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1紀錄稿--向大自然學設計 在花園新城圓理想

15
NPO-EMBA Forum 20111201 [www.npo-emba.blogspot.com] 1 【政大NPO公益論壇通告】公益野火望春風系列三 向大自然學設計 在花園新城圓理想 講者:江慧儀(台灣樸門永續設計學會常務理事) 主持:黃秉德(政大NPO-EMBA平台計畫主持人) 日期:2011.12.01(四)19:3021:30 地點:政大公企中心綜合大樓C202教室 主辦:政治大學NPO-EMBA平台‧社區學習研究發展中心‧EMBA校友會‧ 台灣非營利事業經營管理協會˙公企中心 【第一階段:演講】 演講/江慧儀 其實我剛剛有點擔心,因為我相信你們聽了半小時、一小時之後,應該還是會霧裡探花 吧!畢竟「樸門永續設計」系列課程大概要上100個小時,今天分享一個小時,其中包 括一些案例分享。所以,重點不在於有多麼了解系統,應該是大家聽了以後,有很多事 情可以從身邊就開始做,不一定要懂了什麼或是成為專家才能夠做。 今天要講的部分比較是「社會性的樸門永續設計」,其實很多人聽到「樸門」的時候, 會以為「樸門」是一種農藝,因為當中很多例子都是在講如何種植、如何規劃農園農地, 怎麼樣找到一塊所謂「風水」好的地可以享受陽光、享受自然的能源。可是今天要講的 比較少被大家談到的,就是「社會性」的部分。社會性談的是無形的設計,亦即我們人 跟人之間的關係也可以透過設計來變得更好。 從大地旅人(Earth Passengers)談起 我主要的工作是「大地旅人工作室」,平常在推動樸門永續設計,大地旅人是一個比較 主要的管道,也是比較長久的管道──因為大地旅人即將進入第八年。 「大地旅人」這個名字,和我們在推動的「樸門永續設計」息息相關。剛開始推動環境 教育,想要成立工作室的時,不斷在想:我們的理念是什麼?和一些朋友討論之後,我 們的看法是,有人說人類是地球這艘太空船的「隊員」,可以決定它的方向。但我們覺 得我們不是「隊員」,而是「一員」,同時也是它的乘客,所以大家應該跟所有萬物一樣, 共同決定它的方向。地球是一艘太空船,所有的資源都在它的上面,也希望未來的人都 能跟我們一樣享受到它的資源,所以就有了「大地旅人」的名字。

Upload: npo-emba

Post on 29-Jul-2015

5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0111201紀錄稿--向大自然學設計  在花園新城圓理想

NPO-EMBA Forum 20111201 [www.npo-emba.blogspot.com] 1

【政大NPO公益論壇通告】公益野火望春風系列三

向大自然學設計 在花園新城圓理想

講者:江慧儀(台灣樸門永續設計學會常務理事)

主持:黃秉德(政大NPO-EMBA平台計畫主持人)

日期:2011.12.01(四)19:30~21:30

地點:政大公企中心綜合大樓C202教室

主辦:政治大學NPO-EMBA平台‧社區學習研究發展中心‧EMBA校友會‧

台灣非營利事業經營管理協會˙公企中心

【第一階段:演講】

演講/江慧儀

其實我剛剛有點擔心,因為我相信你們聽了半小時、一小時之後,應該還是會霧裡探花

吧!畢竟「樸門永續設計」系列課程大概要上100個小時,今天分享一個小時,其中包

括一些案例分享。所以,重點不在於有多麼了解系統,應該是大家聽了以後,有很多事

情可以從身邊就開始做,不一定要懂了什麼或是成為專家才能夠做。

今天要講的部分比較是「社會性的樸門永續設計」,其實很多人聽到「樸門」的時候,

會以為「樸門」是一種農藝,因為當中很多例子都是在講如何種植、如何規劃農園農地,

怎麼樣找到一塊所謂「風水」好的地可以享受陽光、享受自然的能源。可是今天要講的

比較少被大家談到的,就是「社會性」的部分。社會性談的是無形的設計,亦即我們人

跟人之間的關係也可以透過設計來變得更好。

從大地旅人(Earth Passengers)談起

我主要的工作是「大地旅人工作室」,平常在推動樸門永續設計,大地旅人是一個比較

主要的管道,也是比較長久的管道──因為大地旅人即將進入第八年。

「大地旅人」這個名字,和我們在推動的「樸門永續設計」息息相關。剛開始推動環境

教育,想要成立工作室的時,不斷在想:我們的理念是什麼?和一些朋友討論之後,我

們的看法是,有人說人類是地球這艘太空船的「隊員」,可以決定它的方向。但我們覺

得我們不是「隊員」,而是「一員」,同時也是它的乘客,所以大家應該跟所有萬物一樣,

共同決定它的方向。地球是一艘太空船,所有的資源都在它的上面,也希望未來的人都

能跟我們一樣享受到它的資源,所以就有了「大地旅人」的名字。

Page 2: 20111201紀錄稿--向大自然學設計  在花園新城圓理想

NPO-EMBA Forum 20111201 [www.npo-emba.blogspot.com] 2

大約是在1999年開始,我們在陽明山練習、實踐樸門永續設計學到的觀念做法,後來覺

得台灣可能有這樣的需求,也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系統,因此在2008年邀請澳洲老師

來台灣授課,正式引進樸門永續設計兩個禮拜的課程,讓更多人有更專業的認識。

後來,陸續舉辦幾次兩週的課程後,我們的一些學生,或是曾經在國外上過這類課程的

人,一起成立了「台灣樸門永續設計學會」(Taiwan Permaculture Institute)。主要的會員

都是有上過培訓課程的人,想要讓樸門朝向專業的發展,維持樸門永續設計在台灣發展

的完整性。

關於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 Design)

在座有多少人是聽過「樸門」這個名字的呢?其實我常常覺得名字也不是很重要,做的

事情比較重要,所以我們來認識一下「樸門」到底在傳達什麼樣的觀念。

樸門永續設計是從一個英文單字 “Permaculture” 翻譯過來的,而它其實是由三個英文

字 “permanent(永久的)”、“agriculture(農業)”和 “culture(文化)”組合而成。

當時樸門永續設計在創立的時候,是希望人類可以朝向種植多年生植物生產系統的方向

發展。現在大部分種植的植物都是一年生,可是其實很久以前都是多年生的,以前並沒

有去栽培一年生的蔬菜或是幾個月就可以收成的蔬菜。我們可以去想像一下,沒有人會

去灌溉一座森林的,因為森林會自己照顧自己,它也會自己灌溉自己。所以如果我們的

食物生產系統都像是一座自給自足的森林,我們不但可以很省力,而且可以有很多工藝

或能源的材料都從這座森林而來。

所以如果可以讓食物生產系統回歸到多年生的生產系統,再用我們的生態知識跟科學知

識去讓它更快速發展,其實可以餵養更多人。那時候創立的人也認為,如果我們去尋找

很久以前的傳統農業,就會發現很多人類的文明和文化,都存在古老的農業系統裡,所

以藉由向古早時代學習,可以保存很多我們的文化。

我們會將“Permaculture”翻譯成「樸門」,其實是順應著在台灣推廣一定要有大家都可以

念的字。此外,我們一直很強調「設計」這兩個字,因為它真的是一個設計系統,而不

是農藝。

樸門的創立者:Bill Mollison和David Holmgren

樸門的創立主要是Bill Mollison和David Holmgren這兩位先生。Bill Mollison那時候已經

四十幾歲,他當過農夫、漁夫,也做過各種工作,而後來成為生態學家。他經歷過1960

年代反戰的思潮,或對社會不滿、不公平的很多很多抗議之後,覺得為什麼抗議都沒有

Page 3: 20111201紀錄稿--向大自然學設計  在花園新城圓理想

NPO-EMBA Forum 20111201 [www.npo-emba.blogspot.com] 3

什麼用,到底我們要不要這個系統?我們不喜歡這樣子做,那我們要什麼系統、要往哪

裡發展?另外,他也發現社會有一個問題,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像「中醫」

會把一個人看成一個系統,會去看可能因為哪裡出問題而影響到哪一個地方。就像我們

的社會,不是農業出了問題就只去講農業,這可能還有很多包括社會或教育的問題。

後來Bill Mollison遇到他的學生David Holmgren,那時David Holmgren才17歲,是個很聰

明的學生,已經在讀研究所。他來自一個很前衛的家庭,所以思想自然也就蠻前衛的,

因為他學環境景觀設計,因此常常問老師說:「為什麼我是學環境景觀設計,卻不用學

美術、醫學、教育或農業?」他們那些老師都不理他,直到他遇到Bill Mollison,Bill

Mollison認為兩人的思想真的非常契合,於是一起工作了幾年,創造了「Permaculture 1」

這本書,也是最早的一本Permaculture的書。他們到處去推廣以後,發現很多人認為這

是他們很需要、很想做的,成為全世界的運動。

Permaculture到底是什麼?

Permaculture剛開始的目標是去有意識地設計、維護一個具有農業生產力的生態系。為

什麼特別強調要有農業生產力呢?我們可以不看電視、不用上網,也不需要iPhone或是

iPad,可是我們不能不吃東西,這可能是我們每個人,或是很多環境問題的根源。最近

大家為了老農津貼的議題爭論不休,但關鍵的問題不在於津貼的金額,反而應該思考我

們的農業發展要往哪裡去?農業是人類社會基本的命脈,所以樸門希望無論是在都市、

鄉村或學校,都可以在這樣的設計中融入食物生產,同時這個生產方式必須和大自然相

處融洽,千萬不能為了生產食物而破壞大自然。

此外,我們必須要提供自己更多自主的能源,甚至是其他無形的東西,包括怎麼樣讓你

覺得很幸福、快樂。所有的這些目標,應該都要可以透過有意識的設計而產生。

剛剛提到,完整的樸門永續設計培訓課程,大約要100個小時,課程包括很多不同的領

域,通常是分為14天,其中包括認識自然模式、設計原則、動物系統、再生能源、微氣

候、水資源,還有社會型的樸門永續設計。

透過「乳牛工廠」的案例,可以談談何謂樸門永續設計的概念。乳牛工廠是提供我們一

個生活必需品的重要系統,但我們可以問自己說,經營這樣一座農場,需要輸入什麼?

飼料?水?陽光?柵欄?電?藥品?建築?哪有能源、有電,我們可以去追溯說能源怎

麼來的,如果在台灣的話,可能是向別的國家購買石油、柴油、核能或媒等等,再輸送

到乳牛工廠。水呢?藥品呢?如果經營這座牧牛場,可能需要很多投入。

那它的輸出是什麼?牛奶、沼氣、排泄物。所以,你們覺得這個生意是划算的嗎?覺得

很糟糕?它可能給我們牛奶和乳製品,但也給我們很多廢棄物,而且是有抗生素的廢棄

Page 4: 20111201紀錄稿--向大自然學設計  在花園新城圓理想

NPO-EMBA Forum 20111201 [www.npo-emba.blogspot.com] 4

物。所以會覺得這不是一個很划算的設計或經營,那可以怎麼樣改變?因此,樸門永續

設計就會常問自己──「我們可以怎麼樣去改變?」

用現在這張樸門永續設計的三個倫理圖來對照,剛剛的系統你覺得它有「照顧地球」

(Earth care)嗎?有「照顧到人」(People care)嗎?有「分享多餘」(Share surplus)

嗎?樸門永續設計裡第三個倫理是分享多餘。分享多餘有幾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例

如每個人每個月賺十萬塊,一個月可能只需要花五萬塊,那剩下的五萬塊要做什麼?如

果用在投資照顧地球或照顧人的事情上,那我們就是分享多餘。另外一個意思是說,人

類如果好好重新設計環境,也許不需要用到那麼多土地,這些多餘的土地就可以回歸自

然。所以,剛剛那個牧牛場,你覺得人類有跟牠們分享多餘嗎?如果不需要讓牠們住的

那麼擠,那牠們可能就可以更好地照顧人類,因為牠們可能就比較不會生病,也不用給

牠們吃那麼多抗生素等等。那反問自己:這個系統有保育水資源嗎?有節約能源嗎?可

以創造更多土壤嗎?有生物多樣性嗎?有保有人類傳統的智慧嗎?不管是這個系統,或

是其他養雞工廠,都可以問同樣的問題。

持續問自己,持續看到

當我們持續地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時,就可以看到生活周遭所使用的東西有這樣的趨勢,

能源效益都很差,占用掉很多水資源、沒有保有傳統智慧,也沒有把不斷被用掉的帶回

來,變成更多更多土壤,所以這些東西一直在流失。因此不論是現代農業、居住的地方、

交通、一些可以讓我們舒適的設備或是媒體設備,都可以不斷地問自己這些問題,然後

看到這些能源、水、土壤、智慧等等的使用,其實都是往下掉的趨勢。

因此,作為樸門的設計者或是實踐者,我們的目標其實是希望,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

這個趨勢、這個箭頭,應該是要往上而且愈來愈多而非愈來愈少。因此我們就會重新想

想,怎麼樣設計可以讓這個箭頭往上?

Page 5: 20111201紀錄稿--向大自然學設計  在花園新城圓理想

NPO-EMBA Forum 20111201 [www.npo-emba.blogspot.com] 5

塑造一個自我支持系統

另外再用一個例子,左圖中,藍色的箭頭穿過綠色的大圓形。如果現在這個藍色箭頭代

表雨水,綠色區域是台北市,台北市的年平均降雨量是兩千多公釐,大家會想「哇!我

們有兩千多公釐降雨量可以使用」,但如果什麼都沒做,真的可以有兩千多公釐的降雨

量可以使用嗎?如果都不管它,下雨之後百分之八十會流掉,所以如果想要收集:像右

圖,綠色大圓旁邊那些小小的白色圓圈都是雨水桶或樹、花盆等等,那些碰到雨水都可

以把它留住的,這樣子下雨之後,才算真的有留住那麼多的水。

如果是太陽呢?每天有那麼多陽光留在台北市,真的有得到它嗎?如果我們懂得種一棵

植物,或裝一個太陽能發電等設施,不管是人為或天然的東西,只要有設計進來,就有

在收集它。當我們設計它後,這些設施會一直在作用,只要它們有在收集這些能源:不

論是水、太陽、風等等,這些設計就會像一顆顆的小電池,能源就被存在環境裡,本來

是直接流掉的,經過設計流掉的能源就會愈來愈少。我們的任務就是讓這些小電池彼此

之間產生很好的關係,像下圖箭頭交錯,假設有一天沒有水或沒有電,仍然很有「韌性」,

就像一個穩定的小系統。

Page 6: 20111201紀錄稿--向大自然學設計  在花園新城圓理想

NPO-EMBA Forum 20111201 [www.npo-emba.blogspot.com] 6

我們到超級市場買蛋,一顆蛋通常是怎麼來的?養雞場對不對?為了養活一隻雞,飼料

可能是有人去捕魚,然後把廉價的魚混在一些穀類或化學原料裡,混合物被送到飼料工

廠製造包裝,接著運送到養雞場給雞吃,雞生蛋才變成我們買的蛋。所以,這顆蛋生產

的背後有好多好多的能源,為了養這隻雞,必須不斷投入更多能源,所以這不是一個好

的設計。傳統的農村雞舍,一隻雞在開放、快樂的環境,可能可以幫忙除草、幫忙施肥,

然後可以吃蟲子,這就是一個自我支持的系統,同樣地我們也可以獲得一顆蛋,但這個

系統就不用一直加入新的能源,它會成為一個能源流失很少,沒有廢棄物,所有東西都

會循環的一個電池系統。

因此,樸門設計的系統就是,所有的系統都應該要自我支持,而不是設計之後要一直加

入新的東西去維護它,如果設計系統之後反而變得更忙,表示這個設計不太好,這也是

檢視設計好不好的重要關鍵。

從食物的目標到社會性的目標

為什麼創造一個永續的系統很重要呢?因為,全球暖化已是既存的事實,就算大家努力

對抗全球暖化,也要大概一百年才會恢復正常,所以現在要做的其實是「調適」,調適

如何在全球暖化的時代裡過得比較好,因此創造出一個具有韌性、可以自我支持的系

統,可以讓自己比別人過得更好,例如:你收集了一噸的雨水,在災害的時候可以比只

收集十公升雨水多過好幾天。

換言之,對防災的觀念應該要轉變了。其實現在全世界都處在一種「慢性災害」中,就

是我們已經在一種災害裡,因此現在就要好好地準備,讓到時不用為了一杯水排隊,如

果我們準備好的話。樸門永續設計現在的目標已經不只是要生產更好的食物或是創造多

年生的森林,而是讓我們的生活怎麼樣可以防災,創造「恢復力」。

Page 7: 20111201紀錄稿--向大自然學設計  在花園新城圓理想

NPO-EMBA Forum 20111201 [www.npo-emba.blogspot.com] 7

古巴的故事

分享古巴在樸門永續設計下創造了一個很有恢復力的一個案例。(編按:可參考紀錄片

《社區的力量:古巴如何度過石油危機》The Power of Community:How Cuba Survived

Peak Oil)。古巴和台灣一樣都是四面環海的島嶼,仰賴能源進口,過去因為和蘇聯關係

友好,從蘇聯進口很多石油,運用這些石化原料做了很多殺蟲劑、化學肥料,也用來發

電。1990年代,蘇聯解體,古巴能源進口瞬間中斷,古巴人本來以為這個狀況幾個月就

會改善,沒想到又遇到美國的經濟制裁,古巴因此成為一個孤立的國家,能源進口量降

到百分之二十。

狀況也愈來愈糟,很多東西都沒得買,東西都要用配給的。同時因為沒有石油,車子無

法使用,很多大都市本來都是靠鄉村供給食物,因為無法運送,也沒辦法進口食物,整

個國家面臨經濟崩潰。沒有食物要怎麼解決?他們決定自己種。所以種植變成全國的運

動,不管原本的行業是什麼,都要學習種植,當時農民變成收入最高的一群。

古巴是如何恢復過來的呢?其善用現有的資源,例如本來很多卡車,但因為沒有汽油,

所以就把牛找回來。因之,成立了牛的學校,請老農夫教授如何訓練牛隻,因為不知道

牛的個性,是沒辦法駕馭牠的。總之結合了牛和車子、牛和耕耘機,改用獸力來從事農

耕。

其實改用獸力農耕,不只是農業規模改變,思考也要跟著改變。因為當一個現代化農夫,

可以坐在耕耘機裡吹冷氣、聽音樂,只要會開車就好;可是用獸力耕耘時,必須要開始

認識牛,牛一天能工作幾個小時,農業生產規模也跟著改變,甚至整個價值觀都要翻轉。

那時,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只要家旁邊有公園、空地,全都拿來種植蔬菜。

當時,他們邀請澳洲樸門設計老師,訓練他們的人。雖然不是完全根據樸門設計去做,

但在都市附近種植食物的概念,很有能源效益,也很符合樸門的想法。當時首都哈瓦那

方圓五公里之內都變成農耕區,不管是垂直的、屋頂、路邊、公園,都要開始種植蔬菜;

在哈瓦那大概百分之五十的蔬菜都是他們自己種出來的,比較小的城市甚至可以達到百

分之八十或百分之百。因為沒有石化燃料可以生產農藥或化學肥料,種出來的蔬菜當然

就是有機的。

你可以想像,如果台北市有百分之五十的蔬菜是自己種的,有可能嗎?我覺得很有可

能。大安森林公園、101的屋頂,所有的陽台、河濱公園,所有的景觀花台如果全部都

是蔬菜,所有的行道樹如果都是果樹,應該是有可能的。不過這當然要先改變我們的想

法或是政策。

如同前面所說,怎麼樣善用資源,創造出最好的系統?照片中的小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

Page 8: 20111201紀錄稿--向大自然學設計  在花園新城圓理想

NPO-EMBA Forum 20111201 [www.npo-emba.blogspot.com] 8

子,她是一個都市農夫,她的系統一個人可以養三百個人,例如你看這張照片,懸在上

面的籠子裡有養兔子,兔子大便就會掉到地上,可以把它掃到旁邊的魚池,魚池裡養魚,

魚吃兔子大便,然後這個水很肥對不對,就可以把它拿去灌溉作物。你也可以看到她的

種植系統沒有什麼裸露的土地,這邊種豆子、中間種葉菜類,旁邊再種豆子,另外這張

照片下面這是九層塔,那上面這可能是小黃瓜之類的,她用到平面的系統,也用到垂直

的系統,是很高效益的種植方法,也很多樣性。她可以賣兔子、賣魚,也可以賣蔬菜,

所以她的能源系統就很有效益,也就像我們剛剛說的,整個系統很有韌性,假設她某一

種葉菜類被吃得很厲害,她還有其他葉菜類可以收成。

在整個危機之下,古巴人運用很多小的模式存活下來,創造他們國家的恢復力。像是在

能源循環下自產很多有機堆肥、農藥使用率下降二十一倍,他們的物資生產量比能源危

機之前還要高,食物與能源的自主力也提高了。所以他們也可以開始想,如果用不到石

油的話,那石油可以變成一種跟別人交換更多物資的籌碼,而不是隨便浪費掉的資源。

我們很幸運地看到別人有這樣的經驗而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有很多機會可以預

防、可以準備。

樸門十五個設計原則

今天想要跟花園新城的案例搭配起來,接下來介紹「無形的設計」,也就是「社會性的

樸門永續設計」。包括古巴的案例、或是城市農夫,都跟樸門永續設計的十五個設計原

則很有呼應,這十五個設計原則來自兩位創立者及後人的整理歸納。其實仔細看的話,

有一些生態學原則,就是大自然本來就會這樣子做,很多傳統的智慧也都是這個樣子。

樸門設計的十五個原則:

‧有效率的能源規劃:都市農耕就是有效率的能源管理規劃。

‧所需要的重要功能由許多元素來提供:比如說我們吃的東西不能只是靠鄉村,我們自

己也要種。或者,水不能只有自來水,我們可能也要收集雨水。

‧把問題看成正面資源:災害就是一個正面的資源,讓古巴人整個徹底的改變。

‧整合相對位置

‧使用小而慢的解決方法

‧收集、儲存、回收能源

‧運用並尊重多樣性

‧使用並珍惜再生資源與生物性的服務

‧使用邊界生態及重視邊緣的生態

‧靈活運用並回應變化

‧每個元素可生產數項功能

‧運用自治和接受回饋

Page 9: 20111201紀錄稿--向大自然學設計  在花園新城圓理想

NPO-EMBA Forum 20111201 [www.npo-emba.blogspot.com] 9

‧觀察與互動

‧從設計模式到細節規劃

在這之中我想要特別介紹「整合相對位置」,這其實就是把東西跟東西好好地配合起來,

讓它們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功能。例如你去一座森林裡看,森林裡有些東西會長在邊

界,長在邊界的東西可能就很會防止另外一個生態系的入侵。有些植物很會「挖礦」,

會把礦物質帶到表土上讓其他植物吸收;有些植物則可以長在很擠很擠的空間;有些則

扮演著讓別人攀爬的角色;有些植物的能量都儲存在塊莖或塊根;有一些很會固氮、有

些很可以忍受陰影,形成一個可以自我支持,並且很多元、生產力很高的系統。所以怎

麼樣把不同的東西相互配合得很好,就是樸門永續設計從大自然當中學到的概念。

現在看到這個例子是人類傳統智慧的一個案例:峇里島。這張照片是峇里島傳統的農業

系統,大家的房子就依著地形建造,然後從家裡走出來有一些香蕉樹、稻米的梯田,梯

田跟梯田中間有一些看起來像自然的森林。在樸門設計裡,這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學習

對象──「食物森林」,但他也不是只有食物。

峇里島人的祖先從四千年前就這樣種了,因此這其實是一座人為的森林,並且完全符合

「整合相對位置」的概念。例如它第一層可能有地瓜葉、薑、辣椒等當地原生作物,第

二層就是像月桃那一類的,再來可能有香蕉、芭樂、酪梨;再高一點有波蘿蜜,再高可

能有麵包果、芒果等。芭樂樹和芒果樹其實都是很好的木頭,所以他們可能會在孩子出

生時種一棵芭樂或芒果樹,等到孩子結婚要蓋一棟自己的房子,就可以把樹砍下來作為

蓋房子的材料。整座森林可以用、可以吃、可以當藥草,看起來雖然很天然,但這都是

祖先告訴他們的傳統智慧。因此,他們很有能源效益,需要的資源都在他們身邊,而且

很多森林都在他們梯田的邊緣,下雨的時候所有的營養都會流向那座森林。

你也可以把人想像成那座森林裡的植物。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專長都不一樣、喜歡的

位子都不一樣,有的人可能喜歡躲在角落,不想被人看到;有人可能很喜歡幫助別人。

所以只要把每個人配合好,他們也可以發揮不同的角色。像是很多年前我們在天母舉辦

了「國際無消費日」,就是那天我們不買東西。我們找來一些人,像這位平常是幫我們

修衣服的小姐,她聽到我們要辦這個活動,就很熱心地說:「那我可以教大家怎麼用舊

衣服做杯墊啊!」這位阿公就說「欸、現在人怎麼都不會磨刀」,他就帶了一個盆子來

幫大家磨刀,然後就有人幫那個阿公按摩。所以那天我們都不需要買東西,只要交換「服

務」就好了,就像剛剛那座森林,把每個人都配好好的,讓他們發揮功能。

這就是樸門永續設計,應用在無形的,人跟人之間的關係上,這就是我們社區架構的一

個例子。

Page 10: 20111201紀錄稿--向大自然學設計  在花園新城圓理想

NPO-EMBA Forum 20111201 [www.npo-emba.blogspot.com] 10

「富裕」,能夠能源自主

樸門永續設計裡,我們對「富裕」的看法,其實是滿不一樣的。富裕到底是什麼?富裕

是要有很多銀行嗎?或是有很高的大樓,像杜拜?可是在樸門設計裡面,我們會認為,

富裕不是有很多的銀行或很了不起的城市,而是要仰賴我們人最基本的資源、技術以及

自然系統,就是我們可以掌握自然系統,然後把握我們人類本來應該會有的技能,想要

的東西就可以自己做出來,那才是我們的財富。

像是以前甚至是現在,有很多人會覺得很多原住民住的地方或很多自然系統裡很珍貴的

東西可以把它拿去賣,可是賣了以後發現資源沒有了,錢也沒有了。這張圖片是美洲原

住民的一句話:當世界上最後一棵樹枯死了,當地球上剩下唯一的一條河也被污染了,

連那僅存的最後一條魚也被捉了,我們才知道:錢是不能充饑的。所以資源其實不應該

等於錢,資源應該是要創造更多資源。

樸門設計裡有一本很重要的書是Bill Mollison寫的,最後一章就是在講社會性的樸門設

計,講另類的經濟,裡面談到很多現在的現象,例如「掌握權力的人很少應用永續性的

系統,所以我們應該自己幫助自己」,像前幾次的演講裡講到小農的系統,這就是在自

助的;或者「不要將權力送給遠在天邊的皇帝或不道德的系統,我們應該為自己的財富

負責」,這裡的財富不是指金錢或鈔票,而是我們自己的自然資源或血汗成果,那才是

我們的財富。

所以這樣子的一些觀念,讓樸門設計者很支持那種另類的、小而美的設計系統,而這些

系統都從能夠「能源自主」出發,只要能源自主,就可以支持我們去做很多事情。所以

要打造「社區恢復力」,在能源自主之後,就可以整合水資源、糧食、土地、交通、經

濟以及社區結構。就像是我們現在講都市更新,大家都在計較可以得到幾坪,那我們可

不可以去想,我們這棟一百個人,可以留一塊地方去種給我們至少五十個人吃的食物

嗎?有沒有可能?不可能?我覺得重點是我們敢不敢去夢想,如果我們敢去夢想,總有

一天會實現。

能源自主如何達成?共同購買能源。

那回過頭來,如果我們要能源自主,都市可以做到嗎?像在英國、歐美現在有愈來愈多

的「社區共同購買能源」。你們之前有聽過共同購買食物嗎?如果食物可以共同購買,

能源也可以共同購買。假設這個社區裡每個人出十萬,買了很多很多太陽能板,之後發

的電就可以賣給政府,這些錢就可以進到我們的社區。所以在都市也可以做到這樣子。

再更有能源效益一點,像這張照片的這些太陽能板底下,還可以養羊,羊可以幫你除草,

那你還可以賣羊毛、羊肉;或者像美國有很多社區,則都在共同購買風力發電。

Page 11: 20111201紀錄稿--向大自然學設計  在花園新城圓理想

NPO-EMBA Forum 20111201 [www.npo-emba.blogspot.com] 11

食物的自主:社區支持型農業與小農市集

這張照片,是我們在台北市做的一個實驗型可食地景,在社區裡種吃的。但如果沒辦法

自己種吃的,你也可以加入「社區支持型農業」,也就是消費者直接成為農民的會員,

你付多少錢給他,他每個禮拜就給你一些食物。這個模式特別的地方是,假設你今年大

概要花一萬五千元買食物,那你在生產季之前就要先投資那一萬五千塊給那個農夫,如

果農夫有三十個會員,那他就有四十五萬元,這四十五萬元就可以供他一個生產季所有

的開銷,不管中間遇到颱風還是其他天災,農民不會因為這些而損失,我們只會少收到

一點菜。可是我們在加入時就已經做了這個承諾,如果大家都願意做這樣的承諾,那我

們的農業就很有救,這個支持模式的特別之處就是「共同承擔風險」。

在美國有另一個模式:你收入比較高,那你可能交一萬五,最低是一萬元,在這一萬五

到一萬元之間你自由決定要交多少,是一種誠實誠信的制度。幾十年來的經驗也顯示,

交最多到交最少,最後總額合起來也都是可以剛剛好平衡的。

台灣現在小農和消費者之間還是有一個人,因此消費者最後可能還是會買到比較貴的

菜。所以如果社區支持型農業可以在台灣風行,我覺得這是一個更健全的系統。

如果你一個禮拜沒辦法吃掉那麼多菜,那你也可以支持所謂友善小農的農夫市集,像台

北的248農學市集、台中合樸、興大農夫市集、宜蘭大宅院農夫市集、南投溪底遙學習

農園、高雄美濃兩代米家和鳳山微風市集以及屏東綠農的家等。

其他像是成立合作社啊、時間銀行、社區貨幣、在地交易系統或是社會型事業,都是比

較另類的自主經濟模式。我覺得最大的不同是,我們常常想說社會的資本是黃金,但其

實我們應該要重新想過,社會最大的資本其實是人而不是黃金!是我們的人、勞力、技

術和社會支持關係。

以花園新城為例

這裡我想要特別再分享一個社區貨幣的例子。大家有聽過我們花園新城有社區貨幣嗎?

當時想要成立社區貨幣是因為,花園新城社區是一個很封閉的環境,有一個大門,雖然

沒有門禁,可是社區的範圍很固定,所以大家都認識彼此,也因為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環

境,所以推社區貨幣是比較可行的。

這張照片是我們的社區貨幣,是我們社區的一個藝術家畫的。如果你去調查你的鄰居,

可能會發現大家都有很多才華可以幫助你,因此怎麼樣去媒合這些人,就是我們成立社

區貨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那時候決定不要有「對價關係」,花幣(花園新城社區

貨幣代稱)和台幣不能兌換,因為有對價關係,就會開始計較。加入系統的人就填三個

Page 12: 20111201紀錄稿--向大自然學設計  在花園新城圓理想

NPO-EMBA Forum 20111201 [www.npo-emba.blogspot.com] 12

可以提供的才華,以及三個需要的東西,然後我們製作成通訊錄,例如你想要洗水塔,

就可以找誰這樣。

這張照片就是畫我們社區貨幣的藝術家,可是因為沒有人會一天到晚要別人幫你畫畫,

所以他提供的就是幫別人拍大頭照,然後會提供你兩張六吋小小的大頭照,真的可以用

在證件上。這張照片裡是我的先生Peter去那邊拍大頭照,然後交易的東西是我們自家生

產的辣椒醬。

我們那時候為了鼓勵大家多用花幣,因為這畢竟還是要一個習慣,所以我們常常會辦一

些跳蚤市場,當然還是有人會用新台幣,所以我們會跟會員說,有人用新台幣就算它貴

一點,讓大家提高用花幣的意願。我覺得這對孩子是很好的影響,因為他們心底會覺得

是:對啊我買東西不一定要新台幣啊,長大以後這對他們來說也不是很奇怪的事。

另外,剛開始推動的一個困難是,因為規模小,我們需要去疏通,因為有些人可能幫助

了別人很多,收了很多花幣,但花不出去,就堵在那邊了。因為小,可能沒辦法流通得

很好。

但其實那些買賣也不是主要的意義,主要的意義是,可以透過這些來找回社區的一些價

值,這是對都市人來說最缺乏的。也許我們可以靠農夫種東西給我們吃,可是好的鄰居

要我們自己去找到、去建立。像我在社區裡本來沒認識什麼人,可是自從建立社區貨幣

以後,我認識了好多人。有時候他們來我們家送些東西,也都不收社區貨幣,我們已經

變成了朋友,社區貨幣只是一個媒介,讓本來不認識的人變成認識,然後幫助彼此。

因此,樸門設計對社區的一個想法是,我們可以自己有居住型的合作社,我們也可以有

社區廚房,我們下班下課可以到社區廚房吃東西,阿公阿嬤可能也不用由別人來照顧他

們,他們也可以在社區廚房一起參與。其他我們還可以有資源交流合作社、社區果園、

菜園等等,其實都是可以去慢慢改變的。

質變,勇敢做起!

最後,你可能要回去推社區貨幣,但社區的人會覺得你很奇怪:新台幣不是很好用嗎?

為什麼要搞這種無聊的東西?經濟應該要愈大愈好啊!那麼,我在這裡要分享一個小故

事。美國西部的某個城市,有幾個人每個週末都在大馬路上騎腳踏車,但他們為什麼不

在河濱公園騎腳踏車?你覺得呢?沒錯,他們要宣誓,行人跟騎腳踏車的人也是有路權

的,馬路不是只是為了開汽車的人而設計的。這一開始只是一個匿名的發起行動,可是

後來愈來愈多人在週末加入他們,開始去騎腳踏車,甚至這個運動後來傳到其他城市。

有一年的地球日,他們就像這張照片這樣舉起手中的腳踏車,那些本來的神經病都變成

了正常人。

Page 13: 20111201紀錄稿--向大自然學設計  在花園新城圓理想

NPO-EMBA Forum 20111201 [www.npo-emba.blogspot.com] 13

我覺得這就是一個質變。所以,如果你想要改變你的社區或社會,不要擔心,你可以當

那幾個騎車的人,之後就會有像這張照片一樣,有這麼多人認為:嗯,你是正常的。

【第二階段:交流與分享】

Q、請問一下江老師,花園新城我們知道是很老的社區,設計者好像是中國第一個女建

築師,之前不是花園新城的客運、經營有發生問題嗎?那後來怎麼解決?後續怎麼改

變?因為有一陣子好像大家都認為花園新城好像完蛋了。另一個想請問花園新城目前大

概有多少人口?是否有新的遷入人口?

A江慧儀:對於我們的歷史其實我不是很清楚,但我們的問題也還沒有真的解決,產權、

地權,原來那些糾紛管委會都還在打官司。那我自己的認知是,他就是慢慢一步一步在

解決,像是公車、自來水,後來都有引進一些公部門的力量。我們社區以前是把自己看

成一個私人社區,不對外開放,所以道路有點變成像私人的道路,因此有問題的時候,

公部門都不能進來處理。後來管委會經過努力,漸漸說服大家──為了讓公部門可以有

使力的機會,必須讓我們的一些道路、地方變成公有的,這樣政府就可以進來維護這條

道路,或是做自來水的管理。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

但現在我們在做的一些事情是跟那些糾紛沒有關係的,因為可以不要碰觸到它,唯一會

碰觸到的只有土地問題,像是我們一直在推動社區裡面可以種菜,但一直沒有做到,是

因為地都是建設公司的,所以我們不管做什麼,都可能會被找麻煩。但因為這樣,我們

開始在社區外圍找一些農地,或者社區有幼稚園,他是私人的,他可能開放他的屋頂讓

我們種菜。

最近我覺得很棒的是,我們社區等公車的那個地方,因為糾紛的關係,等公車都要忍受

颳風下雨。而讓人感動的是,為了讓社區住戶可以合法使用那個地方,我們社區有一些

老伯伯就偷偷地進行,二十個人,一人一百萬地把那棟買下來,讓建設公司那邊嚇了一

跳。我覺得這是一個小小的力量,但對我們社區造成很大的改變。

順帶回答,我們社區大住戶大概只有兩千多人。

Q、我想請問老師關於古巴的那個故事,您剛剛說因為那時採取禁運的關係,所以不得

不採取一些比較自然有機的農法,那您說實行的結果是產量大概有恢復到十年前,那我

想問細一點,那是指他們以前慣行農法的時代,還是有比那時候產量更提升?那提升是

因為開發都市旁邊的地,所以讓總產量提升,還是是因為耕作方式的改變?

A江慧儀:是比他在危機之前的食物自主率更高。也就是說,他國內可以產得更多,然

Page 14: 20111201紀錄稿--向大自然學設計  在花園新城圓理想

NPO-EMBA Forum 20111201 [www.npo-emba.blogspot.com] 14

後進口變比較少這樣。至於產量的提升,我想你說的兩個原因都有,因為他們開始學習

怎麼樣在很小的空間裡種出很多的東西,跟以前的慣行農法不太一樣,慣行可能是一期

然後都是同一種作物,土地也沒有受到有效利用,都是平面的,沒有想到可以垂直或是

很多元。

Q、我姓張,我是新自然主義出版社,也是幫慧儀出版《向大自然學設計》這本書的出

版社。今天很高興聽到慧儀更詳細地分享花園新城的案例,想請問關於樸門設計,你們

每年有固定常態開的課程嗎?那課程的節奏怎麼樣?還是說有不定期配合一些環境日

或環保活動會推出什麼樣的課程?

A江慧儀:我們每年會固定辦一個分享會,安排一到兩天,讓會員來分享他在做什麼。

有的人的規模可能只是屋頂或小陽台,有人可能有一塊地,那他又作了什麼樣的設計?

像大王菜鋪子也是我們的會員,他雖然不是應用在種植,可是他怎麼樣把這個精神應用

在他的事業上,有形的、無形的,跟不同領域的,分享者大概也都是有上過那兩個禮拜

課程的實踐者。所以我們學會比較固定是辦一個交流分享會,大家切磋分享,時間大概

是在年底,如果是今年的,可能會移到明年一月辦,也歡迎對樸門設計有興趣的人報名

來聽。

其他的課程,像我們大地旅人就常常會有課程,我們現在很多課程都是邀約,例如說有

一個社區可能想替他們社區的人上課,客製化課程這樣,所以對外會覺得好像我們課程

不多,但其實我們課程很多,所以只要是對外的課程,都歡迎大家報名。

至於兩個禮拜的訓練課,我們是一年開一次,因為兩個禮拜的課程每天從早到晚都在上

課,所以需要很長的準備時間。

Q、你好,我是黃千秀,我以前在台大城鄉基金會,現在是暫時離開。我對社區貨幣這

件事非常地有興趣,我在七八年前在香港看過一個這樣的案例,那他們比較是NPO在

帶,甚至跟街坊、商家都有一些連結,我其實很好奇台灣是否也有人在做?您剛剛說你

們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狀態,所以有一個情境可以做,我想問一下說你們現在的成員有多

少人,那未來能不能接受不是那邊的成員,但一起加入花園新城的社區貨幣?如果這個

經驗還不錯、還成功的話,也許未來有別的社區,可以成為姊妹社區,你們可以協助他

們去推行?

A江慧儀:我們最近的會員數其實只有六十個人,那如果我們社區有三千人的話,其實

只要有三百個人參加,就還不錯了,偶爾我們也會推出一些優惠吸引大家參加。我們剛

開始也有住外面的人很想參加這個社區貨幣,可是那時我們社區住戶開會時,只希望自

己在自己的社區裡互動,也想說:你要花錢,還要特別跑到我們社區來,也不是很有能

源效益,所以那時候就否決,決定不要給外面的人參加,但現在則是有可能的。

Page 15: 20111201紀錄稿--向大自然學設計  在花園新城圓理想

NPO-EMBA Forum 20111201 [www.npo-emba.blogspot.com] 15

剛開始推動時也遇到一些瓶頸,因為我們社區都是一些藝文人士,可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是最被需要的。像我們最多需求的是縫衣服、改衣服,還有遛狗、餵貓、有機蔬菜、剪

頭髮等,所以我們社區的園丁會賺最多錢,因為他什麼都會做。我那時有一個深刻的體

認,我們一定要擴大,讓基因庫很大,交換的機會才會多,所以如果有別人要開始推動

社區貨幣,我覺得這是個關鍵,要怎麼樣讓參加的人多元,越多元其實韌性越強,所以

你剛剛提到姊妹社區,我覺得這是有可能的,因為我們要讓基因庫很大。

Q、我最近剛好有接觸到一些樸門設計或相關社區概念型的理念,其實感覺他們在推行

的都是一種新的生活觀念,降低你的物慾,然後回歸到你人的生命本質,就是去想說什

麼是可以支持你的生存的?然後讓我想到一個問題是,我第一次聽到樸門,是我在美國

參加一個program的時候,他們就請樸門設計的實踐者來,他說他去旅行也都是騎腳踏

車。這時旁邊一個隊員就說:「我才十八歲,我還想到國外去看看,我沒辦法過這種生

活。」那我想請教您的是,這一個理念的推行到最後可能目的是一個社區的,想要人跟

人的交流,可能很緊密,那您怎麼看說這一個社區如何跟不同國家文化交流?

A江慧儀:我覺得這是看個人耶,個人的信念、理念到什麼樣的程度。比如說你要出國,

你可以讓你這個出國非常地「有效益」,你可以竭盡所能地去認識這個新的文化,然後

把你學到的文化帶回來,影響更多人或跟別人分享,不是說你出去只是為了買一個名牌。

像樸門的創始人David Holmgren,他的老師就跑到世界各國去教,可是他卻是躲在家鄉

自己的農場,實踐了三十年才出來。可是他仍然很少出國,因為他覺得出國的碳足跡很

高,除非旅程安排得很有效益,例如說他可以看很多東西、影響很多人才會去。但我覺

得這還是看個人,或是你可以做很多事情來平衡你要出國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