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地球的结构

9
1.4 地地地地地 授授授 授授授

Upload: cedric-tanner

Post on 13-Mar-2016

14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

DESCRIPTION

1.4 地球的结构. 授课人:王亦茹. 上天不易,入地更难. 至今,世界上超过8000米的超深孔科学钻探只有前苏联的科拉超深孔 (12260m) 和德国的KTB孔,我国的最深科学钻探孔为CCSD-1孔,深度为5158米。 相对地球来讲,这像一个鸡蛋连蛋壳都没有钻透。. 一、地球内部圈层. 1、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2 、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较 快. 固体、液体、气体. 上下颠簸. 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 左右摇晃. 较 慢. 固 体. 莫霍面. 古登堡面.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1.4  地球的结构

1.4 地球的结构 授课人:王亦茹

Page 2: 1.4  地球的结构

上天不易,入地更难上天不易,入地更难 至今,世界上超过 8000 米的超深孔科学钻探只有前苏联的科拉超深孔 (12260m)和德国的 KTB 孔,我国的最深科学钻探孔为 CCSD-1 孔,深度为 5158 米。 相对地球来讲,这像一个鸡蛋连蛋壳都没有钻透。

Page 3: 1.4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内部圈层一、地球内部圈层1、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感受 共同点纵波横波

较 快较 慢

固体、液体、气体 固 体

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上下颠簸

左右摇晃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2、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Page 4: 1.4  地球的结构

6000

4000

3000

1000

2000

5000

0 深度(千米 )

速度 ( 千米 /秒 )3 6 159 12

地核 内地核外地核

莫霍面地幔

古登堡面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

纵波(p)

横波( s)

地壳33 千米

2900千米

想一想: 莫霍界面,地震波波速发生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古登堡界面下,地震波波速发生什么变化,说明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传播到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物质性质发生变化;传播到古登堡界面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说明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Page 5: 1.4  地球的结构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假如你是“地心之旅”的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们讲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以便让游客们在快乐旅游的同时又增进对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导游分三组,分别介绍地壳、地幔和地核。 要求:科学有理 形象生动富有特色

Page 6: 1.4  地球的结构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km) 特征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900

33

地壳

地幔地核

上地幔下地幔

外核(液)内核(固)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 (铁、镁的硅酸盐类 )

1、温度、压强和密度很大 (铁、镍)2、内核呈固态,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硅铝层不连续。 (化学元素:氧、硅、铝)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3、圈层的物质组成与特点:

(大陆部分)

4、岩石圈的范围: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平均厚度为 100—110千米

Page 7: 1.4  地球的结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外部圈层 特 点大气圈 大气密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圈没有明显的上界,在

2000——3000千米高空与星际空间情况接近,一般把这个高度作为大气上界。水圈 由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三态组成,按照水体的位置和状态,可以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生物圈 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Page 8: 1.4  地球的结构
Page 9: 1.4  地球的结构

小结小结1、岩石圈和地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地壳的特点?厚度分布规律?3、岩浆的来源?4、判断:生物圈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总和?

岩石圈包括地壳及上地幔的顶部,即软流层以上固体部分厚度不均:海拔越高,地壳越厚;硅铝层不连续一般认为是来自软流层

错。生物圈是一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