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54
會議報告(會議類別:其他)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出國人員:邱俊淵、包偉丞、陳宏鎮、魏嘉宏、楊 豐銘、吳志祥、陳德鳴 派赴國家:杜布羅夫尼克/克羅埃西亞 出國期間:105 04 09 日至 106 04 18 報告日期:105 05 26

Upload: ngoanh

Post on 03-Jan-2017

24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4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會議報告(會議類別:其他)

3GPP RAN2 #93bis會議報告

出國人員:邱俊淵、包偉丞、陳宏鎮、魏嘉宏、楊

豐銘、吳志祥、陳德鳴

派赴國家:杜布羅夫尼克/克羅埃西亞

出國期間:105年 04月 09日至 106年 04月 18日

報告日期:105年 05月 26日

Page 2: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2

摘 要

本次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 (3GPP)無線存取網路第 2 工作組

(RAN2)會議於克羅埃西亞的杜布羅夫尼克舉行,本次會議由”3GPP

的歐洲友人 (The European Friends of 3GPP)”主辦,成員公司有

Alcatel-Lucent、Apple、BlackBerry、Deutsche Telekom、Ericsson、Huawei、

Intel、Motorola、Nokia、Orange、Qualcomm、SIMAlliance、Sony、

TeliaSonera、Telefonica、Telecom Italia、Telenor、Vodafone等,本團

隊依規劃有 7位成員出席參與。

此行主要任務為參與第 13版(Release 13, R13)和第 14版(Release

14, R14)新的工作項目與研究項目的相關討論,此次參加會議主要是

參與包括了增強型 LTE 與無線區域網路聚合(Enhanced LTE-WLAN

Aggregation, eLWA)、增強型授權頻帶輔助之非授權頻帶存取技術

(Enhanced Licensed-Assisted Access for LTE, eLAA)、窄頻段物聯網

(Narrow Band – Internet of Thing, NB-IoT)、裝置對裝置通訊的進一步

增強技術(Further Enhancements to LTE Device to Device, feD2D)、基於

邊緣連結技術支援車對車服務(Support for V2V services based on LTE

sidelink)、支援車間普及通訊的可行性研究 (Feasibility Study on

LTE-based V2X Services)與新無線存取技術 (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等,針對一些工作項目,本團隊發表技術文章來修

正目前標準規格的一些錯誤。本團隊的任務除了發表提案之外,也同

時關注各重要議題的標準制訂定方向與各公司的看法與立場,以利於

掌握下一世代通訊系統發展的前景與趨勢,並進行相關技術之布局。

此行主要任務說明如下:

1. 增強型 LTE 與無線區域網路聚合 (Enhanced LTE-WLAN

Aggregation, eLWA) 議題

eLWA 議題討論五大項工作目標,分別為透過無線區域網路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的上行資料傳送、移動管理

優化、支援 60GHz頻段、資訊收集與回饋、以及自動建立鄰近基

Page 3: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3

台關係(Automatic Neighbour Relation, ANR),本會期僅就前三項目

討論。

2. 增強型授權頻帶輔助之非授權頻帶存取技術(Enhanced LAA for

LTE, eLAA) 議題

eLAA 議題主要搭配著無線存取網路第 1 工作組(RAN1)的需求,

提出無線存取網路第 2 工作組(RAN2)的觀點,並於相對應的標準

規格書中做修正;討論內容包含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 QoS)

管理、先聽後說(listen-before-talk, LBT)運作、以及隨機存取(Radom

Access)機制。

3. 裝置對裝置通訊的進一步增強技術(feD2D)議題

此研究項目(Study Item, SI)主要討論如何加強R13中裝置對裝置通

訊技術中的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UE-to-Network Relays)技術以支

援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和穿戴式裝置(Wearables)的應用。

本次會議是 RAN2 第一次討論這個議題,主要任務在確定此研究

項目的應用情境和技術目標。此次會議有十七篇技術貢獻提案,

我們這次任務的主要目的是透過研讀這些技術貢獻提案和觀察會

場上的討論,瞭解各公司對此研究項目發展趨勢的期待,並進行

相關潛力技術之研究和布局。

4. 基於邊緣連結技術支援車對車服務(Support for V2V services

based on LTE sidelink)議題

此工作項目(Work Item, WI)由 RAN1主導,主要討論如何加強 R13

裝置對裝置通訊技術(即邊緣連結技術)以支援車對車服務的應用。

本次會議是 RAN2第一次討論這個議題,主要依據 RAN1給 RAN2

的聯絡說明 (Liaison),討論如何藉由用戶設備的地理訊息

(Geographic Information)改善裝置對裝置通訊的資源分配以避免大

量車輛使用車對車服務的應用情境下產生的資源碰撞問題。針對

Page 4: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4

此議題此次會議有三十二篇技術貢獻提案,我們這次任務的主要

目的是提出相關技術貢獻,發表對資源碰撞問題的看法和建議,

並透過會場上的討論瞭解各公司對此議題的看法和立場。

5. 支援車間普及通訊的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 on LTE-based

V2X Services)

此研究項目(Study Item, SI)主要研究加強長程演進技術(LTE)以支

援車間普及通訊的可行性,包含上行通道增強(UL enhancements)、

下行通道增強(DL enhancements)和裝置對裝置通訊技術增強。其中

裝置對裝置通訊技術增強目前由 V2V這個工作項目討論,此研究

項目暫時著重於前兩個增強技術的研究。針對這兩個增強技術的

議題此次會議有四十八篇技術貢獻提案,我們這次任務的主要目

的是透過研讀這些技術貢獻提案和觀察會場上的討論,掌握此議

題的發展趨勢並進行相關技術之評估和擬定推廣計畫。

6. 新無線存取技術研究(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RAN2 會議在本次會議中開始進行新無線存取技術這個新研究項

目的討論,本次會議主要的目的在於分享各公司對於新無線存取

技術的看法,以做為後續技術開發的參考。會議討論的分項乃是

依據技術報告 TR 36.913 中所列之下一代無線存取技術架構與遷

移之需求而來,討論的範圍包括如何讓新無線存取技術與長程演

進技術(LTE)能夠緊密互通(tight interworking)、新無線存取網路的

架構必須能允許不同的協定層的分割以及做到控制平面與用戶平

面的分離(Control-Plane/User-Plane Separation)等。此行除了提出一

篇與緊密互通相關之布建場景技術貢獻外,也參與各議題之討論,

藉以提升本團隊在會議中之能見度。

7. R13議題的後續進展

針對 R13 制定的裝置對裝置通訊技術本團隊提出了三篇修正要求

Page 5: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5

(Change Request, CR),分別對無線資源控制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連線建立的條件、遠端用戶設備(Remote UE)邊緣連

結探索(Sidelink Discovery)傳送的存取層(Access Stratum, AS)條件

和中繼用戶設備(Relay UE)相關門檻條件的運用,提出標準修正建

議。這次任務的主要目的是與其他公司討論這些提案,尋求支持

以推動這些修正要求被標準所接受。

8. 窄頻段物聯網(NB-IoT):

本工作項目(Working Item, WI)自 2015年九月開始討論,預計於

2016年 6月完成 ASN.1的審視並且將內容併入 R13的規格。該工作

項目涵蓋RAN1與RAN2的共同研究,RAN2主要探討因針對NB-IoT

使用者裝置非高速移動、省電、傳輸資料少與低複雜性等特性而需簡

化的協定層程序進行刪減與適時地重新設計。

技術貢獻:

在這次會議,本團隊在 RAN2會議上提出了 8篇技術貢獻,除開

始參與 R14 所進行的多個研究項目與工作項目外,也持續掌握 R13

議題的後續進展。本團隊針對 R14所涵蓋之各研究項目及工作項目都

持續有成員投入參與標準會議,以便掌握會議期間各家廠商對於不同

議題之立場與看法,並且收集各並行會議之最新發展狀況與討論結果,

了解各項重要研究議題與技術之現況,並與各家公司交換 R14及第五

代行動通訊技術可能導入之新議題之看法,並表明我方之意見與立場。

另一方面,本團隊成員也持續提出標準貢獻提案發表我們於各項議題

的觀點與分析研究,以提升本團隊於標準會議的影響力和佈局本團隊

於這些研究議題所做的前瞻性研發成果。

會議解說:

本次無線存取網路第 2工作組會議(3GPP RAN2 #93bis)於克羅埃西亞

的杜布羅夫尼克舉行舉行,主要專注之議題包括 eLWA、eLAA、feD2D、

Page 6: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6

基於邊緣連結技術支援車對車服務、支援車間普及通訊的可行性研究、

新無線存取技術等技術議題。同時也關注 R13議題的後續進展。

1. 增強型 LTE與無線區域網路聚合(eLWA)議題

本次會期為 eLWA 議題的第一次討論;在第一項議題,透過無線

區域網路的上行資料傳送,建議使用 R13 已定義的相關設定,盡

量使用於 R14 的 eLWA;在第二項議題是移動管理優化,討論用

戶設備(UE)進行換手服務時,用戶設備如何保持使用相同無線區

域網路,以及無線區域網路的安全連線問題;在第三項議題為支

援 60GHz頻段,討論此使用情境下的需求,並決議詢問電機電子

工程師學會(IEEE),取得有關 IEEE 802.11ad/ay標準系統於 60GHz

頻段的量測需求與參數。

2. 增強型授權頻帶輔助之非授權頻帶存取(eLAA)技術議題

本次會期中,主要檢視了之前會期中,關於 R14 的 eLAA 技術的

決議,再次確認其共識與假設,並沿用其他議題所設計的方案於

此技術中。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 QoS)管理,沿用之前共識

與規格書的作法;先聽後說(listen-before-talk, LBT)運作,則會針

對 LBT之結果,引進媒介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層與實體(Physical, PHY)層的通知訊息;隨機存取(Radom Access)

機制,則會引進運作於機器型態通訊增強 (MTC enhancement,

eMTC)的上行非同步混合型自動重傳請求(asynchronous HARQ)設

計,並給予適當修正。

3. 裝置對裝置通訊的進一步增強(feD2D)技術議題

本次會議主要討論此研究項目的應用情境和技術目標。其討論摘

要如下:

在應用情境方面,除了使用 R13的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技術外,

不排除使用藍芽(Bluetooth)和無線區域網路等技術,但排除了

Page 7: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7

使用第10版(Release 10, R10)中繼站(Relay Node)技術的可能。

此外主要研究的目標將鎖定在穿戴式裝置的功率效率上。

在技術目標方面,將研究一個支援增強型機器型態通訊(eMTC)

的穿戴式裝置在頻寬限制的情況下如何執行邊緣連結通訊與

中繼用戶設備通訊。此外,一個穿戴式裝置的用戶平面(User

Plane, UP)和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 CP)其與基地台連接的所

有可能方案(即是直接與基地台連接或是透過中繼用戶設備間

接與基地台連接)都將做進一步的研究。

4. 基於邊緣連結技術支援車對車服務(Support for V2V services based

on LTE sidelink)議題

本次會議主要討論如何藉由用戶設備的地理訊息改善裝置對裝置

通訊的資源分配以避免大量車輛使用車對車服務的應用情境下產

生的資源碰撞問題。其討論摘要如下:

針對排程的資源分配(Scheduled Resource Allocation)模式,將

會設計一個存取層的地理位置訊息回報機制,已排除使用實體

層的訊號回報,將進一步研究使用無線資源控制訊號或是媒體

控制存取控制元件(MAC Control Element)回報。

針對用戶設備自主性的資源選擇(UE Autonomous Resource

Selection)模式,基地台會廣播一個地理位置和資源的對應,並

將進一步研究是否利用此對應來優化前述的地理位置訊息回

報。

5. 支援車間普及通訊的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 on LTE-based

V2X Services)議題

本次會議主要討論如何增強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以滿足車間普及

通訊的低延遲要求。其討論摘要如下:

在上行通道增強方面,由於歐洲電信標準協會智慧型運輸系統

技術委員會(ETSI TC-ITS)定義的合作式感知訊息(Cooperative

Page 8: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8

Awareness Message, CAM)其傳送週期和訊息大小都是動態的,

為了降低延遲將進一步研究是否採用用戶設備輔助 (UE

assistance) 機 制 讓 基 地 台 能 即 時 改 變 半 持 續 性 排 程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SPS)的週期。

在下行通道增強方面,多媒體廣播單頻網 (Multimedia

Broadcast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MBSFN)和單細胞之點對

多點傳輸(Single Cell Point To Multipoint, SC-PTM)技術都可以

應用於車間普及通訊,並為了降低延遲將進一步優化縮短群播

控制通道(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 MCCH)和單細胞群播控

制通道(Single Cell 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 SC-MCCH)的改

變週期和群播通道(Multicast Channel, MCH)的排程週期。

6. 新無線存取技術議題

新無線存取技術議題的技術需求乃是依據技術報告 TR 36.913 而

來,第一步乃是尋求各公司對於布建場景的看法以及對新無線存

取環境的整體願景,尤其是在哪些場景下需要支援新無線存取技

術與長程演進技術的緊密互聯,最基本的看法則是在新無線環境

布建的過程中,優先考慮由長程演進技術輔助的運作模式,亦即

是控制平面連線由長程演進技術提供,而用戶平面的傳輸則是由

新無線網路技術與長程演進技術進行聚合,隨後才是探討在新核

心網路布建完成後如何進行之,然而新舊核心網路與新舊基地台

間的介面設計仍有待其他工作組的進展與規劃,而對於新無線存

取網路的架構也有所討論,包括允許不同的協定層的分割以及做

到控制平面與用戶平面的分離等,但這部分也只停留在概念分享

的階段,尚未有明確的結論。

7. R13議題的後續進展

本次會議已處理完所有針對 R13 裝置對裝置通訊技術所提出的修

正要求,包含我們分別對無線資源控制連線建立的條件、遠端用

Page 9: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9

戶設備邊緣連結探索傳送的存取層條件和中繼用戶設備相關門檻

條件的運用所提出的三篇修正要求。至此 R13 裝置對裝置通訊技

術的標準化工作已接近完善。

Page 10: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10

目 錄

摘 要 ........................................................................................................... 2

一、會議名稱 ........................................................................................... 11

二、參加會議目的及效益 ...................................................................... 11

三、會議時間 ........................................................................................... 11

四、會議地點 ........................................................................................... 11

五、會議議程 ........................................................................................... 11

六、會議紀要 ...........................................................................................13

七、心得與建議.......................................................................................52

Page 11: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11

一、會議名稱

3GPP TSG RAN2 #93bis

二、參加會議目的及效益

參與 eLWA、eLAA、feD2D、支援物聯與穿戴裝致之用戶設備

對網路中繼(UE to Network Relays for IoT and Wearables)、

Feasibility Study on LTE-based V2X Services、Support for V2V

services based on LTE sidelink、NB-IoT、與 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等議題之討論及尋找後續可研究的題目。

報告本團隊所發表的文章。

發表系統實作所發現的相關議題,增進實作技術和系統概念的

交流。

與其他大廠接觸以討論合作項目。

使其他國際廠商清楚了解本團隊的技術方法與關注方向,以期

開展未來合作機會。

加強與合作廠商的關係,提高合作密度。

三、會議時間

11th April – 15th April 2016

四、會議地點

Rixos Libertas Dubrovnik

五、會議議程

本次 3GPP RAN2 #93bis會議議程如下: Schedule Main room

(Mistral A)

LTE Breakout room

(Gregale/Zephyros)

UMTS room

(Levanta)

NB-IoT room

(Mistral C)

Monday

09:00 -> [1], [2], [3], [4]

[5.1], [5.2] [5.3]

NB-IOT (email disc

#24, ASN.1 structure

11:00 -> [8][9] UMTS

Rel-8/9/10/11/12

Page 12: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12

including email disc

#40)

Legacy LTE (starting

with eMTC

corrections to

minimise overlap with

NB-IOT)

14:30 -> Legacy LTE Legacy LTE (D2D)

[1]

[11.2] DTX/DRX

enhancements

[11.3] Multi-carrier

[10] Rel-13

corrections

[7.14.1] CIOT

dependencies

[7.14.2.1] MSG3,

CIOT, AS/NAS

interact,

suspend/resume

(suspend/resume start

after 1700).

17:00 -> feD2D [1]

Tuesday

08:30 -> Legacy LTE feD2D [0.5]

V2V [1.5]

[11.4] Indoor

positioning

[11.3] Multi-carrier

(cont)

[11.5] HS + LTE

[7.14.3] UP

11:00 ->

14:30 -> eLAA [2]

TEI13 (CIOT, see

note 1)

V2X [2] [11.1] RRC

optimizations

[7.14.2.1] cont. RRC

(suspend/resume).

[7.14.3] UP (see note

1).

17:00 ->

Wednesday

08:30 -> eLWA [1.5]

IP [0.25]

TEI13 (cont)

VoLTE [1.5]

Light conn [0.5]

[11.6] TEI14

[comebacks]

[7.14.2.2] SI

[7.14.2.3] Idle mode

[7.14.2.4] Paging

11:00 ->

14:30 -> New RAT [2] Mobility enh [1] [7.14.2.1] RRC

details, Running CR

review.

[7.14.1] Remaining

things

17:00 ->

Thursday

08:30 -> New RAT [4] Comebacks if needed

NB-IOT Comebacks

11:00 ->

14:30 ->

17:00 -> Latency red [1]

Friday

08:30 ->

until 17:00

Left-overs,

Comebacks including

Joint LTE/UMTS

(No New RAT

comebacks on Friday

this meeting)

Page 13: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13

六、會議紀要

1. 增強型 LTE與無線區域網路聚合(eLWA)議題

依照工作項目訂定的目標,本次討論聚焦在 R13 LTE與無線區域

網路聚合(LWA)中,尚未納入的無線區域網路上行傳輸、移動性增強

與如何支援 IEEE 802.11ad 60GHz等其他正制定中的無線區域網路新

標準。

無線區域網路的上行資料傳送

有關無線區域網路上行傳輸,共有 19 件討論文件投稿,會議中

主席僅處理了其中三件討論 R2-162183 (CATT)、 R2-162903

(Qualcomm)、R2-162369 (MediaTek)。而 R2-162183有 5個提議成為

這個工作項目於本次會議中的協議。

R2-162183 Discussion on Support of UL Bearer in Rel-14 LWA CATT discussion

本文針對上行資料傳送,提出基於目前 R13的 LWA架構,增加

上行傳輸的支援,支援上行傳輸載體(bearer)透過無線區域網路之基地

台,架構如下圖所示,包含分流(split)及交換(switched)載體:

eNB

PDCP

RLC

PDCP

S1

RLC

MAC

PDCP

LWA

Bearer

WT

WLAN

Xw

S1

Split LWA

Bearer

Switched LWA

Bearer

LWAAP

UE

PDCP

RLC

PDCP

S1

PDCP

LWA

Bearer

S1

Split LWA

Bearer

Switched LWA

Bearer

LWAAP

WLAN

RLC

MAC

WLAN

此提議的架構中,儘管有部分公司表明在上行時希望僅支援切換

載體類型(不支援分割載體類型)。但大會仍決議沿用 R13 的 LWA 所

新設計的LTE與無線區域網路聚合適配協定(LTE-WLAN Aggregation

Adaptation Protocol, LWAAP),在此層協定中,執行資料連線載體(Data

Radio Bearer, DRB)的辨識碼附加及移除,同時添加於基地台端與用戶

設備端,以支援多重 LWA載體的能力,其架構如下圖所示:

Page 14: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14

另外,也如同 R13的 LWA,接收端利用乙太型(Ethertype)數值,

辨識封包數據單元(Packet Data Unit, PDU)是否屬於 LWA載體;雖然

有公司認為在上行封包中可以使用無線終端(Wireless Termination,

WT)的MAC位址作為此封包攜帶內容為分封數據匯聚協定之封包數

據單元(PDCP PDU)的識別,但其他與會公司認為如 R13討論之後使

用 Ethertype數值來標明是較好的選項,而且在某些 LTE與無線區域

網路聚合的實現架構上未必有WT存在。考慮非授權頻段的不確定性,

有關 LTE 的狀態回報,則不會透過無線區域網路回報;相關決議如

下:

Agreements

1: For Rel-14 LWA, UL PDCP PDU transmitted over WLAN is identified by

using the same Ethertype value as that used in DL.

2 In Rel-14 LWA, multiple UL LWA bearers per UE on WLAN link should be

supported.

3: LWAAP layer is also used to support UL LWA bearer transfer for Rel-14

LWA.

4: LTE buffer status information will not be reported over the WLAN link.

5: It is proposed to adopt figure 3 as the updated overall protocol model for

LWAAP in TS36.360

有關 R2-162903的討論如下。

Page 15: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15

Proposal 3: For LWA uplink, the data for a bearer can be transmitted on both LTE and

WLAN when that bearer is configured as an LWA bearer. Otherwise, all

data for this bearer is transmitted on only LTE link.

有公司探詢此提議是否表示在 R14中不支援切換載體,提案公司

回答只是希望仿效雙連結技術中僅定義有關分割載體與主要細胞群

組載體一般來定義支援上下行的 LTE 與無線區域網路聚合載體。與

會公司有的認為以目前階段先不要下結論,也有其他公司認為比起分

割載體,僅支援切換載體於上行較佳。

Proposal 5: For LWA uplink, the transmissions on WLAN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eNB.

此提議認為若對於透過無線區域網路傳送的上行資料沒有任何

預先資訊的話,因為有些 eNB 的實現方式是設計用於完全排程的上

行資料,如此 eNB 在接收資料時可能會有一些問題,所以建議 eNB

對於無線區域網路連線的上行資料傳輸應有某種程度的控管。然而有

公司認為這部份牽涉到無線區域網路傳輸故難以做到。

Proposal 8: PDCP Status reporting (both legacy and LWA) are also adopted for uplink

and the report triggering is left to eNB implementation.

有公司詢問用戶設備將如何使用從 eNB 來的回饋,提案公司稱

這個還需要進一步討論,另有其他公司認為 PDCP重傳只適用某些特

殊案例,提案公司補充這可以用在 LTE與無線區域網路切換之間。

有關 R2-162369的討論如下。

Proposal 6: When transmission of an uplink LWA PDU over WLAN fails, the UE

shall suspend uplink transmission of LWA PDUs over WLAN and inform

the eNB.

有公司認為通知 eNB 對於傳送時間延遲有所影響,另有許多公

司提出如何認定單一傳輸失敗與無線區域網路傳輸失敗的問題,提案

公司認為可以使用一個定義好的失敗重傳次數來認定。最後未有結

論。

Page 16: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16

Proposal 8: RAN2 is requested to discuss whether the NAS or RRC based approach

for WLAN AC determination is to be adopted

有公司認為下行時是按照WT實現方式而定,至於上行這就有賴

用戶設備,也有公司認為這問題超出 RAN2討論範疇。提案公司認為

WT必須要實施一個對應來保證達成服務品質,其他公司則認為這的

確是問題,有必要了解用戶設備要如何達成。

移動管理優化

有關無線區域網路移動性增強,共有 11 件討論文件投稿,會議

中主席處理了其中三件討論 R2-162793 (Ericsson)、R2-162904

(Qualcomm)、R2-162496 (Nokia)。本次會議沒有提議成為此工作項目

的協議。

R2-162793 Mobility optimizations for eLWA Ericsson discussion

此討論文件探討換手時不更換WT以及需要更換WT的情況,將

涉及用戶設備與 WT 認證/加密金鑰是否同步更新的問題,並確認是

否因此需重新連結無線區域網路。由於用戶設備與無線區域網路進行

認證或連結服務的金鑰,是使用基地台金鑰與給定的計數值所產生,

因此當服務基地台或細胞改變,基地台金鑰可能也改變;而接續的問

題是,即使用戶設備保持使用相同無線區域網路進行 LWA傳輸,是

否需要重新進行連結服務的程序?

而另一問題是,如需要產生新的金鑰與無線區域網路進行連結服

務,其生效的時間點如何界定?也就是用戶設備端與無線區域網路,

金鑰同步更新或生效的問題。

以上兩項問題,皆與安全性有關,因此多數公司同意 RAN2須送

聯絡說明(R2-163147)給系統架構第 3工作組(SA3),詢問有可行的解

決方案:

=> For the eNB key based method, ask SA3 if the UE performs

HO and KeNB is changed and the UE is already associated with

WLAN, can the UE contiue with the existing key or must the UE

apply the new key (e.g. by re-association, or something different,

etc).

Page 17: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17

R2-163145 [Draft] LS to SA3 on Mobility optimizations for eLWA (to: SA3; cc: -; contact:

Ericsson) Ericsson LS out Rel-14 LTE_WLAN_aggr-Core

=> Approved in R2-163147

承上,相對應的通知文件號碼為 R2-163147;文中,特地點出一

種情況,換手後,移動群組(mobility set)可能已經更新,用戶設備可

能連結到同一無線區域網路終端(WLAN terminal),但無線網路基地

台(Access point, AP)卻已經不同,請 SA3也要考慮此情況,並詢問以

下兩個問題:

第一,在換手服務後,用戶設備欲保持相同無線區域網路連結服

務,但基地台金鑰確已改變時,與無線區域網路連結服務的新金鑰,

何時生效,用戶設備可以使用的時機,或用戶設備是否可以使用已存

在的金鑰?

第二,假設用戶設備必須使用新金鑰的話,請 SA3 提供可行的

解決方案,使得用戶設備在換手服務後,可以在相同無線區域網路進

行連線。

通知文件的相關內容如下:

In order to progress the work in RAN2, RAN2 would like to ask SA3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If the UE performs handover and KeNB is changed while UE remains

connected to WLAN associated with the same WT, when is the new

S-KWT key derived from the new KeNB taken into use by the UE? Or is it

acceptable for the UE to retain the existing S-KWT?

2) If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UE to replace the key with a new S-KWT derived

from the new KeNB, then RAN2 would like SA3 to provide solution for

Rel-14 eLWA potentially allowing the UE to remain associated with the

WLAN after intra/inter-eNB handover.

R2-162904 LTE mobility without WT change QUALCOMM CDMA Technologies

discussion

有公司問及在換手後延續無線區域網路連線的部分,是否也考慮

上行傳輸的部分。提案公司認為用戶設備可以繼續傳送上行資料於無

Page 18: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18

線區域網路,但也有公司認為因資料轉傳的關係這無法辦到,另有公

司提到新增WT資料的部分應該在換手命令傳送之前完成。基於上述

向 SA3 的聯絡說明提問尚未完成的情況下,有公司認為這個議題暫

時沒辦法有結論。最終RAN2決定可以先大略討論跨基地台(inter-eNB)

換手且不換WT的例子。

此文提出換手服務下,用戶設備欲保持相同無線區域網路連結服

務時,可能的運作與訊息傳遞流程圖;主要設計,在於基地台間有關

用戶設備資料的交換,並在於 HO Command訊息提供新的 LWA設定

資訊,用戶設備便可在完成換手服務後,仍可繼續使用無線區域網路;

而須在用戶設備完成換手後,舊服務基地台進行對無線區域網路終點

的釋放要求,而新服務基地台進行對無線區域網路終點的新增要求;

其建議流程圖如下: eNB1

6. HO Command

(RRC Conn. Reconf.)

UE

2. Event A3

3. Measurement Report

4. Handover Request

(includes UE LWA Context)

5. 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

1. LWA Enabled 1. LWA Enabled

7. Status Transfer

13. WT Addition Request

14. LWA Enabled 14. LWA Enabled

8. HO Complete

9. Path Switch Request

10. Path Switch Request

Ack11. UE Context Rlease

Forward Data

14. WT Addition Request

Acknowledge

Forward Data

MME/S-GWeNB2WT

12. WT Release

Request

15. WT Association

Confirmation

但關係到金鑰的有效性與同步問題,因此用戶設備與無線區域網

路的認定問題,仍需參考 SA3 是否有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或建議,

且上述流程圖主要牽涉到基地台與無線區域網路的訊息交換,須由無

Page 19: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19

線存取網路第 3 工作組(RAN3)設計並決議,因此 RAN2 會僅就此議

題做討論,但不會有細部設計;相關決議如下:

=> RAN2 can discuss principle of the inter-eNB handover without

WT change (e.g. whether we want to support delta

confuguration) but we leave details of the network call flow to

RAN3.

有關 R2-162496 的討論,與會公司大致需等前述給 SA3 的提問

的答覆才能繼續討論,且 LTE 與無線區域網路聚合配置能夠保持,

所以還沒能在現階段討論。

支援 60GHz頻段

有關如何支援 IEEE 802.11ad 60GHz等其他正制定中的無線區域

網路新標準,共有 6件討論文件投稿,會議中主席處理了其中兩件討

論 R2-162371 (MediaTek)、R2-162252 (Huawei)。本次會議討論是否

送聯絡說明給 IEEE 802.11工作群組。

有關 R2-162371的討論如下。 Proposal 2: Send an LS to IEEE requesting them to specify which combinations of

data rate and range are considered feasible for 802.11ad, 802.11ay, and

802.11ax, for indoor and outdoor scenarios.

Proposal 3: Send an LS to IEEE requesting them to provide their perspective on how

IEEE 802.11 and LTE should evolve to support further integration.

提案公司認為由於工作項目描述中提到“proactive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3GPP and IEEE to allow LWA and 802.11

evolution to be more harmonious, further increasing the benefits of these

technologies” 於是希望初步討論如何協調 3GPP LTE與無線區域網路

聚合演進與 IEEE 802.11的標準制定活動。基於部分技術標準802.11ax、

802.11ay 仍在制定中,有公司質疑此聯絡說明所獲得的資訊對於

RAN2 的用處,雖也有部分公司支持提案就以上問題送聯絡說明給

IEEE 802.11,但最終並沒有獲得同意。

Page 20: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20

R2-162562 Supporting of 60 GHz new band and increased data rates in WLAN

Huawei, HiSilicon

依據 eLWA項目的工作目標,將會納入支援 IEEE 802.11ax、IEEE

802.11ad和 IEEE 802.11ay版本的無線網路基地台,但由於上述規格

還未全部完成制定,因此討論過程中,會缺少其技術的使用或應用情

境;此外,新版本的無線網路基地台,若不是電信營運商能直接或間

接控制管理,也會違背 LWA技術執行原理,其可行性也有待商榷。

不過,既然已經決定支援新版本的無線網路基地台,首要問題在

於,IEEE 是否在新版本規格上,有定義新的量測方式、量測目標或

量測要求,以確保無線網路基地台的使用效率;與會公司大致認為如

果 IEEE 已經定義了量測效能的部分,應當借鏡 IEEE 的結果作為參

考。最終撰寫了一份聯絡說明(R2-163118),詢問 IEEE,並期望給予

更多回覆;相關決議如下:

=> Ask IEEE if they have defined measurements and measurement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60GHz to which 3GPP could refer.

Ask if the measurements for different technologies are different.

R2-163118 [Draft] LS to IEEE on eLWA (to: IEEE; cc: -; contact: MediaTek) MediaTek

Inc. LS out

Rel-14 LTE_WLAN_aggr-Core

=> Approved in R2-163148

相關聯絡說明(LS)內容主要談論到,eLWA 技術將支援 60GHz

頻段,詢問 IEEE對此是否有新的無線量測目標或需求,以及與目前

運作於 2.4/5GHz的無線網路基地台,是否有差異?

通知文件的相關內容如下:

- provide information on radio measurements and measurement requirements in the 60 GHz frequency band, and whether these are already defined or planned to be defined.

- provide information on whether different measurement metrics are used in the 60 GHz band in comparison with lower frequency bands (< 6GHz).

Page 21: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21

2. 增強型授權頻帶輔助之非授權頻帶存取技術(eLAA)議題

R2-162427 RAN2 work scope and work plan for the enhanced LAA WID Huawei, Ericsson

discussion

此文稿再次確認之前的決議,包含:

第一、設定每一載體或邏輯通道(logical channel),是否可卸載到

LAA次細胞(Scell),或只能由授權載波(carrier)服務。

第二、在 LAA次細胞的上行傳輸,使用非同步 HARQ。

第三、每次上行重傳,皆透過 PDCCH排程設定。

第四、在 LAA 次細胞,僅支援免競爭式隨機存取 (Random

access) 。

相關決議如下:

Agreements (RAN2 confirms these agreements made during the SI phase):

• Qos related: Configure per bearer/logical channel whether it can be

offloaded to LAA SCells or whether it may only be served by licensed

carriers.

• HARQ related:

1/ In line with RAN1 recommendation, asynchronous HARQ should be

specified for UL HARQ in LAA SCells.

o 2/ For LAA UL every retransmissions needs to be scheduled by PDCCH

• RACH related: Contention based RA is not supported. Only contention free

random access is supported on LAA cells if the NW decides to use RA.

R2-162746 Modelling of LBT for LAA Ericsson discussion

此文稿討論在 MAC 層組成媒體存取控制封包數據單元(MAC

PDU)時,是否需要知道實體層(PHY)執行先聽後說(LBT)程序的結果?

實體層執行先聽後說程序,是否需要媒體存取控制層的指示?實體層

是否需要將執行先聽後說程序的結果,通知MAC層?

經過會場討論,大致認為MAC層在組成媒體存取控制封包數據

單元時,不需要知道實體層執行先聽後說程序的結果;實體層可將執

行先聽後說程序的結果,通知MAC層。

相關決議如下:

Agreements

Page 22: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22

RAN2 model of LBT operation:

1 Higher layers (e.g. MAC) are not expected to know the outcome of LBT

when building the respective PDUs.

2 PHY can indicate to higher layers (such as MAC) if a transmission was not

performed due to LBT.

R2-162745 Impact on Random Access due to LBT Ericsson discussion

此文稿討論隨機存取時,前置符元(preamble)傳送問題。由於非

授權頻帶使用前,需先執行先聽後說程序,因此前置符元之傳送功率,

是否要隨次增加?且前置符元之傳送,是否有次數或時間的限制?

經過會場討論,認為前置符元若因先聽後說程序而未傳送,其功

率不應增加;考量前置符元之有效性,其傳送將以時間限制,而非傳

送次數。

相關決議如下:

Agreements

1 The UE does not increase the preamble transmission power when a

preamble is not transmitted due to LBT.

2 For dedicated preambles there will be a limit for how long the UE can use

that preamble (how this is achieved in spec is FFS)

R2-162428 Consideration on RACH for LAA Scell Huawei, HiSilicon discussion

此文稿亦討論隨機存取之相關設定;包含:

第一、LAA 次細胞之隨機存取,僅會由實體下行控制通道指令

(PDCCH order)觸發。

第二、隨機存取回應(Radom Access Response, RAR)僅透過主細胞

(Primary Cell, Pcell)傳送;是否透過 LAA次細胞,則留待

討論。

第三、於隨機存取回應之上行通道資源,能予以保留。

相關決議如下:

Agreements

1: Only PDCCH order triggered RACH is allowed for LAA SCell;

Page 23: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23

2: For LAA SCell(s), RAR can be transmitted via PCell.

FFS whether RAR can be transmitted via SCells

3: UL grant in RAR should be respected even if there is no data for transmission

in the UL buffers.

R2-162669 RAN2 aspects of UL LAA Nokia,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 discussion

此文稿討論上行非同步 HARQ 之設計,保持前次會期之決議,

將不支援跨服務細胞混合型自動重傳 (cross serving cell HARQ

retransmission),上行資料多工方式,則採用邏輯通道優先權(logical

channel priority)之規則。

相關決議如下:

Agreements:

1: Confirm the SI agreement that similar to normal CA no cross serving cell

HARQ retransmissions are supported.

=> Inform RAN1 that we have defined LCP for multiplexing of UL data and we

want to use this unchanged for UL LAA. RAN1 asked to consider this in their

work.

R2-162430 UL HARQ handling for LAA Scell Huawei, HiSilicon discussion

此文稿亦討論上行非同步 HARQ之設計;包含:

第一、將採用上行非同步 HARQ之設計。

第二、不採用最大重傳次數之設定。

第三、引進 UL HARQ RTT Timer和 UL DRX retransmission timer

兩項計時器參數,用於上行非同步 HARQ之設計。

第四、drx-ULRetransmissionTimer會於 UL HARQ RTT結束後,

開始倒數計時。

第五、實體 HARQ指示通道(Physical HARQ Indication Channel,

PHICH),將不須明確指示是否重傳。

第六、利用新資料指示(new data indication)觸發資料重傳或新

傳。

Page 24: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24

第七、不使用 HARQ回饋參數,即不支援 PHICH。

第八、UL HARQ RTT Timer長度為 4個子訊框(subframe)時間。

第九、HARQ暫存器不須清空。

第十、UL HARQ RTT Timer,依據於存在實際可用之實體上行共

享通道(PUSCH)的子訊框才進行倒數。

相關決議如下:

Agreements

1 The following agreements on asynchronous HARQ for LAA SCell as

baseline.

1a For asynchronous uplink HARQ, the counter for maximum number of

retransmission is not used.

1b Introduce UL HARQ RTT Timer and UL DRX retransmission timer per

HARQ process.

1c drx-ULRetransmissionTimer is started on the subframe UL HARQ RTT

Timer has expired.

2a PHICH will not be required to provide explicit feedback for asynchronous UL

HARQ.

2b eNB uses NDI to trigger (re)transmissions.

2c State variable HARQ_FEEDBACK is not used or maintained for

asynchronous UL HARQ.

2d Uplink HARQ RTT Timer length is set for 4 subframes.

3 For asynchronous HARQ on LAA SCell, HARQ buffer is not flushed.

4 Uplink HARQ RTT Timer is started in the subframe containing the indicated

PUSCH transmission.

R2-162429 Considerations on Qos control and UL transmission on LAA Scell

Huawei, HiSilicon

如同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CA)技術,半持續性调度(SPS)

和傳輸間隔綑綁(TTI Bundling)技術,不使用於 LAA次細胞。

相關決議如下:

=> SPS/TTI bundling is not configured for LAA SCell.

Page 25: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25

R2-163109 [Draft] LS on Consideration on RACH for LAA Scell (to: RAN1; cc: -; contact:

Huawei) Huawei LS out Rel-14 LTE_eLAA-Core

=> Approved in R2-163146

本會期相關決議,會通知 RAN1,並於電子郵件(Email)討論中,

進行第二階段的修正要求(CR)撰寫。

[93#xx][LTE/eLAA] Capture agreements in running stage 2 CR

(Huawei)

3. 裝置對裝置通訊的進一步增強技術議題(feD2D)

此議題主要討論如何加強 R13 裝置對裝置通訊技術中的用戶設

備對網路中繼技術以支援物聯網和穿戴式裝置的應用。本次會議著重

於釐清其應用情境和技術目標,討論了三篇分別由 Ericsson、

Qualcomm和 Sequans 三家公司所提出的技術貢獻,而會議結論主要

依下述 Ericsson的技術貢獻得出。

R2-162529 On Scenarios and Objectives for Wearables and feD2D Ericsson discussion

Ericsson 將穿戴式裝置依其應用情境分為省電的穿戴式裝置

(Power-efficient wearables)和高傳輸速率的穿戴式裝置 (high-bitrate

wearables)。並列舉了所有可能運作於穿戴式裝置與中繼用戶設備的

通訊技術,如 R13的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技術、R10的中繼站技術、

藍芽和無線區域網路技術等。其中 Huawei認為 R10的中繼站技術和

藍芽技術並不在服務及系統面第 1 工作組(SA1)的討論範圍,所以應

該被排除,然而 Apple和 Qualcomm認為藍芽是重要且普及的技術,

不應該被排除。因此最後決議只排除使用 R10中繼站技術的可能。此

外因應用情境的普及情形,會場上最後決議先將主要研究的目標鎖定

在穿戴式裝置的功率效率上。

Agreements

- The relay UE is connected to the eNB via the Uu interface as a scoping assumption of the

study item

Page 26: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26

- Study relay architecture solutions over both Non-3GPP and 3GPP as per SA1 guidance.

RAN2 should strive to develop a common architecture if possible (based on SA1

requirements). We will treat BT and WiFi the same in this framework.

- RAN2 will not study any specific enhancements to BT or WiFi but can study any possible

sidelink enhancements if necessary.

- The primary objective should be to address power efficiency for the wearable device (this

is applicable to all UE categories). Bit rate improvements are not excluded.

在技術目標方面,Ericsson認為省電的穿戴式裝置其用戶設備類

別 (UE Category)應限定為 Cat-0、 Cat-M1、或窄頻段物聯網

(Narrow-Band IoT, NB-IoT)等功率消耗和複雜度較低的用戶設備。

Qualcomm 認為若如此,則需要研究一個支援增強型機器型態通訊

(eMTC)的穿戴式裝置或一個支援窄頻物聯網的穿戴式裝置,在頻寬

限制的情況下如何執行邊緣連結通訊與中繼用戶設備通訊。Panasonic

和 Sequans認為一個支援窄頻物聯網的穿戴式裝置執行邊緣連結通訊

等於需要重新設計其實體層,擔心 RAN1無法在時程內完成。因此最

後決議先不侷限穿戴式裝置的用戶設備類別,並先研究一個支援

eMTC的穿戴式裝置如何執行邊緣連結通訊。

Agreements

- RAN2 will not limit the scope of the SI to a certain UE category as a starting point (i.e. any

UE category can be considered and dependent on SA1)

- For now we consider to study how sidelink communication can be done with eMTC BW

limitation

- FFS if we will include NB-IoT UEs based on RAN1 TUs, use cases, and impacts

此外 Ericsson 也討論了中繼用戶設備和穿戴式裝置分別位於網

路覆蓋範圍內、擴展覆蓋範圍(Extended Coverage)內或網路覆蓋範圍

外的各種可能情境。大部分公司都認為應先排除同時位於擴展覆蓋範

圍內或同時位於網路覆蓋範圍外的情形,並依 SA1 的結論再決定是

否考慮被排除的情形。Ericsson也討論了一個穿戴式裝置的用戶平面

和控制平面其與基地台連接的所有可能方案(即是直接與基地台連接

或是透過中繼用戶設備間接與基地台連接),如下表所示。

Page 27: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27

方案一(即 Least Change)對現有標準的影響最小;方案二(即

Uplink D2D)比方案一更省電,但需要引進新的隨機存取(Random

Access)機制;方案三(即 User Plane D2D)的上下行傳輸速率都有所

提高,但在分頻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FDD)的系統下需要

兩個接收器分別在下行頻率接收來自基地台的控制訊息和在上行頻

率接收來自中繼用戶設備所傳送的資料;方案四(即 Energy Saver)

具備了方案二省電和方案三上下行傳輸速率提高的優點,但除了需要

引進新的隨機存取機制外,還需要新的呼叫(Paging)機制,對現有標

準的影響最大。此次會議並未對此做出結論,所有的方案都將做進一

步的研究。

Agreements

- The study item will study the following coverage scenarios: 1) remote UE and relay UE

are in-coverage 2) relay UE has a Uu connection to the eNB and remote UE can be in

extended coverage (extended coverage implies that the UE is connecting to the

network via Rel-13 MTC or NB-IoT in CE mode)

- RAN2 assumes that out-of-coverage remote UE and PS specific requirements will not be

Page 28: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28

included in the initial Study Item scope. SA1 can continue discussions as per their SI

scope and if they include out-of-coverage or PS specific requirements RAN2 can discuss

their inclusion and prioritization at a later stage.

- RAN2 will study all the routing scenarios and prioritize as part of the SI phase after

understanding impact and gains.

- Based on SA1 service requirement and in collaboration with SA2, study service continuity

between new relay [CB on terminology] (PC5 or non-3GPP) and QoS aspects

- For next meeting rapporteur can update the SI with the current conclusions and a draft

LS with RAN2 conclusions up to RAN2#93bis

4. 基於邊緣連結技術支援車對車服務議題(V2V)

依據 RAN1 給 RAN2 的聯絡說明,此議題主要討論如何藉由用

戶設備的地理訊息改善裝置對裝置通訊的資源分配以避免大量車輛

使用車對車服務的應用情境下產生的資源碰撞問題。本次會議著重於

針對排程資源分配模式的地理位置訊息回報機制和針對用戶設備自

主性資源選擇模式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對應方式。這部分討論了五篇分

別由 Huawei、Ericsson、LG、Panasonic 和 Qualcomm 等公司提出的

技術貢獻,詳細討論如下。

在地理位置訊息回報機制方面,Qualcomm認為雖然應用層有地

理位置訊息,然而基地台並不會解讀應用層的資訊。基地台若要使用

應用層的地理位置訊息來改善排程資源分配模式的資源分配需要額

外的跨層互動機制。而且應用層的地理位置訊息其回報週期和位置精

準度不一定能符合基地台改善資源分配的需求,因此需要一個存取層

的地理位置訊息回報機制。在細節的回報機制討論裡,Qualcomm和

InterDigital認為回報週期可能是以秒為單位就足夠,所以不需要使用

實體層的訊號回報。而 Oppo公司則是認為使用較高層的訊息回報也

能承載較多的資訊。因此最後決議進一步研究使用無線資源控制訊號

或是媒體控制存取控制元件回報。此外在回報的觸發機制上,大部分

公司認為應該支援週期性的回報和事件觸發型的回報,LG 則是認為

回報的頻率應該要考慮用戶設備的速度。Ericsson認為基地台要能夠

Page 29: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29

直接觸發用戶設備回報地理位置訊息。最後決議不排除上述所有的觸

發機制,其細節仍需進一步的研究。

Agreements

- Geographical location reporting at AS layer will be introduced. Layer 1 reporting

mechanism is not needed. FFS if RRC signalling and/or MAC CE. Details of what is

contained in the location reporting is FFS.

- It is up to the eNB implementation when and how to use the geo-location. The eNB can

configure the UE to report.

- Mode 2 operation should be designed to work without the need for UE dedicated

reporting.

- eNB provides configuration for reporting. RAN2 will consider both periodical reporting,

event trigger and one-shot reporting. FFS how this is implemented.

在地理位置和資源對應方面,Huawei 認為此對應的主要功能是

用來避免鄰近的用戶設備在自主性資源選擇模式下使用相同的資源

池(Resource Pool)而產生資源碰撞,因此提出了一個將資源池重複對

應到不相鄰地理區域的對應方法,並認為此方法也能適用於網路覆蓋

範圍外的情形。Panasonic和 ZTE則是認為網路覆蓋範圍外應該有足

夠的無線資源供自主性資源選擇模式使用,資源碰撞的情形應該不常

發生,但 Qualcomm認為即使使用整個 10MHz頻寬都仍有資源碰撞

的問題。因此最後決議網路覆蓋範圍外是否需要考慮資源碰撞的問題

仍需進一步的研究。此外,Panasonic 認為可以利用此對應來優化地

理位置訊息的回報,然而 Huawei、Ericsson 和 Intel 認為地理位置訊

息的大小大約 50 位元(bit),以每秒回報一次的頻率來看並不需要優

化。最後這部分並沒有達成結論,仍需進一步的研究。

Agreements

- Mapping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resources can be done on a zone concept. How

the zones are defined is FFS. FFS if this mapping can be used for UL geo reporting to

optimize the signalling (if needed).

- FFS if the same mechanism is adopted for OOC or no such optimizations are applied for

OOC.

Page 30: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30

此次會議還討論了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 QoS)、路徑切換

(Path Switch)和移動(Mobility)的相關問題。在服務品質的問題上,討

論了 Huawei的技術貢獻如下:

R2-162284 QoS requirements for V2X services Huawei, HiSilicon discussion

這篇提案主要點出目前 R13 裝置對裝置通訊技術中引進的鄰近

服務個別封包優先權(ProSe Per-Packet Priority, PPPP)不足以滿足技術

報告 TR 22.885中關於車間普及通訊對服務品質的各種要求,如延遲

(Latency)、可靠性(Reliability)、訊息傳送頻率(Message Transmission

Frequency)和優先權(Priority)等。這是明顯的問題,會場上各間公司

也很快的達成共識,決議將發給 SA2 一份聯絡說明,請他們研究服

務品質要求並通知 RAN2該如何切入考慮這個問題。

Agreements

- We will indicate to SA2 that some companies have concerns on existing mechanisms

(e.g. PPPP for PC5) mechanism to meet QoS SA1 requirements for V2X (PC5 and Uu)

and the concerns (briefly). Ask SA2 to study the QoS requirements and notify RAN2

what aspects to address or take into account (if necessary).

在路徑切換的問題上,討論了 Huawei的技術貢獻如下:

R2-162289 Configuration of PC5 and/or Uu for V2V transport Huawei, HiSilicon

discussion

這篇提案討論是否有系統可以同時使用 R13 裝置對裝置通訊技

術和傳統的行動通訊技術支援車對車服務的可能性。並討論如果支援

時,對於某個用戶設備來說是否可以同時使用這兩種方式來支援車對

車服務,或是只能擇一使用。又若只能擇一使用時該由基地台決定或

是由用戶設備自己決定。會場上討論時 Qualcomm和 LG認為對於某

個用戶設備來說不應該有可以同時使用這兩種方式來支援車對車服

務的情況。其他部分因為時間有限並沒有太多的討論,最後決議將於

Email討論此問題的應用情境和解決方法的必要性。

Agreements

- Transmissions to both PC5 and Uu of the same message is excluded

- If there is a path switching mechanisms we should target a simple solution

Page 31: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31

- [LTE/V2V] Tx PC5 and Uu path switch for V2V – Huawei

- Identify need/use cases and whether there is something that has to be done

- Identify key aspects to address and gather companies views/solutions on these

aspects and main benefits of the solutions. Solutions should be limited to the ones

proposed in papers in this meeting.

- Deadline: 6th of May for company inputs and May 9 circulate conclusions of the

email discussion

- Outcome: Capture conclusions/proposal for RAN2#94

在移動的問題上,討論了 Intel的技術貢獻如下:

R2-162455 Support of robust resource allocation to temporal mobility interruption Intel

Corporation discussion

這篇提案主要點出目前 R13裝置對裝置通訊技術中,當用戶設備

進行換手時,只會從換手命令(Handover Command)訊息裡得到目標細

胞(Target Cell)的傳送資源池(Transmission Pool),而不會得到接收資

源池(Reception Pool),這會導致大約 320毫秒的服務中斷。甚至在無

線鏈路故障(Radio Link Failure, RLF)時,R13並沒有引進任何方法避

免因細胞重選(Cell Reselection)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所以 R13裝置對

裝置通訊技術需要進一步加強以滿足車間普及通訊對延遲的要求。會

場大部分公司認為因換手而導致的服務中斷需要被解決,但因細胞重

選而導致的服務中斷仍需進一步的研究,例如 Ericsson和 Oppo公司

認為之前已經同意不去優化閒置模式(Idle Mode)用戶設備使用車間

普及通訊時所遭遇的問題,而這也包含細胞重選而導致的服務中斷。

最後因時間有限所以也決議將於 Email討論此議題。

Agreements

- Agree that there is an interruption time due to the UE acquiring reception pools in the

target cell in handover. FFS is there is a critical issue for cell reselection case and

whether solutions optimizing cell reselection are necessary.

- RAN2 will study mechanisms to limit the PC5 interruption time due to handover

- The UE should be allowed to start using the Tx pools before the HO is complete as long

as synchronization is performed with the target cell.

- [LTE/V2V] Mobility for V2V – Intel

- Capture the solutions proposed to limit Rx (mode 1 and 2) and Tx mode 1 PC5

Page 32: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32

interruption time for handover case and pros/cons of each solution. Solutions are

limited to the ones proposed in documents submitted to RAN2#93bis.

- Discuss whether cell reselection needs to be optimized. No solutions to be

discussed at this stage.

- Discuss what happens in RLF/HO failure case (mode 1 and mode 2).

- Deadline May 6th to gather all company inputs. May 9

th circulate conclusions.

5. 支援車間普及通訊的可行性研究議題(V2X)

此議題本次會議主要討論如何加強長程演進技術的上行通道和

下行通道以滿足車間普及通訊的低延遲要求。在上行通道增強方面,

著重於如何根據車間普及通訊的訊務特徵(Traffic Characteristic)來加

強半持續性排程以降低延遲。這部分討論了三篇分別由 Huawei、

InterDigital和 Ericsson提出的技術貢獻,這三篇技術貢獻都分析了歐

洲電信標準協會智慧型運輸系統技術委員會(ETSI TC-ITS)定義的合

作式感知訊息和分散式環境通知訊息(Decentralized Environmental

Notification Message, DENM)的傳送週期和訊息大小。其中分散式環

境通知訊息因為有固定的傳送週期,所以非常適合使用半持續性排程

(SPS)。但合作式感知訊息的訊務特徵較複雜,其傳送週期會因車子

的方向、距離和速度改變而在 100毫秒和 1秒之間變化。因此需要進

一步研究是否能加強 SPS以符合合作式感知訊息的訊務特徵。一個可

能的改良方式即是採用用戶設備輔助機制讓基地台能即時改變 SPS

的週期。然而 Qualcomm 對這部分仍有一些疑慮,最後未能達成決

議。

Agreements

- Observation: CAM message generation can be dynamic in terms of size, periodicity and

timing. Such changes will result in misalignment between SPS timing and CAM timing.

There may be some regularity in size and periodicity between different triggers.

- SPS can be beneficial for some cases and SPS can be configured. FFS if UE

assistance is necessary

- At least the following SPS periodicities should be included 100 and 1s can be included.

- FFS if SPS enhancement are necessary

Page 33: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33

在下行通道增強方面,著重於如何降低多媒體廣播單頻網

(MBSFN)和單細胞之點對多點傳輸(SC-PTM)的延遲以滿足車間普及

通訊(V2X)的低延遲要求。這部分討論了四篇分別由CATT、Ericsson、

LG和 ZTE提出的技術貢獻。其中 CATT、Ericsson和 ZTE認為現有

MBSFN 群播控制通道(MCCH)最短也要 5.12 秒的改變週期太長,需

提供一些更短的參數值以降低延遲。另外 Ericsson 和 ZTE 還認為需

要縮短現有MCCH的排程週期。CATT和 LG則是認為應該要考慮設

計另外一套不需要 MCCH 的 MBSFN 程序(MCCH-less MBSFN

Operation),例如使用預配置(Pre-configured)的多媒體廣播多播服務無

線承載(MBMS Point to Multipoint Radio Bearer, MRB)。LG認為不需

要MBSFN MCCH還有另一個優點。他們認為和MBMS相比,V2X

的廣播範圍相對較小,這導致用戶設備容易因移動而跨越不同廣播範

圍,而造成會有 300到 530毫秒的服務中斷。但設計一套MCCH-less

MBSFN Operation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然而 Huawei和 Ericsson不

認為這是重要的問題,多個覆蓋區域相疊的MBSFN即可解決這個問

題。最後這些方法都沒有被排除,將進一步研究其優缺點。

Agreements

- Both MBSFN and SC-PTM can be used

- For MBSFN and SC-PTM the following optimizations are considered to be added, shorter

MCCH and SC-MCCH modification period, shorter repetition period and for MBSFN

shorter MCCH scheduling period (e.g. 10ms). We will capture these optimizations and

capture pros/cons and gains.

- FFS on the critically of the control plane latency and whether latency requirements can

be met with this optimizations will be further analysed.

- We will consider can use pre-configured MRB

在下行通道增強方面,此次會議還討論了基於位置資訊最佳化的

議題。這部分討論了 Intel的技術貢獻如下:

R2-162453 Location based V2V message forwarding in Uu-based V2V Intel Corporation

discussion

Page 34: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34

在車對車(V2V)服務議題裡已經同意將引進一個存取層的地理位

置訊息回報機制讓基地台能改善資源分配。而這個議題則是要討論基

地台是否需要把由存取層回報機制所得知的地理位置資訊告知網路

端,以協助網路基於用戶設備的地理位置決定哪些細胞將參與 V2X

訊息的廣播。會場上討論時大部公司都認為網路端已有應用層的地理

位置資訊,應該不需要再由基地台告知由存取層回報機制所得知的地

理位置資訊。

Agreements

- RAN2 assumes that the application/upper layer can provide the necessary location

information for DL broadcast and AS mechanism is not needed to assist the application

server.

此次會議還討論了車對人(Vehicle to Pedestrian, V2P)、車對網

路 (Vehicle to Network, V2N)和跨營運商部署 (Inter-operator

Deployment)的相關議題。在車對人的議題上,討論了 Qualcomm

的技術貢獻如下:

R2-162728 V2X Communications Qualcomm Incorporated other

這篇提案分析了車對人通訊和人對車通訊所需的能源消耗

(Energy Consumption)。Qualcomm認為在車對人通訊裡,因為用戶設

備需要持續地保持同步並接收來自周圍車輛的訊息,所以其能源消耗

非常大。反之在人對車通訊裡,用戶設備只需要每秒傳送一次訊息給

周圍的車輛,其能源消耗只有車對人通訊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建議

排除車對人通訊的可能,用人對車通訊的方式來實現所有車對人通訊

服務。然而 InterDigital認為服務及系統面第一工作組(SA1)有考慮車

對人通訊的情境,RAN2不應該排除。Intel同意但建議 RAN2可以優

先研究人對車通訊。此外,在技術報告 TR 36.885中已經同意暫緩研

究中繼架構(即情境三)的車對車服務,這篇提案進一步建議也暫緩

研究中繼架構的車對人服務。

Agreements

- Between V2P and P2V RAN2 will prioritize study of P2V.

Page 35: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35

- V2P/P2V can be done over Uu

- Scenario 3 is de-prioritized for all the cases.

在車對網路和跨營運商部署的議題上,討論了 Ericsson的技術貢

獻如下:

R2-162822 V2X Scenarios Ericsson discussion

在車對網路議題部分,主要點出目前技術報告 TR 36.885中的情

境二應該要包含車對網路通訊的情境,特別是下行(即網路傳訊息給

車輛)的部分。其他公司則認為也應該將上行的部分加入技術報告

TR 36.885中的情境二。這部分並沒有太多爭議,會場上很快即達成

共識。另一方面,在跨營運商部署的議題上,目前技術報告 TR 36.885

中已經同意 V2X 的部署可以有單一營運商部署和跨營運商部署兩種。

在跨營運商部署中,又可分為是否有專屬的載波給不同營運商的用戶

設備共用。當有專屬載波且在情境二的情況下,目前已同意此專屬載

波可給不同營運商的用戶設備同時運作上下行通訊;排除此專屬載波

只用來傳送上行通訊的情況;此專屬載波只用來傳送下行通訊的情況

仍需進一步研究。此技術貢獻認為只用來傳送下行通訊的好處是不同

營運商的用戶設備都只需要去此專屬載波上接收 V2X 的訊息即可,

不需要同時在多個屬於不同營運商的載波上接收。但同樣的好處在此

專屬載波可給不同營運商的用戶設備同時運作上下行通訊時也有,因

此建議也排除專屬載波只用來傳送下行通訊的情況。此外,為了支援

沒有專屬載波的情況下跨營運商部署 V2X 的情境,此技術貢獻也建

議應研究如何支援同時在多個屬於不同營運商的載波上接收 V2X 的

訊息。

Agreements

- Scenario 2 is applicable to V2N/V2I/V2P/P2V

- Scenario 2 should separately describe the combination DL only and UL only.

- The study in RAN2 does not considers the case that each operator is allocated with a

different uplink carrier while a set of downlink operation carrier(s) is shared by UEs

subscribed to different operators.

- Inter-PLMN reception for DL broadcast is allowed.

Page 36: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36

- The UE may receive on multiple DL carriers.

6. 新無線存取技術議題

為了滿足國際電信聯盟(ITU)在 2020年完成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

(5G)標準制定的時程表,3GPP 也開始討論新無線存取技術的相關議

題,以期能達成 IMT-2020 計畫中各種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所需滿足

的技術要求,對此,RAN2會議也在本次會議中開始進行新無線存取

技術這個新研究項目的討論,因為這是第一次討論此研究項目,各公

司對於新無線存取技術的藍圖各有想法,所以本次會議主要的目的在

於分享各公司對於新無線存取技術的看法,以做為後續技術開發的參

考。

會議討論的分項乃是依據技術報告 TR 36.913中所列之下一代無

線存取技術架構與遷移之需求而來,與 RAN2會議職權相關的部分包

括了必須要讓新無線存取技術與長程演進技術(LTE)能夠緊密互聯

(tight interworking)、新無線存取網路的架構必須能允許不同的協定層

的分割以及做到控制平面與用戶平面的分離(Control-Plane/User-Plane

Separation)等。

R2-162205 5G TR usage and structure Samsung R&D Institute UK discussion

三星的這篇技術貢獻主要是想要確定將來 RAN2 會議所撰寫之

新無線存取技術的技術報告應該包含的內容及其架構,三星希望在研

究項目的階段時只把在會議中同意的事項寫入技術報告中,避免將所

有可能的技術選項都納入,最終導致在工作項目的階段時沒有辦法順

利地將工作完成,大部分的公司都同意這個這個論點,但認為在某些

情況下應該仍要容許納入多個選項來進行分析,而多數公司也認為

RAN2 會議所撰寫之新無線存取技術的技術報告應該也要涵蓋其他

工作組會議所決議之事項,讓整個技術報告能夠提供一個完整的概念。

最終會議達成下列共識,並且安排了一個信件討論希望達成各公司對

於技術報告架構之共識。

Page 37: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37

Agreement:

1: RAN2 TR should only contain information for which there is

agreement that it would make sense to follow-up this aspect in a

future WID. In limited cases RAN2 may decide to include major

options.

R2-162499 Multi-connectivity considerations for New Radio Nokia,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 discussion

諾基亞的這篇技術貢獻認為未來的新無線環境將是採用多重連

結的概念,同時運用到載波聚合技術 (CA)、雙連結技術 (Dual

Connectivity, DC)以及協調多點收發(CoMP)等技術,以增加上下行系

統吞吐量、增強連線的穩定、達成超高可靠性傳輸與超低延遲傳輸等

技術需求。

R2-162892 General management of NR study NEC discussion

日本電氣的這篇技術貢獻則是試圖要區分在各議題上 RAN2 與

RAN3的工作要如何劃分與如何協調,但多數公司認為基本上各工作

組都有職權,只需要根據其職權來研究該負責的部分即可。

=> RAN2 assume that each group will work according to existing ToR.

R2-162990 Way forward on function split analysis Telecom Italia

由於新無線存取網路的架構必須能允許不同的協定層的分割,

RAN2會議必須要負責設計每一個協定功能,並且決定要擺放在哪一

Page 38: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38

個協定層之內,這些工作可能會與 RAN3會議決定要支援哪些分割選

項有所關連,但為避免時間拖延,RAN2會議做出下列決議以利後續

工作之進行:

Agreements

1) RAN2 will identify the main radio interface protocol functions

2) RAN2 will decide the order/placement/grouping of functions in

protocol layers

R2-162613 Clarification on the requirement for CP/UP separation ZTE

Corporation discussion

中興的這篇技術貢獻討論了控制平面與用戶平面的分離相關問

題,中興認為在控制平面與用戶平面分離的情況下,控制平面錨點

(control plane anchor point)應該要有用戶平面功能以傳輸第三層控制

訊息(L3 control message),同時控制平面與用戶平面分離應該是做在

中央單元上(Central Unit, CU)而分散單元(Distributed Unit, DU)上。

R2-162573 Overall radio protocol and NW architecture for NRNTT DOCOMO INC.

discussion

日本電信都科摩(NTT DOCOMO)的這篇技術貢獻認為未來新無

線環境的運作模式可以分成兩種,一個是獨立運作模式,一個則是由

LTE輔助的運作模式,而在新無線環境布建的過程中,優先要考慮的

便是由 LTE輔助的運作模式,亦即是控制平面連線由 LTE提供,而

Page 39: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39

用戶平面的傳輸則是由新無線網路技術與 LTE 進行聚合,其意義乃

是著眼於 LTE 的布建完整能夠提供廣泛的覆蓋,而新無線網路技術

則能夠提供較高的傳輸速率,而根據過去雙連結技術開發的核心概念,

在進行聚合時可以從分封數據匯聚協定層(PDCP layer)進行分流。部

分公司認為 LTE 輔助的運作模式中,新無線網路技術是否允許連接

到 LTE的核心網路仍是不確定的,這個部分必須要通知 SA2加以釐

清。

而在獨立運作模式下,因為新無線存取網路的架構必須能允許不

同的協定層的分割,所以在 CU與 DU之間有五種可能的分割方法,

NTT DoCoMo 認為只需要留下兩種分割方法來滿足不同的無線前端

網路(Fronthaul)即可,亦即是可以考慮在低延遲無線前端網路的環境

下把媒體存取控制(MAC)層以下留在 DU中,而在較高延遲無線前端

網路的環境下把無線電連結控制(RLC)層以下都留在 DU中。

Page 40: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40

R2-162707 NR architectural discussion for tight integration Intel Corporation

discussion

新接取技術(New RAT, NR)存取技術滿足範圍廣泛的應用,其中

包含增強型行動寬頻(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MBB)、巨量連結

之機器型通訊(massive MTC)等議題。從 RAN2探討的工作範圍,涉

及到無線電相關的系統結構,與更新的通訊協定。系統架構可以分兩

種先行討論緊密整合(tight integration)與單獨型(standalone)。用戶平面

架構可以期於 NR中加一些控制功能。列表給出了可以通過新接取技

術RRC的緊密整合來支持一些潛在的功能:管理主要次細胞PSCell、

非連續接收模式(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資料連線載體(Data

Radio Bearer, DRB)、量測回報等。

1A->整體協議能提供的主要功能:如安全性,報頭壓縮,無損於

序列遞送。

3C->MAC/RLC層合併考量。

R2-162251 RAN2 aspects of high frequency New RA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cussion

Page 41: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41

延續討論新接取技術兩種架構:緊密整合(tight integration)與單獨

型(standalone),韓國廠商希望考慮在高頻運用,對此兩種架構高頻運

作做分析:

路徑損失(path loss)觀點:環境非直視性(non-line-of-sight, NLOS),

比較目前現有 2GHz與高頻 28GHz對距離的路徑損失呈現如下

結論發現運用在高頻上,與原有的 LTE網路相比,有較高的路徑

損失(23-37dB)。

雜訊功率觀點:新接取技術系統運作下,考量頻寬在 10MHz

~1GHz範圍的話,有較高的雜訊功率效率。

涵蓋率觀點:使用新接取技術系統,綜觀上述先天上環境就會是

短距離傳輸為主。

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P)變異度觀點:相同的 UE移動速度場景

比較,新接取技術系統的 RSRP變異度較差。

Page 42: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42

波束成型(BeamForming)技術下考量天線增益 (antenna gain)觀

點:

高頻段新接取技術系統有高路徑損失與雜訊功率、參考信號接收

功率變異度等缺陷,

波束成型技術將會克服上述三個缺點;銳波束成型 (sharp

beamforming)更可以提高克服上述問題的機會。

本篇提案建議 RAN2大會討論項目如下:

1. 布建選項:

a. 高頻新接取技術系統

b. 高頻新接取技術系統+現存 LTE-A網路

c. 高頻新接取技術系統+低頻新接取技術系統

Page 43: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43

d. 低頻 new RAT系統+現存 LTE-A網路。

2. 波束管理協定(Beam management protocol):使用者移動裝置選

擇最佳的波束與管理議題。

3. 高頻換手:討論換手機制、無線連線故障(Radio Link Failure,

RLF)與細胞選擇/重選

4. 廣播訊令:系統訊息是分為MIB和 SIB兩類進行傳輸的改變。

5. 電能消耗:依照技術報告 TR 22.891 (New Services and Markets

Technology Enablers, SMARTER)規範。

R2-162618 Discussion on interworking scenarios between NR and LTE ZTE

Corporation

中興的這篇技術貢獻則是討論為了實現新無線存取技術與 LTE

緊密互聯可能出現的布建場景,在布建的初期,新無線存取網路可能

必須要透過 LTE 的基站來與核心網路連接,這樣的布建場景之下新

無線存取網路便不需要提供控制平面的功能,例如不用支援呼叫用戶

裝置、不用廣播系統資訊或是不用進行其他的無線電資源控制(RRC)

功能等,因此場景 1與場景 2都應該優先被考慮,但是部分公司認為

LTE 輔助的運作模式中,新無線網路技術是否允許連接到 LTE 的核

心網路仍是不確定的,而且可能要付出不小的代價來升級原本的核心

網路。當新一代的核心網路布建完成之後,新無線存取網路便可負責

控制平面的部分,LTE則轉變為資源提供者的角色,因此場景 3也應

該被優先考慮,中國移動也支持這個論點;而場景 4則因為必須要讓

LTE的基站升級以連線到新一代核心網路,所以可以列為次要考慮的

場景,但是樂金(LG)不認為場景 3應該被考慮為高優先的場景。而對

於場景 5,中興認為某些 LTE的基站可能無法升級以便建立與新無線

存取網路間的新的介面,因此也該被列為次要考慮的場景,中國移動

也支持這個論點。場景 6 與場景 7 則是透過 LTE 的基站來與新一代

核心網路連接,這兩個場景被認為是不太需要被考慮的,其他公司也

Page 44: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44

持相同的看法。最後的場景 8與場景 9則是考慮舊核心網路與新一代

核心網路間的緊密互通,但由於舊核心網路與新一代核心網路間如何

溝通合作目前並沒有任何相關的討論,所以這兩個場景目前也仍然無

法確認其被布建的可能性。

Page 45: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45

7. 窄頻段物聯網(Narrowband IoT, NB-IoT)議題

本工作項目自 2015 年九月開始討論,預計於 2016 年 6 月完成

ASN.1 的審視並且將內容併入 R13 的規格。該工作項目涵蓋 RAN1

與 RAN2的共同研究,RAN2主要探討因針對 NB-IoT使用者裝置不

高速移動、省電、傳輸資料少與低複雜性等特性而需簡化的協定層程

序進行刪減與適時地重新設計。RAN2探討的內容主要可分成三大類:

(一)討論 RRC、PCDP、RLC與MAC中不被支援的程序;(二)重新設

計既有規格中不適用的程序;以及(三)因加強涵蓋範圍而進行重複傳

輸的時程調整設計。

R2-162777 Email discussion report on MAC open issues for NB-IoT Ericsson

在本工作項目底下的使用者平面方面,主席優先處 MAC 層與

RLC 層的子項。在經過四次週期會議與一次加開之會議討論後

Page 46: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46

Ericsson公司將逐次針對 TS 36.321討論之決議寫成改變請求(Change

Request, CR)技術文件,並於本次開會上提出給各家公司審視。由於

內容相當完整地彙整了目前尚未處理完成之MAC層議題,故受到主

席青睞排在優先處理文件中。議題共包含以下內容:

1.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details depending on RAN1/RRC-parameters;

2. RA-RNTI calculation details;

3. Timer lengths fo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e.g. contentionResolution,

ra-ResponseWindowSize, backoff parameter value range, etc;

4. Consider to limit the number of preamble transmissions if RA failure is

reported to higher layers;

5. Redundancy version usage in UL;

6. BSR/DVI usage;

7. Usage of LCID values for NB-IoT;

8. MAC PDU RAR details;

9. DTX: rules for when the UE is not required to monitor PDCCH between a

transmission/reception and another transmission/reception;

10. Allowed formats for MSG4;

11. Start/stop of drxInactivityTimer during connected mode DRX;

12. Details on HARQ RTT timers.

其中因缺乏 RAN1 決議而無法處理的項目,在本次開會之前

Ericsson公司利用 e-mail discussion的方式與各主要公司做了討論。重

點說明如下:

當 preamble的傳送次數超過上限時,對上層協定通報隨機存取發

生問題

根據規格 TS 36.321,既有之 LTE通訊系統中使用者裝置在MAC

層傳送 preamble的次數超過上限時會通知 RRC層。假若使用者裝置

的隨機存取行為是在主細胞(PCell)上進行的話,通知完後 RRC 層後

的行為實屬未被規範的區塊。然而對於 NB-IoT使用者裝置在不同的

增強涵蓋範圍(Coverage Enhancement, CE)等級切換之動作,也仍尚須

要在規格中增加相對應的後續行為之定義。目前的隨機存取問題通知

流程判斷式如下:

Page 47: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47

特別在 NB-IoT 使用者裝置具有低耗能的需求下,若讓 NB-IoT

使用者裝置繼續嘗試傳送 preamble 則相當不利於節能。故各公司希

望有對應解決方案。初步提出意見有以下兩派:

- NB-IoT 使用者裝置在通知上層後降低傳送 preamble 的周

期。

- 依照既有規格作法。

BSR/DVI參數之使用方式

自 RAN2#91bis 會議開始,RAN2 即提出了 NB-IoT 使用者裝置

會支援緩衝區狀態回報(Buffer Status Report, BSR)。在專案會議進一

步討論使用者裝置建立連線之前無法回傳 BSR 的問題,需要設計新

的回報方法,以提供 NB-IoT使用者裝置在建立連線的階段即可進行

回報,以利於系統端提前分配適當的第三道訊息(Message 3, Msg3)大

小。到了 RAN2#93會議時,決議將數據量指標(Data Valume Indicator,

DVI)承載於第三道訊息,並且該設計一個 DVI 標示機制以同時讓控

制平面與使用者平面兩項解法都適用。詳細設計的方式須考量到:

目前 RAN1已經規劃將單音頻(single-tone)/多音頻(multi-tone)

的標示與功率餘量報告(Power Headroom Report, PHR)帶在第

三道訊息,空間會有不足的現象。另外會有可能在其他的上

行訊息夾帶。

此 DVI的精準度(granularity)與範圍設計之考量。

用於 NB-IoT之 LCID數值設計

Page 48: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48

既有之 LTE 通訊系統中,在 MAC 層定義有許多邏輯通道識別

(Logical Channel ID, LCID)。除了隨機存取回應(RAR)訊息外,每個子

標頭(sub-header)皆包含一個 LCID。然而並不是所有的 LCID 皆適用

於 NB-IoT使用者裝置。目前 LCID的大小為 5個 bits,所以共有 32

種組合。而 NB-IoT使用者裝置擁有較少的資料連線載體(Data Radio

Bearer, DRB)與訊號無線承載(Signal Radio Bearer, SRB),故 RAN2有

意要將此欄位做縮減。大會上各家公司討論了哪些 LCID 不適用在

NB-IoT 使用者裝置,以及 LCID 的長度是否適合修改。討論的最後

決議如下:

以下“ CCCH”, “Identity of the logical channel”、 “UE

Contention Resolution Identity”、“Timing Advance Command”、

以及”Padding”之 LCID 要保留給下行。但還需決定 DRX

Command或是”Long DRX Command”。

以下“CCCH”、“Identity of the logical channel”、“C-RNTI”、以

及”Padding”之邏輯通道便是要保留給上行。並且 NB-IoT 使

用者裝置的 LCID欄位大小不變,與既有 LTE無線通訊系統

相同。

Page 49: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49

PDCCH監控規則

為了要節省 NB-IoT使用者裝置的能源消耗,特別是使用者裝置

(UE)為了獲取上行資源分配或下行指示,會持續地監看實體下行控制

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將增加電力消耗,

因此討論到 NB-IoT使用者裝置是否需持續監看此通道。其中有幾段

時間區間的通道監看被提出討論其適用性,例如:

當 NB-IoT 使用者裝置在窄頻實體下行控制通道(Narrowban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NPDCCH)上解出下行指

示後,可以暫時停止監看該通道,直到傳送該筆資料的 HARQ

回報。

當 NB-IoT使用者裝置在 NPDCCH上解出上行資源分配後,

可以暫時停止監視該通道,直到進行完該筆資料在窄頻實體

上行共用通道(Narrowband Physical Uplink Share Channel,

NPUSCH)傳送。

針對於以上兩點,Ericsson 公司認為 RAN1 已經有設計間隔

(Gap),所以使用者裝置本來在間隔期間就不需要監看該通道。MTK

公司則回應確實有間隔的存在,不過存在的目的似乎不是為了讓使用

者裝置休息的用途。Intel則認為這樣的作法實質上面有降低使用者的

Page 50: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50

複雜度。Neul公司則認為這樣的做法只有當 NB-IoT使用者裝置只會

在同時間監看單一通道的情況下才會帶來好處。由於無法很快的達到

共識,主席裁示不在 R13範疇內討論此設計。

連線模式下之非連續接收(Discontinue Reception, DRX)運作

延續前一議題,為了要節省 NB-IoT使用者裝置的能源消耗,當

NB-IoT使用者裝置在 DRX運作時,當 NB-IoT使用者裝置在 PDCCH

解出下行控制訊息(Downlink Control Indicator, DCI)後,便會啟動

drxInactivityTimer 計時器。然而在 drxInactivityTimer 運作的期間,

NB-IoT 使用者裝置必須持續的監看 PDCCH。然而,NB-IoT 使用者

裝置等待資料與回覆確認資訊,甚至等待資料重新傳送的期間,皆無

實質繼續監看 PDCCH的需求。由於此議題也無法達到共識,主席認

為暫時先維持原先的決議如下: The drx-InactivityTimer should be started at the end of the

transmission/re-transmission of each MAC PDU.

R2-162646 36.304 running CR to capture agreements on NB-IoT Nokia

聯發科認為此修改請求技術文件中仍有許多議題需要討論。然而

NOKIA 卻認為在本次會議中可以完成討論。主席確認先把可以釐清

的議題定下來以供給未來繼續討論的基礎。或許會發起一個電子郵件

討論群組來處理此事情。目前對於 NB-IoT使用者裝置進行細胞重新

選擇(Cell Reselection)的流程框架將採用下圖的設計。

Page 51: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51

Initial Cell Selection

Any Cell Selection

go here when no USIM in the UE

USIM inserted

go here whenever a new PLMN is

selected

1 no cell information

stored for the PLMN cell information

stored for the PLMN

Stored information

Cell Selection

no suitable cell found

no suitable cell found

Cell Selection when leaving

connected mode

suitable cell found 2

suitable cell found

Camped normally

suitable cell found

no suitable cell found

leave idle mode

return to idle mode

Connected mode

Cell Reselection Evaluation Process

suitable cell found

trigger

no suitable cell found

1

2

NAS indicates that registration on selected

PLMN is rejected (except with cause

#12, #14 , #15 or #25 [5][16])

Suitable cell

found

與原本細胞重新選擇的主要差異在於,NB-IoT 使用者裝置不支

援緊急電話功能,所以當進行細胞選擇時,不會選擇可接受細胞

(Acceptable Cell),僅可以選擇適合細胞(Suitable Cell)。

R2-162639 NB-IoT – Further details on RA procedure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PRBs Nokia, Alcatel-Lucent

Nokia 公司在本提案中,希望讓 NB-IoT 裝置在因為服務請求

(Service Request, SR)而觸發在主載波上所做的隨機存取程序,可以在

第四道訊息時,基地台即傳遞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Msg,

將該 NB-IoT裝置卸載到非主載波上。

Page 52: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52

不同於控制平面(CP)的解法,NB-IoT裝置會不會建立 DRB對於

系統來講資源耗費不大。用戶平面(UP)的解法對於基地台的主載波即

有較高的卸載需求。現行的機制下,得等到隨機存取結束以後 NB-IoT

裝置才有辦法被轉載。不過 Ericsson公司認為 NB-IoT裝置在隨機存

取過程當中還未有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Msg接收的能力。

而 Intel 公司則認為 Nokia 所提的情況是指 NB-IoT 裝置已經在

connected state,而因為服務請求 (Scheduling Request)而被觸發的隨

機存取程序,所以 NB-IoT裝置是具有接收能力的。經過討論最後的

結論是當 NB-IoT使用者裝置會在主載波上進行完隨機存取程序後才

進行服務請求,在程序完成後會繼續留在主載波上直到重定向

(Redirection)程序被觸發。

七、心得與建議

增強型 LTE 與無線區域網路聚合(eLWA)議題,本會期為第一次

討論,但上行傳輸設計在其他議題中,已有類似討論,因此多為模仿

或相似之運作原理,重點在於釐清是否引進不同之設定;而在移動管

理優化,則關係到安全性問題,須等到有明確回覆後,才會視情況是

否進一步優化;支援 60GHz頻段,亦是等待 IEEE回應再決定是否需

要引進新參考數值,並觀察各團隊對此布建的應用情景;資訊收集與

回饋以及自動建立鄰近基台關係,雖然未討論,但可預期其目的在於

強化雙網整合之成效,須注意是否有新的量測或回報資訊之產生,以

及對系統效能之影響。

增強型授權頻帶輔助之非授權頻帶存取技術(eLAA)議題,在前次

會期中已多有討論及決議,重點在於再次確認其共識,並將結論通知

RAN1;觀察重點在於 RAN2對此議題的設計與運作程序和 RAN1之

要求能否搭配,若有衝突或疑慮之處時,將須注意是以何工作組織之

決議為主。

裝置對裝置通訊的進一步增強技術(feD2D)議題方面在本次會議

是第一次討論,且由於此研究項目的應用情境和技術目標都尚未完全

Page 53: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53

確定,因此未來的走向尚不明朗。雖然如此,根據此次會議的討論還

是可以知道未來不管一個穿戴式裝置的用戶平面和控制平面其與基

地台連接是採用哪種方案,都將衍伸出許多與現有技術規格不同的技

術,這部分值得做進一步的研究並進行相關潛力技術之布局。

基於邊緣連結技術支援車對車服務議題方面,在本次會議雖然也

是第一次討論,但此議題在 RAN1已有許多討論與決議,因此可能的

技術發展方向較明朗。根據此次會議的決議,關於如何藉由用戶設備

的地理訊息改善裝置對裝置通訊的資源分配問題已有了明確的進展。

另外關於路徑切換和移動的相關問題也將有Email討論做進一步的收

斂,這部分我們將持續關注並參與討論。

支援車間普及通訊(V2X)的可行性研究議題方面,此次會議有較

多技術貢獻提案。由此可知各間公司對此議題的重視程度,也可以從

技術貢獻提案的內容與目前的會議結論上知道此議題仍有許多研究

的空間。

新無線存取技術議題的方面,在為了能夠跟上 ITU在 2020年完

成 5G 技術標準制定的時程表,3GPP 在本次會議中開始討論新無線

存取技術的相關議題,各公司對於未來新無線布建環境與相關之無線

存取技術都有各自的想法以及布局,在本次會議中透過與各公司的討

論與交流,得以收集與釐清新無線存取技術未來可能的實際應用與發

展方向,雖然檯面上可能採用的方案與技術在這個階段並不會太快就

被排除,各公司對於新無線存取技術也各有其堅持,但仍可作為我們

開發 5G技術的參考與依據。

R13議題的後續進展方面,各公司都利用各工作項目結束前積極

的提出修正要求以期能如期完成各項技術的標準化工作。在裝置對裝

置通訊技術方面,此次會議本團隊也提出三篇修正要求,最後也都有

被討論且被接受。此外,我們會前也積極地與 Huawei合作討論並共

同提出了兩篇修正要求。相信這些成果對於提升本團隊在標準會議中

之能見度和影響力都有正面的幫助。

Page 54: 3GPP RAN2 #93bis 會議報告

54

NB-IoT 工作項目除了五月份會加開的專案會議外,本次會議算

是最後一次討論。目前已經有初步的技術規格改變請求文件的產出。

有受影響的規格有 36.300 Running CR (R2-162310)、36.302 Running

CR (R2-162311)、36.331 Running CR (R2-162314)、36.304 running CR

(R2-162646)、36.321 running CR (R2-162778)與 36.322 running CR

(R2-162614)。不過在技術細節上仍有部分參數的設計需再討論,例如:

數據量指標的數值範圍、增強型非連續接收的長周期數值範圍以及呼

叫傳輸視窗(Paging Transmission Window, PTW)的長度與緩衝區狀態

回報數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