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6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授授授授 授授授授 授授授授授授

Upload: devaki

Post on 06-Jan-2016

5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授课教师: 王 磊 工作部门:政治理论课部. 专题二 壮阔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1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3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1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 1 )根本原因:社会矛盾的尖锐 ( 2 )具体表现: 1 )人口膨胀和生产资料匮乏. 2 )百姓的负担沉重.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 《 备陈民间疾苦疏 》. 起事乱民几于无处不然,而最多且甚者,莫如两粤。. 龙潜海角恐惊天, 暂且偷闲或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授课教师: 王 磊

工作部门:政治理论课部

Page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专题二 壮阔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1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3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Page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 1 )根本原因:社会矛盾的尖锐

( 2 )具体表现:

1 )人口膨胀和生产资料匮乏

Page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age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百姓的负担沉重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

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 《备陈民间疾苦疏》

起事乱民几于无处不然,而最多且甚者,莫如两粤。

Page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1814.1.1—1864.6.1 )

龙潜海角恐惊天,

暂且偷闲或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

飞腾六合定坤乾。

洪秀全《龙潜》

Page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革命性的大规模群众运动,所造成的结果: ( 1 )取得胜利,建立一个革命性的新政权。在推动社

会进步事业方面有明显成绩,甚至成就有长远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业。

( 2 )改朝换代,虽无革命性成果,但也调节了一些社会矛盾。

( 3 )失败了,但是,揭露了原来政权的腐败无能等等一系列矛盾,并且提出了某些有进步意义的主张和要求。虽不成熟,但也有参考价值。

( 4 )群众运动变质,革命性丧失,仅是一场暴乱。制造了大灾难、大悲剧。

Page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最早实践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 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南方在反对外国人的斗争中所表现的那种狂热态度本身,虽然表明他们已觉悟到古老的中国遇到极大的危险;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挣扎,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 恩格斯《波斯和中国》

Page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吸收了西方的文化成果。

第三,主张对外开放政策。

第四,重视发展商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Page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 1 )思想:落后

( 2 )政治:腐败

( 3 )经济:掠夺

( 4 )军事:将乏

( 5 )伦理:蔑视

Page 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篝火狐鸣

《史记·

陈涉世家》记

载:“

又间令吴广之次

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狐鸣呼曰:‘

大楚兴,

陈胜王。’

Page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凡有水旱,略不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

露如莽……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士女皆哭泣道路……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

权,豪杰绝望。”

——1852年《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Page 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忠王府琼楼玉宇,曲栏洞房,

真如神仙窟宅。

——

李鸿章

Page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太平天国内部矛盾

洪秀全 与杨秀清之间的矛盾

杨秀清与诸王之间的矛盾

洪秀全 与诸王之间的矛盾

各王之间的权 力争夺

Page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862年太平军浙江侍王李 世贤写给他部下的信已透露此事: “我兵心散,不肯力战,势甚可危。又闻各处土匪四起,非十万精兵不足以平之。 自吾思之, 皆众兄弟杀人放火, 势逼使然,非尽关百姓之天 良。……从今以后,宜加以爱民,使民不以我为仇。倘时势不佳,尚有藏身退步;否则,兵一失机,我与尔皆死无藏身之地。”

Page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赵尔巽在《清史稿》中认为:“秀全 以匹夫

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观点是

否正确?试结合有 关史实分析评价赵尔巽的

这一观点。

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