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29
1 << 文文文文文文文 >> 文文文 文文文

Upload: jillian-lara

Post on 01-Jan-2016

3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0 download

DESCRIPTION

>. 報告人:張維慎. 文獻的載體. 以紙發明為一期(肉眼判讀) 有甲骨、金石、簡牘、縑帛、紙張 以科技文明為二期(機具判讀) 有膠片、磁帶、 CD 、硬碟 ( 資料庫 ) 以及各式質料等。 文獻載體的定義:凡是用文字寫成的,具有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的圖書資料,就是文獻。. 一、甲骨. 甲骨文是什麼東西? 甲就是烏龜的甲板,骨就是牛的肩胛骨 ;甲骨文是是刻在龜甲或牛骨上的文字。商朝的人為甚麼要在龜甲牛骨上刻寫文字呢?原來商朝的人很迷信,很相信鬼神。平常做甚麼事情,都得先問問鬼神才敢做。他們用龜甲牛骨求神問卜,然後把問題和答案刻寫在上面以留下紀錄。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Document>

1

<< 文獻學學習報告 >>

報告人:張維慎

Page 2: Document>

2

文獻的載體 以紙發明為一期(肉眼判讀)有甲骨、金石、簡牘、縑帛、紙張 以科技文明為二期(機具判讀)有膠片、磁帶、 CD 、硬碟 ( 資料庫 ) 以及各式質料

等。 文獻載體的定義:凡是用文字寫成的,具有歷史價

值和科學價值的圖書資料,就是文獻。

Page 3: Document>

3

一、甲骨 甲骨文是什麼東西?甲就是烏龜的甲板,骨就是牛的肩胛骨;

甲骨文是是刻在龜甲或牛骨上的文字。商朝的人為甚麼要在龜甲牛骨上刻寫文字呢?原來商朝的人很迷信,很相信鬼神。平常做甚麼事情,都得先問問鬼神才敢做。他們用龜甲牛骨求神問卜,然後把問題和答案刻寫在上面以留下紀錄。

清光緒 25 年 (1898) 金石家及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因病經醫師診斷後派人至在北平達仁堂中藥店購藥。好奇的他看察究竟是些什麼藥,竟然發現「龍骨」上有類似篆文的文字。他遂將藥店全部龍骨購回研究,確定龍骨上契刻的是古文字,後人就以這一為發現甲骨文字的一年。

http://rub.ihp.sinica.edu.tw/~oracle/home.htm http://www.npm.gov.tw/exhbition/yin0701/select.htm

Page 4: Document>
Page 5: Document>

5

二、金石 金文 在商代至秦漢的青銅器上面,常常鑄上或刻上文字,

這就是銅器銘文,又稱金文及鐘鼎文。 一般說來,商代銘文比較簡單,西周銘文最繁,至

春秋時又趨於簡要。 『利簋』是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一件銅器,只用了

三十二字,記載武王伐紂目也之戰的時間及勝利經過。

商周金文單字約共三千五百字,可識字約二千個,其字體一般稱為大篆。

Page 6: Document>
Page 7: Document>
Page 8: Document>
Page 9: Document>

9

石文 << 呂氏春秋‧求人 >>: 「故功績銘乎金石」高誘

注 : 「金,鐘鼎也;石,豐碑也」。可見當時稱鐘鼎碑刻為金石,便以金石並稱。

中國的最早石刻文字是「石鼓文」,在十塊鼓形石上,每塊各刻四言詩一首,內容是歌詠畋獵遊樂生活,故也稱「獵碣」。

所刻書體,為秦始皇統一文字以前的大篆,即籀文。

Page 10: Document>
Page 11: Document>

11

三、簡牘簡: << 說文:竹部 >> :簡,牒也,从竹,間聲。牘: << 說文:片部 >> :牘,書版也,从片,賣聲。總的來說:簡,就是竹質書寫材料。北方多產木,故多木質。如:居延漢簡、敦煌漢簡。

牘:就是木質書寫材料。南方多產竹,故多竹質,如:九店楚簡、郭店楚簡、長沙三國吳簡。

http://rub.ihp.sinica.edu.tw/~woodslip/h_1.htm

Page 12: Document>

12

簡牘的製作:a、選材:木質如有適用破莂的杉木,竹質選用竹杆中間

部分。b、析治:片解木、材,然後打磨光滑。如:郭店楚簡。c、殺青:指竹簡而言。剖析竹簡前,用火將竹中水份烘乾,使表皮由青皮黃,故謂之。又火烤時有水份滲出,似人汗,又謂汗青。可防腐,可使文字書寫不暈開。而書寫過程又有塗料,竹質係寫後塗上保護層。木質是寫前塗上膠液,使受墨不暈。

d、編聯:有一、二、三、四、五道編。為防止編繩滑脫,常在編綸處簡的一側,刻上三角契口。

Page 13: Document>

13

附圖一

Page 14: Document>

14

繩綸材料多為麻繩,少許是絲繩,後者多為重要簡冊。古人解「韋編三絕」之『韋』是為熟牛皮為誤,商承祚認為牛皮條乾了極硬不柔軟,不能用來編簡。簡冊大多先編後寫,編聯順序從右向左,固定結在簡之左側。如:居延新簡 <<勞邊使者過界中費>>冊。

Page 15: Document>

15

簡牘的書寫工具:(1)筆:甘肅放馬灘秦墓出土毛筆及筆套四個。筆鋒多狼毫,少兔毫。並皆插入筆套中。(2)刀:書刀,有似今天的橡皮擦。如:九店 36號楚墓出鐵質書刀一把。(3)墨:簡帛文獻上的漆書,應是墨書,即墨汁書寫。漆有黑色義,可互訓。如: <<儀禮.士昏禮>>“乘墨車“。鄭玄注:“墨車,漆車“。

Page 16: Document>

16

四、縑帛帛: << 說文.帛部 >> :帛,繒也。从巾,白聲。

帛書為一種絲織品的書寫材料。在紙張沒有發明之前,簡牘一直是重要而又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 ;其間也一併使用絹帛,不過絹帛昂貴,遠不如簡牘,使用範圍不及簡牘廣泛。

帛書圖

Page 17: Document>
Page 18: Document>

18

縑帛材料 絹、繒、縑等類。絹:較細生絲織成,質地輕薄,便於書寫繪畫。繒:粗絲織成,質地較厚呈暗色,故經久耐用。縑:雙絲織成,質地較厚呈黃色,比絹、繒精密 細整,且不透水,因而是上等的質材。 視篇幅需要剪裁,正式書寫前,常將絹帛用朱砂或墨畫好行線。

Page 19: Document>

19

五、紙張 紙的發明,也有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在先秦

的文獻裡,早就有過一些關於「絮紙」的記載。是以縑帛或絲纖維膠結成的薄絮片。但仍都用來包裹或稱底等雜用,至今還沒發現上面有文字的西漢絲紙或麻紙。

<< 後漢書‧蔡倫傳>>: 「…用樹膚、麻頭及敝布、漁網以為紙。…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Page 20: Document>

20

蔡倫紙

Page 21: Document>

21

雖自蔡倫以後,只以用來寫字著書,但出土文物中現存漢文古紙只有寥寥數種。說明紙做為新興的書寫材料,尚無法普及。從東漢至魏、晉一直是縑帛、竹木簡、紙三者並用。

直到東晉末年,桓玄廢晉安帝,自立為皇帝,在元興三年 (公元 404 年 ) 下令說 : 「古無紙,故用簡,非主於敬也。今諸用簡者,皆以黃紙代之。」

Page 22: Document>

22

六、膠片與磁帶 膠片 : 凡見光能發生變化,經曝光和一定的化學、物理加工處裡後能得到固定影像的材料,稱為感光材料。

磁帶 :塗有磁性材料的帶子,稱為磁帶。可用以記錄聲音、圖像、數據或其他電信號,免去文字印刷和書寫。

Page 23: Document>

23

Page 24: Document>

24

Page 25: Document>

25

微卷閱讀機

Page 26: Document>

26

文獻學研究價值 甲骨 :除了是微雕史上的奇蹟外,羅振玉根據

卜辭和古文獻對照,考出湯名「天乙」,因作「大乙」。

金石 :除了是雕版印刷的前驅外,對於文字資料的保存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如 : 「開成石經」保存於西安碑林中,五代雕版刻印經書都是以它為依據。

Page 27: Document>

27

簡牘 :補充孔子到孟子的空窗期,即「仁」到「仁義」的發展,如郭店楚簡和上海博物館藏楚簡有簡文 <<唐虞之道>>7-8 :「孝,仁之冕也。禪,義之至也。」 <<忠信之道>>8 :「忠,仁之實也。信,義之期也。」等塡補了孔子到子思到孟子的仁至仁義的思想。

帛書。如:馬王堆帛書: << 五十二病方>>最早醫方、 << 相馬經 >> 最早相馬著作、 << 五星占>> 最早天文著作。

Page 28: Document>

紙 : 中國發明的造紙方法,無疑是人類歷史的大事,經過六七百年以後流傳到中亞,後來又傳播到歐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膠片與磁帶 :提供了更多元的資料儲存方式及載體。

CD 及資料庫 :使資料存量走向無限,傳播的範圍更為無涯。

28

Page 29: Document>

有獎徵答 請問甲骨中的「甲」指的是 ?A.鱉甲 B. 龜

甲 C.麒麟甲。 答案 :B 請問刀筆的作用是 ?A.竹簡中的立可白 B.

刻寫文字 C.防身。 答案 :A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