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2

10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1.(a) 由於心臟收縮放鬆的血作用 (0.5) ,當血液到達小動脈未迎端的微血管時 (0.5) ,有 高的血壓 (0.5) 這時血液中高的流體靜壓高過的滲透壓 (1)這使血漿中所有成分,除大除子蛋白外 (1) 以過濾作用 (0.5) 在壓力下穿過微血 管壁 (0.5),到達細胞間隙 (0.5),形成組織液 (0.5)(大部分的組織液會以滲透作 用重進入微血管內)。由於在細胞間隙中組織液的流體靜壓很高 (1) 餘下的組織液 會進入淋巴微管 (0.5) 形成淋巴液 (0.5)(b) 淋巴系統是組織與循環系統之間的橋樑 (1) 負責把過多的組織液運向血液循環系 統中 (0.5)如果沒有淋巴系統, 不斷地在細胞間隙中形成組織液 (0.5) 會導致水腫 (0.5)把由乳糜管 / 小腸吸收的脂肪 (0.5) 運輸回血液中 (0.5) 沿淋巴系統間歇地有淋 巴結 (0.5) 出現,淋巴結製造淋巴球 (0.5) 其能產生抗體 (0.5) 中和抗原的有害影 (0.5),因此是人體免役系統 (0.5) 的一部份。 淋巴結有結締組織能過濾病原體 (0.5)淋巴結有負責吞唾的白血球 (0.5) 能吞唾和破壞淋巴液中的細菌和外來分子 (0.5)(c) 比較 兩者氣體交換的氣體都是沿濃度梯進行擴散 (1) 兩者的呼吸表面都因交換介質的集體流動保持著的濃度梯度 (1) 兩者都有大、薄、濕和大量血管的氣體交換表面 (1) 相異 成人 胎兒 交換表面 / 肺泡 由母體和胎兒組織形 成的胎盤 / 絨毛膜絨毛 (1) 交換介質 氣體和液體 兩邊都是液體 (1) 交換方向 氧氣由空氣到血液, 一氧化碳則相反 氧氣由母親血液到胎血液,二氧化碳則 相反 (1) 胎兒的血紅素對氧的力較 (1) 沒系統比較,被扣一分 2.(a) * 的詞須寫正確, 每錯字扣 0.5 (i) 內耳的三條 * 半規管 (0.5) 內含有感受器,三條管互成直角 (0.5)。當頭部在 任何一平面移動時 (0.5),在一個或多個管內的膠質蝸頂 / (0.5) 會因為內 淋巴液的慣性 (0.5) 被壓向與頭部運動方向相反的方向 (0.5) 。在膠質蝸頂部的 感受器 / 毛細胞 (0.5) 會產生神經脈衝至腦部 (0.5) 。頭部的傾斜 (0.5) 亦會剌 * 橢圓囊 (0.5) * 球狀囊 (0.5) 它們的感覺細胞會產生神經脈衝至腦 (腦幹) (1)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5 (卷二) 1

Upload: lee-eugene

Post on 12-Feb-2016

22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c) 比較 兩者氣體交換的氣體都是沿濃度梯進行擴散 (1) 兩者的呼吸表面都因交換介質的集體流動保持著的濃度梯度 (1) 兩者都有大、薄、濕和大量血管的氣體交換表面 (1) FOR TEACHER USE ONLY 只供教師參閱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5 (卷二) 2 4. (1) 間隔,以保護細胞及細胞器之功能 (1) 或促護細胞形狀 (0.5) 形成每個細胞之邊界,即細胞膜及細胞器如細胞核,粒線體葉綠體之邊界 (0.5) 簡述任何一例子中膜在間隔之功能 (1) (1) 膜之完整是因為磷脂及蛋白之排列 (1) FOR TEACHER USE ONLY 只供教師參閱

TRANSCRIPT

Page 1: 1995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2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1.(a) 由於心臟收縮放鬆的血作用 (0.5),當血液到達小動脈未迎端的微血管時 (0.5),有

高的血壓 (0.5) 這時血液中高的流體靜壓高過的滲透壓 (1)。

這使血漿中所有成分,除大除子蛋白外 (1) 以過濾作用 (0.5) 在壓力下穿過微血

管壁 (0.5),到達細胞間隙 (0.5),形成組織液 (0.5)。(大部分的組織液會以滲透作

用重進入微血管內)。由於在細胞間隙中組織液的流體靜壓很高 (1) 餘下的組織液

會進入淋巴微管 (0.5) 形成淋巴液 (0.5)。

(b) 淋巴系統是組織與循環系統之間的橋樑 (1) 負責把過多的組織液運向血液循環系

統中 (0.5)。 如果沒有淋巴系統, 不斷地在細胞間隙中形成組織液 (0.5) 會導致水腫 (0.5)。 把由乳糜管 / 小腸吸收的脂肪 (0.5) 運輸回血液中 (0.5) 沿淋巴系統間歇地有淋

巴結 (0.5) 出現,淋巴結製造淋巴球 (0.5) 其能產生抗體 (0.5) 中和抗原的有害影

響 (0.5),因此是人體免役系統 (0.5) 的一部份。 淋巴結有結締組織能過濾病原體 (0.5)。 淋巴結有負責吞唾的白血球 (0.5) 能吞唾和破壞淋巴液中的細菌和外來分子 (0.5)。

(c) 比較 兩者氣體交換的氣體都是沿濃度梯進行擴散 (1) 兩者的呼吸表面都因交換介質的集體流動保持著的濃度梯度 (1) 兩者都有大、薄、濕和大量血管的氣體交換表面 (1)

相異 成人 胎兒 交換表面 肺 / 肺泡 由母體和胎兒組織形

成的胎盤 / 絨毛膜絨毛 (1) 交換介質 氣體和液體 兩邊都是液體 (1) 交換方向 氧氣由空氣到血液,

一氧化碳則相反 氧氣由母親血液到胎血液,二氧化碳則

相反 (1) 胎兒的血紅素對氧的力較 (1) 沒系統比較,被扣一分

2.(a) 有 * 的詞須寫正確, 每錯字扣 0.5 分

(i) 內耳的三條 * 半規管 (0.5) 內含有感受器,三條管互成直角 (0.5)。當頭部在

任何一平面移動時 (0.5),在一個或多個管內的膠質蝸頂 / 體 (0.5) 會因為內

淋巴液的慣性 (0.5) 被壓向與頭部運動方向相反的方向 (0.5)。在膠質蝸頂部的

感受器 / 毛細胞 (0.5) 會產生神經脈衝至腦部 (0.5)。頭部的傾斜 (0.5) 亦會剌

激 * 橢圓囊 (0.5) 和 * 球狀囊 (0.5) 它們的感覺細胞會產生神經脈衝至腦 (腦幹) (1)。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5 (卷二) 1

Page 2: 1995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2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ii) 沒有分給于以腦代替大腦和小腦 * 大腦 (0.5) * 小腦 (0.5) 接收 神經脈衝來自腦部的

觸覺感受器 (0.5) 1. 有關頭部位置的神經脈衝來自半規

管, 橢圓囊和球狀囊 (0.5) 2. 由肢體 (肌肉 / 關節) 感受器來的

神經脈衝 (0.5) 訊息的分析和處理 (0.5) 訊息的分析和處理 (0.5) 協調 (0.5)

1. 足部的肌肉活動 (0.5) 2. 身體的反射 (0.5) 以保持平衡 (0.5)

提及延腦 / 腦幹亦參與保持身體的平衡狀態 (1) (iii)脊髓負責將由來自肢體的感受器 (0.5) 的感覺神經脤衝 (0.5) 沿感覺神經元

(0.5) 傳遞至腦 (0.5)。 由腦部發出 (0.5) 的運動神經脈衝 (0.5) 會經脊髓佣的聯絡神經元和運動神經

元 (0.5) 傳遞至足部肌肉 (0.5) 透過脊髓神經可協調肌肉運動 (0.5) 和保持身

體平衡位置 (0.5)。 脊髓作 - 通過讓腦和足部肌肉有雙向的神經脈衡傳導往來 (2)。

(b) 單方向傳遞主由於有 *突觸 (0.5) 前神經元的突觸小體 (0.5) 有突觸小泡 (0.5)

內含有神經傳遞物質 (0.5) 當神經脈衝到達時這些神經遞質會被釋出 (0.5) 然後

擴散經過突觸間隙 (0.5) 將訊息傳至間隙的對面只有突觸後膜 (0.5) 才有受體部

位 (0.5) 其專一性地與傳遞物質結合 (0.5) 使突觸後膜去極代 (0.5) 而神經脈衝

得以在突觸後神經元中繼續傳送。 獎分: 提及神經纖維的不反應期亦使神經脈衝能單向傳遞 (1)。

** 上文單向傳遞慨念沒提及只有字眼扣 1 分 3.(a) 土壤結構 (0.5)

由黏土粉砂,砂粒的比例決定 (1),其會影響對植物的支持力 (0.5) 孔隙和毛細管

作用 (0.5),壤土是最適合植物生長的 (0.5)。 孔隙 (0.5) 影響透氣性 (0.5) 這會影響根部的呼吸活動 (0.5)。

4. (1) 間隔,以保護細胞及細胞器之功能 (1) 或促護細胞形狀 (0.5) 形成每個細胞之邊界,即細胞膜及細胞器如細胞核,粒線體葉綠體之邊界 (0.5) 簡述任何一例子中膜在間隔之功能 (1) (1) 膜之完整是因為磷脂及蛋白之排列 (1)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5 (卷二) 2

Page 3: 1995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2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2) 詳細說明 (1) 或以圖示膜之構造及成份 (準確繪畫雙二磷脂層蛋白,顯示磷脂、蛋白) 準確 (1) 標簽 (0.5 * 2) 如只有圖,沒有提及間隔功用不給分

(2) 藉選透性控制膜兩邊之交換 (1)

任何一例 e.g. 小腸奧絨毛 (細胞膜) 之營養吸收 (1) 褶曲以增加吸收面積 (0.5) 植物根部之離子吸取,酵母細胞之葡萄球菌吸取,腎小管對葡萄糖之主動吸收,

鈣泵,連構電化學梯作神經脈衝傳遞 (1) 雙磷脂層對可溶於脂肪物質為可透性的 (1) (2) 通道蛋白對回粒子可透的 (1) (3) 載體蛋白用於特殊溶質之易運輸 / 主動運輸 (1) (4) 核膜有小孔控制物質進出細胞核 (1)

(3) 辨認剌激 (受體)

是膜包圍酶反應之地點 (1) 任何一例 e.g. 粒線體脊上電子傳遞系統,葉體類囊體上之光反應 (1) (1) 膜蛋白可是單體一酶或聚合形成多複合體 (1) (2) 褶曲以增加此等反應之面積 (1) 不接受 RER 催化蛋白制作例子

(4) 任何一例 e.g. (肝) 細胞之胰島素 / 激素受白血球之抗原受 (1)

突觸後膜之神經遞質受體 膜上之糖蛋白 / 糖脂作辨誌位置 (1)

(5) 細胞及細胞器之身份 (1)

任何一例 e.g. 白血型中,紅血球上之抗原 (1) 膜上之糖蛋白作標記 (1)

(6) 細胞內吞作用 (0.5)

任何一例 e.g. 變形蟲之吞唾,吞唾性之白血球,細胞藉細胞飲作用吸取固醇 (0.5) 細胞外吐作用 (0.5) 任何一例 e.g. 腺體分泌,細胞對特殊產物之釋放。突觸小泡釋放神經遞質 (0.5) 膜之流動性是因為磷脂 / 固醇 (1)

(7) 髓鞘之絕緣,避免鄰近軸突之 "交叉通訊" (1)

對電子之阻力為膜中之高脂比例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5 (卷二) 3

Page 4: 1995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2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5. (1) 獲取光能 --- 光合作用 / 光合自養 (1) 例子綠色植物 (0.5) 光能由葉綠體基粒中之葉綠素吸收 (0.5),令葉綠素中之電子被激發 (0.5),然後

經過一電子載體 (0.5),最後形成 ATP 及 NADP II (0.5)。 在 ATP 及 NADPH 之能量會在暗反應中使用 CO2 整合形成碳水化合物 (0.5),因

此光能被轉化成有機食中之化學能 (1)。

(2) 獲取化學能 - 化能合成 / 化能自養 (1) e.g. 鐵細菌 / 硫細菌 / 硝化細菌 (0.5) 化學能從無機物之氧化中釋出 例如氨化合物 / 亞硝酸 / 鐵 (II) 化合物 / 硫釋放出能量會用作從 CO2 製造有

機食物 (1),因此無機物之化學能轉變成有機食物之化學能 (1)。

(3) 獲取化學能 - 異養 / 化能異養 (1) 此營生物從其獲取之有機食物中得到能量 (0.5) (i)

(ii)

(iii)

腐生 (0.5) e.g. 腐生細菌 / 真菌利用這方式 (麵包黴) (0.5) 無生命之有機物的體外消化 (1) 寄生 (0.5) e.g. 寄生細菌 / 真菌 / 原生動物利用這方式 (0.5) 從生存之寄主上獲得食物 (1) 動物式營養 (0.5) e.g.動物利用這方式 (0.5) 特徵是攝食 (0.5) 消化酶會分泌至消化區以分解食物 (消化) (0.5)

(4) 生態角色

光合自養生物 / 綠色植物作為主要生產者 (1) 把光能較化成生物量 / 有機物 (0.5) 食物鏈由植物及動物形成 (0.5) 能量由生產者流至消費者 (0.5) 化能異養 / 異養動物作為消費者 (0.5) 草食性動物作為初級消費者 (0.5) 有些動物是肉食性或雜食性 (即二 級 / 三級消費者) 作為更高食性層次之消費

者 (0.5) 寄生物在食物中是消費者 (0.5) 腐生細菌 / 真菌則作為分解者,因牠們從分解過程中得到能量 (0.5) 牠們可助營養循環至生產者及環境中 (1)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5 (卷二) 4

Page 5: 1995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2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有些化能自養 / 化能合成細菌 e.g. 硝化細菌也可助環境與氮循環之生物量中之

營養循環 (1) 捕食者 --- 獵物關係,寄主關係及其它物種之相互作用 (任何兩項) 維持生態平

衡 (1 + 0.5) 並在種群控制中扮演角色 (0.5)

6. 陸生環境

(a) 基本上由兩種媒介組成:空氣及泥土泥土為固定附的植物提供支持,藉其散開之

根部作地基以供定位 (1) 空氣提供很少支持 (0.5) 陸生植物於是演化出強壯之骨骼系統作支持 (0.5)

(b) 草木雙子葉植物 (非木質,可有次生生長) (i) (ii)

(a)

細胞有纖維素組成之細胞壁,以維持每個細胞之形成 (1) 有各種過程提供支持

薄壁組織 (0.5) 由薄壁有生命之細胞組成,可光是水骨胳的一種細胞吸水 / 變成硬脹,具

形狀使細胞可緊貼在一起 (1 + 0.5) 分佈於莖之皮層 / 及莖之髓 / 根之

皮層 / 葉之葉肉 (0.5) (b)

(c)

(d)

(e)

厚角組織 (0.5) 有生命細胞藉在細胞之角處沉積大量纖維素提供力量及支持(1) 分佈於幼及草質莖之表皮下位置 / 形成環形組織 (0.5) 提供力量抵抗彎曲力 (1) 厚壁組織 (1) 死細胞有厚及木質化細胞壁 (1) 提供機械力量 (0.5) 分佈於莖之周邊/草木雙子葉植物莖之維管東尖/及葉之維管束鞘 (0.5) 提供強力 / 壓力以抵抗彎曲力以加強維管組織 (1) 木質部 死細胞有厚及木質化細胞壁 (1) 提供機械力量 (0.5) 分佈於莖之周邊,以抵抗彎曲力 (1) 及根之中央以抵抗拉力 (1) 在葉之葉脈中存在作支持 (0.5) 次生木質部 提供額外支持,容許植物生長,使莖之直徑增加 (0.5) 以維持生物增加同

樣之速度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5 (卷二) 5

Page 6: 1995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2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c) 四足哺乳動物 (0.5) (i) 骨架由中軸骨骼,包括顱骨脊柱,肋骨及胸骨 (1)

及附肢骨骼,包括帶骨及肢骨組成 (1) 肢帶與帶骨接合 (1) 腰帶與脊柱熔合,因幫助提供額外支持 (1) 由硬骨及較骨組成 (1) 骨中空,可減低重量 (1) 骨架密度高,可抵受大壓力,提供硬度 (1 + 0.5) 骨架可供肌肉附 (0.5) 骨由鈣組成 (0.5)

(ii) 骨胎肌,提供額外力量予 (0.5)

肌肉,尤其是肢骨的都在半收縮狀態 (由腦之協調達至) (0.5) 7.(A) 從血液傳播的疾病

有幾種疾病可由患者的血液進入接觸者的血液中例如受滋病,乙型肝炎,淋病,

梅毒疱診等只需少量的血液就足以引致傳染,其途徑如下: (a) 於性行為中身體表面損傷處接觸,因此亦作透過性接觸傳染疾病 (b) 由動物病媒從患者吸收血液將病原體攜帶致另一人使其受感染例如虐蚊傳染

虐疾 (c) 從患處直接觸受感染血液 (d) 輸血或血產品

解釋: (a) 愛滋病:由 HIV 所引起,它們侵襲免系統中的 T 細胞,使患者受感染,患者

可有不同的潛伏期,因前丈有醫治方法。 (b) 乙型肝炎:主要由病毒使肝損傷所致,沒有專門醫治方法。 (c) 淋病:由細菌侵害生殖及泌尿管道的粘膜抗生素如盤尼西林可醫治但而有抗

性品系出現。 (d) 梅毒:由細菌侵害生殖器如陰莖或陰道引起抗生素如盤尼西林仍是最佳醫治

之方法,尤其在病發早期。 (e) 疱疹:疱疹病可於生殖器上引起水泡狀損傷,多引致不活,不致危害生命。 (f) 虐疾:由虐原蟲所致,由虐蚊攜帶在人類體內,此寄生者侵入紅血球,使患

者產生週期性發燒,可用金雞納霜醫治。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5 (卷二) 6

Page 7: 1995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2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B) (a) 紅血球的疾病 貧血:紅血球數目 一般成因: (i) 出血 (ii) 缺維生素 B12 (iii) (iv)

缺鐵質 遺傳不正常紅血球,例如鐮狀細胞貧血:因氮鹼基替換突變引致在血素

中鏈之之一個胺基酸被替換 (纈胺酸代替谷胺酸)

(b) 白血球的疾病:白血病 白血球數目不正常地增加,引致貧血及出血未有醫治方法

(c) 血小板密減少 不正地出血,需極長時間才可凝結

(d) 血友病:最重要的血液病症,由缺乏抗血友病球蛋白(AHG / AHF / VIII 因子) 為

一遺傳性狀可隔代遺傳,中間的一代為性狀載體並無醫治方法,但患者可服定

量的 AHG。

8.(a) 長期服用某些葯,例如抗生素引致產生生理上乏態,耐及細菌遺傳抗性品系 (因耐

力較差之細菌被殺,產適者生存的選擇性) 新葯物的生產必與此現象同步進行。 (b) 病原體的遺傳變異,可由突發性 / 誘發性突變引起並產生新品系,故須有新葯以

應付。 (c) 某此葯物有有害的副作用,故需產生低副作用而劑量小的新葯物,增加葯物效能 /

葯物的半衰期可使服用次數減少。 (d) 病原體的種類及性質多元化,目前所有的葯物並不足以應付不斷發現的新哈品系。 (e) 必需生產達致對付某些病原體的特效葯。 (f) 致病的原因很多,免役是一種要預防方法,故需生產新的役苗。 (g) 現成的抗體對醫治某些例如肝炎是必須的。 (h) 因對自然及人類天然資源有更多了解,新葯物資源能比現存的更佳。 (i) 新科技使,某些葯物的生產更有效率及成本更低例如重組體 DNA 術使經營利潤

上升,還可吸引人更致力發展新葯物。 (j) 美容性,長壽性,運動,診斷性葯物 (例如標記癌細胞) 節育等葯。 (k) 健康性葯物 (例如維生素)。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5 (卷二) 7

Page 8: 1995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2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9. 環境價值之發展:

引致發展一個可以容納參觀及大量旅客住宿的特區旅遊以自然環境及生物的多樣性

作招倈,故有助於環保工作的例如珊瑚礁,熱帶雨林,山地生境等。 環保工作可涉及還原,變劣的區域或保護生物。例如猩猩復康,海龜繁殖,保護鯨

魚繁殖區,樹木再植等教育價值之發展。 (a) 對旅客:

旅途已有一通則,使他們注意環境的本質,專重效野及環境資源例如: 珍惜及保護林木,花朵及其自然生境 切勿騷擾野生生物 切勿購買由瀕臨絕種生物造成的產品 節約用水,電力及其他資源 切勿亂拋垃圾,刃將自然環境中的廢物清理及作適當處理 認識到達此地區域亦可提供戶外康樂設施及非正式教育場所給大家

(b) 對本地居民:

由於特區內的自然資源吸引力,可對本地居民灌輸環保意識及使他們知道保護自

然或瀕臨絕種生物的逼切性。 保護自然資源及野生生物引起公眾關注到他們的自然的遺產,因此可教育大眾。

經濟價值之發展: (a) 使自然環境成為經濟資產,因外國旅客的到來,一般停留較長時,約 2 星期,這

表示為外幣的來源。 決策者對土地的經濟價值及環境價值得以平衡,而原始的土地得以保留樣不改被

發展或開採資源例如森林可作指向成誘導使遊客認識樹林群落 / 結構而不致被

砍伐。 (b) 使郊區居住的本地居民的收入增加

區內建有基本設施,例如:牧人小舍,食物供應,小屋及搬遷等是需要的。 聘請本地人工作增加就業機會及收入。 因對導遊,山林管理員有需求,故可造就有關解說自然的職業,及訓練課程以應

付旅遊增長。

(c) 旅遊業將更槳意提供基金進行保護野生生物計劃因為他們的收入是源自野生物

的存延。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5 (卷二) 8

Page 9: 1995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2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10. 全世界的生物總數目為 1.4 百萬,包括無椎動物、微生物、植物、魚類、鳥類、爬

行類、兩棲類及哺乳類,這數目以低估現實情況,因仍有大量生物未有被監別。

有半數的物種預計於 2050 年瀕臨絕種,污染、過度狩獵、單作和野生生物貿易皆

可造成此現象,但最受害者為熱帶雨林,而此生境包有起碼全世界一半的物種。 (i) 維持群落隱定

物種多樣在生境中以一互相關連的食物網存在一種植物消失可引致物種多達

30 種動物及昆蟲的消失,物種多樣的減少可使群落的隱性減低。 (ii) 基因庫

每個物種皆由多個生物體組成,故貯有一定量特式遺傳資料,除單性生殖和全

等雙生外,幾乎沒有 2 個同種生物在遺傳上是全等的,即使一瀕臨絕種的物種

被救回,物種的內在多樣性亦失去很多,並變得在遺傳資源在延續我們社會,

提供醫葯、食物和工業原料上擔任重要角色。 (i) 醫葯:目前每年由野生生物產生的葯物價 40 值億美元,在發現抗白血病

症葯 (由 Madagarcan 森林可生存,現在則有 80%相信現在有 1 400 熱帶

植物及 500 海洋生物可產生抗癌化合物,但在仍有很多疾病的治療方法貯

存於這些野生物種中,有待發掘。 (ii) 食物:全世界人口只能依靠少部的物種作為食物,單三種物種:小麥、米

及栗米提供了 1/4。大量現存的物種未被開採而又有成為新種食物的潛質。 (iii) 單作及大型農業耕作損害農作物,因有疾病的傳播例如 1840 年 Irish

Potato Blyht 引致全國 1/5 死亡每 5 - 15 年應對農作有新的保護,因害

蟲、疾病會不斷發展。唯一有效防止方法是農作物與不同品系雜交,尤其

是野生品系。 (iv) 工業:由木,塑膠至奢侈品,例如香水,酒,皆由野生物種而來只有世上

約 1%的物種被適當地研究其對人類在葯物。在葯物,食物及工業上的潛

在價值。有很多未被開採的物種,在人類活動中,面對絕種。有待被發現

的不治之病的葯物,未來的食物和工業產品,在未被命名而消失。

(3) 促進演化 維持基因庫的多樣性使自然選擇有更多資源可作用。

11. (1) 大劑量可以致命。

(2) 即時反應:頭痛、嘔吐、腹瀉、腸痛、大量離子化輻射產生大量熱,引致皮膚燒

傷 / 損傷或什至死亡。 (3) 劇烈反應:400rads 可抑制細胞分裂,殺死受髓、細胞、淋巴組織,引起貧血、

出血、減低抵抗力、腸臟絨毛表面失去自再生能力,故失水、脫裂、食慾不振、

體重下降,容易受感染及內分泌改變。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5 (卷二) 9

Page 10: 1995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2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4) 身體內蛋白質變性,尤其是酶、脂類細胞膜。 (5) 慢性反應:脫髮、癌症出現如白血病、肺癌、胸腺癌、白內障、加速老化、抗體

生產增加。 (6) 突變:高能射線如 x - 射線 r - 射線可改突變的發生當這些輻射線到達細胞,可

被分子所吸收,形成游離基。它們在化學上非常活潑, 可與 DNA 作用,產生染

色體斷裂或改變核甘酸構造。 (7) 離子化 uv - 輻射可被某些環狀,有機化合物如 DNA 中嘧啶氮鹼基,胸腺已嘧啶

及胞嘧啶。當這些氮鹼基吸收 UV 能量,DNA 上相鄰氮鹼基間會形成共價鍵,

造成一個嘧啶二聚合體,因此突變形成。 (8) 懷孕期間影響胎兒:當胎兒器官發展時即第 9 天至第 6 個星期,可引致流產,腦

部不發育或弱智,肢體短小或血小皮斷裂。 (9) 對其他生物體的有害影響:例如植物,UV 使葉綠素褪色。r - 射線影響細胞器及

引致矮小。 輻射的應用 (1) 利用輻射測度石塊或化石的年期。 (2) 放射同位素可用作物以鑒別代謝途徑或注入人體 細胞物質的女終點。 (3) 利用 226Ra / 60Co 可治療癌症,如鼻咽癌 (放射治療)。 (4) UV 輻射可引致致不育 (用於害蟲之控制) 及食物貯藏。 (5) 影像疹斷 - 利用放射性碘注入人體,再進行掃描胸腺步驟以尋找癌細胞或其他 (6) 變。 (7) 心跳率正常的病人,可用 228Pu 所放出的能量驅動起博器。 (8) 某些組織有不正常的代功能可由正電子發射 x - 線斷層術疹斷出。在不同細胞中 (9) 不同代謝活動使同位素放出不同能量。 (10) 用於生化,醫學上疹斷作用 - 放射自顯影術,放射免役測定法 (例如 TH 量和

胰島素量測定)。 (11) r - 射線控制植物生長和發育,引致 Narcissus 的矮小現象。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5 (卷二)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