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100
20 1 3. 02

Upload: sc-ho

Post on 21-Mar-2016

26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7 download

DESCRIPTION

一本屬於人文的刊物,細說成大校園故事~

TRANSCRIPT

Page 1: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2013.0

2

成功大學校務發展策略綠色魔法學校成大歸仁校區夢想成大

Page 2: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Page 3: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夢想成大 / 陳恒安

迎接新春新未來 / 黃煌煇

2012年11月∼2013年1月校園大事記 / 編輯室

成功大學校務發展策略 / 顏鴻森

古砲漫遊 / 蘇梅芳

賴清德,打造臺南成宜居城市 / 陳宜彣詩人、醫生到校長──湯銘哲跨界完美演出 / 陳宜彣待後進如子,因材施教──吳華林教授專訪 / 張國益、張巧瑩、周侑婷

「做人比做事重要!」──鄭芳田教授專訪 / 蘇鼎軒、陳宜珮

成就,由追求興趣開始──簡伯武教授專訪 / 姚蘊玲、方子寧

DNA雙股螺旋到基因科技之路 / 陳少燕、黃浩仁

DNA雙股螺旋結構──跨領域之美麗結晶 / 王淑鶯

「反思」大學精神 / 李鑑慧

臺灣第一座零碳綠建築──成功大學綠色魔法學校 / 林憲德

成功大學歸仁校區的發展 / 鍾光民、張克勤

夢想成大出版中心 / 王偉勇

我在成大夜間護送天使團的日子 / 徐穎彥

我們是成大校園流浪動物志工隊 / 陳逸芯

詩兩首 / 黃吉川

川藏單車行旅 / 張國益

科普漫畫:壁虎的祕密、我想前往星星 / 李宜蓁

2013年2月出刊

1971年10月《國立成功大學校刊》創刊

2008年4月改版更名《成大》

中華郵政臺南雜字第53號交寄

登記證登記為雜誌交寄

NCKU Magazine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合力寫校史

觀點

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

榕園記事

2

4

6

13

20

25

30

35

38

43

46

48

50

52

60

66

70

74

78

80

87

視覺顧問/ 蕭瓊瑞

執行編輯/ 何思潔

特約編輯/ 谷文瑞

特約採訪編輯/ 王美仁

特約攝影/ 吳宗熹

封面題字/ 董陽孜

行政/ 教務處校刊編輯委員會

出版者/ 國立成功大學

地址/ 臺南市大學路1號

電話/ 886-6-2757575-50202轉36

傳真/ 886-6-2766413

電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網頁/ http://proj.ncku.edu.tw/magazine

印製/ 財政部印刷廠.04-24953126

美術編輯/ 天晴文化事業 06-2144599

發行人/ 黃煌煇

召集人/ 林清河

副召集人/ 林大惠

總編輯/ 陳恒安

編輯委員/ 陳恒安、林清河、王偉勇、王健文、林峰田、胡大瀛

傅朝卿、楊永年、楊倍昌、謝文真、蕭世裕、蕭瓊瑞

孫運璿綠建築科技大樓建築工程

南向立面圖(成大總務處營繕組提供)

Page 4: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導、授

業、解惑也。當代大學教師的工作內容,普遍

也被認為應該涵蓋教學、研究、服務與輔導。

看來古往今來,老師都被期待負起提攜新生代

的重要任務。說起來,這似乎也成了大學目前

唯一還沒有其他競爭對手的功能。研究雖然重

要,卻非大學獨門專利。中研院之類的研究機

構,同樣具有知識生產的功能。因此,大學反

而是當今世界,培育新生代學術研究與教育人

員最有效的機構。這似乎放諸四海皆準,否則

怎麼未曾見過耗盡心力製作的世界國家級研究

院排行,只有世界大學評比?除此之外,大學

其實還必須擔負另一個重要的社會責任,那就

是幫這個忙又盲的消費世界反省,提供價值理

念的論述。數世紀以來,大學不斷蛻變。不變

的是社會對大學一直充滿浪漫想像,並賦予深

切期待。21世紀的大學,究竟應該如何與時俱

進?

面對時代的挑戰,成功大學的下一步到底

該往什麼方向邁出?藉著成大240,我們將可

以見到〈成功大學校務發展策略〉。這篇報告

雖是簡明版,但意義重大。它揭示了本校中程

校務發展計畫的依據。請成大人務必一讀。

「觀點」中的〈反思大學精神〉,雖是犀利批

判,但仍以對位的距離與校務發展策略重點共

譜和聲。別具意義。

「合力寫校史」這次特別邀請歷史系蘇梅

芳老師執筆,介紹小西門旁那兩尊古砲的來

歷。其次,我們訪問了賴清德市長,以及剛就

任東海大學校長的前生理所湯銘哲教授。各位

可以看見成大人在各領域的努力與貢獻。其

實,2012年下半年本校還有電機系王駿發教授

與材料系黃肇瑞教授,分別榮任大仁科技大學

與高雄大學校長。惟黃肇瑞校長的訪談尚未完

成,未來將陸續刊登。成大臥虎藏龍,但越是

高手似乎總是越顯平凡。本期校刊邀請大學部

陳恒安

主 編 的 話

2 夢想成大

Page 5: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思沙龍團隊同學,分組訪問了生物化學暨分子

生物學研究所吳華林教授、製造資訊與系統研

究所鄭芳田教授,以及藥理學科暨藥理所簡伯

武教授,並會在下一期刊登機械系陳朝光教授

與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張明熙教授的

專訪。希望由同學分享親炙傑出學者的經驗,

讓所有人都能學習與欣賞這些傑出的成大人。

2013年是科學家發現DNA雙股螺旋結構60

週年的紀念。校刊邀請生命科學系的師生,以

臺灣科學研究者的「觀點」,述說從DNA到當

今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影響以及可能的未來。

另外,成大240第一次比較詳盡地介紹〈臺灣

第一座零碳綠建築──成功大學綠色魔法學

校〉,與〈成功大學歸仁校區的發展〉。平時

沒有機會造訪這些地方的朋友,請把握機會藉

此「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一如往常色彩繽紛。〈我在

成大夜間護送天使團的日子〉與〈我們是成大

校園流浪動物志工隊〉,記錄著護送天使與流

浪動物志工社團,照護陪伴的堅定許諾,令人

滿心溫暖。〈詩兩首〉則是前教務長黃吉川教

授近作。編輯認同詩人邀請讀者直接閱讀的堅

持,所以詩中主角的故事,有興趣的讀者請自

行搜查網路。〈川藏單車行旅〉聽說是學生口

中「大神級」學長的冒險壯遊故事。看完,只

能按讚!

「夢想成大」是成大240開始的小專欄。

大學雖回應時代與時俱進,只是難免受現實所

限,無法全然伸展。不過,這些邊際條件並不

影響夢想。未來我們將陸續邀請愛作夢的成大

人,為成大描繪各式理想的未來。我們深知,

除了踏實,成大也將因敢於夢想而偉大!

3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6: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校 長 的 話

迎接新春新未來黃煌煇

春返大學路,盛開的黃花風鈴木(攝影:何思潔)

4 迎接新春新未來

Page 7: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各位親愛的成大同仁和同學,剛剛結束今年

的春節,也正式開始第二學期的工作,每個人

都以一份新的心情迎接未來,回顧去年雖然整

個社會環境紛紛擾擾,物價造成的波動也讓所

有的百姓感受到生活的壓力,我們的同仁或多

或少也有類似的感受。可是日子總是要過的,

有許多環境的變化並非是個人或者我們臺灣的

社會所能改變,所以我希望各位同仁都能以平

常心看待與應對這些不順遂的際遇。

我相信多年在成大服務的同事或者多年在成

大求學的同學,都能感覺得到成大環境與氣氛

的特殊條件,是有別於外面社會,在這優美的

校園裡,希望每個人都能以快樂的心情來處理

份內的工作,因為心情受到擾動難免會動氣、

更會增加心裡的不愉快,進而影響工作、教

學、研究的效率,所以不論在順境或逆境中,

只要保持一顆純淨的心,就能安然度過困苦的

環境,也才能夠開發新的成果。但更重要的是

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因此不論多忙碌,每個人

都記得要有適度的運動或活動,以維持健康的

體魄。唯有健康快樂的你,才能照顧年幼的兒

女或年長的父母,甚至週遭的朋友,這雖然是

簡單的道理,但是每個人都容易疏忽,在此提

醒你一定要保有健康快樂的心情和身體。

成大這幾年來已經漸漸走出學校的特色,因

為成大雖被定位為研究型的綜合大學,除了在

學術研究保持穩定的成長外,我們的同仁更將

學術研究的成果深化變成產學和技術的實際產

出,也讓本校的研究成果能夠對民生社會有所

貢獻。在目前臺灣甚至全球都追求學術卓越的

環境中,我們必須維持穩健的步伐向前邁進,

因為學術研究不是一蹴可幾,必須透過長時間

的累積,我們不必特意跟外界做一時的比較,

但卻要與自己做永遠的競爭,如果能夠在每個

階段都持續進步,本校將會成為具有特色的一

流大學。最後在新春的日子裡,謹祝各位同

仁、同學身心康泰與諸事順遂。

校長

謹誌

中華民國102年2月19日

5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8: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2012年11月~2013年1月

校園大事記資料來源/成大新聞中心

1日 2日 5日 6日 7日 8日 9日 10日 11日 12日十一月

本校禮聘臺灣生技產業領航者張有德博士為榮譽教授。

第 3屆 I E E E智慧電網通訊國際會議( I E E E SmartGridComm)在本校召開,來自全世界的學者專家近百名共聚一堂,腦力激盪,對未來的電訊網路提出研究所得。

「初啼-材氣縱橫,1 0 1年材料系藝術聯展」自11月10日至11月25日在成功校區總圖書館B1展出。

成大81週年校慶以「蝶舞81」為主題,進場、體育競賽等活動,展現本校教職員生創意與活力。

為緬懷黎煥耀教授對傳染性疾病研究的卓越貢獻,本校於11日上午9點在於醫學院第三演講廳特別舉辦黎煥耀教授紀念研討會議。

教職員教學研究蒐藏品特展I於成大博物館揭幕,共展出醫學系蔡景仁教授的「蔡老大的黑盒子」、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楊倍昌教授的「紙摺生物學」和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系邵揮洲教授的「船舶郵票」。

101學年度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獲獎者,由賴明詔院士、馬森教授獲李國鼎講座教授;黃吉川講座教授、曾永華講座教授獲「李國鼎榮譽學者」;陳岳男副教授、孫建平副教授則獲「李國鼎研究獎」;林裕城特聘教授、陳宗嶽副教授獲「金質獎章」。

成大101學年度校友傑出成就獎,由臺塑集團總管理處總經理楊兆麟、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新光講座教授劉維琪、宗邁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陳邁、美國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講座教授王康隆、長榮航空董事長鄭光遠、中鴻鋼鐵公司董事長陳玉松、臺灣工業技術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劉清田、美國西北理工大學校長謝佐齊、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等9人獲獎。

由老教授吳鎮三回饋母校、遺愛人間所捐贈的「志友講堂」在本校化工系館揭牌啟用。

成大博物館勝利校區總書館一樓「勝利典藏庫」啟用。

來自日本、韓國、尼泊爾、中國、臺灣等五國學者專家,齊聚本校共商防災大計。

地球科學系於11月10、11日一連兩天,在成功校區地球科學系系館盛大舉辦「世界末日-馬雅預言」,帶領民眾揭露真相!

成大第13屆藝文季粉墨登場,榮譽校友許伯夷先生捐贈400珍寶書慶賀校慶。

臺以雙方首次召開的「人工智慧及學習演算法、人為活動對海洋環境的影響」(Artif icial intelligence and learning algorithms”&“Effe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marine environment)科技研討會在本校登場。

立足臺灣、面對亞洲、走進世界,臺灣綜合大學系統校長朱經武院士走馬上任。

建構友善校園,學務處心輔組、軍訓室與性平會等單位設計闖關遊戲,並宣示「法治青年、尊重性別、融合協愛、拒絕毒害」。

本校召開第十屆亞洲新人文聯網會議「二十一世紀的亞洲人文與高等教育」研討會,從亞洲人文視角,探索高等教育的未來,及頂尖大學的本質。

666 2012年11月~2013年1月校園大事記

Page 9: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13日

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系主任詹錢登教授獲頒行政院三等功績獎章。

14日 15日 16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絲絲母愛──陳月來絲瓜絡作品展」即日起於雲平大樓藝文櫥窗展出至12月2日。

本校首次舉辦的「南瀛國是論壇」中,議論盡出,學者的精彩對話,讓師生聽得大呼過癮。

校長黃煌煇於行政會議公開頒獎表揚范仁珠、劉芸愷、蔡佳蓉、溫宏榮、胡玉玲等五位100年度績優職工。

「2012橘色科技創新研究論壇暨成果展」在電機系靄雲廳揭幕,不僅展示歷年來具體的研發成果,也實現學術對社會的公益貢獻。

BK24蒸汽火車經由交通管理科學系及成大博物館攜手合作下,以嶄新的姿態迎接過往訪客。

旗勝盃創意競賽由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碩三的林洦沅「幸福之鑰:單極電燒刀表面塗覆聚乙二醇抗沾粘薄膜」與土木研究所黃冠捷和企業管理研究所吳瑩婷「時間交易所」,雙雙獲得本校旗勝盃創意競賽金牌獎。

文化部贊助、成大技轉育成中心舉辦的「臺南2012小樹生活節」,16日下午五時起一連三天在本校榕園創意展開。

臺灣和法國正合作執行「鯤鯓計畫-颱風作用下堰洲島之水力與地形動力機制研究」(KUN–SHEN)Study of barrier island hydro-morphodynamics driven by typhoon events,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主委Jean-francois Stephan領隊拜訪本校校長黃煌煇,請益水力技術也商談雙方未來合作水力工程。

學士學位學程學生莊博宇以一片「在布拉格,真的遇到了」,拿下「第一屆外交部出國旅遊安全與急難救助短片競賽」學生組金獎。

「2012年亞洲生物陶瓷研討會(The Asian Bio Ceramics Symposium, ABC)」首次移師臺灣,由本校全球材料研究推進中心主辦。

麻省理工學院(MIT)人文社會學院院長Dr. Deborah Fitzgerald蒞臨本校舉行申請入學說明會,傳授成功申請名校的重點。

本校建築系學生在「國家建築金質獎」中表現最優,林思駿與史可蘋囊括建築設計新人獎兩個名額、七名佳作中由陳彥丞、宋俊恩、簡哲弘拿下三席。

奧地利聯邦科學研究部 生 命 科 學 參 訪 團一行 1 1人抵達本校參訪,開啟臺灣與奧地利合作平臺。

本校與臺灣海洋工程學會在光復校區國際會議廳盛大舉辦第34屆全國海洋工程研討會。

77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10: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3日 4日十二月

生命科學系舉辦的「基因體與生物資訊」( Genom-ics and Bioinformatics)展開5天的研討課程,圍繞新世代基因解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的討論與教學。

成大所舉辦的「臺灣南區大學【科技藝術】論壇」上午揭幕,來自南臺灣藝術相關系所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讓藝術透過科技的相互交融,展現空間的無限可能。

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馬利歐帶領來自麻省理工學院與德國亞琛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們成功地利用石墨烯(單一碳原子層)研發「高敏度應變感測器」,引起國際高度矚目。

南區大專校院全體學務長會議在本校召開,會中表揚4 9位優秀的學務人員,感謝他們為營造友善校園,輔導學生付出的心血。

30日29日28日

「『6*10』六年級生本校建築作品聯展」即日起於本校藝術中心展出至12月12日止。

「臺灣綜合大學系統媒體運作策略與分工研習會」,邀請臺灣各大媒體資深記者與會,並為新聞學程的學生打開一扇認識媒體之窗。

本校舉辦「高等教育研討會-大學系所自我評鑑專題演講」,中山大學教務長劉孟奇、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研究規劃組組長池俊吉兩位系所評鑑專家學者受邀發表演講。

「成功校區東側教學舍後期更新整建工程」於上午舉辦上樑儀式,象徵新建築結構體即將完工,材料系、資工系、資源系的師生們也將要搬新家。

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根岸英一(Ei-ichiNegishi)應邀參加本校舉辦的2012化學會年會,專程拜會黃煌煇校長,分享研究心得及個人研究歷程。

紐約時報資深記者與專欄作家,安德魯.雷夫金(Andrew Revkin)應邀在力行校區崇華廳的「看不見的巨斧:跨國企業揮刀亞馬遜」大型沙龍講座,與本校師生探討跨國企業開發下雨林面臨的處境與盤根錯節的政商關係。

電機系楊家輝教授以成大獨特校園風貌,完成一套本校風華全新視界的3 D卡片,被選為2013年本校賀年卡的新獻禮。

27日

理學院傅永貴院長,獲得101年度中華民國光電學會「光電工程獎」。

十一月

26日

落實對學生的關心與輔導,獎勵各系確實執行導師制度,本校頒發各系導師輔導優良獎牌與獎金,共有17個系所獲獎。

888 2012年11月~2013年1月校園大事記

Page 11: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7日 11日5日 12日 14日6日 13日 17日

由臺灣和日本等國發起成立的「遺傳基因體學與演算生物學學會(Society of Genetics, Genomics, and Computational Biology)」正式將學會教育中心設立於本校。

「第八屆超導塊材國際研討會(The 8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 of Superconduct-ing (RE)BCO Large Grain Materials),簡稱PASREG 2012」正式開幕,一連兩天在光復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行。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研發創新成果展暨工業基礎技術人才培育論壇」中,受邀展出「智慧型輕量化移動載具」、「自動壓力跟隨止血帶控制系統」、「低功率無線網路血壓量測系統」三項新產品。

第2 3屆國際基因體資訊學研討會(The 2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ome Informatics;GIW2012),首度移師臺灣舉辦,一連三天在本校國際會議廳舉辦。

本 校 舉 辦 2 0 1 2 基 因體 資 訊 學 研 討 會(G I W 2 0 1 2),美國系統生物研究院的 I l y a Shmulev ich教授也在會中發表「癌症基因體圖譜數據綜合分析探討」(Integrative Analysis and Interactive Exploration of Data from The Cancer Ge-nome Atlas),這是美國近年來最大最先進的研究計畫。

交通管理科學系暨中華民國運輸學會11月6日起連續兩天,在光復校區國際會議廳及交通管理科學系系館,舉辦中華民國運輸學會2012年年會暨學術論文國際研討會。

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校長Timothy O'Shea偕同夫人到訪本校。

哈佛大學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丘成桐在本校暢談數學和物理的彼此影響應用,解析十維空間的存在。

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11月底至12月初探訪廈門、漳州、泉州三個閩南文化重鎮,聯手推動海峽兩岸的閩南文化研究,成功拓展閩南文化研究伙伴關係及學術版圖。

本校與美國阿岡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ANL)雙方研議成立以碳電子為主題的跨國研究中心,並且爭取國科會跨國頂尖研究中心I-RiCE (International Research-intensive Center of Excellence)計畫支持,並在本校召開「先進碳電子及能源元件」工作坊,展開合作首部曲。

學務處衛生保健組舉辦「雲端3人行,健康有夠型」健康管理競賽,共有73隊219人參與,一個半月減重215.3公斤。

成大閩南文化中第四次國際合作工作坊上午在成大文學院舉辦,有來自越南、香港、日本、中國大陸的學者,與國內多位學者一起,共有15人共聚一堂探討香港和越南文化的表現。

經濟部在本校國際會議廳舉行的「產業創新論壇」邀請國家產業創新獎得主:成功大學研究總中心、太極影音及臺積電,分享如何掌握創新先機、整合科技創新與服務化。

99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12: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5日 26日 27日 28日24日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蘇芳慶教授與陳天送教授研發的「智慧型輕量化移動載具」,創造使用者「坐站姿轉換」的人性化服務。

成大附工建築科三年級周于瑄同學通過甲級泥水技術士檢定,是民國63年開辦技能檢定以來,第一位高中生取得泥水甲級檢定資格。

「融入服務學習之專業課程創意教學設計競賽」有7位學生獲獎,首獎為中文系曾宜婷同學「戲說幸福學」。

中國蘭州大學由校長周緒紅帶領學校多位學院院長拜訪本校,雙方研議未來在教授互訪,以及研究案合作上有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為提升國際競爭力及航運業務品質,創造良好之教育與學術研究環境,本校與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基於平等互惠原則,簽訂合作備忘錄。

成大新聞中心嚴選出第一批學生主播16位,擔任新聞臺新聞播報工作,滿懷熱情的生力軍加入,可謂為未來新聞臺的發展注入一股活水。

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和中文系聯合主辦「海峽兩岸古典詩詞交流座談會」,大陸湖北省詩詞交流訪問團一行八人蒞臨成大,共同討論海峽兩岸古典詩詞的研究現況與未來展望。

本校服務學習中心的24位學生帶領基督長老教會加利利宣教中心附設臺南市希望之家學員們暢遊安平,並且在七股海岸進行淨灘活動。

成大社會科學院舉辦的「第二屆南瀛國是論壇」針對「臺灣在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新秩序下的挑戰與策略」,邀請五位國內一時之選的財經專家座談。

成大社會科學院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邀請胡勝正院士、陳聽安名譽教授等國內外經濟與財政學者多人,在力行校區綠色魔法學校崇華廳,舉辦「成大財政論壇─租稅理論與財政政策」研討會。

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暨尖端光電科技中心副主任張守進教授,同時獲選為2013年度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簡稱OSA),以及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SPIE Fellow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本校服務學習中心15位學生以關懷老人為學習目標,這學期以來利用周末前往臺南市仁愛之家老吾老養護中心服務,聖誕佳節學生們更貼心的為院內老人獻上個人專屬的聖誕賀卡親自送上並高聲朗讀。

黃煌煇校長在校務會議上頒發榮譽教授證書予前校長賴明詔院士。

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76級系友回母系擔任一日業界導師,號召16人回到母系與學弟妹座談,傾囊相授學思歷程及業界經驗。

本校通識教育「成功學」課程的同學,從聖誕節起在成大校園及學校附近商圈發起「安仁家園(受虐或家暴等弱勢兒童安置與教養機構)」募捐活動。

101010 2012年11月~2013年1月校園大事記

Page 13: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2日 5日 9日3日 7日 10日4日 8日 11日 14日一月

由工業設計學系特聘教授吳豐光帶領博士生李岱樺、碩士生陳慧慈所研發的「直覺式數位畫筆」能一筆搞定,解決了傳統畫筆攜帶之麻煩及使用上的繁瑣手續。

臺灣綜合大學系統表彰年輕學者創新研究,成大等四所學校共選出16位年輕優秀學者頒獎表揚,未來將獲重點支持。

第三屆職業生涯教練計畫開幕,來自業界的16位教練和200位選修同學相見歡,學生們熱烈歡呼,教練們也預計將在未來4個月的時間內傾囊相授。

戲劇泰斗馬森教授與黃煌煇校長、前校長翁政義、前文學院院長、中文系退休資深教授及在職教授、馬森教授門生等近六十位文人,以詩歌佐茶,在成大會館來一場溫馨的文學約會。

臺灣綜合大學系統校長朱經武獲頒美國發明家協會(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院士(NAI Charter Fellow)榮譽。

美國國家學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全球科學院與科技局主席(Director of the Board on Glob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 the National Academies ’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Dr. William O.(Bill) Berry應邀參訪本校,雙方期許未來建立更多合作關係。

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張明熙,榮獲第22屆王民寧獎之「學術研究成果對醫藥科技發展、國民健康和國家社會傑出貢獻獎」。

資訊工程系於系館舉辦第13屆大學部畢業專題實作展示展示會,共有70多個主題展示,內容包羅萬象。

本校 1 0 1年 1 0月成立的「成功俱樂部」,首批成員以本校本身產學研發能量超強的三十多位教授做為骨幹,對外招募新力軍,產學陣容龐大,研發能量不容小覷。

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曾盛豪助理教授研究非侵入性的光學檢測,可以檢測血紅素、黑色素、膠原蛋白與水份的濃度,以早期檢測黑色素皮膚癌,以及皮膚老化的狀況。

電機資訊學院聯合廈門大學與浙江大學在自強校區電機系館舉行一連兩天的「2013本校、廈大、浙大電機與資訊科技研討會」。

著眼於南臺灣永續環境之保育與復育,透過跨領域的整合以達多元或多樣教育之目的而設立成大永續書院,於生命科學系館舉行掛牌典禮。

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教授鄭芳田,獲得「2013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naba創新引導生產科技獎(2013 IEEE Inaba Technical Award for In-novation Leading to Produc-tion)」殊榮。

來自大陸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90位師生訪問中文系。

心理健康與諮商輔導組資源教室所開設的通識課程「無障礙生活與環境」, 2013年新年第一堂課透過拍攝微電影以「微笑影展」呈現學習心得。

1111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14: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15日 16日 18日17日 23日21日 22日 25日 28日19日

本校今年新聘五位講座教授,分別是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黃文星講座教授,環境工程系李文智講座教授、航空太空工程學系蕭飛賓講座教授、工程科學系楊瑞珍講座教授、化學工程系鄧熙聖講座教授。

由黃煌煇校長發起、國內大學唯一的「安心就學濟助方案」,在歲末年終舉行一場溫馨的感恩餐會,表揚感謝所有捐助的善心人士。

中國天津大學黨委書記劉建平一行人拜會黃煌煇校長,校長建議兩校在既有的基礎上,繼續加強化工、能源領域上的合作,創造更多的學術價值、更多的研究成果,嘉惠人類。

土木系副教授王雲哲創新研發「高韌性黏彈複合材料梁柱接頭」,確保「強柱弱梁」結構。

歲末之際感念退休教職員工為學校的貢獻和付出,黃煌煇校長帶領多位一級主管,辦理退休人員聯誼餐會。

水利工程學系學生張竣迪烤出一大片手工烘焙天地,他投入學習,透過網上訂購,還教同學烘焙,年紀輕輕已經打出名號。

本校與日本富士通集團的合作日趨熱絡,雙方已經有了高度的共識,日本富士通集團會長間塚道義率領七人小組親自訪問本校並拜會黃煌煇校長。

俄羅斯聯邦托木斯克州(Tomsk State)前副州長Zinchenko V. I .教授訪問,開啟雙方合作的新契機。

成大臺灣語文測驗中心、臺越文化協會、臺灣羅馬字協會共同舉辦「臺語羅馬字嘛會使寫大字」活動,邀請兩位知名書法家陳世憲和蔣日盈在中正堂的芒果樹下即席揮毫。

成立5年就有職業樂團水準的成大藝術中心曼陀林樂團,首場國外處女秀獻給馬來西亞於1月19、20日一連兩天應「馬來西亞楓樂民族室內樂團」之邀請慈善演出。

會計室李丁進主任榮退,學經歷豐富的國立高雄大學會計室會計主任楊明宗,即日起接任本校主計室主任。

資源工程系博士生廖邑崇新發現,將水庫淤泥再生為沸石礦物,經過預燒後的沸石吸附氮氣能力比天然沸石還優,可應用於畜牧業、養殖業、化工業等。

121212 2012年11月~2013年1月校園大事記

Page 15: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國立成功大學於2012年12月26日舉行的101

學年度第2次校務會議,通過「101~105學年度

中程校務發展計畫」以報告案備查。本文說明

成功大學(以下簡稱本校)的校務發展沿革,

分析校務優勢與重點特色,釐清與確認自我定

位、設立宗旨、教育目標、辦學理念、未來願

景,用以制定長程校務發展策略,並為規劃各

期中程校務發展計畫的依據。

法源依據

教育是百年大計,攸關國家人才素質良

莠;大學是研究學術、培育人才、提升文化、

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的重要基地。近二十

來年,臺灣高等教育的質與量均有顯著成長,

但面對全球化以及政治、社會、產業變化轉型

的衝擊,國人對於高教的發展,莫不寄予更大

的期望。為承先啟後、穩健務實的達成辦校之

宗旨、目標、願景,有系統的規劃校務發展計

畫,乃是大學永續經營、卓越發展的基石。

成功大學黃煌煇校長於2011年02月就任

時,即指示顏鴻森副校長負責規劃「101~105學

年度(2012年08月~2017年07月)中程校務發展

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由於本校並無校

務發展策略規劃,亦無長期校務發展計畫,加

以主管高等教育的政府部門也未見中長程教育

發展規劃綱要、藍圖、白皮書等相關文件,作

為制定校務發展計畫的上位根據,因此以下列

法條、規程為根據:

1.憲法(第13章第5節第158條):教育文化,

應發展國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國民道

德,健全體格與科學及生活智能。

2.大學法(第1章第1條):大學以研究學術,

培育人才,提升文化,服務社會,促進國家

發展為宗旨。

3.教育基本法(第2條):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

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

養、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並

促進其對基本人權之尊重、生態環境之保護

及對不同國家、族群、性別、宗教、文化之

瞭解與關懷,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

視野之現代化國民。

4.國立成功大學組織規程(第1章第2條):本

大學以研究學術,培育人才,提升文化,服

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為宗旨。

成功大學校務發展策略 機械系講座教授兼副校長

顏鴻森

1313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16: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2012臺灣與東南亞暨南亞大學校長論壇

並以2031年本校創校一百年為目標年,重新檢

討與訂定學校的自我定位、建校宗旨、教育

目標、未來願景,規畫20年期(四期/每期5

年)長程校務發展計畫的策略。

校務沿革與發展

國立成功大學前身為日據時代隸屬日本

臺灣總督府的「臺南高等工業學校」,創設

於1931年01月,初設機械工學、電機工學、應

用化學等3科,後增設電氣化學、土木、建築

等3科,並於1940年03月更名為「臺南工業專

門學校」,僅有成功校區、面積18.3公頃。二

次大戰結束臺灣光復後,國民政府於1945年10

月接收該校,於1946年02月改稱為「臺灣省立

臺南工業專門學校」,同年10月升格為「臺灣

省立工學院」。1956年08月改制為「省立成功

大學」,增設文理學院與商學院。1971年08月

改制為「國立成功大學」,設有工學院、文

學院、理學院及商學院(1980年更名為管理學

院)等4學院。另於1983年增設醫學院、1997年

增設社會科學院、2003年增設電機資訊學院及

規劃與設計學院、2005年增設生物科學與科技

學院。

發展至2012年,本校組織可概分為教學

研究、研究中心、行政支援三大體系及附設

機構。教學研究單位有9學院(文學院、理學

院、工學院、電機資訊學院、規劃與設計學

院、管理學院、醫學院、社會科學院、生物

科學與科技學院)、41個系(所)、39個獨

立所、1個學士學程、2個碩士學程,共授予

42個學士學位、96個碩士學位(含21個在職碩

士專班)、53個博士學位。一級研究中心有7

個,包括生物科技研究中心、微奈米科技研究

中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等3個編制內中

心,以及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尖端光

電科技中心、傳染性疾病及訊息研究中心、

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等4個編制外中心。行

政單位有6處(教務處、學務處、總務處、研

發處、國際事務處、財務處)、3室(秘書

室、人事室、會計室)、2館(圖書館、博物

館)、6中心(計算機與網路中心、研究總中

心、校友聯絡中心、藝術中心、通識教育中

心、環境保護暨安全衛生中心)。另有附設高

級工業職業進修學校、附設醫院,以及早期與

經濟部合設的水工試驗所。

至2012年10月15日,學生數共22 ,417人

(不含休學與交換生),其中大學生11,690人

(52.1%)、碩士生7,707人(含在職專班、產

業研發碩士專班)(34.4%)、博士班3,020人

(13.5%)。至2013年01月01日,專任教師1,314

人,其中教授591人、副教授380人、助理教授

257人、講師48人、舊制助教29人、教官9人;

專任研究人員356人,其中研究員5人、副研究

員4人、助理研究員57人、國科會計畫進用的

研究人員181人(含客座與研究學者9人、博士

141414 成功大學校務發展策略

Page 17: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優質的教學機制 小西門

後研究員172人)、邁向頂尖大學計畫進用的

研究人員109人(含講座與客座教授39人、博士

後研究員70人);職技警工1,952人(不含附設

醫院),其中新制助教13人、職員291人、技

工工友153人、校聘人員187人、專案人員1,287

人、駐衛警人員21人;專任教師與學生人數

比值為17.1,行政支援人力與專任教師比值為

1.49,行政支援人力與學生人數比值為0.09。

另,附設高級工業職業進修學校計41人,附設

醫院計3,256人,水工試驗所計134人。

校地規模擴展為11個校區,共約187公頃,包

括成功(1931年)、勝利(1950年)、光復(1966

年)、成杏(原建國,1977年)、自強(1983/

1990年)、敬業(1983年)、 力行(1985/2002

年)、東寧(1946年為宿舍區/2009年新命名)

等8個毗鄰的主校區,約83公頃,以及歸仁(1987

/2008年)、安南(1993年)、斗六(2005年)

等3個外校區。另,校舍樓地板面積約856,000平

方公尺,單位學生面積為39.6平方公尺。

校務基金收入規模2012年度約 91億元,其

中教育部等政府機關補助約44億元(48%),

學雜費收入約 11 億元(12%),5項自籌收入

約35億元(39%),以及其它收入等,單位學

生年度經費為41萬元。另,於1993年設立的財

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亦挹注約 11 億

元經費協助校務的推動。

重點優勢與特色

經由執行中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

(2011年04月~2016年03月),並根據2012年通

過的教育部「100年度校務評鑑」,分析出校

務優勢如下:

一、優質的教學機制

藉由現況分析,針對招生多元化、教師精

實化、課程國際化與實用化、教學優質化等構

面,提出策略方向,以持續優質深化教學機

制。不僅規劃完善的入學篩選機制與學習環

境,並依據學生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開設對

應課程予以評核,且針對教師的教學、研究、

服務表現進行評鑑與輔導,確保教學與研究品

質,建立學校聲譽,而學生也能展現多元、優

質的學習成果。

二、卓越的研發能量

以工學、醫學優勢,強化理學、生技、人

文社會等領域,建置頂尖研究中心。依據2011

年ESI國際論文資料庫的數據,本校在22個領域

1515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18: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當中,有13個領域於10年內被引用次數進入全

世界研究機構前1%;其中工程、材料科學、

電腦科學領域,分別名列全世界排名第10、

27、40,均居臺灣領先地位,且電機、機械、

資訊為全國第一。另根據上海交通大學所公佈

的世界一流大學排名,本校2011年為第279名。

三、亮麗的產學績效

本校自 1 9 5 0年代的「 P u r d u e - F o r m o s a

Project」美援計畫起,即強調產學合作,多年

來與產業界關係緊密,且在國家經建與產業

發展過程中,擔任不可或缺的角色。1996年

成立國內高校首創、極具特色的「研究總中

心」,建立產官學研界的合作平臺,完成為數

可觀的技術研發與轉移案件。2011年度產學合

作計畫經費為36億9,705萬元,且技術移轉簽約

金於2009 ~ 2011年連續三年達1億元以上,產

學績效全國第一。另,2009年企業研發經費佔

總研發經費10.83%,2010年佔8.88%,2011年佔

10.69%,已達國際一流大學水平。

四、飛躍的國際事務

本校於1988年成立國際合作小組、2007 設

置國際事務處,綜理、協調、執行有關師生學

習、研究、生活的國際化建設,並以卓越的研

發能量與成果及遍布海外的校友優勢,深耕東

南亞、佈局全世界。如,本校擔任「臺灣與東

南亞暨南亞大學校長論壇(SATU)」永久國際

秘書處,並參加「亞太大學交流會(UMAP)」

等國際大學組織的領導工作。另,2011年國際

學位學生數(含僑生)計1,274名,約為全校學

生人數6%,成長率為全國之冠。

五、豐富的文化資產

本校自1931年創校以來即留存為數不少的

文化資產,生態區有:榕園、工學大道、理學

大道、各類植物(如成功白花菜)、各種動物

(如無尾鳳蝶、鳳頭蒼鷹、黑冠麻鷺)等;古

蹟與歷史建築有:禮賢樓、大成館、歷史系館

等國定古蹟,小西門城、小東門段城垣殘蹟、

博物館本館、格致堂、物理系館、衛戍病院、

雙合院系館等市定古蹟,以及舊總圖書館歷史

建築;紀念物有:蒸汽火車頭、愛迪生發電

機、古董機床與機構模型、窮理致知牌樓、老

校鐘、以及遍佈校園的藝術品等等,成為邁向

世界頂尖大學難得的特色。

六、活化的財務機制

本校於2009年成立財務處,建置完善的投

資機制。校務基金的投資事宜,授權財務處專

業人員運作,並由相關機制(如投資諮詢委員

會與財務處管控組)監控,建立事前、事中、

事後的監督機制,發揮校務基金的效益。另,

實施短期資金財務管理與長期投資規劃,參與

本校各項資本計畫,財務試算模擬,以提供決

策判斷與依據。2011年,利息收入約7,156萬元

微藻生技研發 成功白花菜

成大研究總中心暨馬達科技研究中心

榮獲國家產業創新獎

161616 成功大學校務發展策略

Page 19: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換算利息收益率約1.1%),長期投資總額約

1.6億元,現金股利約950萬元。

七、榮譽的校務品質

本校於2012 以優異的成績通過100學年度

教育部校務評鑑,前期(96~100學年度)中

程校務發展計畫的各項發展重點,執行率皆

超過90%。同時強化服務品質改善,持續通過

ISO9001稽核認證超過10年,組成「推行服務品

質HiQ小組」,2007~2009年(96~98年度)連續

獲得「教育部政府服務品質獎」優等獎,並於

2009年榮獲行政院第二屆「政府服務品質獎」

的最高榮譽。

八、傑出的畢業校友

本校畢業校友數逾13萬人,全球34個校友

會遍及美加、日本、港澳、東南亞等地,校友

在「窮理致知」校訓及「倫理務實」校風的薰

陶下,不僅多年榮登「企業界最愛」的冠軍寶

座,更成為各行業中領袖群倫的人才,如有超

過百位校友擔任國內外大學校長。另,向心力

極強的海內外校友,成為本校務實卓越、永續

發展的重要特色與優勢。

依據校務優勢,考量內外在環境,釐清校

務重點,聚焦出特色項目如次:

1. 研發成果國際知名,產學技轉實力堅強。

2. 九大學院同一校區,跨域整合環境絕佳。

3. 傑出校友遍布各地,募款合作向心力強。

4. 文化資產豐富多樣,世界高校難得特色。

蛻變成長與願景

成功大學以工學起家,乃臺灣光復後四所

高校之一。1983年增設醫學院(含1988年成立

的附設醫院),為本校發展成為綜合型大學

奠定關鍵性的基礎;1997年增設社會科學院、

1999年設置藝術中心、2007年設置博物館,使

得本校的科技與人文逐步均衡發展。2000年教

育部與國科會共同推動「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發

展計畫」,本校為少數執行本計畫的學校,

成為國內公認的研究型大學。2006年本校獲選

為教育部「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

計畫」的一流大學,2011年本校獲選為教育部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的頂尖大學之一,成為

國內公認的頂尖大學。緣此,本校的自我定位

為:教學與研究並重的一流研究型大學。

本校組織規程第二條明定:「本大學以研

究學術,培育人才,提升文化,服務社會,促

進國家發展為宗旨。」為承先啟後、永續經

營、卓越發展,以「追求學術卓越,培育具專

業與領導能力、倫理與人文素養、創意與國際

視野的各界菁英,提升文化水平、營創文化資

產。」為辦學目標,並以成為「綜合性的卓越

大學」為願景。

近三十來年在教職員生、校友、社會賢達

的努力與奉獻之下,本校在學術研究、人才培

育、文化提升、社會服務、促進國家發展的表

現,逐年穩健的提升,已成為臺灣的頂尖大

學。當把握目前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經費挹注的

契機,建構更優質的校園環境,卓越發展、永

續經營,期於2021年(創校90年)成為亞太地

區的卓越大學、於2031年(創校100年)成為國

際性的一流大學。

1717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20: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校發策略與計畫

大學校務的發展,宜有近程(1~2年)、

中程(2~5年)、長程(5~20年)、甚至遠程

(10~30年)的計畫,才能循序漸進的達成設校

宗旨、目標及願景。

本校校務發展的理念基本為:承先啟後、

務實卓越、永續發展。根據校務發展沿革、現

況優勢與特色、蛻變成長與願景,制訂二十年

期「長程2012-2032年校務發展計畫」的規劃策

略如下:

一、教學地區策略

為促進學生全人發展、營造跨領域整合的

教學與研究環境,全校師生皆在同一校區(83

公頃主校區)進行基本教學與學務活動。

二、學生規模策略

考量教學地區策略、空間資源策略、財

務資源策略,學生總數以22,500人為原則、25,000

人為上限,以具高等教育全球化的競爭力。

三、人力資源策略

考量財務資源策略,逐年改善專任教師與

學生人數比、行政支援人力與專任教師比、行

政支援人力與學生人數比,以具國際競爭力。

專任教師與學生人數比,由2012年的17:1,逐

年調整至13~14:1(2021年)、10~12:1(2031

年),並逐年提高專任研究人員的數量;教師

與研究人員的新聘,考慮該單位人員30年期的

年齡分布。檢討研議各系(所)研究生(博士

生、碩士)與大學生人數的合理比例,期逐年

調整至2:3(2021年)、甚至1:2(2031年),以

確保學生來源與品質。另,逐年增加具外國籍

的教師、研究人員及學生人數。

四、空間資源策略

考量教學地區策略、學生規模策略、財務

資源策略,2021年單位學生樓地板面積達44平

方公尺,2031年單位學生樓地板面積達49平方公

尺,以確保優質學務、教學、研究及校園環境。

181818 成功大學校務發展策略

Page 21: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五、財務資源策略

參考國內外頂尖與標竿大學的財務資源,

考量政府財政狀況、本校財務經營能量,2021

年單位學生年度經費達55萬元,2031年單位學

生年度經費達81萬元,以落實校務發展計畫的

有效執行。

六、學術組織發展策略

院系(所)、學程、研究中心等學術組織

的發展,包括新設、合併、裁撤,乃本校卓越

發展的核心基礎。基於前述五項校務發展策

略,2013年將建立系統化的組織再造策略與方

案,逐年逐期執行,以達成綜合性卓越大學的

願景。

據此,規劃出「101~105學年度中程校務

發展計畫」的重點項目如下:學生全人發展、

教學與跨領域整合、學術研究、產學合作與服

務、國際化、人文藝術與文化資產、優質校園

環境、校友經營、區域資源整合、財務管理、

行政與組織。

總結

在前人的篳路藍縷下,位處歷史悠久、全

臺首府的國立成功大學,以「窮理致知」的校

訓、「倫理務實」的校風、「關懷社會,貢獻

國家,造福人類」的核心價值,培養出無數的

社會菁英與領導人才,是臺灣高校蛻變成長的

典範,亦是國家經建與產業發展的砥柱。

為承先啟後、務實卓越、永續發展,以

「教學與研究並重的一流研究型綜合大學」為

自我定位,以「追求學術卓越,培育具專業與

領導能力、倫理與人文素養、創意與國際視野

的各界菁英,提升文化水準,營創文化資產」

為辦學目標,並以成為「綜合性的卓越大學」

為願景。

在專權時代,大學校務的規劃與推動,可

經由具前瞻教育理念的校長憑其個人聲望,獲

得政府資源,有魄力、有效率的推動校務,奠

定一流學府的基礎。在民主意識普及、理念意

見多元、社會變遷快速、國際競爭劇烈、政府

資源不足、法令規章掣肘的當下環境,應有遠

見的制定「長程校務發展策略」、規劃「中程

校務發展計畫」,並且經營妥適的財務資源,

有系統的推動落實,才能循序漸進的達成學校

之宗旨、目標及願景。

值此外界紛擾多變之際,宜淡定反思大學

的價值與定位,以自我認同為核心,面對全球

化的多元挑戰,因應本土性的高教需求,持續

檢討、改革、創新,走出屬於成功大學特有的

高教文化,展現成大的核心價值,以達成研究

學術、培育人才、提升文化、服務社會、促進

國家發展的設校宗旨。

黑冠麻鷺

1919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22: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一、緣起

去年(民國一百零一年)年底,突然接

到《成大校刊》執行編輯何思潔小姐的電話

及信件,提到了位於光復校區小西門右前方

的兩尊古砲一事。

對於這兩尊古砲,只要到歷史系館或歷

史文物館,亦或穿越小西門門洞很自然地都

會發現它們本份地守著崗位,有如衛兵般

不動如山的守護校園。感覺是那麼熟悉與親

切,經常可以看到不少人圍著它倆觀看或倚

靠著拍照,它們已成為成大校園光復校區不

可以或缺的一景。與古城垣、古城門儼然成

為一體,沒有突兀,只有和諧,自然天成,

再配上古樸的歷史系館,一個「古蹟文化園

區」似乎就那麼自然地形成,成為造訪成大

校園必到之處,哪知它們各有故事,在歷史

時空中不期而遇,齊聚一堂,讓歷史顯得更

加有趣。

然而,想述說往事,也很不巧,由於臺

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的損壞,校方委託

廠商修復,因此古砲、小西門與城垣所在之

處,均被鐵皮隔絕,無法進入。感覺是,怎

麼會那麼巧?幾乎天天見到的景物,一下子

就被隔離了起來,怎麼辦?什麼時間不圍,

就是興起要探索古砲的當下,竟然有此插

曲,隨後經由何小姐聯繫相關單位與廠商,

終於可以近距離地仔細觀察、拍照、丈量。

雖然曾參與兩尊古砲的搬運,並且領受回學

校安放,對它們是親切、熟悉但又帶點陌

(攝影:小吳)

歷史系副教授 蘇梅芳

漫遊

202020 古砲漫遊

Page 23: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生,既然有此因緣再次提及此事,就讓記憶再

次跳動。

二、故事

民國六十四年(1975)秋間,臺灣省農工

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嘉義機械廠岡山工場在施工

時掘出兩尊古砲,該單位即將此兩尊古砲贈送

成大而交由歷史學系處理。十月下旬,歷史學

系系主任陳捷先教授帶領了系上同仁李冕世教

授、黃典權教授及筆者(當時是助教),會同

總務處毛尊三先生前往該廠高雄縣岡山鎮後紅

地方的「岡山工場」,將此兩尊古砲領受運回

學校(古砲起運時的留影可見《史蹟勘考》第

五期,頁12,圖23)(見圖一、圖二),暫時

置放於光復校區的小西門邊。

小西門,據連橫《臺灣通史》及《重修

臺灣省通志》記載,係建於清乾隆四十年

(1775),至民國五十七年(1968)臺南市政

府為拓寬道路,原本位在逢甲路(今西門路一

段)上的小西門,面臨拆除命運,後臺南市政

府應成大保存古蹟之請,乃將小西門城樓遷建

安置於光復校區的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的故

址,其遷建過程讀者可參閱置放於小西門牆上

圖一 《史蹟勘考》第五期封面

圖二 砲身起運圖

的碑文,這是當時成大校長羅雲平教授(1915-

1984)於民國五十九年(1970)三月二十九日

遷建完成所撰的〈小西門城樓遷建記〉,觀此

文即可明白小西門為何會遷到小東門城垣故址

上的源由。再者,臺灣府城城垣是乾隆五十三

年(1788)將原用木柵所設東、南、西、北、

小東、小南、小北、小西八門改為土築。至日

治時期(1895-1945)認為城牆有礙都市發展,

不再具有防衛意義,城拆垣毀。城門只剩大

東、大南、小西及兌悅四座。城垣遺蹟則有小

東門一帶及大南門一帶。位於成大光復校區的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因小西門的遷建於此,更

顯古意,煥發出嶄新風采,沒想到民國六十四

年(1975)期間,又多了來自「岡山工場」的

二位貴客。

民國六十五年(1976)春,歷史學系諸位

老師,如時任系主任的陳捷先教授;還有《史

蹟勘考》的主編李冕世教授、編輯黃典權教

授。大家共同參考研究,依據(清)崑岡等修

的《欽定大清會典圖》,提出了設計砲架的圖

樣,送由總務處召匠施工,於四月底完成。上

了架的古砲,別有一番氣勢。從此古砲不但可

作為教學觀摩,也成為造訪成大校園必參觀且

攝影留念的對象。

2121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24: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這兩尊砲因取自高雄岡山後紅地方的「岡

山工場」,就如《史蹟勘考》第五期〈封面圖

片說明〉所言,很容易讓人附會是清代打鼓旗

後一帶海防要塞的遺物,據查方知它們係日治

時期由嘉義移送而來,準備鎔化作為武器原

料。其實,兩尊古砲砲身各鐫簡記,述說了它

們自身的歷史。其一上鐫刻:「道光六年夏,

奉憲鑄造大砲一位,重一千觔。鑄匠林邦津

造。」此砲口徑:105mm,砲身長度:1980mm

(圖三)。另一鐫刻:「同治拾弍年,奉憲鑄

造嘉義營,大砲重壹千觔,配藥四十兩,子

六十兩。匠首林俊雄、林國琉。」此砲口徑:

100mm,砲身長度:1650mm(圖四)。此兩

尊砲身的鐫記,歷經歲月的折磨,字跡已顯模

糊,然仍可辨識。

(圖三) (圖四)

對於這兩尊砲的歷史。吾人就從「嘉義

營」及「岡山工場」一探究竟。嘉義,在清代

的軍事地位上,堪稱重要,由數度兵防的變制

即可得知。據連橫《臺灣通史》及《重修臺

灣省通志》的記載:(一)康熙年間,始創

臺灣北路營,設參將一員,駐紮諸羅縣佳里

興地方。至康熙四十年(1701),北路漸闢,

四十三年(1704)諸羅縣由佳里興歸治諸羅,

北路參將、守備始移駐諸羅山。(二)雍正

十一年(1733),因十年北路有「番亂」,兵

力不足,北路營陞制為協,設中、左、右三

營,副將一員,駐彰化縣,協下的左營守備,

駐紮諸羅縣。(三)道光十三年(1833),因

北路械鬥激烈,改北路左營為嘉義營(乾隆

五十三年(1788)諸羅因林爽文事件改稱嘉

222222 古砲漫遊

Page 25: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圖五) (圖六)

義),設參將一員,駐嘉義城,歸臺灣鎮總兵

統轄,地位又提高了。(註:清代綠營兵制,

據崑岡等修《欽定大清會典》載:總督、巡

撫、提督、總兵所轄稱督標、撫標、提標、鎮

標。總兵以下為副將,稱協。參將、游擊、都

司、守備所轄皆稱營。千總、把總、外委所轄

為汛。)

又,該砲身均鐫刻「奉憲鑄造」,因「駐

臺兵丁軍器,悉係各營自製。」(據連橫,

《臺灣通史》)崑岡等所修的《欽定大清會典

事例》亦載「各省標營原設軍械,遇有損壞,

詳請督撫提鎮派委大員,令其切實查明,已

逾應製應修年份,實在破損者,准其動項修

製。」所以這兩尊同樣來自嘉義的古砲,道光

六年(1826)者原屬北路協標左營自製,而後

才將屬於改制提高地位的嘉義營;同治十二年

(1873)者,自始至終就屬於嘉義營,為嘉義

營所鑄。

雖是各營自製的砲,但應是屬於中國土法

所鑄造的「火繩砲」,藉燃燒引線以點燃砲管

內的火藥而得名。其重量均以「觔」來衡量大

小,再配火藥及砲彈,如同治十二年砲重一千

觔,配火藥四十兩,子(即鐵子、鐵球、也就

2323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26: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是砲彈)六十兩。如此的規制,於《欽定大清

會典》及《欽定大清會典圖》均有詳細記載各

種砲配藥及子的規定,有興趣者可按圖索驥,

對清代的武備自有一番認識。但屬於「火繩

砲」的殺傷力較之沈葆楨(1820-1879)、劉銘

傳(1836-1896)所購製的新式後膛鋼砲,是相

當有限的。

至於為什麼這兩尊來自嘉義的古砲會在

「岡山工場」被發現?「岡山工場」又是一個

什麼樣的地方呢?據《高雄縣岡山鎮志》及

《續修岡山鎮志》的記載,民國二十八年(昭

和十四年,1939)日軍為維修高雄航空隊岡山

機場(註:據《重修臺灣省通志》載日軍在臺

灣建有軍用機場十一處,岡山機場即其一,作

用是裝配及修機),乃在程香庄(今程香里)

設立武智鐵工所及豐國鐵工廠等二家新式工

廠,是岡山鎮鋼鐵工業的濫觴。光復後,此二

家工廠合併,更名為「臺灣省農工企業股份有

限公司岡山農業機械場」亦即「岡山工場」。

民國六十四年十月,「岡山工場」施工時,這

兩尊砲始被掘出。其原因可能是日本在二戰時

期因資源缺乏,拆毀多處砲臺,將可用的砲鎔

鑄挪為他用,因此嘉義的砲就到了「岡山工

場」,準備鎔化作為武器原料,但不知何故,

竟然廢棄不用,直到民國六十四年才重見天

日,然後落腳成大光復校區,與小西門、府城城

垣相伴。瞭解了其中故事原委,益增歷史趣味。

三、後記

時間的荏苒輾轉,已近四十年,當年參與

赴岡山領授運回古砲的成員,如陳捷先老師退

休,遠居加拿大;李冕世、黃典權兩位老師則

已歸道山,而當年年輕的我,也不再年輕,登

入「老」字輩了,令人不勝唏噓!

這兩尊古砲於民國六十五年四月底上架完

成,七月三十一日陳捷先老師即因借調期滿回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服務,其在借調成大期間

(民國六十二年二月一日至民國六十五年七月

三十一日)對於臺灣史研究的推動,可謂是不

遺餘力。成大歷史學系自民國五十八年五月

十七日成立,因地緣關係,以發展臺灣史研究

為目標之一,故自吳振芝老師主持系務時,即

成立了「史蹟勘考小組」,後經陳捷先主任的

大力鼓勵,與同仁的熱心協助,出版《史蹟勘

考》刊物,登載有關臺灣史的文章或田野調查

所得的研究報告。到民國六十四年春,成立

「文物研究室」,成果日多,民國六十五年

十一月十一日成大校慶日,宣告成立「歷史文

物館」(有關「歷史文物館」的建館,可參閱

《史蹟勘考》第五期,頁125-129),所以民

國六十六年六月出版的《史蹟勘考》第五期封

面即採用了剛剛完成上架的兩尊古砲圖片,以

資紀念。陳捷先主任為此兩尊古砲所費心力,

就如該期的〈編後記〉所言:「今西樓月滿,

人隔南北,而炮影巍然,長留去思,乃特為刊

出。」

再者,因近距離地觀望古砲,也就近將周

圍環境作一巡禮,看到了在古砲、小西門、城

垣殘蹟附近立有三塊碑,這是為民國七十四

年(1985)在光復校區出土的小東門城蹟遺

址,而立的碑;其中「小東門簡介」碑,上

書「門清雍正元年(1723)始建」;另一「臺

灣府城小東門城蹟遺址」碑,則書「雍正三年

(1725)建木柵城門」。左右相鄰的二塊碑,

於小東門建立時間書寫不同,令觀者不知何為

真(圖五、圖六)?

242424 古砲漫遊

Page 27: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五都市長就任一年施政滿意度調查第一

名、21縣市長施政滿意度大調查第一名、縣市

民感度大調查第一名、幸福城市大調查第三

名、國際宜居大獎摘下一銀三銅的佳績⋯⋯臺

南升格為直轄市的短短兩年期間,如何得到居

民及國際的高度肯定?第一屆改制直轄市後的

臺南市長賴清德,如何踏上從政之路,進而打

造臺南成為人民眼中的幸福城市?臺南的未

來,又有什麼樣的計畫與夢想?

「讓血會熱的工作」 為廢國大入政壇

賴清德出生於臺北萬里,兩歲時,擔任煤

礦工人的父親賴朝金因礦災不幸辭世,由母親

一手將家裡的六個孩子拉拔長大。賴清德並未

辜負母親的辛苦栽培,一路從建國高級中學、

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唸到成功大學學士後醫

學系。原本和家裡說好畢業後回臺北開業,教

賴清德打造臺南成宜居城市

授卻力勸他留下來,加上當時成大醫學院院長

黃崑巖鼓勵,希望畢業生們留在成立不久的

成大醫院,協助醫院上軌道,於是他決定,

先待在臺南,待有了一定的歷練後,再回臺

北發展。

民國八十五年,時任成大醫院總醫師的

賴清德,因為欽慕

曾任宜蘭縣長、創

造「宜蘭經驗」與

「冬山河經驗」的

陳定南,決定加

入 陳 定 南 省

長競選總

採訪、撰文/校友中心 陳宜彣

賴清德辦公桌上放置著成大醫學院校友會致贈的姓

名桌牌,背後刻著黃崑巖前院長勉勵的話:「不想

走完不啟程」。

賴清德打造臺南成宜居城市

2525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28: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部,擔任「全國醫師後援會」臺南地方總召集

人,利用下班後的空檔時間助選,就此踏上了

他在政壇的第一步。

1947年,中華民國選出了第一屆國民大會

代表、第一屆立法委員及第一屆監察委員,然

而國府遷臺後,因遲遲未能反攻大陸,政府以

「淪陷區無法改選」為理由,不願進行全面改

選,造成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任期長達45年的

「萬年國會」怪現象。為了解決此問題,民進

黨期待找到一位不會戀棧國代權位的人選,得

以「選國代,廢國大」,而形象清新的賴清

德,深深地吸引了他們的興趣。

民進黨整整花了兩年的時間,不斷地上門

勸說、多顧茅廬,他才終於點頭答應。他心

想,與其成天在自己的診所抱怨、批評政治,

不如起來做點事情,「就像水溝髒了,你批評

沒有用,不如把它掃一掃,就乾淨了!」賴清

德笑道,沒想到自己「勞動服務」已經做這麼

多年了,「不過,男人嘛,就是要做一些讓血

會熱的工作!」

民代表現亮眼

順利當選大臺南市長

國民大會代表卸任後,賴清德順利當選臺

南市立法委員,不但連任四屆,其問政能力更

廣受各界肯定,曾獲國會記者票選「問政表現

全國第一名」、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連續四屆評

鑑為第一名的立委等。

2010年,賴清德當選第一屆改制直轄市後

的大臺南市長。「我希望把臺南打造成『文化

首都、科技新城、觀光樂園、低碳城市』,為

臺南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就任市長

已屆兩週年,賴清德仍未忘記自己當初參選時

的初衷,他強調,府城文學大老葉石濤曾說

過,臺南是一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

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他也期待,打造

臺南成為市民能好好做夢、幹活、戀愛、結

婚、悠然過活的宜居城市。

「我一直告訴自己,毋忘初衷!」賴清德

說,當初競選時向選民的保證他未曾忘記,包

括以最嚴格的標準清廉執政,用人唯才,將錢

花在刀口上,城鄉共榮、均衡發展,照顧弱

勢,治理水患等。做為第一任直轄市長,賴清

德強調,自己的責任就是確立大臺南未來發展

的方向,並為大臺南打下良好的基礎,而治水

防洪建設、土地利用計畫通盤檢討、捷運化公

共運輸系統建立、老舊工業區的活化與再生等

四大基本功,正是臺南市升格後最迫切的基礎

工作,目前也都逐一進行中。

把錢花在刀口上 迄今減59億債務

2012年《新新聞》周刊公布的縣市民感度

大調查中,臺南市的總預算編列是收支平衡

「零舉債」,在22縣市中實屬難得。「就像整

理衣櫃一樣,第一件事應該是把所有衣服都

拿出來檢視,有需要的再放進去。」賴清德

說,財政問題也是一樣,將所有預算攤開來檢

視,真正有需要才繼續編列,不需要的就直

接喊停。

從政以來,賴清德一向以「不妥協」的個

性聞名,認為對的事情,就一定會堅持到底。

上任之初,他就因堅持原本每名議員五百萬元

262626 賴清德 打造臺南成宜居城市

Page 29: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的小型建設工程款應暫停編列預算,而與議會

一度關係緊張,最終仍順利過關。接著,他又

刪了鄰長們每個月兩千元的交通補助費,「大

臺南有一萬四千多個鄰長,這樣一年至少要花

三億五千萬元,四年下來就是十四億,十四億

能做多少事情!」如此精打細算,為市府撙節

支出,難道不怕得罪這些選舉樁腳?「對的事

情,我就去做,如果對方不同意,我就去跟他

講道理。」看似溫文的他,說這話的口氣卻是

堅定不移。

每個縣市長都會面臨財源不足的問題,然

而賴清德卻表示,中央有中央的困難,地方

政府不能僅依賴中央,應盡自己的本分,開

源節流。接任市長時臺南仍有九百六十四億

的債務,至今,臺南市政府已經設法減少了

五十九億的債務。

臺南具文化深度 來臺南知臺灣史

「來到臺南,是一種緣分。」對於臺南的

迷人之處,賴清德如數家珍,滔滔不絕。他表

示,臺南在文化、歷史、觀光旅遊、民俗、美

食、人情上,都有其獨到之處。「全臺灣國家

級古蹟有89個,臺南就佔了22個!」他強調,

除此之外,左鎮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頭蓋

骨、南科地區大坌坑等考古遺址、安平地區屬

明鄭與荷據時期的古蹟、位於安南區的臺灣

歷史博物館,在在都說明了臺南文化的廣度

及深度。

「臺南本身就是一座生活博物館!」賴清

德說,臺南的歷史古蹟、傳統習俗的保存等,

都是難能可貴的文化資產,他希望,以後外地

遊客只要到臺南來就能知悉臺灣的歷史,增加

臺灣人的團結與共識,也提升臺南市民對臺南

的認同感及光榮。

談起臺南身為全臺灣唯一擁有三個國家風

景區的城市,賴清德不禁有些得意,表示臺江

國家公園、西拉雅國家風景區、雲嘉南濱海國

家風景區管理處(簡稱雲嘉南風管處)皆有其

可看之處,而去年底市府便發揮創意,推出臺

南跨年三部曲,第一部就是到位於雲嘉南風管

處中的北門井仔腳鹽田送夕陽,接著前往臺南

高鐵站參加跨年晚會,最後再到西拉雅國家風

景區轄區境內的左鎮二寮迎曙光,市府這樣

做,除了整合臺南觀光資源外,更期望能創造

地方商機。

以「醫療觀光」吸引寒帶國家旅客

賴清德表示,臺南相當適合發展「文化觀

光」及「醫療觀光」。文化觀光.顧名思義,

正是結合臺南的風光景色、歷史古蹟文物及府

1.101年臺南藝術節閉幕,賴清德頒發感

謝狀給參與演出的10組臺南在地優秀

表演團隊。

2.臺南市政府為新進人員及約聘僱錄取

人員舉辦研習班,使人員盡速適任新

工作,賴清德親自到場訓勉,期許新

進人員為民服務,勇於任事。

1 2

2727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30: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城特色小吃、農特產,帶給遊客具文化深度的

旅遊。至於醫療觀光,賴清德解釋,他期待未

來寒帶國家的遊客,能像遠從西伯利亞飛來七

股過冬的黑面琵鷺,在冬天時,來臺南享受迷

人的氣候,並運用豐富的醫療資源,更能在臺

南四處旅遊觀光,認識臺南。

「臺南的美食應該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賴清德笑著說,臺南美食不但全臺知名,更享

譽國際,然而,對於府城小吃的廚房環境及用

餐環境的提升,他坦言,要在短時間內移風易

俗沒這麼容易,但市府將盡力輔導小吃店家,

協助他們改善環境。

歷史都市聯盟、低碳示範城市

國際能見度提升 

至於如何提升臺南在國際上的能見度?他

強調,臺南應好好利用自己的優點及資源,讓

世界認識臺南。賴清德舉例,去年七月,世界

歷史都市聯盟 (the League of Historical Cities)

正式公布臺南市成為該聯盟新進會員城市,該

聯盟由京都發起,目前聯盟會員總計有來自

五十九個國家的九十五個城市會員,臺南市更

是臺灣第一個加入該聯盟的城市,將能增加臺

南的國際曝光率,也能與其他城市加強國際間

的交流,意義重大。

此外,臺南更於民國一百年獲得環保署肯

定,成為南區低碳示範城市,去年《數位周

刊》調查也指出,臺南是全國綠能產業聚落最

完整的城市,對此,賴清德表示, 一方面希

望能為臺南市民打造綠能、健康生活,另一方

面,市府也希望低碳城市的推動,能夠帶動國

際交流,與國際接軌,增加臺南的能見度。

除了加入城市聯盟、成為低碳示範城市

外,賴清德說,文化藝術上的交流,也是提升

國際知名度的方法之一。他舉例,去年舉辦的

臺南藝術節,是結合國際級的藝文表演與代表

臺南文化特色的在地優秀團隊,進行為期長達

三個多月的藝術盛會,知名美聲天團「美聲男

伶」也受邀於一級古蹟億載金城舉行演唱會。

「美聲男伶」抵達臺南前曾表示,過去曾在克

羅埃西亞的羅馬競技場、洛杉磯的希臘劇院等

古蹟表演,對於能在臺南古蹟億載金城開唱,

十分興奮期待。對於能讓民眾在古蹟中欣賞

國內外一流團隊的演出,賴清德不禁有些自

豪,認為這是只有在文化古都臺南才能擁有

的享受。

捷運化公共運輸系統

不花中央一毛錢

臺南整體的大眾運輸不夠便捷,無論是外

地遊客到臺南觀光,或是臺南市民本身的通

勤、通學,都帶來了極大的不便,而臺南人夢

想中的輕軌、捷運卻似乎仍然遙遙無期。為了

解決交通問題,賴清德表示,市政府將整合興

南、高雄、新營三家客運,規劃捷運化公共運

輸系統,共計六條幹線公車(綠線、橘線、藍

線、黃線、棕線、紅線)、六十六條支線公

車,自今年三月開始,每個月都會有一條幹線

公車上路,車身漆成同一色,統稱為「大臺南

公車」,讓民眾易於辨認。

賴清德說,捷運化公共運輸系統的概念來

自於與臺南同樣富有文化氣息的日本京都市,

京都市公車密集,四通八達,到各個景點都非

常方便。他強調,捷運化公共運輸系統將學習

282828 賴清德 打造臺南成宜居城市

Page 31: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捷運的精神,「車班密、準時,轉乘方便」,

配合臺鐵捷運化,加上票證整合等配套措施,

相信能滿足民眾的交通需求,並帶動城市發展。

「我以現有資源做事,不花中央一毛

錢!」賴清德說,中央補助臺南市捷運系統確

實有困難,畢竟臺南的運量有限,但若等到資

源全部到位才開始做事,「我不知道都下臺多

久了!」他表示,自己小時候家境貧困,懂得

沒錢有沒錢的作法,整合規劃捷運化公共運輸

系統並不需要額外花錢,而他也希望,在未

來能逐年將公車汰舊換新,並逐步換成電動

公車,減少排氣量,讓臺南能真正成為低碳

城市。

市民滿意度高 歸功歷屆市長及團隊

在各項縣市長滿意度調查中屢獲佳績,賴

清德表示,要感謝歷屆臺南縣市長打下的良好

基礎,也要感謝議會的支持,「我個人不敢居

功,但很感謝市府團隊。」他感性地說,這一

切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不是他個人的功

勞,「但是我知道市民對我的期待很深,我們

一定會再接再厲!」。去年年底已宣布2014年

將參選臺南市長連任的賴清德,對於臺南的未

來有著什麼樣的期許?「我希望,臺南未來會

是一個年輕人看見希望,壯年人實現理想,老

年人得到幸福的城市⋯⋯」賴清德的眼神中,

充滿了對未來的信心。

3.臺南市政府與國防部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永康砲校遷校

開發案,不僅將讓永康地區由傳統製造業基地,加速蛻變成商

業服務機能聚落,同時創造更多綠地空間回饋市民。

3 4

4.臺南市政府與奇美集團合作「送愛到仙台」活動,接待300位來

自日本仙台姊妹市學子訪問臺南,撫慰311災後的心 靈 , 並 深

度體驗臺南的生活與文化。

2929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32: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當老師是一種privilege(福氣),因為可

以影響別人!」從醫學系學生詩人、婦產科住

院醫師,轉換跑道至教育界發展,前後歷任成

功大學生理所教授、醫學院副院長、教務長等

職務,今年二月接任東海大學第八屆校長的湯

銘哲如是說。

為父親選讀醫學系

記者夢碎只好當醫生

時光回溯到湯銘哲高三開學前夕,那天,

他意外聽到父親對母親說:「這輩子最大的遺

憾,就是家裡沒錢培養我成為一個醫生。」聽

出父親話裡的深深惆悵,原本決定報考甲組

(理工)的他,開學第一天就直奔教務處,告

訴教務主任自己轉至丙組(生物醫農)的意

詩人、醫生到校長──

採訪、撰文/校友中心 陳宜彣

願,教務主任見有學生願意報考以醫學院為

主的丙組,自然樂見其成,爽快答應了他的

請求。

由於在臺南第一高級中學前兩年期間皆擔

任班長,湯銘哲此舉也帶給同學極大的震撼。

聯考放榜後,湯銘哲順利錄取了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系,由於當初是因為父母親的期望而進入

醫學系就讀,對於未來,他在期待中亦有困

惑。儘管醫學系的課業繁重,他卻不肯放過任

何一個摸索興趣、充實學養的機會,「當時沒

有輔系,但是我那時候輔修是文學、藝術、音

樂和體育!」湯銘哲笑著說,自己不但選了許

多外校的人文課程,更參加了許多社團,諸如

北極星詩社、愛樂合唱團等,甚至辦了報紙

《北醫人報》。

湯銘哲█ 跨界完美演出 █

303030 詩人、醫生到校長──湯銘哲跨界完美演出

Page 33: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院院長黃崑巖的人文風範,最後,湯銘哲仍是

選擇了成大醫學院,從那天開始,他在成功大

學一待就是二十幾年,先後歷任醫學院副院長

及教務長等職。

談到擔任醫學院副院長及教務長等經歷,

湯銘哲說,因為職務的關係,常常能接觸到世

界各地科學家及教授,有的可能是諾貝爾獎得

主,也有些是在教學或產學合作表現特別突出

的教授,而他們共同的特性就是心胸開闊、有

創意、懂得創新,且同樣都希望能將自己手上

的事情做好,造福世界上更多的人。

「人文教務長」

學生擔心撐不過一季

二○○七年,湯銘哲受時任成功大學校長

的賴明詔之邀,接任教務長一職。決定接下這

個挑戰以後,他最常思考的兩個問題,一個是

如何提升學術及人文環境、讓學生可以學到更

多,另一個就是如何讓成大成為一間理想的

大學。「成大培養出來的學生,專業素養很

夠,但是在人文、創新、國際觀上還是有所不

足」,湯銘哲說。

未料,賴明詔就職時發表的演說,竟和他

的想法不謀而合。「他那時候說,成大的教

育目標是希望學生專業與人文均衡發展,要

創新、跨領域學習,擁有國際觀並為社會服

務。」湯銘哲如數家珍,一一道來。

有著「冠狀病毒之父」美譽的賴明詔,雖

然專長是病毒學與分子生物學,卻同時拉得一

手好提琴;研究領域為細胞及分子生理學的湯

「辦報這件事影響我很深。」大學辦報的

經驗,加上當時早他一年畢業的好友順利當上

記者且勝任愉快,畢業後的湯銘哲,一開始就

以成為報社記者為目標,然而接連投履歷於聯

合報及中國時報兩間報社皆未獲錄取,「所以

我只好回去當醫生。」順利進入臺北市立婦幼

醫院擔任住院醫師後,他卻發現自己找不到能

學習的典範,「如果我要當醫生,我就要當個

好醫生;如果學不到東西,那我這輩子可能就

完蛋了!」

赴美留學定志向

成大一待廿載

下定決心離開醫院後,湯銘哲申請上美國

的密西根大學生理學研究所,「出國留學改變

我的一生!」他強調,在美國留學時,遇見了

許多好老師,這些老師們無論是在學問、做人

處事、對於學生的態度等方面,都令人十分欽

佩,對於學生的學習狀況更是相當關心。就這

樣,他確認了自己未來進入學術界服務的志

向。「因為我看到一位好老師對學生來說有多

麼重要,而且做研究真的是一件很enjoyable的

事!」談起留學時教授對他的啟發,湯銘哲仍

然念茲在茲,感念於心。

取得密西根大學生理學博士後,湯銘哲在

密西根及南加州大學做了三年博士後研究,決

定回臺灣貢獻所長。當時與他接洽的長庚醫學

院及成大醫學院,皆希望能爭取他至學校任

教,長庚醫學院更提供了高達一千萬元臺幣的

實驗室起動費,然而,因為欣賞當時成大醫學

3131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34: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銘哲,也同時具有詩人的身分;同樣人文涵養

豐厚的兩人,教育理念極為相近,自是一拍即合。

然而,對於湯銘哲接任教務長一事,他的

學生卻不這麼樂觀,甚至在寫給他的卡片上形

容他就像一隻「誤入叢林的兔子」,擔心他連

三個月都撐不過去,後來湯銘哲任期滿三個月

時,還特地告訴這名學生,自己已經做了三個

月,請他不必再擔心了。

擔任教務長的第一年,文學院的某些教授

甚至送給湯銘哲這樣的封號:「自稱人文的教

務長」,對於他的人文素養仍有疑慮,「不過

經過一年的觀察以後,第二年他們就改叫我

『公認的人文教務長』了!」湯銘哲笑著說。

湯銘哲強調,文學院的存在,對於一所綜

合性大學來說,自有其重要的地位,工學院起

家的成功大學,常以拿多少國科會計畫、產學

合作成果來評量教授,「這對文學院的教授們

來說是一種侮辱。」他斬釘截鐵地說。

延攬龍應台、斯華齡

提倡人文及創新

他回憶,甫上任一個月,教育部就請成

大高階主管們前往說明成大做了一年「五年

五百億計畫」的評鑑結果。教育部批評,成大

教師只注重研究卻忽略教學,在人文社會科學

方面表現較弱,國際化程度也太慢,且學生的

學習成效無法感覺到,學校對他們的關心不

足,氣氛十分嚴肅低落,還有主管被數落得流

下眼淚。當時湯銘哲告訴教育部評鑑委員說:

「給我們一年時間,我們一定會做得更好!」

要如何讓成大變得更好?成大最需要的是

延攬什麼樣的人?經過反覆思考,湯銘哲決定

與成大外文系畢業的知名作家龍應台聯繫。

「校友裡面以人文素養聞名的,龍應台應該是

Number One吧!」親往拜訪的策略果然一舉奏

效,「我只用了五分鐘,就讓她(龍應台)

從不認識我到欣賞我,拍著我的肩叫我『老

弟』!」湯銘哲的口氣不免帶著一絲絲的得意。

323232 詩人、醫生到校長──湯銘哲跨界完美演出

Page 35: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湯銘哲邀請龍應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請

她與學生分享之前到成大對校內一級主管演

講。為什麼?「一級主管受到薰陶以後,這樣

以後他們才會更注重人文精神,學生也會受

益。」湯銘哲笑著回憶,龍應台相當欣賞校長

賴明詔的氣度,當天更提了她對成大的許多期望。

另外,他也延攬曾任美國海軍海面戰爭中

心資訊科學群主持人的傑出校友斯華齡教授,

邀請他返校創立三創研發中心,教授學生如何

培養三創:創意、創新、創業,促成學生做跨

領域的合作與學習。「我一邀請他,他就告訴

我『我等這個機會等很久了!』。」斯華齡對

於母校的熱情,讓湯銘哲印象深刻。教務處成

立三創中心,開設三創研發通識課程,不但教

導學生如何運用創意研發新產品,更提供優秀

創業團隊天使金成立公司,鼓勵參與國際競

賽,每個學期選課人數都爆滿,很受學生

歡迎。

重視國際觀

聆聽學生聲音

湯銘哲相當重視學生國際觀的培養,時常

鼓勵學生多與校內的國際學生互動,了解各國

的文化,把握機會「走出去」拓展眼界。他支

持學生與龍應台基金會合作,共同成立了討論

全球議題、培養全球公民意識的「成大思沙

龍」,盼能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且將這股國

際化的風潮推廣至校園。

「要推廣國際觀,善用具有國際觀的人也

很重要。」他舉例,時任副校長的馮達旋,擁

有豐富的國際經驗,視野宏觀;另外,前荷

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駐臺代表胡浩德(Menno

Goedhart),在他的邀請下退休後至成大擔任

駐校專家,並籌設荷蘭文化遺產臺灣研究中

心。「但是今年四月、五月間,他就離開成大

了。」湯銘哲的口氣充滿惋惜及歉疚之意,他

表示,由於成大未繼續提供研究計畫,使得原

本打算定居臺南的胡浩德,最終還是決定收拾

行囊返回荷蘭。

成大79週年校慶學士學位學程班進場團拍(2010.11)

3333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36: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他強調,事在人為,重要的是有沒有用心

去做。自上任開始,他就時常聆聽學生的心

聲,了解學生對於學校的期望,並且設法改

善,他認為,大學最重要的就是學生,「如

果你覺得他們重要,你就會去聽他們在想什

麼。」教育部的一年之約言猶在耳,八個月

後,教育部就通知要到成大訪視,當時賴校長

團隊與三創中心主任斯華齡經常與學生腦力激

盪,思考該如何呈現成大這八個月來的成果。

教育部評鑑委員來訪的當天,由校長賴明詔報

告三十分鐘,另外三十分鐘,則由學生發揮創

意,呈現十個月以來他們眼中成大的改變,且

全程以英文發表。對於如此打破慣例的報告方

式,評鑑委員十分欣賞,對成大的批評及疑慮

也雲消煙散。

不墨守成規 鼓勵教職員生自我突破

 湯銘哲坦言,國內大學以系所為本位出發,

專業知識強,但是束縛太大,對於培育「人

才」的想像不足、諸如人文精神、美感品味、

藝術涵養等,皆有待加強。如何做到「通識博

雅」?「我很同意黃崑巖院長說過的『先做文

化人,再做科技人』!」他強調。

「未來社會需要的一定是跨領域的人

才!」湯銘哲說,大學中最棒的事,就是常有

機會坐下來與不同領域的朋友討論問題,從不

同角度和面向去辯論,也能從中學習獨立思考

及判斷的能力。他指出,現在大學生一項很大

的問題,就是「不會問問題」,「所以我支持

陸生來臺就學,其中有一個理由,因為他們很

敢問問題,臺灣學生需要被挑戰!」他說。

不願意墨守成規,只要是認定有創意、值

得一做的事皆全力支持,無論對於職員、學

生,湯銘哲的態度都是如此。他舉例,擔任教

務長時,教務處有位約聘職員向他辭職,表示

要到澳洲打工渡假一年,湯銘哲卻告訴這位同

仁「不必辭職,這是你學習的機會,回來以後

再繼續在成大貢獻所長!」,並為她保留職

位。「她回來以後,就在招生組工作,現在英

文很好,能力也很強!」

醞釀推動東海大學「文藝復興」

於湯銘哲任內創立的「學士學位學程菁英

班」強調培育具人文素養、國際觀及創意的專

業領導人才,在學期間並補助每名學生十萬元

經費組團出國壯遊研習。他回憶,當時學士學

位學程班有位學生張國益,向教務處表示不願

意參與組團的出國研習,希望自己運用這筆經

費,一個人到德國去自助旅行,卻未獲允許。

湯銘哲知道這件事情後,覺得既然不是到非洲

等較為危險的地方旅行,有何不可?於是決定

同意學生的計畫。張國益回國後報告出國所見

所聞,展現國際視野的廣度與深度,深受師生

們讚許,後來他也到大陸南京大學當交換學

生,並在交換期間騎單車壯遊西藏,記載下許

多珍貴的人文紀錄。「現在學生都叫他『國益

大神』,很崇拜他呢!」湯銘哲笑著說。

對於今年二月接任東海大學校長一事,湯

銘哲自我期許能在具有豐富人文精神的東海大學

中,推動「文藝復興」的浪潮。「我還在學習、

準備,但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他堅定地說。

343434 詩人、醫生到校長──湯銘哲跨界完美演出

Page 37: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待後進如子,因材施教──吳華林教授專訪

一走入醫學院四樓的接待室,一位長者用

真誠的笑容歡迎我們。這天,陽光和煦,就跟

他的氣質一樣,給予他人溫暖又被尊重的力

量。而他,正是獲頒「有庠科技講座──生技

醫藥獎」,並且獲得國內最高的學術獎項「國

家講座主持人-生物及醫農科學類」殊榮的成

大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吳華

林。長期致力於凝血酶調節素蛋白的研究,發

表一系列的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成就領先全球。

吳教授年輕時便因父親建議及臺北環境較

優等因素,自七股鄉下北上就讀高中。高中就

讀臺北市立建國中學,求學一路順遂的他,謙

虛的說只是因為考試天分比較好罷了。

轉往研究道路的轉捩點

大學時原本預計就讀醫學系的吳華林教

授,當時因為臺大的校園資源及環境而選擇放

棄其他學校醫學系的選擇,轉而就讀臺大醫技

系。在進入大學後,卻發現轉系不易,慢慢的

就走到研究的道路上了。吳華林教授表示,雖

然當初覺得有點可惜,但現在回頭看這個人生

的轉捩點,卻發現一路走到現在,研究也是一

條不錯的道路。

從無到領先世界

當年回到臺灣,實驗室的研究是從「無」

建立的,國際上對這個蛋白的研究比較少,所

以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教授神采奕奕地表示,

積極地投入研究能有好的結果,實在是很幸運

的一件事。國際上對凝血酶調節素蛋白的認知

常受世界大師的影響,認定其為控制血液凝

固的蛋白,讓它的其他特性被忽略,然而教授

的實驗室卻發現該蛋白並非只有在

血液凝固等相關生理現象發生

時才會表現!於是「反骨」的

提出質疑並投入研究,進而發

現,此蛋白除了具有抗凝

血的功能,還具有

加強細胞間連

採訪、撰文/材料系102級 張國益

土木系104級 周侑婷

歷史系105級 張巧瑩

3535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38: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結、抑制發炎反應等其他功能,並且在傷口癒

合的過程中,也佔有十分重要的角色。因為勇

於提出質疑,認定其具有更多功能且做出系列

研究證明,造就目前的研究成果。

對研究、教學心無旁鶩的去做

吳華林教授二十幾年來,始終如一的研究

蛋白酶,他表示是受到指導老師的影響而成。

他的指導老師是一個十分嚴謹的人,對一件事

會用非常認真投入的態度去做。吳教授「到實

驗室不想雜事,就只認真做事」的個性便是深

受指導老師的影響。教授還開玩笑的說:「指

導老師一生唯一的興趣就是做研究,除了偶爾

會釣釣魚。」如此專注研究的原因之一,也是

回饋國家與社會提供的資源與栽培,盡自己應

盡的義務。

期望臺灣成為領域權威

吳華林教授的實驗室累積二十幾年的基

礎,花了長期的努力、時間、金錢等等,才有

辦法擁有現在的厚實功力。談到對未來的期

望,教授舉「蛇毒傳奇」的故事為例,希望該

研究能像蛇毒研究在臺灣的發展一樣,有許多

的實驗室共同進行研究。畢竟一個實驗室能做

的研究是有限的,若臺灣在將來有更多的研究

員對這個領域有興趣,大家一起在該領域做研

究,他將十分樂意提供方向與資源。目前臺灣

在國際上已經具有領先地位,如果可以利用現

有資源發揮、傳承下去,不但能夠使該領域的

研究理論將更趨完整,還可以提高臺灣在國際

上的學術研究地位。

應該培養批判分析、自我表達的能力

提到臺灣與美國大學生的差異,吳華林教

授反駁臺灣學生不認真的說法,表示反而美國

學生在學習上沒有臺灣學生般努力。臺灣學生

非常擅長「記憶知識」的累積,但相對在蒐集

資訊以及資料分析上的能力較弱。美國學生則

剛好相反,他們擅長蒐集、分析資訊,並提出

自我的意見。他認為臺灣學生應該要多多學習

分析、批判的技巧。蒐集全球與自己專業領域

相關研究資料並做統整後,分析其研究內容的

缺失及優勢,進而寫出一份論述表達自己的意

見。

近代科學發源於西方,以英語作為共同溝

通語言。由於語言的隔閡,臺灣在研究內容

的更新上較為緩慢,使臺灣研究的進度落

後,甚至要花更多的心力去取得資訊。

另外,華人出國讀書的風氣盛,人才

大量流失,使國外教授學者研究成

果更加卓越。現在臺灣學生研究

資料蒐集上已經十分紮實,但

由於文章及語言表達能力較

差,需要較多引述資料做

為舉證。吳華林教授還

363636 待後進如子,因材施教──吳華林教授專訪

Page 39: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做一個生動的比喻,一份臺灣學生論文的資料

量居然可以等於一位美國學生寫三份論文的資

料量。推究根本原因,「英語能力」和「表達

自信」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把石子,每顆石子一定都不一樣」

「每人都有每人的才幹,應當要尊重每人

的不一樣。」吳華林教授認為,教導學生應該

「因材施教」,教育本應當如此,針對個性、

能力不同做合適的「引導」才是老師最重要的

任務。雖然學生很難教,但是自己的小孩也一

樣很難教。若能尊重自己的小孩追尋自己最適

合的位子,那麼為什麼就不能尊重自己的學生

做同樣的事呢?學會尊重別人,就像別人尊重

你一樣。另外他也非常享受與學生在研究上的

互相建議討論。當一件事情一直握在手中,很

容易會陷入自己的框架而無法察覺問題所在,

需要接受多方提出意見,協助跨出自我思考的

框架。所以,當有人提出異議時,我們應當感

激。當他有不一樣意見時,代表他想過了。當

把這些意見整理成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結果

時,整個過程大家學習、成長,然後變得更

好。

「如果真的去瞭解世界上的人,並尊重他

們不一樣,對於不同的想法,你會更有辦法去

包容。」我們對於這一句話的感受十分深刻,

看著年邁的教授透出堅毅的神情,那股眼神的

力量鼓勵我們去了解不同的故事,也讓我們深

深認為,身為一個專業的研究者,吳華林教授

也是一位充滿關懷與尊重的教育家。

告訴自己「你可以做到」

「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出國去」,

這是吳教授讀書時期非常盛傳的一句話。他與

大多數人現代年輕人一樣,年輕時也很難想像

未來自己的樣子。但由於當時高學歷的人少,

似乎會有一條大家走的道路,比較不會那麼迷

惘。對於現在的年輕人,教授自謙能給予的不

能說是甚麼建議,只能說是一種鼓勵。

他鼓勵大家都應該對自己的未來需具有

「信心」的去掌握,並且永遠告訴自己「你可

以做到」。更要懂得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尊

重自己,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同時一生中都

要努力培養自己的能力;尊重他人,了解他人

行為背後的原因,做出更多的包容。

教授更舉自己曾經在醫院裡,因為號碼牌

過號直接到服務臺辦理手續,而受到下一號的

民眾誤會的故事為例。因為能夠體諒對方生氣

的理由,所以當時為了避免紛爭,教授選擇先

讓那位民眾辦理,減少櫃臺服務員的麻煩。言

談中,教授更是不時強調「表達」、「表現」

的重要性。一件事讓別人知道而且有興趣,讓

自己的聲音被聽到,這是在社會上十分重要的

能力。

對談的過程中,吳華林教授散發來自臺南

鄉下的親切感,靦腆並微笑地道出自己小時候

的故事,說明自己研究時的侃侃而談,以及對

待學生如自己孩子般的尊重與包容,體現出教

授身為學者及一位教育家的氣度與深度。

3737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40: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做人比做事重要!」──鄭芳田教授專訪

曾經,他花了19年在中山科學研究院,一路

從研究助理奮鬥升到最高階研究員;基於照顧

年邁雙親的考量下搬回臺南,從成功大學副教

授做起。中科院的研發保密性質讓他在臺灣學

術界毫無根基,頭三次申請國科會大型產學計

畫皆出師不利,卻先蹲後跳、越挫越勇,更榮

獲行政院2011年傑出科技貢獻獎與101年國家發

明創作獎發明獎金牌,他就是「半導體生產自

動化教父」──成大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講

座教授鄭芳田。

感恩惜福、追求真善美的家庭教育

鄭教授的父親是日治時代的娃娃兵,因表

現良好被指定為自殺飛機「神風特攻隊」的飛

行員,「日本投降時,我父親只差四天就要出

征了!」小時候家中經濟狀況不佳,儘管如此

採訪、撰文/交管系103級 蘇鼎軒

測量系103級 陳宜珮

鄭教授的媽媽以言教與身教給了他非常珍貴的

寶藏「答應別人的事就要做到」、「凡事追求

真善美」。為了減輕家裡經濟負擔,鄭芳田考

上成大電機後沒有再拿過家裡一毛錢。甫下成

功嶺就開始兼家教,課業成績也一直保持「可

免除學雜費又能拿獎學金」的全系前三名,平

均每月可給家裡兩、三千元的補貼(相當於當

今物價的兩、三萬元)。

求學歷程中對鄭教授影響最大的老師

「大學二、三年級時遇到的孔繁鉅老師影

響我蠻多的。孔老師每次上課前必先消化過課

程內容,自己製作筆記於上課講授,非常盡

責,直到現在我教學授課也是如此用功。我也

要求我的學生絕對要盡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

充分準備,要求自己絕對不要被任何人問倒。

383838 「做人比做事重要!」──鄭芳田教授專訪

Page 41: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如果每次都這樣訓練自己,一定會成功的。」

除了盡責的態度之外,針對自身專業的培

養,鄭教授也特別提到:「讀工程的人一定要

重視物理意義。大一的導師林料總正是我的啟

蒙老師,當時人們都認為只有專科技職教育才

會討論物理意義及實務經驗,大學裡多數學習

僅是理論計算。因為上了林料總老師的電機機

械課,我才發現這些理論於現實生活中的意

義,不僅提高我的學習興趣,也對我後來的研

究有很大的助益。」去了美國之後,面對過去

未曾接觸過的學風,他接受了更大的衝擊,美

國人對於物理意義非常重視,實作能力非常

強,也因此更瞭解理論於現實世界中應用時該

做什麼修正。「沒想到後來我竟然會來成大教

書。現在我指導學生也非常重視物理意義,要

真正了解數學式中每個參數的實際意義,對於

我們現在的研究很有幫助;例如量測值與理論

估算中存在極大的差異時,我們必須要想辦法

修補這些誤差或是調整量測模型,此時物理意

義的觀念非常重要,才能把這些實務經驗納入

模型中,也才能夠真正實用。」

美國的求學經歷對鄭教授最大的影響

是什麼?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在美

國求學的經驗讓鄭教授深諳Brainstorming的優

點。現在的他非常熱愛與學生一起討論問題,

每個星期固定與不定時的會議常常可以提供新

的點子、互相激發靈感,面對問題也有機會找

出新的方法解決,效果更好、更容易突破瓶

頸。「當老師最寶貴的地方在於,我會變老,

但是每年進來的學生都是年輕的、都有新的想

3939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42: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法。我非常喜歡和學生一起找問題、討論問

題,而且和年輕學生在一起還可以保持著有年

輕活力的感覺!」

「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老師」一直是老

師教學的座右銘,老師只是提供研究方向,學

生則應該自己深入研究。更令人開心的是師生

討論時的火花,當學生提出新的構想挑戰舊的

方法時,就是創新的機會。教學相長的樂趣是

老師堅持在這個崗位上的重要原因。

在中科院苦幹實作,長官一致讚賞

「我的意志力可說都是在求學時代磨練出

來的,體認自己要做兩、三個人的事才能保持

領先。」最後以系上總成績第一名畢業的鄭芳

田,因家中經濟狀況不佳,加上身為長子身負

家計的重任,所以選擇進入有在職進修機會的

中山科學研究院工作,以踏實肯做贏得長官一

致的賞識。1980年當時院內要從一千多個基層

人員篩選三到五個人出國攻讀碩士,鄭教授以

優異的表現脫穎而出;1986年教授再次獲得進

修博士的機會,用功衝刺研究機器人學,僅花

兩年三個月便拿到學位,回國不久就接掌「海

新計畫」的計畫室主任。

能夠在短時間就獲得這麼大的成就不是沒

有原因的。鄭芳田教授從學生時代開始,每天

的生活都在學校及圖書館中度過,生活規律而

單純,至今仍維持每天早上九點到校,晚上

十二點才離開的習慣,心無旁鶩全心投入工作

及研究之中,無怪乎在各方面都能有如此卓越

的表現。

換跑道重新出發

鄭芳田教授在中科院已經升到階級最高的

研究員,並擔任主管級職位,過了19年「只有

週末才能回臺南跟妻小團圓」的單身赴任歲

月。鄭芳田原想說服父母舉家搬到臺北,最後

老人家卻不願離開熟悉的住所環境,讓他只好

在1995年離開中科院到成大任職,應聘為新成

立的「製造工程研究所」副教授。但到了成大

後,因為在學術界的資歷不夠深,很多比自己

年紀輕的學者都變成自己的前輩或上司,此與

在中科院任職時的模式完全不同,須花時間適

應。但憑著在中科院所學到的大型系統整合與

實作之技術及打拚的精神,鄭芳田教授在不到

14年的時間內就從副教授升任為講座教授。

產學合作的契機

在中科院的經驗促成了後來鄭芳田教授朝

產學合作之方向發展的動力。1996年國科會要

發展與半導體產業相關之研究,有個招募全國

八位教授擔任半導體種子教師的培訓計畫。

「很感激電機系的蘇炎坤教授,在我剛進成大

的第二年就邀我加入,所以那時候有機會到矽

谷受訓。」在接觸半導體產業後,鄭教授發現

404040 「做人比做事重要!」──鄭芳田教授專訪

Page 43: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321巷房舍概況整理(繪圖:連子儀)

38陳老師數學系

36陳主任事務處

40空屋

23羅老師國文系

42空屋

25空屋

44空屋

48空屋

31空屋

33李老師系統系

35黃老師歷史系

37方老師數學系

27郭柏川紀念館

19-1 19-2正副廠長宿舍

21-1 21-2已燒毀

29李老師數學系

已拆毀

康寧園

321巷

球場

眷村

原兵配廠的範圍

原公園新村︵兵配廠眷屬宿舍︶

其生產系統與在中科院所研發的武器射控系統

類似,都非常需要自動化與系統整合技術,所

以鄭教授決定致力於將在中科院所磨練出來的

自動化與系統整合技術,轉應用於半導體、面

板、太陽能、及傳統工具機產業的研究領域

上,順遂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業競爭力之目標。

在業界深耕19年後才進入成大任職的鄭芳

田教授,其論文數無法與其他教授相比,所以

想辦法發展自己的長處與優勢,把在業界的實

作經驗帶進學術界來,促成產學合作。「中科

院的訓練就是從無到有,把無形的觀念變成有

形的實體,於是我就想辦法把學術界較缺乏的

這一塊訓練帶進來。」鄭教授如是說。

現今學術界跟產業界的關係

鄭教授指出,學術界大部分都比較重視發

表學術論文而忽略產業界對實作的需求,導致

業界對學界的研發能力沒有足夠信心,所以都

不太敢跟學界合作,這種情況就會造成產學脫

鉤。臺灣對促進產學合作的鼓勵還是有改善空

間。鄭教授有一股對社會的使命感,他認為:

工程背景的教授們,學的是工程及其應用,所

以更應該要想辦法讓自己的研究能夠被產業界

所採用,如此對社會才有所貢獻。學界不但要

重視論文的發表,更要把論文中之技術內容轉

成專利,並將此專利技術推廣出去被業界使

用,這才是有價值的。

產學合作的最大困難處

業界在生產線上的要求跟標準都極為嚴

苛,但是在學校實驗室內所做的模型或模擬訓

練跟實際生產線上的情況真的落差非常大。教

科書裡的題目會解,不見得就能解決生產線上

的問題。所以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即使必須在

半夜或周末等生產線上的機臺之空擋時間做實

際上線測試實驗,鄭教授還是繼續堅持走產學

合作這條崎嶇的道路。另外,一般做產學合作

計畫時,合作廠商的工作項目要求都很多,而

在提供經費時卻都不是很大方,這點亦是另一

個產學合作的困難處。

得獎經驗談與感言

鄭教授對榮獲行政院2011年傑出科技貢獻

獎與101年國家發明創作獎發明獎金牌的經驗

與感言如下:「本次得獎之專利名稱為『雙階

段虛擬量測方法』與『全自動化型虛擬量測的

伺服器與系統及方法』。由其名稱可得知此二

專利的範圍是將自動化與系統整合的技術運用

在虛擬量測上,且包含技術架構、演算法、實

現方法、及其伺服器的製作等。上述之所有項

目就是芳田所負責的自動化實驗室與E化製造

研究中心所欲發展的核心技術。這些技術不但

已研發成功,且已技轉給半導體、面板、及太

陽能產業使用。現階段更在一半導體晶圓代工

大廠成功地展示此全自動虛擬量測(AVM)系

4141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44: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統的所有功能與實用性,目前該廠已決定要技

轉本AVM系統,以便能在該廠的生產線上進行

量產應用與佈署。另外,最近芳田亦將本AVM

技術推廣並運用於CNC工具機之加工精度預

測,且已成功地在『2012TMTS臺灣國際工具機

展』展出。目前,亦有一工具機製造商表示高

度興趣並洽談進一步合作中。

由上段之描述可知,要能榮獲本傑出科技

貢獻獎與發明獎金牌所必須進行的工作及時間

與精力的付出有多大。芳田在此要感謝賢內助

能付出所有的時間全職照顧我們的女兒,讓我

能無後顧之憂地全心投入於教學與研究;並感

謝成功大學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自動化實驗

室及E化製造研究中心所有學生與助理們的勤

奮研究與工作,如果沒有您們的鼎力支持,芳

田的研究團隊絕無機會榮獲此傑出科技貢獻獎

與發明獎金牌。感恩再感恩!」

大學畢業生該考研究所或直接投入職

場?

如果想兼顧到產業界的職場發展,能進入

有執行大產學合作計畫的實驗室做研究生是最

好的選擇,因為其訓練內容不輸產業界自行舉

辦的在職訓練,且還能拿到學位。若兩者無法

兼顧,鄭教授還是鼓勵先繼續讀書;因為先進

業界就不易再回來讀書,即使能回來全職讀書

然仍無法參與產學合作計畫,這兩年的時間會

與業界脫節,反而影響職場發展。因此,雖然

產業界可培養的技術能力比校園更紮實,但是

以一名老師的角度,仍然鼓勵學生們多讀書,

不要太早進入職場。鄭教授說,讀書是一種修

養,人生不能只有賺錢,人格的培養更為重要。

讀書對人格的薰陶有很大的影響,書讀多一點,

修養會好一些,所以仍鼓勵先讀書再進業界。

給後進的話

鄭芳田教授說,現在學生確實比他們那一

輩好玩,但這也是環境使然,不該過度苛責學

生。同時教授也強調了學習環境的重要,在他

的實驗室,老師沒有走,學生也不好意思走,

彼此相互感染學習的氣氛,使學生們都十分用

功。閱人無數的鄭教授對成大學生也表示肯

定,「臺成清交的學生們相比,成大學生最有

修養,成大訓練出來的就是比較會做人。」

「臺灣只有站上全球的舞臺才有機會。」

鄭教授非常看重學生的外語能力與國際觀,即

便國內高等教育水準已經非常優秀,鄭教授依

舊希望學生可以具備良好的外語能力去與國際

溝通學習,也鼓勵有機會可以爭取至國外留

學。成大學生現在的英文能力有待加強,也缺

乏外國文化的衝擊,希望成大學生未來可於此

方面多多加強。

除了走出去,教授也提醒現在的學生應該

要多思考自己能對社會和國家付出什麼、貢獻

什麼?當初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攻讀碩博士

時,鄭教授深深感受到美國人的向心力,不論

自己身在何方,對母校的向心力非常強,也常

常看到四處征戰後又回到母校服務的學長姊。

鄭教授也期許成大學生未來可以走出臺灣,再

把經驗與熱情帶回臺灣。

4242 提倡橘色科技 王駿發:幸福很重要!42 「做人比做事重要!」──鄭芳田教授專訪

Page 45: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一身正式、筆挺的西裝,絲毫無減簡伯武

教授的親切感,簡教授同時兼具了堅毅與溫厚

的特質,而且這樣的特質不只展現在他的學術研

究上,也在他對學生及社會的關愛上表露無遺。

教授娓娓道來,何以他的求學歷程從臺大

藥學系、臺大藥理學碩士到美國德州大學藥理

學博士,一直堅定地走在藥學領域的路上。教

授坦然道,高中聯考選填志願時,並沒有多

想,其實只是按當時眾人共同的志願序,也就

是分數高低來填志願卡的,而後來也就理所當

然得依著分發的結果,進入了當時的第二志願

─臺大藥學系。教授說,大一、大二時,還沒

有開始學習專業的科目,只讀基礎的學科,像

是生物、化學等科目,但是助教會帶他們到校

園巡禮,認識校園中的植物以及它們的用途和

功效;另外,系上也常常安排「採藥」的活

動,名為採藥,但是對他們來說卻是到山上遊

玩的好機會!一開始接觸藥學的有趣經驗,便

引發了他的學習興趣。到了大三,開始上調劑

學,學習各種藥物的使用,簡教授講述親友詢

問藥物使用的經驗,讓他意會到原來自己所學

是如此實用!「化學這樣抽象的知識變成能運

採訪、撰文/外文系102級 姚蘊玲

臺文系105級 方子寧

成就,由追求興趣開始── 簡伯武教授專訪

4343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46: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用在生活中!親戚有時候都會問我這藥怎麼

樣,就想說學這個也還不錯,還可以幫助家

人!」一談到藥學的迷人之處,教授的興奮之

情溢於言表「藥學就像做菜一樣!」各種元素

拼拼湊湊,很可能就有意外的結果。教授也表

示,同樣是幫助病人,醫生必須承擔第一線面

對病人的壓力,但是鑽研藥學可以單純的享受探

索的樂趣,沉浸在一種自我充實感的美好之中。

大學時期孕育了簡伯武教授對藥學的熱

誠,而他在研究生涯的發展,其碩士班的指導

老師張傳炯院士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簡伯武教授一提起張傳炯院士,語意裡充

滿了敬佩與感激之情,「大學時就像高中一樣

只知道讀書,完全不會做學問,是他教我怎麼

做學問!」簡伯武教授表示,張院士重視學生

邏輯思考能力的培養,因此多以引導的方式,

幫助學生學習。「張院士指導的方法不是單純

只問成果及成效,而是問學生擁有什麼想法,

並如何去實踐,甚至是去預想操作後的結果,

以及之後的解釋、推證、辯證研究成果。」在

張院士的教導下,簡教授不只在做實驗、研

究,擁有追求滿意答案的動力,面對生活中的

任何事情,簡教授也能獨立思考。簡教授認為

做為一個研究者,不只要有批判別人文章內容

的能力,還要有自我批判的能力,反覆問自己

為什麼我這樣想?這樣想對嗎?跟著張院士學

習,他不但培養了做學問的態度,也開始敢於

挑戰知識的權威。

此外,在簡伯武教授思考出國求學的展望

時,張傳炯院士亦提供了關鍵性的建議,奠定

了簡教授日後學術研究發展的基石。簡教授碩

士畢業後便入軍隊服役,有次回臺大藥理系去

請教老師未來的發展。張傳炯院士本身以研究

蛇毒對周圍神經的作用在國際上享富盛名,

在1980年代,臺灣中樞神經的相關研究才剛萌

芽,甚至可說尚未起步,張院士分析了這方面

的趨勢,建議簡教授能往此領域發展。

1987年,簡伯武教授完成博士班的學業,

此時也正值成大醫學院藥理學系的成立,黃金

鼎院士便邀請他來成大任教,簡教授自1988年

開始,便與成大締結了深厚的緣分,至今仍持

續為成大醫學院奉獻。

簡伯武教授三年的時間便升等為教授,學

術研究也從1992年開始屢獲獎項。 看著簡伯

武教授的經歷,不免心生羨慕!但是實情卻不

似旁人以為的那般平步青雲,談到研究生涯中

的瓶頸,教授激動地說:「沒有那麼順利的!

失敗很多!做不出來就再做!」對教授來說,

因為自己擁有濃厚的興趣,即便屢遭困難也不

怕失敗。「我們這個年代不像你們這個時代比

444444 成就,由追求興趣開始──簡伯武教授專訪

Page 47: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較複雜,我們就是乖乖地做,努力做就有機

會!」教授並沒有多想可能隨之而來的薪水或

是聲名,只是抱持著踏實的態度在自己的專業

領域默默耕耘。

從1992年中華藥理學會優秀論文獎到2011

年的國家教授講座獎,簡伯武教授獲獎無數。

在眾多獎項中,對於簡教授來說,意義最深遠

的是1996年國科會論文傑出獎。簡教授表示,

這是第一次獲得此獎,對他有極大的鼓勵作

用,更增進了他做研究的動力。

簡伯武教授不只擁有傑出的學術成就,在

教學上也有自己的一套。「我收學生不是著重

成績,而是看他們的興趣!」在簡伯武教授的

觀念裡,櫻梅桃李各有其姿態,沒有哪一種比

另一種更美,因此教授盡可能提供學生需要的

資源和環境,幫助他們適性發展。簡教授以他

先前的博班學生做例子,「我之前有兩個博班

學生,一個很認真,成績很優秀,現在在陽明

生理所當助教」,教授笑了笑繼續說,「另一

個比較善於交際,比較沒有專心在實驗室,他

現在就在藥廠工作!」簡伯武教授深信,每個

人都能發展出自己的獨特的專長。

提及美國與臺灣學術環境的差異,簡教

授回憶起30年前自己求學時的光景與現下的差

別。「30年前,美國和臺灣的設備、儀器差很

多。我剛到美國,看到研究室有影印機,覺得

好先進,在臺灣時,都只能用手抄,但是現

在,臺灣的設備不比國外差!」除此之外,教

授亦表示成大醫學院科系眾多、也設有醫工

所,又比鄰成大醫院,進行跨領域合作相當方

便,是一大優勢。雖然如此,他仍然鼓勵學生

能多把握機會出國,他自己就經常帶學生出國開

會。因為除了先進的設備,創新性也十分重要,

出國交流能拓展視野,活化自身的思維模式。

因此,簡教授認為提升英語能力相當重要,教授

表示臺灣的頂尖學生的能力與其他亞洲地區不

分軒輊,只是學生的平均素質還可再提升。

簡伯武教授因為專業知識與生活的結合,

而開啟了對藥學的興趣,又將學術研究所學的

邏輯思考方式,運用到生活中,解決各式各樣

的難題;他追求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並發展成

自己的專業,也鼓勵學生尋找自己有興趣的領

域深造。教授認為:「做一個教授要不斷的自

我挑戰,教學、研究、服務都要兼顧,研究要

好,教學要更好!」不斷的自我期許,就能不

斷的進步。

若說嚴謹的研究工作有如冷峻的冬天,那

麼簡伯武教授無止盡的好奇心、熱切的求知慾

和踏實的努力,便是冬日午後閃耀的溫煦光芒

吧!

4545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48: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沿著康河,1953年的春天,黃色水仙花一

如往常的準備大肆開放,我們所熟知的DNA雙

股螺旋結構也同時誕生。

生物科學研究早期的活動以博物學之狀態

進行,工作內容主要是觀察、採集、分類等,

直到摩根(西元1866-1945)的果蠅研究確立了

了遺傳定律,二十世紀也正式進入了遺傳學的

時代,而究竟DNA或蛋白質何者才是可遺傳到

下一代的遺傳物質之爭論則是在1952年由赫雪

(西元1908-1997)與蔡斯(西元1927-2003)用

嗜菌體的感染機制與放射線同位素標定法方

較肯定DNA才是遺傳物質。下一個待追尋的科

學聖杯就是DNA的結構為何?曾獲諾貝爾獎的

鮑林 (西元1901-1994)在1953年的二月提出

DNA結構模型是三股螺旋架構的。而今天我們

所熟悉的DNA雙股螺旋結構則是在兩個月後的

1953年的4月25日由華生(西元1928-)與克里克

(西元1916-2004)在自然雜誌發表。

華生是在1951年秋天到劍橋,當時幾乎所

有的生物學家堅定的相信所謂的遺傳物質亦

即是基因絕對是由蛋白質所組成,因此DNA雙

股螺旋結構的發現除了說明基因的資訊如何

儲藏在DNA鹼基序列,也說明了它們如何複製

與傳遞給下一代,讓自己形成更多一模一樣

的DNA,至此方終結了「基因是DNA還是蛋白

質」的爭論。如果DNA雙股螺旋結構的發現只

停留在象牙塔的學術研究那麼現在社會應難給

予這麼多的關注,隨著DNA結構的發現、基因

的解碼、分子生物知識及技術大躍進後,現代

生物科技也隨之扶搖直上,截然與傳統生物科

技劃出一道時代的分水嶺出來,顯而易見的現

代的基因科技才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臺灣在

以基因科技為主的生物技術產業推動上一向不

遺餘力,隨著生物科技突飛猛進,我們的生活

雙 股 螺 旋到基因科技之路生命科學系兼任講師 陳少燕

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黃浩仁

46 DNA雙股螺旋到基因科技之路

Page 49: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變得比以往更便利與舒適,不管在醫學上、在

農業上解決了不少以往所無法克服的問題,例

如:疾病的治療,幫助了許多現代的病人;農

作物的基因改造,可創造四季豐收的農作物等

等,不勝枚舉。倘若攜帶這些新的的科技,搭

時光機回到從前,不難想像的必會讓我們老祖

先讚嘆不已。

在基因科學已有豐碩之際,我們將以農業

生技為例簡單的說明如何將這些成果轉譯至社

會大眾普遍受惠的應用科技。基因科技在農

業之應用分為兩大部分,一為基因改造生物

(GMO),另一則為分子標誌之應用。基改

生物是將別的物種的基因放入另一生物體內,

在植物科技之應用,則是將外源基因放入農作

物中,使農作物達到抗旱、抗病、更具營養價

值、增加可食用部位及增加產量等等。但自

1994年第一個延遲後熟的基改番茄出現並上市

後,我們並未看到如預期的成功,反而是一些

道德、生態平衡、健康過敏⋯⋯等等的諸多問

題也開始被考慮,如何在生物技術進步的同

時,思考下列三類爭議性的問題,進而取得平

衡,是現今大眾所要關注與思考的。第一,在

人類的健康方面,我們要考慮是否有人會對於

某些基因食品產生過敏,嚴重者甚至休克;第

二,以生態環境方面而言,我們創造出的優勢

物種例如抗殺草劑植物後,是否易降低生物多

樣性或破壞生態平衡,導致其他物種的絕滅;

第三,在道德與宗教方面,思考例如某些植物

含有動物基因,這對虔誠素食者而言是不尊重

的。再談基因分子標誌之應用。近年來由於基

因體研究之工具日益強大,國際農業生技大公

司漸漸將研究重心移至分子標記之應用,簡單

的說明分子標誌是生物體內可被遺傳到下一代

的特定可檢測物質,現階段主要是以DNA序列

為主,目前在農業上分子標誌主要是用在品種

鑑定、基因定位、子代品質檢查及輔助育種,

這四大類,其中透過分子標誌輔助育種可精準

的將特定的優良性狀透過傳統育種之方法產生

新的品種,由於不須透過基因轉殖技術,因此

較無基改生物爭議性問題,因此在商業品種改

良及生產上深具潛力。

全球人口估計到2050年時將達到90億,而氣

候變遷將使得人類賴以生活的生態環境會有極劇

之改變,我們將面臨糧食安全,及健康生活兩大

生存相關危機,因此如何藉由提升基因科學及科

技之發展而解決,是相關研究人員應面對的嚴峻

挑戰。本校在基因科技領域之研發工作,如生物

及醫學院系在功能基因之尋找,理工學院在生物

資訊軟體開發,文史及社科管理學院在生技法規

制定,道德爭議之議題及基因科學史上之探討,

已有一些成果,我們深信唯有積極參與,成大方

可在基因科技之產學應用研究中佔上一席之地。

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47

Page 50: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雙股螺旋結構—跨領域之美麗結晶

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王淑鶯

西元20世紀初期,當科學家們在爭論生命

的遺傳本質(基因)是DNA或蛋白質時,也是

量子力學大放光彩的年代。物理學大師薛丁

格(Erwin Schrodinger)在1994年所發表的著作

《生命是什麼?》深深的影響了當時的科學家

對於生命現象的物質基礎的探討。西元1953年4

月25日,來自英國劍橋卡文迪西實驗室的華生

(James Watson)和克里克(Francis Crick)共同

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發表了完整的DNA雙

股螺旋結構模型。這個關鍵性的結果不僅確立

了生命的遺傳物質為DNA而非蛋白質,同時更

提供DNA複製模式的分子機制以及準確的遺傳

法則,也敞開分子生物學的新時代。

在研究DNA結構之前,華生於芝加哥大學

主修動物學,學士畢業後他因申請哈佛大學研

究所失敗,轉而就讀印第安納大學。或許是命

運巧妙的安排,他進入了當時「噬菌體團隊」

盧瑞亞的實驗室,成為該研究團隊的核心人

物。嗜菌體團隊的研究員以嗜菌體作為主要

研究材料,設計出優秀的實驗,證明基因的

本質為DNA。為了更瞭解DNA相關的生物化學

問題,盧瑞亞派遣華生到歐洲學習最先進的

生物化學知識。在一次會議中,他被魏爾金

(Maurice Wilkins)放在幻燈片上的DNA X光繞

射圖所深深吸引,也明白接下來該如何解開生

命本質的謎團。

用X光繞射技術來研究生物大分子的三度

空間結構是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的美妙結

合,這項技術的發源地在有名的英國劍橋卡文

迪西實驗室。西元1915年,布拉格父子以X光

繞射法研究晶體結構提出知名的布拉格公式而

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在他們的帶領下,卡文

迪西實驗室培育了許多優秀的蛋白質結晶學研

究學者,其中包含了後來在1962年因研究血紅

素和肌紅素的結構而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裴路茲

(Max Perutz)和肯德魯(John Kendrew)。華

生到了卡文迪西實驗室後,遇到了他這輩子最

重要的研究搭檔-克里克。克里克原來是物理學

家,但對生物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因此將研

究重心轉到生物問題上。克里克和華生從1951

48 DNA雙股螺旋結構──跨領域之美麗結晶48

Page 51: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年開始合作建構DNA的三維模型,期間陸續有

許多關於DNA物理化學本質的研究被發表,

像是著名的「查加夫法則」發現DNA的核苷酸

存在著A:T=G:C=1:1現象;化學家格里菲斯(J.

Griffith)透過計算表明,A必須與T鍵結,G必

須與C鍵結;多諾霍(J. Donohue)提出A-T和

G-C配對是靠氫鍵維繫的。最重要也最具爭議

的是,華生和克里克從魏爾金手上看見了由富

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所拍攝的一張極為

清晰的DNA X光繞射圖,讓他們推論DNA是由

兩條走向相反單鏈所組成的雙螺旋。而從化學

的角度來看,為了能夠符合A-T和G-C的氫鍵鍵

結,唯有鹼基朝內,醣-磷酸骨架在外且兩條

單鏈走向相反才能形成穩定的分子。綜合這些

資料,華生和克里克構築完整的三維DNA分子模

型並發表結果在期刊上,之後與魏爾金在1962年

獲得諾貝爾生物醫學獎的榮耀,也成功引領生

物學邁向更深入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領域。

破解DNA雙螺旋結構之謎可歸功於許多科

學家的貢獻。而主要的四大功臣分別為來自不

同科學領域的專家。華生主修生物,克里克和

魏爾金專攻物理,富蘭克林則是一名出色的化

學和結晶學家,他們運用不同的背景知識,在

合作又競爭的學術環境中,激盪出科學史上一

頁重要又美麗的篇章,這無疑是跨領域合作最

佳的典範。跨領域研究的本質在於鼓勵不同學

術專業之間的對話,針對特殊議題共同研討並

尋求解決之道。在醫學領域研究中,跨領域合

作的成果讓醫療產業邁向新的里程碑。例如

電腦斷層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和核磁

共振影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讓醫

生不必開刀就能透過非侵入性影像攝影觀察病

灶,做出更精確的診斷,使醫學技術往前躍

進一大步。核磁共振攝影發明者勞德伯(Paul

Lauterbur)及曼斯菲(Peter Mansfield)、電腦

斷層攝影的發明者郝殷斯費(Godfrey Newbold

Hounsfield),他們原本各專精於化學、物理

和電子工程領域,然而他們也同時對解決醫學

影像的瓶頸感興趣,因此結合物理和化學的知

識,加上數學及電子工程的計算而發展出可觀

察人體內部結構的影像儀器,解決臨床醫學的

大難題。

薛丁格的《生命是什麼?》一書,在最佳

的時機衝擊了生物學家的研究思維。DNA雙股

螺旋結構提供的複製機制,符合物理學家所追

求的普適性 (universal law)。DNA結構能幫

助我們了解「生命是什麼」的開端,然而生命

現象的全貌決非以物質基礎的研究就可以理

解的。在慶祝DNA雙螺旋結構發表60週年之今

日,我們感謝雙螺旋發現者對分子生物學啟蒙

的貢獻,更期許未來可以沿用他們在研究經驗

上合作的精神,來面對許多待解決的科學問

題。此時更要仰賴跨領域的概念以建立多元的

知識及思維,並結合多種層面專業的剖析及探

討,方能激盪出更創新的成就。

49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49

Page 52: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大學精神

「反思」

大學精神是什麼?要正面回答這問題並不

容易,但藉著些許想像、類比與逆向思考,我

們或可獲得一些啟發。

劍橋大學文學系教授柯里尼( S t e f a n

Coll ini)在《大學所為何來?》(What are

Universities for?)這本書中,請我們試想以

下情境:

有間中世紀的修道院,年年發表年度報

告。在這本或許是銅版彩編的成果報告書中,

有著搶眼統計圖表,分析著修道院所拯救靈魂

的年增長率以及教會稅收的價值波動;同時也

搭配許多生動照片,呈現著如聖徒般的老邁僧

侶埋首古籍的身影,還有年輕僧侶辛勤種植蔬

菜、釀製啤酒的樂活形象。這報告當然也少不

了修道院長充滿遠景的談話,並且可能驕傲地

報告著當年度在嘗試實施提前晨禱並延後晚課

之後,修道院如何獲致了重大效益提升。

依這情勢,柯里尼預言,不消多時,這位

積極有為的修道院長,就會引進一個「靈性評

鑑」制度來確保全院上上下下都能具有卓越頂

尖的靈性品質。我想,恐怕再不久,也還會有

優良僧侶選拔、靈魂拯救排名,靈性量化辦

法,最後可能還會有個比照靈性高低計算而出

的彈性伙食配給制⋯⋯。

對於這樣一間修道院,或許談不上它哪裡

錯了,但我們總會覺得它不太對勁,感覺他似

乎失去了一些什麼,扭曲了一些什麼,這是否

與它所理應展現的宗教精神有所悖離?或甚至

有人可能會問,這還能算是一間修道院嗎?

歷史系助理教授

李鑑慧

攝影:小吳

50 「反思」大學精神

Page 53: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這樣的情境,這樣的趨勢,我們是否感到

似曾相似?在理應展現大學精神的大學校園

中,我們見到了什麼樣的文化、什麼樣的景

況?當我們走進一間貼滿金榜、日日狂賀卓越

成績與排名、全力以「攻頂」為導向的機構

時,我們知道,我們走進了一間補習班。當我

們走入了一間只考慮市場需求、人才供應和技

能培訓而不思更為寬廣之意義與價值的機構

時,我們知道,我們走進了一間職業訓練所。

當我們走進一間以經濟榮景與產業競爭力為遠

大目標、只論數字與績效,並藉由層層管理以

求取勞工最大產能的機構時,我們知道,我們

走進了一間企業公司。

我們曾否想過,當我們滿懷希望踏入成大

之時,我們所走入的,是否是一所大學?

柯里尼教授請我們做另一個反事實思考。

在古雅典城邦中,有一天,一些人們突發奇

想,想要驗證這位盛名遠播的蘇格拉底是否真

的是位偉大哲學家。於是,他們想出了一個類

似今日的「研究評鑑」來做個判斷。結果當然

可想而知,這位成天在市集找人辯論,似乎只

會耍嘴皮卻從不曾在羊皮紙上留下一滴墨水的

蘇格拉底,肯定過不了關。

我想,幸虧深富人文素養的雅典公民不至

如此淺薄,蘇格拉底若必須通過今日的重重入

行與櫂升考核才能擁有知識發言權,西方偉大

的哲學傳統若非難以誕生,也將不具如許深厚

內涵。

當然,會因此而被摒除在大學門外的將不

只一位蘇格拉底。另一位眼尖的英國教授在

《殺害思想:大學之死》(Killing Thinking:

the Death of the Universities)這本書中,還點

名了愛因斯坦、維根斯坦,以及馬丁路德等

人。這當中,我想最不上道的當屬馬丁路德

了。他竟然在威騰堡的一所教堂大門上釘了一

張遜斃的印刷字報。這字報上所寫的「九十五

條論綱」,儘管挑戰了腐敗不堪的羅馬教廷、

撼動了整個基督教世界,但是很抱歉,這不合

形式規定,選錯發表園地,而且沒有收入「梵

諦岡引用指標」的作品,在「研究評鑑」這照

妖鏡下,可是一個點數也得不到。幾年內,馬

丁路德若再不覺悟,執意只寫大字報並且到處

亂貼,恐怕連個小小修士資格也將不保。

成大最美麗的景緻,個人偏見覺得乃是光

復校區三大人文科系所共同擁抱的成功湖畔。

在這小小湖畔,有著挺拔的椰子樹、參天的杉

樹、依水的楊柳、低矮的灌木叢,還有各類我

叫不出名字的美麗植物。這些生命目無旁人地

各自展現獨特風采:椰子樹不與杉競高、杉樹

不憂其偏斜(有二杉奇特有如比薩斜塔)、柳

樹不羨他人之高挺、各類野花小草無規矩地兀

自蔓延。一切生命各具特色,不受標準化指標

而扭曲天性、不因外在衡量而獲取意義,更不

會有因無謂爭長競短而來的可笑自滿,一切大

小生命唯依其內在本質展現自身,守著屬於她

自身那份小小方寸而無愧天地。

日日望著這片悠然世界,我常在想,成大

之大,可有這小小湖畔之大?

51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54: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建築系教授 林憲德

臺灣第一座零碳綠建築-成功大學綠色魔法學校

The First Zero Carbon Green Building in Taiwan

The NCKU Magic School of Green Technology

綠色魔法學校外觀

52 臺灣第一座零碳綠建築──成功大學綠色魔法學校

Page 55: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一、「諾亞方舟」啟航

臺灣環保界最注目的焦點,號稱世界第一

座「亞熱帶綠建築教育中心」的「綠色魔法

學校」,2011年1月正式落成於成功大學力行

校區。它是臺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

捐贈新臺幣一億元,成大研究基金會出資六千

萬元,同時募集臺灣二十多所企業捐贈最尖端

綠色科技所共同打造的奇蹟,此大樓為地上三

層、地下一層,樓板面積4800平方米,內設一

間300人國際會議廳、六間中小會議室及行政

研究辦公室,由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成大能

源研究中心、規劃設計學院進駐其中,內部設

有一間「亞熱帶綠建築博物館」,儼然是一個

充滿趣味的建築教育基地。

設計者林憲德教授把「綠色魔法學校」譽

為「諾亞方舟」,是呼應環保名著《世界又

熱、又平、又擠》作者佛理曼所提:「我們需

要一百萬個諾亞,一百萬艘方舟,才能拯救這

時代的全部物種」,因此把大量「船」的印象

貫徹於此造型中。為了方舟的印象,「綠色魔

法學校」的外觀被打造成一艘星際大戰的飛

船,飛船屋頂上有一面葉狀活動式太陽光伏,

像是此飛船的舵。屋頂的通風塔被做成像是附

有煙囪的輪機指揮艙,所有欄杆、扶手、陽臺

也被做成艦艇的感覺。甚至調節太陽能光電版

角度的控制器,特地以舊船貨店買來的一個日

本商船的大輪盤做成,控制輪盤的平臺也以鋼

架做成一艘「神鬼奇航」海盜船的樣子,讓參

觀者爭相來此拍照。

53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56: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這飛船帶有一片像「拿

破崙軍帽」的屋面,很是壯

觀。屋面出挑很深,形成深

邃的遮陽,可擋掉大部分進

入室內的直接日射,因而可

減少許多空調耗電。這「拿

破崙軍帽」屋頂被做成階梯

狀花園,花園上種滿由臺灣

各地特選的景天科耐旱植

物,強烈顯現出自然生態與

現代科技的對比。我們希望

這是一艘經濟實惠、可拯救

全人類的「諾亞方舟」,而

不是電影《2012》中需要十億

歐元的船票,才能搭上的貴族式

方舟。

「綠色魔法學校」從設

計起即屢創佳績,2009年獲得Discovery頻道對

設計施工的全程報導;2011年3月在「世界屋

頂綠化大會」獲頒「世界立體綠化零碳建築傑

出設計獎」;2012年被收錄進美國《世界最綠

的建築(The World's Greenest Building)》書

中,成為代表亞洲的10個案例之一。

此大樓於2011年已同時取得臺灣EEWH系

統「鑽石級綠建築標章」與美國 LEED系統

「白金級綠建築標章」之認證,是全世界唯一

獲得臺美雙方最高綠建築認證的作品。美國的

LEED系統較強調綠色科技與綠色採購,臺灣

的EEWH系統較強調設備減量與自然設計,兩

者是迥然不同的綠建築評估工具,能同時通過

雙方最嚴苛的評鑑,是「綠色魔法學校」最傲

人的成就。

「綠色魔法學校」

在「節能」、「節水」

與「創新設計」三方

面,均取得LEED滿分

的評價。它採用了世界

最高效率的直流變頻

離心冰水主機與變頻變

冷媒空調,同時也引入

變風量、變水量、全熱

交換器等設計,是取得

「節能」滿分評估的原

因,而採用省水器材、

雨中水利用、人工濕地

則是取得「節水」最高

評估的關鍵,加上它設

有浮力通風煙囪設計、

綠建築博物館、教育導

覽解說等設施,使之成為「創新設計」最高奪

標的武器。

另一方面,「綠色魔法學校」在臺灣

EEWH系統的評估上,則在九大指標均獲得頂

尖的評估,它節能65%、節水50%、綠建材使

用率100%,已達到史無前例的綠建築水準。尤

其它強調經濟實用的「四倍數技術」,盡量採

用本土技術、恰到好處的設備投資,其造價包

含捐贈費用每坪才8.7萬元,僅為一般市面行情

之造價,是「平價綠建築」的最佳寫照,也是

臺灣推動綠建築平民化運動的里程碑示範。

二、空調與吊扇並用系統

「綠色魔法學校」強調順應自然的設計,

除了最基本的自然通風開窗設計之外,特別引

葉片狀的太陽能光電板,像是「綠色魔法學校」的飛船船舵

54 臺灣第一座零碳綠建築──成功大學綠色魔法學校

Page 57: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種通風、吊扇、空調並用系統是健康又舒適的。

事實上,地球上大部分城市在夏季超出

30℃真正需要空調的時間並非很長,只要善用

這種「空調與吊扇並用系統」,地球上大部分

的辦公建築物約只需要兩三個月的冷房空調即

可。只是裝一些吊扇,這花小錢而立大功的

「四倍數」魔法,不但可讓所有上班者一點也

不以為苦,甚至可享受更健康、更愉悅的氣流

變化與充滿負離子的環境。這「吊扇空調並用

設計」的前提,必須同時設計細長與雙向通風

的建築平面,這是數千年來建築設計的常識,

只是被空調設備與現代建築造型所遺忘而已。

三、灶窯通風系統

「綠色魔法學校」最引以為豪的,就是以

自然通風設計的大型國際會議廳「崇華廳」,

其秘訣來自一種古老的「灶窯通風系統」。以

入長期被遺忘的「吊扇」設計,這樣就可讓辦

公室的全年空調時間減少九成以上。「吊扇」

是既便宜又是有效的消暑工具,過去兩百年來

由寒帶芝加哥到熱帶印尼的辦公建築,完全以

它來支撐夏日的工作效率,但如今卻被現代人

完全遺忘,十分可惜。

我們設定外氣溫大於30℃時才能使用空

調,在27∼30℃時只能使用吊扇通風,在27℃以

下則打開窗戶通風即可。根據筆者研究室對一

般家庭開空調的行為調查,發現臺灣人在氣溫

低於30℃時跟本不會開空調,唯有當氣溫大於

31℃時才會陸續啟動家裡的冷氣機,這與公家

機關動不動就開空調是不同的。今年此大樓尚

放任其自由使用空調,還未嚴格執行此溫控計

畫,不過根據現場實測證明:此大樓已經比成

大其他大樓空調啟動晚一個月,預計全年空調

節能達四分之一以上,同時所有人員均認為這

1.香格里拉航空母艦探照燈

2.中庭浮力通風塔

3.屋頂花園景觀台

4.諾亞花園

5.廁所管道間暨通風塔

6.參觀走道

7.紙飛機涼亭

8.水塔

9.小型風力發電塔

10.崇華廳浮力通風塔

11.瓢蟲

12.太陽能光電板

13.太陽能光電板角度控制輪盤

14.亞熱帶綠建築博物館浮力通風塔

1

19

10

4

22

13

7

25

16

2

20

11

5

23

14

8

17

3

21

12

6

24

15

9

18

15.原有金龜樹

16.孫運璿紀念碑

17.噴水景觀雕塑

18.主要入口

19.力行校區新校門

20.生態池

21.木棧道

22.亂石濃縮自然

23.人工溼地

24.地下室採光通風井

25.雨撲滿

「綠色魔法學校」屋頂平面圖

55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58: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前家家戶戶都有的「灶窯」,由一個磚泥塑成

的保溫灶臺,與一根長長的排煙煙囪所構成,

氧氣由底部入薪口進入,廢氣由頂部煙囪快速

排出,是一種燃燒效率很好的烹飪設備。為了

讓「崇華廳」能利用「灶窯」的原理,在冬天

達到完全自然通風、不用空調的境界,因此我

們在主席臺後面挖了一排開口以引進涼風,同

時在最高客席的後牆上設計了一個壁爐式的大

煙囪,創造出一個由低向高之流場,以有效排

出廢氣。為了加強浮力,在此煙囪南面開了一

個透明玻璃大窗,煙囪完全噴漆成黑色,以吸

收由玻璃引進的太陽輻射熱,如此便形成有如

「灶窯」燃燒的層流風場,由下而上,橫掃

三百人的觀眾席,讓「崇華廳」在冬天可完全

不靠電力,而達到舒適的通風環境。

即使在冬天,想要讓一個三百人用的大會

議廳達到不使用空調的設計,在亞熱帶氣候是

史無前例的,因為大空間不採用機械通風幾乎

不能讓人存活。為此,成大工科系周榮華教授

指導一位博士生簡君翰進行CFD模擬與風洞實

驗,把「崇華廳」設計成一個超級節能的現代

化「灶窯通風系統」。經過CFD模擬,我們在

草圖階段就預知:在臺灣的冬天十一月至三

月,即使不開空調,「崇華廳」內部的風速可

維持於0.1~0.6m/s的舒適範圍,新鮮外氣的換氣

次數可達五至八次的最健康水準。由於氣候變

熱、室內人數增多時會增加煙囪效應的熱流動

力,同時也會增強室內風速與通風量,正符合

通風衛生上的需求。

「崇華廳」風場的不均勻與擾流是最大挑

戰,我們現在主席臺下設計風道分流,並把煙

囪進風做成附有三個大風口的壁爐,以便平均

誘導層流,並避免局部強風。另外,為了讓氣

流通過觀眾席不會受到太大阻力,「崇華廳」

不採用笨重而封閉的一般觀眾座椅,我特別選

用了最輕巧、風阻抗最小的金屬座椅,只在與

接觸人體最小的面積上縫有最薄的柔軟靠墊,

讓座椅四周留出很多間隙,以容許最大的氣流

通過。

為了確認CFD計算無誤,我們同時建立了

一個1:20的縮尺模型,在

周榮華教授指導下,以煙

流實驗確認了通風氣流可

均勻地到達每一客席,

保證了一個十分完美的通

風環境。另外,博士生蘇

梓靜也採用了DOE程式進

行動態空調耗能模擬分

析,確認了:當外氣溫低

於28℃以下時,即可執行

此不空調的「灶窯通風系

統」,其室內最高溫度可

綠色魔法學校灶窯通風系統的CFD模擬(說明:紅色風速大,藍色風速小)

56 臺灣第一座零碳綠建築──成功大學綠色魔法學校

Page 59: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維持於30.5℃,這在風速0.5m/s下可保證是舒適

範圍,同時全年可節省27%的空調耗電量。以

經濟投資效益而言,此通風塔與閘門控制設備

一共花了二十萬元,其回收年限約為三年,其節

能效益幾乎領先現有大部分空調節能設備系統。

此「灶窯通風系統」在採自然通風時,新

鮮外氣由一片森林引入,可帶入充分的氧氣與

芬多精,我們同時在入風口處鋪上一層「備長

碳」,提供了吸濕、除臭、殺菌與淨化空氣之

功能。此自然通風系統不但可提供多變化的風

速,其氣流與物體的磨擦也會產生大量負離

子,因而可帶來愉悅無比的通風環境。在四至

十月的溫熱期間,此「灶窯通風系統」以閘門

控制改成一般密閉空調方式,其節能另外以高

效率主機、變頻空調來處理。此空調的新鮮外

氣量特別要求必須高於一般水準,其外氣的耗

能則以全熱交換器回收。

四、節能世界第一

「綠色魔法學校」在模擬階段,已確信能

達成節能65%的目標,亦即在一般三層樓辦公

建築每平方米樓版面積平均耗電125度/(m2.

年),達到43.7度/(m2.年)之水準,同時今

年前半的用電監測已證明實際可能會超越此水

準,這在亞熱帶的建築物基本耗能量就很小之

情況下,這幾乎是全世界最節能的建築。以

國際相同建築類型之耗電水準而言,英國、

美國、香港、新加坡、中國辦公大樓的EUI約

404、390、304、217、111.2 kWh/(m2.a),可

見「綠色魔法學校」達成EUI=43kWh/(m2.a)

確實是世界第一的水準。況且我們並沒增加預

算,也沒有依賴太多昂貴的設備,簡直完成了

一項不可能之任務。

筆者研究室以美國能源部的動態程式

DOE,對於此建築採用的13種綠建築節能對策

進行最嚴謹的耗能解析評估。我們刻意把這13

種節能技術分為三部分來看,那就是(1)設

計節能、(2)設備節能、(3)再生能源。第

一部分是不花錢、或花少錢,以建築與設備的

專業來達成的節能設計,包括由開口、遮陽、

屋頂隔熱等建築外觀的節能設計,由平面、通

風塔、吊扇等自然通風的節能設計,以及由空

調、照明等設備的減量設計,這部分總共可達

節能41.0%;第二部分是以高效率變頻空調、

全熱交換器、高效率燈具、照明控制、高效率

受電變壓器等方面的設備硬體節能,這部分總

共可達節能19.1%,第三部分是以太陽能與風

力的「再生能源」部分,可達節能5.0%。

由這些節能成效可發現一種拯救地球的原

理,那就是越簡單越自然的技術越能拯救地球

的原理。例如:第一部分的節能技術,只是動

動腦筋、畫畫設計圖、買些吊扇,甚至是把大

機器換成小機器而已,幾乎不動用貴重的設

備,但節能效益卻很高,其累積節能效益高達

「崇華廳」的通風路徑示意圖

2樓通風路徑 3樓通風路徑

57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60: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Step.0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Step.5 Step.6 Step.7 Step.8 Step.9 Step.10 Step.11 Step.12 Step.13

0

25

50

75

100

125

kWh/(m� .a)

綠色魔法學校13種節能技術的效益分析

建築設計

節能16.5﹪

通風設計

節能10.9﹪

設備減量

節能13.6﹪

設備技術節能19.1﹪ 再生能源節能5﹪

共計節能65.1﹪

■空調耗能

基準值

開口設計

遮陽設計

屋頂花園

風扇通風

浮力通風

空調減量

照明減量

空調設備效率

照明效率及控制

換氣設備節能

動力設備節能

高性能變壓器

再生能源

■照明耗能 ■設備耗能 ■換氣耗能 ■動力耗能

0

404390

304

226 217

165 150

111 125

43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分的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技術,它只節能5.0%,

但卻花不少錢。我們雖然設計了隨季節而調整

太陽角度的光電版,使用了國內最高效率的單

晶光電版,以及全世界最高效率的直交流轉換

器(效率95%以上),但回收年限還是高達20

年以上。

41.0%,簡直是一本萬利的投資。另外,第二

部份的空調、照明、變壓器的設備節能技術,

是一些不複雜但有很高效率的節能技術,其硬

體投資雖然貴了一點,但其總節能效益高達

19.1%,回收年限約為三年,也是值得推薦的

綠建築技術。唯一較不划算的投資就是第三部

英國

世界各國辦公建築的耗電強度比較證

實魔法學校是世界第一節能

新加坡香港 日本 魔法

學校

美國 德國 台灣曼谷 中國 魔法

學校森林

+

中庭的側牆自然採光與夜間陶瓷複金屬燈照

明,採用天花板擴散反射方式,光線柔美、氣

氛優美。

58 臺灣第一座零碳綠建築──成功大學綠色魔法學校

Page 61: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五、小結:邁向「零碳建築」

然而,節能65%尚未滿足我們,因為我們想追

求人類最高理想的「零碳建築」。所謂「零碳建

築」,就是完全不使用地球能源、完全不排放二氧

化碳的建築物。「綠色魔法學校」利用「碳中和」

的秘訣,亦即以造林增加光合作用來吸附建築物排

放二氧化碳來達到「零碳建築」的目標。上述節能

65%的努力已讓「綠色魔法學校」每年的總用電量縮

小到11.3萬度(包括地上2632m2與地下室1197m2的用

電),假如能設法增加4.7公頃的造林,以每公頃人

造林每年吸收15.0公噸二氧化碳來計算,其光合作用

剛好可以吸附其總耗電量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71.3公噸,即可達成「零碳」的理想。為此,成功大

學已經撥出「綠色魔法學校」旁0.2公頃的綠地,以

及成大安南校區內4.5公頃的邊緣荒地,即將展開造

林工作,希望能順利達成「零碳建築」的理想。

59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62: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航太所兩期五年計畫 (1985~1994)

航太中心

環境館

航空太空實驗場動工興建

1985 1988 1993

歸仁校區的發展

成功大學

成大航空太空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鍾光民

成大航空太空工程學系教授

張克勤

國立成功大學歸仁校區實驗室配置圖

福衛二號地面指令站音響館

性能館

風洞館

材料系噴覆實驗室

機械系鍋爐燃燒實驗室

低速風洞實驗室

風雨館

航太系液態火箭實驗室

高速風洞及燃燒實驗室

航太中心辦公室

人工湖

停機坪

航太系低速風洞實驗室

福爾摩沙衛星地面遙傳追蹤指令站

微衛星地面站

壓縮機房

停車場

成大防火中心

航太系材質結構及飛控

先進動力研究中心

煙控大樓

防火群實驗室 往

大潭

往歸仁大門口

戶外火災實驗場

60 成功大學歸仁校區的發展

Page 63: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先進動力研究中心(含綠色產品實驗室)

綠色能源電子研究中心

研究總中心所屬航太中心

福爾摩沙衛星臺南地面站開始運作

第二座福爾摩沙衛星臺南地面站開始運作

衛星推進實驗室

防火安全研究中心 能源研究中心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防火/性能實驗中心

圖一、航空太空實驗場動工儀式

圖二、歸仁校區發展沿革

鳥瞰成大歸仁校區

1996 1997 2000 2004 2008 2012 2013

一、設置緣起

本校於民國75年向臺糖公司購置位於臺南

縣歸仁鄉南149鄉道東西二側之甘蔗園,此基

地約21.6公頃(購置經費:3,800萬),初期主

要是配合本校航太所之成立,籌建一大型航太

科技研發實驗場,公共設施於民國77年開始動

工(圖一),航太相關實驗室亦於民國81-82年

陸續完工驗收,其它設施包括實驗支援機械工

廠及宿舍餐廳。此外國家太空中心原規劃在此

校區建置衛星整測廠房,進行衛星各種功能測

試及太空環境模擬,因此原南149鄉道在運送

衛星的考量下(送至機場,爾後到美國的發射

基地),經由當年臺灣省公路局同意及編列經

61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64: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費後大幅拓寬,但是國科會於民國83年在

其他的考量下,將廠房設置於新竹科學園

區國家太空中心之北側。此外本校復於民

國97年徵收取得臺南縣歸仁鄉臺糖公司土

地10筆土地共計4.4106公頃(位於原基地

東南側;購置經費:1億3千5百56萬元),

目前歸仁校區面積總計為26.0101公頃,歸

仁校區之建置經過分述於圖二。

圖四、航空太空實驗場,前行政院孫運璿院長題字

62 成功大學歸仁校區的發展

Page 65: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圖三、航太中心穿音速風洞

二、初期: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實驗場

趙繼昌教授(本校航太所創立人)在本校

講學期間(民國71年)上書當時行政院孫運璿

院長,力陳成立航太所之重要性及創設藍圖。

當時行政院政務委員李國鼎先生邀集相關部會

人士研商如何加速培育及延攬重點科技人才,

爾後本校前校長夏漢民教授奉教育部核定,著

手籌備航太所並於72學年度開始招生,以為中

山科學研究院及航空工業發展中心培植航空科技

人才,同時亦可支援國內航空/國防工業的發展。

民國75年航太所接受海內外專家之建議,

籌建一大型航太科技研發實驗場,總經費約4.7

億元,其中包括教育部(土地、建築及編制人

員)、國防基金會(儀器及設備)及中山科學

研究院(顧問及評議委員會議)。在儀器及設

備部分,穿音速風洞及燃燒實驗室由旅美學者

羅景芳及郭冠雲二位教授領導航太所教授共同

規劃,至於低速風洞、水洞、結構材料、導航

控制及雙推進等實驗室則由航太所教授自行規

劃建置。民國78年本校委由美國FluiDyne公司

設計製造穿音速風洞(圖三)及燃燒實驗室設

備,「航空太空實驗場」於民國82年開始正式

運作(圖四)。研究主題包括:

(1)國防部航太相關計畫(如戰機及飛彈)

(2)太空計畫中衛星相關次系統研發

(3)飛航安全技術研發

(4)航太工業關鍵組件及次系統技術開發等。

為配合國家航太工業發展並達設備共享的

目的,本校於民國82年6月以原航空太空實驗

場為基礎,成立「航太科技研究中心」(校級

中心),其任務為結合校內人力資源,進行前

瞻性基礎研究、人才培育,並推動產官學研合

作計畫以開發產業需求之技術。爾後本校於民

國85年奉教育部核准設立「研究總中心」,為

專責產學合作及跨領域研究之一級單位,航太

科技研究中心亦配合轉成為其所屬研究中心之一。

三、現階段:成功大學歸仁校區

近年來,航太科技研究中心主要工作項目

之一為太空科技的發展,國家太空中心於民國

85年在歸仁校區建置福爾摩沙衛星遙傳追蹤指

63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66: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令地面站(TT&C ground station,圖五),此站

做為衛星操控部門與福爾摩沙衛星間資料及指

令傳送用途,並於民國86年開始運作,福爾摩

沙一號衛星之「Ka頻道通訊實驗」之地面站亦

於同時期完成建置。福爾摩沙一號衛星於民國

88年1月27日順利升空,二個地面站扮演不可或

缺的角色。民國93年及95年,福爾摩沙二號及

三號衛星升空後,TT&C站任務隨之更動,此

外國家太空中心於民國97年在歸仁校區建置另

一座TT&C站支援後續衛星之任務。近年來,

航太科技研究中心亦進行探空火箭、微衛星及

臺俄微衛星等研發計畫,衛星推進實驗室(由

本校支援建築費用,國家太空中心提供研發經

費)亦於民國101年完工。在產學合作方面,

除了專題計畫外,耐風壓實驗室(產品於強風

下動態模擬觀察)及流量實驗室(流量校正測

試及膜式氣量計型式認證)分別於民國85年及

89年開始營運。

本校研究總中心的主要任務與使命為增促

進產學合作與各研究中心之整合服務,其所

屬中心於民國85年後陸續進駐歸仁校區,其中

「防火安全研究中心」結合本校各系所具有防

火安全科技專長之教授,進行各種防火安全研

究與測試工作,主要領域包括:

(1)防火材料檢測

(2)防火材料之研究與開發

(3)建築防火安全技術與研究

(4)火災鑑定與火災防治

(5)船舶防火技術,新建之防火安全研發大

樓亦將於近期內啟用。

「能源研究中心」從民國89年開始由經濟

部能源局提供研究經費進行化石能源相關技術

研發,同時亦接受委託成立「太陽能熱水系統

獎勵承辦機構(民國89迄今)」,負責相關補

助作業及成效分析,民國98年開始執行「太陽

熱能技術開發與推動計畫」以提升太陽熱能的

應用及技術 (如連續濺鍍製程性能提升、小

型太陽熱能發電機系統研製、太陽能熱水系統

結構安全與抗風損技術、大型太陽能熱水系統

最佳化設計及太陽熱能通風技術開發等),此

外該中心亦提供廠商太陽熱能相關產品性能測

試服務。「先進動力研究中心」於民國97年成

立,主要目標為氫能技術研發及建立使用多重

能源之複合動力系統,推動國內綠色產品/能

源驗證系統為另一個重點工作。「綠色能源電

子研究中心」預計於民國102年1月進駐歸仁校

區。至於系所實驗室部分,歸仁校區目前除了

航太系的實驗室外,尚有「噴霧實驗室」(材

料系)及「鍋爐燃燒實驗室」(機械系)。

民國87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奉行政院核定

執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建築實驗設施設置計

畫」,由本校無償提供歸仁校區土地建置「性

能實驗中心」(含聲學實驗室、揮發性有機物

質化合物實驗室、再生建材與檢測實驗室、隔

熱實驗室及風雨風洞實驗室)、「防火實驗中

心」(含火災綜合實驗場、部份防火實驗場、

耐火構造實驗場、消防實驗場、防火材料實

驗區及煙控實驗塔),相關實驗室在民國93年

起陸續啟用。這些研究設施設置的目的主要在

於建築相關課題的研究、建築新技術及新工法

的開發,並配合研擬修訂建築、消防、環保等

相關法令及國家標準。本校相關研究團隊除了

參與籌建工作外,亦陸續執行後續相關專題計

畫,共同促進建築產業與環境共生。

64 成功大學歸仁校區的發展

Page 67: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四、結語

二十五年前在因緣際會下,位於現在臺南市

歸仁區一處偏僻的甘蔗園開發成為國內學術界唯

一的大型航太科技研發實驗場,而隨著國內航太

科技發展趨勢的改變,歸仁校區已轉向多元化科

技的研發基地方向發展。此外歸仁校區緊臨臺南

高鐵站,鄰近之86號快速道路亦聯結國道一號及

三號,當夜幕低垂,矗立該校區之中且面向高鐵

軌道的「國立成功大學」閃亮的招牌迎接每一部

到達的高鐵列車,藉由此交通與地利之便(該位

置亦臨近臺南及高雄科學園區),歸仁校區未來

勢必能吸引更多校內研究團隊進駐,成為本校的

科技研發園區,同時亦具相當潛力成為本校未來

育成業務的基地之一。

圖五、航太中心福爾摩沙衛星遙傳追蹤指令地面站

65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68: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一、成立的必要-迎向頂尖的大學

成大要不要有出版中心?回答這個問題

前,我想反問:成大是不是一所邁向頂尖的大

學?你一定會回答我:當然是!而且這是教育

部經評選挑出、與臺大並稱的前兩所指標性綜

合大學,誰也不能否認。那我要告訴你,臺大

於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就成立了臺大出版

中心,成大能夠沒有嗎?

如果你認為在臺灣,臺大一枝獨秀,擁有

太多的資源與關愛,沒有其他學校能與它相提

並論。那麼我再告訴你,緊逼在臺大、成大的

學校叫清華;在「頂尖大學」這個頭銜出現

前,它常常被拿來跟臺大並稱。身為南臺灣的

成大人,儘管你會感到不服氣,但他們就那麼

咄咄逼人,隨時纏著你。即使有了頂尖大學的

加持,清華也總逼得成大喘不過氣。如果我告

訴你,他們在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也成立

了清華大學出版社,不知道你有什麼感受?

中國文學系教授 王偉勇

出 版 中 心

夢 想 中 的 成 大 出 版 中 心 ( 此 為 合 成

圖,原始圖檔由成大校友會館提供)

66 夢想成大出版中心

Page 69: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如果你告訴我,成大要走自己的路,要跳

脫臺灣侷促的思維,放眼國際。所以找了比臺

大、清華更享譽國際的日本京都大學做為標竿

學校,就可以很志氣的超「清」趕「臺」。那

麼,我還是要告訴你,京都大學於1989年7月籌

備,2005年正式成立了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

以它為標竿的成大,到了2013年還不想迎頭趕

上嗎?

因此,我可以斷言,成大沒有強烈的競爭

力,就是少了一個出版中心;臺灣各大學所以

不能大幅成長,就是因為有了出版中心,不懂

得好好經營!

二、經營的必要-具備多元的思維

為什麼成大一定要成立出版中心?這關係

到成大是否有自信,可以出版具影響力的教材

及學術著作,向外界秀出一流大學的實力。或

者經由這些出版品,帶動、影響學術及社會風

氣;這是五百年前,大學出版社在歐洲成立時

最主要的功用,今日看來也是如此。

其次,也關係到成大的行政宣傳是否有組

織、有效率。就我所知,成大的許多行政及教

學單位,都有不少的出版品,或介紹校史、院

系史、古蹟、文化,或介紹人物、藝術品、植

被,甚或製作了不少的紀念品,是很能夠彰顯

成大的「古往今來」,見證臺灣社會發展的縮

影。但請問外界人士或來訪的貴賓,要向何處

索取或購買?

我也知道成大有許多著名的學者或作家,

他們或著作等身,或執各領域的牛耳。但他們

的著作及資料,只能到圖書館檢索或借閱,卻

不能隨時讓師生同仁在一個場域,跳脫領域的

侷限,同時瀏覽九大學院輝煌的成就,藉收潛

移默化、恢宏器識、見賢思齊之效。又如何能

教外人入得其門,見到這個學府傲人的學術著

作、用心的教學成果?

再者,它還關係到成大能否為全體師生提

供快速取得或流通學術資訊的服務,這是成大

接軌國際最重要的指標。舉個例來說,成大的

教師想知道最新的學術資訊,目前的情況是,

必須教師自己上網查詢,或被動的接受出版商

寄來的訊息然後才據以訂購,再癡癡地等待出

版品的寄來。每個教師在這方面所消耗的時

間,累計起來,恐怕已經足夠再寫好幾篇論

文,甚或研發更有創意的論題。那麼,為什麼

不能由一個出版中心為我們提供最新、最流

通、最快速的服務呢?不只教師,其他員工、

學生所需要的相關服務,也可以類推,交由這

個單位貼心的幫忙大家。

因此,我夢想中的成大出版中心,必須有

多角度經營的思維,要能有出版、經銷、資

訊、展覽等多面向的功能。也就是既能夠出版

NCKU Magazine 240 67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70: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優良的書籍(含非書資料)、代訂各種圖書

(含教科書)、銷售成大紀念品、舉辦書展及

導讀講座,也能夠經由多媒體管道,活絡相關

資訊,甚至與網路書商合作,增加訂購的便利

性。如此,才能推展更廣泛的行銷通路,凸顯

成大的學研能量。

三、文化的必要-慎選標誌的地點

有了夢想的出版中心,我們還要慎選一個

夢幻的地點,做為永久的標誌。以地理環境言

之,這個中心最好設置在成大會館的邊角,也

就是勝利路與大學路的交叉路口,目前九乘九

與康是美兩廠商所經營的位置。所以選擇這個

地點,除了世俗的認定它是個交通便利、人潮

穿梭的地方,具備了適合經商的條件外,主要

還在文化層次的考量。首先,這個地點正好是

成大最古老的兩個校區──成功與光復校區的

交會點;面對「窮理致知」的校訓牌坊,右擁

博物館,左抱大成館、榕園等有歷史意義的場

域,顯然也是文化的交會點。

其次,成大會館又是成大嶄新的建築物,

置身其中,放眼周遭,正可以秀出成大建築的

古往今來,這也是一種文化承傳的呈現。相信

大家都感受到,自從成大會館建置後,只要進

住過的學者,都有共同的感受:成大真的不一

樣了!而他們也成了宣傳成大最好的傳聲筒,

這種有形、無形的投資,就是我們的軟實力。

又次,目前正規劃中的博物館前連接到K

館的廣場(按:以後博物館會變成校長、副校

長辦公中心,K館會變成博物館),以及蘇雪

林故居的保留整修,正好毗鄰成大會館,可以

預見的,以後成大師生員工學研、辦公之餘,

「藏焉、休焉、息焉」的場所,必然滙萃於

此。如果出版中心也能適時推出,那麼豐富的

文化氛圍,不必宣傳就能切身感受,這是花錢

都買不到的,我們務必及時把握。

68 夢想成大出版中心

Page 71: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最後我要以人文思維的模式,建議學校如

何取得這個空間。眾所周知,成大會館是經由

BOT方式建造的,那麼這個對象必然是與成大

有淵源、被成大所接受。但曾幾何時,兩造竟

然為了權益金(或叫「租金」什麼的),不惜

對簿公堂。要知道不論結果如何,訴諸法律的

解決方式,最後必然是「親家變冤家」,真有

這個必要嗎?如果雙方都能退一步,成大只要

求取得前述出版中心的空間,擁有完整的經營

權,自負盈虧;對方也放棄在文教區想大撈一

筆的想法。那麼,這塊地區文化氛圍的塑造,

就成了兩機構的貢獻,這不是雙贏的策略嗎?

也符合臺灣人「好頭不如好尾」的良善思維。

如果上述化干戈為玉帛的想法成真,成大

出版中心真的設在那裡,可想而知,該地區必

然會變成臺南都東區的文化重鎮,就可以和西

區的生活美學館相互輝映,成了這個都市的兩

個肺,永遠活絡它的生命,秀出優雅的氣質。

四、量力的必要-運作合理的模式

如果依據上述的夢想,成大出版中心絕對

是個有規模的機構。但從無到有已相當困難,

遑論達到夢想的境地。因此,我也擬出量力而

為的方法:首先,我們可以在校內經一定的程

序,成立這個位階比照藝術中心的單位,下設

行政、出版、經銷、資訊四組,各置組員若干

人;同時將目前全校行政、教學相關單位的出

版事務都移至此中心。如果一次不能讓四組都

到位,那麼我們可緩設經銷組,先讓出中心的

二樓,租給類似誠品等有經驗的大公司,請他

們先進駐經銷,而且一定要規劃成大出版品展

售區,讓成大先了解經銷運作的模式,三、五

年後相信成大就能獨立經營、全盤上軌道。

當然,這個中心的主任我建議必需兼備文

化素養與經營頭腦,才能將成大的形象優雅的

推出。我相信成大人才濟濟,校友眾多,這樣

的人物並不難找,只要用心,一定成事!

NCKU Magazine 240 69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72: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我在成大夜間護送天使團的日子

成功大學夜間護送天使志工團,原本是

發自學生的構想,經過前校長高強批准之

後,學務處於2001年4月間開始成立,由軍

訓室負責指導,是國內第一支維護校園安全

的護送天使團。「護送天使」每天值班時

間從晚上10點到隔天早上6點,巡狩路線為

校區周邊「大學路、前鋒路、小東路、林森

路、長榮路、勝利路」等路段為主,提供夜

歸同學安全的陪伴,拿起電話打到成功大學

轉分機50880,只要打電話與護送天使約定時間地點,無論伴走或是以機車接送,或騎機車慢速陪

伴騎腳踏車的同學回家,完全免費,從開學到學期最後一天,沒有休假,要給成大同學最安心的

校園生活。

機械系103級

徐穎彥(成大護送天使志工團現任團長)

7070 我在成大夜間護送天使團的日子

Page 73: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大一上學期某次與系上直屬們聯合聚

餐,從學長那得知「護送天使志工團」這

個訊息。在聽完學長介紹志工團的服務內

容後,不知是否真的如學長所說的那麼

精采,待我拿起學生證細瞧才驚見背後有

「50880(我來幫幫您)」字樣,原來成

功大學真的有如此貼心的服務。心中頓時

浮現,每當同學們返鄉夜歸時,住宿舍離

火車站比較近的算是幸運,倘若家住離成

功大學比較遠的同學,總是不好意思麻煩

同學或朋友們幫忙接送,更何況要在半夜

一、兩點把朋友從睡夢中叫醒,這是多麼

難以啟齒的苦差事。因此,在得知這個訊

息之後,我便請廖家泰學長幫忙注意護送

天使是否有招募新團員的消息。經過了漫

長等待,眼看即將過完一學期了,本以為

這樣的好資訊早已石沉大海,卻在大一下

學期的暑假萌芽而出。學長立刻請我聯

絡前團長張忠瑋學長,從那時候開始便

結下了我與成功大學護送天使志工團的

緣份。

攝影:小吳

7171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74: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大二上學期剛開學不久,學長請我去軍訓

室找邢柏森教官面試(邢教官是負責護送天使

志工團的教官,我們都叫他「邢爸」)。一開

始見到邢爸,心中還蠻膽戰心驚的,因為這是

我上大學以來的第一次面試,為的是獲得一個

可以服務同學的機會。本以為用心思考且滿腹

熱忱的我可以輕輕鬆鬆地通過面試,沒想到邢

爸開頭就語重心長地告訴我:「這不是個簡單

的工作。」第一,晚上睡到一半時,當天使專

線響起時,就得出任務負責接送;再者,接送

同學也不是鬧著玩地,倘若一不小心出事了,

可是要為對方負責任;最後,護送天使志工團

是個講「紀律」與「操守」的團體,倘若有任

何違規或是違紀一律退團,絕不寬待!聽完

時,我的心就像被懸在半空中一般,很擔心自

己被淘汰掉。就在邢爸看完我的個人資料與在

校成績時,他說:「恭喜你通過了!好好地加

油,為成大的學生提供一個安心的校園。」那

一刻起,我才知道原來這不是我當初想的那麼

簡單,面試不僅要看成績,還不能有不良紀

錄,自備機車還不夠,還得經過「截拳道」的

右一為筆者

照顧我們天使團的刑爸

訓練,這不是輕輕鬆鬆的服務學習而已,而是

份「重責大任」!

經過了一連串的訓練之後,我開始服務於

護送天使志工團。第一次值班,我踏進了護送

天使值勤室,本以為是個像管理員工作崗位似

的小地方,可能會有個窗口可以接聽電話,實

際上卻與我想的截然不同。這裡有電腦、床與

電視,算是個滿完整的小房間,至少深夜裡,

還有張床可以睡。起初,我就像隻剛出生的雛

鳥一樣急於展翅飛翔,當我值班那晚接到第一

通電話時,就自告奮勇地告訴學長讓我去接

送。興奮地穿上亮黃黃的背心,聽完學長的叮

727272 我在成大夜間護送天使團的日子

Page 75: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嚀之後,就這樣出任務去了。我心裡滿懷期

待,因為不知道等一下會見到的同學長什麼模

樣?還依稀記得就在臺南兵工廠,約莫星期一

的凌晨三點,夜晚冷冽的風吹拂過我的臉龐,

我坐在機車上等待,心想約好的三點怎麼沒看

到半個人影,直到一臺客運駛進來兵工廠時,

我心想這應該是了吧!果不出其然,一個瘦小

的女生提著大大的行李箱向我招手,於是我主

動去幫忙提行李到我的機車上,這個行李箱已

經快要超過這個女生的一半了,而且相當的

重,很佩服她能從別的地方提回來。因為這

樣,當下更了解到這份工作的重要性,不僅能

讓同學平安的回到學校,也能協助同學減輕往

來奔波的行囊重擔。當晚在接送的路程中,由

於雙方不熟悉的關係而沉默

了一陣子,於是我厚臉皮地

開起話題,沒想到她也是個

健談的人,我們一問一答好

似早已認識的朋友一般,原

先的尷尬消失的無影無蹤。

到了目的地之後,她送給我

一顆巧克力並向我道歉與解

釋,其實客運以往三點前就

會到了,只是這次不知怎麼卻延遲了。當下我

覺得有點愧疚,想起一開始的我還蠻不耐煩地

等待著,原本要轉身發動機車離開時,剛好有

車進來想說再等看看吧!終於成功地完成接送

任務。倘若今晚沒有繼續堅持下去,那豈不是

失去了一次服務同學的機會,而更甚的是把我

們天使的招牌給砸了!從那一刻起,我才深深

了解到「服務」不是只有一股熱忱而已,還得

具備足夠的耐心與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經過那次的初體驗之後,我了解到原來

「服務他人」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困難。簡

單的是,只要為對方多想一下,就可以替對方

帶來更好的服務;困難的是,若沒有做好心理

準備就去服務別人,有時候傷害的不是對方,

而是自己或是週遭的朋友與團體。在我的大學

生涯之中,改變我最大的就是我在當護送天使

的日子中所學到的責任感與紀律,是帶在身

上,一輩子跟隨的,謝謝護送天使志工團給我

的磨練與成長。

7373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76: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我們是成大校園流浪動物志工隊

成大校園流浪

動物志工隊成立於

2010年7月1日,是由

一群願意為校園內流

浪動物付出心力的學生

們向學校爭取下所成立,

當時的志工隊只有四個人,而現在的志工隊已

經是百人的大家庭了。

如果看到橘色背心在成大校園內穿梭,也

許正是志工隊在出任務囉!當有任何人通報在

校園內發現犬隻受傷、傷人以及疑似新犬隻進

入校園⋯⋯等等,馬上就會有志工出動去處

理,為的就是能夠第一時間處理與掌控犬隻狀

況。另外,志工隊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致力

於校園TNR(Trap捕捉,Neuter絕育,Return放

回),除了進行結紮絕育以控制犬隻數量外,

也利用狗狗的地域性,達到以狗趕狗,穩定校

園內犬隻數量的效果,讓校園裡面的狗狗不會

政治系103級 陳逸芯

(成大流浪動物志工隊現任隊長)

7474 我們是成大校園流浪動物志工隊

Page 77: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火車站流浪犬TNR計畫(2013.1.1)

犬隻定期清潔任務(圖為校園內流浪犬黑girl)

一直無限制的增多,造成師生們的困擾;而沒

有特別任務時,志工們就是每天固定進行各校

區的排班餵食,平時走在校園中,偶爾跟狗狗

玩耍外,也不忘觀察狗狗們,隨時注意著狗狗

們的健康與行為狀況。

隨著志工隊成員越來越多,凝聚起來的力

量也越來越大,所以除了管理成大校園內的狗

狗們,有空時大家也會揪團一起去參加各協會

舉辦的流浪貓狗送養會,替學校的毛孩子們找

尋新家,也擔任現場幫忙的志工,為送養會貢

獻一點心力,為更多無家可歸的毛孩子們找尋

幸福的可能。又或者是參加流浪動物愛護協會

在夜市的募款活動,替為流浪動物盡心盡力的

協會募集更多資源,希望更多的流浪動物可以

得到及時的救援與醫療,我們相信一點點的

力量,就可以讓毛孩子的命運變得不同,一點

一點的付出,就有可能改善整個臺灣的大環

境,畢竟校園浪犬問題來自於社會問題,如

果我們擁有越多力量,我們就願意嘗試去做

更多事。

最近因為火車站的流浪犬隻經常在半夜時

進入成大校園爭奪地盤與搶食,持續的吠叫聲

影響了宿舍同學的安寧,加上注意到火車站的

7575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78: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成大志工隊所發起的貓狗送養會(2013.1.5)

狗狗經由不斷的繁殖,數量越來越多,因此

從2012年12月起,與火車站方協調後,志工隊

開始了「火車站TNR計畫」。由臺南市流浪動

物愛護協會協助架設圍籬,藉由志工們每天中

午在圍籬內的固定餵食,讓狗狗們習慣入圍籬

內吃飼料後,再藉機關上圍籬門,通知協會大

哥過來帶往結紮,希望能讓火車站的流浪犬隻

越來越少,畢竟那裡是個不適合流浪動物生存

的地方,有過多的流浪狗群聚也會對民眾的安

全造成威脅。如果實地去火車站裡面看過那些

狗狗,會發現每隻都瘦巴巴的,好幾隻狗狗的

腳都一跛一跛的。聽站長說,還曾目擊狗狗當

場被火車當場輾斃。對我們來說具有短暫分離

與團圓相聚意義的火車站,對這些以火車站為

家的流浪狗而言,卻有很大的可能是生命的終

點。從小就長期待在廢棄鐵軌上生活,已經養

成了怕人的習性,因此他們再也沒有得到幸福

的機會,而我們能做的是減少這種悲慘遭遇的

一再上演,這也是志工隊與許多動保團體會堅

持TNR的原因。

在火車站TNR計畫的剛開始,志工在火車

鐵軌上與廢棄物堆下發現了一窩一窩的幼犬,

7676 我們是成大校園流浪動物志工隊

Page 79: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每隻都帶著新生的可愛稚嫩,為了讓不幸終結

在他們的上一代,志工隊將這些幼犬暫時安置

並做透過網路、送養會做積極送養,甚至首次

的自己在光復校區外轉角舉辦了送養會,希望

能創造更多這些小狗狗曝光的機會。

常常很多人看到志工在校園內餵食,都會

覺得:「怎麼可以在校園內養狗呢?」我們想

讓大家知道的是,志工隊並不是在學校養狗,

是以定時定點的餵食來管理學校的流浪狗群,

避免狗狗因為飢餓,造成攻擊師生或翻垃圾桶

造成環境髒亂的情形;另外也為犬隻定期施打

疫苗,並透過每月定期洗澡,來維持校園內的

環境衛生。志工隊的宗旨是希望能達成校方、

學生與校園內流浪動物的和平共處,並非如很

多同學想像的一味站在流浪動物的立場思考,

罔顧校園安全。今天的臺灣社會沒有辦法避免

掉流浪狗的存在,成大又是開放性校園,更不

可能完全阻擋流浪犬隻的進入,而無止盡的捕

捉撲殺不但沒有效率,更是個不懂得尊重生命

的做法,志工隊的存在,即是為了要在校園安

全與流浪動物生命價值間的夾縫中建立起一個

平衡點。

在成大志工隊的運行中,優於其他學校的

是成大校方的肯定與總務處事務組的大力幫

忙,使志工隊在執行流浪動物管理時都相當順

利,這是我們最幸運的地方,也感謝同學們的

包容,讓我們可以很驕傲的告訴別人,成大是

一個擁有良好生命教育的校園。

7777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80: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府城律師──湯德章

黃吉川

身影在紅磚圓拱的樓房前

如此幽暗躊躇

如果還有另一個明天

圓環馬路會變得寬廣流暢嗎

少林拳 沒有意外

可以練得更加內斂純熟

日語將漸漸生疏

在潮流之外啞口無言

試著抵抗學習新的筆畫

把嘲笑和懲處關在門外

一整座城市的遺孤

要如何面對

勇氣想必僅僅剩下

走到醫院排隊領藥

和垂詢檢查的報告

歇業退休豈止是

滔滔雄辯的口水

軍車隆隆槍聲不絕

太陽匆匆

已提前好幾個時辰下落

今日的茶水已冷

沒有明天

另一個額外的明天

詩兩首

7878 詩兩首

Page 81: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放送頭──王添灯

最後的廣播

在空氣中蝕刻

顫抖的誓言

寒冷 緊緊圍住城市

三月

茶山裡的雲霧更加濃密了

荒野上

油桐花

一片片墜落

數也數不清

雪白的隊伍

從喧嘩到寧靜

暴雨過後

一陣陣

沒有喪禮儀式的澳腐氣味

伴著蟬聲

揪住一整個夏日的黃昏

嘶聲劃破長空

灰面鷲 膽膽怯怯

緩緩盤旋

晃動幾下

試著拍打

秋分後的霜降

河谷森林旁

街道樓坊炊煙沉沉

似曾相識的古老藥石

還在煎煮

7979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82: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川藏單車行旅材料系102級 張國益

8080 川藏單車行旅

Page 83: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欸,我想騎腳踏車去西藏。」我看著老

舊的筆電螢幕,坐在南京大學宿舍裡和我室友

說到。「蛤?」室友先是看著自己的螢幕不為

所動,接著補上一句類似祝好運或是我可能瘋

了之類不是很重要的話。

但是這件事就一直惦記在我心裡。

當二月底南京還是陰冷難耐的時刻,我卻

開始上網查詢關於西藏旅行的資料。莫名發現

有人竟然是以騎自行車翻越中國大西南綿延

的山嶺到達聖地—拉薩。我下意識地張大了嘴

巴,心中想著「這群瘋子⋯⋯」,但卻也止不

住激動的心情蔓延過我的思緒。「2200公里、

大約26到28天、要翻過10座4000公尺和2座5000

公尺的山、要買裝備、要入藏證⋯⋯」往後的

一週,每天腦中都在盤算這件事情的可行性,對

於是不是該行動的勇氣也一點一滴建立了起來。

看完攻略來到了第七天,我決定要走上川

藏線。這是一條自四川成都出發,經過以一首

情歌聞名的康定縣城後翻過幾座山,穿過金

沙江和數座高山再經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最後再翻越一座標高5013公尺的米拉山,抵達

拉薩。看到地理課本上熟悉的地名一一出現在

地圖上,看著如心電圖一般起伏甚劇的海拔變

化圖,那興奮和不安同時盤據我的腦海。但這

一週以來心中一直有一股「你該去騎車」的直

覺,於是我決定放下猶豫,確定出發。

買了一輛紅色的二手捷安特登山車,陸陸

續續也在網路上添足一項一項的裝備,查了高

山症、事前體力鍛鍊,訂從南京前往成都的火

車票,上中國的自行車論壇找同行隊友,甚至

是對來自臺灣的我而言最難處理的入藏證。對

8181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84: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於沒有長途騎行經驗的我而言,每一項準備都

非常耗費時間挑選和練習。同時也在這段期間

和家人及親友做好溝通,以萬全的準備消弭他

們心中的不安。

但事實上,我深知自己比身邊任何人都還

要徬徨與不安。

「拉薩見!」出發第一個早上,就有其他

隊伍的人向我們喊著,我心中顫動了一下。

總算是在2012年5月1日,一行19人浩浩蕩蕩地

從成都出發,從北京、從河南、從瀋陽、從四

川⋯⋯各地的朋友匯聚一起,嘗試用雙腳的力

量在這2200公里留下些痕跡。開始在心中喊著

餓、喊著累、喊著冷、喊著屁股或胯下疼痛難

耐,才發現每個人都得承擔同樣的過程,一路

這樣堅持了下來。

形容起路上的景色,若未親臨白雪皚皚的

山巔、徜徉於碧青的河畔峽谷、穿越犛牛群悠

遊的高山草甸等,實在不容易感同身受。騎自

行車於其間是名符其實的「身在地獄,眼在天

堂」。山頂上再如何壯闊,也會因為疲累的爬

坡和冷峻的強風而在半小時內澆熄熱情,只想

快點下山吃碗熱氣蒸騰的雞蛋麵。爬山的路途

總會穿插幾句隊友們的笑語或歌聲,襯著藏族

人民摩托車上哇啦哇啦的音樂總是令人難忘。

當一群人們有共同目標的時候,那明快的

意志竟是如此堅強。路上加油打氣聲不斷,從

隊友、其他騎行者、路人、司機,幾乎所有人

一見到你正努力踏著賭注了某種人生的轉輪前

行時,都會和你說一聲「加油!」或是「扎西

德勒!」不只一段的上坡路會讓人想放棄,氧

氣稀薄、高山症、飢餓而體力不足、寒冷和肌

肉關節酸痛等任何一項都足以讓我把車丟一

旁,坐在路邊的石頭上喘著氣,看著腳下和頭

頂迂迴的之字形公路而皺眉。但是為了飄渺的

理想,或者實際點為了今晚能到達目的地生

存,總會再次跨上座墊前行,此時平凡的加油

氂牛及五色旗照:標高5013公尺的米拉山埡口,藏民會在每一座

山上掛上寫滿經文的五色旗使之隨風飄揚,認為風揚起經幡一遍,

即念過一遍經文。

8282 川藏單車行旅

Page 85: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聲竟會顯得如此令人寬心,告訴著我:還有人

陪你呢!

說到我的隊友們和路上遇到的騎行者各個

特色十足,有未來的火車司機、有建築工、有

做軍車改造、家具設計、網路營銷、電子工廠

打工、郵政人員、化工檢驗員甚至是軍人等。

年紀從25歲到40歲都有,整個隊伍僅我還是學

生。因為五月尚未放暑假,我又比較「叛逆」

是一位為了自由旅行不修學分的交換生,才有

這樣的機緣在學期中以一個月餘的時間換取一

生的回憶。如果要描述每個人,以隊長為例,

他是一位做網路事業卻一直覺得應該有更高目

標的新婚男士,他的負責、謹慎和關心,完全

讓我們初次見面的夥伴肯定,若非因為他常照

顧大家、溝通協調,因為個性或是行程上的一

些摩擦或許早就讓團隊出現了一些裂痕。雖然

我們的隊伍因為行程變化、健康、體力等現

實因素,使19人出發的團隊僅剩下9位一起抵

達,但共患難過的情感不求多,只希望提到拉

薩,提到川藏,大家心中仍能泛起一絲漣漪。

旅行如同人生的樂譜一般,有時高低。那

什麼是旅行?和旅遊有什麼不一樣?這幾年的

經驗讓我領會其中的一種差異:旅遊是探訪前

人定義的風景,而旅行是找尋屬於自己的風

景。找尋屬於自己風景的路並不是這麼明確,

可能雜草叢生,也可能被風沙掩蓋。而高處通

常是發現了一條嶄新的道路或是知道自己開始

踏上了理想的路上時的那種興奮;低處則是對

自己開始徬徨迷惘了,或是知道旅程即將面臨

威脅時,那種失落會將整個人吞噬。我在路上

不斷這高低間震盪,為了能讓自己有所依靠,

某一天我在住宿的地方牆上寫下「每天問一次

為何來騎川藏,每天給自己一個不後悔的理

由。」是阿,告訴自己別後悔,別擔心接下來

的一切,everything will be fine。

旅途中有一段讓我發現心中從未有過的感

動。那是在5月8日,第八天,我們搖搖晃晃地

在這混雜礫石的土路剛翻越4600公尺左右的山

頭,烈日仍在頭頂上肆虐,一片湛藍的天空,

頭開始有點痛。我正好和前後隊友拉開距離,

變成一段短暫的獨自騎行時光。騎著車,同樣

想著關於人生的種種問題,突然在某一刻我開

始大哭了。我不是一個常哭的人,不知道有十

幾年沒有如此這般嚎啕大哭,眼眶一酸後止不

住的眼淚簌簌流下,也因為四下無人於是盡情

地哭喊。當下連我自己都不清楚為什麼我會

哭,我只知道這個感受好強烈、好動人,哭完

之後我的心感到如此平靜,不安、狂喜等情緒

8383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86: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隊伍一同翻越5008公尺的東達山:東達山

是旅程中雪下最大、積雪最厚、溫度最低

的高山,也是路上兩座5000公尺的高山之

一,即使在五月的初夏仍積雪不化。

8484 川藏單車行旅

Page 87: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逐漸淡去,踏實感油然而生。問過隊友並沒有

人有和我一樣的經驗,我反覆思考後終於給了

自己一個非常滿意的答案:我終於瞭解自己為

何來騎車了!

那是一種無法轉換成言語的感動,告訴我

以往和再多人說「為什麼要去騎川藏」都是能

自口中說出的理由,我根本也說不清楚因為那

尚未是內心最真實的感受。但是此刻彷彿如佛

家的頓悟一般,感受到了真正的意義。後來問

了一些旅行經驗豐富的朋友發現他們也有同樣

的感受,到印度時坐在恆河邊,僅僅看著這日

常的河景,他竟也開始大哭,他說也在那個時

刻,瞭解為什麼要出來旅行了。

就這麼樣地,5月26日清晨一早出門,九點

多翻越了最後一座5013公尺的米拉山,山頂風

和日麗但依舊寒風刺骨,充滿著大批自拉薩駛

來的遊覽車和其上的觀光客,嘈雜和人群讓我

們跨越最後一座山的感動減去不少,反卻意外

因為在5000公尺的高山遇到廈門遊客而可以講

閩南語印象深刻。而後一百餘公里的緩下坡與

平路到拉薩。說實話這一天我還真不想出門,

因為旅程要結束了。我的想像只停在川藏線

上,一直不讓自己去想拉薩是什麼樣的地方,

因為那代表著結束。

「到拉薩要做什麼呢?」路上我們都會這

樣問隊友。

「生活。」我一貫地回答著。

因為布達拉宮、大昭寺、那木措聖湖都不

是我心中的聖地。我的聖地,是整條川藏線。

8585NCKU Magazine 240

榕園記事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觀點合力寫校史大事記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Page 88: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大夥在拉薩悠哉幾天後,也得各自搭火車

回家鄉,拾回工作或是日常生活了。臨別前一

晚,我們將彼此的衣物簽滿自己的姓名收藏,

買了一整箱啤酒和做了一桌好菜,唱著歌,約

定著下次要一起回到拉薩團聚。「什麼時候

呢?」有人問,「五年?十年?」有人答道。

「不如就訂在最後一個人結婚之後吧,到時一

起拉薩見!」此時眾人的目光落在年紀最小

的我身上,舉起拉薩啤酒棕色半透明的玻璃

瓶敲擊。雖然不太好意思大聲說「好!就等

我!」,但我也心中默默地說:「各位,下次

拉薩再見。」

布達拉宮:拉薩有著陽光城的稱號,白天幾乎不下雨。自西元641年到現在,歷經焚毀、重建、擴建,布達拉宮見證著圖博

(西藏正式名稱,及古代吐蕃和英文名稱Tibet原音)的歷史,氣勢磅礡。

雪山與湖泊:從然烏鎮到波蜜縣城的景色,可說是我心中川藏線上最美的前三名。進入藏南縱谷,豐沛的印度洋水氣使此處有

茂密的森林,風光十分迷人。

8686 川藏單車行旅

Page 89: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物理系ISUAL團隊研究助理

87NCKU Magazine 240

Page 90: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88 科普漫畫

Page 91: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89NCKU Magazine 240

Page 92: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90 科普漫畫

Page 93: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物理系ISUAL團隊研究助理

91NCKU Magazine 240

Page 94: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92 科普漫畫

Page 95: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93NCKU Magazine 240

Page 96: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94 科普漫畫

以上為「科普漫畫人才培訓班」學員作品

Page 97: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國立成功大學接受捐款表 年 月 日 ( )成大財捐字第 號NCKU Donation Acceptance Form

※※※※ 若捐贈有價證券或實物者,請改填寫國立成功大學接受實物捐贈表 ※※※※

姓名/單位、機構Name/Organization

身分證字號/統一編號Identification Number/Tax ID Number

通訊地址 Address

聯絡電話 Telephone No.

傳真 Fax No.

捐贈者Donor

Information

電子信箱 E-mail

□現金 Cash

□支票(支票號碼) Cheque (Cheque N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支票抬頭:「國立成功大學」並禁止背書轉讓 Please make check payable to NCKU.

□信用卡傳真捐款 Credit Card By Fax

持卡人姓名 有效期限

信用卡別 □VISA□JCB□MasterCard 銀行

信用卡號 □□□□-□□□□-□□□□-□□□□ 背面末三碼___

捐贈方式Donation Method

□匯款 Wire Transfer (請附證明文件) (Please attach a copy of the receipt) □ATM 轉帳 □webATM 轉帳 □銀行匯款 Bank Transfer※本校接受匯款帳戶:玉山銀行金華分行。銀行代碼:808 戶名:「國立成功大學 410 專戶」,帳號:1067-951-000001

捐款金額Amount of

Donation新臺幣 New Taiwan Dollar __________________元整 Dollars 外 幣 Foreign Currency ____________(幣別 Currency) ___________元整 Dollars

捐款用途Donation

Specification

□不指定 Non-Specified □安心就學濟助方案 Financially-at-Ease Program for NCKU Students □其他指定用途 Specifi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餘款歸由國立成功大學統籌使用 Balance to be used by NCKU □餘款歸還捐贈者 Balance to be returned to the donor

開立收據Receipt

□要 Yes (收據號碼 Receipt Number 字第 號)□不要 No

芳名錄

DisclosureAgreement

□ 同意將姓名、捐款金額刊登於本校相關網站或刊物上。

I agree to publicize the contribution information (name and amount of donation). □ 同意以 之姓名,將捐款金額刊登於本校相關網站或刊物上。

I agree to publicize the contribution information (Specified name and amount of donation). □ 不同意 Disagree

捐贈者簽名或檢附來文(Donor’s Signature or attach document)

茲同意以上捐贈。 I agree to make the above-mentioned dona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 Year 月 Month 日 Date

(請填信用卡表格並傳真到 06-200-2690) ( Please fill in the form and fax to : 886-6-200-2690 )

西元 月 年 M YExpirationName on Card

Issuing Bank發卡銀行

Card Type

Card Number

Signature(Signature as it appears on card used)(持卡人親簽 需與信用卡上簽名一致)

填妥後,請寄至 701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雲平大樓東棟 4F『國立成功大學財務處』收或傳真至

06-2002690 即可。若有任何疑問,請來電 06-2757575 轉 54507,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謝謝您!309260000Q814001 0101020801

Page 98: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年 月 日 ( )成大財捐字第 號

【以下為學校行政流程,捐款人免填】

管理費金額 Management Fe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由學校全權管控之指定用途現金(含支票、匯款)捐贈收入,除經校長核准者外,一律提撥 5%之行

政管理費。

※5% Management Fee will be applied to all specified use of donation; However, the fee may be waived by University President.

財務處

服務專員 出納組 財務長

指定受贈單位(註*)(未指定免會)

聯絡人:

□需要募款確認函 電 話:

會計室 秘書室

校 長 批 示

註一���捐款用途:

1.�為指定捐款,���指定受贈單位�一��行用�,以��捐款程�。

2.�為����學�����者,�提�學務處��之��以����會�,以��流程。

註������成�大學�受捐款��捐贈者��������一�,�以下���,以��成捐款程�:

1.捐贈人����。

2.��捐贈���示之�� e-mail、�������。

309260000Q814001 0101020801

Page 99: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拾穗服務學習成果發表系列活動

102年03月23日(六)上午10:30-下午17:00

光 復 校 區 國 際 會 議 廳

「服務學習」應用在教學上的魅力為何?如何從心裡打動

同學主動學習,透過服務學習的力量讓同學能學以致用,

並勇於承擔責任與付出關懷,誠摯邀請您來聆聽多元的服

務學習系列分享,發掘服務學習的另一種可能性。

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服務學習課程推動小組

協辦單位/本校教務處、學生事務處

承辦單位/學務處課外活動指導組、教務處課務組、教學發展中心、雲嘉南區域教學資源中心

參與人員/本校教職員生、南區大專院校教職員生共250人

活動聯絡人/*學務處課指組:郭昊侖小姐、林慧姿小姐 電話:06-2757575-50367/50366

Email:[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教務處課務組:劉青欣小姐 電話:06-2757575-50156

Email:[email protected]

*教務處教發中心:徐麗雅小姐 電話:06-2757575-50202#45

*雲嘉南區域教學資源中心:陳佩妏 電話:06-2757575-50202#40

報名網址:雲嘉南TA資訊交流網

http://yct.ncku.edu.tw/site2/yct/web/activity/event_news_detail.php?event_id=49&topage

時間 活動主題

10:30-10:40 活動開場

10:40-11:30講者分享-大學生可以怎麼做?關於服務這件事

講者:以立國際志工服務創辦人 陳聖凱

11:30-12:00 提問座談

12:00-13:00社福機構動態介紹及靜態展示

(餐敘)

13:00-13:20 服務學習績優教師及競賽得獎學生表揚

13:20-15:00

課程成果分享-場次A

主題:特色課程分享

(服務學習專題研究/心理病理學/護理系服務學習(三))

課程成果分享-場次B

主題:創意服務學習

(心輔組繪本助人服務話劇演出/夥伴學校/南藝大)

15:00-15:30社福機構靜態展示

(茶敘)

15:30-17:00

學生國際服務學習專題分享會分享團隊:

*成功南開寒假雲南服務學習計畫(環保)

*新加坡國際服務學習計畫(老人服務)

*他校團隊(待邀請)

17:00 賦歸

成功校區東側教學大樓

金龜樹古道

成大永續書院

攝影:小吳

Page 100: 成大校刊第240期(NCKU Magazine240)

2013.0

2

成功大學校務發展策略綠色魔法學校成大歸仁校區夢想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