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71

Upload: aquila-erickson

Post on 01-Jan-2016

5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4 download

DESCRIPTION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严峻考验 (三) 新中国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历史的新纪元. 结束了列强奴役中国的历史. 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有了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 结束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age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age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严峻考验

(三) 新中国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严峻考验

(三) 新中国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

Page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Page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历史的新纪元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有了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

结束了列强奴役中国的历史

结束了列强奴役中国的历史

结束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

结束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

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

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趋向稳定,人民开始安居乐业。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独立解放的成果,并发展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Page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新纪元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新纪元

Page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严峻考验

能否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能否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能否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能否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能否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能否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能否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能否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严峻考验(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严峻考验

Page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 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措施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Page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50年 6月 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借以解放农村生

”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规定了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则和办法。《土地改革法》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后,在3.1亿人口的新解放区分期分批地,有计划、有领导、有秩序第开展了土改运动。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基本上正确贯彻和执行了党的土地改革的路线和政策。到 1953年春,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我国存在两千多年(建立于战国,公元前 475

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此被彻底被消灭。

Page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单击图片即可放大)(单击图片即可放大)

Page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山东省沂南县依汶区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

北京市郊区土地改革时,农民在丈量土地

Page 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湖南岳阳农民烧地契

Page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北京郊区的农民开会斗争地主

Page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划分阶级成份是土改的主要步骤之一,这是江苏省林隐乡第 5 村公布的阶级划分榜。

Page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50年 4 月 13日 新中国第一部法规《婚姻法》诞生图为妇女干部正在宣讲新婚姻法。

Page 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常德镇压反革命

Page 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age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49年全年工农业总产值只有 466亿元,钢生产量为15. 8万吨,比解放前的最高年产量 90多万吨下降83%。同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高年份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了 50%左右,粮食减少 25%,棉花减少 48 %。

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 827.2亿元,比 1949年增长77.5%,比历史最高水平的 1936年增长 20%,其中工业总产值比 1949年增长 145%,农业总产值比 1949年增长48. 5%。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钢产量为 134. 9万吨,粮食产量为 3088亿斤,棉花产量为2607万担。

Page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 2 月 14日在莫斯科签订

Page 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 单击图片即可放大 )

Page 2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50年 10月 8 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命令

Page 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50年 10月 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

Page 2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53年 7 月 27日,在朝鲜板门店,朝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右侧)与美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哈利逊中将(左侧)在朝鲜停战协定及其附件和临时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

Page 2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1950-6)

1950年和 1951年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批判居功自傲等错误思想,进行共产党员标准八项条件等的教育。

1951年底到 1952年,开展了“三反”运动。

1952年上半年开始了“五反”运动。

1950年和 1951年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批判居功自傲等错误思想,进行共产党员标准八项条件等的教育。

1951年底到 1952年,开展了“三反”运动。

1952年上半年开始了“五反”运动。

Page 2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50年到 1951年短短一年时间里,刘青山、张子善利用职权,盗用机场建筑款、救济水灾的造船贷款、治河款、干部家属救济粮、地方粮、克扣剥削民工供应粮及骗取银行贷款等,总计达 171亿 6272万元(旧币)。当时的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于 1948年 12月 1 日起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它与现今人民币的比率是 10000∶ 1 ,也就是说,相当于现今人民币的171万余元。

( 单击图片即可放大 )

Page 2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

(一)从 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这七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二)从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 1966 “年 文

”化大革命 前夕,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三)从 1966年 5月到 1976年 10 “月这十年,是 文

”化大革命 时期。(四)从 1978年 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一)从 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这七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二)从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 1966 “年 文

”化大革命 前夕,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三)从 1966年 5月到 1976年 10 “月这十年,是 文

”化大革命 时期。(四)从 1978年 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Page 2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从 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56年这七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

时期 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存在着两种基本矛盾:国内的,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的,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中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52年以前主要是恢复经济、巩固国家政权,当然也开始进行了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工作。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

Page 2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53年 6月 15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发表了讲话,第一次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作了比较完整

“的表述。他说,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的根本思想,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提出来了。中央宣传部起草关于总路线宣传提纲

“时,毛泽东将它更进一步完整表述为: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

‘ ’ ”它,就要犯右倾或 左 倾的错误 。

1953年 6月 15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发表了讲话,第一次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作了比较完整

“的表述。他说,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的根本思想,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提出来了。中央宣传部起草关于总路线宣传提纲

“时,毛泽东将它更进一步完整表述为: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

‘ ’ ”它,就要犯右倾或 左 倾的错误 。

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

Page 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53年 12月 8 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选区参加北京市基层选举

1954年 1 月,毛泽东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Page 3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54年 9月 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这是毛泽东在开幕式上。

Page 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从中国革命的性质看。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而后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到 1956年才基本完成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从中国革命的性质看。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而后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到 1956年才基本完成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首先首先

Page 3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其次其次

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特点看。以往的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新的生产关系能够在旧制度里产生并得到发展,与新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国家政权一旦建立起来,就标志着进入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则不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不可能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只有先推翻旧有的政权,建立起人民的国家政权,然后才能在这个政权的保护下去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利用人民政权的力量,接管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没收官僚资本,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改造农业和手工业,建立起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特点表明新中国的成立是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道路,奠定了政治基础,而不能标志着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特点看。以往的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新的生产关系能够在旧制度里产生并得到发展,与新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国家政权一旦建立起来,就标志着进入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则不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不可能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只有先推翻旧有的政权,建立起人民的国家政权,然后才能在这个政权的保护下去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利用人民政权的力量,接管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没收官僚资本,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改造农业和手工业,建立起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特点表明新中国的成立是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道路,奠定了政治基础,而不能标志着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Page 3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来看。任何社会形态都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到 1956年底,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农民、手工业者劳动群众个体所有的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公有制;资本家所有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公有制。加上原来没收官僚资本后建立的国营经济的巨大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居于绝对统治地位。就是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经济是社会制度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些都是上层建筑中保障我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因素;现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已经建立,它们就担负起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服务的工作,实现了二者的统一。

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来看。任何社会形态都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到 1956年底,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农民、手工业者劳动群众个体所有的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公有制;资本家所有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公有制。加上原来没收官僚资本后建立的国营经济的巨大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居于绝对统治地位。就是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经济是社会制度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些都是上层建筑中保障我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因素;现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已经建立,它们就担负起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服务的工作,实现了二者的统一。

再次再次

Page 3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从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 1966“ ”年 文化大革命 前夕,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

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Page 3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那时候有这样一种情况,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选自《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第 305页。)

在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

在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

Page 3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56年 4 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1956年毛泽东在第七次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Page 3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56年 9 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提出鉴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背景资料 : 八大   1956年 9 月 15日至 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 1026人,代表全国 1073万党员。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朱德、陈云等一百多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或书面发言。大会选举产生党的第八届中央委员会, 97人当选为中央委员。随后在八届一中全会上,选出 14名政治局委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副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由上述 6 人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毛泽东与周恩来

Page 3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炼钢铁

Page 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age 4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age 4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些已经比较清楚,更多的还有待于继续探索。我们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认为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有利的国内环境,可以很快地实现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愿望,在经济建设上往往急于求成;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作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生活中,容易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产生的不同意见视为“路线斗争”、“阶级斗争”,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以致后来又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左”的偏差出现的原因“左”的偏差出现的原因

Page 4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七千人大会 1962年 1 月 11日至 2 月 7 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与会者是县委以上的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 7000人,因此这次大会又称“七千人大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刘少奇代表中央作了书面报告。对建国以来 12年的工作,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会议在进行过程中,不少与会者认为会议对反对官僚主义和发扬党内民主重视不够,要求给他们讲话的机会。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接受了他们的要求。在 1 月 30日的大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突出强调和系统阐述了实行民主集中制和在党内、党外发扬民主的问题。会议遂开成了民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大会。大会主要解决了三方面的问题: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党在经济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发扬了党内民主,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强调了要恢复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动员全党贯彻“八字方针”,切实抓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这次大会是“八大”之后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对统一全党认识,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克服经济困难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左”的指导思想的错误,对阶级斗争扩大化和违背经济规律的一些错误观点也没有认真清理。尤其是林彪在会上别有用心的发言也妨碍了与会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纠正错误。

Page 4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从 1966年 5月到 1976年 10月这十“ ”年,是 文化大革命 时期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Page 4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age 4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age 4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age 4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age 4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age 5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从 1978年 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76年 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使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拨乱反正的起步和改革开放的酝酿由此开始。

Page 5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age 5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age 5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78年 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序幕由此揭开。 “ ”创立了以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邓小平理论。

1978年 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序幕由此揭开。 “ ”创立了以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邓小平理论。

Page 5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Page 5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age 5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89年 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 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 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顺利地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推向了发展的新阶段。并在实践中形成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1989年 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 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 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顺利地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推向了发展的新阶段。并在实践中形成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Page 5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Page 5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age 5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age 6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十四大上

Page 6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age 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age 6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Page 6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age 6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age 6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江泽民会见何厚铧 大国外交

Page 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02年 11月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 ”的中共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

想为指导,扎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 ”作, 十五 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在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Page 6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age 6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引自《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通过)

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大三中全会上

Page 7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历史的新纪元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Page 7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1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