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32
语语语语语语语语语 沈沈沈 2011.10 沈沈沈

Upload: leilani-snyder

Post on 30-Dec-2015

4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7 download

DESCRIPTION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沈大安 2011.10 瓯海区.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预期达到的效果标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实施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因为教学目标是备课的必经之路。在无数次地翻教材、写教案时,它都是第一个被写下的。不过,也许正是在这无数次地重复当中,它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不需要思考的 ‘ 条件反射 ’ ,成了可以跳过的摆设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沈大安2011.10 瓯海区

Page 2: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预期达到的效果标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Page 3: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实施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Page 4: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因为教学目标是备课的必经之路。在无数次地翻教材、写教案时,它都是第一个被写下的。不过,也许正是在这无数次地重复当中,它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不需要思考的‘条件反射’,成了可以跳过的摆设。

—— 华东师范大学 崔允漷教授

Page 5: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教学目标的发展轨迹

20 世纪初 泰勒提出以目标为中心的评价思想

20 世纪 70 年代 布卢姆建立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21 世纪初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Page 6: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教学目标要依据年段目标,体现文本特点,根据学生基础,力求恰当、明确、全面,实现三个维度的整合。

教学目标制订的总要求

Page 7: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一、教还是不教? ——教学目标制订的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

学生基础

Page 8: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目标摘录

2. 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Page 9: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Page 10: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Page 11: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乡下人家》可以教什么?

教学指向:语言学习 能力发展 审美情趣1. 默读课文,用词语概括出每段各写了什么,然后连起来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并用课文中的语句说明你

的理由。(美丽、朴素、独特……)3.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找出来读读。能说说理由吗?

你有什么疑问?(关注表达方式)4.背诵和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Page 12: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地里探出头来。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里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乡下人家》中有特色的句子

Page 13: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乡下人家》第 5 自然段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读着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

Page 14: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

Page 15: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语文知识要点举例 词汇:多义,同音,同义,反义,词的感情色彩;成语,谚语。 语法:词语位置,词语搭配,语句结构;单句和复句类型。 常见修辞手法。 常用标点符号的作用。 关于表达方式与文体:叙述,描写,说明,应用,议论,抒情;记实,想象;场景,人物,细节,节奏,押韵;读书笔记,研究报告,常见应用文;童话,儿歌,寓言,故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Page 16: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符合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和教材特点,适合本班学生的水平,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成。宁少勿多,宁低勿高,“每天进步一点点”。

恰当——教学目标的切适性

Page 17: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二、教到什么程度? ——教学目标的把握

多和少

高和低

难和易

Page 18: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检阅》朗读目标的比较

A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 能有感情地朗读一组连续的问句。

劝他不去 ?要不把他放在队尾 ?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 ?可是跟他怎么说呢 ?谁去跟他说呢 ?

Page 19: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用清晰明白的语言描述学生通过学习后行为发生的变化,可操作,可检测。

明确——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Page 20: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桂林山水》情感目标的比较

A

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感情。

B

为有漓江这样美丽的山水而自豪,产生去桂林山水游览的愿望。

Page 21: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语文课“好课”的最低标准

( 1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即知道自己想教什么、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

( 2)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 2版)

Page 22: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教学教学目标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避免顾此失彼。

全面——教学目标的完整性

Page 23: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Page 24: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1 认识 11 个字。会写 8 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

变化形成的。

《我是什么》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目标

Page 25: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1. 积累有关“云”的词语,联系生活经验感受

“云”的变化美,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在媒体创设的情境中,亲历雨、雹子、雪的场

景,了解水的变化;体会“落、打、飘”的用词准

确,并能在教师提供的其他语境中正确地运用。

《我是什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细化

Page 26: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三、怎样写下来? ——教学目标的表述

主体

三维目标

清晰度

Page 27: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教学目标的表述规范

我们常用 ABCD法来表述教学目标,即用主体(Aujience )、表现(Behavior )、条件(Condition )、程度(Degree )四个要素来描述教学目标。

Page 28: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教学目标的表述

1.行为主体。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撰写时行为主体通常省略。

2.行为表现。由行为动词和结果构成,要说明通过学习后,学生能做什么。

3.行为条件。具体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达到表现行为。4.行为程度。通常是规定行为在熟练性、准确性、完整性、

时间限制等方面的标准。

Page 29: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 情感领域

知识内容维度 认知过程维度 记忆 事实性知识 接受 理解 概念性知识 反应 应用 程序性知识 评价 分析 后设认知性知识 组织 评鉴 内化 创造

Page 30: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知识读准、会写、认识、了解 / 学会、熟记、把握、获得 / 分析、区分、判断、掌握 / 使用、运用、展示

能力倾听、观察、发现、捕捉、收集、选择、提取 / 复述、朗读、背诵、写出 / 推想、揣摩、想象 /表达、转述、讲述、扩写、续写、改写、修改

过程和方法

参加、交流 / 感受、尝试、体会、体验、积累、收藏 / 讨论、探讨、沟通、分享、发表意见、提出问题 / 策划、合作、组织、制定计划、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愿意、接受 /有兴趣、喜欢、乐于、有……的愿望 / 体会、感受、体味、领悟、理解(别人)、辨别(是非) / 欣赏、尊重、关心、敢于、抵制、养成

教学目标表述常用的术语

Page 31: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灰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 5个生字,会写本课生字。能用直观、演示的方法理解“胸脯、婉转”。

2.能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列宁、灰雀、男孩”三者关系为线索,理清课文内容,并说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体会列宁喜欢灰雀,热爱自然的情感,初步感受列宁对儿童的爱护。         

Page 32: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