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i-care 廣州實習

48
專心工作!! 四人排排坐.__. 可愛喵喵 : ) 招伯與美麗的花~ 離開是為了回來 :- ( arty Time!! 我們仨 yeah! 漢達 留影 盧惠儀 周穎珊 秦健聰

Upload: icare-intern

Post on 09-Mar-2016

22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2012 I-Care 廣州實習同學成果

TRANSCRIPT

Page 1: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專心工作!!

四人排排坐.__.

可愛

喵喵

: )

招伯與美麗的花~ 離開是為了回來 :- (

Party Time!!我們仨 yeah!

漢達留影盧惠儀 周穎珊 秦健聰

Page 2: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Page 3: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目錄一路走過的日子開飯啦喂!--------------------------------------03食水果!?---------------------------------------06防護鞋------------------------------------------08慈展會------------------------------------------10城鄉匯------------------------------------------14拍賣會------------------------------------------18摘龍眼------------------------------------------20韶關(訪村)------------------------------------24

人物專訪Michael----------------------------------------29費費---------------------------------------------32羅司機------------------------------------------35彥嘉---------------------------------------------38寶輝---------------------------------------------42

出品:香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 青年公民社會鳴謝:博群計劃 利希慎基金會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事務處 廣東省漢達康福協會

1

Page 4: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

小時候覺得夏天是最神奇的季節,所有最美好的事情都屬於夏天…2012年6月,我們三個放下香港的人和事,走到廣州,來到一個叫漢達的地方…50天的回憶…我們看到麻風康復者對生命的執着,他們的故事還有情史…看漂亮的畫、燦爛的笑容和樹上的碩果纍纍…感受別人的熱情,對生命的堅持和執著…感受午後陽光的溫熱,頭上天空沒有被高樓大廈所分割的滿足…回來香港才發現,會突然想念餃子館的麥茶、下班一定會喝的牛奶、同事帶有「兒」音的普通話、漢達會議室蜂蜜的清香、同事煮飯露出的笑容、同事自high傻笑的聲音、下班六點睡到七點再起來吃晚飯的幸福…這樣的回憶,日後回想,應該是一種趣味。

2

Page 5: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 漢達式午宴:肉丸鍋+炒青菜+ 鹵肉+白飯任裝 :)

在廣州漢達的日子,前前後後大概有一個半月。這段日子,有時候會想念媽媽親手煮的飯,還有一家人圍着吃飯的感覺。

廣東人覺得媽媽的湯彷彿有不可思議的魔力,我也不例外。有時候回家晚了,媽媽已經睡了,但檯燈投下一片柔和的燈光,下面放着媽媽寫的字條,說微波爐有湯,記得一定要喝。夏天的冬瓜湯解暑,冬天的青紅蘿蔔湯捧在手裏,熱戀的溫度傳到手心,倍感溫暖。

來到漢達的頭一個星期,想念一家人圍着吃飯的感覺,想念媽媽的湯。但後來發現,感覺,不是家中特有。湯,也不是只能在家裏面才可以喝到。

平時到午飯時間,漢達的員工有些會帶飯盒,有些會到外面就餐,有些更乾脆回家吃飯。

至於我們這樣的實習生,沒有人煮飯,就只能到外面隨便找點食物吃了。

美食巡禮! (AND MORE...)

3

Page 6: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 美味北方包子 :) 還有漢達仝人廚藝哂冷的滿桌成果 :)

出去吃飯的時間多了,開始有漢達的同事問我們:「為甚麼你們不帶飯回來吃呢?在外面吃飯多不健康!」然後我們告訴他們,我們住的地方煮不到飯,不能帶飯回來吃呢。

後來因為龍眼樹拍賣的關係,我們和一個來自青海的同事開始變得很熟,她的名字叫希希。有一天,希希問我們平時最喜歡吃

甚麼,她說要慰勞我們,所以決定要煮飯給我們吃。那一刻,我們受寵若驚。首先是自覺沒有幫上甚麼大忙,所以根本不需要別人「慰勞」,而且這樣的感覺,太熟悉,實在太像家的感覺。

我們謝過同事,說我們在中大吃過更難吃的東西,所以不打緊,我們還是到外面吃飯吧。

同事堅持,那天晚上,她在skype上問我:「明天有你最愛的炒蛋,還有紅燒蝦球、炒西蘭花,喜歡嗎?」那一刻,心裡夾雜着太多的感動,這種感動讓所有言語都顯得蒼白無力。

4

Page 7: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 為我們精心炮製美味午餐的大廚希希 :) 村內也有兩餸一湯 :)

室總是冷冷清清,同事都離開辦公室吃飯。但後來午飯時間成為了辦公室一天裏面最熱鬧的時間。同事們圍着桌子,一路吃一路說說笑笑,其間不忙點評其他人的手藝。這樣的構圖很簡單很平凡,但在這樣的簡單和平凡當中,我看到了同事的心意。

這樣的感覺,有家的溫暖。

第二天的午飯時間,辦公室早已煮好了飯,理事長更親自下廚,煲了冬蟲夏草湯。同事們一個個圍在平日淩亂的桌子旁邊,努力呼吸着辦公室此刻充滿飯香的空氣。同事小心翼翼地碰着剛加熱了的菜出現在面前,是我最愛的炒蛋。不同於媽媽的手藝,但卻依舊泛著雞蛋特有的金黃,抬頭看了同事一眼,臉上寫滿了感激,同事的笑容帶著滿足。紅燒蝦球和炒西蘭花都不同於平時在家的感覺,但這,應該是同事特有的青海風味吧?

此後的日子,同事常常都會在家裏煮菜,然後帶回來辦公室。以前的午飯時間辦公

5

Page 8: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荔枝木瓜黃皮芒士 多 啤 梨 蘋 果 橙

七月流火,天氣越來越炎熱,幸好各康復村內的果樹都結實纍纍。那些新鮮採摘的水果至今仍令我回味無窮,除了因為它們美味多汁令我們暑氣盡消,老人們的熱情也令我們難以忘懷。

當我們到達佛山高明康復村,我和另外三個來自廣州華農大學的實習生立即邊歡呼,邊跑到村中那兩棵高大的荔枝樹去,荔枝多得把枝椏都壓得低低的,我們幾乎不需要踮腳,艷紅的荔枝便唾手可得了。

6

Page 9: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老天,荔枝是我最喜歡的水果!當時真的高興得難以言喻,或許是看見我們雀躍的樣子,老人們更不斷地把水果摘下來給我們,有一個老伯伯更因為我多看木瓜樹一會,所以立即把樹上成熟的木瓜打下來給我吃。結果,在到達康復村時,我們的車載滿了給老人們的防護鞋;而在離去時,防護鞋都變成了一袋袋的水果。

差不多的事再次在泗安康復村上演,老人家從樹上摘一束一束黃皮給我們。那些黃皮清甜至極,吃得我欲罷不能。除了荔枝外,芒果是我另一個最愛,而村內一個老婆婆在知道後,一連開了十多個芒果,好使我能嘗到最甜的……

雖然水果很新鮮美味,卻遠及不上老人們的笑容難忘,我會永遠記得那些帶着純樸笑容幫我們採摘水果的老人家。

7

Page 10: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防護鞋

防護鞋項目是漢達一個很重要的項目。很多麻風病患者 早年為生計故,不得不繼續勞動,無可避免在勞動時被火或利器所傷,但由於麻風桿菌入侵了周圍神經導致神經麻木,他們往往不察覺傷口的存在和嚴重性。

結果由於衛生環境惡劣和延誤治療,傷口很容易受到感染,最終導致手腳的殘疾。腳部的殘疾使他們很難在市面上找到合適的鞋子,有見及此,漢達便推行了防護鞋計劃,為康復村內的老人家提供有利他們足部殘疾復康又舒適的鞋子。

在實習期間,我們和一箱箱的防護鞋打了好幾場交道。

曾經,我們和漢達的員工把百多箱防護鞋從倉庫內全都搬出來,一箱箱的拆開點算,看看數目是否正確無誤,有沒有破損…

8

Page 11: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曾經,我們冒着不斷的毛毛細雨,把百多箱防護鞋從一樓的舊倉庫搬上二樓的新貨庫。由於女孩們力有不逮,甚至想出用輪椅將沉重的箱子推到梯間,再由男士們搬上二樓。那一天,我們的衣服差不多都半濕了,也不知是被汗水,還是雨水沾濕…

曾經,我們跟着漢達的員工,駕着車把一袋袋的防護鞋送進康復村內。那一天,我們幫老人家挑選合適的碼數,又為他們試穿…

每當我想起他們拿着新鞋子的笑容,我忽然覺得,即使我們曾為搬動那些沉甸甸的箱子而汗流浹背,也是值得的。

9

Page 12: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7月的時候有中國首屆慈善展覽會。作為有16年歷史的NGO,漢達自然要參與。因此在陽光明媚的一天,我和同事們吃着雪糕坐上漢達的車子,從廣州出發到深圳。

出發前,腦海裏有很多很多疑問,怎樣也想不透的問題是,誰會來慈善展覽會?想像在香港,不同的NGO一起在會展中心展覽派傳單,誰會來呢?帶著這個疑問,我覺得慈展會應該是一份比較輕鬆的工作。但後來,我才發現原來自己低估了NGO在中國的影響力了。

到達會場才知道,原來這次展覽有超過三百間NGO和基金會參與,而且它們都來自全國各地不同的地方。

慈 會展

10

Page 13: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漢達旁邊的其中一間NGO來自雲南的偏遠山區,當然也有不少來自深圳的NGO參與這次的慈展會。

嘗試介紹漢達的工作,別人的眼神通常流露一定的恐懼和疑惑。這種恐懼和疑惑實在不陌生,因為許多人,包括我自己,之前都對麻風有一定的誤解,認為麻風具有高度的傳染性。因此在慈展會,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消除大眾對麻風的誤解和歧視,例如麻風的傳染性其實很低,並且通常和貧窮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現在中國麻風發病率並不高,大約每年有一千至二千個新增病例。我們也會告訴來參觀的人,其實現在患上麻風並不可怕,

11

Page 14: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因為自從八十年代發明了麻風的藥物以後,現在的麻風病人只需要吃藥一個星期就會完全失去傳染性,吃藥半年就會完全康復。因此,麻風康復者除了部份讓麻風在身上留下一些痕跡以外,和正常人根本沒有任何分別。

麻風康復者是被社會遺忘和邊緣化的一群。住在最偏僻的村落,和外界幾乎沒有任何聯繫。也很少人想過要看看他們。所以當我在慈展會看到不少人對麻風康復者表現出關心和瞭解、並且希望成為漢達義工,真的覺得很感動。因為麻風康復者並不需要別人的同情和憐憫,他們需要的,只不過是有人能親身走進村內,和他們閒話家常,看看他們生活得怎樣。能拉近麻風康復者和外界的距離,也是漢達的目標之一。

12

Page 15: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也正因為如此,漢達還有一個很特別的構思,就是希望不同的人能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麻風康復者的支持,因此在慈展會現場,參觀者可以寫下他們想對麻風康復者說的話,也可以拿起「消除麻風歧視」的標語,讓我們為他們拍一張照片。

慈展會之後,漢達會把拍到的所有照片都製成一張大海報,並且送到漢達服務的康復村裏面,以表達對麻風康復者的支持。拍照的人有小朋友,有老人家,有漢達的義工,也有不少原來對麻風康復者毫不瞭解或恐懼的人。我拿起相機,拍下那一刻停留在他們臉上的笑容。

願他們的笑容,成為一份對麻風康復村的祝福。

13

Page 16: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7月中,漢達帶我參加了城鄉匯。

這個名字,對於來自香港的我實在很陌生,在香港這個城市生活得太久,自問瞭解「城」,卻沒有太多關於「鄉」的概念。抱着好奇的心態,還有對城、對鄉的想像和理解,我跟着同事,來到了城鄉匯。

城 鄉

14

Page 17: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原來廣州每個月都會舉辦一次城鄉匯,規模不大,但如果有耐性的話,就能找到不少好東西。

城鄉匯,顧名思義,就是城市和鄉下交匯的地方。在廣州白雲區的中心,一個月一次,會有類似鄉郊地方的農墟讓人可以買各種各樣的東西。但城鄉匯最特別的地方在於,裏面所能買到的東西,都是有機的產品。換而言之,含有化學肥料的蔬菜, 經基因改造的食物,全部都不可以在城鄉匯出售。

不但如此,城鄉匯裏面還可以買到食物以外的東西,例如是殘疾人親手做的工藝品等。來自香港的我,在城鄉匯買了來自巴基斯坦的乳酪,沒經過基因改造的豆乾,還有媽媽最愛的黑芝麻糖。

15

Page 18: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漢達是一間服務麻風康復者的機構,有甚麼可以在城鄉匯出售呢?答案是意想不到的:蜜糖。不錯,就是卡通片裏面,小熊維尼捧在手裏不肯放手的蜜糖。漢達服務的其中一條康復村位於東莞博羅。裏面住了幾個老人家,他們以養蜂維持生計。漢達就會派工作人員定期進村,以高於市價的價錢收購蜂蜜,賣出的蜂蜜扣除包裝成本後,賺的錢投放回村子裏,以改善老人家的生活。

蜜糖理所當然是純天然的,不是嗎?當然不是!原來在市面上,很多蜂蜜都是加了水的。如果不能保證蜜蜂一定有花粉吃的話,不少蜂農都會選擇餵蜜蜂吃白糖,所以即使在沒有花粉的情況下,蜜蜂仍然能產出蜜糖。不過,漢達的蜂農卻和漢達簽訂了協議:除了花粉外,蜜蜂不會被餵哺任何東西,以保證蜂蜜的純正。

16

Page 19: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漢達平時有四種蜜糖:荔枝蜜、龍眼蜜、百花蜜和冬蜜。因為還是夏天的關係,冬蜜早已沒有存貨,至於百花蜜也一早賣光,所以那天,我們帶了荔枝蜜和龍眼蜜到了城鄉匯。

漢達在現場還提供蜂蜜試喝,所以在漢達的攤位總會有一陣淡淡的、屬於蜂蜜的清香。不少走過的人,總會被這淡淡的蜂蜜香味所吸引,停下來喝一杯蜂蜜,而小朋友尤其喜歡那股甜味。

許多人嘗過漢達的蜂蜜以後都讚不絕口,然後把漢達的蜂蜜買回家。那一刻,他們臉上的笑容很滿足,很漂亮。多麼希望,康復村的老人家也能看見他們的笑容。這樣的笑容,是對老人家努力的最大肯定。

17

Page 20: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慈善拍賣會是漢達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動,以拍賣康復村內的果樹來為老人家的義肢製作費籌款。如此一來,老人家可以裝上義肢,行動自如,自理生活;二來,也可以避免浪費樹上纍纍滿枝的水果。今年的服務對象是泗安康復村的村民,拍賣的就是他們村內的龍眼樹。而除了買下龍眼樹外,賣家還會幫村內的一位老人家達成心願,或是幫忙除草,或是送蚊帳,又或是送助聽器…如此一來,老人家的其他需要也照顧到了,而且多一些人來探望他們,也好令他們不會那麼寂寞。

到實習生們幫助籌備拍賣會時,一切便由幫助收集和整理老人家的願望開始。收集的工作是由華農大學的實習生負責的。她們三個女生為此入了一趟村,勸說每位老人家寫下他們的心願。之後,我們幾個來自香港的實習生也進村為他們拍照和詳細地記下他們的故事。

訪問他們的過程中,我得知了不少他們生活上的苦楚:例如有一個老伯伯眼睛不靈光,又行動不便,只好整日坐在屋裏;又有另一個老伯伯耳朵聽不清了,但又怕鄰居投訴,不敢調高收音機和電視機的音量,只好無所事事地躺在床上……聽見他們種種不足以為外人道的苦楚,我真的希望能略盡綿力,使他們的日子可以過得更好。

慈善拍賣會

18

Page 21: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在收集完故事之後,我們幫助為每一棵即將拍賣的龍眼樹綁上標記和繪製位置圖,好方便買家找到買下的龍眼樹。只可惜,或者是因為我們的方向感太差,或因為沒用任何工具輔助,後來據說我們所畫的地圖用處不大…

  從村裏回來後,我們便投入到連串籌備工作之中,如製作拍賣圖鑑、撰寫邀請信、撰寫老人們的故事等等…那段日子,漢達上下都忙得一片人仰馬翻。

幸好龍眼樹慈善拍賣最後都成功舉行,完滿結束。當日來賓們都十分踴躍參與,甚至有個小女孩也花了數千元投下了一棵樹。最令我們始料不及的是,在拍賣會的中段,有一棵樹(並不是樹王)竟以三萬多元的高價成交,可見當日善長慷慨解囊的熱情,以及大家對康復者的關心。

慈善拍賣會

19

Page 22: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現代社會商品幾乎與製造過程割裂。龍眼如是。

直到他們回溯一點,樹、枝、葉、爬梯、摘下。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滿足。

東莞泗安康復村「小小的龍眼承載着大家的愛和對康復者的支持!」這不僅是一句微博宣傳語,也是整個龍眼拍賣的真心話。三日兩夜身在康復村,我看見龍眼為村民帶來的,不僅是食物、金錢…… 還有很多、很多……

20

Page 23: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康復者故事:

看不見走過的路、河岸兩旁的收成,嘗得到人情冷暖、親手種植的滋味依然很快樂

殘疾的勵志故事,再多也叫人感動。看着他一筆一筆的畫,原來最興奮的是看見他樂在其中。

一束手工玫瑰花,是小禮物,也是小願望。原諒我拍得不好,幸而朦朧蓋不過婆婆燦

爛的笑容。 21

Page 24: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網絡讓「朋友」的稱呼,漸變得不足掛齒。直到他對我說,「我當你是朋友。」「朋友,言重了。」

女孩與小狗,一見如故的玩伴。就好像我們從未發現,陌生可以瞬間變成親密。

22

Page 25: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和志願者的邂逅,與離別共生。或許只此一次,或許不會重遇…讓天空與記憶作證,這緣份。

同一個地方。日間活潑,晚上靜好。各不相讓,卻相映成趣。

23

Page 26: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兩趟、八天六夜、山水、農耕、星空、夜話、村民、收成、茶聚……我只能訴說零碎的詞語和文字,敘述以作懷念。

韶關楓灣

寫不完的L-O-V-E漆黑的夜,烏黑,黑。我無以形容這裏的黑,與靜謐。唯有閒話家常,星空與塗鴉 點綴,原來毋庸害怕的黑。

平日話不多的他們,提到兩件事卻會樂於說個不停。

家人和情史。

緬懷過去,回歸現在,他們仍像樂不可支的小伙子。

24

Page 27: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康復村對呀,這裏的確是康復村。只是沒有太多愁雲慘霧,倒有些閑適自在。

語言在這裏失效。 微笑、點頭依然不解,只聽見 呢喃或囈語。 到忽然相通一刻,我們笑了。

農田幹活絕非易事,從未如此明白「粒粒皆辛苦」。翻土、除草、施肥、拔出、摘落、晾曬,平凡的小花生蘊含多少歷練。唯有戴上農夫帽,學習稻草人,默默享受歸園田居。

25

Page 28: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這裏農作不算豐收,怎種也不會賺大錢。這裏生活儉樸簡單,快樂源於自給自足。突然想起:我們在過着一種怎樣的生活?

26

Page 29: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我仍然相信,每人也有他的守護天使。溫馴的狗狗叫東東,平時在村內蹓躂,吃我們丟下的骨頭,對村外人卻是另一番光景。偶爾遇上它的目光,我就相信,有牠在守護村落。

他是村內最活躍的伯伯,和我們唱K追連續劇。牠是村內最寫意的寵物,每天在吃啊吃睡啊睡。有天,他徒手捉到牠,就這樣結緣了。

27

Page 30: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人... 物... 專... 訪...

「奇」:可作「奇怪」、「奇異」,或以下所指的「特別」。漢達廣東辦公室只有十多名員工,然而每位都是「奇」人…有人胡里胡塗在漢達過Gap Year最後留了下來;有人除下醫生袍成為NGO秘書長;有人緊守司機崗位十多年走遍全省村落;有人從語言不通到學會廣東話與康復者溝通;有人棄商業專科投身NGO事業…

他們的故事,由這裏開始。 28

Page 31: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陳 志 強 M i c h a e l , 是 現 時 漢 達 的 理 事 長 ,也 是 現 時 機 構 裏 面 , 最 早 和 漢 達 有 聯 繫的 一 個 人 。 他 在 1 9 9 9 年 正 式 加 入 漢 達 。

Michael以前是醫生,後來在皮膚病研究中心做醫生,很快就認識了漢達的創始人,楊理合教授。因為這樣,Michael慢慢和楊教授建立了很密切的關係,而Michael也承認,楊教授對他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

轉型漢達從1994年開始籌備,到1999年正式成立,其間Mi-chael作為義工,一直和漢達在一起。後來漢達的項目越來越多,也開始得到外界的支持,Michael就放棄了作為一個醫生的工作,全職加入漢達。作為義工的時候,Michael已經體會到麻風康復者的困難。放棄作為一個醫生,Michael的原因很簡單:漢達的工作,就是他想做的、有興趣的。而且由於漢達有生理康復項目,Michael覺得自己並沒有完全放棄作為一個醫生。

Michael在辦公室也會與同事打成一片。

從醫生到理事長Michael

29

Page 32: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Michael或者比許多人幸運,因為他得到家人的支持。難得是家人並不歧視麻風康復者,有時候還會跟他下村和康復者交流。家人認為只要是Michael想做的,就應該去做。

責任對於漢達,Michael有一份責任。害怕自己走了以後,漢達的工作會沒有人處理。多年來雖然沒有放過年假,但Michael依然開心,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看到康復者身上對生命的堅持、他們本身的力量,就是對Michael最大的鼓勵。

在漢達工作,一直都碰到很多困難,困難來自兩方面–人手和資源。曾經有外國基金會突然決定終止所有項目的資助,也試過面對來自義工及理事會的信任危機。十幾年來,許許多多的問題Michael都一一走過。看到康復者的成長,漢達的發展,Michael就覺得很滿足。

專業知識+關心員工,形成Michael車內有同事在「打點滴」的奇景!

下廚對Michael也毫無難度!

30

Page 33: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一直以來,漢達都沒有得到很多政府支持。漢達的資金來源百分之99都來自外國基金會。漢達扎根於社會,以麻風康復者為核心,開展自己的項目,因此一直都得到很多來源於民間的支持。這也和Michael的理念有關,他認為即使漢達開始嘗試更多不同的項目,但漢達依然要視麻風康復者為自己主要的服務對象。「即使只剩下最後一個麻風康復者,漢達還是要支持下去,麻風康復的項目,還是要做下去。」

親民眼前的Michael不過50出頭,但對於漢達以後的發展,他有很清楚的定位。認真處理公事同時,Michael也會和大家打成一片。他會親自下廚煲湯慰勞同事,活動後,同事會收到來自Michael的窩心的短訊,感謝大家的努力。

即使漢達以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在Michael的帶領下,漢達的路,應該會走得很好。

「即使只剩下最後一個麻風庪復者,漢達還是要支持下去,麻風康復的項目,還是要做下去。」

31

Page 34: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漢達有十六年的歷史,而費費已經在這裏工作了八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老員工。

八年回想當日,費費不過是一個讀社會工作專業的實習生,為完成三個月實習的畢業要求,她來到了漢達。後來,她參加了一個Gapper 計劃,在漢達的實習期因而延長了一年。當時,她的家人由於對麻風病不甚了解,所以並不支持她的決定,但是經過費費不時打電話解釋,以及寄回一張又一張康復村的照片回家,最終取得了家人的支持,而她在完成了實習期後,成為了正式員工。

不知不覺間,八年過去了。究竟,是甚麼令費費在漢達一留便是八年呢?

乘風破浪費費

32

Page 35: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挑戰

原來一切源於滿足感和挑戰感。首先,費費認為漢達是一個學習型的機構,它不斷在成長,不斷在變革。而她,為了跟上變化的步伐,也要不斷地學習,追求進步和突破。她覺得不斷變化的工作環境和具挑戰性的工作比一成不變的環境和工作好多了。

另外,留住費費腳步的還有來自康復老人們回饋的滿足感。在漫長的八年裏,她行遍了廣東省內每一條麻風康復村,與村內的老人家都有很深厚的感情,有好些老人甚至將她當作女兒般關懷。

當初,來自北方的費費連一句廣東話也不懂,而村內的老人家也大多不會普通話,但即使語言不通,他們彼此仍很努力地嘗試溝通,例如七八個老人家會聚在一起,絞盡腦汁地拼出一句普通話來;又如費費在村裏很努力地學廣東話,據說每一條村裏都有她的廣東話老師呢!

很受志願者歡迎!

33

Page 36: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在她的眼中,康復村內的老人家都太好了,每一次漢達的員工進村可能只提供了一點點的服務,但他們仍滿心感謝員工和志願者的幫忙。老人家的笑容為費費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滿足和快樂,所以為着服務弱勢社群的意義和滿足感,她一留便是八年了。

堅持而漫長的八年中,費費感受最深的也是老人家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她與老人家相處的過程中,她眼見很多老人家儘管一生經歷了很多折磨,如患上惡疾、身體殘障、晚年寂寞無依……但他們仍然很堅強,努力地活下去,以最燦爛的笑容來面對每一天。對他們來說,即使不幸失去了整個手腕,他們也會努力自理生活,從不怨天尤人。費費笑言,這實在是堅強得可怕的精神。

為了老人家的笑容,也為了個人成長,費費仍打算繼續留在漢達一段頗長的時間,迎接將來的挑戰。

不論在康復村或辦公室,費費依然保持樂觀態度,迎接每個挑戰。

34

Page 37: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我常常覺得,受訪者在筆跡和

錄音機前,跟平日的他有點不同。

翻聽羅司機的訪問,記起當時的情形:我們費盡心思發問,換來只

有更多短促的答案。不過讓我告訴你,羅司機可能是全辦公室最多綽號的人;可能是最主動「撩」人傾計的人;可能是最風趣幽默的人。或者,十五年的漢達生涯,要堅持下去不只靠毅力,還需一點幽默調劑。或者,請閱讀以下的問答。「你最鍾意辦公室邊樣工作?」「最鍾意拖吓地!因為我喺屋企包拖地!」

哈哈哈哈…

別以為司機只懂駕車,留在辦公室可以無所事事。羅司機對所有部門的工作都相當「給力」:從財務組的黏貼單據;社區發展組的封裝蜜糖;雜務如搬運、打掃,他都親力親為。(所以才出現以上的問答)不過要當一個好司機殊不簡單,除了壓抑長途車後座乘客呼呼大睡,你卻獨自面對茫然無際的公路的怒火外,以下三個數字或許能揭露一點玄機:

450,000:「一年平均行3萬公里路…」十五年走了45萬公里路,相等於環繞赤道十周。0:要知道不少進村的路都是滿佈泥濘或顛簸不平,能夠做到輕描淡寫一句「零意外」,絕對是大師傅級數!30+:「廣東省服務嘅村基本上都去過,三十幾條左右。」難怪每次入村,羅司機一落車,幾乎所有村民都熱情的跟他打招呼!

幽默旅途

羅 機司

35

Page 38: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家人要克服對麻風的恐懼,最重要是了解及認識,然而十多年前的資訊沒現在發達,踏出第一步殊不簡單,羅司機也不例外。「當時聽到麻風自己唔了解,以為好怕,好易傳染,好恐懼。」突破的關鍵,原來是漢達創辦人楊理合教授,「之前楊教授大概講過麻風知識,後來同楊教授一齊落村之後,見到佢同康復者有好親密嘅接觸,可以話楊教授比個榜樣我。之後就唔驚啦!」難得是家人也全力支持,不只是回辦公室工作時有住家飯吃,羅司機不時到處訪村,甚至要離家一個星期,依然毫無怨言,「個仔都大(25歲),唔使照顧,反而屋企煮少啲!」家人甚至身體力行,「阿仔細個同我一齊落過泗安,又帶過姪仔去太和,入去傾計、一齊玩。」

村民十五年的漢達,走遍廣州的麻風村,羅司機與村民的感情自不言喻,心底的悸動,年月也無法褪去。「落到村見到啲村民好可憐。特別一些有手腳殘疾、隻眼有白內障。見到佢地好堅強,咁嘅狀況都可以生活下去。」云云數以千計的康復者,最令羅司機深刻的有兩位。「博羅嘅毛金榮雖然係麻風康復者,但屋企人對佢一啲歧視都無。姪仔都係裏面同佢一齊生活,一齊養蜜蜂;仲有清遠嘅梁伙添,十隻手指頭都無仲可以鬥木做櫈。」

日常裝扮:CAP帽T裇短褲波鞋!

36

Page 39: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變遷身為目前辦公室年資最高的員工,羅司機見證年月的變遷,康復村如是,漢達如是。「初初去嘅時候10公里路都係爛泥,而家全部都係水泥路。房屋都裝修過、裝哂電話,活動場所都整過。而且後生、無咩殘疾嘅可以返屋企,而家康復村少好多人。」漢達走過的路,羅司機也是記憶猶新,「最初來的時候得幾個人,辦公室喺楊教授屋企陽台,後來喺東圃租樓,開培訓班,招康復者子女學車衣學裁縫。」

雖然統統一切已成過去,只堪追憶,羅司機依然會與他的車匙、幽默的智慧、還有孜孜不倦的力量,跟漢達並肩行下去,繼續刻劃未來的歲月。

摘龍眼好認真!

和村民閒話家常~

37

Page 40: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奇怪,特別,或許是一體兩面的詞彙。黃彥嘉,24歲,漢達社區發展組主管,為寵物小貓取名「阿狗」還開了微博,駐村時會跟芒鼠和花生「聊天」,午餐天天是豬腳飯也百吃不厭…如果你把種種瑣事歸類為「奇怪」,請容我用「特別」形容他做出以下的重要決定:內地高考人人都為考進心儀學系埋頭苦幹,他卻叫爸爸給他填專業,只要「沒有理科、沒有數學」。當畢業與搵工劃上等號,他卻糊里糊塗參加了Gapper計劃,說要用一年時間做一件公益,體驗事情。不甘於獃在辦公室,他提出社區發展方案,在韶關楓灣康復村提倡有機耕種,漸見收成。「我也不知道為甚麼會走到這步。」一步步走來,忽然回眸,我們和彥嘉一起,發現他的奇遇。

奇 黃遇

38

Page 41: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大學俗語說「三歲定八十」,如果有甚麼往事暗示了彥嘉日後的路,可能是愛說話、愛分享的性格。「從幼兒園到小學,最後一定會得到一句評語,就是真愛說話。我媽就說,這個人將來應該去當律師,跟別人辯論。」經過應付高考的壓抑,來到選科抉擇的重要關頭,彥嘉沒有選法律,卻來了個怪誕想法。

「這些我都沒興趣,你就幫我隨便填一個專業,我就負責考試。 」他說從小喜歡畫畫、樂器、各種好玩的東西,只覺得教 育體制很糟糕,把學生磨平到不知自己追求甚麼。 結果他成為了傳播學學生,快樂卻是來自珠海的校 園,「那裡環境、空氣也很好!」

大學的自由和傳播學的課堂,沒有讓 彥嘉追逐電視台的工作,來到大學最 後一年,他先去台灣過了半年交流生 活。在村裏種田,晚上跟老師喝酒聊 天,無形間撒下了NGO的種子。「老師 分享他們怎麼去做性工作者和同性戀 的維權保護,覺得很帥啊!可以到處 跑,故事特別多!」第二學期彥嘉首 次跟老師踏足高明的麻風康復村,又 留下難忘的線索,「康復者跟我們非 親非故,卻對你特別熱情,送這個吃 的那個吃的。」

嘉彥黃 ‧‧

39

Page 42: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Gapper畢業,意味離開校園的溫室,走到或雨或晴的社會。彥嘉剛巧遇上了南方公益營與中山大學合辦的GAPPER計劃。「它寫得非常浪漫,是吸引年青人的文字,覺得好帥、這事情好厲害!當時不知道自己幹嘛,便試試寫計劃書了。」結果他脫穎而出,成為獲派到漢達的GAPPER。當時從未聽過漢達的彥嘉,只是簡單問問老師意見,在網上看看資料,迷茫中竟也爽快答應了。

Gapper的生活絕非一帆風順,包括最基本的身份問題。「有點尷尬的,又不是實習生,又不是志願者,Gapper到底是甚麼?而且有一段時間不用訪村,獃在辦公室,跟畢業後找一份工作其實沒區別。」經過時日雕琢,彥嘉漸跟社區發展組的樊哥、嫦姐熟起來,訪村也帶來快樂。

自然經過一年,廣東省的村都走得差不多,然而走完了一遍,接下來要幹甚麼?彥嘉便提出社區發展方案,透過倡導教育、農產品開發動員整個康復村社區,最終也得到理事長Michael支持。於是社區發展組他們仨便在韶關康復村開田、墾荒,感覺辛苦但開心。「跟土地建立了關係,知道農作怎麼種,村民也會幫忙,原來是自己心目中想做的東西。」

不過土地跟耕作對彥嘉而言,絕非工作般簡單,還有回憶與夢想。「小時候周末會到農村抓青蛙,到水壩撈魚,放鞭炮,爬樹,摘芒果;大三跟老師搬到村內有機會種田,早上起床就是種菜,過程中沒有甚麼雜念,專注看農作物長得怎麼樣。」彥嘉將來的理想生活也是有個農場,不過有感現在土地跟人很陌生,農場絕不是「據為己用」。「簡單的種蔬果賣出去賺錢,裏面可能有茶室、咖啡廳的東西,大家待在這裏聊天、喝茶,看看外面的蔬菜,餓的話摘來吃,亦可以倡導一些教育。」

矛盾隨着Gapper即將告一段落,畢業找工作的老調又再重彈。這時Michael找彥嘉想他留下,除了薪資、發展空間以外,彥嘉放不下的還有機構的氛圍。「我覺得漢達機構氛圍過於「硬」,NGO應該較寬鬆、自由、柔軟,但漢達專業得像公司一

與自然和康復者接觸,均使彥嘉特別快樂。

40

Page 43: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樣。Michael就說一起來想辦法。」彥嘉對漢達的感情讓他做了決定,「凌晨兩點多三點回Michael一封郵件,決定留下來。這不是一個理性的考慮,更是一個感性的考慮。」

隨心、樂活的性格,讓彥嘉面對重大抉擇也能迎刃而解。他卻自言看法也有悲觀面。「覺得世界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好的想法其實是我們的理想、夢想,現實發生不太可能。」不過他認為玩味的態度才重要,「即使跟期望不一樣也是一種體驗、在過人生、收穫不一樣的東西。其實生活得無趣就像行屍走肉,就算每天都皺著眉頭、覺得很慘,那你也是一輩子過去啊!」

死亡與村內老人家建立深厚感情同時,面對康復者的死亡也讓他份外感觸。「體驗到一種生命感,生命的價值在哪裏。」死亡於很多人而言等於終結,讀過生死學大師Kuber-Ross、涉獵不同宗教生死觀的彥嘉卻另有看法。「死亡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沒必要把生看成滿有希望,把死看成很悲慘的事情。生也有很多各種無奈、不如意、挫折,死可能是另外一種狀態的轉化。」或許因看破,反得平安。「像普寧的一位伯伯,雙腿都是義肢,依然每天抬着鋤頭去種田,維持一種生存本能。自己就會知足很多,遇到挫折、不如意的時候可以支持到我的信心。」

未來伴隨成長而來的叫現實、妥協。要建立家庭生小孩,還有父母宗族的關切,彥嘉明白從事NGO也有它現實的限制。「薪資方面不會要求發財,幾年後要買車買房,這個行業是不可能的。」自言對未來沒有計劃的他,仍保有青春的任性,「現在還年青沒有去考慮,可能也是剛開始,還未需要面對現實吧。」

使他支撐下去的,還有更宏大的三個使命。「第一是對家庭和家族承擔責任;第二是社會使命,希望趁青年時代有活力青春,投入公民社會;第三是文化傳承,除了中國傳統文化、古老東西、字畫,還有本土的潮汕文化,所以很羨慕你們講粵語呢!」或許幾年後彥嘉已離開漢達,或許面對現實轉當公職,或許擁有自己的農場,或許已經是漢達的老臣子…可以肯定的是,他依然在某處堅持着他的使命。下一步…Who Knows?

與自然和康復者接觸,均使彥嘉特別快樂。

41

Page 44: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士 鬥 輝 後 寶 十 張 八

寶輝是漢達裏一名「八十後」的新員工,比實習生們還要遲一星期入職。她從大學時代已經開始做志願者,在畢業後,本身修讀審計專業的寶輝並沒有投身商界,因為她有感在非政府組織(NGO)工作能獲得比在工商機構工作更能滿足感和意義,即使NGO的薪酬不及工商機構,但作為基督徒的她,決定放棄對生活享樂的追求,加入了一間推動支教的公益組織。

支教  在支教組織工作時,寶輝便有感現在年輕一輩自幼生活在溫室之中,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缺乏自理生活的能力和經驗。所以,她希望能助青年人體驗人生,離開溫室,以及珍惜當下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因此在離開了這組織後,她便來到了漢達,負責招募志願者和與他們溝通的工作。

42

Page 45: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報到

事實上,當初吸引寶輝來到漢達的是志願者和員工與康復者之間的關係。當時,她曾詢問過一些曾為漢達當過志願者的朋友,得知漢達員工和志願者與老人們的關係十分和諧融洽。

後來,當她成為漢達的一份子後,她也見證這種融洽的關係。她笑言有些員工將康復村內的老人家視為小孩子般照顧疼愛,而老人家也待志願者和員工如兒女。

學習

更重要的是,員工和志願者都以平等、尊重的態度看待康復者:他們既沒有抱着過度泛濫的同情心來憐憫康復者,也沒有居高臨下地輕視他們。

相反,員工和志願者都抱着一顆尊重的心來服務老人們。在寶輝的回憶中,有一位負責義肢製作的員工甚至指康復者是他的客人。

專心切菜!專心整芒掃!

43

Page 46: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信念

「平等」和「尊重」都是漢達的信念,而在寶輝眼中,老人們確實值得大家尊敬,因為他們大多年紀輕輕便染上麻風,被隔離到康復村中,而手腳不是麻木,毫無感覺,便是有殘障。

寶輝直言如果自己面對這個情況的話,她說不定會輕生,所以她十分佩服老人們都努力地活下去,沒有輕言放棄。的確,康復者堅韌的意志值得大家的掌聲。

展望未來,寶輝打算進修社工或心理專業,以裝備自己,迎合她在NGO中的工作。還望這位「八十後」能在NGO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大家同聲同氣講客家話!

44

Page 47: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Page 48: 2012 I-Care 廣州實習

有緣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