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 编辑 冯伟鹏 耿世红 栉风沐雨行路...

1
04 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 编辑 冯伟鹏 耿世红 专刊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431)88600721 栉风沐雨行路 砥砺前行致远 —长春大学创建高等特殊教育 30 年发展历程回溯 30 载栉风沐雨,30 载长歌当行! 1987年,长春大学创建了我国也是亚洲第 一所专门招收视障人和听障人接受高等教育的 特殊教育学院。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引领下,30 年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人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 实践,构建了高等特殊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了高等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的高 等特殊教育开辟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2002年 时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参加学院十 五周年庆典时感慨地说:“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 院办学最早、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层次最高,在 我国高等特殊教育领域居于龙头地位”。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筚路蓝缕写大爱 创业是艰辛的! 30 年前,改革开放的大幕慢慢开启,这给中 国大地带来勃勃生机。教育事业慢慢复苏,高等 教育蓬勃发展。时任长春大学校长王野平先生、 著名盲人音乐家甘柏林教授等一批有识之士站 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潮头,心忧残弱,他们把 深情的目光投向一个特殊群体5000 万残疾 人中的优秀青年,他们决心为残障青年创办一所 高等学府,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补上一块不可 缺失的版块。 殷殷情怀,大爱无声。当年为了创办高等特 殊教育学院,国家相关部委领导出谋划策、特事 特办、亲力亲为。吉林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 献策献力、拨款拨物、鼎力支持。老一辈长大人 白手起家、露宿奔波、倾心竭力……最终,在各级 部门和多方力量的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特殊教育 学院所涉及的资质、场所、师资、专业、招生等诸 多难题被一一破解。1987年5月,长春大学特殊 教育部正式成立,从此开启了中国高等特殊教育 的先河,在中国教育史上书写了浓重而绚丽的篇 章。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部成立之后,虽然得到各 方面的大力支持,但是办学资源依然紧张,音乐 系缺少琴房,就在当时特殊教育部所在的一栋二 层小楼里用木板隔出一个个琴房,再用毯子钉在 上面用作隔音。学校食堂也没有相关的无障碍 设施,就在上课的地方附近自己起火弄了一个小 食堂。王野平当时的指导思想是:“特教部有什 么困难都要给予解决,特教部属于我们长春大学 的首席部。”甘柏林说:“我当时一过去,走在走廊 里,谁看见我都打招呼,呀,甘老师来了有什么事 儿?我一说什么事儿,马上就有人接过去帮我。” 筚路蓝缕启山林,砥砺前行写大爱。30年 的春夏秋冬,长春大学特殊教育人兢兢业业、埋 头苦干,学院专业从 2 个发展到 7 个,在校学生从 建院之初的45人到现在的1215人;30年的披荆 斩棘,长春大学特教人锐意进取,勇往直前,秉承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加 强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不断强化师资 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改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 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 得了丰硕成果。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人才培养显特色 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30年的教学实践 摸索中,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创建了残健融 合、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的作 用下,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 批优秀人才,为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率先构建了高等特殊教育本科人才培 养体系。为此学院加强顶层设计,多措并举,确 立了注重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考虑残疾 学生的心理、生理状况和职业局限,把培养目标 定位为:培养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心 理素质和专业素养协调发展,综合素质较高,具 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精神,具备较强的就业 能力和一定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人 才培养过程中,学院把握三个“注重”:注重专业 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完善人格养成;注重 融入社会能力提高。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后,学 院设置了适合残疾人学习的本科专业。依据人 才培养目标,结合视障人触觉灵敏、对音乐更敏 感,听障人观察能力敏锐、模仿能力强、注意力集 中等特点,学院为视障学生开设了针灸推拿学、 康复治疗学、音乐表演等专业,为听障学生开设 了视觉传达设计、绘画、动画、工商管理等专业。 学院同时制定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在 课程体系设置上突出针对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在教学方式上坚持把高等特殊教育融入普通高 等教育环境中,残疾学生与健全学生共享学校的 教育资源、人文资源,接受同样的文化素质教育, 同等参与各项文体活动。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 院采用了缺陷补偿教学方法,保证了不同类型残 疾人能够有效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坚持小班授 课,规范口头和肢体语言,创新编写了《中日手语 比较研究》《美术专业手语》,并采用了扬长避短、 缺陷补偿的教学方法。 “全纳教育”是学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 要部分。近年来,学院还不断开展视障学生“全 纳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累累硕果。“全纳 教育”分为三种培养模式,一是完全融合模式,即 将高等特殊教育的本科专业设置在普通教学院 (部)中,如将招收视障学生的音乐表演专业设置 在音乐学院,融入音乐学院人才培养;二是随班 就读模式,通过学习能力考查的视障学生可以根 据个人意愿转入其他学院的专业学习,平等参加 各项考核;自主辅修模式,即学有余力的学生在 完成主修专业学习的同时,可辅修其他学院的专 业。目前选设了英语、特殊教育、汉语言文学三 个专业。“全纳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坚持尊重特 点、突出特色,因材施教、注重应用,合而不同、机 动灵活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符合视障学 生认知特点的补偿教学法、问题研讨法、分层教 学法及示范模仿法,坚持教师引导、学生主 体、合作探究、有效互动。学院采用学校统筹管 理、项目负责人协调落实、相关学院配合实施的 管理模式。建成了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的全纳 教育支持系统,包括全程语音导航教学网站,配 置读屏软件的计算机房和电子阅览室,盲文教材 及语音读物制作室。自编的语音教材和盲文教 材填补了国内空白。据统计,“全纳教育”实施至 今,有 31%的毕业生在升学、就业中受益于“全纳 教育”。视障学生倪震接受英语专业全纳教育 后,2009 年参加雅思考试获得 7.0 分,2010 年同 时被3所国外大学录取,最后赴英国杜伦大学攻 读教育学硕士;视障学生谢建建在雅思考试中获 得7.0分,被美国佩泊戴恩大学西维尔学院录取 攻读硕士学位;视障学生董晶转入特殊教育专业 学习,毕业后入职中国盲文出版社。2005年《创 建残疾人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 实践》研究成果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 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创建视力残疾大学 生本科全纳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吉林省 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创新高等特殊教育人 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 等奖,《创新高等特殊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 践》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学院 视障人针灸推拿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2011 年被批准为吉林省高等学校“十二五”特色 专业,2015年获批吉林省品牌专业;2007年听障 人美术类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实验区,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高校人才培养模 式创新实验区。 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践行“全纳教育”教学 改革的同时,学院还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 践和特色专业建设。学院设立国画、动画、设计 等学生工作室,为学生学习、创作提供了便利条 件。进行“作业变作品、作品变商品”改革,激发 了学生学习兴趣。开设工商管理、特殊教育辅修 专业,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支持学生创业 实践,在校生王宏宇创办了画语工作室,毕业生 杨翠与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创建了“长春光音之翼 动漫传媒有限公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文 艺、科技活动,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挑战杯” 竞赛、吉林省视觉艺术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听 障学生就业率由 2009 年的不足 40%提高到 2016 年的 77%。 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访学进修、实 践锻炼,全面提高教师科研和专业教学能力。注 重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突出应用,编写出版了《推 拿手法与功法学》《推拿解剖学》《小儿推拿学》 《中医药膳与食疗学》《中医外治法》等系列专业 教材。强化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对《经络 学》《腧穴学》等关键课程按字讲解;将六大类 23 种推拿手法分步细化,循序渐进,连续训练;组织 开展校内外义诊服务活动,强化实践。重视情景 教学和案例教学的运用,活化考核形式和内容, 注重过程考核与能力测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 持续发展的能力。重视校外基地建设,将北京按 摩医院、福州市按摩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等单位建成学生实习和就业基地。目 前,北京按摩医院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绝大部分为特殊教育学院针灸推拿专业的毕业 生。视障学生时宽参加 2013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 考试,以专业方向第2名的成绩进入中国中医科 学院的复试。在日前结束的全国首届盲人中医 知识竞赛中,特殊教育学院在校生薛永玲获得第 一名。近三年,学院听障、视障学生共申报大学 生创新创业项目 16 项,其中国家级 3 项、省级 6 项,参加“互联网+”大学生竞赛项目 10 项,荣获 国家级铜奖2项、吉林省金奖1项。 30年来,学院共培养3000余名品学兼优的 毕业生,他们活跃在全国各地,自强不息,奋发有 为,突出的工作业绩为世人赞叹,涌现出了一大 批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 · 八红 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的 优秀人物。他们中还有全国政协委员、优秀的社 会活动家、文学家、艺术家、公务员、企业家、医生 和教师。学院毕业生洪泽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 接见;视障毕业生周云蓬 2011 年获“人民文学 奖”;学院先后有7名听障毕业生被评为世界聋 人美术家;学院音乐专业学生随中国残疾人艺术 团出国巡演,足迹遍及俄、意、澳等 18 个国家和 地区;美术专业学生作品曾在美国华盛顿、纽约、 费城等地巡展,优秀学生代表曾在联合国总部大 厅现场作画;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经常参加志愿服 务活动,广受媒体关注,该专业多年来就业率达 100%;学院学生曾在第六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 上,夺得 6 枚金牌、7 枚银牌和 2 枚铜牌;听障学 生编排的舞蹈曾 5 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 一等奖;视障学生周国华在伦敦残奥会两破世界 纪录,获得一金一银;学院学生还多次代表国家 参加冬季聋奥会、盲人门球、聋人篮球等国际赛 会,取得优异成绩,使长大特教学子“自强不息、 拼搏向上”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为中国残疾人 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科学研究结硕果 如果说,教学是一所高校的立校之本,那么 科研就是强校之本,教学与科研就是高校的车之 两轮、鸟之两翼。 近年来,学院培育了助残扶残、特色鲜明的 科学研究力量。学院构建了合作开放、特色鲜明 的科研平台。依托高等特殊教育办学实践,集中 全校力量,学院培育了两个合作开放、特色鲜明 的省级科研平台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和残疾 人康复设备及技术创新中心,其中特殊教育研究 中心为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残疾 人康复设备及技术创新中心为吉林省省级科技 创新基地。依托上述两个平台形成了助残扶残、 特色鲜明的科学研究方向。特殊教育研究中心 设有全纳教育、听障人美术教育、视障人针灸推 拿教育等研究方向;残疾人康复设备及技术创新 中心设有听障视障设备及技术、智障康复设备及 技术、肢障及老年辅助设备等研究方向,研究领 域新、成果水平高。两平台均为开放式科研平 台,吸纳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开展科学研 究,定期举行学术交流活动,成果丰硕,有多项成 果转化用于教学。 学院创新了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运行机 制。两中心广泛交叉、密切合作,实现了社会科 学与自然科学的有机融合。两中心研究内容融 合了全校理、工、医、文、教育、艺术等 60%的学 科,形成多学科、多专业间的相互支撑和优势互 补,交叉融合优势在研究成果中得到充分显现。 两中心伴随着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和需求,逐渐 成长和壮大,凝聚了一批优秀人才。 在科研人员及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学院在科 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5年来,特殊教 育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提高汉语 普通话盲文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1项,承担了 省部级课题“残疾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研究”“农 村残疾人群体组织建设之构想”“中国古文字与 自然手语的比较研究”3 项,省级课题“残障学生 的职业困境及政府责任”“吉林省特殊高等教育 国际化研究”“以基础实验研究为例培养视障学 生的科研思维能力”等省级课题 33 项,课题经费 累计 66.33 万元,发表省级及以上论文 56 篇,出 版著作《中外特殊教育比较及中国特色特殊教育 研究》《高等特殊教育教学辅助网络体系的建设 研究》《中美聋人高等教育发展比较研究》等8 部,研究成果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8项。残疾人 康复设备及技术创新中心承担了《面向聋儿言语 康复的多模态人机交互模型及技术研究》、《基于 视音频反馈的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系统关键技术 研究》等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项目85项;发表论文 190余篇;获得了《基于三维头像的聋儿语言康 复方法及系统》《双面盲文点字的提取方法》等授 权专利 25 项,其中发明专利 11 项;获吉林省科技 进步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有 4 项成果正在推 广应用中,其中,“推拿手法测试系统”成果已经 产业化。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也是 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长春大学特殊教 育学院在服务社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作 出了突出贡献。 在决策咨询服务方面,学院的《视力残疾大 学生全纳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报告被中国残 联采纳;《吉林省二十一世纪残疾人发展的可行 性研究报告》被吉林省残联采纳;《长春大学建立 中国手语研究与培训基地报告》被中国残疾人就 业指导中心采纳,对中国高等特殊教育和残疾人 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长春大学 关于视障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从事医疗按摩职 业资格问题的报告》被中残联采纳,并由中残联、 教育部、卫生部等五部委向全国人大提交了议 案,体现在全国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通过的新修 订的《残疾人保障法》第 38 条:“国家采取措施, 保障盲人保健和医疗按摩人员从业的合法权 益”。2016年特殊教育学院参与完成的全国政 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关于发展残疾人高等教 育的思考与建议》,被评为民进中央2016年度参 政议政成果二等奖。 在继续教育服务方面,学院的成绩单更是熠 熠发光。学院在 1990 年举办了美国卡特基金盲 人钢琴调律师资班;2006年起开办面向社会听 力障碍青年的艺术设计、动画两专业自学考试, 至今已有491人参加学习并获得学历;2010年承 办了吉林省援助西藏盲人按摩培训班;2011年 承办了“内地与澳门特殊艺术师资”培训班和“内 地与澳门特殊艺术人才”培训班;2012 年承办了 吉林省特殊教育学校转岗教师与新教师培训班 及长春市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和手语培训班; 2014年承办了国家培智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提升 培训班;2016年承办了吉林省特殊教育学校骨 干教师培训班。多年来,学院培训总人数达600 多人,累计培训500多学时,培训工作得到了主 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培训单位以及社会的高度 认可。 此外,学院开展了其他特色服务。近年来, 学院陆续接待了包括泰国公主诗琳通、韩国前总 理姜英勋等 300 多位国际政要及海外人士来访, 扩大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国际影响。学生参与 “中国残疾人服务网”测试工作 700 多人次;16 名 学生参与了中国盲人出版社盲人乐谱的翻译制 作工作;建立了“中国特殊教育联盟”QQ 群,为成 员单位提供帮助、指导,解答、解决相关问题;推 拿养生协会为全市8所敬老院、13个社区及公交 巴士集团等近万余人提供志愿服务,通过开展医 疗养生知识普及活动,受益人数超过3万人次。 2014 年,视障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推拿养生协 会”获得第一届全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 2015 年,听障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心手相牵手语 培训营”获得吉林省第一届志愿服务大赛金奖; 同年,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获得“长春市最美 青年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高等特殊教育办学之初,面对特殊群体,学 校就倡导并逐渐形成了互帮互助、关爱他人的良 好风尚,正是这片沃土孕育了“团风”精神。1989 年,特殊教育学院经济困难大学生金燮连续收到 署名“团风”的汇款单,此后,全校经济困难学生 陆续收到以“团风”、“学团风”名义的资助汇款, “团风”事迹遍及了整个校园。 多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团风”这一有效载 体,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不断 赋予“团风”精神新的内涵,组织开展了系列丰富 多彩的学“团风”活动,营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围, 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和师生成才 的有力保障,涌现出一批无私奉献、立志成才的 先进典型。特殊教育学院学生楚洪波获得中国 大学生五四奖学金;学生周璇、殷士静获得由团 中央、全国学联授予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 誉称号。特殊教育学院辅导员刘海涵,被残疾学 生亲切称为“妈妈”,获“全国十佳辅导员”、吉林 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和奖励,当选为吉林省 第十、十一届党代会代表。青年教师杨帆荣获 “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称号;刘海涵、黄镧、汪 伟、艾民、张卓、李冬梅、杨帆等教师爱岗敬业、无 私关爱学生,荣获“全国特教园丁奖”。 为了发扬优秀中华文化,特殊教育学院还开 展了内容广泛、影响深远的国际交流合作。特殊 教育学院成立之初,就立足国情、面向世界开放 办学,与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美国罗切斯 特理工大学、日本筑波技术大学、瑞典斯德哥尔 摩大学、韩国那撒勒大学、国际聋人教育网络组 织(PEN 项目组织)、国际视障人教育协会等国际 知名大学和机构开展了密切的交流合作,多次主 办和参加国际高等特殊教育论坛,常年参加俄、 中、美、日四国“走向未来,莫斯科青年科学 家学术论坛”,每年举办中日聋人大学生纸制小 汽车比赛,多次组织学生赴俄罗斯、日本等国高 校访问、学习,接收多名美国、日本等国残疾学生 来校学习,代表国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高等特殊 教育的良好发展状况,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而深 远的影响。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带动作用是显著 的。由于长春大学创办高等特殊教育,招收高 中毕业生,教育部于1992年批准成立了全国第 一所聋人高中南京聋人高中,1993 年批准 成立了全国第一所盲人高中青岛盲人高 中,此后各地纷纷建立盲人高中与聋人高中,促 使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健全完善。1988至1996 年间,长春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举办高等特殊 教育的院校,据统计,约有400余位毕业生在从 事基础特殊教育工作,极大地改善了特殊教育 缺少师资的状况,全国基础特殊教育学校总量 增长了 1.74 倍,特教班增长了 8.86 倍,长春大 学对促进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1997 年至今,在长春大学的带动和示范引领下,全国 先后又有20 多所院校开始招收视力和听力障 碍学生,使得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明显 上升。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引领着高等特殊教 育发展方向。长春大学创办了高等特殊教育,在 人才培养体系、融合教育模式、学科专业建设、科 学研究支撑等方面积累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实际、 成效显著的成功经验。目前,全国所有开办高等 特殊教育的高校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均参照了长春大学的做法;长春大学高等特殊教 育的发展成就和突出作用获得了国家的认可和 重视。办好长春大学高等特殊教育被列为《中国 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中国残疾人事业 “九五”计划纲要》《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 展纲要》《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 一项重要任务。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今天,站在中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潮头,长大 人决心牢牢把握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新机遇,以 推进融合教育为重点,以提升学历层次为突破, 以内涵建设为抓手,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为目标,努力把特殊教育学院建设成为国内领 先、国际一流的高等特殊教育学院,让越来越多 的残障青年实现人生和事业的美好梦想,为我 国高等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 贡献! 长春大学综合教学楼 长春大学综合教学楼 长春大学校门 特殊教育学院 视障毕业生周云蓬的 诗 作 荣 获 2011 年 人 民文学奖 特殊教育学院学生周国华荣获 伦敦残奥会比赛冠军(左) 特殊教育学院学生舞蹈 “绿野”荣获全国第一届大学生 艺术展演一等奖

Upload: others

Post on 20-Dec-2020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 编辑 冯伟鹏 耿世红 栉风沐雨行路 ...jlrbszb.cnjiwang.com/pc/paper/att/201709/20/c741f46b...04 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 编辑 冯伟鹏 耿世红

04 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 编辑 冯伟鹏 耿世红专刊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431)88600721

栉风沐雨行路 砥砺前行致远——长春大学创建高等特殊教育30年发展历程回溯

30载栉风沐雨,30载长歌当行!

1987年,长春大学创建了我国也是亚洲第

一所专门招收视障人和听障人接受高等教育的

特殊教育学院。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引领下,30

年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人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

实践,构建了高等特殊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了高等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的高

等特殊教育开辟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2002年

时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参加学院十

五周年庆典时感慨地说:“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

院办学最早、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层次最高,在

我国高等特殊教育领域居于龙头地位”。

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筚路蓝缕写大爱

创业是艰辛的!

30年前,改革开放的大幕慢慢开启,这给中

国大地带来勃勃生机。教育事业慢慢复苏,高等

教育蓬勃发展。时任长春大学校长王野平先生、

著名盲人音乐家甘柏林教授等一批有识之士站

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潮头,心忧残弱,他们把

深情的目光投向一个特殊群体——5000万残疾

人中的优秀青年,他们决心为残障青年创办一所

高等学府,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补上一块不可

缺失的版块。

殷殷情怀,大爱无声。当年为了创办高等特

殊教育学院,国家相关部委领导出谋划策、特事

特办、亲力亲为。吉林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

献策献力、拨款拨物、鼎力支持。老一辈长大人

白手起家、露宿奔波、倾心竭力……最终,在各级

部门和多方力量的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特殊教育

学院所涉及的资质、场所、师资、专业、招生等诸

多难题被一一破解。1987年5月,长春大学特殊

教育部正式成立,从此开启了中国高等特殊教育

的先河,在中国教育史上书写了浓重而绚丽的篇

章。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部成立之后,虽然得到各

方面的大力支持,但是办学资源依然紧张,音乐

系缺少琴房,就在当时特殊教育部所在的一栋二

层小楼里用木板隔出一个个琴房,再用毯子钉在

上面用作隔音。学校食堂也没有相关的无障碍

设施,就在上课的地方附近自己起火弄了一个小

食堂。王野平当时的指导思想是:“特教部有什

么困难都要给予解决,特教部属于我们长春大学

的首席部。”甘柏林说:“我当时一过去,走在走廊

里,谁看见我都打招呼,呀,甘老师来了有什么事

儿?我一说什么事儿,马上就有人接过去帮我。”

筚路蓝缕启山林,砥砺前行写大爱。30年

的春夏秋冬,长春大学特殊教育人兢兢业业、埋

头苦干,学院专业从2个发展到7个,在校学生从

建院之初的45人到现在的1215人;30年的披荆

斩棘,长春大学特教人锐意进取,勇往直前,秉承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加

强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不断强化师资

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改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

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

得了丰硕成果。

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人才培养显特色

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30年的教学实践

摸索中,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创建了残健融

合、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的作

用下,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

批优秀人才,为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率先构建了高等特殊教育本科人才培

养体系。为此学院加强顶层设计,多措并举,确

立了注重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考虑残疾

学生的心理、生理状况和职业局限,把培养目标

定位为:培养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心

理素质和专业素养协调发展,综合素质较高,具

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精神,具备较强的就业

能力和一定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人

才培养过程中,学院把握三个“注重”:注重专业

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完善人格养成;注重

融入社会能力提高。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后,学

院设置了适合残疾人学习的本科专业。依据人

才培养目标,结合视障人触觉灵敏、对音乐更敏

感,听障人观察能力敏锐、模仿能力强、注意力集

中等特点,学院为视障学生开设了针灸推拿学、

康复治疗学、音乐表演等专业,为听障学生开设

了视觉传达设计、绘画、动画、工商管理等专业。

学院同时制定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在

课程体系设置上突出针对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在教学方式上坚持把高等特殊教育融入普通高

等教育环境中,残疾学生与健全学生共享学校的

教育资源、人文资源,接受同样的文化素质教育,

同等参与各项文体活动。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

院采用了缺陷补偿教学方法,保证了不同类型残

疾人能够有效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坚持小班授

课,规范口头和肢体语言,创新编写了《中日手语

比较研究》《美术专业手语》,并采用了扬长避短、

缺陷补偿的教学方法。

“全纳教育”是学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

要部分。近年来,学院还不断开展视障学生“全

纳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累累硕果。“全纳

教育”分为三种培养模式,一是完全融合模式,即

将高等特殊教育的本科专业设置在普通教学院

(部)中,如将招收视障学生的音乐表演专业设置

在音乐学院,融入音乐学院人才培养;二是随班

就读模式,通过学习能力考查的视障学生可以根

据个人意愿转入其他学院的专业学习,平等参加

各项考核;自主辅修模式,即学有余力的学生在

完成主修专业学习的同时,可辅修其他学院的专

业。目前选设了英语、特殊教育、汉语言文学三

个专业。“全纳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坚持尊重特

点、突出特色,因材施教、注重应用,合而不同、机

动灵活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符合视障学

生认知特点的补偿教学法、问题研讨法、分层教

学法及示范——模仿法,坚持教师引导、学生主

体、合作探究、有效互动。学院采用学校统筹管

理、项目负责人协调落实、相关学院配合实施的

管理模式。建成了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的全纳

教育支持系统,包括全程语音导航教学网站,配

置读屏软件的计算机房和电子阅览室,盲文教材

及语音读物制作室。自编的语音教材和盲文教

材填补了国内空白。据统计,“全纳教育”实施至

今,有31%的毕业生在升学、就业中受益于“全纳

教育”。视障学生倪震接受英语专业全纳教育

后,2009年参加雅思考试获得7.0分,2010年同

时被3所国外大学录取,最后赴英国杜伦大学攻

读教育学硕士;视障学生谢建建在雅思考试中获

得7.0分,被美国佩泊戴恩大学西维尔学院录取

攻读硕士学位;视障学生董晶转入特殊教育专业

学习,毕业后入职中国盲文出版社。2005年《创

建残疾人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

实践》研究成果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

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创建视力残疾大学

生本科全纳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吉林省

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创新高等特殊教育人

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

等奖,《创新高等特殊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

践》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学院

视障人针灸推拿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2011年被批准为吉林省高等学校“十二五”特色

专业,2015年获批吉林省品牌专业;2007年听障

人美术类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实验区,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高校人才培养模

式创新实验区。

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践行“全纳教育”教学

改革的同时,学院还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

践和特色专业建设。学院设立国画、动画、设计

等学生工作室,为学生学习、创作提供了便利条

件。进行“作业变作品、作品变商品”改革,激发

了学生学习兴趣。开设工商管理、特殊教育辅修

专业,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支持学生创业

实践,在校生王宏宇创办了画语工作室,毕业生

杨翠与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创建了“长春光音之翼

动漫传媒有限公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文

艺、科技活动,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挑战杯”

竞赛、吉林省视觉艺术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听

障学生就业率由2009年的不足40%提高到2016

年的77%。

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访学进修、实

践锻炼,全面提高教师科研和专业教学能力。注

重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突出应用,编写出版了《推

拿手法与功法学》《推拿解剖学》《小儿推拿学》

《中医药膳与食疗学》《中医外治法》等系列专业

教材。强化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对《经络

学》《腧穴学》等关键课程按字讲解;将六大类23

种推拿手法分步细化,循序渐进,连续训练;组织

开展校内外义诊服务活动,强化实践。重视情景

教学和案例教学的运用,活化考核形式和内容,

注重过程考核与能力测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

持续发展的能力。重视校外基地建设,将北京按

摩医院、福州市按摩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等单位建成学生实习和就业基地。目

前,北京按摩医院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绝大部分为特殊教育学院针灸推拿专业的毕业

生。视障学生时宽参加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

考试,以专业方向第2名的成绩进入中国中医科

学院的复试。在日前结束的全国首届盲人中医

知识竞赛中,特殊教育学院在校生薛永玲获得第

一名。近三年,学院听障、视障学生共申报大学

生创新创业项目16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6

项,参加“互联网+”大学生竞赛项目10项,荣获

国家级铜奖2项、吉林省金奖1项。

30年来,学院共培养3000余名品学兼优的

毕业生,他们活跃在全国各地,自强不息,奋发有

为,突出的工作业绩为世人赞叹,涌现出了一大

批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

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的

优秀人物。他们中还有全国政协委员、优秀的社

会活动家、文学家、艺术家、公务员、企业家、医生

和教师。学院毕业生洪泽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

接见;视障毕业生周云蓬2011年获“人民文学

奖”;学院先后有7名听障毕业生被评为世界聋

人美术家;学院音乐专业学生随中国残疾人艺术

团出国巡演,足迹遍及俄、意、澳等18个国家和

地区;美术专业学生作品曾在美国华盛顿、纽约、

费城等地巡展,优秀学生代表曾在联合国总部大

厅现场作画;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经常参加志愿服

务活动,广受媒体关注,该专业多年来就业率达

100%;学院学生曾在第六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

上,夺得6枚金牌、7枚银牌和2枚铜牌;听障学

生编排的舞蹈曾5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

一等奖;视障学生周国华在伦敦残奥会两破世界

纪录,获得一金一银;学院学生还多次代表国家

参加冬季聋奥会、盲人门球、聋人篮球等国际赛

会,取得优异成绩,使长大特教学子“自强不息、

拼搏向上”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为中国残疾人

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科学研究结硕果

如果说,教学是一所高校的立校之本,那么

科研就是强校之本,教学与科研就是高校的车之

两轮、鸟之两翼。

近年来,学院培育了助残扶残、特色鲜明的

科学研究力量。学院构建了合作开放、特色鲜明

的科研平台。依托高等特殊教育办学实践,集中

全校力量,学院培育了两个合作开放、特色鲜明

的省级科研平台——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和残疾

人康复设备及技术创新中心,其中特殊教育研究

中心为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残疾

人康复设备及技术创新中心为吉林省省级科技

创新基地。依托上述两个平台形成了助残扶残、

特色鲜明的科学研究方向。特殊教育研究中心

设有全纳教育、听障人美术教育、视障人针灸推

拿教育等研究方向;残疾人康复设备及技术创新

中心设有听障视障设备及技术、智障康复设备及

技术、肢障及老年辅助设备等研究方向,研究领

域新、成果水平高。两平台均为开放式科研平

台,吸纳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开展科学研

究,定期举行学术交流活动,成果丰硕,有多项成

果转化用于教学。

学院创新了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运行机

制。两中心广泛交叉、密切合作,实现了社会科

学与自然科学的有机融合。两中心研究内容融

合了全校理、工、医、文、教育、艺术等60%的学

科,形成多学科、多专业间的相互支撑和优势互

补,交叉融合优势在研究成果中得到充分显现。

两中心伴随着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和需求,逐渐

成长和壮大,凝聚了一批优秀人才。

在科研人员及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学院在科

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5年来,特殊教

育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提高汉语

普通话盲文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1项,承担了

省部级课题“残疾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研究”“农

村残疾人群体组织建设之构想”“中国古文字与

自然手语的比较研究”3项,省级课题“残障学生

的职业困境及政府责任”“吉林省特殊高等教育

国际化研究”“以基础实验研究为例培养视障学

生的科研思维能力”等省级课题33项,课题经费

累计66.33万元,发表省级及以上论文56篇,出

版著作《中外特殊教育比较及中国特色特殊教育

研究》《高等特殊教育教学辅助网络体系的建设

研究》《中美聋人高等教育发展比较研究》等8

部,研究成果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8项。残疾人

康复设备及技术创新中心承担了《面向聋儿言语

康复的多模态人机交互模型及技术研究》、《基于

视音频反馈的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系统关键技术

研究》等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项目85项;发表论文

190余篇;获得了《基于三维头像的聋儿语言康

复方法及系统》《双面盲文点字的提取方法》等授

权专利25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获吉林省科技

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有4项成果正在推

广应用中,其中,“推拿手法测试系统”成果已经

产业化。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也是

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长春大学特殊教

育学院在服务社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作

出了突出贡献。

在决策咨询服务方面,学院的《视力残疾大

学生全纳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报告被中国残

联采纳;《吉林省二十一世纪残疾人发展的可行

性研究报告》被吉林省残联采纳;《长春大学建立

中国手语研究与培训基地报告》被中国残疾人就

业指导中心采纳,对中国高等特殊教育和残疾人

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长春大学

关于视障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从事医疗按摩职

业资格问题的报告》被中残联采纳,并由中残联、

教育部、卫生部等五部委向全国人大提交了议

案,体现在全国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通过的新修

订的《残疾人保障法》第38条:“国家采取措施,

保障盲人保健和医疗按摩人员从业的合法权

益”。2016年特殊教育学院参与完成的全国政

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关于发展残疾人高等教

育的思考与建议》,被评为民进中央2016年度参

政议政成果二等奖。

在继续教育服务方面,学院的成绩单更是熠

熠发光。学院在1990年举办了美国卡特基金盲

人钢琴调律师资班;2006年起开办面向社会听

力障碍青年的艺术设计、动画两专业自学考试,

至今已有491人参加学习并获得学历;2010年承

办了吉林省援助西藏盲人按摩培训班;2011年

承办了“内地与澳门特殊艺术师资”培训班和“内

地与澳门特殊艺术人才”培训班;2012年承办了

吉林省特殊教育学校转岗教师与新教师培训班

及长春市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和手语培训班;

2014年承办了国家培智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提升

培训班;2016年承办了吉林省特殊教育学校骨

干教师培训班。多年来,学院培训总人数达600

多人,累计培训500多学时,培训工作得到了主

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培训单位以及社会的高度

认可。

此外,学院开展了其他特色服务。近年来,

学院陆续接待了包括泰国公主诗琳通、韩国前总

理姜英勋等300多位国际政要及海外人士来访,

扩大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国际影响。学生参与

“中国残疾人服务网”测试工作700多人次;16名

学生参与了中国盲人出版社盲人乐谱的翻译制

作工作;建立了“中国特殊教育联盟”QQ群,为成

员单位提供帮助、指导,解答、解决相关问题;推

拿养生协会为全市8所敬老院、13个社区及公交

巴士集团等近万余人提供志愿服务,通过开展医

疗养生知识普及活动,受益人数超过3万人次。

2014年,视障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推拿养生协

会”获得第一届全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

2015年,听障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心手相牵手语

培训营”获得吉林省第一届志愿服务大赛金奖;

同年,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获得“长春市最美

青年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

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优秀文化

高等特殊教育办学之初,面对特殊群体,学

校就倡导并逐渐形成了互帮互助、关爱他人的良

好风尚,正是这片沃土孕育了“团风”精神。1989

年,特殊教育学院经济困难大学生金燮连续收到

署名“团风”的汇款单,此后,全校经济困难学生

陆续收到以“团风”、“学团风”名义的资助汇款,

“团风”事迹遍及了整个校园。

多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团风”这一有效载

体,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不断

赋予“团风”精神新的内涵,组织开展了系列丰富

多彩的学“团风”活动,营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围,

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和师生成才

的有力保障,涌现出一批无私奉献、立志成才的

先进典型。特殊教育学院学生楚洪波获得中国

大学生五四奖学金;学生周璇、殷士静获得由团

中央、全国学联授予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

誉称号。特殊教育学院辅导员刘海涵,被残疾学

生亲切称为“妈妈”,获“全国十佳辅导员”、吉林

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和奖励,当选为吉林省

第十、十一届党代会代表。青年教师杨帆荣获

“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称号;刘海涵、黄镧、汪

伟、艾民、张卓、李冬梅、杨帆等教师爱岗敬业、无

私关爱学生,荣获“全国特教园丁奖”。

为了发扬优秀中华文化,特殊教育学院还开

展了内容广泛、影响深远的国际交流合作。特殊

教育学院成立之初,就立足国情、面向世界开放

办学,与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美国罗切斯

特理工大学、日本筑波技术大学、瑞典斯德哥尔

摩大学、韩国那撒勒大学、国际聋人教育网络组

织(PEN项目组织)、国际视障人教育协会等国际

知名大学和机构开展了密切的交流合作,多次主

办和参加国际高等特殊教育论坛,常年参加俄、

中、美、日四国“走向未来,莫斯科——青年科学

家学术论坛”,每年举办中日聋人大学生纸制小

汽车比赛,多次组织学生赴俄罗斯、日本等国高

校访问、学习,接收多名美国、日本等国残疾学生

来校学习,代表国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高等特殊

教育的良好发展状况,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而深

远的影响。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带动作用是显著

的。由于长春大学创办高等特殊教育,招收高

中毕业生,教育部于1992年批准成立了全国第

一所聋人高中——南京聋人高中,1993年批准

成立了全国第一所盲人高中——青岛盲人高

中,此后各地纷纷建立盲人高中与聋人高中,促

使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健全完善。1988至 1996

年间,长春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举办高等特殊

教育的院校,据统计,约有400余位毕业生在从

事基础特殊教育工作,极大地改善了特殊教育

缺少师资的状况,全国基础特殊教育学校总量

增长了1.74倍,特教班增长了8.86倍,长春大

学对促进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1997

年至今,在长春大学的带动和示范引领下,全国

先后又有20多所院校开始招收视力和听力障

碍学生,使得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明显

上升。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引领着高等特殊教

育发展方向。长春大学创办了高等特殊教育,在

人才培养体系、融合教育模式、学科专业建设、科

学研究支撑等方面积累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实际、

成效显著的成功经验。目前,全国所有开办高等

特殊教育的高校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均参照了长春大学的做法;长春大学高等特殊教

育的发展成就和突出作用获得了国家的认可和

重视。办好长春大学高等特殊教育被列为《中国

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中国残疾人事业

“九五”计划纲要》《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

展纲要》《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

一项重要任务。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今天,站在中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潮头,长大

人决心牢牢把握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新机遇,以

推进融合教育为重点,以提升学历层次为突破,

以内涵建设为抓手,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为目标,努力把特殊教育学院建设成为国内领

先、国际一流的高等特殊教育学院,让越来越多

的残障青年实现人生和事业的美好梦想,为我

国高等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

贡献!

长春大学综合教学楼长春大学综合教学楼

→长春大学校门

↑特殊教育学院

视障毕业生周云蓬的

诗作荣获 2011 年人

民文学奖

←特殊教育学院学生周国华荣获

伦敦残奥会比赛冠军(左)

↓特殊教育学院学生舞蹈

“绿野”荣获全国第一届大学生

艺术展演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