今天不知道C

indy

要教我們甚麼,好期待喔!﹂

在走廊不經意聽到正趕往視訊教室進行國際學伴視訊課程學生的對話,

在孩子熱切的臉龐中看到高昂的學習動力。

10

Page 11: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把英語當工具進行溝通的真實情境便自然產

生,這些經歷也讓孩子體會到英語真的一種

溝通工具,而不只是上課的教材。

視訊融入、體驗不同的學習方式

﹁老師上課的方式很不一樣,會看影

片,還會一邊唸一邊打字給我們看,很特

別。﹂孩子在接受攝影師訪問時,說出了自

己的想法。

在國際學生上課的過程中,視訊的呈現

十分多元,不只看到遠方老師的樣子,在

老師說話的同時還看到影片的播出,播到

重要的地方,老師會停下來轉換成白板模

式把要問學生的問題一邊說一邊打字出來

給同學看,這時教室內的老師會請同學大

聲朗讀出來,之後老師在進行解釋,及問

問題。一個段落說明互動後,再進行下一

個段落,這種聽讀、說、寫讀的方式,讓

一個單純的視訊課程,呈現不同的上課風

貌,也讓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體驗。

從差異性出發的國際文化體驗

在這次課程中發現因為國際學生介紹自

己國家的選材呼應差異性時,就能激發學

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有一次C

indy

老師介

紹澳洲的動物時,她選擇了澳洲最危險的

動物,而且她用影片讓學生有身歷其境的

感覺,小朋友在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

睜大眼睛,仔細觀賞。

到了下週的課因為C

indy

老師考試請假,

學校協同老師進行複習課程時發現,學生

對於上週學習有關澳洲危險動物的課程記

憶深刻,每一個人都能形容上週所學習到

的動物,可見這些知識是學生真的有興趣

的學習內容,他們真的已經學會。

此外,有些內容可以看到全球化的影

響,例如早餐吃甚麼這個主題,本來國際

學生預期小朋友會有不同於三明治、漢

堡、麵包等中式早餐的答案,不過因為現

在生活型態現代化,大部分的學生都在早

餐店買早餐,因此發現他們跟國際學生在

美國時吃到的早餐其實很類似,這點也讓

小朋友體會到全球化的真實存在。

相見歡、聯繫國際學伴們的未來

十一月二十三日很高興臺大國際學伴團

隊及國際學生蒞校辦理跟孩子們相見歡的

活動,小朋友都非常高興,為了讓國際學

生有不同的體驗,小朋友們想了五個傳統

的活動關卡讓老師們過關,同時還設計英

語的流程說明,讓每一個與會的同學都能

以英語說明過關的流程,小朋友設計了:

扯鈴、跳繩、打陀螺、寫書法及猜猜廟口

美食等活動,精采的內容讓來訪的國際學

生玩得不亦樂乎。

此外,國際學生也設計了法國之旅及有

趣的過關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說英文及

認識她們國家。在用餐的時候,大家依依

不捨,雖然C

indy

和Tiffany

老師在一、

月就要回國了,但是她們都說願意回國後

仍然跨國參與視訊教學活動,甚至於可以

幫助學校尋找姊妹校,讓國際學伴計劃有

了不同延伸型態的可能性。

這是一個創造英語暨國際教育教學方式

可能性的方案,很幸運地東信國小的孩子

參與了創造的歷程,相信孩子們一生中這

一段跟國際學生交流的日子,將成為他們

一生中無可取代的美好時光。

11

心念

Page 12: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提供學習者多元豐富的學習資源,

Cool English

培養學生聽、說、讀、

寫四項全能的英語能力。C

ool English

把評

量融入於遊戲中,翻轉傳統的紙上測驗,

以更有趣、更具創意的方式,來提升學生

語言能力,讓學生成為3E︵engagem

ent,

enjoyment, enhancem

ent

︶語言學習者。

各區特色不同,激發不同學習能力

﹁基本學習內容區﹂將文本變成動畫,聲

音、文字、影像的搭配和即時單字、文法

講解,有助學生理解,降低學習焦慮。學

生能預習、複習,並經由反覆聽講,達到

學習成效。﹁情境動畫聽講區﹂,營造優質

全英語學習環境,補足臺灣孩子們學習外

語最欠缺的語言刺激,強化英語聽講能力。

﹁開口說英語區﹂,聊天室的虛擬人物為

學生最愛之一,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一位能

講真心話的安全朋(

網)

友,同時又能練習

情境溝通的能力。雖然這位姊姊(

虛擬人

物)

有時文不對題,卻激發學生思辯能力

(critical thinking),判斷其內容、情境的適切

性,部分學生會以同儕互助、團隊合作方

式,主動查詢相關英語網站或線上字典,

讓姊姊了解己意,達到溝通目的。

受測期間,常聽到學生說: ﹁快!快!

快!看看姊姊今天會聊什麼?﹂充分展現

孩子們的期待和好奇心,讓英語說、寫成

為愉快又自然的事。害羞的孩子更是受益

良多。﹁主題式字彙練習﹂由淺入深,形、

音、義三者兼具,加速字彙學習,藉由多

種不同遊戲,讓學生自我檢測,背單字不

給孩子英語學習、

接軌國際的彩色未來

文、圖│

臺北市弘道國中戴孜伃老師

Cool E

nglish

是結合教育部對國中、小學童的愛心,陳浩然教授和臺師大英語教育專業團隊的用心,

讓孩子們能專心,教師們能寬心,家長能放心的﹁五心﹂級英語線上互動學習平臺。

團隊合作,完成任務12

Page 13: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再是件苦差事。

創意遊戲吸睛,提升學習動機

在寓教於樂的﹁遊戲區﹂,R

PG

線上遊

戲,整合學習區學習內容,變化成三十五

大主題,搭配有意義的情境,以任務闖

關、角色扮演方式檢視學生的學習。闖關

過程學生積極投入,整合和應用所學,反

覆練習,主動尋求或協助同儕挑戰各種任

務;為了提升自己英語戰鬥力,成為頂級

玩家,有些學生甚至會在家﹁偷練功﹂。

﹁老師,你很上道ㄟ,怎麼知道我們喜歡

這個,有這種好東西怎麼不早點拿出來!﹂

︵下課鐘聲響了︶ ﹁拜託,再給我們五分

鐘!

什麼時候可以再玩?﹂

﹁遊戲∥

學習+評量﹂,提升學生學習動

機和自信,更有效率了解學生學習進度,

降低學生測驗的焦慮。提升學生專注力、

思考、解決問題能力。對考試導向的國中

小教育是值得思考的新方向。

綜上所述,C

ool English

具備快樂自主學

習、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和樂趣、強化學習

內容、正向積極投入態度、培養學生思辨

能力、增進團隊合作、加快學習速度、符

合年輕人網路閱讀習慣、大量而深刻地閱

讀、虛擬人物真情安全互動等特色。

讓家長放心,陪伴孩子的課後時光

我也非常重視家長對C

ool English的反應

和接受度,因為課後的延伸自主學習和練

習也是e化課程成功的要素之一。多次的

電話訪談,多數家長支持並放心讓孩子使

用Cool English

學生曾反應:

﹁真怪,媽媽竟然天天問我

上網(Cool English)

了沒?也不計較時間。﹂

Cool English

隨時記錄使用者學習歷程,家

長和師長隨時可關心孩子的學習進度和需

求。所以Cool English

提供教師豐富的教學

資源,是教學上一大助力,同時也是讓家長

放心的網路平臺、城鄉孩子最佳課後家教。

重啟孩子英文學習的樂趣和動機

Cool English

多媒體線上英語學習平臺,

可說是臺灣英語教育史上第一次結合最新

科技,最強英語教育團隊,創造最符合e

世代的e-textbook

,除了創造3E英語學習

者,也解決了﹁滑世代﹂缺乏學習動力的

危機,化解親子間因掛網時間太長而起的

爭執。也是補救教學的即時雨,為學習低

成就者提供個人化、家教式的線上學習課

程。重啟孩子們對學習英文的樂趣和動機。

就如孩子的回饋:

﹁因為C

ool English

所以我很棒!﹂陳浩然教授也用心親自幫

孩子們挑選外國互動英語學習網站,提供

高成就者加深、加廣的自主學習機會,藉

以培養國際觀。

再次看到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慾望、期待

和成就感。真心地感恩教育部和所有為這

群孩子們努力過的C

ool English

製作團隊。

因為你們,給了城鄉孩子們在英文學習、

接軌國際上,一個彩色的未來。

全神投入RPG遊戲同儕互助學習

13

心念

Page 14: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育達科技大學和日本的德島大學今年

才剛剛締結為姊妹校,謝政倫立刻

把握機會,成了第一批交換學生。他早就

期盼能到日本一遊,如今夢想成真,收穫

滿滿,他說,﹁只要用力拍打自己的翅膀就

能飛﹂,而他很慶幸自己飛出去了,飛起來

了!

語言是一種力量

從小就愛看日劇,哼A

rashi

︵嵐︶的歌,

讀日本奇幻輕小說,謝政倫上大學時之所

以選擇修習應用日語,除了因為本身對日

本文化甚是嚮往,更是由於他相信語言是

一種力量,不僅能搭起雙方溝通的橋樑,

更能幫助一個人鼓起勇氣走出去,面對未

知的環境。

Just do it

相信你的世界會改變

文│

詹韵如 

圖│

劉威震、謝政倫

﹁如果學弟妹們問我,我會告訴他們,一定要去!當你有拓展眼界的機會,千萬千萬不要錯過,

Just do it!﹂育達科技大學謝政倫如是說。

14

Page 15: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在德島,校方安排他們盡情和日本當

地的同學相互交流,起初他擔心自己口說

能力不佳,辭不達意,可年輕人們都是熱

情的,一旦開口了,言語便源源不絕,連

他自己都驚訝,原來自己能用的字彙這麼

多啊!記憶最深刻的是某一天,他獨自面

對十一個日本女同學,從一開始的生澀害

羞,到後來竟能侃侃而談,跟對方聊日

劇,聊偶像演員,笑聲不斷,相談甚歡。

有了力量就能累積自信,漸漸地,他不

擔心自己講錯了,就算錯了他也會用最大

的音量去說話,去表達,這樣才會進步,

也才不辜負師長的教導。

親身體驗勝於瞎子摸象

﹁跟我想像得不一樣!﹂

去到日本,謝政倫才發現之前對日本許

多理所當然的想法都錯了。比如他以為吃

拉麵時要發出聲音來才是禮貌,結果德島

的同學卻是一個比一個吃得秀氣,並且跟

他表示他們沒聽過這樣的說法。他以為臺

灣的資源回收已經做得很棒了,可日本似

乎更是徹底,垃圾車經過時,一絲臭味都

沒飄出來。

在阿波踊り會館觀賞舞蹈表演更是一次

新奇的體驗,這是一種在夏季盂蘭盆節時

為先祖慰靈跳的舞,舞姿明快有活力,舞

步的特點居然是同手同腳—

這在日本稱

為﹁難波步﹂,也是古時武道修行時常用的

步法。

﹁如果不是親眼去看了,我根本不曉得還

能這樣走路跳舞。﹂這或許算不上文化衝

擊,對謝政倫而言也是顛覆了他原有的認

知,至此他才真正領悟到瞎子摸象這個寓

言的道理,很多事情不該人云亦云,唯有

親自去看、去聽、去感受,所得到的才是

屬於自己的經驗。

也因此,他給未來前往日本研修的學弟

妹的建議竟是丟掉自己原先在書中或影片

裡學到的刻板印象,在出發前拋下固有的

包袱,才能更輕快地振動翅膀,飛得更高

更遠更自由。

勇於冒險,人生不單調

在日本,謝政倫感覺最放鬆最享受的時刻

就是每天晚上,日本同學會過來他們這群交

換學生居住的宿舍幫忙準備晚餐,大家一起

做飯,自在地聊聊天,嘻笑玩鬧。宿舍裡也

住了其他外國學生,來自美國的、來自匈牙

利的,為了也能和他們順利溝通,謝政倫決

心以後下功夫認真研習英語。

﹁這次去日本,我們和日本同學一起做

飯,在德島海邊看了渦潮,在舞蹈會館欣

賞了阿波舞,參觀了古色古香的寺廟,有

個同去的同學因為騎單

車發生意外受傷了,弄

得大家手忙腳亂︙︙﹂

無論喜悅或煩惱,

如今回想起來都是珍貴

的回憶,謝政倫希望畢

業後能有機會去國外打

工度假,和更多不同背

景來歷的人交往接觸。

他想像十年後的自己,

不是如一般人所認定

的社會菁英,功成名就

固然重要,但他更期許

自己可以是一個眼界和

心胸同樣開闊的人。他

不認為一味地汲汲營營,埋首賺錢,人生

就會快樂滿足,撥出時間去國外旅行,領

略當地的風土人情,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

歷史,有自身獨特的文化,而當我們能夠

拋開成見去重新學習,我們才能真正地成

長,也才能為國家社會做一番貢獻。

旅行是一種冒險,冒險需要勇氣。踏

向未知並不簡單,可只有一個人願意走出

去,體驗陌生的生活,擁抱陌生的人群,

他或她的胸襟才會真正地圓融闊朗,包羅

萬象。

把世界放在心裡,這樣不是很酷嗎?

15

心念

Page 16: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為了提升學生跨文化

溝通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與國泰

慈善基金會合作,前往越南胡志明市拜訪

兩所國家大學,簽訂合作協議書;拜訪越

南臺商,理解臺商從事產業與可能的工作

機會,並邀請臺商總會會長針對教育、社

會人文科系學生畢業的就業準備,發表精

彩演講;支持九組團隊親師生以及師資生

或大學生於暑假隨新住民回到越南體驗越

南文化與學習語言。

思考我還可以做甚麼?

小珊說,謝謝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在她

求學期間協助認識越南新住民,學習越南

文化,並在暑假期間提供國泰慈善基金會

企業實習的機會,學習活動企劃與執行。

經過這樣的機會,鼓舞小珊前往政治大學

選修初級越南語,並有機會參加由國泰慈

善基金會支持、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執行的

﹁跨國文化體驗學習計畫﹂,隨國小教師與

新住民家庭前往越南體驗兩星期。當他得

知國北今年︵一〇四年︶已經開設初級越

南語課程,並將在明年開設進階班以及初

級泰語課程時,直說學弟妹好幸福。

小珊回到母校與學弟妹分享求職經驗

時說到,現在已經適應越南的生活,目前

正加強越南語的會話與閱讀能力。她建議

學弟妹多學習英語以外東南亞的語言及東

跨文化溝通與學習能力

是未來就業的競爭優勢 文

、圖│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王大修教授

﹁我要去越南臺商的公司工作了!﹂一○

四年八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畢業的學生小

珊(

化名)在畢業一個月後,找到越南臺商公司的儲備幹部工作機會,離開熟悉的臺灣,前往陌生的工作環

境與越南,三個月後,成為正式職員,每個月除去生活開銷,一個月可以存三萬八千元新臺幣,每兩個月

可以免費回臺休假八天。

教育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以及國泰慈善基會在胡志明市與越南兩所國家大學代表合影

16

Page 17: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南亞文化,若能加強認真、肯學的工作態

度,東南亞臺商公司有許多工作機會等著

年輕人。

參與國泰慈善基金會跨國文化體驗的嘉

義北園國小團隊,在返越期間拜訪了豐群

傢俱及寶成集團的管理階層,藉由訪談過

程中了解到在越南臺商的處境以及未來發

展。其中有位來到越南發展六年的臺商表

示,目前他已能與越南人進行初步溝通,

因此他認為新二代若能在家庭環境中就學

習好越南語,未來絕對可以成為到越南發

展的一大利器。對於﹁新二代﹂,他們在跨

文化溝通競爭力上其實是優勢族群,如果

臺灣家庭與學校對東南亞語言與文化多注

重、多尊重一些,這群孩子長大後就可以

多個選擇,有可能成為臺商在東南亞公司

的菁英幹部。

從心認識新住民

﹁這個可不可以當教材?﹂﹁你看,這個

好有趣唷,跟臺灣的都不一樣。﹂參與返越

團隊的國小老師每到越南一個新地點,老

師們就像是看到了無窮的教學資源寶庫,

好奇地、渴望地不斷環視著周遭的人、事

物,好似希望能將所有特色文物或影像帶

回臺灣當教材,融入當前教學活動中。

﹁金霞媽,規畫這麼精彩的行程,你真

的可以開一間旅行社了!﹂在越南的十二

天,中正大學師資生張芷芸最常聽到雅

芳老師講出這句話。由於團隊到了任何地

點,幾乎都是由金霞媽擔任翻譯,如有任

何計畫之外的突發事件,她也能應變得很

快,處理得宜。在博物館裡,金霞媽媽述

說起爸爸曾在越戰中當兵,讓團隊成員都

像發現新大陸一般,專注地聽著。張芷芸

表示﹁在越南,我們看到她真正的價值,

因為語言、背景讓新住民媽媽領團時游刃

有餘。在臺灣因為新住民媽媽的身分,在

學校她們好像總是受到老師們的幫助,但

來越南後,老師們反而都須仰賴她的協

助,我們才深深體驗到原來新住民是有能

力的,只是我們沒有給新住民展現的機

會。﹂

回國後,金霞媽也勇敢走出另一條路,

原本從事勞力工作的她,看到人力仲介在

徵才,需要具備越文翻譯及中文打字的能

力,她勇於嘗試報名並參加面試,她認為

不論是否錄取,她都想要勇敢地跨出這一

步,這樣的轉變讓人刮目相看了!

跨國文化體驗使現職教師不僅學習了如

何正確看待東南亞文化與自我反省技能,

新住民以及二代也成為老師的學習對象,

大學生學習與東南亞語言與文化更可發展

出另一種競爭力。因為新住民語言、文化

的帶入臺灣,促使了民間企業、大學教

育、教育主管機關的合作,基於尊重與正

義的原則,學習多元文化是全民可以共享

的資產。

北園國小拜訪設廠在平陽的臺商-豐群傢俱,並參觀其生產線

17

心念

Page 18: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我曾經也是一個對英語很畏懼的學

生。﹂謝仁杰坦承,雖然國小三年級

就開始學英語,但因為多數同學都已上過

補習班,起點的不同,讓他的英語學習永

遠跟不上進度。﹁雖然表面上假裝不在乎,

但其實心裡是很挫折的。﹂

謝仁杰回憶,直到看見擔任心理諮商師

的姑姑,透過英語和外籍人士對談,才發

現英語就是一種很生活化的工具,可以很

好玩、很有趣。

因此,當謝仁杰知道學校要舉辦職場英

語文體驗學習營,他立馬提出報名表,並

如願參加這個為期兩天,卻讓自己受用無

窮的學習營。

實務演練,讓學習更深刻

﹁這個營隊最大的特色,是先帶我們到機

械公司實習,瞭解未來進入職場後,需要

面對的環境與流程,然後才開始課程。﹂謝

仁杰說明,雖然在課堂上,一樣是先經過單

字、文法的練習,才進到一對一對話演練,

但因為所學的內容,都是和在工廠參訪的內

容有關,所以在上課時,特別有臨場感。

謝仁杰舉例,就像同學到工廠參觀時,

工廠員工會先溫馨問候,詢問此行目的、

是否有什麼他可以幫上忙的,並引導同學

填寫資料、戴上識別證,在課堂上,老師

就會依照同樣的情境,循序漸進增進單字

及相關的文法,讓同學得以輪流扮演不同

角色,流利地進行以上對話。

由於二○

一五年的營隊中,北門農工

結合了遠東科技大學、南臺科技大學及臺

南科技應用大學的相關英語科系舉辦,其

中,為機械群科系舉辦的﹁精密機械職場

謝仁杰:學習前,先找出動機

用英語,為專業添上翅膀

文│

郭珮甄 

圖│

謝仁杰

學英語很難?擁有機械繪圖專業,國中時就立定志向要到海外實習的謝仁杰說:

﹁只要知道你是為了什麼學英語,就一點都不難。﹂

18

Page 19: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英語文體驗學習營﹂,雖然只有三十個名

額,卻開放給各校,也讓謝仁杰得以和來

自不同學校的三十個學生同場學習與較勁。

﹁說是較勁,但其實這個營隊是不強調名

次的。﹂謝仁杰說,除了一對一的演練,指

導老師更將三十位同學分為五組,以記憶搶

答、角色扮演的方式,讓每一組輪流上臺。

﹁平常背單字可能很無聊,但是當單字卡

變成撲克牌,在記憶單字同時,還要記得

位置,就變得非常刺激好玩。﹂謝仁杰說,

一樣是角色扮演,到了分組競賽時,大家

都卯足全力想要扮演好積極的業務,或是

難搞的客戶,﹁有時實在聊開了,扯得太

遠,老師才會把我們拉回來。﹂

因為在此之前,謝仁杰也曾參加過其他的

英語課程,主要就是照著講義上課,全班一

起跟著老師複誦。﹁雖然還是有學到東西,

但相對比較枯燥的上課方式,對學習動機不

是那麼強的同學,或許就會有影響。﹂

謝仁杰說明,同一個梯次所舉辦的營

隊,還包含提供給農業群的﹁休閒農業職

場英語文體驗學習營﹂,參訪地點為走馬

瀨農場,為食品群科系舉辦的﹁府城美食

營﹂,則以到桂田酒店實地實習,土木建築

群則以安平陶坊,舉辦﹁劍獅壁飾營﹂。

﹁光是聽到課程名稱,就讓人很想去上課

對吧!﹂謝仁杰興致盎然地說。

走得出去,優勢才能算數

從小學抗拒英語,到現在手機裡全是英文

歌曲,謝仁杰很清楚,從逃避轉為積極,是

為了日後爭取海外實習、工作的機會。

小時候就對機械組裝有興趣的他,不管

是機器人、小汽車或是遊戲機,都難逃被

拆解的命運。

﹁就是想看裡面的構造。但拆得開,不代

表裝得回去,有些玩具就這樣報廢了。﹂謝

仁杰說,幸好家人很包容他這樣的行為,

也由得他去拆、去研究。

﹁到了國中,學校安排我們參觀北門農

工,我才發現,原來自己的興趣比較偏機

械繪圖,而不是我原本以為的電機系。﹂謝

仁杰解釋,因為製圖過程中用電腦畫出立

體零件的過程,很像是他小時候拆解玩具

時,心裡的想像。

現在才就讀高二的謝仁杰,面對未來,

已經有清楚的想像。

認為高中階段,是一生的轉捩點,謝仁

杰已和家人商量好,高中畢業後除了一定

要繼續升學,更將積極爭取到海外留學、

遊學的機會。

﹁只有專業是不夠的,雖然臺灣在機械、

電子方面的技術,是有優勢的,但如果自

己沒辦法走出去,和全球的人溝通,這些

優勢就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

19

心念

Page 20: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盛夏六月的竹崎高中充滿了異國風

情,除了有來自英國考文垂大學的

環境教育志工外,也在國教署指導下辦理

東南亞文化研習系列活動。活動內容包

括:東南亞文化暨美食嘉年華、東南亞主

題書展和學習單寫作比賽、畫我媽咪圖畫

展、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

東南亞

文化研習講座:﹁從新住民影片談拓展國

際觀﹂和﹁我就是為你留下來的─

新住

民母親育兒的心路歷程﹂。

多元文化的自在存在

在東南亞文化暨美食嘉年華現場,聽著

孩子在現場學著越南話印尼語,看見這群

新住民媽媽臉上的微笑;看著孩子們吃著

越南和印尼美食,聽見這群新住民媽媽就

像所有媽媽一樣,不停地問:好吃嗎?那

是對孩子綿密細緻的呵護。感覺孩子們似

乎是新奇卻又是熟悉的心情,望見這群新

住民媽媽欣喜的神情,因為這是如實存在

的感覺!

此外,透過國教署的補助,竹崎高中

購置了一批有關東南亞文化的書籍;透過

書展,將有關東南亞的圖書介紹給全校師

生;透過閱讀課程,在閱讀推動教師指導

下閱讀東南亞,並且撰寫閱讀學習單。

能在榮獲教育部閱讀磐石獎的賈宓圖書

館辦理東南亞主題書展是竹崎高中師生的

奢華幸福。就如閱︽外婆家有事:臺灣人

必修的東南亞學分︾一書有感,不論是原

生住臺灣,或是唐山過臺灣;不論是漂洋

過海嫁來臺灣,或是來臺灣討生活,生活

自在存在,

預見多元文化中的優勢地位

文、圖│

嘉義縣竹崎高中郭春松校長

在東南亞文化暨美食嘉年華現場,聽孩子在現場學越南話印尼語,看見這群新住民媽媽臉上的微笑。

在孩子們與新住民媽媽互動與欣喜的神情下,感受氣氛溫馨的文化交流。

20

Page 21: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在這番薯形的島嶼上,咱都

是﹁家己人﹂。每一個人都

該有生存的權利,每一個生

命都該被尊重,多元文化愈

是融合在一起,就愈有機會

讓生活其中的每一個生命自

在·存在。

感謝國教署給竹崎高中

一個接觸理解的機會;感謝

嘉義縣鄉村永續發展協會吳

淑芳理事長,領著姊妹們一

起為竹中帶來文化美食嘉年

華;感謝全校師生的熱情參

與。活動中,胃是飽飽的,

心是暖暖的。

預見多元文化中的優勢

﹁全球化﹂、﹁少子女化﹂

及﹁數位化﹂等趨勢係未來

世界各先進國家所須共同面

臨的課題。世界經貿及企業

經營亦趨於全球化,具跨文

化能力及願意外派、移動的

人,是國際企業(

組織)急

迫需要的人才,全球移動力

已成為其選才條件及育才之

方向。臺灣亦屬於東南亞的

一區,若能讓新住民學生由自身母親開始

體驗東南亞國家的多元文化,必能提升自

我優勢,進而增加面對未來之競爭力。

因著成功大學陳勁教授對未來世界發

趨勢的掌握及對多元文化的重視,陳勁教

授和雨果文教基金會捐贈竹崎高中獎助學

金,開設越南語及東南亞藝文美食等多元

文化課程。

透過週六上午四小時課程安排,不只讓

參與多元文化課程的學生跟著越南籍阮清

水老師學習越南語,也讓學生跟著阮老師

及其他新住民媽媽學習製作多種東南亞美

食料理,讓學生學好語言,也在學習美食

製作過程中享用美味的中餐,樂享美好週

末的多元文化饗宴。

看著孩子在烹飪教室協助洗菜、切菜、

煮菜,享用美食,也分享美食,然後協助

收拾碗餐具,整理烹飪教室,一整個熟絡

的身手,看得出這些工作已是這群孩子在

家參與和分擔的家務工作。

週末多元文化課程在辦理了一學期後,為

了讓更多孩子有機會學習越南語和製作享用

美味東南亞料理,從一〇四學年度起,成立

多元文化社,讓參與社團的孩子每週都有二

小時的多元文化課程學習,而我們的目標就

是從一〇五學年度起在高中部開設東南亞語

系的第二外語課程供學生選修。

21

心念

Page 22: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你知道嗎?其實臺灣人大部份不喜歡

納豆︙。﹂大阪學院大學的體育館

內,留學生們展示自己製作的專題海報,

對著進到館內的民眾或日本學生說明。其

中一個身影,是來自臺灣南臺科技大學的

大三學生曾玟筑。她的主題很有趣,談的

是臺灣人不喜歡的日本食物,以及日本人

不喜歡的臺灣食物。

不僅侃侃而談自己對於兩國飲食文化的

觀察,碰到民眾有疑問,她也能夠隨即回

答。然而,還記得自己剛到大阪的第一個

晚上,﹁我一到宿舍就狂哭,﹂曾玟筑不好

意思地笑說。雖然是日文系學生,但臺灣

老師教學時多半用中文解釋;來到日本,

不管是生活還是課堂,統統都要用到日

文,擔心無法適應的不安全感,讓她初來

乍到就潰堤。

但是既然已經踏出第一步,只能擦乾眼

淚走下去。不服輸的態度,讓曾玟筑在交

找到與世界溝通的自信

文│

盧昱瑩 

圖│

曾玟筑

從一開始的惶恐,到後來的獨立,南臺科技大學學生曾玟筑在一年的交換學生生涯中,

一步步建立起面對世界的信心與勇氣。

22

Page 23: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換學生的一年中,不論是語言專業還是獨

立生活的能力,都有很明顯的進步。

從每天寫悲慘日記到交各國朋友

曾玟筑有每天寫日記的習慣,起初內容

幾乎都是﹁今天跟老師對話聽不太懂,要

加油!﹂的跌跌撞撞,﹁還好悲慘生活只持

續了二週。﹂她逐漸適應起異國的學生生

活。每

天早上,學校安排留學生上日文課,

下午則是自己的選修課時間。為了增進日

語聽、說能力,她除了利用與老師一對一

溝通的機會練習,課餘時還會上影音網站

聽日本遊戲達人錄製的電腦遊戲破解教

學,利用自己喜歡的主題,來提升學習日

語的興趣。

除此之外,即使只是自由參加的學生

活動,她也一定不放棄參與。像是日本學

校常見的﹁學園祭﹂活動,她與其他九位

留學生共同企劃、討論要販售什麼商品、

怎麼準備、海報製作等等。在一個月的準

備期當中,曾玟筑很自然而然地與其他留

學生打成一片。跟著身為小組長的法國同

學,一起製作學園祭販賣的點心,也獲得

不錯評價。

﹁有些學生只會來一個學期,所以一定要

盡量把握與不同國家學生交流的機會。﹂曾

玟筑分享自己過來人的經驗。

課堂中獲得不同文化與觀點刺激

透過交換學生計畫,獲得的除了在地人

觀點,同時還能了解其他國家人們的不同

想法。曾玟筑修了一個學期的﹁日本電影﹂

課,整學期只專注討論宮崎駿的電影﹁神

隱少女﹂,即使在臺灣已經看過這部電影,

但透過日本老師講解,開啟她更多元的觀

影角度。

例如有一幕,主角千尋從無臉男身體中

拉出一臺腳踏車,就與日本很高比例的單

車失竊率有關。曾玟筑補充,竊賊在偷取

單車、拆卸可以變賣的零件之後,就會把

單車扔進河中,﹁所以政府每年都會從河裡

打撈出不少單車。﹂從電影進一步了解到日

本民情。

此外,因為日文課中有許多不同國家

的留學生,當老師談起一個﹁生育率﹂主

題,她就能一次了解來自香港、韓國、捷

克、甚至加勒比海島國同學的不同國情,

這些都是在臺灣課堂上不易獲得的寶貴經

驗。﹁

改變最大的就是有了獨自生活的能

力。﹂曾玟筑雖然也是離開家念大學,但外

食方便的臺灣,讓她無需煩惱下廚做飯這

回事,然而在日本時幾乎需要天天開伙,

生活上不論是買東西、迷路等等也都必須

用日文溝通,曾玟筑笑言:﹁真的只能硬

著頭皮去適應。﹂

生活上如此,學習上亦然。到後來,

她甚至有能力而且有自信上臺用日文發表

臺、日選舉差異。﹁在臺灣時在課堂上面對

日本老師,常常自信心不足,用日語交談

都小心翼翼甚至不敢回答,去了日本當交

換生之後因為不得不用日語交談,漸漸地

不再害怕使用日文。﹂

一年的交換時間雖然不長,但已足夠

讓曾玟筑從一位懵懂少女,蛻變為懂得照

顧自己、能與多元背景學生交往的成熟大

人,建立起面對世界的勇氣。

23

心念

Page 24: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學語言,幾歲開始最好?成年人還能

學會新語言嗎?

創辦﹁多國語言習得活動網﹂的謝智翔

今年三十歲,通曉二十五種語言,朋友推

崇他為﹁多語神人﹂。他謙虛地說,真正

算得上精通的只有七種,所謂精通,就是

通過語言認證、可以公開演講、能閱讀小

說、教科書的程度。

他是天才嗎?其實他跟多數人一樣,

十二歲上國中才學英文,二十歲才開始學

習自己有興趣的其他外語。為什麼許多人

學了十幾年的英文,卻苦於無法開口,而

他卻能不斷學習外語,還學得這麼好?他

一語道破:﹁考試是元凶。﹂考試扭曲了學

語言真正的目的,要把語言學好,靠的不

是背單字、學文法和考試,而是對世界的

好奇心和溝通的慾望,以及正確的方法。

老師從來不稱讚他英文好

謝智翔在臺大主修園藝暨生命科學系,

輔修外文系,畢業後到美國堪薩斯大學進

修語言學碩士,也曾到法國巴黎高等理工

學院當交換學生。

二十歲時,他在臺大修了一門史嘉琳老

師的課,啟發他對語言的興趣。史嘉琳老

師在臺大赫赫有名,不僅教學嚴謹認真,

本人更精通數十種語言,謝智翔期許自己

能像老師一樣厲害,可是,他再怎麼努力

考高分,史嘉琳老師卻從沒稱讚他﹁英文

好﹂,反而稱讚那些考試成績不如他的同

學,他有點介意。﹁老師會跟別人說,Terry

會很多種語言,卻從沒稱讚我的英文,就

算我的成績非常好。﹂

後來,他發現就算成績再好,那些語言

也不是﹁自己的﹂。他可以拼出艱澀難懂的

單字,在各種語言檢定過關斬將,拿到令

人讚嘆的分數:英文多益TO

EIC 950

、托福

TOEFL C

BT 280

、GR

E V720 Q

800 4.5

語舊制一級檢定、法文TC

F C1

級、D

ALF

C1

、德文TestD

af 17

︵4,4,4,5

︶,也拿到土

耳其語的B

ogazici

大學認定高級證書。然

而,這些﹁考試語言﹂並不是他的生活語

言,總覺得﹁用起來卡卡的,好像不是我

的一部分。﹂

他曾到法國交換一年,修的課是病毒、

生理這種艱深的科學,考試依然拿高分,

可是他總覺得自己的法文用起來不自然。

他也拿過D

AA

D

的德國獎學金,上課、考

試、檢定都沒問題,讀報紙看新聞也難不

倒他,但仍感到格格不入。

相對於英文、法文、德文這些靠傳統方

式學習的外語,日語是他﹁最舒服﹂的語

言,因為他愛看動漫,為了看動漫而自學

日文,學會日文懂得更多,看得更多、學

得更多,如此不斷反覆正向回饋,雖然沒

上過正式課程,考試卻都能通過,他也多

次到日本旅行、長住。﹁日語就像是我的一

部分,無法被奪走。﹂

學會了這麼多種語言之後,謝智翔開

始對人類到底怎麼學語言、怎麼學才會更

自學二十五語﹁語言神人﹂自述

困難的不是語言,而是態度

作者│

廖雲章 

本文轉載經天下網站授權同意,未經同意請勿引用

24

Page 25: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有效率產生了興趣,於是他開始了十年的

﹁語言旅行﹂。從亞馬遜的熱帶雨林習得了

克丘亞語︵Q

uechua

︶,也從坦尚尼亞學會

了史瓦西利語;他開始研究神經生物學、

認知科學,想了解人類學習語言的機制。

到亞馬遜雨林學克丘亞︵Q

uechua︶語

二〇一二年,在堪薩斯大學念研究所

時,他拿到獎學金,與一群美國碩博士研

究生前往厄瓜多熱帶雨林研究克丘亞語

︵Quechua

︶。克丘亞語曾是印加帝國的官

方語言,印加帝國遭西班牙人滅亡後,使

用語言的人口銳減,但仍是南美洲分布最

廣的原住民語言,約有一千多萬說克丘亞

語的原住民分布在哥倫比亞、厄瓜多、祕

魯、智利和玻利維亞等地。

近年來,南美洲民族主義興起,象徵固

有文化的克丘亞語漸受重視,成為厄瓜多

小學的必修科目,美國教育部也視克丘亞

語為關鍵語言,提供聯邦經費推廣學習與

研究;二〇一五年,秘魯青少年還以克丘

亞語翻唱麥克傑克森的名曲<The w

ay you

make m

e feel>

,在網路廣為流傳。

其實,克丘亞語沒有﹁標準版本﹂,每個

地方的克丘亞語都不同,有些能互通,有些

不行,沒有哪種﹁腔﹂是最標準的概念。謝

智翔在厄瓜多研究的克丘亞語名叫﹁N

apo

Kichw

a

﹂,這種克丘亞語文獻不多,抵達亞

馬遜叢林時,他處於﹁克丘亞文盲﹂狀態。

這恰巧是他探索語言本質的絕佳機會,

他好奇,語言一定要先﹁學﹂過才會嗎?

如果連文字都沒有,該怎麼學?如果沒資

料、沒老師,人可以自然學會語言嗎?第

一次來到此地的外國傳教士如何學會克丘

亞語?

如果背單字、學文法如果不是學語言的

必要條件,那到底什麼是﹁學語言﹂?老

師到底在﹁教﹂什麼呢?

25

心念

Page 26: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第一次學克丘亞語就上手

他想到一個辦法:﹁小朋友怎麼學會

語言,我就怎麼學!﹂他主動接觸當地

人,先以西班牙語表達想和他們交朋友的

意思,得到許可後,開始與當地人同進同

出,聽他們說話,也學他們說話。

一開始完全聽不懂,但謝智翔很有耐心,

他觀察、傾聽,﹁聽不懂也一直聽,像小朋

友一樣學習。﹂三天後,雖然還不懂文法和

拼音,卻已能表達隻字片語,必要時搭配比

手劃腳,逐漸聽懂﹁吃飯、喝水、睡覺﹂這

種簡單的詞彙,讓當地人非常意外。

負責語言研究計畫的營地團長的美國教

授Dr. Sw

anson

對他的進步相當驚嘆,特許

他不需參加美國研究生每天三小時的﹁克

丘亞語課程﹂,繼續用自己的方法學就好。

於是,謝智翔啟動自己的語言實驗:

每天花八個小時跟當地人相處,即使聽不

懂,也堅持﹁旁聽﹂。一個禮拜後,他了

解Napo

人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掌握基本對

話;一個月後,能獨自到不同部落探險,

以克丘亞語到處交朋友;二個月後,他已

完全融入,能跟著當地人上教堂,甚至還

獲贈一本克丘亞語聖經。

相較之下,與他同時抵達亞馬遜雨林

的三十七位來自美國各大學的碩博士研究

生,依傳統語言學習法上課、練習、背單

字並參加考試,兩個月後,沒有一個人學

會說克丘亞語,回到美國後,早把克丘亞

語忘光光。

謝智翔從亞馬遜雨林的克丘亞語經驗體

悟到,即使是成人,也能在不懂單字和文

法的情況下學會語言,因為人都是先學會

母語,才上學識字,﹁識字、背單字、學文

法﹂是人們掌握語言後才追加的任務,如

果把追加任務當成主要任務,學語言的效

率就會大打折扣。

掌握語言習得 人人都能學會多國語言

其實,謝智翔學會克丘亞語的過程,就

是人類學會母語的縮影,被語言學家稱之

為﹁語言習得﹂︵language acquisition

︶,而

一般傳統的學語言的方法則是﹁語言學習﹂

︵language learning

︶。

根據﹁語言習得﹂的原理,他與朋友創

立了﹁多國語言習得活動網﹂,開創多語沙

龍,希望幫助更多人學好語言、讓學語言

成為生活享受。他相信,只要能掌握動機

與目標、創造環境,調整觀念與態度,不

管年紀多大,人人都能學會多種語言。

謝智翔提供﹁語言習得﹂的四個步驟給

有興趣學習語言的讀者參考:

1. 創造環境,用身體記憶想學哪一種語

言,就開始聽該種語言的自然對話或音

樂,比如故事有聲書,聽不懂也沒關

係,不需要思考意思,千萬別翻字典,

讓自己沉浸其中,培養對語言的熟悉感。

2. 跟讀選一段演講或對話,聽一句、讀一

句,務必讀出聲、像學唱歌一樣掌握旋

律,每天固定跟讀十五分鐘。

3. 開口說放下面子問題,勇敢開口說,比

手劃腳也沒關係,意思到了就算數,拿

出誠意,溝通最重要。

4. 別被文字綁架人是先學會語言才上學,

聽說優先於讀寫,先學聽、再學說,腦

中先有聲音就好。

謝智翔認為,學語言很簡單,也很難,

難的不是語言本身,而是人。學語言很簡

單,因為人與生俱來就有學語言的能力;

學語言很難,因為成人必須跨越許多情緒

障礙、打開各種內心糾結,才能邁向語言

習得的自由境界。

謝智翔說:「學習多語不是特權,每一個平凡的人都能學會!」

天下資料提供

26

Page 27: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陳彥博

敢開口,才能活著跑完極地

文│

陳怡伶 

圖│

王創緯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C

heers

雜誌第一六三期,未經同意請勿引用

﹁樂在其中﹂的英語學習方式即便不完美,卻讓陳彥博跳脫制式的﹁教室英語﹂,

幫助他達成與世界連結的夢想。

二〇〇八年三月,高中英語成績從來沒

及格過的大學生陳彥博,隨著遊戲橘

子創辦人兼執行長劉柏園、極地冒險運動家

林義傑一同參加了磁北極六百五十公里大挑

戰︵Polar Challenge 650km

︶團體組比賽。

填寫入境資料時,陳彥博看到﹁place of

issue

﹂︵護照核發地︶,再次一頭霧水。儘

管如此,為了這次出國,陳彥博已經﹁卯起

來﹂苦讀英文好一段時間。

﹁出發前三個月,每天訓練結束後,我都

窩在電腦前查單字,網站一個頁面至少花三

個小時以上讀,﹂陳彥博回憶。短短的幾段

文字從﹁such

﹂、﹁flag

﹂、﹁pick up

﹂等單字

開始查起,甚至一張張列印出來,一字一句

讀,為的就是實踐﹁我去定了!﹂的信念。

身心逼近極限,對話恢復能量

二〇一三年二月,陳彥博獨自參加加拿大

育空七百公里極地橫越賽,他是該賽事有史

以來最年輕的選手。﹁幸好二〇〇八年時,

不是參加這場比賽,否則一定會有生命危

險!﹂陳彥博說,靠著四年來英語能力的進

步,竟然救了他一命。

限時十三天完成七百公里的極地橫越賽,

陳彥博只花了十天。但一開始受到時差影

響,每天只睡二小時;加上這是他遇過最難

的比賽,心理建設不夠、獨處時間太久,

他發現自己出現頭痛、想哭的症狀,卻沒有

聯想到是一種身心互相影響的﹁創傷症候

群﹂。直到第四天在休息站遇到駐站醫生,

一口氣將自己的狀態一古腦講出來,隔天才

平復,又獲得能量往前行。

﹁我當時把所有會的單字傾巢而出,嘰哩

呱啦講一大堆,講完後,心理的壓力終於紓

解,﹂陳彥博回憶。他至今都還記得跟醫生

說的每一句英語對話。

就這樣往前走了四百公里後,陳彥博的心

理與生理狀況又再次達到臨界點。在進入極

地的路線上,主辦單位為了安全考量,強制

要求選手在一個名為﹁Pellyfarm

﹂的農場休

息滿八時。這個農場因為地處偏遠,人口逐

漸凋零,最後只剩下一戶四口的農家。

也許因為陳彥博的狀態不好,農家女主人

鼓勵他說,在當地生活很苦,﹁就跟你︵比

賽︶一樣。所以你並不孤單,只是需要一些

陽光。﹂︵This is like you. You are not alone. You

just need sunshine.

︶這句話,讓陳彥博打消了

當下想棄權的念頭。

樂在其中,跳脫教室接觸世界

就像許多人一樣,因為在校英語分數﹁很

爛﹂,曾經深深打擊陳彥博開口講英語的勇

氣。直到二〇〇八年劉柏園為了比賽,丟了

一個國外賽事官網給他,看到首頁唯一懂的

句子:﹁do som

ething, amazing

﹂,搭配極地一

片雪白的景色,自此,陳彥博一頭栽進極地

超級馬拉松與英語學習的領域。

他開始懂得如何在比賽中避免運動傷害、

如何在賽前為自己量身打造訓練計劃、如何

在生死一線間時存活下來。英語變成他接觸

世界的連結點,去年,在完成澳洲五百二十

公里內陸橫越賽後,他也同時完成七大洲、

八大賽的壯舉。

﹁這種跟興趣、夢想連結的學習動力,跟

上課讀英語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陳彥博說。

27

心念

Page 28: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聽搖滾天團五月天唱歌不稀奇,聽五

月天開口說英文,才是真正讓全球

歌迷驚豔的一件大事。

相信很多人一定對去年十一月初,五月

天在英國倫敦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

BC

新聞現場直播節目︽Im

pact

︾的專訪印象深

刻,因為主唱阿信、吉他手石頭與貝斯手

瑪莎全程以英語與英國主持人對談。

談BBC

的那場專訪:

我們很緊張,但是我們不怯場

BB

C

的這場專訪只有短短六分鐘,雖然

受訪過程中,英語比較不流利的阿信還是

難免數次轉頭望向石頭;但是,勇於接受

英語採訪的五月天,卻透過簡單幾個關鍵

字,清楚表達出五月天為什麼希望透過音

樂來影響世界。當主持人知道大部份歌詞

都是出自阿信之手、問他都寫些什麼時,

阿信立即簡短有力地回答:﹁W

e sing what

we see, w

hat we hear, w

hat we think for our

generation.

︵我們把我們的所見所聞所思,

唱給我們的世代聽。︶﹂

這句話,相信所有五月天的歌迷都不會

反對。

雖然隔了一層語言,無法盡情說出完整

想法,不過,五月天沉穩的表現,透過這

支影片全球放送,反而讓歌迷肯定他們勇

於挑戰自己,不假翻譯,用原汁原味傳遞

信仰與主張的勇氣。

如今,回想當時,三人裡面表現最沉

穩、英語也最流利的石頭卻笑著說:﹁其

實專訪前我們緊張極了,因為B

BC

有全世

界的影響力,但我們就是說服自己,要有

面對事情能力的訓練。﹂

什麼是面對事情的能力?就是對﹁緊張﹂

的訓練。尤其是開場時刻,無論是面對

外國媒體採訪也好,又或者走向世界,迎

向來自各國愈來愈多的聽眾也好,十五年

來,即使已有天團之稱,舞臺上收放自如

的五月天,到現在上臺前還是會緊張。

只是,石頭這麼說:﹁你不能在上臺前,

一直想著今天會不會出錯?臺下聽眾會有

什麼反應?因為任何人都會出錯。我就是

找出方法,像是多喝水,或是讓緊張變成

興奮的助力。還有,就是為接下來可能發

生的事情多做準備。﹂

像一開始知道B

BC

要進行專訪時,五

月天就不斷思考要用什麼態度來面對英國

主持人。尤其這是新聞現場,不是娛樂節

目,所以主持人可能會問些比較嚴肅的問

題,例如關於人生或創作。果然,就算上

五月天吉他手

石頭

說出你的 key w

ord

全世界都能聽懂

文│

楊倩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C

heers

雜誌第一六五期,未經同意請勿引用

28

Page 29: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場後說得不算太流利,但內容都還在意料

之中。石頭笑著說:﹁阿信都有說到key

word

。﹂

談學英語歷程:

唱歌、手勢都能幫助溝通,

再抓關鍵字和動詞

談到如何用英文表達想法,剛結束長

達兩年多的﹁諾亞方舟﹂世界巡迴演唱會

後,石頭顯得一派輕鬆。他說,其實阿信

的英文能力不錯,只是缺乏口說練習的機

會。至於他自己,多虧了在英國利物浦留

學一年的經驗,對他有很大的幫助,所以

BB

C

專訪後沒多久,五月天再度接受美聯

社專訪,這次英文流利的石頭與瑪莎更成

為主講者。

不過,一路走來,石頭也是跌跌撞撞

才行過這條學習之路。到後來,他恍然大

悟:原來,語言是拿來用的,只要達到溝

通目的就好了。

﹁我對英文開始有點領悟,是在十幾年前

還沒去英國念書前,跟怪獸兩人第一次跑

到紐約去玩。﹂石頭微笑說。當時,他們

到紐約一家海報店去尋找頑皮豹的大型海

報,問題來了,﹁頑皮豹﹂的英文怎麼講?

兩人面面相覷,最後還是石頭忽然靈光一

閃,對著店員哼起頑皮豹的主題曲,店員

29

心念

Page 30: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立刻知道他想買的目標。

﹁那次我就發現,其實用英文溝通沒那麼

困難,當你無法講出那個英文單字,就用

其他方式讓對方理解,﹂石頭說。

儘管理解到英文是要拿來用的,但是幾

年後,嚮往英國文化、一心一意要到英國留

學的石頭,仍然在披頭四︵Beatles

︶成員保

羅.麥卡尼︵Paul M

cCartney

︶創立的利物

浦表演藝術學院︵The Liverpool Institute for

Performing A

rts

︶開學第一天,當場被校長

的古典式英文腔調與少見的優雅遣詞給嚇

到。描

述當天的情境,石頭笑著說:﹁我非

常驚嚇,想說完全聽不懂一個字,以後要

怎麼上課?可是我花了這麼多錢跟時間為

留學做準備,怎麼可以放棄。﹂

第一堂課,來自曼徹斯特的老師帶著濃

厚的家鄉調講課,石頭只聽懂四成而已。

同時,全校只有他一位華人,同學都來自

歐洲各地。石頭說,過去他學英文的弱項

在於字彙背得不多,到餐廳點餐時,很多

食物名字都不知道英文名。不過,那時他

已經知道英文只是工具,所以乾脆指著琳

瑯滿目的自助餐,用最簡單的句型和服務

人員點蔬菜:﹁The green one.

﹂聽不懂起司

種類,他就請對方再說一次,再聽不懂,

就隨便指一項化解尷尬。不過,跟外國同

學聊天時,比較有時間去磨合,遇到不了

解的單字,石頭就會請同學換一種方式解

釋給他聽。

他的結論是,跟外國人溝通,其實不

見得非要很流利或是對腔調有把握才說出

口,重點是把所知的單字拼湊起來,讓他

們了解意思即可。

不害怕開口後,接下來就容易了。為了

聽懂上課內容,石頭去報名語言學校,最

大的收穫是,語言學校的老師告訴他,語

言是一種邏輯,只要了解英文的邏輯,一

切就通了。

換句話說,學習的順序應該是﹁聽說讀

寫﹂,先培養聽力,再講出口,寫作文則放

在最後才學。這跟臺灣人學英文的順序剛

好相反,大多數臺灣人在學校是先學寫作

與閱讀,重視文法,所以英文閱讀能力都

不錯,卻怯於開口表達。

﹁把你要講的key w

ord

與動詞抓出來,

每天練習。因為老外已經聽到你的重點,

久了你就敢開口用英文表達。﹂這是石頭

的心得。

談音樂及語言的相通:

掌握細節,培養對速度感的敏銳

或許沒有人想過,學英文也可以透過聆

聽音樂來學習,這是石頭的獨門密技,希

望分享給讀者。

石頭一再強調,音樂是用來溝通的,語

言也是。當B

BC

主持人問五月天:﹁聽說

你們很喜歡披頭四音樂?﹂三人立刻用力

點頭。披頭四名曲︿The Long and W

inding

Road

﹀更是石頭的最愛:﹁當鋼琴聲出現,

歌詞一開始就告訴大家:人生還很長。

石頭的座右銘

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That leads to your door Will never disappearI've seen that road beforeIt always leads me hereleads me to your door.

天下資料提供

30

Page 31: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小鎮阿伯

自力打造英語村

文│

周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雜誌第四八〇期,未經同意請勿引用

這裡的小販,不但敢開口秀英文,還能用英文介紹布袋戲。

雲林虎尾鎮民沒拿政府補助,自己打造英語村,讓鄉親父老開口飆英文。

限時搶答:杏仁、薑母、酪梨,英文

怎麼講?

五秒鐘無法回答,您就輸給果汁店老闆

廖清閔,﹁A

lmond, ginger, avocado

,﹂他提

供正確答案。

隔了幾條街,賣服飾的程建智碰上外國

顧客。﹁Shirts, socks

!﹂客人比手畫腳,

不敢用艱深單字。

老闆回答卻很流利,﹁Anything else,

sir

?﹂對方來不及誇獎,程建智又用三寸

不爛之舌,勸客人到隔壁手工藝品店,跟

程太太買些紀念品回去。

雲林縣虎尾鎮有十位商家老闆,英文就

是這麼厲害。

還有數十位臥虎藏龍,在銀行、警察

局、鎮公所工作,或是當家庭主婦,或是

退休養老。

平時,他們在東仁國中練習對話。有國

際朋友來訪,他們能用英文介紹虎尾的廟

宇、布袋戲、醬油產業。

政府官員常說,臺灣要走向國際。虎尾

鎮民沒拿政府補助,自己打造英語村,立

志將雲林推向世界舞臺。

聯結學校與社區

一切要追溯到民國九十五年,雲林縣議

員謝淑亞,用英語質詢教育局長陳慶良,

打算如何落實英文教育?

不久後,東仁國中校長林正雄接到局長

來電,希望他成立英語村。

林正雄對英文教學沒有概念,心急如

焚,到處參考案例。他觀察到英語村的通

病:學生脫離校園,回到社區用不到英

文,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他的結論是,建立英語村,學校不能

孤芳自賞,社區人士要參與,營造英語環

境。但他需要體系外的師資,教社區人士

說英文。

此時,吳金泰剛從澳洲回國,在家鄉開

創吳爾夫國際文教公司。

﹁認識我算他倒楣!﹂林正雄笑聲很宏

亮,﹁吳爾夫老師﹂坐在一旁只有微笑和搖

頭。兩

人志同道合,聯手創辦雲林縣國際教

育文化促進協會,建築英語村。

原先,林正雄只委託吳爾夫訓練四十位

志工媽媽,來學校協助英語教學。可是虎

尾鎮民聽說有人免費開辦成人英語班,反

應非常熱烈,報名人數超乎想像。

﹁沒學好英文,是多少成年人的痛!﹂

吳爾夫感慨,臺灣人英文底子好,可是學

校講究單字、文法、考試,大多人害怕犯

錯,不敢說英語。

東仁國中推廣英語村,民眾趁機來重新

31

心念

Page 32: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學英文。

包括六十一歲的廖清閔,

他當過軍人、賣過運動器

材、策劃過飯店,不論做什

麼工作,都體會英文的重要

性。也

有學生沒碰過英文,純

粹想跟年輕一代接軌,知道

孫子在學校都學些什麼。

與世界接軌

更認同家鄉

為了因應民眾需求,吳爾

夫增設兩個班級,派補習班

員工跟民眾練習英文。

二十二歲的翁晟譯,是補

習班副主任,他發現教大人

英文,跟教小孩沒有兩樣。

﹁重點是勇敢開口說!﹂他向

鄉親父老強調。

﹁外國人把﹃你好嗎﹄說

成﹃你媽好﹄都不怕,對不

對?﹂吳爾夫這樣激勵學生。

逐漸,學生忘卻恐懼,爭

先恐後用英語發言。長年累

積的字彙、句型,有如水銀

瀉地,從虎尾鎮民的腦海、

舌尖流出。

來東仁國中參加成人英語班,完全出自

興趣,沒有太多考慮。

可是學生發現,學好英文,生活增添意

外的樂趣。

例如程建智,用英文推銷太太的手工

藝品,每件商品附上紙條,描述飾品的含

意,外國訪客愛不釋手,大量訂購。

廖清閔則用英文拉近鄰居感情。每天早

上七點,在警察局工作的同學﹁雪莉﹂固

定打電話給他,用英文聊十五分鐘,才肯

去上班。

傍晚時,附近國高中生也會找他﹁喀﹂

英文,見識傳說中英文很溜的果汁店阿伯。

陳昭良開的咖啡廳,則是同學練習英文

的絕佳場所,大家聊得天花亂墜,小小店

面熱鬧得很。

就連林正雄,也成為吳爾夫的學生。

雲林縣有十二位國高中校長,自己組成一

班,每星期在虎尾高中練習簡報,由吳爾

夫指導。

林正雄說,吳爾夫幫他們找回自信,校

長立志出國分享辦學經驗。

把雲林縣推上國際舞臺,是林正雄和吳

爾夫對英語村的期待。英語環境有助於國

際人士認識雲林,也能提升本地人對家鄉

的認同感。唯有如此,偏鄉城鎮才能欣欣

向榮,免於沒落。

補習班老師吳爾夫(前中)和他的「大」學生們:廖清閔、程建智、陳昭良(由左至右),將虎尾打造成臺灣一流英語村。

32

Page 33: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生命

33

Page 34: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謝妤嫻:隨時重新歸零

培養來去不同文化的適應力

文│

郭珮甄 

圖│

汪忠信、謝妤嫻

如何跟外國人解釋廟會、八家將文化?又怎麼讓自己完全融入異地的生活?

因為大二的這個暑假,翻轉了謝妤嫻原本的生活,也重新省思自己的人生規劃。

很難挑選出對自己最大的影響,因為

和他們相處的每一天,每一分,每

一秒,發生的事都那麼不一樣。﹂回憶著今

年暑假和二十幾位國際學伴相處的點點滴

滴,謝妤嫻認真且為難地回答道。

透過教學卓越計畫的補助,邀請來自全

球各地姊妹校的學生進行國際學伴交流,

是中國醫藥大學行之有年的傳統,進行2

週的課程與交流。

交流專業,更交流文化

謝妤嫻說明,雖然邀請了非常多醫療相

關科系的學生,學校準備了很多專業的課

程,包含臺美醫療體系的異同、傳統中醫

文化的體驗與介紹,及臺灣健保制度的瞭

解與參訪健保局等,但文化,也是這項計

畫中很重要的一環。

﹁我很驚訝這些國際學伴,竟然對臺灣

的傳統文化這麼好奇,他們在來之前早就

透過政府和一些觀光的網站,知道臺灣有

廟會、八家將,也知道現在流行的西瓜土

司。﹂謝妤嫻說,為了有求必應,臺灣同學

努力研究,如何透過有效的路線規劃,讓

晚上幾小時的休息時間,能逛完最多景點。

謝妤嫻說,看著這些國際學伴在公車

上,興奮到很誇張的地步,就覺得很有成

就感,也想為他們做更多,讓他們更瞭解

臺灣有趣的地方。

﹁看到一堆金髮碧眼的人比畫著太極八

式,自由奔放的他們瞬間變得內斂而沉

穩,這一幕我這輩子大概很難忘。﹂謝妤嫻

說,由於中國醫藥大學為了推廣太極,曾

訓練很多﹁太極種籽﹂,自己就是其中之

一。看著中國固有的文化,那麼受到外國

34

Page 35: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同學的重視與喜愛,心裡是非常感動的。

謝妤嫻分享,很多國際學伴回國後,還

會取中文名字,像是其中一位同學就取名

叫﹁安邦榮﹂,﹁因為他的姓氏有安的諧

音,邦和榮則是為了大器又榮耀,而且他

還堅持要寫繁體字,因為他覺得繁體字比

較漂亮。﹂

適時留下問號,給自己重新思考的機會

如果說,國際學伴計畫,是訓練學生善

盡地主之誼,學習如何協助外籍學生融入

當地生活與文化。那麼謝妤嫻在大二暑假

的後半段,所參加的營養學系海外實習,

則是異地而處,剝掉自己原有的習慣,學

習融入陌生的環境。

﹁我只記得剛到南達科他州那天,車子已

經上路一小時了,往前看是一個點,往後

看也只有一個點,此外只有藍天、白雲和綠

地,青草上還有雲的影子。﹂雖然在小學和

高中,都曾分別在德州、加州待過一年,但

這所頗負盛名的公立大學的遺世獨立,還是

讓謝妤嫻印象深刻。

由於這個研習營雀屏中選的,只有營養學

系的八個學生,安排的課程也集中在相關專

業領域,﹁除了課程,也安排我們去參訪美

國特有的超市駐點營養師、區域醫院等。﹂

﹁但最難忘的,還是下課後,同學一起運

動的那個過程。﹂謝妤嫻說,熱愛運動的美

國人,在休閒、運動的狀態下,往往也是

比較能打開心防的時候。

也因為在南達科塔大學的一個月裡,密

集參訪了許多醫院,親身參與營養師日常

的工作內容,反而讓她思索起,這真的是

自己想走的路嗎?

謝妤嫻坦承,這或許是因為和國際學伴

相處時,他們對自己所學是這麼熱情與充

滿使命感。﹁相對之下,如果要在醫院工

作,我覺得我有個很大的障礙。﹂這是因為

過去到醫院當志工時,看著躁鬱症病患痛

罵護士,看到許多年邁的病人身邊沒有親

人照顧。

﹁那種難過,很久很久都難以平復。﹂並

思考,自己適合在臺灣深造,還是在國外

發展,前者需要具備的技能是什麼?赴美

發展又需具什麼能力?至少很確定的是,

如果要進醫院工作,一定還需要適應的空

間,因為那種衝擊,是需要好一段時間來

調適的。

35

生命

Page 36: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陳俊廷澳洲交換生歷險記

跨出舒適圈,讓挑戰成癮

文│

郭珮甄 

圖│

劉威震、陳俊廷

安逸會成為一種習慣,挑戰也是。從小到大很少離開臺南的陳俊廷,

因為學海飛颺,成功飛奔澳洲西雪梨大學。他的經歷讓人相信,挑戰是會上癮的。

第一次有走出去的念頭,是在飲料店

打工時,遇到一個外國人來跟我交

談,發現自己完全沒辦法跟他溝通。﹂笑稱

自己從小學到大學都在臺南,簡直﹁悶透

了﹂,因為這個機緣,讓陳俊廷決定申請南

臺科技大學交換生的資格。

即思即行,透過一年的準備,陳俊廷顧

不得一般交換生多半在大四那年才出門,

大二暑假那年,他就以雅思六分的成績,

獲得﹁學海飛颺﹂計畫的補助,成功飛奔

澳洲西雪梨大學。

﹁結果一到機場,因為太興奮逗留太久,

竟然錯過了接駁車。﹂但讓陳俊廷自豪的

是,當時竟然能靠著還不是很流利的英

語,輾轉透過公車與火車的多次接駁,順

利到達西雪梨大學。

交換生的真相

由於西雪梨大學規定,雅

思成績不到六點五分的交換

生,需要先到語言學校進行

十週的課程,加上主修行銷

與流通的兩門課,讓陳俊廷

的上學期,可說是異常﹁充

實﹂。

﹁以前聽到交換生,總覺得

同樣的大學生活到了異國,

一定多采多姿。事實上,一

門課光是上課及與同學討論

的時間,每週就至少佔掉十

小時。﹂陳俊廷說,加上母語

畢竟不是英語,很多課程即

使事先花了很多功夫準備、

查資料,還是相對吃力。

36

Page 37: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面對這種困境,陳俊廷選擇的是主動跟

老師求援。﹁上學期的會計課,因為真的

太多專有名詞要熟悉了,我主動跟老師介

紹自己是交換生,可能有些會聽不太懂,

需要事後請教他。﹂陳俊廷說,這堂課他從

十三分,到期末進展到滿分四十分,讓老

師對陳俊廷讚賞有加。

﹁在臺灣,我可能上了兩年的課,跟老師

開口講不到幾句話,但因為到了異地,讓

我必須主動出擊。﹂

同樣的態度,也表現在交換生偶爾會遇

到的不公平對待上。陳俊廷舉例,進駐宿

舍之初,因為發現社監沒有照原本約定,

將房租從原本的五人房,改成後來所居住

的六人房金額,面對社監以﹁搞不好是你

聽不懂英文﹂刁難,陳俊廷不僅直言,﹁請

你現在把條文拿給我看,如果合理我就

付,不然請你退款。﹂甚至錄音存證。

陳俊廷說,在澳洲雖然也曾遇過種族歧視

的問題,﹁很可能你伸出手,他就把你的手

拍掉。﹂但絕大多數都是友善的。﹁就像提

醒我要注意社監的,就是澳洲籍的同學。﹂

圓夢的代價

既然到了澳洲,就要挑戰所有不熟悉的

事,是陳俊廷給自己立下的目標。所以到

了下學期,他搬出離學校宿舍,選擇離學

校有四、五十分鐘車程的城區。

﹁一來是為了跟打工的地點相近,二來是

想和更多不同領域的澳洲人相處。﹂陳俊廷

說,城區的公寓三間房,可住十個人,但

因為來來去去,前後就經歷過義大利、巴

西、日本、哥倫比亞、蒙古、阿根廷等不

同國籍的室友。

﹁我們還有室友是修船的,有次假日就帶

著所有人一起出海去﹃郊遊﹄。﹂而這種經

歷,是陳俊廷找了一個多月,看過無數個

可怕的環境後,才終於挑到。﹁但這半年我

的英語能力真的突飛猛進,更透過室友,

看到很不一樣的世界,所以很值得。﹂

不過,在澳洲的下半年,也不全然是這

樣輕鬆歡樂的時光。因為除了補助的二十

萬,要在澳洲念完一年的書,加上生活

費,除了省吃儉用外,多數國際學生需要

打工來補足資金缺口。

﹁很多亞洲學生只能到亞洲餐廳去打黑

工。﹂陳俊廷解釋,一般餐廳服務生時薪如

果有十六元澳幣,黑工就只能領十塊錢。

﹁所以除了週一到週五上課,有時假日工

作時間會長達十二至十四小時。﹂在臺灣就

自立慣了的陳俊廷,認為這是為了圓夢要

付出的代價,因此甘之如飴。

﹁當然也因為努力賺錢,回臺灣前,我特

地為自己留了一週的假期,到凱恩斯體驗

深潛和跳傘,總之,就是要把所有怕的事

情都嘗試過。﹂

不過,最讓陳俊廷自豪的,還是在學校

的Global Fair

擔任大使,替臺灣宣傳的經

歷。﹁除了邀請他們到臺灣參加南臺科大的

夏令營,身為臺南人,當然要好好介紹臺

南的美食,並強調臺灣人的友善、相對較

低的物價,真的很值得前來一遊。﹂

因為跨出舒適圈,讓原本平靜無波的生

活,瞬間多了幾筆濃烈的色彩,更證明:

﹁挑戰是會上癮的。﹂

37

生命

Page 38: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國際教育旅行

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

文、圖│

國立文華高中陳信華老師

為因應二十一世紀邁向全球化及地球村的時代,體認全世界皆須透過互動及合作,增進全人類共同的福

祉,教育部自民國一百年起頒布﹁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期待二十一世紀的臺灣公民能夠具備國際觀

及地球村的概念,且提升國際移動力及與國際競爭並合作之能力,並將國際教育向下於中小學扎根。

在﹁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頒布之

前,教育部為培養國人尊重及欣賞

各種不同國家文化的胸襟及態度,於民國

九十一年成立﹁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

希望透過結合教育交流及旅行體驗的形式,

提供我國高中生可以更直接深刻體驗他國教

育現況與文化差異的機會,藉此激發高中生

跨文化的比較能力及反思能力,並提升國際

移動力及競爭力。

國際教育旅行發展至今十餘年,全臺灣參

與的高中職數也提升至兩百多所,顯示國際

教育旅行已在我國高中職成為一項相當重要

的國際教育發展方式。

國立臺中文華高中自民國九十四年起推動

國際教育旅行至今已逾十年,自一〇一年薛

光豐校長轉任文華高中校長,﹁臺灣國際教

育旅行聯盟總會﹂便落腳在文華高中,因此

也讓本校有更多國際教育旅行相關支援,得

以規劃出更有特色且具教育成效之國際教育

旅行,吸引更多的家長及學生參與。

過去也常有家長對國際教育旅行提出質疑

或疑惑:﹁我們也可以帶孩子自己去日本或

韓國旅行啊?﹂、﹁國際教育旅行的費用普

遍都比旅行團的費用高?﹂在面對這些疑問

時,我們便會向家長說明國際教育旅行的特

色,也就是國際教育旅行與一般日韓旅行團

不同之處。

這些特色包括:與當地學校的交流、入住

接待家庭並與其互動、體驗當地文化培養跨

文化思維、藉由城市探索培養國際移動力、

出國前的行前訓練及準備等,以上所述國際

教育旅行的特色都是希望藉由體驗及互動的

38

Page 39: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方式達到教育學習的效果,而這樣的效果並

非參加一般旅行團所能達成的。

首先就學校交流的部分,本校都是設定與

當地學校進行一日的入校交流,在出發前便

由兩校相關人員一同討論當日交流的內容及

程序。在歡迎式當中,本校會訓練學生練習

準備關於臺灣及本校的英文介紹,希望除了

能讓國外學生能認識我們以外,還能夠達到

國民外交的效果,更甚者,學生常因為準備

臺灣的介紹,才真正開始思考臺灣的特色是

什麼。

另外因本校設有舞蹈班,我們也會請舞蹈

班及部分普通班學生一同表演具有臺灣特色

的舞蹈表演,常能讓國外師生感到驚艷也讓

他們對臺灣印象更加深刻。

在校園導覽的過程中,本校會要求學生觀

察當地學校硬體上與本校的不同,並反思不

同的原因且分析其優劣,而非僅是走馬看花

的過程。中午與當地學生用餐的過程中,一

方面除了讓本校學生有機會實際體驗當地高

中生的中午用餐過程外,另一方面更期待他

們能利用用餐的過程與當地學生利用英文或

當地語言直接互動,學生通常會直接感受到

外文的重要性,也會在直接交流的過程中體

驗文化差異或文化衝擊,培養其跨文化思維

的敏感度,若有機會也希望本校學生能與當

地學生能夠建立持續聯絡的朋友關係。

用餐後的入班上課也是提供學生可以直接

感受在國外接受教育的機會,藉此觀察他國

學生學習模式或方法或者是教材教法上的不

同,並於返國報告中分析與在臺灣高中學習

現場的差異性。最後在社團體驗的部分也是

希望提供本校學生不同的社團活動面貌,以

日本學校交流為例,我們很鼓勵學生去選擇

在臺灣所體驗不到的社團活動,舉凡茶道、

劍道、弓道、花道、書道、空手道等日本特

色的社團活動。藉由一日約五個小時左右與

當地學校直接的交流,學生除了得以體驗其

特色以外,更期待他們能思考其不同之處進

而見賢思齊。

由於國際教育旅行強調﹁與當地人直接互

動,並在互動中學習成長﹂,近幾年國際教

育旅行另一項重要發展特色則是﹁接待家庭

入住體驗﹂,日本各縣觀光單位都積極投入

接待家庭的培訓,除了能讓外國旅客或學生

進行短期的生活體驗,也提供日本他地的旅

客前往入住。目前臺灣多數高中職在前往日

本進行國際教育旅行時,都會尋找交流學校

該縣市或附近縣市可提供接待家庭的地方,

讓學生以四至五人為單位入住一晚,在入住

的過程當中,學生會有相當多與接待家庭成

員直接互動的機會,包括從事農事工作、準

備晚餐、整理家務、分享介紹彼此生活等,

這些體驗都能提升學生國際移動能力中的環

境適應力。

近年來隨著無線網路的普及應用,在另一

個國家進行移動不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艱難

任務,除此之外,為因應近年來不斷倡導的

﹁國際移動力﹂,另一項近年來本校積極發

展的國際教育旅行的特色便是﹁城市探索活

動﹂,三年前我們便開始思考規劃如何讓學

生成為獨立自主的城市探索學習者,期待未

來學生能真正將國際移動力中的:英語溝通

力、跨文化思維、生活適應力進行完整的結

合及應用。因此本校與幾位國際教育旅行的

專家夥伴們經過許多次討論及修正,設計出

適合高中生進行城市探索的方案,強調在出

發前必須要有完整的訓練過程,並於返國後

進行反思。

我們相信藉由在他國異地進行城市探索,

能讓我們的高中生能更有機會實際地去培養

國際移動力中所期望的能力。

國際教育旅行發展至今已十多年,已有數

萬學子曾經參與其中並從中啟發其國際教育

的種子,文華高中過去大多前往日本進行國

際教育旅行,從一〇三年起我們更增加了韓

國國際教育旅行,提供本校學生更多選擇性

及可能性,有些學生甚至會報名參加兩個國

家的國際教育旅行,足見國際教育旅行確實

與旅行團有所不同,我們更期待未來本校的

國際教育旅行能夠繼續加深加廣。

﹁旅行﹂只是方法手段,﹁教育﹂的效益

才是我們心心念念期待突破的目標。

39

生命

Page 40: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李文馨

看見世界的遼闊

渴望成為翻轉生命的光文│

林媛玉  

圖│

劉威震、李文馨

渴望未來能投身教育,為更多孩子帶來改變,東吳大學英文系四年級李文馨一方面充實自己的英語力,

跟著學校的腳步到海外實習,另一方面積極為踏上教學之路而努力。

對年輕的大學生來說,人生的道路有

許多選擇,很多時候做下重大的決

定,往往是因為一個小小的理由。

小小卡片帶來的鼓勵

來自宜蘭的李文馨,之所以決心未來投

入教職,是在大一寒假時,偶然接觸了由

臺北科技大學林宏裕教授發起的﹁陽光公

益慈善基金﹂,這個活動透過獎學金廣為

邀請縣籍大學生在寒假回到縣內國中進行

﹁客製化補救教學﹂活動,幫助國中的孩子

突破學習瓶頸。

﹁因為感恩服務的活動,讓我有機會利用

英語專長幫國中生做課業輔導。﹂李文馨

說。這群充滿熱情與活力的大學生們,每

天一早到校,先就當天的教學活動做整體

討論與安排,除了一般的課業輔導外,透

40

Page 41: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過合班上課、有時分組教學,讓學生們有

自己練習與發表的時間。

課輔活動結束的最後一天,李文馨意外

地收到一張學生送的感謝卡片,﹁那位學生

學習意願比較低,也不是最乖巧的,但他

的卡片真的讓我很感動,讓我知道我的付

出,他們都看見了。﹂也因為這份感動,讓

她決心未來投入教職工作。

參與海外見習,一開眼界

正因為對未來有所計畫,開學後,李文馨

除了積極成為師培生外,更在一○

三年八月

透過師培中心的計畫,爭取前往美國休士頓

做中等教育見習及高中、大學的參訪。

﹁我們當時去拜訪的是當地中等學

Kipp M

iddle School

Sharpstown

International School

,以跟班方式觀摩美國

彈性活潑的教學。﹂李文馨尤其對美國當

地資訊融入教學、分組教學及引導式啟發

教學有深刻的體驗。

李文馨最感到驚奇的是,﹁那裡的學生其

實不像我們對美國的刻板印象,他們在學

習上很自發、自律。﹂除了課堂觀摩,她也

了解兩間學校不同於一般美國公立學校的

教育方法與理念。

教育為人生打開一扇門

KIPP

的創辦人芬柏格最初的辦學理念是

想﹁讓更多弱勢學生上大學。﹂即使在這個

大學氾濫成災、畢業即失業的年代,芬柏格

認為,﹁不是人人都適合上大學,但上大學

所需要的技能,對每個孩子都有用。﹂打開

大學的鑰匙,也能打開人生任何一扇門。

這兩間學校共同特色為主要學生來自弱

勢家庭,經由校園環境氣氛的塑造及有系

統的教學,改變學習現場,啟發學生積極

學習與創造力。

同時,李文馨也和同學精心策畫介紹臺

灣的簡報,融入輕鬆有趣的桌遊概念,讓

更多海外學生認識臺灣。此次參訪在學校

與師生雙向互動交流下,讓她更清楚見習

當地教育的文化與思維,增強教學知能並

拓展國際視野。

深化學生英語實力

為了幫助學生接軌國際,東吳大學英

語系以實用英語為基礎,培養學生語文能

力;並以英美文學與基礎語言學的知識提

升英文的深度與廣度。從大一到大四,全

面充實英文聽、說、讀、寫、譯、字彙六

個基礎領域課程,學生還得就英美文學、

語言學、實用英文等三類組依興趣及生涯

規劃選課。

學校提供學生充裕完善的教學與學習軟

硬體設備,另外還有戲劇、口譯訓練與發

表之專業教室;聘請學有專精的老師與外

籍專任教師,教學與實習活動活潑多元,

例如英語演講、辯論賽,全系戲劇比賽,

戲劇與口譯班畢業成果展,英語協助國際

馬拉松比賽進行等,提供全方位的英語學

習環境,鼓勵學生在學生時代就能充分儲

備與世界溝通的能力。

因為這次的海外參訪學習,打開李文馨

的國際視野,讓她有機會親炙不同的教育

思潮,﹁衝擊很大,但真的是收穫滿滿,如

果未來有機會,我還想到海外爭取教師證

照。﹂現在點點滴滴的學習,都是為了蓄積

未來的無限可能。

談到未來夢想,李文馨笑說:﹁我想成

為一位老師,想成為翻轉學生生命的光。﹂

41

生命

Page 42: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坊間常有些﹁巴黎女人這樣生活﹂等

書籍,但並非只有巴黎女人如此,

我所遇見的義大利人,不論男女老少,都

活出一種從容不迫的自信態度,原因不在

於不在乎自己的形象,而是知道自己是

誰,了解自己要什麼。

論生涯:

我有我的專長,即使你不認同

許多義大利人,跟多數人想的一樣,吃

喝玩樂、享受生活,但卻不至於玩世不

恭。剛

開始在歐洲生活,我總是為著身為亞

洲人感到驕傲,因為我們做事有效率,生

活有目標。我總是看著他們,然後心想:

﹁繼續派對吧!反正亞洲已經崛起了啦!﹂

但久了,我卻對這種每天要活得﹁有意

義﹂的想法感到疲憊。

看著週遭,這群安居樂業的義國人們,

我突然困惑起來。生活在一起久了便發

現:有人醉心於烹飪,有人手很巧、很會

做造型,有些人成天聚在一起討論國際大

事,他們每次舉杯,都為著他們的﹁志工

夢﹂歡呼。其中有個人在歡呼後對我說:

﹁世界上有太多不公平的事情在發生,有

些人一生出來就有缺陷,有些人天生窮

困,我們或許沒有很多錢,但這些人,我

們會守護!﹂這位義大利人有空就會去癌

症醫院探視小孩,帶著自己為他們準備的

玩具,當個孩子們的﹁長腿叔叔﹂。

我問過許多朋友對未來是否著急,是否

有個人生目標必須完成?

笑了笑,他們回答了我:﹁我這生就是

在追求做最好的自己,若這是妳指的未

來,我不著急,因為我有一生可以探索。

每個人截然不同,何必人人都符合這世界

的期待?我們有各自的專長,即使這世界

不見得認同,但就是這樣的迥異,讓這地

球充滿著各式各樣的人和生活,進而形成

了文化,這不就是妳來義大利探索的原因

嗎?因為我們不一樣。﹂

﹁我可以煮豐盛的晚餐讓家人感到幸

福,純熟點我打算開個餐廳。﹂

﹁幫朋友在重要的場合裡找出適合他們

的造型,這讓我找到自信,以後應該會做

這方面的工作。﹂

我在最﹁義﹂想不到的國度,

找回自信心

文│Jh

en C

hen

g

 

本文轉載經天下網站授權同意,未經同意請勿引用

天下資料提供

42

Page 43: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我喜歡關懷人群,所以

我想當社工。﹂

這是他們的答案,聞後我

低頭想著:﹁那我呢?除了

滿足這社會所期待的標準,

我的夢想是什麼?﹂

論興趣:

做我喜歡的,

才能做自己

義大利人喜歡踢足球,眾

所皆知。即使下班後再累,

情人朋友相約踢一場足球,

吃頓飯才願滿足的回家。我

義大利最好的朋友,五歲開

始就和一大群朋友一起踢

球,二十年後的現在,仍一

起組個城市的小足球隊,做

業餘球員。其中幾位喜歡大

自然,假日時還會上山去觀

察植物生態、昆蟲、鳥類。

我忘不了幾個大男孩為著

在山上發現的古物,雀躍不

已,直說:﹁C

he figo!!!!!﹂

︵超酷的啦!︶的畫面;忘

不了一群人圍在一起,討論

各自的興趣:有人因著愛閱

讀而想成為大文豪,有人則學西班牙語學

愛上那個國家,幾乎每兩週要衝西班牙一

次︵畢竟那麼近︶;每每說著說著,太興

奮時便一群人站到桌上跳起舞,我則是在

一旁笑到無法自已。

在義大利時,我常常反思自己到底喜歡

什麼?在臺灣,人生如果就像他們活得那

麼簡單、純粹,那又會是什麼樣子?

﹁這並不複雜,妳喜歡的東西從來沒有

一個絕對,自然也沒有所謂的準則。如果

有一天,妳認識到﹃妳﹄以及妳所擁有的

夢想和才華是多麼珍貴,妳走路會抬頭挺

胸,會大聲的用生命來告訴別人妳的價

值。﹂那位喜歡西班牙的男生如是說。

回臺灣以後,我開始提筆寫作,學會觀

察生活當中的大小事,朋友問:﹁你未來

想成為一個作家嗎?﹂我總笑著回答:﹁我

沒想過這是否會成為我的職業,我只知

道,在這個過程中,我可以很自在地做我

自己。﹂

人生就像一趟旅程,你要學著放膽享

受。而不是看別人精彩的人生護照,自慚

形穢。我也走失過,而我相信,即使你走

偏了,還有機會可以重來;只要你開始認

識自己是誰,相信自己的選擇,你走的,

就是你最喜歡、最適合的路。

程小珍/勇氣伴旅

程小珍,愛閱讀,喜歡做夢的七年級女生;擁有九年級的好奇心和四年級的小心謹慎。相信「不要讓課本成為你

的世界,要讓世界成為你的課本」這句話,相信微笑般的眼神可以融化文化差異,相信一顆感恩的心是遊歷全世

界的通行證,相信美夢成真前,要先勇於做很大的夢。

作者小檔案

天下資料

43

生命

Page 44: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高雄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打開心的城牆,擁抱異國文化

文│

詹韵如 

圖│

王純瓊主任

由於前任校長致力於推動國際教育交流,這些年來,高雄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相繼與法國、日本、泰國等地

的中學締結姊妹校,二○

一五年五月,王純瓊主任更初次帶領國中部十五位學生出訪法國當地的茹費理中

學,此次活動成果豐碩,無論是老師、同學甚至學生家長都留下美麗的回憶。

茹費理中學位於法國北部大城里昂,

來到當地,臺灣同學個個猶如出籠

的小鳥,事事都感到新奇有趣。白天在學

校和法國同學一同上課,下課後住在寄宿

家庭,享受轟爸轟媽熱情招待,在這裡,

同學們不僅僅是﹃學生﹄,更是﹃孩子﹄,

他們體驗的不只是學校教育,更是當地平

民百姓的生活。

以正向、開放、欣賞的態度去學習

茹費理校方很用心地為來訪的臺灣學生

安排了一系列的課程,音樂課上打擊樂,

拖把、接力棒、雞蛋沙球︙︙只要能發出

聲音的東西都可以拿來當樂器,雖然聽不

懂老師說的法語,但藉著比手劃腳和簡單

的英語,同學們很努力地跟上節拍,比在

臺灣上課還認真。

上體育課時跟法國同學打球、

溜冰、划輕艇,年輕的孩子們都

玩瘋了,也激起了競賽意識,橄

欖球打不過人家,就用籃球來討

回面子。玩到後來,同學們自然

而然地從活動中體會到每個國家

都有各自的長處與短處,文化如

此,運動也是如此,我們不必自

大亦無須自卑,抱著開放的胸襟

去學習接納就好。

﹁人經常容易用自己的本位價

值觀去批判人事物,相對就會侷

限我們的視野,去到國外,重

點不光只是玩,而是要以正向、

開放、欣賞的態度去接觸異國文

44

Page 45: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化,這樣才能真正地學到東西。﹂這是王主

任想對同學們說的話,而她發現其實不用

她多說,孩子們在這過程中自會有所領悟。

更懂得體貼,孩子長大了

﹁老師、老師!妳看這是我們今天的晚

餐,很豐盛吧!﹂

透過Line

群組,學生們得意地彼此分享

每日的見聞,包括在學校上課的內容,以

及跟寄宿家庭的﹃親人﹄一起吃飯出遊的

心得。看著孩子們一則則興奮的訊息,訴

說著最真實的心情,王主任彷彿也能感受

到他們一點一滴的快樂,帶團時種種的辛

勞與擔憂,在這一刻都有了代價。

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回同學們前

往拜訪該校的特殊教育班,和一群智能發

展有些許障礙的孩子們一起上手作課程。

高師大附中的同學都很聰明,課業表現相

當優秀,平常或多或少有點嬌氣與傲氣,

可在和特教班小朋友一起剪紙、串手環、

煎鬆餅時,看著他們表現出不同尋常的體

貼與耐心,主動去照顧那些智能障礙的孩

子,她忽然有種感悟—

小屁孩長大了!

﹁或許是語言不通的關係,人與人的互動

就會更純粹,更本質,不再有太多矯飾與虛

情假意,一種質樸的關懷與同理心便會油然

而生。﹂做為老師,她感謝法國校方安排了

這樣一堂特別的課程,豐富了同學們的心

靈,在他們青春年華裡留下一筆濃墨重彩。

感恩與懷念,超感人的成果發表會

舉辦這樣的交流活動並不容易,為了讓

活動圓滿成功,王主任從行前規劃到事後

的成果發表會,幾乎事必躬親,務求一切

細緻周到。出發前,學校除了為同學們上

簡單的法語課,也教導他們人際關係的技

巧,而為了讓自家孩子在寄宿家庭得到好

印象,學生家長也費心地準備禮物,叮囑

孩子們到了國外要有禮貌,與人為善。

回國以後,王主任特地辦了一場成果發

表會,她為每個同學製作了影像專輯,邀

請學生家長前來觀看。當家長們看著自己

的孩子在國外玩得那麼開心,拋開防備,

以最本真的姿態去面對陌生的環境,以最

誠摯的言語對父母表達感恩之情,都不禁

心弦震顫,有的甚至紅了眼眶。

﹁從國外回來以後,我的孩子變得更成熟

了,更懂得思考了。﹂這是家長們普遍的心

聲。為了給孩子一個開拓眼界的機會,大

人們付出許多,而孩子也給了他們最珍貴

的回饋。

這趟旅程,對王主任而言的確辛苦,但

她並不後悔,孩子們的成長就是她最大的

喜悅!

45

生命

Page 46: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曾經參與教育部的﹁史懷哲精神教育

服務計畫﹂,到南投偏鄉為原住民

學生服務,也曾到﹁兒童之家﹂輔導那些

出身問題家庭的小朋友,對於教育,林妤

玫向來不缺乏熱情,她覺得自己缺乏的是

能夠引導學生思考或與他們分享的生活體

驗。於是當她某日在學校布告欄上發現了

與日本東京學藝大學的交換學生計畫,她

立刻決定要報名,並排除萬難申請到日本

交流協會的獎學金,一圓出國增廣見聞的

夢想。

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東京學藝大學和臺灣的教育大學一樣,

是為了培育教育師資,不同的是他們的課

程設計似乎顯得更加多元,即使只有一個

同學選修也會開課,並且在課堂上給予學

生充分的自由來進行討論,學生也因而更

樂意主動學習。

﹁校方為我們這些來自國外的交換學生安

排了許多課程和參訪活動,讓我們對日本

的風光人情能有基本的認識,也更懂得欣

賞他們的傳統文化。﹂除了學校的選修課,

林妤玫參觀過當地民營的小型造酒廠,遊

覽過優美的京都和姬路城,欣賞過日本歌

舞伎及舞臺劇表演,甚至透過宿舍學長姊

的介紹,參加了社區舉辦的一場日本傳統

婚禮,並且在婚禮結束後,到一間下水道

博物館,看日本在排放污水到海洋以前,

會經過什麼樣的淨化水質程序,藉以保護

環境。

這半年,林妤玫在課堂上學習,更在生

活上學習,每天都是新奇的一天,而她也

在這一點一滴的積累中,確實感受到自己

的成長。

日本教育現場的觀察

東京學藝大學有四所附設小學,林妤玫

有幸造訪了其中兩間,而這兩次參訪的經

驗也成了她最寶貴的回憶。

在其中一所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正上著

數學課,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一個問題,如

何計算必須用幾根火柴棒才能排出十個正

方形?整堂課四十分鐘,就是老師耐心地

引導每個學生說出不同的解法,數學也許

帶回養分,

澆灌自己的花園

文│

詹韵如 

圖│

林妤玫

目前已在小學當代課老師的林妤玫,談起大四那年到日本留學半年的經歷,仍是記憶猶新,神采飛揚。那

段日子的所見所聞,不僅拓展了她的視野,也幫助她型塑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並立志成為學生心目中一

位親切優秀的好老師,畢生為臺灣的教育奉獻心力。

46

Page 47: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可是到達那條答案的

路卻可能不止一條。那天,林妤玫受到了

不小的震撼,原來教學可以是一件如此有

趣的事!

在另一所小學,她則是見識到了日本小

學生自發而認真的精神,玩具自己拿自己

收,即便只是玩劍球遊戲,也要一次次嘗

試到成功為止。林妤玫說,在日本馬路上

決不會有人任意闖紅燈,大家都是乖乖地

排隊等待,這般嚴謹的民族性,或許正是

從小教育訓練的成果。

她將這番體認帶回了臺灣,在教導低年

級學生時,嘗試用活潑的實作課程來取代

單調的板書講解,她發覺學生上課時精神

更能集中了,回應也很熱烈。

﹁可惜我們臺灣在設計課程內容時塞太多

東西了,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採用互動式教

學來啟發學生的潛能,其實相當困難。﹂對

臺灣教育體制,林妤玫自有一番見解。

年輕就是要作夢,勇敢積極向前衝

身為已畢業的校友,林妤玫很希望學弟

妹們能夠珍惜類似這樣到國外學習交流的

機會。﹁年輕就是要積極往前衝啊!﹂在日

本半年,她自己做飯,自己旅行,逐漸培

養出開口說日語的勇氣,和當地人交往,

就算偶爾受到冷落也不頹喪,她不怕遇到

壞人,因為她遇見了更多好人,結成了一

段段彌足珍貴的善緣。

進入職場後,她很慶幸自己的大學生活

不曾留白,當志工、考獎學金、到國外留

學,這些經歷都有助於她開闊眼界,從不

同的觀點及角度去剖析事情,教導學生時

也能言之有物不空泛。在職場上,林妤玫

依然是隻生嫩的菜鳥,可比起一般大學畢

業生,她在專業能力的培養上,是多付出

了些努力,也多了些足以憑恃的基礎。

出國,對林妤玫而言,不只是為了玩

樂,而是為了帶回養分,讓自己播下種子

的教育花園,能開出燦爛美麗的花朵,讓

那一棵棵小小的樹苗,順利長大。

47

生命

Page 48: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我在大學裡所研修的領域是人類學與心

理學,這兩大學說中皆有提到﹁文

化差異﹂

這項研究重點,藉著這次交換學生

的機會使我有機會在一個國家裡遇到非常

多的種族︵馬來人、印度人、馬來西亞華

人、大陸人、日本人、韓國人⋯

等︶。吃

一頓飯,不同種族有不同吃法:大部分的

馬來人和印度人用右手抓飯吃;馬來西亞

華人吃飯用盤子不用碗,若要喝湯,每個

人用自己的湯匙在大碗公湯裡撈;日本人

不在桌面上留下任何東西,他們之前還很

疑惑,為什麼我們要把骨頭吐在桌上;韓

國人喜歡吃飯鍋裡的鍋巴。

很多人問我,這樣交換學生出國不會浪

費時間嗎?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談,若只是出國旅

行,你只能接觸到文化的表層,因為你的

身分是觀光客;當你真正跟著當地人一起

生活、一起讀書,你會了解他們的生活習

性和想法。

也有人問我,為什麼不研修一學期︵五

至六個月︶就好,為什麼要出去長達一年

︵十個月︶的時間?我在馬來西亞有很多

交換生朋友,大多數的人研修一學期都還

未完全適應環境、或剛適應環境就已經歸

國,有種功虧一簣的感覺!更何況,一年

有四季,每個季節都有自己的節慶,馬來

西亞有三個新年,分別是馬來人、

印度人和

華人新年,若不是待一年,怎會有榮幸參

與這些難得的節慶呢?有很多事情,不到

當地是不會知道的。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有很多從世界各地前

來的交換生,也有許多不同種族的馬來西

亞本地生,因此,在一門性別議題課的小

課︵tutorial

︶中,我們可以針對一個議題,

提出不同文化的觀點。

雖然現在堪稱﹁進步的二十一世紀﹂,但

是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其女性仍是男性的

附屬品,有諸多原因可以追溯:社會文化

屬父系社會、伊斯蘭教的教義等等。女性

無法披頭露面,甚至跟丈夫出門,若瞧見

丈夫的男性友人一路向他們走來,婦人必

須馬上轉身離開。

一樣是伊斯蘭教國家,不同國家對於

教義或信仰程度的不同,其舉止也不盡相

同。不同文化的性別觀念,我們不能評價

是對是錯。若能了解彼此的想法、試著體

諒對方的做法,我相信大家都可以很和平

地提出自己國家的女性概念。

除了性別議題以外,在馬來西亞,文化

差異的事件屢見不鮮,若種族之間不互相

包容,很容易有摩擦!尤其,馬來西亞華

人與馬來人的紛爭特別嚴重:華人認為馬

來人懶散、不守時;馬來人認為華人斤斤

計較、吝嗇。我一直都認為,在這充滿人

文氣息、文化豐富的馬來西亞社會,這樣

的現象著實可惜,若種族之間彼此包容,

這個國家必定蒸蒸日上!

曾經因為語言不通、不適應悶熱潮濕的

氣候、無法認同其文化觀念,而後悔、

喪、自暴自棄,但是當我努力地熬過這些

難題,並且感受我的身心靈有所成長後,

才真正理解到這是個讓我快速成長的機會。

何昭吟

在馬來西亞,我學到多元平等

文│

何昭吟 

本文轉載經天下換日線授權同意,未經同意請勿引用

48

Page 49: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有一群年輕人,不在國內搶工作,也

不遊學打工,而是透過不同的國際

﹁換工﹂平臺,約聘到國外,拓展與眾不同

的生活和工作經驗。

在瑞典時尚品牌H

&M

印尼廠生產管理

部擔任主任的許涵傑,從大學開始就是

AIESEC

︵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的成員。

他服完兵役,透過A

IESEC

的全球實習

計劃,第一站到了巴西最大的食品公司

Brasil Foods

擔任儲備幹部,緊接著被派

往上海負責冷凍食品銷售,最後落腳印尼

H&

M

,制定當地生產策略,管控生產績

效等。

豐富的跨國工作經驗,讓許涵傑對不同

文化有深刻的體悟。

﹁巴西是片讓人流連忘返的樂土,人民

熱情有活力。但和他們做生意,要有極大

的耐心去包容糟糕的工作效率,﹂許涵傑

笑著說。

從小就喜歡學習新語言的許涵傑,從大

學時期到韓國學韓文,海外實習到巴西學

葡萄牙文,目前在印尼學印尼文。﹁會一

點當地語言對工作幫助很大,能很快與同

事、客戶拉近距離,﹂他說。

政大國貿系畢業的黃鈺涵,也透過

AIESEC

找尋海外約聘機會。當時上門的

有捷克、波蘭、土耳其和印度,最後她選

擇了印度,一待近三年。

現在,她在印度孟買C

rimson Interactive

公司負責市場開發,對印度市場的遊戲規

則、印度人的習性,有不少觀察。

﹁印度人總是過於樂觀,遇到問題最後

一刻才說,﹂印度人面對工作與家庭的優

先順序,和臺灣大不同。印度人常因家裡

有事就請假,做事拖延再平常不過。

﹁相對而言,印度的工作文化也較自

由,管理有原則但很彈性,﹂她說。這些

經驗,對她以後無論選擇留在印度,或到

任何跨國企業負責印度市場,都是加分。

在文化衝擊中贏得競爭力

文│

黃怡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雜誌第五一五期,未經同意請勿引用

除了在國內求職,透過國際換工平臺,臺灣年輕人也能選擇到國外工作,

不但能拓展國際視野,還能學習新語言、體驗不同文化的衝擊。

49

生命

Page 50: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總算,在 3

年級的畢業前一天,給他

們找來了這學期最後一個沙發客

──

斯洛伐克的 A

ndrej

那群整天等著看帥哥的小女生一開始還

嗆我說:﹁為什麼第一個瑞士男孩很正常,

第二個美國的就禿禿的,最後就變成光頭

了!﹂

不過,A

ndrej

真的超級用心的。他在斯

洛伐克、捷克和德國就已經免費開過好幾

次課程教學生如何有效的學習新語言。在

我與他聯絡後,他很興奮地馬上答應,還

跟我討論了好多他該準備的內容,然後,

帶著 PPT

特地跑來雲林找我們。

Andrej

當時才剛開始在亞洲預計長達半

年的旅行,臺灣是他的第一站。他在旅行

的時候,除了拍照外,也會不斷的錄影,

最後做成一段段短短的旅行影片。然而,

對我來說,A

ndrej

最特別的地方,在於他

的飲食習慣。雖然說當他在旅行時,基

本上當地有甚麼特別的,或接待家庭吃

斯洛伐克沙發客vs雲林中學生

學好英文吧,因為世界在等你

文│

楊宗翰/空屋筆記 

本文轉載經天下換日線授權同意,未經同意請勿引用

50

Page 51: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什麼他就吃什麼,很樂意嘗試各式各樣的

食物。但是私底下,他是我第一個遇到的

﹁生食主義者﹂︵raw

vegan

︶,也就是在平常

大部分的時候,他只吃水果還有沒有煮過

的蔬菜。

有一次︵可能是酒醉的時候︶,A

ndrej

朋友爭論人可不可以不吃東西,於是打賭

說他可以五天不吃東西,結果竟然真的連

續斷食了五天。當一個人的腸胃經過這麼

長一段時間沒吃東西,當然不可以馬上吃

大魚大肉,必須先吃一點點比較好消化的

食物,慢慢地恢復腸胃功能。所以他恢復

進食後的前兩天,他就只吃水果。結果後來

Andrej

發現︙︙咦?好像這樣子吃也沒什

麼不好。不用開火煮菜就可以吃飽了很方

便,於是就這樣子持續到現在︙︙。

Andrej

準備的演講內容大概就是一開始先

自我介紹,然後介紹斯洛伐克,他們國家

跟捷克的關係,還有不要跟斯洛維尼亞搞

混等。因為有準備投影機放照片,二年級

的學生們一看到歐洲的房子和城堡就整個

瘋掉了,看到雪也是。

演講最後,A

ndrej

跟學生說明為什麼要學

英文。

﹁斯洛伐克只有五百萬人,如果我只會

說斯洛伐克語的話,那這個世界上就只

有 0.08%

的人可以跟我溝通。但是,透過

英文,我便有辦法到世界上其他美麗的地

方去認識其他美麗的人,比如說臺灣。所

以,認真學英文吧,不是為了你們的老

師、不是為了你們的父母,而是為了讓你

們自己有個更有趣的未來。﹂

不過呢,當天最有意思的事情其實都發

生在課堂之外。A

ndrej

剛來學校,而全校

學生都在畢業預演,我也在教務處忙得團

團轉沒時間陪他時。我先將 A

ndrej

帶去學

生們在預演的活動中心,將 A

ndrej

帶去一

個班級叫學生們幫我照顧他,就回去忙了。

一個多小時後回來看看他們的狀況,那

群學生竟然正劈哩啪啦的在跟 A

ndrej

﹁溝

通﹂,一下拿﹁神魔﹂︵神魔之塔、手機遊

戲︶給他玩,一下教他怎麼用中文說﹁我

愛你﹂。他說學生們把他照顧得很好,還

跟我說在他旁邊接待他的女生英文說得很

好,當下,看著那個原本只會問外國人

﹁賭優來科 B

L

註一

﹂︵你喜歡 B

L

嗎?︶的屁

孩學生,頓時對她感到無比的佩服。

另外則是午休的時候,我去幫其他老師

處理事情然後將 A

ndrej

留在教務處。回來

後,發現有一群學生正圍著 A

ndrej

聽他用

自己的筆電秀照片,介紹他去過的地方。

那些學生都來自不同的班級跟年級,程度

比較好的就會跟一二年級的解釋 A

ndrej

剛講了什麼,如果不確定的話就會彼此討

論或是直接問 A

ndrej

我真心覺得這樣子的模式,其實遠遠比

我們在課堂上教學生都乖乖坐好聽外國人

﹁上課﹂的效果來得更好。

其實,當天除了學生以外,最讓我佩服

的是教務處的電腦老師,他完全就是我最

想給學生看的榜樣,雖然老師他常常會有

不會說的單字,但他講話很活,一句話說

不出口他就用四句、五句話來描述,即使

結構不一定每次都完整,但他講完後大家

都可以很清楚地聽懂他在說甚麼。而這就

是我希望所有學生在精進自己文法和單字

量之前,應該先學會的能力。

﹁就算發音不標準、文法有問題甚至單

字用錯,只要對方聽得懂就成功了。同樣

的,如果對方聽不懂,就算單字用的再精

準、發音再道地、文法全對,都還是一點

用都沒有。﹂

註一:B

L

,Boys' love

的縮寫,創作以男性間的愛戀為主軸,文

中的學生是詢問 A

ndrej

是否為同志漫畫喜好者。

51

生命

Page 52: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距離上一次專訪將近一年,彭于晏言

談間一樣真誠有趣,但看起來更為

自信。他在不同的時區拍戲,當浪琴表的

全球代言人,光鮮亮麗的出場只是工作裡

的一個面向,他其實也會擔心也會怕。

如果要說拍戲很辛苦,彭于晏大概是

很有資格說這句話的演員。他擔任男主角

的︽破風︾、︽黃飛鴻之英雄有夢︾、︽激

戰︾、︽翻滾吧!阿信︾,讓他必須練騎

術、練武術、練拳擊、練體操。去年接受

︽天下︾專訪時曾說﹁這麼拚命,鍛練的其

實是一顆強大的內心。﹂

彭于晏經常扮演運動員,運動員應該都

是內心強大之人,因為他們得和全世界的

高手對決、和零點零一秒的速度搏鬥;演

員應該也都是內心強大之人,他們在角色

裡向自己挑戰,在螢幕上與歷來的影帝影

后較勁。

演藝圈極為競爭、充滿明裡暗裡的比

較,明星被鎂光燈和放大鏡檢視,光環愈

亮、壓力愈大。

﹁如果要談我這十年來如何看待我的演

員生涯,其實每個人都是你的朋友,但每

個人也都是你可敬的對手,他們會給你機

會,讓你更認識自己。﹂彭于晏聊起來好似

輕舟已過萬重山,但他如何與來自各國的

劇組人員合作?如何在到處拍戲的陌生環

境下求得表現?如何面對男主角間粉絲歡

呼聲的大小不一樣?

以下是專訪摘要:

我現在都是參與兩岸三地合拍的電影,

也有跟好萊塢團隊或韓國團隊合作的機

會,或許因為我的成長環境和家人影響,

我以前不在臺灣念書,在國外認識不同文

化的人種,在中西兩種文化下長大。

我和他們相處融洽的秘訣是,如果遇

到不熟悉的劇組,我會比較熱情地去瞭解

狀況,也會花更多時間在準備上、做更多

功課。例如攝影師、燈光師是誰?他們以

前做過什麼作品?如果是第一次合作的導

演,就需要花更多時間討論,他想拍的東

西?他希望角色怎麼做?

我其實不覺得自己是大家認為的明星,

我只是一個演員,拍戲時就拿出我最好的

部份,只要action

就要做到現場會安靜下

來看我表演。你得要有這樣的自信,否則

就會很容易迷失。至於怎麼累積自信?就

是過去我拍的每一部戲、每一個作品,我

都花很多時間去練習、進入角色的狀態。

大家其實都想把戲拍好,你瞭解愈多

彭于晏:

不同國籍的合作夥伴,

是朋友,也都是可敬的對手。

文│

馬岳琳 

本文轉載經天下換日線授權同意,未經同意請勿引用

52

Page 53: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劇組的人,愈能迅速融入一個與國際團隊

合作的工作狀態。這是信任的問題,就是

你信不信任這個團隊。我以前沒有那麼多

心思去瞭解,因為自己也有很多工作也會

害怕,擔心表現不好,但這幾年慢慢成熟

了,會知道要準備得更多。例如你知道這

個燈光師拍過強尼戴普、這個服裝師得過

奧斯卡,那你會更清楚自己的心態,要如

何接受洗禮、向他們學習。

我就是個比較雞婆的個性,會管比較

多,我喜歡在現場,拍完戲也喜歡在現場

和他們聊天,不會回到車上,我會想瞭解

現場的所有人。

如果你認識了燈光師,燈光師也認識了

你,拍戲時他就會說:Eddie

你可能要站過

去一點效果比較好,他會幫助你;如果燈

光師助理擋到你的視線,如果你跟對方完

全不熟,你也不好意思直接跟他說欸讓開

一下。如果一個團隊所有人都想把東西做

好,那拍出來的東西絕對是超越劇本的想

像,這就是拍戲好玩的地方。

大家看到我都覺得我很好聊吧,哈哈

哈,我希望我能尊敬每一個人,就算是一

位搬道具的工作人員,我都會跟他打招

呼。我早上到劇組現場就會說﹁大家早!﹂

︵充滿朝氣︶,中午便當來了我就會說﹁放

飯了!﹂︵舉手吆喝︶。拍戲很苦,一天

十二個小時,你要很苦拍完還是大家很有

活力、很開心地拍完?

一路走來演藝圈都是很競爭的啊,但這

次拍︽破風︾我學到一種自行車哲學,就

是一群人騎車總有先到後到,就算你上坡

騎得比較快,但我下坡再追上你就好了。

一直騎總會騎到的,可能我只是花比較久

的時間,但不代表我到不了。

如果要談我這十年來如何看待我的演

員生涯,其實每個人都是你的朋友,但每

個人也都是你可敬的對手,他們會給你機

會,讓你更認識自己。

我看到始源︵同為︽破風︾主角的韓國

男星︶會看到哇他粉絲好多哦,那我很開

心,因為他的粉絲多可以給這部電影更多

不同的格局。大家都是想把這個戲拍好,

只要是往這個方向走,就不會去比較什

麼。而且很重要的是,你要做更多功課、

更努力,要不然你如何讓你碰到的對手愈

來愈好?如果自己也能愈來愈強,那就會

更有機會和影帝影后合作。

︽破風︾裡有一句Slogan

:﹁風在前,

無懼。﹂但其實還是會怕啊,碰到什麼事都

還是會怕,怕演不好,每天都會。但只能

靠勇氣了,還有自信,但當勇氣和自信這

些都沒有的時候,就要有意志力。

我會希望我的每一個角色,都能讓年

輕朋友看了後可以得到﹁再去奮鬥﹂的啟

發,這是我希望能帶給大家的。大家都說

我很勵志,但其實不是我勵志,是我的角

色勵志,我只能把這個東西交流給觀眾。

因為我也沒有別的,我不唱歌也不跳舞,

不能讓大家開心也不主持節目,所以戲劇

就是我能跟你交流的。我沒有辦法跟每一

個粉絲聊天說話,但我覺得我還是可以告

訴他們些什麼。

53

生命

Page 54: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決定出國唸博士班是思考過後的決

定,當初放下正式的公立高中老師

身分,很多人都很驚訝。已經唸到快畢

業,今年回臺灣時,到菜市場口吃個炒麵

當早餐,看我長大的老闆娘都還叨念著真

是可惜,怎麼把鐵飯碗都給捨了。

離開臺灣前,我做著朝八晚八的工作,

身邊的人都說做老師最好,輕鬆。但實情

是兼任行政工作的我,每天中午都是便當

會議,幾年下來,最熟識的鄰居是樓下的

蔡腸胃科,他說我有胃糜爛的問題。對著

老同事我有時候會笑笑說,如果不是工作

這麼操勞,我可能還真的很難下定決心出

國去。

畢竟出國就歸零了。

或許是出國前工作過的緣故,第一年最

辛苦的不是學業,而是自我身分認同的轉

變。這裡沒有人在乎我在臺灣做過什麼事

情。教育這種東西,地域性又強,在一開

始對美國教育制度還沒有很多了解時,常

常不太知道別人在爭辯什麼。

偶爾終於有聽懂的部分,想說講兩句貢

獻一下自己的意見,但無奈英文說得結結

巴巴,開口自己都會臉紅。總之,第一學

期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無名氏,揹著黑色的

雙肩大背包,穿著厚厚的大衣和雪靴,修

著最基本、最簡單的課。

再來就是生活型態的轉變,到了美國中

西部,大學城裡的生活總是很複雜又很簡

單,複雜是要應付很多生活的瑣事,臺灣

的便利,掰掰。有些概念用中文都不一定

知道,現在卻要用英語溝通。

開通一個信用卡,按東按西轉接將近十

分鐘,最後接到一個口音超重的客服人

員,他辛苦我也辛苦。可同時又簡單到好

像生活裡除了這樣每天上學放學的,再也

不需去想其他,特別是時事。有一段時

間,對美國的新聞不理解,和臺灣也有距

離感,感覺自己遺世而獨立的活在這個中

西部。連抱怨都慢慢的,好像在說別人的

出國交朋友,其實並不容易

揮別教職,博士生的沿海漂流

文│

任恩儀 

本文轉載經天下換日線授權同意,未經同意請勿引用

最辛苦的不是學業,而是自我身分認同的轉變。

54

Page 55: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事情一樣,再也沒有以前在臺灣工作時慷

慨激昂的語調。

另一個就是朋友。出國後的第一年,特

別難交新朋友。我後來認識一個女生,她

說過一個笑話給我聽,她說沒出國前看

︿行路難﹀這篇文章,覺得沒有感覺,心

裡還疑惑,怎麼作者不去積極交朋友,出

了國以後才發現,要在有限的小樣本裡找

到可以好好談上兩句話的人,比想像中的

困難很多。

出國前,成長歷程裡累積的朋友已經不

少,各行各業都有,頭角崢嶸,但他們都

不在這裡。我是三十歲才出國的老妹,這

裡剛畢業留學的大學生碩士生有自己的文

化,有時看著某些人掏心掏肺的在臉書說

一些事情,爭取一些職務,我只老人心態

的覺得小朋友好可愛。

那時候唯一的興趣就是發電子家書,我

建立了一個親近朋友的群組,每次只要在

這裡探索到什麼有趣的文化差異、學到什

麼新知,就寫下來,然後附上自己的評

論,只有在這樣的親近小社群裡才會感到

安心,可以繼續做自己,可以有自己評判

的聲音和意見。五年下來電子家書總共寫

了二十一封,內容什麼都有。

若說第一年有哪件很幸運的事改變我

的留學經歷,就是我參加了學校的國際

天下資料

55

生命

Page 56: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畫︵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program

︶,這個計畫的宗旨其實在幫助國

際學生適應美國生活,很多學校都有,學

校會幫志願者和國際學生配對,志願者都

是當地的居民參與這個計劃來接待國際學

生,可能是教授、可能是職員,也可能是

小學老師或銀行員,活動的宗旨很清楚,

就是想幫助國際學生更

了解他們所在的環境,

更認識美國一般家庭的

生活方式。

相關的調查發現,雖

然美國已經是比較接納

國際人士的國家,但是

仍然只有非常少比例的

國際學生有機會到美國

當地人家的家庭裡作客

或者參與日常的活動。

我配對到的是個快退休

的單身女教授,女教授

以前做青少女的教育研

究,研究女性主義,早

年協助地區的性教育計

畫規劃。每次她和我出

去用餐,我都得到智性

上的啟發。

同時她也教我點菜,

就這樣我終於學會了在美國要吃半生熟的

荷包蛋該怎麼說。她帶我參加很多親友間

的活動,她姪子的畢業典禮、妹妹的舞團

表演,朋友的畫展開幕和聖誕派對,透過

加入這些日常生活,演練文化儀式,到了

第三、第四年,我終於慢慢覺得自己和這

個文化有了連結。

去年底,我和也是工作過才出國求學的

朋友,有過輕薄短小,但情緒真實的對

話。幾年過去了,他和我都在反思自己的

異地求學路程。他說他最後變得更孤僻

了。我

說如果沒有真實的和當地人產生連

結,持續以一種客居的姿態,幾年就會變

得很疲倦。我有時去別人家用餐,那樣的

擺設是家,我這裡只是居住的地方。他說

出國的好處是至少臺灣的鄉親父老會覺得

我們在外面過得很好。這也是真的,出國

總是有一種朦朧美。

我們最後的想法是,出國唸博士班的漂

流感,這個經歷的特殊之處,很難和其他

人表達清楚。某種程度有種絕對的孤獨,

別人看卻都是光鮮亮麗。就像我室友吧,

前幾天說了一個義大利設計師 sit dow

n

please

的笑話,我笑到不行。但是這裡懂

的人不多。文化上的東西差異太細微,卻

又太明顯,一定要自己體會。

這條路既然選擇了,就是繼續好好走下

去。我們經歷出國這件事情的洗禮,一待

五年,人本身產生了質變,朋友明年可能

去非洲,繼續下一段的漂流。我明年也會

去歐洲。雖然都是沿著海繼續漂流,但我

們偶爾拉拉線,對方回應,知道對方都

好,然後心安。

任恩儀

曾經在臺灣當老師,後來到美國又變成學生。但自己最重要的身分認同現在是寫作者。在學術寫作與公眾寫作外,也寫隨筆,散文和

小說,偶爾發表,偶爾自己欣賞,繼續醞釀。因為做的是和人以及場域高度相關的教育研究,所以,凡事都會先想到在事件裡的人是

什麼感受,為什麼這個場域會形成這個文化。自己客居異鄉的身分更像一個業餘的人類學家,在做出結論前,通常會慢慢觀察。

作者小檔案

天下資料

56

Page 57: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行動

57

Page 58: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從二○

七年到現在,已經有數十位

學長姐去過亞維儂。﹂在此之前,鄭

雅慈對戲劇領域接觸甚少,行前還先和幾

個劇團相約見面,先認識彼此。這次赴亞

維儂演出的臺灣劇團共有五個:﹁8213

體舞蹈﹂、﹁在劇場﹂、﹁冉而山劇場﹂、﹁河

床劇團﹂和﹁驫舞劇場﹂。

﹁我們在那邊主要的工作,就是當翻譯,

協助劇團跟當地溝通。﹂

藝術節為期近一個月,劇團要在那邊

待上二十天,雖然巴黎文化中心有提供

協助,還是需要鄭雅慈與另一位同學魏

靖之幫忙翻譯。五個劇團,六十位團

員,從租屋時跟房東溝通,到進入劇

場,和舞臺技術人員解釋需求,都可見

她倆忙碌的身影。

鄭雅慈、魏靖之

兩種專業,海外協力

文│

楊君儀 

圖│

劉威震、鄭雅慈

自西元二○

七年起,淡江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研究所,就和駐法國臺灣文化中心開啟海外實習的合作,

每年固定前往法國亞維儂,在藝術節期間擔任實習生。鄭雅慈抱持著對藝術的興趣,主動報名參與。

58

Page 59: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劇場的小助手

五個臺灣劇團在六月二十九日抵達亞維

儂,被安排在絲品劇院,依照分配好的時間

進行排練。由於來此的多半是舞者,所需的

音效、燈光效果,都需靠鄭雅慈和魏靖之,

與法國技術人員溝通。

﹁基本上,團員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

她倆和劇團相處融洽,藝術家大半隨性

率直,私底下很好相處,但上了舞臺都很嚴

肅,對藝術有專業的堅持,令鄭雅慈大開眼

界。七月五日正式開演後,她們的工作也變

得更忙碌。

一早起床,鄭雅慈要先搜尋報紙和網路有

無對演出的迴響。巴文中心先前已經請公關

媒體進行宣傳,但只是做簡單介紹,吸引民

眾前往看劇。如果找到相關劇評,鄭雅慈必

須在第一時間將內容翻譯給團員知曉,之後

再在巴文中心的雲端建立檔案,以備團員日

後的需求查詢。劇場在下午才開演,她們在

中午就必須和團員過去預作準備。

﹁我們還要幫忙售票,回答觀眾的疑問。﹂

五個劇團的票價優惠方式不同,鄭雅慈得和

負責售票的行政人員說明,當場翻譯解釋,

以免造成購票民眾的誤解。開演前,也要協

助撕票、領位。五個團,每天演出一場,等

到五場劇都落幕,已經超過晚上九點,可說

非常忙碌。

﹁但也有小小的福利,完成售票後,得到

巴文中心和團隊的同意,我們實習生也可以

進去劇場看戲。﹂鄭雅慈把握機會,欣賞臺

灣劇團帶來的五齣劇碼,也看了其他國外劇

團在絲品劇院的演出,享受這些感官的饗

宴,在開心滿足之餘,還有一絲小小遺憾。

﹁我覺得,我們臺灣劇場的實力並不輸給

外國,但在臺灣,觀眾的參與很少,獲得的

掌聲、迴響、分享更少。﹂鄭雅慈有些惆悵

地說。

各式各樣的豐盛收穫

在法國,民眾對進劇場習以為常,觀眾

群包括十多歲的孩子,到拄著拐杖的老先生

老太太。更﹁專業﹂的觀眾甚至會提早做安

排,列出一張哪天看哪場劇的行程表。法國

人看完劇後也不會立刻走人,很多人會留下

來,想和演員或導演分享他們的感想,鄭雅

慈也會從旁翻譯。

﹁冉而山劇場演出的﹃彌莎禮信﹄,是阿

美族語,意指一年四季都會有的祭儀。劇中

有往身上塗抹泥巴的表演,有一位觀眾說這

令他想起小時候,可以恣意把什麼東西都往

身上亂抹,長大之後,反而不能這麼做。他

分享這些觀後感時,激動得淚流滿面。﹂法

國觀眾的真情流露,對戲劇的參與深度,也

令鄭雅慈很受觸動。而這齣劇也在普羅旺斯

報得到五顆星的最

高評價。

言,

二十天大錯沒有,

小亂難免。雖然鄭

雅慈行前請教過老

師和有經驗的學

姊,也額外補充了

字彙量,到現場還

是會碰到不了解的

專業術語,考驗她

的應變能力。

﹁還有一個考驗:

在戲劇開演前,我

必須宣佈場內不要開手機,不可攝影和拍

照。臺灣劇團的藝術總監會提點我怎麼講,

當地技師安慰我不要緊張,但我還是講得結

結巴巴,可是我講完之後,觀眾都會報以熱

烈掌聲。這真的是很大的鼓勵,三天後,我

就講得流暢多了。﹂

從鄭雅慈略帶靦腆的笑容中,不難察覺她

在這場國際交流中獲得不少珍貴的經驗:對

法國風土人情的第一手觀察,語言能力的進

步,還有勇氣與自信,以及對劇團的全新認

識。相信今年在亞維儂絲品劇院看過戲的觀

眾們,也不會忘了臺灣劇團的精彩呈現,以

及這位法語系女孩努力說過的每一句話。

冉而山劇場,技師人員與實習生合照(演出最後一天)

59

行動

Page 60: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三度獲得計畫主持人佳作、連六年榮獲

教育部補助、結合企業共達八十八

家,地點遍及義大利、韓國、泰國、

印尼、印度、越南、馬來西亞與大陸,

二〇〇四年從東海會計系發起的﹁國際職

場專業實習計畫﹂,不僅陸續獲得教育部學

海系列︵飛颺、習珠與築夢︶的肯定,去

年國際貿易局更將這項計畫正式納入﹁第

四屆臺灣—

義大利雙邊經貿諮商會議﹂議

案,透過政府的力量全力推動。

從社會關懷出發,接軌國際

﹁大概從一九九五年開始,就發現畢業

生的就業問題,後來想到的作法,就是讓

學生在三年內修完必修科目,大四這一年

幫他們找實習工作,而且是給薪的實習工

作。﹂東海大學會計與產業研究中心主任許

恩得教授回憶這計畫的緣起,初衷其實很

簡單,﹁很多同學已經背負了助學貸款,

如果畢業後又失業,不但無法透過教育翻

身,反而造成更大的生活壓力。﹂

因此,從有系統地將學生送到國際型會

計事務所與跨國企業實習,並且讓實習年

資得以採計,每個月至少可以領兩萬兩千

元助學金,更逐漸深化,加強社會關懷、

創新精神、團隊合作與國際接軌的培訓。

﹁參與這項計畫的學生,除了要到醫院當

志工,從去年起,東海大學也成立﹃南投

地區暑期服務學習志工營﹄,擴大對偏鄉弱

勢孩童的服務學習。﹂許恩得教授笑談,要

學生到醫院當志工,是因為前幾屆很多學

生邊實習邊掉眼淚,因為其他同學到了大

四很輕鬆,自己卻有加不完的班,﹁在醫

院看到這麼多生老病死,看到菁英如醫生

也一樣這麼努力,通常就會有不一樣的想

法。﹂

而從事偏鄉教育,為的也是讓這群未來

職場的生力軍,在累積專業的同時,﹁也能

有正確的心態與價值觀。﹂

而接軌國際的精神,更讓這項計畫在

二〇〇八年,即藉由教育部學海系列計

畫,首度與義大利佩魯賈大學合作,更名

為﹁臺灣—

義大利國際職場專業實習計畫

︵TIP

︶﹂,讓學生在實習階段,就能有海外

實戰經驗。

難得的是,這麼珍貴的海外實習機會,

並不只有東海大學獨享,從推動國際職場

實習計畫第二年,許恩得教授就將計畫開

放給全臺灣各大學,且不限科系。為了全

力推動這項計畫,東海大學甚至在今年將

大四必修課全數取消。

許恩得打造青年跨國實習平臺

提早走出去,畢業不失業文│

楊君儀 

圖│

汪忠信

畢業即失業?當世界各國因攀升的新增失業率,開始關注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由東海大學會計系發起的一

場十年大計,不僅跨越系所與學校的藩籬,攻佔歐洲灘頭堡,下一個十年,更隨著臺商企業,瞄準東協。

60

Page 61: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可以的話,我們希望能夠拋磚引玉,集

合大家的力量建構出一個平臺,讓更多臺

灣學生可以走出去。﹂許恩得教授解釋,這

也是今年﹁臺歐青年跨國實習平臺﹂的緣

起,就是希望鼓勵更多學校與企業加入,

把學生送到義、德、法、英與荷蘭等國實

習,更招募這些國家的學生來臺實習。

﹁當臺灣的企業出現外籍實習生,從管理

階層到基層,很難不被刺激,往更國際化

的方向走。﹂許恩得教授說道。

讓學生貼近實務面,

讓企業沾染創新活力

讓學生貼近企業的實務面,也讓企業沾

染學生的創新能量與突破性思維,不僅限

於這個橫跨臺歐的實習平臺。﹁因為多年下

來,和許多臺灣跨國企業合作,也看見東

南亞市場的崛起。﹂

因此,這個跨國的實習平臺,其實早

已透過和臺灣企業的合作,悄悄滲透到泰

國、印尼、印度、越南、馬來西亞,及韓

國、大陸等地區。

現在包含歐洲和亞洲等國家,已經有

八十八個企業參與合作,唯一的瓶頸卻是,

沒有足夠的名額過去。原因之一是計畫擴大

後的補助與聯繫尚待整合,另一個原因則

是,許多學生怕太苦了,不願走出去。

﹁因為到歐洲或東南亞,不僅有語言的問

題,由於我們堅持實習時間至少要半年以

上,讓很多學生望之卻步。﹂許恩得教授解

釋,因為實習時間至少要有半年以上,企

業才可能交付專案。

﹁我們有學生在G

BU

管理顧問公司實習

期間,甚至完成了四個專案計畫。出去這

段期間當然很苦,但從回來的學生臉上那

種自信,真的是會有很大的改變。﹂不過,

許恩得教授也不忘說明,在實習期間,每

個學生都會配有一位職場導師,除了實習

上的指導,生活起居遇到困難也會提供協

助,並不是孤立無援的。

﹁其實,推動國際實習的理論基礎,就是

社會企業。﹂許恩得教授表示,社會企業不

僅在社會福利與環境政策中,具有領先的

創新地位,在全球經濟衰退的過程中,更

具備輔導復甦的功能。如果能結合政府相

關的租稅優惠、經費補助,不但可培養學

生關懷社會的情操,更能進一步提出創新

的商業模式。

﹁而且,社會企業的精神,與聖經的教導

一致,成立這樣的平臺可以積極培養社會

企業家,對發揚基督的精神深具意義。﹂因

為信仰的力量,因為自認求學過程中受過

許多恩惠,讓教育之於許恩得宛如生命,

所以全心付出,無怨無悔。

61

行動

Page 62: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每一次的海外實習計畫,都讓學生見

識到最新互動多媒體實作技術,並

在Microsoft

實習生活與工作互動交流中,

學生也體悟到在國際企業工作應有的態度

及處事方法,進而拓展自己的實力,培養

了具有深度的國際價值觀。

提到黃士嘉老師為何會鼓勵自己的學生

積極拓展國際觀,這就要回朔到黃士嘉博

士班在美國U

C B

erkeley

的讀書經驗,當時

海外進修的生活蘊涵飽滿知識能量,且匯

聚各方菁英的薰陶,造就了他自己深入且

獨立的思考能力,也拓展國際化的視野,

擁有更寬廣的專業知識和文化理解能力。

當時的生活影響了他後來的思考邏輯與

對事情的看法,所以當黃士嘉現今成為老

師,也積極鼓勵自己的學生培養全球移動

力,擁有繞著地球轉動的能量。

從臺灣北科大到美國西雅圖微軟

選送學生前往微軟實習的契機,源自於

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任教的黃正能教授,

因著他同時也擔任北科大的國際榮譽教

授,就透過黃正能教授在北科大任教的期

間,介紹了在西雅圖M

icrosoft

總部多媒

體部門工作的王逸民博士給黃士嘉老師認

識,雙方就這樣開啟了合作實習的機會。

微軟的實習內容是以實作方式,讓學生

進行為期兩個月的互動多媒體部門研究,

包括deep learning

演算法開發、3D

顯像技

術、物體辨識等等。舉例來說:M

icrosoft

之前發表K

inect

肢體感測系統,就是透過

深度可以掌握物體的遠近及物體的形狀等

概念,這概念已經被廣泛的使用在視訊監

測、家庭娛樂和互動生活等,透過肢體感

測裝置與軟體平臺之開發工具,可以讓臺

灣學生學習掌握開發視覺辨識系統的實務

能力,也希望能將學習到的技術引入臺灣

扎根,不斷培養新一代優秀的視覺辨識系

統研發人才。

透過教育部的﹁學海築夢計畫﹂經費補

學海築夢,

海外實習培養專業力

文│

趙怡倫 

圖│

黃士嘉

透過教育部﹁學海築夢﹂獎助大專院校學生赴國外專業實習計畫的支持,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黃士嘉教授目

前共選送了十四位學生赴美國M

icrosoft

公司西雅圖總部互動多媒體部門實習。

62

Page 63: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助,這些北科大學生擁有了人

生難得一求的國際企業實習經

驗,除了實習工作之外,同學

們有幸受邀到單位主管的家中

做客,除了進行小組單位交付

的專題工作之外,也有許多機

會可以深入美國當地社交生

活,讓學生不僅在專業研究方

面獲益良多,更體驗到不同的

國家文化,感受來自於不同國

家背景、不同的生活見解。這

些學生真切感受原來世界這麼

大,只要用對資源,也能輕鬆

築夢踏實。

從缺乏主動發言到流利應用

英文發問

﹁這些學生透過國際企業的

實習,增加了實際應用英文溝

通的機會,思考該如何將所要

表達的意思,確切地運用英文

傳達,且讓對方可以明白與掌

握。透過微軟海外實習,每位

學生都在英文表達與溝通能力

上,都有大幅度的成長。﹂黃士

嘉如此表示。

過去在臺灣的課堂上,黃士

嘉看見學生缺乏主動發問的習慣,而這些

遴選上海外實習的學生,透過微軟專業的

訓練,融入到國際知名企業的溝通方式與

工作環境,也觀摩來自世界各國菁英的研

究態度與經驗,在微軟積極開放的工作環

境中,皆變的非常的主動發問,一有不懂

的細節,就會於工作會議中以英文來提出

並詢問,勇於與來自全球各地的專業菁英

切磋砥礪。

從單向學習到與世界交流

﹁在美國的學習領悟出要勇敢表達自己的

看法,對任何的學問或研究,都是要思考

到非常深刻與透徹,與世界交流後更能培

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黃士嘉如是說。

他也鼓勵每一個臺灣年青學生,要勇敢

抓住任何可以踏出自身校園的交流機會,

以他的學生為例,透過﹁學海築夢計畫﹂

在微軟進行海外實習,除了可以精進外語

溝通能力外,更可將國際專業的產業經驗

帶回到臺灣,無論是針對自己或是臺灣科

技發展與技術的升級,都有正面的助益,

將來更可以透過海外實習經驗,幫助自身

快速投入就業的市場,立足優於別人不可

被取代的位置。

鼓勵每一位年輕學子,從心出發、用行

動去實踐,替自己實現未來的夢。

63

行動

Page 64: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你可曾想過成為社會新鮮人的第一份

工作為何?沒在日本念過書、更不

會說日文的郭彥廷,在清華大學物理研

究所畢業後,有機會進入世界前五百大

企業的Toshiba

、成為日本新鮮人,很大

的原因與到德國耶拿大學當交換學生的

經驗有關。﹁以前覺得出國念書、工作很

遙遠,出國後發現,自己跟世界其實很

近。﹂他說。

耶拿是德國的光學重鎮,不僅是知名的

光學公司卡爾.蔡司發源地,還有德國唯

一一個光學博物館。光學產業完整之下,

大學的研究範圍因此相當多元,鏡頭、雷

射、電腦斷層掃描等相關課程都有,更有

許多實務界業師開課,讓研究光學的郭彥

廷大開眼界。

積極參與各種課程

一堂關於醫學影像的課,讓學生在期末

前懂得寫程式,只要輸入數據,就能利用

自己寫的程式還原電腦斷層掃描的圖。﹁我

第一次遇到如此講求實務的課程。﹂郭彥廷

指出,他學的是實驗物理,過去很少被要

求寫程式,但他發現各國學生不管是念實

驗物理還是理論物理,對程式都有滿多了

解,也促使自己要更加強寫程式的功力。

在還沒出國交換之前,許多人想像中的

跨文化活動,就是與其他國家交換生分享

食物、開Party

等社交活動,郭彥廷也不例

外。但一位過來人告訴他:﹁與外國學生

有深度的文化互動,要透過課堂合作。﹂因

此,雖然只有短短交換一個學期,他也積

極地旁聽課程、到教授實驗室實習,一刻

都不想浪費。

還記得某堂課的期末作業,和另一位

法國同學合作上臺報告,就讓他感受到彼

此觀點的差異。當時兩人需要一起準備簡

報,對其他同學分享一篇論文的內容,郭

彥廷按照自己對於論文的思考邏輯做,但

對方另外想到的,是如何將簡報包裝地更

出國交換學習,

開啟海外工作大門

文│

盧昱瑩 

圖│

郭彥廷

有機會將自己放在國際平臺上,讓郭彥廷發現臺灣學生的實力,一點也不輸給外國學生,

更因此激勵他嘗試海外工作,成為日本社會新鮮人。

64

Page 65: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令人容易了解。﹁在討論報告的過程中,即

便我們學的是同樣專業,也能看到不同國

家教育側重的不同面向。﹂

最後,兩人的報告在近三十名學生當

中,獲得了前三高分的評價,對郭彥廷來

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肯定,﹁過程中的確看

到自己有所不足之處,但同時也發覺,自

己其實有實力可以跟他國同學較勁,﹂他

充滿自信的表示。

主動爭取實驗室實習

一般來說,一學期的交換時間不長,較

難有機會進入實驗室實習,但郭彥廷還是

主動寫信向教授敲門,很幸運的進入以生

物光學為主的實驗室。

雖然他協助的工作是基礎的架設光學系

統、測試雷射性能等等,可是3

個月實習

最大的收穫,就是親身體驗外國團隊的工

作環境。﹁一開始不太習慣大家與教授的關

係是對等的,都直呼教授名字,﹂他笑著

道。此外,德國人照著規矩的嚴謹做事態

度,也令他印象深刻。例如,只是隨手做

一個簡單實驗,該戴的護目鏡一樣戴上,

絕不會怕麻煩而省略。

很重要的是,實驗室是一個學術場域,

如果因為英文溝通不良,可能影響被交辦

的任務失敗,讓郭彥廷更是戰戰兢兢。還

好有一名博士生帶著他做事,如果真因為

英文聽不懂,他也會盡量問清楚,才不至

於出錯。

出國交換翻轉的除了是郭彥廷的專業能

力,更大的改變,是自己看事情的角度變

得立體。

有一次因為學生證遺失,緊張的他到國

際事務處想找辦公人員幫忙,卻得到一句

回覆:﹁請在辦公時間過來,緊急的話先

寫email

。﹂﹁如果在臺灣,辦公人員即使在

非辦公時間,可能還是會彈性的幫你處理

問題,但在德國卻不是這麼一回事。﹂郭彥

廷後來換個角度想,如果要對方在非辦公

時間幫忙,犧牲的就是他的休息時間,等

於剝削對方成就自己,也不是一件對的事。

理解到各國民情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在

回頭看待自身國家與文化時,就能不卑不

亢,這就是郭彥廷出國交換學習過程最大

的收穫。

65

行動

Page 66: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走在文化古都愛丁堡,你一定會去拜

訪全球暢銷小說︽哈利波特︾的誕

生地─

大象咖啡館,以及作者J. K

.

羅琳

又小又冷的寓所,她說:﹁我在這裡找到

了自己,雖然當時我的生活一塌糊塗,但

反而因此得到解放!﹂或者追隨她的腳步

前往位於葡萄牙,被譽為全球第三美的書

店─

萊羅書店(Livraria Lello)

,書店內有名

的紅色旋轉樓梯,就是她筆下華麗魔幻世

界的場景之一。

﹁成就許多偉大創作的靈感,其實就藏在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

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吳政霖分享,過去跟著

老師一起參與社區營造的田野經驗,讓他

對於地方文化薪傳與如何成為創意

產業核心價值的方法保持高度關注。

﹁文本﹂是發展創意產業的根

觀察哈利波特從小說發行、改編

電影到周邊商品,甚至根據小說場

景成立魔法樂園,規劃古堡探訪、

蒸汽火車與城市漫遊導覽之旅,電

影殺青後再成立展示拍攝道具的博

物館;這股風潮不僅創造可觀的創

意產值,也為英國的文化地景做了

最好的宣傳。此外,曾登上大銀幕

的電影︽足球尤物︾也是一部改編

自莎士比亞名著︽第十二夜︾的校

吳政霖

出走英倫

以開闊的胸懷看世界,

用心探索在地文化

文│

林媛玉 

圖│

劉威震、吳政霖

戲稱自己當年為愛走天涯,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吳政霖遠赴英國里茲都會大學文化變遷與文化

旅遊研究中心研修一年,親身觀察英國創意產業的發展,深度體驗英國教育與學習方式,獲益良多。

66

Page 67: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園青春喜劇。

﹁概觀這些文本所描述的文化、社會與場

景無不是源自我們的生活,透過改編詮釋

與現代科技演繹呈現在眾人眼前,為地方

文化的保存與創意化提供嶄新的途徑。﹂吳

政霖認為這些都可做為臺灣創意產業發展

的借鏡。

因緣際會開啟英倫探索之旅

一百學年度時獲選教育部學海飛颺計

畫,他選擇遠赴英國里茲都會大學文化變

遷與文化旅遊研究中心進行為期一年的研

修計畫。談到當年會努力爭取留學機會,

可說是無心插柳;他幽默地說:﹁因為當

時女友的父親以自身經歷鼓勵我到海外開

闊視界,所以才開始認真思考留學的可

能。﹂

為此,他花了近兩年時間準備,先是取

得中心主任麥克‧

羅賓森教授對研究計劃

的認可,隨後再獲得學海飛颺計畫補助,

讓他如願踏上留學英倫的學習之旅。

﹁這趟旅程有苦有甜,但我很慶幸自己能

勇敢跨出這一步,同時也感謝過程中曾協

助過我的每一個人。﹂吳政霖笑著說。

﹁主動﹂是在國外學習的基本態度

談到異鄉生活,從文化、語言到社會

適應,吳政霖說自己至少耗時三個月才逐

漸融入在地生活的節奏。過去在臺灣課堂

所學的英語,在這個高度國際化的教室,

根本無法完全派上用場,他笑說:﹁我的

同學來自世界各地,加上英式英語獨特的

腔調和速度,我一開始真的只能一直說

Pardon

。﹂是後來透過聽廣播、看電視字幕

學對話,才撇開煩惱,笑擁英語能力進步

的喜悅。

在英國期間,歐美的教育方式與學習態

度也令他印象深刻。﹁臺灣學生被動,少

思辨,不擅於分享,習慣等待教授安排進

度,這種態度在這裡是行不通的。﹂助教就

曾提醒他:﹁不管你過去的學習方式為何,

當你來到這裡就要學會主動讓教授知道你

想學什麼,他才能引介資源協助你學習,

否則你這一趟就白來了。﹂這種主動求知,

樂於分享的態度,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除了學習上的互動,圖書館二十四小時

全年開放,完整的線上電子資料庫更便利

查詢,慨嘆學術資源落差的巨大之餘,他

又一次慶幸自己敢於逐夢。﹁你要先確立出

國的動機與目的,是想一窺堂奧?還是只

想去玩?兩者並不衝突,但要知道孰輕孰

重。﹂他認真地說著。

期許成為啟發學生設計天份的良師

回國之後的吳政霖,除了分享留學經驗

與研究觀察,一度也在設計系擔任教職,

目前則全心投入完成博士論文。

在帶領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他相當要求

學生必須擁有敏銳的觀察力,不能只埋首

在自己的世界,想像何謂好的設計。﹁我時

常會在不同時間點問學生,你知道學校附

近新開幾家店,又收了幾家?﹂他認為:

﹁如果對生活環境的變化無感,就不容意做

出好的設計,因為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協助

人的生活更有條理與效率。擅於觀察,才

能洞見趨勢,預先了解使用需求與技術的

可行性,創意和設計才不會流於華而不實

的無用之地。﹂

期許自己能成為協助學生擁有觀察與思

辨能力的老師,他,也正為此努力以赴。

《Overworlds & Underworlds》以里茲舊城區閒置的下水道為場地舉辦的文化藝術祭

67

行動

Page 68: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國際化浪潮下,具有國際視野已經成

為企業選才的重要條件,具備全球

移動力也成為青年生涯發展中最具影響力

的優勢。

然而這些能力不會憑空得來,目前在故

宮博物院擔任助理研究員的賴芷儀,以自

身經驗鼓勵青年,勇敢地跨出出國留遊學

的第一步,不只獲得專業,更累積未來的

資本。

帶著好奇心看世界

﹁因為對世界懷抱著一份好奇心,所以驅

使我不斷向前走。﹂賴芷儀笑著回憶過往。

曾在大三時到美加擔任交換學生,當時的

她就曾和日本友人相約一起到加拿大的愛

德華王子島,造訪清秀佳人A

nn

的故鄉。

因好奇而衍生的勇氣,讓她勇於探索世

界,在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畢業

後,賴芷儀很快獲得教育部九十三年度公費

補助,前往英國留學九年,先後攻讀倫敦大

學人類學物質與視覺文化研究碩士以及倫敦

大學設計人類學博士學位;並在一○

三年底

返回臺灣、進入故宮工作。

長久以來對參觀博物館很有興趣,賴芷儀

說:﹁因為博物館是一個最能與在地文化對

話的好地方。﹂因為對建築與文化的熱愛,

她說:﹁很感謝在留學的過程中,很感謝在

倫敦大學人類學系時,讓我有機會與大英博

物館、V

&A

等國際知名博物館交流,我還

會利用課餘時間,四處參觀博物館。﹂

曾和世界級的廠商溝通與一起工作的經

驗,加上不斷吸收當地匯聚的文化與設計

養分,進而轉化成為她目前推動故宮南院

籌備工作的豐富能量。

賴芷儀

醉心博物館文化

博覽世界之美,蓄積專業能量

文│

林媛玉 

圖│

賴芷儀

目前在故宮博物院擔任助理研究員的賴芷儀,旅英九年間攻讀兩個學位,除了在課程中與大英博物館、

V&

A

等國際知名博物館交流合作,更利用課餘時間四處參觀博物館,蓄積專業與能量。

68

Page 69: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精彩豐富的留學生活

在海外留學的過程中,賴芷儀除了課業

及在學校兼課之外,更常利用作田野調查

的機會,主動蒐集資料,豐富自身的文化

知識,更積極爭取各種參與實務工作的機

會。與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合作就

是其一,她笑說:﹁有些國內的工藝家或

設計師如果到英國、歐洲參展,我也會幫

忙申請計畫、支援翻譯、聯繫客戶等相關

工作。﹂協助他們將臺灣的工藝與設計,推

廣到歐洲各地。

讓家人分享努力與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留學期間賴芷儀除了擔

任藝術顧問外,更曾在設計雙月刊、La

Vie、建築等雜誌擔任海外撰稿人,投稿分

享她對建築、設計、藝術與文化層面的多

元觀察。

﹁其實那是我到英國的第一年,當時我想

送給爸爸一個特別的父親節禮物,希望爸

爸能在八月號的建築雜誌上看到我發表的

文章。﹂她俏皮地說,因為父母的支持與包

容,讓她能盡情在學術的翰海悠遊,也希

望這份小小的驚喜,能讓家人看見她的努

力與成長。

而這些點點滴滴累積下來的溝通寫作經

驗、實務歷程與參訪行動,不但豐富了她

的留學生活,也為她未來的專業奠基,寫

下無限可能。

好奇與勇氣,蓄積創新的能量

為鼓勵更多青年學子跨出海外求學的第

一步,賴芷儀返臺後也應教育部之邀,在

許多場合與青年學子們分享她自身的留學

經驗,以鼓勵青年踏出國際化的腳步,探

索更豐富的知識、感受國際文化帶來的震

撼與衝突。

﹁當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懷疑,出國留學

的投資與付出是否能獲得相應的報酬時,

你首先要了解,留學除了求得專業知識之

外,有太多的觀察、技能與經驗,都是在

學校以外的地方獲取。﹂

賴芷儀笑說:﹁所以你應該問問自己是

否有足夠的勇氣挑戰自我,跨出自主學習

的步伐。﹂她深信青年只要懷抱有對世界的

好奇與熱情,自然而然會產生探索的勇氣

與動力。

﹁如今,有機會讓我把在海外所學與觀

察,實際應用在推動臺灣的博物館文化

上,讓我覺得兢兢業業、全力以赴。﹂

在籌備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院區|亞洲

藝術文化博物館的過程中,賴芷儀也學會

了更多元的溝通,如何把專業與理想化作

更創新、更可實現的成果,將豐富的故宮

館藏、結合亞洲藝術與文化,呈現出豐富

有趣、更貼近生活的面貌給觀眾,成為她

現階段最重要的挑戰。

倫敦設計節V&A 裝置藝術

69

行動

Page 70: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為了發展農村旅遊,我們的作法是成

立乙種旅行社,透過客製化套裝行

程的設計,帶動社區經濟發展。﹂聽著楊

博凱侃侃而談主題為﹁Fun

遊草根﹂的企

劃內容,你很難想像,這只是一個為研習

營所做的企劃。

楊博凱說,當初會有這個提案,是從小

組成員的經驗出發,﹁發現農村要發展國際

觀光,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臺語人口如

何與英語人口溝通?﹂

也因為這個精彩的報告,讓楊博凱得以

在北中南三場的研習營中脫穎而出,入選

教育部一○

四年青年菁英國際組織及社會

企業研習團,前進瑞士參訪瑞士發展成熟

的社會企業現況。

用創意,解決社會問題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黑暗餐廳

Blindekuh

﹄,整個餐廳黑壓壓的,完全沒

有光透進來。在那種情況下,你會發現自

己很無助,需要別人的幫忙,與人合作,

才能順利把一餐吃完。﹂楊博凱解釋,所有

雇用服務生都是盲人的黑暗餐廳,除了提

供工作機會給視障人口,同時也是讓人體

會盲人的不便,從而增加同理心。

﹁因為這形式太特別了,所以不但瑞士

有兩家,中國、德國與歐洲其他國家都紛

紛有仿效者,臺灣也曾經開過一家黑暗餐

廳。﹂楊博凱洋洋灑灑列出的名單,並不是

在參訪過程中得知的訊息,﹁主辦單位要求

我們前一天晚上都要先查好隔天行程的資

料,隔天應對時才能回答很多問題。﹂

﹁還有,像是利用再生帆布做成包包的環

保品牌FR

IETA

,除了讓我見識到瑞士人對

環境與資源的重視外,設計功力更是不在

話下,每個包包都是獨一無二的,讓人很

想掏出錢來買。﹂

楊博凱如數家珍,說著行程中每個讓他

驚艷的社會企業範例,包含提供語言協助

的ICVolunteers

、運用青年的力量促進環境

永續的Earth Focus Foundation

、以法律保護

環境的C

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楊博凱:從瑞士社會企業學到的一門課

先行動,再擴大影響力

文│

郭珮甄 

圖│

劉威震、楊博凱

資源匱乏就不能創業?輔仁大學楊博凱從瑞士社會企業學得的經驗,讓我們知道,

只要具有創新的能力,你也可以從小處做起,擁有驚人的影響力。

70

Page 71: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Law

、收集雨水儲存的International R

ainwater

Harvesting A

lliance

、保護動物園和水族館的

World A

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

s

、販

賣碳權的The South Pole G

roup

,及利用剩餘

食物製成新食物的Zum

guten Heinrich

,每

一站都累積了滿滿的收穫。

原因無他,因為除了行程前的會前會,

回到飯店後還有會後會,每個小組成員都

有他的分工,為的就是即時記錄當下的收

穫與感動。﹁所以我們每天都要十一、二

點,才有辦法上床睡覺。在黑客松大賽前

一晚,甚至到兩、三點才睡。﹂

先做出來,再加以複製擴大

黑客松大賽,是這趟為期二十天的瑞士

之旅的心得小結,在行程結束前幾天,將

過去兩週的所見所聞,整理成一個社會企

業的提案。

﹁我們這一組做的是綠色地圖,將臺灣著

名的綠色景點,如棲蘭森林遊樂區、馬告

國家公園、太平山國家公園等串連成線,

透過行動載具的A

PP

,向全世界招手。﹂楊

博凱說明,這個企劃有點延續研習營的概

念,但因為到了國外,體會到臺灣在國際

上是還有很多努力空間的。

﹁在聯合國歐洲總部萬國宮,共有三十四

個會議室,但因聯合國不承認臺灣護照,

所以國人到裡面如果要參觀,是無法使用

臺灣護照的。﹂楊博凱說,這讓他們更想

盡自己一分力做好國民外交,除了主動讓

座、幫忙,也積極參與各個協辦單位舉辦

的活動,或許一己的力量很微小,累積起

來就能形成一股很大的力量。

﹁除了我們的提案,其實其他小組所提

的,利用環境破壞的照片,做成一個線上

展覽,以及收留流浪動物的民宿,都是很

棒的企劃。﹂自承因為家境的關係,如果

不是因為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提供的這個機

會,是很難到瑞士這種高經濟消費的國家

的,這也讓他分外珍惜過程中的所見所聞。

就因自己所處環境的貧乏,看到瑞士

的社會企業,運用創意,透過很好的商業

模式,將原本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變成可

能,在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還能夠獲

利,讓這個行動有辦法成為永續,更給予

楊博凱莫大的鼓舞。

﹁很多事他們會先做出來,再加以複製擴

大,這是社會企業中很重要的精神,因為

擴大就可以影響更多人,且更有效解決社

會問題,這種精神是我們要學習的,特別

是很多大企業,如果沒有做好社會責任,

回饋當地,其實是很可惜的。﹂這樣一番

期許,從一個年僅二十出頭的青年口中說

來,備加珍貴。

71

行動

Page 72: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出發前才得知,和我一起去泰國實習

的外籍生因為簽證因素,將晚一個

禮拜到達。當時學長問我:﹁妳夠勇敢

嗎?﹂剛得知自己要獨自先去泰國的當

下,心中是充滿恐懼的。面對一個完全未

知的國度,我,真的可以嗎?

在NG

O

實習,定義選舉和民主

我實習的單位叫做A

NFR

EL

︵亞洲自由

選舉網路︶,一個推動亞洲民主與選舉的國

際非政府組織。泰國總部的辦公室坐落在

一般住宅區裡,是個像家一樣的辦公室。

員工來自世界各地,有美國、菲律賓、印

尼、泰國、馬來西亞。辦公室的工作氣氛

愉快輕鬆,大家都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

和專業。A

NFR

EL

最近的一個計劃是建立

AER

C︵亞洲選舉資源中心︶的網站。他們

妳夠勇敢一個人去泰國實習嗎?

海外實習的三個禮拜一眨眼就過完了。從報名計畫、繳交書面資料到最後的面試,

都讓我覺得像夢一場。沒想到才讀完大一的自己也能有機會參加海外實習,讓我變得更獨立、更勇敢。

文│

黃詩淇 

本文轉載經天下網站授權同意,未經同意請勿引用

72

Page 73: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希望將亞洲的選舉資料和情報彙整在一個

網站裡面,讓大眾接觸到更多選舉資訊和

資料。而我實習的主要工作就是整理選舉

和民主的詞彙。

其實剛得知自己要做的事情時有點擔

心,我有能力解釋什麼是選舉、什麼是民

主嗎?這三週內,我多次對英文專業字彙

感到沮喪,也曾害怕交不出作業。但在同

事的引導下,我最後還是完成了份內工作。

實習期間,因為A

NFR

EL

受邀到IC

IRD

會議,因此一起參與了為期兩天的國際會

議。會議中有從不同國家、不同學術界、

不同角度對於東南亞議題的研究與報告。

每個小會議一次大概會有三到四位學者上

臺分享,並在最後有討論時間。我選擇的

會議談論到了有關於在在緬甸國際性非政

府組織和支援整合、救助影響到哪些人、

日本在緬甸的官方發展協助。

這些會議讓我知道了許多對特定議題的

不同想法,同一件事情,往往會有許多不

同的看法,我們應該學會傾聽與溝通。這

次的會議加深我對國際關係的興趣,同時

我也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激勵我把握學

習機會,增進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歐洲女生也會殺價

週末,我會和朋友一起去探索曼谷。

最深刻的旅行就是和在國際會議上認識的

歐洲朋友一起去泰國的恰圖恰市集。這個

市集佔地面積約十四公頃,擁有超過一萬

五千家的商店,囊括各種商品。不管吃的

喝的還是穿的,甚至是婚禮上才會出現的

拱門都有。第一次和這麼多歐洲女生一起

出遊,聊天的過程中,喜歡上了歐洲女生

的自主和樂觀,分享了不同的國情。最令

我訝異的就是德國女生堅決強硬的殺價態

度,就算語言不同,還是可以買到很便宜

的洋裝。

五味雜陳的曼谷生活,我學會了一點點

泰文、融入日常生活,實地了解非政府組

織的運作,更認識來自世界各國的朋友,

一起交流文化的差異及各種議題。我感謝

這段海外實習的時光,雖然有點恐懼、

擔心和害怕,卻也豐富了我的人生,讓我

變得更獨立,更堅強,更勇敢,也更有自

信。︵作者為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大

二學生︶

感謝這段海外實習的時光,雖然有點恐懼、擔心和害怕,

卻也豐富了我的人生

73

行動

Page 74: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當飛機降落在離臺灣八千公里遠的

地球另一端,冷冽的秋風吹來,

提醒我:﹁歡迎來到林雪平!﹂林雪平

市︵Linköping

︶雖是全瑞典的第五大城,

但地廣人稀,走在大街上能遇見的人數約

莫是臺灣小鎮的程度,因為是個大學城,

連每學期國際交換學生的到來,都是值得

市政大廳熱鬧舉辦歡迎會的大事,這也是

初來乍到的我,見識到的第一場瑞典風格

聚會:沒有正式服裝、沒有長官致詞,只

有鎮上的樂隊大叔表演開場,一派隨和、

沒穿西裝的市長和他的同事們以土風舞串

場,最後是觥籌交錯的輕食式宴席。

市長像親切大叔 人人平起平坐

大家聊著、遊走著,開始認識彼此,分

享初來乍到的新鮮感。市府官員以一種鄰

家大叔的親切口吻介紹城市。這是我對瑞

典的第一個印象:﹁平起平坐﹂,代表自己

的不是年齡、不是頭銜,你就是你,從堅

定地握手和介紹自己名字開始,我們開始

認識彼此吧!

林雪平大學校風多元活潑,不只有每年

報到的交換學生,從世界各國申請來此研修

博碩士學位的人更是族繁不及備載,國際學

生佔了學校組成的三分之一,英文幾乎成了

學校的半官方語言,各式口音混雜的報告討

論,國際交流更是校園生活的常態。

因林雪平大學選課自由彈性,基本上只

要有修課意願,配合課程、討論和通過考

試,學生幾乎可以選修任何一門有興趣的

課程。試聽了幾堂課程後,我反而決定參

與幾門教育相關的課程,與來自其他歐盟

國家的準教師們一同上課。

金髮碧眼非常態 紅黃黑白很尋常

一堂﹁The G

lobal Teacher in a Multicultural

Classroom

﹂讓我發現,原來想像中滿屋子

金髮碧眼的瑞典兒童並非常態,瑞典因其

在聯合國難民署內的角色,對於在國際地

我在瑞典學到﹁角度﹂和﹁態度﹂

人人平起平坐,

沒有誰比誰了不起 文│

朱婕瑜 

本文轉載經天下網站授權同意,未經同意請勿引用

還記得三年前,收到學校通知的那一刻,心情雀躍又緊張,我選上教育部學海飛颺計畫了,飛奔告訴爸

媽,這個讓我可以踏出國門、最重要的一塊拼圖終於拼上,就這樣,我點下機票,準備起飛,飛向一段

為期一年,不能回頭的冒險。

74

Page 75: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位所應承擔的責任感和義務,早就成為收

容非洲難民的大國,再加上相對寬鬆的移

民政策,黑皮膚、黃皮膚、白皮膚、伊斯

蘭教、印度教、基督教⋯

許多移民第二

代都來自不同的國家與文化,他們都是瑞

典的一份子,孩子與原生家庭擁有的傳統

價值和多元文化背景,該如何在瑞典教育

中被尊重與融合,是教師們必須時時謹慎

思考的議題。

實地到瑞典幼兒園與小學參訪,更是難

得近距離接觸孩子、老師與課堂的機會。

出乎意料地,唯一來自亞洲的我成了全班

矚目的焦點,一個個十歲大的孩子瞪大眼

睛看著我,爭相舉手想用瑞典語表達自

己聽過臺灣、知道在地圖上的位置這類資

訊。只見老師不疾不徐安撫大家興奮的情

緒,向全班這些開始上英文不到幾個月的

孩子說:﹁大家很想要踴躍發表很好,但

是我們來參訪的朋友們聽不懂瑞典語,如

果大家想分享,是不是用英文比較好呢?

如果不會,老師可以幫你,但你們可以練

習看看。﹂

瑞典教會我的事 把尊重變生活習慣

這也讓我想起,有幾次在宿舍裡,瑞典

室友們在客廳午餐聊天,我準備完午餐,

發現他們從瑞典語改用英語聊天,我好奇

問他們,平常也用英文對談嗎?沒想到,

他們竟然回答:﹁喔當然不是,只是我們

覺得,如果有其他人在場,即使他不在對

話內,但若能使用大家都聽得懂的語言比

較好,也是對在場所有人的尊重。﹂我恍然

大悟,原來瑞典從教育開始,就把對他人

的尊重變成一種生活習慣。

後來,小學校長親自帶我們參觀學校

餐廳與藝術、實作教室,暢談瑞典教育的

理念,提到一本全國教育單位必須奉行

的guidelines

,裡面條列了一些身為教育工

作者在必須傳遞給孩子的價值觀,不外乎

﹁尊重多元、平等、不歧視﹂這類放諸四海

皆準的條目。

我問他,瑞典的教育如何實踐這樣的標

準?校長說:﹁我們的孩子上學不必帶書

包,甚至不必帶一支筆來學校。﹂他解釋,

孩子來學校是為了受教育,老師的任務是

在有限的資源下,設計課程幫助孩子達到

目的。若有老師想在美術課教水彩畫,那

就應該確保學校能提供每個孩子上課用的

水彩,而不是請孩子自行準備。因為孩子

可能會有比較心,比較誰的水彩比較新、

比較貴,那樣的比較心可能讓孩子無法健

全發展,也違背教育理念。

他說,因此學校必須有餐廳、電腦教

室,讓學生來到學校,只需要感受學習的

樂趣,並得到一切支持。校長短短的一席

話,讓我瞭解了瑞典教育成功的關鍵,來

自日常的制度設計,蘊含著共同信仰的價

值觀。

瑞典經驗從此改變了我的﹁角度﹂和

﹁態度﹂,我開始嘗試觀察醫院見習的每

個個案背後代表的文化與生長背景,開始

嘗試理解,並學習如何用適當的言語和應

對,來融合自己與對方的價值觀念。同

時,我也對陌生的事物有更勇於嘗試的心

情,因為瑞典那一年所帶給我的,是在臺

灣想破頭也想不到的,是生活經驗、是文

化差異、是價值衝擊。

︵作者為臺大醫學院

學生,教育部﹁學海飛颺﹂計畫得獎學生︶

75

行動

Page 76: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個性非常深思熟慮︵微鑽牛角尖︶的

我們會常常這樣問自己,尤其是一

年前的夏天,舉辦樂旅人音樂會和創辦網

站時,尤其如此。

一開始是因為沒有自信,加上超過十年古

典音樂訓練下的反省能力:每一次離開琴房

時都應該有所進步,每一天都是在為下一場

演出準備。但當我們開始寫文章、紀錄過去

七年的旅程後,慢慢從中找到了這些問題的

答案,和接受不完美的堅強力量。

我們是十五歲時一起出國的臺灣音樂

科班畢業生。當時出國留學,對年紀不大

不小的國中生來說,還是一件有點稀奇、

不太有明確概念的事情。但也許是因為留

學對學習古典音樂的學生很是常見,現在

更可以說是學歷必要;也許是單純因為不

知天高地厚,記得當時我們熱血的一起查

藝術高中的資料,一起面試,一起準備離

家,一切都顯得挺理所當然。

不過真正要出發到學校報到時,卻很

害怕,怕的不是旅行中可能會發生的種種

困難︵小時候根本不知道美國飛機多會誤

點︶,而是要單獨面對衝動淡去後的現實。

當﹁出國﹂從令人興奮,到必須面對

種種現實的考驗,甚至在﹁夢想﹂實現之

後,面臨的空虛及違和感,現在的我們已

經能習以為常,但那時分別隻身離家的我

們,背負著太大的期待和眼光,一方面好

強不服輸、另一面卻開始懷疑著自己。記

得兩個好面子的十五歲女孩,在暴風雪想

家時,總躲起來大哭。

不知不覺七年過去,我們有三分之二的

時間都不在家,大部份的時間都在路上。

太熟悉的飛機場、行李箱開開關關、反覆

登機起飛降落。從不覺得我們特別勇敢,

只是開始習慣了這樣的生活、這樣的自

己。時間到了,行李一收,就又踏上旅程。

這幾年除了往返美國臺灣,也讓好奇心

領著到世界各地,從冰島,巴黎,斯洛伐

克到中國等等。除了拍照打卡寫文章,深

刻感受到的是﹁國界﹂變得越來越模糊,

眼界越寬、世界便跟著顯得不那麼遙遠,

曾經的興奮、如今已變得和機艙裡華氏

二十三度的空氣一樣熟悉。

七年的旅人生活,讓我們體會:其實,

日子就是日子,每天二十四小時在哪都一

樣,能餵飽心靈的,只有認真快樂且腳踏

實地的充實生活。

因為留學,我們提早長大

但因為十五歲就留學,我們感覺自己提

十五歲那年,我們一起帶著琴,

踏上旅途找答案

文│R

ayna C

ho

u &

Mo

nica Yan

g

/樂旅人 

本文轉載經天下換日線授權同意,未經同意請勿引用

我們是誰?與眾不同嗎?

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76

Page 77: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早長大、蛻變。背負著親友的期待、課業

和生活的壓力、更不想放棄已成了生活一

部份的旅行,老師父母常掛在嘴邊的﹁B

e

more confident

﹂,﹁B

e more passionate

﹂,

﹁Be m

ore efficient

﹂。必須做更多,也就早

早滲入了我們的思想裡。

從小,我們就常自己策劃音樂會,也

想辦法創新,將音樂融合視覺藝術與多媒

體。創建網站更是我們在努力趕上資訊時

代的證明,堅持想讓觀眾、讀者參與每一

場音樂會及旅行。

在我們蛻變的同時,一路上也結交了許

多同是遊子的朋友,雖然臺灣留學生沒有

中國韓國來的多,但是真的有許多優秀人

才。曾

經,這讓我們有很長一段時間,感覺

自己沒有資格發言,因為我們還不是最好

的。甚至當我們都知道現在許多人學習音

樂,旅行和留學前都會一再反覆三思,深

怕這些行動太過浪漫、不切實際,甚至不

知人間疾苦?

而這些想法,也許就是為什麼臺灣留學

生總是如此低調的主因。不知道從什麼時

候開始,給自己的壓力大到讓我們噤聲,

彷彿出國後就該馬上有所成就,生活也該

像instagram

照片和旅遊雜誌般完美。否

則,就沒資格說出自己的故事。

直到我們發現,在

這個大家都喜歡在網

路上快速展示自己生

活和想法的時代,當

每個人都在低著頭刷

著碎化資訊,我們這

一代音樂留學生,卻

很少有人大聲說出自

己的故事。我們或許

還沒有振奮人心的力

量,也只是世界音樂

圈中年輕的中提琴和

大提琴手,但一篇篇

文章裡,我們不會保

留,只想單純直白的

分享在這段持續的旅

程中,所學到的每一

件事。我們相信,這

段旅程的所見所聽所想,對我們而言,都

是獨一無二的,也能帶給猶豫在是否跨出

舒適圈的朋友們,一點過來人的經驗。

William

Bridges

說,﹁人生不是一條通往

成功的直線,而是一連串螺旋式上升的迴

,每走完一圈,會遇到一個新的起點,

為我們帶來新的體驗,引發新的夢想。﹂

以前有時會失落地覺得自己是不是真的

只會音樂,但是網站的小成功,每一篇文

章即使沒有上百個讚,我們都知道該讓自

己鬆懈一下,暫時以自己為榮。每一場旅

行,即使只有自己一個人,也知道或許有

人正期待著我們分享所見。

所以我們決定踏出這一步,踏出自己畫

的那條隱形的界線,越過換日線。我們有

藝術家的衝動,美國人的熱情,臺灣人的

固執,想認識這世界的野心。讓我們繼續

這場旅程,不再孤單。

77

行動

Page 78: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在臺灣,口頭報告大概一門課每學期

只有一兩次,大部分都是先分好組

別,選定主題之後,有很長的時間讓我們

準備,最後在學期末的時候才利用pow

er

point

報告。但在德國,比起老師的﹁授

課﹂,更重視學生的﹁回饋﹂︵feedback

︶。

以我自己的研究所為例,每一門課,無

一例外,老師上課的時間只佔一半,剩下

的時間都是由同學自己蒐集資料、研究特

定的主題︵case study

︶,然後把研究所得的

結果,由﹁同學教同學﹂的方式呈現在課

堂上,老師只負責事前的研究諮詢跟報告

時在旁邊指正,以及最後的質疑和評論。

三天一個口頭小報告,五天一個口頭大報

告,對當地人來說跟呼吸一樣自然,導致

我一開始非常不適應這樣的教育方式。

一開始,因為對英文口說不夠有自信,

對我來說最恐怖又痛苦的大概是﹁心血來

潮式﹂的報告─

完全沒有預兆,老師上

課上到一半突然覺得小組腦力激盪︵B

rain

Storming

︶一下應該很不錯,然後一天之內

完成分組、調查、整理、簡報製作、報告

所有流程的斯巴達式訓練。

第一次遇到老師提出:﹁現在立刻跟旁

邊的人討論,二十分鐘後口頭報告,﹂的

時候,我簡直嚇、壞、

了!二十分鐘,跟

旁邊的同學第一次見面,是要怎麼立刻討

論主題然後報告?先生你在開我玩笑嗎!

結果一轉身,鄰座的同學簡單說了自己的

名字,接著就像早就準備好ㄧ樣,劈哩啪

啦講了一堆自己的想法,然後詢問我的意

見,竟然,也就這樣討論起來了。

後來我發現,同學們之所以能夠立刻作

出反應,發表想法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習慣

上課前先蒐集、閱讀跟主題有關的資訊,老

師一邊講,他們也一邊思考,跟我們習慣的

﹁上課聽講、上課學習﹂的方式大大不同。

因為早就對主題有了概念,老師授課對他們

來說,只是把新資訊更有系統的整理起來,

當然能立刻發展出自己的想法!

此外,我也觀察到亞洲學生比起歐美

學生,上課比較不敢踴躍發言,口頭報告

的時候也會擔心自己的英文不夠流利而

卻步,或者擔心自己問出﹁蠢問題﹂,轉

而讓母語是英語的同學來報告。我自己剛

到德國的時候也是這個樣子,但隨著時間

過去,越來越多課程要求個人口頭報告或

兩人一組的報告,逼不得已下只好慢慢克

給大學生:

分組報告,

你會跟好朋友一組嗎?

文│

芥末/德國,停看聽!  

本文轉載經天下換日線授權同意,未經同意請勿引用

要說留學生活中最大的文化衝擊,大概就是分組報告了。

78

Page 79: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服,開口一兩次,就慢慢有了信心,多報

告幾次,發表自己的意見好像也不再那麼

困難。

時間久了,就會發現課堂上不管什麼樣

的問題真的都有同學問︵舉手很快,聲音

很大,口音很重,問題很奇怪,好像大家

也不在意─

但想想也對,想要知道答案

或有困惑的地方本來就要問啊,到底為什

麼我們會這麼害怕?在臺灣的時候,當老

師問有沒有問題,通常臺下鴉雀無聲,下

課後私底下問問題的學生倒是很多;結果

到了德國,講者問有沒有問題的時候,因

為臺下太過踴躍,有些時候還不是你想問

就輪得到你呢!︶

有意思的是,在歐洲,分組的方式也很

不同。

臺灣比較常見的方式是,﹁先找組員,再

選主題﹂,這裡的習慣卻是﹁先有主題,再

找組員﹂。老師提供可以選擇的主題,或者

由同學腦力激盪後選定主題,然後對這個

主題有興趣的同學再組成小組做報告。

我不常看到﹁好朋友們總是同一組﹂的

狀況,相反的,每個同學好像都真的針對

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選組別,這點讓我很吃

驚。他們似乎不在意跟平常自己不熟悉的

人一起共事;同樣的,就算是好友知己甚

至情人,只要興趣不同,方向不同,兩個

人絕對不一起工作。

甚至很多時候,有人會先提出﹁我有一

個想法,大綱是這樣的⋯

,有沒有人想

跟我一起合作啊?﹂有些時候點子太好,

想要加入的同學太多,還必須提出自己的

﹁動機跟想法﹂,才能加入這個組別⋯

樣的情景讓我大開眼界,至少跟我在臺灣

的經驗相去甚遠。

有些時候,老師們也會刻意不讓熟悉的

學生們一組。

這學期我修了一門﹁遺址設計﹂的專

題,課堂上就特別強調一定要世界遺產研

究所的學生跟建築研究所的學生打散重

組,每一組一定至少要有一名建築研究所

的學生,同組同學的國籍也不可以重複。

多虧這門課,讓我第一次有機會跟建築系

的同學合作,接觸到建築系同學﹁怎麼

都不用睡覺﹂的強大精神力量跟﹁工作到

最後一分鐘﹂的瘋狂習慣。因為完全不同

的思考邏輯,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也讓

我迷上把﹁想法﹂變成﹁立體模型﹂的過

程,非常有趣!

上學期的一門﹁專案管理﹂課程,則是

老師隨機用號碼抽籤的方式安排組別,當

場一起討論,完成一項專案的提案。這樣

的做法不但讓專攻不同領域的學生有機會

一起合作,彼此的專業互補,也讓我們有

機會了解不同的文化。

仔細想想,出社會之後,不管做什麼工

作,不都是同樣的情況嗎?你必須跟來自

不同領域的人一起合作,很多時候是你不

熟悉,甚至初次見面的對象,如何快速的

抓到彼此工作的節奏跟融入小組之中,也

是一門必要的學問。而歐洲的同學們,早

在學生時期,就開始接受這樣的訓練了。

天下資料

79

行動

Page 80: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Tokyo Design C

enter

﹂東京設計中心是

由船曳鴻紅︵C

oco Funabiki︶ 女士於 1992

年創立,公司主要業務為針對室內設計

和建築的設計諮詢與推廣。東京設計中心

也會展示並集中優良室內設計作品或是產

品,像是日本知名木工傢俱 N

ISSIN

或行為

設計導向的 M

ETAPH

YS

等。

我在這裡總共實習了五個禮拜,這段時

間讓我學到非常多實務的設計經驗,不僅

在生產、製造與材質的應用都上了寶貴的

一課。因為平時在學校完成設計的階段總

是不完整,往往忽略設計最重要的一環,

就是讓消費者或是顧客喜歡並購買。

其中一位指導者木村先生常常跟我提到:

﹁Design is not art, you cannot design anything

you want, you should consider m

ore deeply on

your clients !

﹂這讓我們去思考更多有關設

計方面的細節,像是市場、價格、

材質、生

產過程等因素。因為工業設計的最終就是

將設計師的產品量產於市面上,並且以合

理的價格來吸引消費者,若我的想法不能

被實踐,那就稱不上一個專業的工業設計

師。對

於一個設計師,觀察要細微,才能發

現使用者真正的問題。第三週實習所學習

到的便是仔細得觀察周遭的人事物,讓我

們去實地體會使用者遇到的困難點,再將

這些困難點經過合理的分析,變成可發展

的設計方針。

指導者伊部先生在要求我們出去市場調

查前,必定會先跟我們講解觀察地點的歷

史、環境、人們生活習慣等相關資訊,目

的就是希望我們能更深入地體會消費者面

臨問題的面向,不要只是一味地從我們的

刻板印象來界定問題。這讓我們學習到很

多,因為以往我們只是用既有的觀點去觀

察問題點,往往忽略造成問題點本身的因

素或是其他歷史背景。

積極的工作態度一直是日本的優點與優

勢。最後一週實習的東京設計中心裡只有 7

位成員,卻可以處理幾乎全東京的設計相

關事務,由此可見 TD

C

每位員工工作效率

與態度。

此外,在東京設計中心實習的最後一

週,讓我深刻體會到正向工作態度的重要

性,其實在東京設計中心工作的員工並沒

有制式下班時間,他們總是會把今天要完

成的進度做完才會離開公司,有時候加班

甚至到晚上十點或十一

點都不為過,目的

就是希望把工作進度順利完成,這樣才不

會拖延到下一個工作項目。

因為正向的工作態度,讓工作成果更謹

慎與更完美,這樣謹慎的工作態度是臺灣

值得效法與學習的,而我也從中學習到如

何將一件工作用快速且謹慎的態度完成,

並且成果是毫不馬虎的。

丘增平:

日本設計的第一堂課──

嚴謹

文│

丘增平 

本文轉載經天下換日線授權同意,未經同意請勿引用

80

Page 81: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未來

81

Page 82: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二〇〇一年,嘉南校長從泰國王室手

中接過榮譽博士學位,之後,嘉南

陸續和泰國的各所大學建立姊妹校的友

誼,也啟動了不少國際合作計畫。﹂廖教

授回憶當年,﹁二〇〇一年時,就有兩位

教授獲邀到泰國大學,我就是其中之一。﹂

國際合作計畫的模式,廖教授以他專長

的環境工程舉例,環境的項目其實非常廣

泛,包含水、空氣、廢棄物等等方面,他

曾參與一個泰國工業區廢水排放的研究,

計畫啟動後,會和泰國大學中所有相關系

所互相搭配,截長補短,各個相關領域都

能兼顧,並作更深入的分析。除了解決問

題,參與人員也都能獲得獨自埋首研究之

外的經驗,整起合作計畫可說是相當寶貴

而有意義。

自二〇〇一年後,嘉南陸續和泰國多

所大學結為姊妹校,十多年來,有過七

位泰國學生在廖教授門下學習,取得博

士學位。

﹁泰國方面著重在教學,在研究方面比

較弱,所以他們的學生過來,都是在我們

的研究室做實驗,一面準備論文。其實,

泰國的大都市,例如曼谷,國際化的程度

並不輸給臺灣。﹂

廖教授觀察兩國學生的異同,﹁泰國學

生的素質不差,他們很尊敬老師,個性友

善,而且非常認真。他們必須使用英語和

我們溝通,可是並非每個人都講得很流

利。﹂

廖志祥

熱情與目的

成就適應力

文│

楊君儀 

圖│

廖志祥

近兩年,各國掀起鼓勵學生﹁出走﹂的風潮,讓這些年輕的種子飄揚到世界各地,學習他國經驗,再回流

至本國,培養全球競爭力的果實;嘉南藥理大學的廖志祥教授的經驗卻相當特別:他曾以教授的身分,在

國內培養過外籍博士,也曾飛出臺灣,作育他國英才。

2009年11月嘉南藥大王昭雄董事長獲頒榮譽博士學位,由泰國皇公主親自頒授

82

Page 83: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適應,從語言開始

但人在異鄉,有諸多不便之處,泰國學

生們總得向身邊的臺灣同學求助,只能強

迫自己開口,沒想到幾個月過去,越說越

順口,溝通的障礙就這麼自然而然地消失

了。廖

教授還鼓勵他們開泰語課程,開設了

兩期,吸引不少臺灣學生參與。原本應是

單向的學習歷程,卻意外給雙方都帶來了

更深的文化交流。

﹁很可惜,我自己沒有學好泰語,後來有

機會到泰國任教時,吃了點苦頭。﹂廖教授

笑道。

廖教授是利用自己的時間,主動申

請前往泰國做教學,為時一學期,整整

一百〇二天。當慣了授課的老師,突然去

到國外,要自己找房子、熟悉環境,彷彿

突然變回學生,幸好周遭的泰國人都樂於

協助。

﹁就像泰國學生來臺灣時,別無選擇,只

能說英語;我為了要在那邊生活,需要求助

時,就是要開口,要打入當地的生活圈。﹂

莫忘初衷,熱情與目的

﹁雖然都是出國,但是做學術交流,和旅

行完全不同。旅行是去放鬆玩樂,我去講

課,除了有教學壓力,還要面對全新的環

境,全新的人際關係,生活方式不同,很

多習慣也必須跟著改變。﹂例如在泰國其實

是靠左行走,廖教授剛開始不適應,連摩

托車也不敢租。

﹁要不是始終懷抱著熱情和目的,很清楚

自己為什麼要來這裡,恐怕會打退堂鼓。﹂

﹁而且,很多事情並不如表面上看起來

的困難,只是被心理因素卡住,跨過那一

步,就會海闊天空。﹂廖教授敢於開口溝

通,漸漸融入異地生活,雖稱不上如魚得

水,至少讓陌生的泰國轉變成一幅能夠欣

賞的東南亞風情畫,種種特殊的體驗,例

如在森林大學中的慢跑,半夜三點還在吆

喝生意的小販,反倒變成有趣的回憶。

因為教育體制的關係,臺灣學生的英文

程度不差,但比較侷限於書面的讀和寫,

視﹁聽﹂與﹁說﹂為畏途。廖教授鼓勵學

生:﹁不要怕,盡管開口。多學一種語言,

就是多一種打開世界之窗的管道。對一個

國家和文化的了解,就是從他們的語言開

始。﹂

語言看似最難,其實最簡單,它是了解

文化的捷徑,去理解一個國家與其文化,

和自身母國的異同,才是真正的考驗。第

二,甚至第三、第四外語的學習,是國際

化的通關門票,更是全球化的基礎。

就如當年嘉南大學,那些學習泰語的學

生,又有誰預料得到,在今年誕生了﹁東

協經濟共同體﹂這樣的舞臺,年輕時的一

時興起,竟成為他們如今搶進東協市場的

助力?

就如廖教授樂觀的忠告:保有你的﹁熱

情﹂,牢記你的﹁目的﹂,﹁不要怕﹂,勇

往直前吧!

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於環境工程系碩士班進行整學期教學

83

未來

Page 84: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北科大參加﹁紐約模擬聯合國﹂的歷

史,可溯至二○

八年,由姚立德校

長發起,幾乎每年都參與,屢創佳績,曾有

學生獲選為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副主席、

聯合國安理會主席,二○

一五年更一舉奪下

大會代表團榮譽獎、傑出代表和傳信官大

獎。模

擬聯合國並不是一場競賽,沒有獎品,

所獲得的只是虛銜,但每年仍能吸引逾全球

五百多所大學、超過五千名學生,而且規模

一年大過一年,顯示新世代在意的已不只是

課業成績,而把視野放得更遠、更遼闊。

人人都有機會參加

北科大招募﹁紐約模擬聯合國﹂的團隊,

是先辦招募活動和說明會,參加社團展覽,

吸引學生報名。今年二○

一五的活動,在二

一四年暑假就得開始籌備。

二○

一四年,報名的學生約有八十人,經

過第一階段面試,汰選出三十位儲備選手,

接著就開始培訓,最終產生十四位代表。

但令人卻步的是,從面試開始,就必須

使用英語。培訓過程,不論資料蒐集、報告

寫作、上臺簡報,也是全程使用英語。培訓

從十一月底開始,因為學生各自有課,都

是利用中午一小時上課,每週至少兩次。學

生只能在農曆春節假期時喘口氣,其他時候

都在密集訓練。﹁可說直到上飛機前還在上

課﹂,北科大模擬聯合國會議計畫承辦人黃

書筠說道。

不考試的甄選方式

從甄選到培訓,北科大沒有出過任何考

題,唯一的評分標準,是學生的綜合表現。

青年的難得體驗﹁紐約模擬聯合國﹂

實踐學生的全球移動力

文│

楊君儀 

圖│

黃書筠

如何讓成長在全球化時代的青年提早伸出觸角,臺北科技大學抓住﹁模擬聯合國會議﹂這塊敲門磚,

試探自己未來在國際上的可能定位。

2015年度北科大學生於紐約模擬聯合國

84

Page 85: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在面試時,評審不只問有關聯合國

的知識,也會靈活詢問﹁如果我今天第

一次來北科大,請問你要如何幫我導

覽?﹂之類的題目,除了測試學生對參

與這活動的概念,同時觀察學生如何思

考問題。稍後會訂幾個大方向的主題,

如今年的中東難民問題等,讓學生自行

選擇,拍攝影片簡報。

進入培訓階段時,開始讓學生分成小

組,一起上課、做作業、上臺報告。領

隊老師著重在觀察學生的合作力,畢竟

出國是以團隊的名義,成員不但要能獨

立作業,還要能互相協助合作。

培訓內容,除了加強對代表國家的認

識,還有外交禮儀和談判技巧的訓練。

因為團隊成員並非都是臺灣學生,二○

一五年這一屆就有史瓦濟蘭的學生在隊

伍中,出席模擬聯合國時,要面對的異

國代表更多,基本的外交禮儀不可或缺。

談判技巧則屬於較後期的培訓內容,

模擬聯合國與真實聯合國無異,與會的

學生必須就各自代表的國家,爭取利

益,或尋求同盟,這些都要靠純英文

去溝通,學生必須能完整表達他們的意

見,進而說服他人。

在整個培訓過程中,領隊老師會觀察

團隊的合作,也會和學生單獨面談,最

後依照學生的整體表現,決定誰取得出席模

擬聯合國的資格。

因參與人數太多,紐約模擬聯合國自

二〇〇六年起便分為兩梯次,北科大參與的

是三月二十二日到三月二十六日,為期五天

的第一梯次。

今年北科大被分配到代表史瓦濟蘭,成

員行前已對史國進行過研究,針對該國的需

求,去參加基金會。例如該國有貧窮問題,

導致兒童無法接受教育,代表就會參加兒童

基金會,在會議中發言、遊說,尋求其他國

家的幫助,各國代表持續討論到達成共識,

作成決議,接著開始新一輪會議。

這五天就是如此,仿照聯合國體制下的委

員會運作方式,密集地召開會議。不論是這

些會議,或是最後獲頒的榮譽頭銜,都看不

到臺灣傳統分數主義的身影,有的只是學生

各自拚搏,為自己的青年時代留下難得經驗

的熱情和努力。

﹁我們已經面臨全球化的時代。北科大

會持續推動這類活動,讓學生透過國際交

流,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同時推廣國民外

交。﹂北科大教務長余政杰表示。

全球化的時代,早就不再以分數論英雄,

及早從課本裡抬頭,看看教室之外、國門之

外的世界,才能及早準備好與七十億人競爭

的籌碼。

2015年度北科大於NMUN榮獲團體榮譽獎

85

未來

Page 86: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喜歡到世界各地旅行,去看看各地不同

的文化,臺北市立大學郭彥辰在過

去的幾年裡,跟著學校系上志工營隊的腳

步,多次前往印尼與馬來西亞的僑校,教

授當地的小朋友中文與課業輔導。

﹁很難得可以在學生時代就跟著系上出

國,在跟著營隊做志工服務的同時,了解

其他地區華人的生活。﹂郭彥辰笑著說。畢

業後的他,為了延續過往經驗,目前正在

馬尼拉服海外替代役,在馬尼拉當地學校

擔任中文老師。

培養教育熱忱,鼓勵服務奉獻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系是全師資培育學

系,透過寒暑假志工服務營隊,帶領大學

生前往海外僑鄉,指導海外華僑子弟學習

華語文,進行華語文補救教學,提升其國

郭彥辰

了解自己在世界的定位

向全世界傳播華語學習的種子

文│

林媛玉 

圖│

郭彥辰

因為站上世界的舞臺,了解身處的位置,臺北市立大學教育系郭彥辰更加堅定對未來的想像,

希望能成為向全世界傳播華語學習的種子。

86

Page 87: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語文表達能力,並藉此宣揚中華文化;透

過校際交流使海外人士認識臺灣,提高臺

灣在國際間的能見度。

參與志工服務的學生們也可以從活動

中習得課程設計與教學的實作經驗,讓過

往修讀的教育理論能與教學現場實務做連

結。從教學與行政服務中,培養同學們教

育熱忱及服務奉獻的態度,拓展國際視

野。郭彥辰說:﹁因為國際志工服務的經

驗,讓我的人生有了不同的改變。﹂

不斷練習,做了就知道

郭彥辰回憶起在大學畢業前、二○

一○

年第二次參加印尼泗水營時分享,﹁看到

大家設計的課程慢慢的從無到有、從簡單

到深入,一次又一次的演練,逐漸知道自

己的目標為何,這之中的轉變是令人開心

的,我也從中學習到很多不一樣的點子與

想法。﹂

在教學方面,由於當時他所負責教的班

級屬性與過去不同,是屬於技能加強的課

程,且會對外招生。所以剛接到任務時,

郭彥辰有點緊張,因為完全無從準備,對

於學生的先備經驗也是一無所知。還好後

來跟夥伴們討論課程、定下教學主題,在

開始教學以後,也不斷地思考該如何改進。

﹁雖然第一次總是特別困難,但總是把它

做完整了,總歸一句話:事情是做了才知

道。﹂郭彥辰笑說,行前大家的忐忑不安,

對比營隊結束後的開心與不捨,這種感覺

只有做過才能體會,這趟印尼泗水之旅無

論是教學或是生活,帶給所有參與學生們

很大的成長空間,讓他們的眼界更為開闊。

觀察不同地區的教學,啟發自我成長

幾次參與志工服務下來,這些地方給了

郭彥辰許多觀察華文學校的機會,也讓他

體會到在世界的另一個地方,還有一群教

育工作者為了華人文化在默默地努力,讓

他對於教育工作的範圍與內涵,有了更深

刻的體會。

後來,讀碩士班的郭彥辰也藉著學校交

換學生的機會,前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學

習,在當地參與教學研究的過程中,參訪

許多當地的中小學,因此對於中國教育的

體制與內容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藉由這些跨越國家地域界線的參與經

驗,郭彥辰看見了許多地方教育的優點與

缺點。比方說,同樣教地理課,馬來西亞

的孩子會想知道我們在所在的位置;中國

的學生會想知道,世界上還有哪些地方可

以做為借鏡;這些觀察在構築他個人教學

方法和思想的過程中有很大的影響。

傳播華語學習的種子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教育的目的,在

於讓每一個人具備﹁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的意願。教育不光是為了教會青年謀生,

更是為了教會他們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些道理在郭彥辰的身上可窺一斑。

﹁或許只有觀察還不夠,真的參與其中,

才能真正地了解在地文化,將這些寶貴的

生活經驗,真正內化成為自己的專業。﹂郭

彥辰希望過往的經驗能帶給學生們不同的

啟發與鼓勵,他也計畫在服役完畢後,探

詢是否有機會能前往新加坡、美國等地,

擔任華語教師,更深入觀察國際教育思潮。

87

未來

Page 88: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巴黎發明展可說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創

意展,在第一百一十四屆法國巴黎國

際發明展上,臺灣有七十二件作品參賽,

亞洲大學商設系葛杰明與夥伴們發明的

﹁汽車充氣防泡水氣墊﹂,拿下金牌殊榮,

成為展場最亮眼的發明之一。

國中科學小遊戲,全球摘金

全球氣候劇變,許多地區例如東南亞,

每每豪大雨一來,積水常讓車輛成了泡水

車。﹁汽車充氣防泡水氣墊﹂的創意之初,

是由於葛杰明國中時期就愛玩科學玩具,

其中有個遊戲是小蘇打粉與醋酸接觸,會

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大家起初只是發

想:﹁說不定可用來快速打氣,把汽車撐

高,避免泡水。﹂

葛杰明和夥伴姜竣議、蔡欣穎決定測

試這項發想是否可行,於是用玩具車當模

型,花了大半年反覆實驗、微調,研發設

計出當水位到達輪胎一定高度時,氣墊下

方的的浮筒會觸動擋片,把小蘇打粉與醋

酸混合以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充氣,把車子

墊高,防止泡水。

這項防泡水車的設計不僅是各國參展人

士大感興趣,更吸引了業界關愛的目光,

目前已與原滄設計公司組成團隊,積極測

試與檢驗,未來將提供汽車產業加值應用。

帶著創新設計全世界參賽

從國小就喜歡畫畫,對於科學也保持濃

厚興趣,﹁進入設計領域一直是我很嚮往

的,﹂葛杰明笑著述說過往,大一下時就

在學長的鼓勵下,把當時的作業寄去參加

IF設計大展。當時的他對於操作許多設計

軟體的技巧都還不太熟練,卻憑藉著一股

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勇敢跨出國際參

賽的第一步。

而後跟著學校的腳步,葛杰明也開始踏

出參與國際大賽之旅。原來亞洲大學多年

來除了推動全校性創意發明活動,更建立

跨領域創意整合平臺,帶領學生到海外參

加國際發明及設計競賽,讓學生有機會在

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

例如日前舉辦的第八屆海峽兩岸文博

會,鄭杰明和同學自籌旅費到廈門,協助

葛杰明參與國際大賽、開闊設計視野

我的創意與設計,

讓全世界都知道

文│

林媛玉 

圖│

葛杰明

鼓勵創意與設計,亞洲大學除了建立跨領域創意整合平臺外,更鼓勵學生到海外參加國際發明及設計競

賽,商設系大四的葛杰明正是透過參賽,不斷提升自己的國際觀。

88

Page 89: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搬運展出作品,並負責現場

服務;還有剛落幕的韓國首

爾國際發明展,葛杰明也和

同學們帶著新的創意﹁沖茶

器﹂,一起到韓國共襄盛舉。

重新思考設計的商業價值

累積多次參與國際大賽的

經驗,葛杰明認為,﹁參賽是

對自己最好的練習,即使課

業繁重,有好幾次我都是拖

到最後才完成參賽準備。﹂但

他仍樂此不疲,因為透過參

賽累積的實戰經驗,遠遠超

過課堂上的理論。

﹁尤其是想在世界發明展

上獲得評審肯定,一定要思

考本身的設計或發明能否成

熟地商品化、有沒有商業價

值、是不是擁有合理的成本,

這些要件都具備了,你的作品

自然會被看見。﹂葛杰明忍不

住分享。

在參與國際競賽的過程中,

葛杰明也觀察到臺灣人的英語

表達能力還有再加強的空間,

﹁我記得當時遇見一位波蘭來

的參賽者,他很訝異有些臺灣參賽者居然

需要譯者陪同,無法用英語流利地解說自

己的設計概念。﹂這也讓他更加自我警惕,

時時不忘充實語言專業。

而最令葛杰明印象深刻的是,他曾經設

計過一組結合物理原理的燈具作品,但參

展回國沒多久,這項創意就被抄襲了,這

也讓他有了危機意識,想了解更多有關設

計專利保護方面的知識,為未來做好準備。

貼近生活,改變世界的設計

頻繁參與國際大賽與發明展的經驗,讓

葛杰明可以在最短的時間,看見來自各地

最豐富的文化與創意,﹁最重要的是,你

能一直學到新的東西。﹂這對葛杰明來說是

相當重要的養分,鍛練他設計作品的成熟

度之餘,更讓他練習用英語流暢地表達理

念,與世界無縫接軌。

從自然、環保,到回歸生活,葛杰明深

信任何一項產品的開發與設計,始終脫不

開﹁人﹂的需求,因此真正實用的作品,

應該貼近你我的生活。

﹁我希望有一天,能創造出改變世界的設

計。﹂和許多設計師、發明家的想法相同,

他也懷抱著同樣的夢想,期勉自己,持續

創新的腳步,大步向前。

89

未來

Page 90: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華瑄是國二時,被診斷出自閉症。﹂鍾

媽媽回憶過去,﹁當時我恍然大悟,

她從小有一些比較特別的行為,都得到

了解釋。她雖然憨憨的,學什麼都比人家

慢,但我從沒想過她有什麼問題。﹂

即使鍾華瑄的﹁慢﹂,是同學們學到第五

課了,她才學懂了第一課;她不愛讀書,

不愛寫字,成績中等,母親都無所謂。

﹁我不重視成績。﹂鍾媽媽笑咪咪說出的

這句話,肯定是全天下孩子最渴望聽到的

六個字。

永遠堅持,全力以赴

鍾華瑄就這樣拿著﹁成績免責﹂的金

牌,平凡地度過學校生活。雖然成績普

通,但她很堅持,即使不會,也要把作業

全部寫完,考卷也絕不留白。

大概很難想像,鍾華瑄小時候沒有學過

畫畫。在就讀復興商工前,她唯一接觸過

的美術訓練,是在安親班。﹁就是那種每週

開一次,讓家長安心用的課程。﹂鍾媽媽解

釋。但

鍾媽媽注意到,女兒雖然不愛讀書,

不代表不愛﹁看書﹂。鍾華瑄其實是用圖

像在思考,她喜歡看圖片多過文字。二○

一五年十一月底,鍾華瑄將自己從小到大

的兩千多本繪本、漫畫、童書,捐贈給新

北市石碇區石碇國小,這些書,都是母親

為了滿足愛看圖片的她所購買。

直到進入復興商工,

鍾華瑄才正式學畫。

這一畫不得了,彷彿渾沌乍開,後來以身

心障礙的管道考進華梵美術與文創學系,

大一的成績還好,大二時拿到全班第一

名,全系第二名。

鍾華瑄

使命必達

非凡的實行力

文│

楊君儀 

圖│

鍾華瑄

目前就讀華梵大學四年級的鍾華瑄,從小功課平平,卻連續兩屆獲得學校補助,參加世界資優教育會議,

第二次還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補助|她,是個高功能自閉症患者。

右起為郭靜姿教授、鍾華瑄及葉佳勳同學

思緒90

Page 91: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系主任一開始就知道鍾華瑄是特教生,

但讓她驚訝的是,鍾華瑄總會把功課完

成,不管那是不易掌控的水彩,或是她從

沒碰過的油畫。

在美術系,接觸的媒材很多,而自閉

症的孩子,對於水彩、水墨一類其實很吃

力,因為水會產生難以捉摸的變化,畫久

了會讓他們焦慮,有些人會拒絕做功課。

但鍾華瑄不會用她的症狀去搪塞課業,

雖然即使她這麼做,旁人也會體諒。這使

她在校內幾位候選的特教生中脫穎而出,

系主任選擇推薦她,參加第二十屆與第

二十一屆,分別在美國路易斯維爾與丹麥

歐登塞舉行的世界資

優教育會議。

﹁華瑄被選上,是

因為符合資優的條

件,因為她很認真做

每件事,不是因為自

閉症的特殊身分。﹂

鍾媽媽很感謝華梵對

女兒的肯定。

才華備受國際肯定

對鍾華瑄而言,這

兩次除了向世界各國

展示了她的畫作,也

是向世界表達臺灣對於資優教育及特殊教

育的努力貢獻與卓越成就。

在第二十一屆世界資優兒童教育會議現

場,她在郭靜姿教授的陪伴下,展示詩作

與畫作,吸引許

多人,不擅長和陌生人溝

通的她,靠著曾琦芬教授幫忙翻譯,與同

學葉佳勳協助,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

都覺得她的創作生動有趣。

她攜帶三幅作品:︽魚饗︾、︽思緒︾、

︽遙遠的長度︾,在現場講述創作過程,和

心路歷程,描述她如何將身為自閉症患者

的感覺融入作品中。

結束發表後,有位泰國學者特地來攀

談,說她拿了鍾華瑄的作品介紹,也拍了

很多照片,要帶回泰國,給自己同樣是自

閉症的孩子參考。

會議後,鍾華瑄與老師、同學也受邀參

觀歐塞登市長的辦公室,驚訝地發現她致

贈的畫作,被放在醒目的位置。

﹁自己的作品能受到國外重要人物的重視

和喜愛,讓我非常開心,很感動。﹂對於鍾

華瑄而言,泰國學者的特地致意,和丹麥

市長展示她的作品,具有等重的意義,這

都顯示了她的自閉症不是阻礙,她依然能

憑藉她的才華,和世人溝通,甚至能幫助

別人。

她陸續寫詩、作畫、撰文得獎,母親當

然與有榮焉;但當她在國二時,因為自閉

症受到嚴重的挫折,痛苦地選擇自我封閉

時,也是母親替她向外溝通,讓旁人了解

她,接納她,讓她逐漸打開心扉,藉由創

作抒發心情,展現自我。但對於女兒被稱

為資優、天才,鍾媽媽還是很不習慣。

﹁我不懂畫,也不懂自閉症,我不知道這

樣的畫可以被稱為天才,但我樂於承認,

她是一個愛畫畫的孩子。﹂鍾媽媽衷心地

說:﹁我喜歡她的畫。﹂

並非每個人都是天才,但親情給予的愛

與支持,肯定能讓一個人的生命展現與眾

不同的光彩。

我所擁有的聲音

遙遠的長度91

未來

Page 92: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那晚有人炸了春捲、煮了家鄉味火

鍋,所有人心靈無國界,熱情擁

抱、互道新年快樂。

聆聽自我內心最初的聲音

﹁起初,我只是在思考可以怎樣用不同的

方式,更多瞭解這個世界。當同學一窩蜂

地前往歐美國家時,是要一味地跟隨,或

是我內心有更嚮往之地?﹂黃玟瑄回想當

初。隨

著現今網路快速傳播、全球多元整合

的趨勢下,幾乎每個年青人心中都有個出

國夢,但認識這個世界是要用什麼樣的方

式進行呢?有的人選擇去歐美國家享受最

先進便利的文明,有的人選擇去紐、澳進

行打工渡假,思考許久,最後黃玟瑄選擇

了擔任斯里蘭卡的國際服務志工來成為她

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

斯里蘭卡舊名錫蘭,是印度東南方的島

國,有舉世聞名的錫蘭紅茶,這差不多就

是黃玟瑄對這個國家的全部了解。﹁但心理

一直有個清楚聲音,就是斯里蘭卡了!自

己第一次出國、又是擔任國際志工,一定

要夠神祕夠特別才行。﹂黃玟瑄這樣說。

離開舒適圈,發掘世界的各樣美好

黃玟瑄是透過A

IESEC in Taiw

an

組織

的安排與面試,獲錄取後前往斯里蘭卡。

當時的志工服務內容是促進當地觀光,所

以斯里蘭卡A

IESEC

負責人會帶志工們到

各地的景點去,而志工們則負責拍照、錄

影,回到住處後再修圖、剪輯、撰寫介紹

景點的文章,最後再集結舉辦展覽、或製

作成雜誌推廣,目的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

黃玟瑄:勇敢踏出舒適圈

斯里蘭卡國際志工之旅

文│

趙怡倫 

圖│

黃玟瑄

就在二〇一四年的寒假,來自臺灣東吳大學的大三女孩黃玟瑄,因著參加A

IES

EC

國際志工隊的服務,

在陌生且神秘的斯里蘭卡,與其他來自世界各國的志工,一同度過了人生中第一個不在家的除夕夜。

92

Page 93: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斯里蘭卡這顆印度洋上的珍珠。

就在她抵達斯里蘭卡的隔天,瘋狂的交

通工具成為黃玟瑄的第一個感受。當時她

必須搭上當地的嘟嘟車,再換乘公車和火

車去目的地,嘟嘟車的司機在彎曲又有坑

洞的小土路上,踩足油門勇猛前進。公車

則是用火速狂奔的速度行駛,外加三不五

時的緊急煞車與急切的喇叭聲作陪。火車

則是不關窗不關門,自然通風,然而好處

是坐火車時就不用再透過玻璃看景色,甚

至可以坐在門邊把腳輕鬆地懸在外邊看風

景,黃玟瑄當時就對斯里蘭卡的交通模式

留下深刻的印象。

雖然斯里蘭卡某些地方不像臺灣如此便利

與舒適,但因為參加志工推廣觀光的關係,

卻也看到了斯里蘭卡的更多美好之處。還記

得某一天,黃玟瑄和其他志工坐了幾個小時

山路的車,抵達高山錫蘭茶園,下午的金黃

陽光暖暖灑在茶葉上,她們邊哼著歌,在茶

園中間的小路穿梭,無論途中轉了多少彎,

依舊是一片又一片的茶園,到了山頂,喝杯

熱奶茶,就那樣看著山下景色發呆,幸福的

感覺至今仍難以忘懷。

不同的生活習慣,更能體諒彼此的差異

﹁到了那邊,才深刻體會臺灣食物種類繁

多,各國餐廳林立、美食佳餚都可隨處享

用,口味與品質都是世界一流的。﹂黃玟瑄

如是說。斯里蘭卡食物大部份都是咖哩或

是辛香料食物,就算是麵包,裡面也是包

咖哩雞肉或咖哩魚肉。喝的飲料無論是奶

茶或果汁味道都較甜。

但有趣的是,不是所有食物都是重鹹重

甜重辣,斯里蘭卡的炒飯味道就偏淡,所

以當地人除了需要配旁邊附的辛香辣椒以

外,還會拿起桌上的番茄醬擠在炒飯上一

起吃,就連國際志工們也是沒多久後,就

習慣一看到炒飯必定要加番茄醬了。

僅僅從最日常的吃飯開始,就能體會到

彼此習慣的差異,所以每當各國志工一起

工作時,也就能更多懷抱一份互相彼此體

諒的心。

國際志工服務體驗,

成為一生受用的養分

在踏出舒適圈後,黃玟瑄發現了自己的

無限潛力,除了學習獨立自主之外,也擁

有面對陌生環境的勇氣,這是待在舒適且

熟悉的臺灣無法培養的。

這趟斯里蘭卡志工服務之旅,除了幫

助黃玟瑄英文突飛猛進之外,另外還加上

攝影技巧也大幅精進,一張張感動人心的

照片就這樣被拍攝下來,簡單用影像記錄

生活。最重要的是黃玟瑄寬拓了眼界及心

胸,不像一般觀光客般走馬看花,而是過

得像個當地人般的服務志工體驗,這段時

間將成為她一輩子受用無窮的生命養分,

滋養她成為最具競爭力的世界人才。

大家在住處分工合作,為了不久後的攝影展做準備

午餐時間,大家拿著飯盒在茶園中席地而

坐,學著當地人用手抓飯吃

我們總是背著相機和包包到訪斯里蘭卡的各

個景點

93

未來

Page 94: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國家轉型需要政策來推動,不能期待市

場來完成。因為市場本來就偏愛有力量的

人。﹂當這個一般人進入職場,捲入自由經

濟的巨輪後,幾乎遺忘的道理,從一群年輕

人口中說出,你很難不因激動與汗顏而停下

腳步,重新檢視自己。

當多數人在脫下學士帽前,忙於立下志

願、規劃人生,來自政大、臺大與中正大

學的五個學生,卻發起一個名為﹁Rainbow

Safari

﹂的計畫,在投入分秒必爭、以自我

實現為最高指導原則的水泥叢林前,他們

選擇來到一萬兩千六百六十八公里外的南

非,﹁我們想要透過南非真相還原與和解的

經驗,為臺灣的轉型正義,找到更好的答

案。﹂ 朱

翊瑄:一直做,做到正確為止

社會公義如何實現?

文│

郭珮甄 

圖│

汪忠信、朱翊瑄

﹁我想追求什麼樣的人生呢?是分秒必爭、挑戰自我、不斷嘗試,或追求自由?﹂二〇一五年來自不同學

校的五名學生發起﹁R

ain

bow

Safa

ri

﹂計畫,前往非洲大陸進行一場狩獵旅行,﹁為的是承認無知,探索

更好的自己。﹂

94

Page 95: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因挫折,才有機會圓滿

Rainbow Safari

發起人朱翊瑄說明,這個

計畫的遠因,其實來自一個失敗的經驗。就

讀政大法律系的她,因為大二在外交部工讀

的機會,從禮賓處邱太欽副處長口中聽到許

多有關南非的故事,讓她在知道一個以拜訪

世界領袖為號召的活動時,立即抱著滿腔熱

血參加,為的就是拜訪南非的自由鬥士奧比

薩克思︵A

lbie Sachs

︶,後來因為種種因素

無法成行。

朱翊瑄很快調整腳步,找到了同為政大法

律系的魏莛、洪恩柔,和中正財法黃晨翔、

臺大應力所李泓緯。朱翊瑄坦承,這些夥伴

加入初期,讓她遭遇莫大的挑戰。

﹁因為魏莛已經有﹃微樂志工﹄A

PP

的商

業磨練,黃晨翔則是很左派的人權鬥士,剛

開始我覺得根本是搬磚塊來砸自己的腳。﹂

朱翊瑄笑著說,剛開始衝突雖然多,卻是讓

這個計畫改得越來越完整所必經的過程。

﹁我們第一次申請教育部﹃國際壯舉﹄計

畫時,就被退件了。很簡單,因為那時候

的計畫根本就不夠好,人家為什麼要選我

們?﹂真誠的反求諸己,是這群年輕人能克

服萬難,成功前進南非。

才大三,已創建志工媒合平臺﹁微樂志

工﹂的魏莛則補充:﹁這個團隊裡,本來每

個人有每個人的夢想,好比說,我想觀察比

較商業面的東西、泓緯想深入南非的教育,

晨翔關注人權,而翊瑄之所以擔任團長,是

因為有這麼多的任務,要在40

天內完成,

她很重要的地方就是,永遠能凝聚共識、堅

定彼此的信念。﹂訪談時,偶爾互相調侃對

方,對於彼此的理念卻是隨時互相補強、捍

衛到底。

大推力,讓資源重新分配

朱翊瑄說明,去南非前,他們已設定要觀

察兩個重要議題,一是南非轉型正義過程中

的真相還原與和解,其二是採優惠性差別待

遇的﹁廣義黑人經濟振興法﹂。

如願採訪到奧比薩克思大法官,對於人

們最大的質疑,這個仍普遍存在種族歧視,

失業率高達二十五%的國家,就是他為其坐

牢、為其流浪,投入心力起草憲法的民主南

非嗎?阿比薩克思回答:﹁憲法建構於種族

平等,但那不代表種族問題將不再存在,它

象徵的是國家將在平等的框架下運作。南

非的確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我不知道正確答

案,但就是一直做,直到正確。﹂

而探訪戴克拉克基金會執行長,同時也

是前總統府辦公室主秘大衛史都華︵D

ave

Steward

︶,他以前南非總統的比喻為例,說

明從前的南非﹁宛如一間兩層樓的房子,而

這兩層樓之間沒有階梯﹂,現在的南非又更

複雜,從位於偏遠地區,過著傳統部落生活

的一千四百萬人口,仍得在白人土地上耕種

的農業人口,掙扎在都市邊緣的勞動人口,

和已經脫貧的中產階級,與僅佔十六%的富

有階級。

﹁現在的南非雖然有五層樓高,但彼此之

間已有階梯可以流通。﹂大衛史都華這個具

體的比喻,也成為Rainbow

Safari

此行的結

論。﹁

南非的經驗證明,許多經濟問題都可

以用﹃大推力︵Big Push

︶﹄解決,一個

短暫的推力,就能創造社會流動。﹂長達

一百三十九頁的成果報告,不藏私的分享過

程中的挫敗,也條分縷析地呈現他們的寶貴

發現。

﹁我們並不想做出結論,只希望客觀的呈

現事實。﹂話雖如此,相信二〇一五年暑

假,Rainbow

Safari

五名成員在非洲大陸帶

回的這份實驗報告,對於未來的臺灣,或許

也將形成一股大推力。

95

未來

Page 96: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從大學、研究所到職場,我在

國內接觸到從世界各地來臺

學習中文的學習者,在教學中我因

為學習者認識了不同的文化,但我

更想了解在非中文的學習環境中,

學習者是如何學習中文?海外教學

環境和國內有何不同?

格外珍貴的海外經驗

赴海外大學長期任教一直是我

的夢想之一,而二零一三年一月我

的夢想終於實現!順利透過教育部

﹁華語教學人員選送計畫﹂赴美國

紐約的亨特大學擔任華語教師。這

一年的經驗非常特別且格外珍貴。

除了體驗豐富多元的文化之外,也培養了

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拓展了

視野、累積了人脈並增加了不同的教學經

驗。在

這一年中,我主要所負責教授的課程

是亨特大學Flagship

中文項目。暑假期間,

除了教授語言之外,同時也負責規劃文化

課與校外教學。秋季開學後,另外也擔任

亨特大學選修中文課的講師。除此之外,

由於H

unter College

中文項目與馬里蘭州

的Frederick county

合作舉辦Startalk post-

summ

er

的遠距教學項目,因此我同時也擔

任該項目的主要教師,負責協調、規劃該

課程。

由於在當地的教學形式相當多樣,教學

走出去,不僅會讓你看到世界,

也會讓世界看到你

文、圖│

臺灣大學文學院國際華語研習所陳亭均老師︵外派於美國紐約H

un

ter Co

llege

身為應用華語文學系的畢業生,學習並非只限於課本及教授所教給我們的知識,

實際踏入課室,面對教學問題才是更快提升自我教學能力的方法。

96

Page 97: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對象以及其學習需求皆有所不同,因此我

學會備課時針對不同的形式隨時調整自己

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上必須格外

靈活,並懂得隨機應變。

讓學生在課堂外也能自信使用中文

Flagship

中文項目屬於密集式課程,班

級人數較少,學生的自主性也很高。我所

負責的班級主要使用的教學內容多以新聞

時事為主。在合班課中,教師以問答的方

式,讓學生了解新聞內容,並透過反覆操

練的方式來鞏固學生必須熟悉的句型。而

在小班課中,除了讓學生掌握該課的內容

及句型之外,也讓學生針對該篇新聞提出

自己的看法、見解並事實地進行文化比較。

另外,由於學習者所處的學習環境,較

少中文的刺激,因此每兩週會加入真實性

的語言材料,讓學生透過閱讀或是視聽的

方式來接觸真實的語言環境,並且透過教

師的引導有目的地學習真實語境中的語言。

夏天的Flagship

中文項目同屬於密集式課

程,但除了語言教學之外,每天另安排文

化課,每週也有校外教學。文化課的內容

包括:書法、象棋、燙金、包水餃、中文

歌教唱、水墨畫等。而校外教學的活動地

點則包括曼哈頓中國城、大都會博物館、

華美中心敦煌展以及於B

ryant Park

所舉辦

的臺灣觀光活動等,讓學習者在課堂之外

也能自然、有自信地使用中文,並透過參

訪了解中華文化。而我自己也在安排、規

劃文化課中,更加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並

懂得如何向學習者介紹自己的文化。

勇於面對教學挑戰

在擔任大學部講師期間,我了解到在大

班教學中仍要照顧學生間的個別差異。大

學部的課班級較大,多數為有背景的華裔

學生,課堂中沒背景的學生較少。課堂教

學內容以初級會話為主,然而有些華裔學

生已具備了基礎的口語表達能力,但是讀

寫能力較差,因此課堂間須設計讓學生讀

課文抑或是練習寫漢字的環節。另外,針

對沒有背景的學生,課堂上則提供學習者

大量口語練習的機會,亦要求學習者練習

認讀並書寫漢字。

而首次嘗試遠距教學的我,也在挫折與

挑戰中,摸索出適合的教學方法。我了解

到不同於面對面教學可利用肢體語言來傳

達,遠距教學的課室指令必須要更清楚。

操練時必須很清楚地和學生說明現在要進

行的活動是什麼、如何進行,並且讓學生

知道此時該怎麼練習,否則學生在不清楚

的情況下,無法練習語言,也會耽誤到上

課的時間。

另外,在教學內容設計上,學習的階梯

應該搭得更緊密些才行,否則學習者無法

順利說出句子。值得欣慰的是經過三個多

月的教學,學習者的中文能力有所提升,

並在回饋意見表中給予教師肯定。

在亨特大學擔任華語教師的一年,讓我

了解到美國學習者在非目的語的環境中是

如何學習中文的,也明白在海外任教與在

臺灣教學的不同。我亦體會到課堂中,擔

任教師的我,除了應該為學習者提供大量

練習中文的機會之外,同時也扮演著文化

大使的角色,為學生們開啟一扇窗,讓他

們認識臺灣,進而對臺灣產生興趣,而想

到臺灣觀光抑或是留學。

經過一年的紐約生活,如今,紐約在我

的人生字典中不再只是一個時尚、華麗且

高傲的地理名詞,而是一個有溫度、有感

情,想再探訪的朋友。

97

未來

Page 98: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這是一個七年級生開創社會企業的故

事。

七月初,一個夏日中午,來到師大商

圈一棟老舊公寓二樓。在這個沿用居家隔

間的辦公室內,客廳是大夥的辦公室,主

臥是大會議室;牆上,則貼著一張張用麥

克筆手繪的海外出團規則與經營守則的海

報。這間克勤克儉到帶點學生社團味道的

公司,不是一般旅行社,而是專門從事國

際志工出團服務的社會企業─

以立國際。

今年才剛滿三十歲的創辦人陳聖凱,體

格壯碩。因經常帶團往熱帶國家跑,膚色

顯得黝黑。儘管臉上帶著些許稚嫩,但陽

光般的燦爛笑容,卻讓他親和力十足。

陳聖凱的創業路,在看似簡單中走著一

條不簡單的路。大學念的是臺大園藝系,

畢業退伍後,陳聖凱的第一份工作,就是

在同學介紹下,到以社會企業為號召的若

水創投。

若水的工作經驗,讓他知道助人與賺錢

竟然可以結合,也讓他的人生種下創辦社

會企業的種子。

一五○

萬資金 撐了九個月

因為一次到菲律賓幫貧民蓋房子的海外

志工經驗,讓他在感動之餘,也發現這是

一門好生意,進而促成他在二○一○

年一

月創辦以立。

隨著愈來愈多新一代創業家嘗試用社

會企業建構創業夢,陳聖凱創辦以立的故

事,也顯得更值得借鏡。

專門帶志工團到海外窮鄉僻壤蓋各種硬

體設施的以立,是透過收團費的方式,包

辦機票、食宿、建材、行程規劃等費用。

創辦至今才三年半,去年度已經開始獲利。

儘管陳聖凱已初步證明社會企業的可行

模式,但這位對企業經營一竅不通的陽光

男孩,創業路走來卻也飽嘗顛簸之苦。

貴人相助,是陳聖凱創業不受阻的關

鍵。用一百五十萬元創業的陳聖凱,除了

一半是跟媽媽借來的外,另一半就是來

自他創業的第一位貴人若水。但這筆創業

金,僅讓陳聖凱撐了九個月。這時,陳聖

凱的創業伙伴、以立國際執行董事周曦翎

出現。

曾是香港金融律師的周曦翎,因為參加

以立一趟印度志工行程和陳聖凱結識。

﹁我就要收掉以立了,﹂周曦翎回憶,當

以立國際陳聖凱

幫助別人

是實現自我的好生意

文│

熊毅晰 

圖│

黃明堂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雜誌第五二七期,未經同意請勿引用

當其他人創業都忙著想賺錢,他卻能把﹁助人﹂和﹁營利﹂結合,成立國際志工團,

像烈士般走遍世界各地幫助弱勢。一個七年級生的社會企業夢,能給臺灣創業者什麼啟示?

98

Page 99: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時她在印度小村落返回機場的路上,正在

稱讚陳聖凱做的事多有意義時,突然聽到

他這麼感嘆。

﹁我努力了九個月,雖然是創業,但感覺

還是一直像在大學搞社團,﹂陳聖凱向周

曦翎吐露。

出身香港地產世家的周曦翎,

原在香港從

事企業上市的法律服務。因為對金錢追逐

的厭倦,她決定加入以立,除出資買下若

水股份成為以立創業合夥人外,更為陳聖

凱在經營管理上的不足,提供臨門一腳。

尋找獲利模式 是當務之急

但以立的挑戰還不只於經營管理。華鴻

創投副董事長顏漏有觀察,陳聖凱對社會

企業義無反顧的投入,是以立可以一路走

來的關鍵。

但他也直言,目前營收來自團費與少部

份外界捐款的以立,當務之急還是要找到

可以降低捐款的商業模式。

像烈士一樣衝鋒陷陣

陳聖凱的挑戰其實還有他自己。周曦

翎坦言,陳聖凱對事業的投入,已經到了

﹁烈士﹂程度,這也讓他早期每次出團都想

親自帶;每次新據點探勘,也都要自己衝

鋒陷陣。

對陳聖凱來說,從零下十幾度的蒙古回

來,兩天後又直奔氣溫三、四十度的柬埔寨

是常有的事。﹁在桃園機場昏倒送急診,就

發生好幾次,﹂周曦翎透露,不聽勸的陳

聖凱,還為此幾度與她僵持。

﹁創業是一場長跑,你怎麼用這種短跑的

精神在創業,﹂後來是在周曦翎不斷﹁曉

以大義﹂之下,陳聖凱才漸漸授權,進而

從野戰式的單打獨鬥,逐步走向正規作戰。

創業第一年僅六十六位志工團客的以立,

因周曦翎的加入,在隔年迅速增長到出團

三百人。去年甚至達到近八百人的成績,但

陳聖凱並沒有停止尋找新的成長引擎。

陳聖凱透露,和企業界合作,把海外志

工結合企業內部訓練與企業CSR,將是

以立接下來最有看頭的業務。

滿懷改善社會的熱情,拚勁十足,儘

管企管專業武功還在苦練,但年輕的陳聖

凱,如何走出社會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之

路?問

:你很早就想做社會企業這樣的事

編按:行政院七月公布青年顧問團成員,專門從事國際志工出團服務的社會企業──以立國際創辦人陳聖凱獲選其中。他指出,臺灣的軟

實力相當好,如何運用是現階段的挑戰。而中國,香港,日本,三者各自都與臺灣民間交好,但他們三者各有矛盾。臺灣必須思考:如何

利用此特殊性,以HUB的角色定位自己,轉動民間影響力,例如辦理國際型會議,民間交流,學術學習等。

99

未來

Page 100: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情?答

:沒有,我一直到大學畢業的時候還

是想要賺錢。我的家境並不富裕,媽媽是

公務員,爸爸是大樓管理員,我有經濟壓

力,也知道我將來要組織一個家庭,希望

以後要能夠安穩。但某種程度來講,有時

反而是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才敢去創業。

所以我會覺得我好像是上一代人的創業

動機,就是有經濟急迫性,配上這一代的

創業環境,遇上社會企業的崛起,就結合

在一起。

問:自己有經濟壓力,怎麼會想創業去

幫助別人?

答:這其實很有趣,我一直有一種看似

悲觀但又樂觀的性格。我看過一部電影叫

︽特洛伊︾,講木馬屠城記的故事,裡面有

一個橋段讓我印象很深刻。

有個人類跟神說:﹁我好羨慕你們神,

都有永恆的生命,都不會死。﹂神回答:

﹁其實我們神才羨慕你們人類。﹂我當時

就跟戲中那個人類一樣好奇。

神繼續說:﹁因為你們人類生命有限,

每一刻都可能是生命最後一刻,所以你們

願意及時去做很多事情。但神因為生命永

恆,所以我們不會去做任何事情。﹂

我當時就好震撼。常常我們會有很多很

遠的規劃,可是事實上都離我們超遠,遠

到中間會發生好多變數,以致根本就不會

發生。這讓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當下,如

果哪個念頭對我當下是最強的話,我會很

願意去做。

抓緊生命當下

用力助人

那時候臺灣國際志工風氣慢慢起來。我

在○

八年去參加一個菲律賓的志工團後發

現,哇!原來好多人也想參加,但管道很

少,對我來就講這就是一個市場。

我就想,有市場,又是我喜歡的,那我

就開始推動這個事情吧。但到底國際志工

到當地要做什麼呢?因為我是學農業,就

做農業吧。

如果做教育,短期的志工是很難做這一

塊,但農業就可以。農業是勞力付出,可

以在短時間去蓋房子、架一個西瓜的棚

架、去拉水管做灌溉系統等,這些都是短

期志工可以做得到的。

問:這其實也反映出上一代與下一代的

差異。儘管你經濟上其實也有急迫性,但

是經濟上急迫性,沒有理想急迫性來得更

急迫?

答:對,但有時候也要看人生的機運安

排。我的第一份工作剛好就是到若水,若

水的宗旨就是在談助人加賺錢,所以假設

我早了五年出社會的話,可能也不會走上

這條路。

其實助人每個人都會想做,可是一般人

可能會想說,我一個月月薪兩萬多,光顧

好自己就很辛苦了,那我應該是要趕快先

讓自己變更好。

但我就會想說,如果生命的每一刻都是

最後一刻的話,那我想要助人現在就可以

去做,而不是等三十年後,很有錢後才助

人。

100

Page 101: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許多關於打工旅遊的爭議,來自於無論

是參與哪個國家的打工旅遊計畫,參

與計畫的臺灣人到了國外,多半是從事基

礎服務業或一般的藍領工作。很多人因此

會懷疑,去國外當服務生,或者到屠宰場

去當工人,能夠培養﹁國際觀﹂嗎?

國際觀是個很菁英的詞彙

什麼叫做國際觀?是誰定義什麼才算國

際觀?為什麼沒有人質疑當交換學生或出

國念M

AB

是否能真正培養國際觀,但卻有

這麼多人質疑出國打工與培養國際觀之間

的關係?一樣都是出國,大眾卻給予不同

的評價,我認為原因在於階級歧視。

我記得在大學時,每次有人得知你到某

某公司實習,總會有那一兩個人在閒聊時

問:﹁那你覺得在那裡工作值得嗎?﹂這

些人之所以想要知道﹁值不值得﹂,是因

為他們有太多其他選項可以選擇。一樣是

三個月的暑假,有選擇的人當然會想知道

我到底是出國玩比較值得,還是窩在辦公

室裡幫忙跑腿值得。對於家裡有錢資助你

去做任何事情的人來說,到國外去當三個

月服務生,恐怕不是什麼特別﹁值得﹂的

事情,但是對於家裡沒有閒錢供你揮霍的

人來說,想要出國體驗國外生活,並沒有

﹁旅遊﹂或﹁留學﹂的選項,而是只有﹁打

工旅遊﹂。

人生課題在於你選擇的視角,

而不是眼前的風景

我所定義的國際觀是一種態度,是願

意傾聽並且試圖了解不同文化與故事的態

度。國際觀與你去過哪些國家,讀過哪些

學校,或者參加過什麼厲害的青年參訪團

無關,而是你是否可以在接觸不同文化的

當下,放下成見,與這群來自不同文化的

人閒聊幾句。

我到美國遊樂園打工的暑假,被分配住

的宿舍,有兩層樓都是臺灣人,我的同寢

室友甚至就是系上的同學。其他臺灣同事

們,也常常會故意一起排休,然後一起搭

公車到鄰近的城市遊玩。對於出國經驗不

充足,涉世未深,又來到異地的二十歲

女生來說,這是一個安全,令人放心的環

境,也是一種讓你漸進地磨練膽量的好機

會。然而,一旦太過安逸,能夠體會到的

東西就無法深刻地在你生命中留下印記。

打工旅遊跟交換學生、旅行、留學一

樣,可以過的很安逸、很安全,也可以過

得很冒險、很深刻。人生中的選擇沒有值

不值得的問題,只有你用什麼態度去面對

它的問題。打工旅遊對某些人來說,是個

可有可無的東西,但對另外一群人而言卻

是唯一的機會,但重要的是,在踏上飛機

後,你是用什麼視角來看待這段旅程。所

以或許真正該問的,不是打工旅遊是否能

夠培養國際觀,而是如何在掃地、撿垃圾

的工作中,發現能夠增添生命強度的養分。

打工旅遊,

能培養國際觀嗎?

文│

黃菁嬍

/有點想家的社會背包客 

本文轉載經天下換日線授權同意,未經同意請勿引用

暑假到了,你打算去國外打工旅遊嗎?

101

未來

Page 102: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我去尼泊爾時,幫醫護站做文書處理

的工作。那邊有兩位義診醫生,五

天內要看八百位病人。

我們光做掛號、發藥的工作,就能加快

看診速度,讓更多人受到幫助。

去海外做志工的管道很多,上網查就

有。國內外的非營利組織,都會用網路平

臺招人,列出他們需要什麼專長的人、去

哪裡服務。

所以去海外服務,真正需要的是心理準

備。貧

窮國家的衛生條件非常落後,那邊的

生活環境,跟臺灣有很大的落差。

你要有心理準備,我不是來旅遊的,是

來幫助別人,要能吃點苦頭。

我看過一位老婆婆,兩年前摔斷腿,現

在才來就醫,整條腿已變形。這種令人不

舒服的畫面,難免會遇到,你要能適應。

海外志工還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因為,

外國環境陌生、語言不通,觀察力強的

人,能保護自己,也能更快了解如何幫助

當地居民。

例如,來看診的人,不一定會用言語表

達他哪裡不舒服。但是,觀察力強的志工

就能判斷出來。

有些醫療方式,在那邊可能不適用。例

如,你要農夫別讓傷口碰水,但他天天要

去田裡工作,要如何遵從這樣的指示?

除了觀察力之外,還要有反省能力。

做志工是種學習過程,當你發現助人的

方式不管用,你要能檢討問題所在,然後

想出新的辦法。

懂得觀察和反省的志工,碰到突發狀況

就比較能應變。

跟其他志工合作的能力,也非常重要。

大家在海外要一起生活、工作,但每個人

的背景不同,難免有些摩擦。

志工要很快適應團隊生活,才能互相保

護和協助,發揮最大的力量。

出國前好幾個月,我就帶團隊開始跑操

場,半小時跑完四千公尺。國際志工的體

力非常重要。如果你在海外病倒,不但幫

不了別人,還要別人來照顧你。

另外,還要記得上疾病管制局的國際旅

遊資訊網站,看出國要接種哪些疫苗。

在海外難免生病,所以除了換洗衣物和

盥洗用品,我還會帶衛生紙、防曬油、腸

胃藥、痱子粉等等。不過,就像男生當兵

一樣,盡量別帶太多行李,夠用就好了。

最後,我們挑選志工時,都希望他們

有在國內做志工的經驗。做志工是一門學

問,也是一種習慣。去海外做志工之前,

最好先在國內養成服務別人的習慣。

︵王筱芳是清大材料工程學系的博士生,

民國九十六年參加國際志工海外服務計

劃,九十八年起擔任領隊,至今已去過尼

泊爾五次。︶

王筱芳:

如何出國當志工?

文│

周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雜誌第四八六期,未經同意請勿引用

要做國際志工,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很多人以為,去海外服務必須要有醫療背景。

事實上,貧窮國家需要各種人才幫忙。

102

Page 103: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一個臺灣女孩搭上飛機,從舊金山飛回

臺灣,然後再度搭機直奔深圳煙霾厚

重的廠區。她拿起眼前的樣品,怎麼看都不

滿意,和工廠負責人針對每一個修改細節,

來回交涉多日。

她是姚彥慈,設計師、舊金山 Sha D

esign

的創業者。

二〇一四年,因為一套名為 Eatw

ell

,獻給

罹患失智症不幸過世外婆的餐具組,她一舉

從來自十五個國家、五十二位的設計菁英中

脫穎而出,奪得美國史丹福長壽中心年度國

際設計競賽︵The Standford Center on Longevity

Design Challenge

︶獎,讓她一夕成名。

﹁ Sha Yao

﹂這個名字,不只從美國灣區創

業圈紅回臺灣,甚至在遙遠的英國 BBC

導中,都成為全英年度最廣為人知的故事之

一。但是化設計為商品、甚至成為能夠永續

經營的企業,談何容易?

至今仍面臨產品、定價、物流、行銷、售

後服務等重重考驗的姚彥慈,雖然因 Eatw

ell

細緻入微的設計獲得了大獎肯定、首輪募資

也順利完成,但離﹁成功﹂還有一段距離。

姚彥慈想要用自己一路走來的顛簸和挫折,

鼓勵所有立志創業的朋友,﹁找到信念,堅

持下去,你會變得遠比想像中更堅強、更有

能力。﹂

以下是姚彥慈專訪摘要:

問:從社會、日文系雙修畢業,到進入舊

金山 A

AU

︵舊金山藝術大學工業設計所︶,

為何決定留在美國創業,中間的過程?

到了舊金山,一切從基本功開始學起,

課業其實很吃力。直到在臺灣的外婆罹患失

智症,我從一開始回臺灣陪伴她,對這個症

狀一知半解,加上外婆和家人怕我擔心,不

忍告訴我太多詳情;直到外婆病重後我才驚

覺,我對這個症狀、對病人的生理狀況和心

理狀況有多麼不瞭解。

外婆過世那一刻,我好難過好後悔,覺

得自己好無力。那時起我變得跟之前完全不

一樣了。我拼命找關於失智症的所有文獻資

料、想多了解外婆那時候的狀況。我到養護

機構當志工,和長者們聊天,也和照護者聊

天,或許是補償心理吧,我衷心想要為和外

婆一樣的長者們做些什麼。

當時記得我的指導老師叫我先不要預設研

究、設計的領域,我卻很直接地告訴他雖然

還不知道要做甚麼,但我一定要幫失智的族

群做東西。

畢業後,我一邊開設計工作室接案,創業

養活自己,同時也想盡辦法把 Eatw

ell

這個

Project

從設計化為商品。

雖然創業本來就不一定會成功,但是沒試

過也不會知道行不行呢?怕的話就多做些功

課吧。做得不夠好可以改進,失敗了可以再

重來一遍。當你選擇繼續走下去,所有挫敗

都只是旅途中的風景,你只要想辦法抵達目

的地就行了。

姚彥慈:

創業所有挫敗與痛苦,

都是旅途中的風景

文│

張翔一 

本文轉載經天下換日線授權同意,未經同意請勿引用

103

未來

Page 104: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到了新加坡後,經過友人與同事的介紹

後,認識了不少在星國工作的各地亞

洲青年,當然也有很多新加坡土生土長的

年輕人,一連串的交流後,我不斷地驚呼

這個國家的年輕人都﹁太強大﹂了,進而

常常將崇拜的眼光,投射在他們身上。

他們大都有著同樣的性格:為了求生

存,非常、非常努力地工作,有些人甚至

是有兩份工作。這裏也有很多中國青年,

除了﹁富二代﹂、﹁官二代﹂那群外,中國

青年其實也有不少做著非常低薪的服務業

工作;還有一群北京大學前幾名畢業的那

種優秀青年,進入到世界百大企業的主管

們,也都竭盡所能地往上爬,只為能求得

一片自己的天。

去年我接了公司的新產品計畫案,比

較常出差至香港,發現香港的年輕人跟新

加坡人所擁有的特質頗為雷同,不論是語

言、學歷背景、精進程度⋯

等,都很有

所謂的﹁競爭力﹂。

﹁那麼,臺灣人呢?﹂﹁臺灣年輕人的致

勝力到底是什麼?﹂很多媒體與朋友,都

會這樣問。

相較之下,我必須老實說,臺灣年輕人

普遍看來,較容易讓人有軟弱與沒自信的

感覺。或許受限於語言能力,也或許因為

對自身的肯定不夠,在這些如此激進向前

的國家氛圍中,臺灣人往往顯得更﹁慢﹂。

這也就是為什麼,一開始我實在無法具體

回覆這類問題。

直到我繼續在星國工作的第二年,才感

受到過去我崇拜的﹁強者特質﹂,只不過是

汲汲營營的周邊效應而已。我並非否認這

樣的努力是錯誤,而是從他國年輕人反觀

臺灣人,才發現,我們擁有的,反而是更

多元的成功定義,職涯規劃並非只以現實

的金錢、升遷為導向。

例如,我身邊有些臺灣朋友除了正職的

工作外,晚上或假日會兼職,但他們卻都

選擇在下班後做自己喜歡的事、或慈善事

業,不論報酬多少。這種選擇就我觀察,

在新加坡年輕人身上,幾乎是不可能發生

的,因為就算是另一份兼職,他們也寧願

是有更多收入機會的事。

我覺得,這就是臺灣人對於夢想與生命

的一種憧憬,是一種﹁浪漫情懷﹂。而我確

定,這種情懷不但非常有意義,且絕對是

我們在人才競爭中的致勝關鍵。

但至少以我自身與身邊朋友的困境看

來,﹁專注所愛、熱情付出、甚至有點不計

︵現實︶代價的投入﹂,是臺灣新世代,能

充分利用情懷與夢想征戰國際舞臺的最好

方式,當夢想化為實際行動,也不再流於

空泛。接下來,或許,再把格局放大,以

世界為舞臺,找到套現︵實現的﹁現﹂︶方

式,就是臺灣年輕人擁有的終極致勝力。

別看扁小確幸!

臺灣年輕人的終極競爭力:

別人沒有的浪漫情懷

文│

艾兒莎/放棄22K

,蹦跳新加坡  

本文轉載經天下換日線授權同意,未經同意請勿引用

二十五歲那年,我帶著美夢離開臺灣,那個對未來的憧憬與無限遐想,

讓我有一股強烈的行動力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104

Page 105: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選擇出國當志工的人,都有自己的目

標與想法,促使自己拋下一切來到

異地生活的原因。老實說,我對歐洲沒有

特別的感覺,不討厭,但沒有熱愛到非得

花錢到歐洲玩。我到英國不是為了周遊歐

洲各國,其實我更在乎的是人與人之間的

相處關係,以及當離開自己成長的環境

時,我是否真有能力在異國做些什麼。

當志工不一定很有愛心

我在英國的第一份工作是陪伴一位罹患

精神疾病的個案,一個禮拜後,我們的相

處發生了很大的問題,我試著了解對方,

說服自己要接受對方是因為生病才會如此

難相處,在我接觸個案之後,我才明白,

愛一個人有多麼困難。

許多人會說:﹁妳去當志工,一定很有

愛心。﹂當了志工後,我才明白,說這樣

的話會給當事人造成壓力,也是對志工

有所誤解。不是說我完全沒愛心,而是當

我身處在那個當下,當別人如此跟我說的

時候,工作產生的壓力已經讓我很不舒服

了,聽到這樣的話時,我反問自己:﹁難

道我這麼沒愛心嗎?﹂由於我是基督徒,

我清楚明白聖經的教導,其中一段經文不

斷在我腦海中浮現:﹁你們若單愛那愛你

們的人,有什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

這樣行嗎?﹂︵馬太5:46

因為這樣,我不斷努力,想盡辦法要讓

自己實至名歸地當一個有愛心的志工,也

撐了將近半年時間。。

有天晚上,我突然明白,原來我根本不

懂得怎樣愛自己,也不懂得如何愛別人,

我以為把對方想要的東西給他,就是一種

愛的表現,而卻沒想過,當我不懂得愛自

己,自己過得不開心,也會影響,甚至傷

害別人。而這些會影響個案,反饋回到我

自己身上。想通這些事後,我好好把這些

想法解釋給相關人員知道後,我離開這份

工作,換到下一份工作去。

認識自己是志工任務最大收穫

我的志工生活還要將近半年才會結束,

而今感觸卻很深。很多人都說:﹁妳的志

工工作太困難,太累了啦!﹂但經過兩份

志工工作後,我明白,不是工作太困難,

而是工作到底適不適合我。

我重新思考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來英

國?靜下心來思考後,就會明白自己要的

是什麼,明白了這些之後,就曉得該如何

解決眼前的問題。

說穿了,不管什麼樣的工作都不輕鬆,

我的第二份工作比上一份辛苦許多倍,我

卻做得比較開心。直到現在,我都常常跟

別人分享:﹁沒有不能做的志工工作,只

有不適合的工作。﹂

當志工真的都很有愛心嗎?我倒覺得,

當志工只是明白自己想做的是什麼,並付

出行動去實踐,學習認識自己、愛自己,

是我在志工任務上學到最重要的功課。

當志工讓我明白

愛人好困難

文│

戴韻伶 

本文轉載經天下網站授權同意,未經同意請勿引用

前往英國開啟為期一年的國際志工生涯,直到半年後,我才真正明白,

最辛苦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我不了解自己,更不懂得愛自己。

105

未來

Page 106: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適 應 力在網路快速傳播、全球區域多元整合的趨勢下,

人際、文化、語言、資訊的互動、流通,

就像轉動的地球儀一樣,快速、流暢。

曾經,出國遊學需要背負家庭責任與壓力,

而今,青年只要用對資源,就能全球移動、築夢踏實。

青年的全球移動力,就像是繞著地球快速轉動的能量,

我們匯聚資源、提供養分,讓他們能夠不斷成長、持續轉動。

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計畫,

讓青年從心念開始轉、用行動去闖、讓生命逐漸改變、實現未來想像的夢。

願景

目標

重點策略

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計畫架構圖

願景

目標

重點策略

106

Page 107: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計畫資源總表

策 略 教育部聯絡窗口

(一)國際教育實驗課程巡迴輔導計畫 國教署/林小姐04-3706-1173

(二)全英語教學

高教司/林小姐02-7736-6731

技職司/江小姐02-7736-6184

國教署/林小姐04-3706-1173

(三)生活營

1. 技專校院全英語營

2. 海外華裔青年英語服務營;「群英行腳—大專『英』樂夏令營」

3. 職場英語體驗營

4. 大專校院學生英語多元文化研習營

技職司/江小姐02-7736-6184

國教署/謝小姐02-7736-7474

國教署/劉小姐04-3706-1142

資科司/黃小姐02-7736-9104

(四)提升高中生國際視野計畫 國教署/林小姐04-3706-1173

(五)腦中有世界地圖、國際朋友、國際學伴 國教署/謝小姐02-7736-7474

(六)交換教師 技職司/江小姐02-7736-6184

(七)網路、實體課程

高教司/林小姐02-7736-6731

技職司/江小姐02-7736-6184

資科司/黃小姐02-7736-9104

(八)結合華語推廣 國際司/劉小姐02-7736-5765

(九)高中第二外語 國教署/房小姐04-3706-1072

(十)夏日樂學 國教署/洪小姐04-3706-1251

(十一)重點學校(新移民重點學校) 國教署/洪小姐04-3706-1251

(十二)區域學習中心(新住民學習中心) 終身司/鍾小姐02-7736-5707

(十三)專案合聘教師 國教署/房小姐04-3706-1072

(十四)充實外語師資 師資司/李小姐02-7736-6232

溝通力—師生共學多元外語(讓學生具備語言溝通力)

107

Page 108: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計畫資源總表

策 略 教育部聯絡窗口

(一)鼓勵大專校院於通識課程開設國際視野課程高教司/徐小姐02-7736-5769

技職司/林小姐02-7736-6797

(二) 補助大專校院開設以表達溝通能力及文化學習為脈絡之英文革

新課程。資科司/黃小姐02-7736-9103

(三)推動創新教學

中等教育階段英語文領域教學研究中心

國小師資培用聯盟英語學習領域教學研究

師資司/周小姐02-7736-5668

陳小姐02-7736-6150

(四)異國文化體驗活動及學習高教司/徐小姐02-7736-5769

技職司/江小姐02-7736-6184

(五)創造不同的文化經驗及學習過程國教署/陳小姐04-3706-1138

青年署/蕭小姐02-7736-5582

(六)強化分享之責任感及榮譽感、網路分享 青年署/潘小姐02-7736-5578

(七)締結姊妹校 國教署/陳小姐04-3706-1138

(八)辦理國際校際交換學生高教司/徐小姐02-7736-5769

技職司/江小姐02-7736-6184

(九)文化學習

1. 補助學校多元文化或國際日活動,聘請具東南亞文化專門素

養之新住民擔任講座至校經驗分享;辦理暑假越南多元文化

跨國體驗學習工作坊

2. 鼓勵技專校院學校培訓新住民第二代擔任語言教學助理

3. 輔導全國公共圖書館建置「多元文化專區」

國教署/洪小姐04-3706-1251

技職司/江小姐02-7736-6184

終身司/鍾小姐02-7736-5707

(十)大手攜小手 國教署/林小姐04-3706-1173

(十一) 將國際教育列入師資職前教育專業課程之「教育議題專題」 師資司/蔡小姐02-7736-5662

(十二) 強化師資生職前教育課程之多元文化教育(含新移民教育、

原住民教育)等相關課程師資司/蔡小姐02-7736-5662

(十三) 結合臺灣國際教育資源網學會,試辦師資培育之大學推動師

資生運用國際教育網絡(iEARN),以推動PBL(project-based

learning)

師資司/謝小姐02-7736-5661

(十四)辦理教師出國訪問 師資司/李小姐02-7736-6226

適應力—資源導入、文化共融(資源導入、文化共融)

108

Page 109: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策 略 教育部聯絡窗口

(一)海外學研機構及優質企業合作

高教司/古小姐02-7736-5886

技職司/江小姐02-7736-6184

國際司/吳小姐02-7736-5645

資科司/簡小姐02-7736-9107

(二) 重點發展區域高教司/林小姐02-7736-6731

技職司/江小姐02-7736-6184

(三)系統培育公費留學菁英 國際司/黃小姐02-7736-6715

(四)學海系列 國際司/張小姐02-7736-6179

(五)師資生海外實習(含修課、見習) 師資司/蕭小姐02-7736-5663

(六)契合式人才培育之海外實習 技職司/江小姐02-7736-6184

(七)學生海外業界實習及職場體驗 國教署/詹小姐04-3706-1166

(八)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學生赴海外研習計畫 國教署/杜小姐04-3706-1165

(九) 鼓勵技專校院辦理國際合作計畫,並要求學校提出協助師生取

得國際證照之具體成果技職司/江小姐02-7736-6184

(十)鼓勵大學校院透過評鑑進行國際接軌 高教司/賴先生02-7736-5887

(十一) 持續推動與國外一流大學合作設立臺灣研究講座 國際司/杜先生02-7736-5641

(十二)推展臺灣研究成為被全球認可之學術主體 國際司/杜先生02-7736-5641

(十三)鼓勵國內大學與國外姊妹校建立實質研究合作計畫 高教司/楊小姐02-7736-6719

(十四)海外短期進修 高教司/林小姐02-7736-6731

(十五)企業深耕服務 技職司/江小姐02-7736-6184

(十六)延攬大師 高教司/徐小姐02-7736-5904

(十七)教師赴德國研修實施計畫 國教署/鄭小姐04-3706-1161

專業力—國際合作、專業接軌(讓學生具備國際認可之專業力)

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計畫資源總表

★標示星號代表該策略個人可提出申請;未標示者,代表該策略是由學校提出申請。

109

Page 110: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策 略 教育部聯絡窗口

(一)國際會議青年署/李小姐02-7736-5530

師資司/謝小姐02-7736-5661

(二)國際競賽

1. 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

2. 全國高中職國際技能競賽

3. 補助技專校院推動學生參加國際性技藝能競賽

青年署/林小姐02-7736-5135

李小姐02-7736-5138

國教署/鄭小姐04-3706-1161(國際技能競賽)

陳小姐04-3706-1172(奧林匹亞)

技職司/陳小姐02-7736-5847

(三)國際壯舉 青年署/李小姐02-7736-5530

(四)國際志工青年署/王小姐02-7736-5553

師資司/謝小姐02-7736-5661

(五)國際組織任職 青年署/薛小姐02-7736-5523

(六)鼓勵師生取得華語任教資格及海外任教 師資司/謝小姐02-7736-5661

(七)國際共同人才培育方案 高教司/古小姐02-7736-5886

(八)辦理選送華語教師赴國外任教新機制 國際司/劉小姐02-7736-5684

(九) 充實華語中心之人力、設施、師資與課程 國際司/吳小姐02-7736-5631

(十)吸引僑生、港澳學生與外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 師資司/蔡小姐02-7736-5662

(十一)iYouth青年國際圓夢平臺 青年署/潘小姐02-7736-5578

(十二)中小學國際教育資訊網 國教署/陳小姐04-3706-1138

實踐力—創造機會、全球崢嶸(讓學生具備跨境就業力)

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計畫資源總表

★標示星號代表該策略個人可提出申請;未標示者,代表該策略是由學校提出申請。

110

Page 111: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

提升青年全球移動力專刊 / 教育部編 . -- 臺北市 : 教育部 , 民 104.12  面 ;  公分 ISBN 978-986-04-7646-0(平裝 )

1.國際交流 2.青年 3.文集

528.47 104028452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編  者:教育部

出版機關:教育部

地  址:10051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5號

網  址:www.edu.tw

電  話:02-7736-6666

出版年月:中華民國一○四年十二月

出版刷次:初版一刷

定  價:新臺幣250元

展售處地址及電話

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

地  址:106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81號 電話:02-33225558#114

國家書店

地  址:104臺北市中山區松江路209號1樓 電話:02-2518-0207#17

五南文化廣場

地  址:406臺中市中區中山路6號 電話:04-22260330#820、821

三民書店

地  址:100臺北市重慶南路一段61號 電話:02-2361-7511#141

教育部員工消費合作社

地  址:100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5號 電話:02-2356-6054

著作財產權人:教育部

GPN:1010403384

ISBN:978-986-04-7646-0 (平裝) NT$ : 250

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專刊

本編著係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2.5臺灣」授權條款釋出。此授權條款詳細內容請見:http://creativecommons.tw/licenses/by-nc-nd/2.5/tw/。

Page 112: 1223 一個轉念專刊21x28 全冊 小檔 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