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8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1.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無明顯的細胞核 / 缺核膜 細胞質內有單一環狀的 DNA 無膜狀的細胞器 以細胞膜摺曲形成間体以行呼吸作用 不列表扣 1 (不接受 - 較大和較小的核醣體) 有明顯的細胞核 / 有核膜 (1) 有染色體 (1) 有膜狀的細胞器 (1) 有粒線體以行呼吸作用 (1) 2. 以紙色層分析法將色素分開 (0.5) 將提取液點在色層分析白 / 濾紙上 (0.5),以紙條垂直固定於紙色層分析瓶 / 試管 (0.5) 並剛可浸入 (0.5) 展開溶劑。(0.5) 同一個提取液中不同色素點都有相同的 色素譜及相同 Rf (0.5) 3. 蘚類植物: 配子體明顯和能獨立生存 (1) 孢子體退化的 / 短暫的是局部地倚賴配子體 (1) 蕨類植物: 孢子體明顯及其生活史中有大部份是可獨立生活 (1) 配子體是退化的 / 短暫的,但能獨立生存。(1) 被子植物: 孢子體是發達,且能獨立生存。(1) 配子體是藏於孢子體內,且完全倚賴配子體供給養料和保護。(1) (或用表列方式) 4. ADH - 在腎小管的遠曲小管和集尿管內 (0.5) 可增加對水的滲透性 (0.5) 醛甾酮 - 可激刺腎小管的遠曲小管 (0.5) 再吸收鈉 / 鈉離子 (0.5) 溫室效應 - 由於過多的二氧化碳及甲烷 / 碳化氫氣體,積聚 (0.5) 將地球表面反射的熱圍困著 (0.5) 臭氧層損耗的成因:由於氟氣碳化合物 (CFC) / (Halons) (0.5) 於大氣中與臭氧作用 / 破壞臭氧,令臭氧層損耗 (0.5) 5. 曲線 - 形狀要正確 (高峰不能達到 100% 飽和度) } 最少兩條曲線,要移離及有標註 } (2) X 軸及 Y 軸標註 (0.5 )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5 (卷一) 1

Upload: lee-eugene

Post on 07-Mar-2016

25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2 download

DESCRIPTION

5. 曲線 - 形狀要正確 (高峰不能達到100% 飽和度) } 最少兩條曲線,要移離及有標註 } (2) X軸及Y軸標註 (各0.5分) 2. 以紙色層分析法將色素分開 (0.5) 將提取液點在色層分析白 / 濾紙上 (0.5),以紙條垂直固定於紙色層分析瓶 / 試管 內 (0.5) 並剛可浸入 (0.5) 展開溶劑。(0.5) 同一個提取液中不同色素點都有相同的 色素譜及相同 Rf 值 (0.5) FOR TEACHER USE ONLY 只供教師參閱 在高CO 2 張力下,血紅素 氧的效能較小,釋放氧的效能較大 㩦 (1) 在CO 2 張力較高的組織中,有利於血紅素釋放氧 (1) 在CO 2 張力低的器官 - 肺,有利於血紅素 氧 㩦 (1) FOR TEACHER USE ONLY 6. 只供教師參閱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5 (卷一) 3 FOR TEACHER USE ONLY 7.(a) 只供教師參閱

TRANSCRIPT

Page 1: 1995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1.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無明顯的細胞核 / 缺核膜 細胞質內有單一環狀的 DNA 無膜狀的細胞器 以細胞膜摺曲形成間体以行呼吸作用 不列表扣 1 分 (不接受 - 較大和較小的核醣體)

有明顯的細胞核 / 有核膜 (1) 有染色體 (1) 有膜狀的細胞器 (1) 有粒線體以行呼吸作用 (1)

2. 以紙色層分析法將色素分開 (0.5)

將提取液點在色層分析白 / 濾紙上 (0.5),以紙條垂直固定於紙色層分析瓶 / 試管

內 (0.5) 並剛可浸入 (0.5) 展開溶劑。(0.5) 同一個提取液中不同色素點都有相同的

色素譜及相同 Rf 值 (0.5) 3. 蘚類植物: 配子體明顯和能獨立生存 (1)

孢子體退化的 / 短暫的是局部地倚賴配子體 (1) 蕨類植物: 孢子體明顯及其生活史中有大部份是可獨立生活 (1)

配子體是退化的 / 短暫的,但能獨立生存。(1) 被子植物: 孢子體是發達,且能獨立生存。(1)

配子體是藏於孢子體內,且完全倚賴配子體供給養料和保護。(1) (或用表列方式)

4. ADH - 在腎小管的遠曲小管和集尿管內 (0.5) 可增加對水的滲透性 (0.5)

醛甾酮 - 可激刺腎小管的遠曲小管 (0.5) 再吸收鈉 / 鈉離子 (0.5) 溫室效應 - 由於過多的二氧化碳及甲烷 / 碳化氫氣體,積聚 (0.5) 將地球表面反射的熱圍困著 (0.5) 臭氧層損耗的成因:由於氟氣碳化合物 (CFC) / 鹵 (Halons) (0.5) 於大氣中與臭氧作用 / 破壞臭氧,令臭氧層損耗 (0.5)

5. 曲線 - 形狀要正確 (高峰不能達到 100% 飽和度) }

最少兩條曲線,要移離及有標註 } (2) X 軸及 Y 軸標註 (各 0.5 分)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5 (卷一) 1

Page 2: 1995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在高 CO2 張力下,血紅素 氧的效能較小,釋放氧的效能較大㩦 (1) 在 CO2 張力較高的組織中,有利於血紅素釋放氧 (1) 在 CO2 張力低的器官 - 肺,有利於血紅素 氧㩦 (1)

6.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5 (卷一) 2

Page 3: 1995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R - 篩管 (0.5) S - 薄壁細胞 (0.5) T - 伴胞 (0.5) U - 櫍導管 / 導管 (0.5) (錯字無分) 繪圖:要完整細胞,外形似,線條要圓滑及連續 (1) R 的註解兩個 篩板 (0.5) - 有篩孔,減少養料流過時的阻力 (0.5) } 無細胞核 / 減少細胞質(0.5) - 減少養料流過時的阻力 (0.5) } 其中兩項 長形 (0.5) - 使容易運輸養料 (0.5) } 運輸作用的機制 R - 集体流動 (Mass flow) (0.5) U - 蒸騰作用的牽引力 / 毛細管作用 (0.5)

7.(a)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5 (卷一) 3

Page 4: 1995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i) (ii) (iii) (iv) (v)

輸精管切除術 (1) 避孕套 / 女性避孕套 / cord } 殺精劑 / 子宮帽 } (2) 子宮環 } 輸卵管結紮 / 輸卵管切除 (1)

注意:錯字無分 (b) 兩者 (0.5) 均用於抑制腦下垂體釋放 (0.5)

促卵泡激素 (0.5) 及促黃體激素 (0.5) 從而抑制卵泡的成熟 (0.5) 及排卵 (0.5)

8.(a) (i) 標題 (0.5)

正確比例及正確的 X、Y 軸命名及單位 (1) 標註圖線 (0.5) 正確標示曲線各點 (有曲線 0.5,1 - 2 點錯扣 1/2,多於 2 點繪錯無分)

酶的反應速度 1/t / min-1 Race of reaction 1/t / min-1

溫度 / 。C Temperature

澱粉酶 I 澱粉酶 II 10 15 20 25 30 35 40

0.5 0.625 0.67 0.625 0.5 0.25 0.1

0.2 0.29 0.4 0.5

0.625 0.71 0.67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5 (卷一) 4

Page 5: 1995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ii) 在 10。C - 20。C 時,由於溫度的昇高,澱粉酉每 I 和基質的動能增加 (0.5),

酉每與基質碰撞結合機會亦增加 (0.5),所以反應速應加快。在 20。C - 40。

C 時,由於溫度過高,大量酶的活性部位被破壞而變性 (1),失去其功能。 (iii)澱粉酉每 I 的最適溫度是 20。C (0.5)

澱粉酉每 II 的最適溫度是 35。C (0.5) 根據澱粉酉每的數據,我們不能看到其調節能力 (1) / 我們可以看出脊椎動

物是一變溫動物。

(b) (i) 化學物和化學物對澱粉酶活性的相同效應為:在低濃度時,這兩種化學物會

仰制酶的活動。(1) 相異效應為:化學物 A 的抑制是競爭性的 (1),在高濃度時,化學物 A 不

會再抑制酶的活性。而化學物 B 的抑制是非競爭性的 (1) / 在高基質濃度時

保持仍然抑制酶的活性。在低濃度時,化學物比化學物對酶活性的抑大得

多,而高濃度時化學物 B 的抑制比 A 大。 (ii) 化學物 A 的其構造與基質的構造相似 (0.5),在基質濃度低時 (0.5),可與

基競爭酶的活性部位 (0.5),因而阻止了基質與酶的結合,使酶的反應減慢。

當基質的濃度增加,有較多的基質存在,基質的競爭能力增加,因而化學物

A 無法和酶的活性部位結合,所以酶的反應增加。 化學物 B 會與酶的活性部位以外的位置結合 (0.5),使酶的活性部位改變 (0.5),而失去與基質結合的能力,因而大大降低了酶的活性。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5 (卷一) 5

Page 6: 1995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9. (a) (i) 海星的大小被捕食種類

的比例 / %食物種類 40 毫米大小時 110 毫米大小時

甲殼動物 腹足動物 雙殼動物 環節動物

不能辨認的組織

26 42 15 12 5

0 (1) 4 (1) 94 (1) 2 (1) 0 (1)

(b) 海星在幼小階段其食物以腹足動物 (0.5)、甲殼動物 (0.5) 為主,而較少捕食環節

動物、雙殼動物和不能辨認的組織 (0.5)。而海星在成熟階,雙殼動物在其食物中

所佔的比重越來越重 (0.5),已為主要食,甲殼動物 (0.5) 和腹足動物 (0.5) 所佔

的比例越來越少。 Bonus 海星在長階段,由一廣泛食性變成一個專一食性 (1),因而相比之下幼小的

海星生存能力較成的為大 (1),而由於成熟的海星以雙殼動物主要食物,因而對雙

殼動物的衡擊較大 (1)。

(c) 海星生活在沙灘 / 鬆軟的海床 (0.5) 因為成熟海星的主要食物 - 雙殼動物是挖穴生物 (0.5),所以生活在鬆軟的基層上 (0.5),加上雙殼動物用腮 (0.5) 呼吸以是水水生 (0.5) 的。

(d) (i) 因為雙殼動物有兩片鈣質殼 (0.5),不能被腸中的酶消化 (0.5),所以能用作辨

認。而環節動物由軟組織組成 (0.5),很易被消化 (0.5),較難辨認。 (ii) 甲殼動物有分節的附肢 (0.5)、有分節的腹 (0.5) 和頭胸甲 (0.5)。而腹足動物

有螺旋狀的殼 (0.5)。

10.(a) (i) CO2 濃度倍增令受接種幼曲全株的乾重增加 (1),因為 CO2 是光合作用的原

料,濃度增加,令光合作用速率增加 (1),所以植物乾重增加。

(ii) 在兩種濃度下,受接種的幼苗都比未受接種的幼苗乾重增加。(1)

(b) (i) CO2 濃度 (%) 受接種幼曲的根: 枝葉 (乾重 ) 之比率

未受接種幼苗的根: 枝葉 (乾重的比率)

0.036 0.072

0.833 (1) 1.429 (1)

0.625 (1) 0.500 (1)

(ii) 增加濃度會增加受接種幼曲的根:枝葉 (乾重) 的比率 (1),而未受接種的根:

枝葉 (乾重) 之比率則會減低 (1)。 CO2 濃度越高,受接種幼曲的根生長相對枝葉的生長越快 (1),令他們的比率

上升;相反,未受接種幼苗的根的生長比枝葉的生長慢 (1),使比率下降。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5 (卷一) 6

Page 7: 1995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c) 受接種幼曲在濃度倍增的情況下,其根部受真菌傳染的程亦倍增 (0.5)。而未受接

種的幼苗的根部受真菌傳染的程度在濃度倍增的情況有增加 (0.5)。但是受接種的

幼苗曲增加的程度比未接種的增加程度大很多 (1)。

(d) 再植林 / 農業 上應用 / 在廢棄的土地上的再種植。因為真菌會加速根的生長,

令幼苗根系的建立較容易。(1) / 因受接種幼曲在有的情況下其全株的乾重比未受

種幼苗之乾重大很多,會增加農作物的生產總量。(1) 11.(a) 巨大花朵為顯性 (1)

短節間為隱性 (1) (b) F1 比例仍為 1 : 1 (0.5)

用 B 代表巨花的顯性等位基因 用 b 代表小花的隱性等位基因 用 L 代表長節間的顯性等基因 用 l 代表短節間的隱性等位基因 (1)

(c) (i) (1) BbH,BBH (1) (2) (a) 同物種產的配子:b1

F1 的小花長節所產生的配子:bl:BL F2 的巨花長節產生的配子:BL,Bl,bL,bl 將 F1 中的巨花長節笸同物種互交 (1)。F1 中的巨花長節可產生 B1 (0.5) 的配子,而同物種可產生 b1 的配子 (1),產生 BbII 基因 (1) 型的後代。

其中 BbII 的表現型是巨花短節間,因而可從各代中選出巨花長節的子

代。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5 (卷一) 7

Page 8: 1995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b) F1 中的巨花長節間自交 (c) F1 中的巨花長節和中的小花節間互交

可選 a、b、c 其中一種雜交方法。

(ii) 祗接受與 (c)(i)(2) 中提出的繁殖程序吻合的傳粉方法。 異花傳粉: - -

切除一親代的雄蕊及另一親代的柱頭以防止自花傳粉 (1) 用一刷子將花粉粒由一親代傳給另一親代。(1)

自花傳粉: 用一刷子將花粉粒傳到同一朵花 / 同一植物的花的柱頭,然後用膠袋包裹花以

防異花傳粉。 (iii)賣營養繁殖體

因為這是通過有絲分裂 (0.5) 而長成的,這樣可以保持母體的所有特徵,不會

有變異 (0.5)。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5 (卷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