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

20
兵兵兵 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 兵 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1974 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 西西 兵兵 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 ,一 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西 「」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 ------ 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

Upload: lois-pratt

Post on 01-Jan-2016

1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兵馬俑. 秦始皇造就了「始皇地下宮殿」、「兵馬俑坑」、「馬廄坑」、「銅車馬坑」等陵園 相關陪葬建築。 1974 年陜西省臨潼縣寨鄉西楊村農民打井時,意外挖出一些缺腿斷臂的陶 製人俑。西楊村民從未料竟因打井而挖出了「世界第八大奇蹟」, 衛秦始皇靈魂的龐大 地下軍隊 ------ 兵馬俑,在地底埋葬二千多年後終於重見天日。. 目錄. 1. 重見天日 2. 兵馬俑的發現 3. 秦始皇的生平 4. 秦皇陵的修建 5. 兵馬俑簡介 6. 兵馬俑的價值 7. 將軍俑 8. 跪射俑 9. 立射俑 10. 軍史俑 11. 騎兵鞍馬俑 12. 鎧甲武士俑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兵馬俑

兵馬俑兵馬俑秦始皇造就了「始皇地下宮殿」、「兵馬俑坑」、「馬廄坑」、「銅車馬坑」等陵

相關陪葬建築。 1974年陜西省臨潼縣寨鄉西楊村農民打井時,意外挖出一些缺腿

斷臂的陶

製人俑。西楊村民從未料竟因打井而挖出了「世界第八大奇蹟」, 衛秦始皇靈魂的

龐大

地下軍隊 ------ 兵馬俑,在地底埋葬二千多年後終於重見天日。

Page 2: 兵馬俑

目錄1. 重見天日2. 兵馬俑的發現3. 秦始皇的生平4. 秦皇陵的修建5. 兵馬俑簡介6. 兵馬俑的價值7. 將軍俑8. 跪射俑9. 立射俑10. 軍史俑11. 騎兵鞍馬俑12. 鎧甲武士俑13. 戰袍武士俑14. 銅車馬的發掘15. 一號銅車馬16. 二號銅車馬17. 心得18. 資料來源

Page 3: 兵馬俑

1. 重見天日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景”的秦兵馬俑,位於秦始皇陵東側 1.5 公里處。過去,驪山附近的農民經常發現所謂 “瓦人”,據說,在這一帶只要打井或墓穴,新墓穴便會塌陷而井水也會突然枯竭。        1974 年 3 月,農民在皇陵附近打井時,發現了“瞪眼怪物”,呈報當地政府後,考古工作者隨即進駐挖掘,並於 1977 年建成兵馬俑一號坑大廳。 又一年,在一號坑的東北側,相繼發掘了曲尺形的二號坑和凹形的三號坑。 三個俑坑共出土 7000 餘件身高 1.8 公尺的陶俑,100 多個戰車, 400 多匹身高 1.5 公尺、長 2 公尺的陶馬和數十萬件兵器,其中有人類歷史上首次發現的含毒箭頭。

 

Page 4: 兵馬俑

2. 兵馬俑的發現1974 年 3 月 29 日,臨潼縣(現爲西安市臨潼區)西揚村的村民在村南打井時,無意中發現了秦兵馬俑。國家文物局委派陝西省組織秦始皇陵秦俑考古隊對其進行勘察和清理。 1975 年 8 月,國務院決定建立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在一號坑的發掘正在進行時,因施工又於 1976 年 4 至 5 月間先後探出了二、三號坑。1979 年 4 月底,占地 16000 平方米的一號坑遺址大廳及一些輔助工程竣工。1979 年 10 月 1 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正式開館對外展出。 1980 年 12 月在秦始皇陵西則發掘出土並修復完整的秦陵銅車馬。

Page 5: 兵馬俑

3. 秦始皇的生平一、推行郡縣:

秦始皇將全國分成三十六郡,郡設郡守,由中央派遣。二、統一文化:

1 . 統一文字 ─秦始皇統一了各地不同的文字,下令以秦的小篆體為正式的文字。﹝小篆為皇帝專用字,隸書為官吏書寫用文字﹞ 2.統一容量的單位─秦始皇下令統一用升斗為容量的單位。﹝用具:陶量,口徑 20.4 公分﹞ 3. 統一秤錘─秦始皇統一用銅權為秤錘,銅權高 7.2 公分。 4. 統一錢幣─秦始皇下令用「半兩錢」為錢幣,因為春秋戰國時代的錢幣種類實在太多種了,有長的、圓的、不推則形的錢幣,甚至還有的國家用貝殼來當錢幣,實在太多種了,所以秦始皇要統一錢幣。 5. 統一車軌─因為當時的車軌寬度都不同,所以秦始皇要統一所有的車軌寬度,才能在各地行車。 三、北伐匈奴:

強悍的匈奴居住在陰山南北麓一帶,曾經南下威脅中原。秦始皇為了防止匈奴南下入侵,就派出大將蒙恬把匈奴逐出陰山南北麓,並將昔日燕、趙國所建立的城牆連接起來,修築起延袤萬里的「萬里長城」。由此以後,秦朝的疆界就增廣了許多,也不再怕匈奴入侵。

Page 6: 兵馬俑

4. 秦皇陵的修建

在中國歷史上,由於濃厚的封建迷信思想,以及奉行“事死如事生”的禮制,幾乎歷代封建帝王都十分重視修建陵園。 秦始皇帝從 13歲繼位後,就開始在驪山之麓爲自己修建陵墓。全國統一後,營建工程得以大規模進行。爲修築陵園所徵調的役夫徒隸竟達 70 餘萬人,前後經營 38 年之久。直到秦始皇帝死時,陵園工程尚未完全竣工。

Page 7: 兵馬俑

5. 兵馬俑簡介

俑是古代用於陪葬的偶人。是用泥土、木或銅等作的象人的物件。 俑的質地以木質、陶質最常見,也有瓷、石或金屬製品。俑的形象,主要有奴僕、舞樂、士兵、儀仗等,並常附有鞍馬、牛車、庖廚用具和家畜等模型,還有鎮墓壓勝的神物。俑大多真實地類比當時的各種人物,因而可以考見當時社會的生活習俗,也是研究各代輿服制度的重要資料。俑還可以反映出各個時代雕塑藝術的水準。

Page 8: 兵馬俑

6. 兵馬俑的價值秦始皇兵馬俑以它的“大、多、精、美”征服了現代人。 秦俑大,首先是場面大, 3座兵馬俑坑佈置在近 2 萬平方米的大地上,直觀地再現了秦國軍隊兵強馬壯的宏偉場面,如此巨大而又圍繞一個主題展現的藝術群雕,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其次是形體高大,陶俑平均身高 1.8 米,陶馬身高 1.7 米身長 2 米,在世界上還沒有發現比秦俑更爲高大的陶俑。 秦俑多,是指數量多,三個坑出土近八千件陶俑、陶馬,這在世界雕塑史上可謂獨秀一枝。 秦俑精,是指對每件陶俑大到身體結構,小到頭髮、眉毛,都精雕細刻、一絲不苟。 秦俑美,是指這些不同的陶俑中間有高大魁梧、氣宇不凡的將軍,有威武剛毅、身經百戰的武官,更有神情各異、生動傳神的士兵,可謂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樂各有其情,完全是當年秦軍將士的真實寫照。

Page 9: 兵馬俑

7. 將軍俑

將軍俑,大都身材高大魁梧, 頭戴雙卷尾冠,足穿方口翹尖履, 身穿雙重長襦,外披彩色魚鱗甲, 或著長袍不披甲,長髯飄灑, 昂首挺胸。有的顯得威武大度, 雄風逼人,勃發出陽剛之氣; 有的顯得滿腹韜略,氣宇軒昂, 表現出儒將之風。

Page 10: 兵馬俑

8. 跪射俑

跪射俑大多數出土於二號坑。 二號兵馬俑坑, 是一個多兵種的曲尺形軍陣, 分陣心和陣表兩部分。 陣心由八路身穿鎧甲的跪射俑組成。 他們身穿齊膝長襦,外披鎧甲。 頭綰圓形髮髻。雙目凝視前方, 兩手做持弓弩狀。

Page 11: 兵馬俑

9. 立射俑

二號兵馬俑坑除兵車和騎兵外, 在第一單元內, 還出土有 332 個弓弩兵, 位於陣表的均爲立射俑, 此俑爲不著鎧甲的輕裝步兵俑。

在一個方陣中, 要輪番射擊而不傷自己人, 就會有立姿和跪姿兩種射擊方式。

Page 12: 兵馬俑

10. 軍史俑

軍吏俑,頭戴長冠,或穿戰袍, 或披鎧甲,手執兵器, 目光炯炯,神情嚴峻,

表現出剛毅勇猛的性格。

Page 13: 兵馬俑

11. 騎兵鞍馬俑

騎兵鞍馬俑,一般立于馬前, 一手牽繮繩,一手作提弓狀。 騎兵俑頭戴圓形小帽, 身穿緊腰窄袖短袍,披短甲,

足蹬短皮靴,裝束便於騎射。

Page 14: 兵馬俑

12. 鎧甲武士俑

鎧甲武士俑,披甲站立, 或免冠,或頭戴軟帽, 腿紮行滕,腦後綰六股寬辯行扁髻 ,個個神情嚴肅恭謹。

Page 15: 兵馬俑

13. 戰袍武士俑

戰袍武士俑, 免冠束髻,身穿短袍, 挽弓挎箭。這種不戴頭盔, 不著鎧甲的武士, 更顯示出秦軍, 英勇善戰的大無畏精神。

Page 16: 兵馬俑

14. 銅馬車的發掘1978 年 6 、 7 月間,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塚西側約 20 米處鑽探,當探鏟進入到地下 7 米左右深度時,碰到了堅硬的物體。一個金光閃閃的泡狀物體隨探鏟破土而出。根據其形狀和花紋,考古專家們立即斷定,這是一個金質的馬飾品,如果它是馬洛頭上的一個金泡,那麽,地下就可能埋有馬車。 經過進一步的勘測,更加明確地證實這是一處大型車馬陪葬坑,平面呈“巾”字形,長、寬各 55 米,總面積 3000 多平方米。 1980 年 11 月初,考古工作者先在這個陪葬坑的北側試掘了一個角,一個月之後,當挖到 7.8 米深度時,沈睡了兩千多年的國寶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終於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它安臥在秦陵車馬坑北測的一個局部小坑內,此坑東西長 7米,南北寬 2.3 米。 兩千多年前,這兩乘銅車馬原被放在一個長 6.8 米、寬 2.1米及高 2 米類似大木箱的木槨中。由於年代太久,木槨腐朽,上面的土層坍塌下去,因此出土時,這兩乘銅車馬及車上的禦官俑都已經被壓成了碎片。考古工作者經過了精心的修復,才使它們基本恢復了昔日的風采。

Page 17: 兵馬俑

15. 一號銅馬車

一號銅車馬爲雙輪、單轅結構,前駕四馬,車輿爲橫長方形,寬 126釐米,進深 70釐米, 前面與兩側有車欄,後面留門以備上下。車輿右側置一面盾牌,車輿前挂有一件銅弩和銅鏃。車上立一圓傘,傘下站立一名高 91釐米的銅禦官俑。其名叫立車,又叫戎車、高車,乘車時立于車上。

Page 18: 兵馬俑

16. 二號銅馬車

二號銅車馬是四馬鞍車 ( 即坐乘的車 ) ,車馬全長 317釐米,高 106.2釐米,車輿上有穹窿形的橢圓形蓋子,車廂分前後兩部分,前室爲禦手所居,內跽坐一禦官俑,後室爲主人所居。車輿內外繪有變形夔龍、夔鳳紋、流雲紋及各種幾何形圖案花紋。

Page 19: 兵馬俑

17. 心得我覺得在做兵馬俑的簡報中我學到很多,例如:原本我對抓資料的重點不是很厲害,但是經過這次的研究,需要不斷的修改資料,慢慢的我現在對抓住資料的重點越來越清楚,越來越厲害。蒐集資料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像是:網路抓的資料太多,需要把一些重要的資料留著,但是取捨很困難,留下來的資料需要有條理的呈現,就需要不斷的詳讀、分析、歸納、統整,才能很有系統的呈現出來,最後我都盡力做到最好。查完兵馬俑的資料後讓我更清楚的了解兵馬俑的各種事,例如:兵馬俑的各種兵種、服裝、兵器、姿勢、如何分辨、髮髻……等,如果有機會我真希望能夠到大陸親自去看看兵馬俑。做簡報時,我覺得要把一篇報告的重點放在簡報裡,還要很簡短的呈現,這是我覺得做簡報最困難的一部分,如果,在簡報裡加上一些效果動畫,看起來就會比較活潑,也不會這麼呆板。我覺得我這次做的簡報不是做的很完美,但是,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比賽,在以後還有很多機會要作簡報,這次也是一種學習,為以後的將來打好基礎,以後在做簡報時,還有這次的經驗,可以做的比這次還要好。

Page 20: 兵馬俑

18. 資料來源

文字敘述取材自〝秦始皇兵馬俑〞 (http://homework.wtuc.edu.tw/~wenlurg/005-001.files/frame.htm)

圖片取材自〝 yahoo 奇摩之圖片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