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7 今藝術...

1
forum forum forum forum forum foru forum foru forum foru m 城中藝術街區」(以下簡稱城中為忠泰建築文化 藝術基金會以下簡稱忠泰2010 3 月起發展 都市果核計畫Project UrbanCore之第一個執 行計畫為一遊移式的藝文耕耘行動利用閒置空間聚集藝術戲劇設計建築及相關文創工作者進 駐或合作藉由群聚的效應及創意的互相激盪造利於創作能量匯集與交流的平台。「城中提出一 種推動藝術發展的方式而閒置空間再利用未來 還有更多的可能與做法在今年 3 月底為期兩年 計畫落幕之際忠泰希冀藉由三場城中閉幕論壇的 舉辦與大眾分享城中經驗能提供社會更多 的參考資源與思考的契機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城中」以區域型的方式,讓藝文團體進駐,然後以自主性的方式發展出許多能量,一個城市空間的深度與有趣之處,在於其 中差異層次堆疊的文化紋理,然而台北卻面臨城市紋理的豐富與深度逐漸稀薄的處境,在「城中」熄燈之際,更凸顯這類紋理 代謝的議題。王俊雄表示對於「城中」階段性任務的完成他並不感傷,比較重要的是去理解這類空間是如何產生?死亡如何促 成更有建設性的再生,如何努力讓城市的空氣再度充沛多元,才是值得思考。不論是企業介入的「城中」,或是讓學校進駐的 URS127」等的出現,皆是為了豐富城市單向的藝文風景,此時當都更議題持續擴大、藝術介入空間的機制不斷進化、對於政 府空間政策的再視,要如何迎向這個岔路口而不是回過臉去,即是討論「城中」案例藝術力量進駐城市所產生的質變與影響。 龔書章城市空間正龔書章列舉MONOCLE 雜誌每年 78 最適合居住的 城市」(the most livable city固定專題建構了一個雖不見 得客觀全面卻很特別的標準在其指標中衡量標準包 括大學的數量城市的容忍度tolerance)、種族人口的比 醫療系統接近自然的距離越短表示這個城市的基礎 生活條件越好),從這個標準來看台北有 70% 都是非常適 合人居的城市在整個東亞圈系統台北的生活性跟文化性 融合的最好包括一般市民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如半小時 可到陽明山捷運系統醫院藥局全民健保生活便利性 24 小時皆可活動等等這些評等項目也重新使人理解台 北城的魅力之處城中案例出發他提出三點台北城市近年有趣的觀 其一是這兩年間由文建會與台北市文化局共同發掘的 創意街區-指經由捷運系統的建構而連結形成11 個由 在地文化或歷史具有特色的城市村落」,各區域存在著一 種既有居住氛圍又有街道生活的多元社區型態這是在過去 40 年來自發性逐漸成型的網絡與紋理應努力讓這些特色 街廓往正確的方向成長其二近年建構許多都市再生基 」(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URS), 取名 URS 代表 yours而非ours的概念,「都市再生也意味著一個新 的發展方向 並非都市更新而是都市再生」; 並非舊換 新而是再生鏈結所以包括迪化街 127華山南港中山 配銷所都是 URS 的代表典型與商區的區域範圍不同以一種點狀針灸式的空間治療由點狀進入再逐漸擴散影響點狀空間周圍的人事物持續發展並形成一種空間運動其三是要重新建構建築的原型」(prototype),例如現今的 四層樓公寓在設備上或是動線上皆已老化不堪使用倘若都 市更新或都市再生是希望此種老舊建築有它的個性識別identity),就需要建構屬於台北城市的居住原型中華民國 都市設計協會會長曾找了許多年輕建築師進行老屋改造大 作戰的計畫面對台北市典型的四層樓住商混合公寓行老屋拉皮希望以此重新建構都市再生計畫開啟後續老 屋改造的各種新可能為整建維護提出嶄新的住居價值北城市包是一種正在發酵當中的狀況其中有面狀的URS街道的建築的原型等等這件發展是正面積極的也是值得 期待的康旻杰第三地方中間存有間奏 康旻杰首先探討理論化微型藝文空間在城市的角色藉以爬 城中的定位何在城市空間分成多種屬性 例如私人土 地上的建物毫無疑問是私密空間」;「公共空間一般泛指無 排他性的公園廣場街道等 過渡空間中介空 曖昧地存在於公共與私密交雜之間其中的差異過渡較 具時間性懸置於兩階段之間 而中介則具空間性介於不 同屬性空間的縫隙而這樣的空間是否有有成為公共空間的 可能第三地方third place為奧登伯格Ray Oldenburg所提出比如說社區的理髮店或咖啡館嚴格來說是一個營 業場所私密空間但卻提供了社區最多的資訊交流而咖 啡館更被稱做便士大學」(penny universities),因此具有 某種準公共空間的意涵常與第三地方概念混淆的 第三空間由巴巴Homi Bahbah於後殖民論述中所提出是一種強調混雜跨界的邊緣空間透過文化與社會邊界的跨 越交合造成新的表述空間所以城中或其他類似的微型 藝文場所屬於上述的哪種空間他認為包容了眾多獨立書店NGOlive house又緊鄰台 大知識生活圈的溫羅汀街區似乎具有這方面的潛力與近 期造成爭議的師大商圈不同溫羅汀街區因夜市消費模式集 中在轉運站周邊相對的比較低調安靜甚至是台灣僅有仍 維持大學城氛圍的所在最理想的狀態是與居住社區形成一 種自治共生的模式進而有機會推動租金管控rent control的機制保障利潤較低但以長期鄰里夥伴相待的租客與商家 防止如同師大商圈哄抬炒作房租說漲就漲的情形藉以保 留大學城周圍的第三地方前一陣子女巫店事件即是一個警 群聚溫羅汀的獨立書店交織在為數可觀的宗教場所之間象徵了文化上多元社群認同的包容性地下莖作為譬 此地區沒有所謂的中軸卻又可依稀辨識出有網絡般的 星圖然而這些特色據點皆面臨生存上的困難大型連鎖書店 的低價折扣及房租高漲甚至是土地使用法令的衝突等使許 多過去著名的第三地方已消失替換溫羅汀是公館的地下精 」,旨非取代公館或是建立一個菁英式的地域而是希望 保有一種由底層發聲或為底層發聲的能量最後他引用德勒茲 Gilles Deleuze的話語為結尾 :「地下莖是個非中心非層 級性非表意的系統沒有普遍也沒有組織性的記憶或核心 自動機制完全不同於樹狀的關係地下莖沒有開端和終結它總位於中間在事物之間中間存有間奏。」 依講演順序|與談人| 龔書章交通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康旻杰台灣大學建築系副教授|主持人| 王俊雄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微型藝文空間層論壇現場微型。藝文。空間層 整理|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張玉音 圖│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時間| 3 31 上午 10 00- 下午 18 00 |地點| UrbanCore Gallery台北市中華路一段 89-4 |主辦單位|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ARTCO -159 158

Upload: iar2

Post on 16-Jun-2015

21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6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0120417 今藝術 從城中走向台北的未來_微型。藝文。空間層_urban_core_日常培力_座談稿_final

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

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

藝 術 聚 落 與 能 量 培 力

「城中藝術街區」(以下簡稱城中)為忠泰建築文化

藝術基金會(以下簡稱忠泰)自 2010 年 3 月起發展

「都市果核計畫」 (Project UrbanCore)之第一個執

行計畫。為一遊移式的藝文耕耘行動,利用閒置空間,

聚集藝術、戲劇、設計、建築及相關文創工作者進

駐或合作,藉由群聚的效應及創意的互相激盪,打

造利於創作能量匯集與交流的平台。「城中」提出一

種推動藝術發展的方式,而閒置空間再利用,未來

還有更多的可能與做法,在今年 3 月底,為期兩年

計畫落幕之際,忠泰希冀藉由三場城中閉幕論壇的

舉辦,與大眾分享「城中」經驗,能提供社會更多

的參考資源與思考的契機。 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forum

「城中」以區域型的方式,讓藝文團體進駐,然後以自主性的方式發展出許多能量,一個城市空間的深度與有趣之處,在於其

中差異層次堆疊的文化紋理,然而台北卻面臨城市紋理的豐富與深度逐漸稀薄的處境,在「城中」熄燈之際,更凸顯這類紋理

代謝的議題。王俊雄表示對於「城中」階段性任務的完成他並不感傷,比較重要的是去理解這類空間是如何產生?死亡如何促

成更有建設性的再生,如何努力讓城市的空氣再度充沛多元,才是值得思考。不論是企業介入的「城中」,或是讓學校進駐的

「URS127」等的出現,皆是為了豐富城市單向的藝文風景,此時當都更議題持續擴大、藝術介入空間的機制不斷進化、對於政

府空間政策的再視,要如何迎向這個岔路口而不是回過臉去,即是討論「城中」案例藝術力量進駐城市所產生的質變與影響。

從 城 中 走 向 台 北 的 未 來 論 壇

龔書章:

城市空間正.發.酵

龔書章列舉《MONOCLE》雜誌每年 7、8 月「最適合居住的

城市」(the most livable city)固定專題,建構了一個雖不見

得客觀、全面,卻很特別的標準,在其指標中,衡量標準包

括大學的數量、城市的容忍度(tolerance)、種族人口的比

例、醫療系統、接近自然的距離(越短表示這個城市的基礎

生活條件越好),從這個標準來看,台北有 70% 都是非常適

合人居的城市,在整個東亞圈系統,台北的生活性跟文化性

融合的最好,包括一般市民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如半小時

可到陽明山,捷運系統、醫院藥局、全民健保、生活便利性

(24 小時皆可活動)等等,這些評等項目也重新使人理解台

北城的魅力之處。

從「城中」案例出發,他提出三點台北城市近年有趣的觀

察:其一是這兩年間,由文建會與台北市文化局共同發掘的

「創意街區」-指經由捷運系統的建構而連結形成,11 個由

在地文化或歷史具有特色的「城市村落」,各區域存在著一

種既有居住氛圍又有街道生活的多元社區型態 ,這是在過去

40 年來,自發性逐漸成型的網絡與紋理,應努力讓這些特色

街廓往正確的方向成長。其二,近年建構許多「都市再生基

地」(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URS),取名 URS 代表

「yours」而非「ours」的概念,「都市再生」也意味著一個新

的發展方向:並非都市「更新」而是都市「再生」;並非舊換

新而是再生鏈結。所以包括迪化街 127、華山、南港、中山

配銷所,都是 URS 的代表典型,與商區的區域範圍不同,是

以一種點狀、針灸式的空間治療,由點狀進入再逐漸擴散,

影響點狀空間周圍的人事物,持續發展並形成一種空間運動。

其三是要重新建構建築的「原型」(prototype),例如現今的

四層樓公寓在設備上或是動線上皆已老化不堪使用,倘若都

市更新或都市再生是希望此種老舊建築有它的「個性識別」

(identity),就需要建構屬於台北城市的居住原型。中華民國

都市設計協會會長曾找了許多年輕建築師進行「老屋改造大

作戰」的計畫,面對台北市典型的四層樓住商混合公寓,進

行老屋拉皮,希望以此重新建構都市再生計畫,開啟後續老

屋改造的各種新可能,為整建維護提出嶄新的住居價值。台

北城市包是一種正在發酵當中的狀況,其中有面狀的、URS、

街道的、建築的原型等等,這件發展是正面積極的也是值得

期待的。

康旻杰:

第三地方—中間存有,間奏

康旻杰首先探討理論化微型藝文空間在城市的角色,藉以爬

梳「城中」的定位何在。城市空間分成多種屬性: 例如私人土

地上的建物毫無疑問是「私密空間」;「公共空間」一般泛指無

排他性的公園、廣場、街道等;而「過渡空間」與「中介空

間」曖昧地存在於公共與私密交雜之間,其中的差異,過渡較

具時間性,懸置於兩階段之間;而中介則具空間性,介於不

同屬性空間的縫隙,而這樣的空間是否有有成為公共空間的

可能?第三地方(third place)為奧登伯格(Ray Oldenburg)

所提出,比如說社區的理髮店或咖啡館,嚴格來說是一個營

業場所、私密空間,但卻提供了社區最多的資訊交流,而咖

啡館更被稱做「便士大學」(penny universities),因此具有

某種「準公共空間」的意涵,常與「第三地方」概念混淆的

「第三空間」由巴巴(Homi Bahbah)於後殖民論述中所提出,

是一種強調混雜跨界的邊緣空間,透過文化與社會邊界的跨

越交合,造成新的表述空間。所以「城中」或其他類似的微型

藝文場所屬於上述的哪種空間?

他認為包容了眾多獨立書店、NGO、與 live house,又緊鄰台

大知識生活圈的「溫羅汀街區」似乎具有這方面的潛力。與近

期造成爭議的師大商圈不同,溫羅汀街區因夜市消費模式集

中在轉運站周邊,相對的比較低調安靜,甚至是台灣僅有仍

維持大學城氛圍的所在。最理想的狀態是與居住社區形成一

種自治共生的模式,進而有機會推動租金管控(rent control)

的機制,保障利潤較低但以長期鄰里夥伴相待的租客與商家

防止如同師大商圈哄抬炒作、房租說漲就漲的情形,藉以保

留大學城周圍的第三地方。前一陣子女巫店事件即是一個警

訊,群聚溫羅汀的獨立書店交織在為數可觀的宗教場所之間,

象徵了文化上多元社群認同的包容性,以「地下莖」作為譬

喻,此地區沒有所謂的中軸,卻又可依稀辨識出有網絡般的

星圖。然而這些特色據點皆面臨生存上的困難,大型連鎖書店

的低價折扣及房租高漲甚至是土地使用法令的衝突等,使許

多過去著名的第三地方已消失替換。溫羅汀是「公館的地下精

神」,旨非取代公館,或是建立一個菁英式的地域,而是希望

保有一種由底層發聲或為底層發聲的能量。最後他引用德勒茲

(Gilles Deleuze)的話語為結尾:「地下莖是個非中心、非層

級性、非表意的系統,沒有普遍也沒有組織性的記憶或核心

自動機制,完全不同於樹狀的關係。地下莖沒有開端和終結,

它總位於中間,在事物之間,中間存有,間奏。」

(依講演順序)

|與談人| 龔書章(交通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康旻杰(台灣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主持人| 王俊雄(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微型。藝文。空間層」論壇現場。

微型。藝文。空間層

整理|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張玉音

圖│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時間| 3 月 31 日,上午 10:00- 下午 18:00

|地點| UrbanCore Gallery(台北市中華路一段 89-4 號)

|主辦單位|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ARTCO-15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