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之〈喻道傳〉

16

Upload: cclm-tw

Post on 28-Mar-2016

26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宣教士丁韙良如何使中國人聽懂福音,並思考福音的意涵?透過喻道傳的介紹,看見200年前宣教士對中國文化的學習,以及把基督教本地化的努力。提醒我們,不論是信仰還是非信仰者,故事總是能打動一個人的心,觸到文化最深層的核心價值。

TRANSCRIPT

Page 1: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之〈喻道傳〉
Page 2: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之〈喻道傳〉
Page 3: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之〈喻道傳〉

孝子覓父

駱德,襄陽人,少貧賤,娶妻美而豔,未及一年,已懷

孕。遭宋亂, 元人某指揮擄去。駱一時蹤跡之,無

婦人被誘, [著],後知 某指揮所奪,畏其勢,亦無奈。時指揮愛其

以致父子不 妻有姿色,其妻亦喜指揮之富豪,兩相歡幸。未幾,指揮奉

相見,與創 命出塞, [攜]之同往,得寵,遂立 正室。居數月,舉

世記夏娃事 一男,名脫耳不花。少聰慧,稍長,克成子職。指揮甚鐘愛

同慨 之,10如己出;隱前事,不使聞知。年十五,指揮卒,斬衰盡

禮,11無隕越羞,竭甘旨以奉慈母,亦無失德。

後其母遭病垂危,奉侍湯藥,寢不解帶,食不甘味,輒

於無人處飲泣,且曰:「天乎!我 [既]孤孑,又何令吾

慘傷至此乎?」母竊聞之,呼之來,含淚語曰:「兒誠孝矣!

但吾不應得此美報。」脫耳不花跪而詰曰:「母何出此言

也?」母欲告之故,嗚唈不能語,且有難色。脫耳不花恐其

天牖其衷, 傷心,乃請曰:「母若有言,俟病少間,毋過勞也。」其母

自明來歷 曰:「今如不言,死不白矣,我明告爾。吾本襄陽人,汝父

姓駱名德,因遭亂故, 指揮所擄。汝父雖貧,其 人有厚

德。吾願汝繼後父之業,效前父之德。我身雖不足惜,尚願

爾勿洩前言,恐 他人訕笑也。」言訖而逝。

326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

10 「鐘」應作「鍾」。

11 斬衰,音「展崔」,古代五種喪服之一。用最粗的麻布製成,不縫邊

緣,服制三年。凡是兒女為父母、媳婦為公婆、嫡長孫為祖父母及妻為

夫,皆穿此服。

Page 4: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之〈喻道傳〉

脫耳不花頓足號泣,幾不欲生,又竊恨指揮之不義,涕

然曰:「天下無無父之國,何能鬱鬱久居此?如天之福,得

見父面,卽[即]死亦無憾矣。」

水有源,木於是喪葬甫畢,備駿馬徑赴襄陽。至郡探聽,無姓駱者。

有本遇老成人云:「昔曾有是人,被兵亂離散,今不知其存亡。」

窮源追本,或云:「在雲南麗江府販銅 業,未知確否。」脫耳不花星

孝子之心夜奔馳,不數日,至其地。客館甫定,問諸販銅者,并[并]

無知識。逐日覓訪,終不得遇,心甚訝之。忽念販銅者多往

京都,意父其亦在京都乎?遂於翌日束裝赴京。

孝感天心,入市肆,以姓名問銅店,店主答曰:「或有之,此人近

天從人願於街上擔銅。」因細詰其狀貌,出街伺察,果有一人擔銅而

來,狀貌 [略]似,乃疾趨而問曰:「客非姓駱者乎?」

駱見其狀,係是元官,腳股戰慄,伏地不起。脫耳不花以手

扶之曰:「勿爾。吾不累客,特尋吾父耳。」駱曰:「汝父

吾何知也?」

有志竟成脫耳不花因問其姓氏里居,果相符,長跪而呼曰:「我

父乎!兒今日如天之福,得見父面矣!」駱曰:「吾以賤業

自安,前有妻 亂兵所掠,今二十年[]居矣,何得有

子?」脫耳不花以母遺命告之,駱始豁然,如夢復覺,因各

道其緣由,共相悲憤。

此謂知本乃 父安置,己出塞盡 指揮遺資逸去,趨至父所,朝

夕侍奉,孝養無間,人皆稱 孝子云。

企 子曰:未見父而以非父 父, 知有父而棄非父以尋

父,卒能遇父拜父,歸父養父,使無子之父忽而有子,無

父之子忽而有父。人 脫耳不花幸,吾轉 脫耳不花惜,

何則?脫耳不花之於駱德也,肉身之父也。失肉身之父,

喻道傳 327

Page 5: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之〈喻道傳〉

必求得其父而後止,其亦知靈魂之亦有父乎?上溯洪

[荒]之世,神以塵土造人,肖乎己像,噓以生氣,卽能

運動。其後世代相衍,肉身本於父母,而靈魂實賦自天主,

則天主誠 生人之大本,我儕皆 天主之子類。肉身之父,

固宜孝養;靈魂之父,不尤當敬事乎?使脫耳不花知天父

之生我,我儕世人惑聽魔言,反棄天父而父事邪神,罪不

容誅,亟宜棄非父之父,而認天父 父。則以覓駱德之心,

推而用於天地之大主宰,將見積財於天,所得者不僅指揮

之遺資矣。故人 之幸,吾轉 之惜。

蕩子歸親

泰西狄生,宦家子也。其父嘗 將軍,娶廉氏,生狄生,

不數年而卒。狄生少聰慧,美丰姿,識者以大器期之,故太

夫人視若珍寶。

少年習氣 然以失怙故,雖愛之而訓教綦嚴。12生年十六,姓放蕩,13

從師傅游,輒不謹,恆以風流自許,用財揮霍。太夫人聞之,

恚甚,因而艱其資費,使之約束。生意大不 快,竊私議曰:

「吾家財物,本吾父所遺。父死從子,母何得自專?」居數

月,資費耗盡,益覺無聊,向母索取。慮其恚怒,於是覷母

不在,遂私竊銀物,如前揮霍。

其母審知,召生歸。詬責之,生不服,乃大怒。愀然曰:

328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

12 綦嚴,極為嚴格。

13 「姓」應作「性」。

Page 6: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之〈喻道傳〉

義正辭嚴「有子如此,不如無也。吾方冀爾成人,以 先人光,不意

爾 竊盜。今而後吾誓爾不復見吾!」乃加鞭楚而斥逐之。

生彷徨而出,自思不可對人,四顧茫然,計無復之,不如逃

竄遠方,再作生活,卽不告而去。

愛子之心如太夫人 斥逐生,又痛又憤,使人跡之,杳無影響。14

繪望子回頭,悲傷不已。

生惘惘出門,15附舟至南亞美利加,更名改業。生素多才

天賜之福,智,習言語,通文字,卽以囊橐金居奇貨,不數年, 巨賈,

以啟其悔過結駟連騎,與名公卿相往來。國君聞之,[輒]加物色,

之心其聲勢赫奕,足與王侯埒。16然在生意,每鬱鬱不樂,思吾何

以至此。吾有親不能奉侍,以致親咒詛相絕。今 變易姓氏,

雖有赫赫之名,而名非我名,殊覺我竟非我矣。我 非我,

我尚可靦然 人耶?17不覺放聲大哭,繼而思之,母 誓不復

見,不若以思鄉之念盡行恝置,18庶可少安,而心輒不能忘。

不得已,又斂資往北亞美利加,以聲色自娛, 消遣計。

良心發現日復一日,忽忽二十春矣。鄉音頓改,容色旋非。回憶

家鄉,百感交集,自思上之不能立德立功,以顯親名;次之

不能盡力盡勞,以報親恩;下之又不能問燠問寒,19 以慰親

望。雖巨資累千萬,吾何樂焉?倘及今得見吾母,以儻來之

物,20極甘旨以奉養,稍得我母歡心,則向之詛我者,未必不

喻道傳 329

14 「影響」應作「音信」。

15 惘惘,失意的樣子。

16 埒,相等、均等。

17 靦然,靦音「舔」,靦然,羞愧臉紅的樣子。

18 恝,音「夾」,因忽視、淡忘而顯出不在乎的樣子。

19 問燠問寒,指噓寒問暖。

20 儻來之物,本指意外得到的東西,後比喻不應得而得,或非本分所應得

的東西。典出《莊子•繕性》:「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

者也。」

Page 7: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之〈喻道傳〉

祝我,我何鬱鬱久居此?於是卽日返 〔 〔 ,不數旬,歸

改過必先悔 故里,急使人隱訪老母,幸無恙。而追憶前非,愧見母面。

過 乃詭言有遠方某商至,在近村覓舘[館]舍,賃定諏日進屋。

婢僕數輩,服飾爛斑,射人耳目;車喧馬闐,充塞里巷,觀

者無不豔羨,於是厚結里黨有貧乏者,恆周卹之,無德色。

以故遠近之人交相往來,亦使素識者累邀太夫人至家,執禮

甚恭,若偽 不知也者。

太夫人亦不解其故,但感謝而已,嘗自嘆曰:「有子如

此,可無憂也。」竊於無人處嗚咽涕下。

悅親有道 一日,太夫人在生家,日暮歸家,生固留之,不聽,乃

備輿馬送去。甫出門,會天大雨,雷電交作,狂風捲地,僕

驚跌,馬亦駭躍,奔竄入林。太夫人遑遽,不知所措,忽叢

棘中有一人奮身挺出,將馬首捋住,疑 盜,審視之,乃富

商也。

欲報之德, 見富商頭顱碎裂,血流若注,知 捋馬時被觸所致,乃

不辭痛苦 含淚而謝曰:「非君,吾無生矣。」卽以手裂衣襟,紮其傷

處。富商跪而 [卻]之,且曰:「母生,兒願死也。」太

夫人聞其言,殊駭異,曰:「吾生矣,何忽爾死?吾無以報,

願天賜爾以福。且吾無子,何遽以母子相呼?」生泫言曰:21

「母乎!是兒也,是卽母所誓不復見者也。今得少酬親恩,

卽死何妨?」太夫人大慟自悔,遽抱頸接吻而痛哭,曰:「有

子如此,吾何忍也!」

母子完聚, 頃間,婢僕輩扶輿追 [覓],於是母子載與俱歸。22家

330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

21 泫言,哭著說。

22 「與」應作「輿」。

Page 8: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之〈喻道傳〉

其樂融融中故產,悉合 一。由此一門稱雍睦云。23

企 子曰:甚矣哉!被黜之子之不可 人也。不聽親言,

卽 親詛。迨見棄於親,雖有歸親之心,終難覿親之面。

必思有以報親恩、顯親名、慰親望,而後親 之轉念,而

後親 之祝福,而後親復認己 子,而己乃得乎親。噫!

吾讀此而有感焉。天父生我養我,我不思報其恩,而反干

其怒,則宜黜者,此其一。天父至尊無對,我不能顯其名,

而反褻其尊,則宜黜者又其一。天父以上達望我,而我自

居於下流,不能慰其望,而反違其教,則宜黜者又其一。

已被黜,而欲天父之轉念,望天父之祝福,求天父認我

子,而使我復得乎天父,則惟有報天父之恩,顯天父之

名,慰天父之望,以求天父之悅而已。悅天父奈何?天父

曰:「爾出不潔者中,自 樹立不近於彼,吾則納爾,吾

必 爾父,爾 我子女也。」(見哥林多後書第六章)人

其廣狄生事母之心,以事天父哉?

仁慈覆

南方有君,撫有一統,其國度分 東西,京都建於東土,

故東方稍 尊貴。政治大同而小異,其君專以愛民 心,而

禁令頗嚴。西土之民因地遠,時多頑梗。一日,西民不遵國

法,君嚴禁之,不聽,乃大肆叛逆, 相效尤。

喻道傳 331

23 雍睦,和睦、和好。

Page 9: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之〈喻道傳〉

不嗜殺人 君聞之,不忍加誅,迨舉國告驚,相戒嚴守。地方官奏

請特差彈壓,24君曰:「天心厭亂,時至,自然歸化。今且緩

藹然仁者之 圖。」後竟蔓延殆 ,君乃遣太子經 ,命之曰:「爾其以

言 保赤之心,救斯民於水火,無殘害於爾百姓,往哉,弗替朕

命。」

太子奉旨前往,遍諭諸民曰:「築城鑿池,效死勿去,

以之言守,志實可嘉。若欲收復城池,使人心悅服,徒恃堅

是大經濟, 甲利兵,無益也,不如勸令歸降,以德化導。止殲巨魁,其

不愧王者之 牽連者不坐罪,所有稅欠一應豁免。繼自今,一例優視,與

師 東土民無分畛域,25庶幾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中心悅而誠服

矣。」

忘恩負義, 此令一下,轄下兵 皆不悅,竊私議曰:「我等屬在上

皆出於驕傲 都,較外藩之民差 尊貴,今一例優視,我何甘焉?」於是

之一心 謀殺太子。

殺身成仁 太子知其意,乃召親密者而婉諭之曰:「 欲殺我,我

固知之。但殺我一人,而千萬人得救,雖殺何妨?我願遭害

之後,將我被殺之由曉諭諸叛民,俾知我之被殺, 不忍殺

爾等故,使之感化,則我心得慰。我非無權勢,特遵皇父旨,

不欲荼毒生靈耳。」 竟殺之。

後有以此意曉諭叛民,叛民聞之,盡行悔悟,投誠歸服,

國君乃大赦其罪,且因太子故,格外加恩於叛民。其謀殺太

子者,一方遭顯戮焉。

企 子曰:有罪必誅,公義昭然。乃於不得不誅之人,有

332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

24 彈壓,壓制、鎮壓。

25 畛域,範圍、界限。比喻成見、偏見。

Page 10: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之〈喻道傳〉

不忍加誅之心,則必有代其罪者,而後罪可赦。且必有至

尊至貴,願以身代其罪者,而後罪可赦。此其意,耶穌知

之矣。耶穌知天父之 愛庶民,不忍加誅,而又不得不誅,

於是以肉身降世,代民贖罪,釘死十字架,普救萬世人。

猶太人自恃尊貴,不認耶穌,竟遭誅戮,反使外邦違逆之

民悔改自新,藉耶穌以得救。而天父仁愛之心,耶穌慈悲

之念,遂永存於千萬世而弗替。南方之太子,其有合耶穌

拯救庶民之旨歟!

恩義兩全

義律昭然希臘國有小邦名羅吉,僻處山陬,26淫風流行。國君深惡

之,乃嚴立禁令,諭諸民曰:「如有犯淫邪者,抉其雙目,

不赦。」

萬難措置,君有太子,貌甚豐偉,人咸以宗器期之。一日隅犯此禁,27

一意周全被人發覺,察其事乃確,君卽欲置之法。轉念我僅此一

[線],斷不可滅絕宗支,而國法又不可倖逃。若因私廢公,

何以立法? [徇]情偏護,何以教民?朝夕焦思,欲兩全

而不得,甚至寢食俱廢。

天理人情,忽一日,得代贖之計,乃於 前命太子跪而切責之曰:

面面俱到「我與爾,恩則父子,義則君臣。法不可逃,而情難終恝。

喻道傳 333

26 山陬,山腳。

27 「隅」應作「偶」。

Page 11: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之〈喻道傳〉

爾果自新乎,我其分受之。」卽自抉其一目,命行刑者亦抉

太子一目。

受大恩而不 太子大慟,痛悔前非,高聲曰:「我父位尊年高,代吾

思報,必非 受苦,心非木石,吾何忍哉?」於是澡心浴德,祓濯自新,28

人情 卒 令主。

感化倍速 舉國之民傳其事 美談,且嘖嘖道國君之德,稱嗣君之

賢,而淫風亦因之少戢云。29

企 子曰:天下無不愛子之父。子罹於罪,父受其刑,

迨其後子能悔過,而父得令子,人知子之克改前非,其亦知

乃父之用心 良苦乎!今天父創造人類,視 愛子。人 獲

罪,若仗公義而卽行天討,是 賊恩;若因私恩而概行赦免,

是 害義。於是化身降世,名 耶穌,以受痛苦,以救億兆。

仁至義盡,實萬不得已之苦心也。人卽祓濯自新,已莫報鴻

恩於萬一。彼頑梗不化,難免天誅者,非天父之見棄,實斯

人之自絕矣。噫!

334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

28 祓濯,音「府卓」,除去汙垢,使潔淨。

29 戢,止息。

Page 12: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之〈喻道傳〉

苦海遠離

合 國伊爾釐湖,其水入尼押格拉江,自江流入安剔衣

釐阿湖。30兩湖之地勢,高下相區三十餘仞。31江中有山根,

橫三、四里,峭立十九丈,天成石岸,兀如懸壁。上流急

樂地伏危湍,越岸噴射,浪花飛雪,水氣蒸雲,瀑布聲吼,駭人心目。

機誠天下之奇觀, 行樂者攬勝之地,而危險殊甚,舟不敢近。

失意還從得有遠方商人某駕舟,由伊爾釐湖入江遊覽,而舵工

意來[疏]忽,未諳地勢,竟隨水性,直趨石岸。初不知其下之

有絕壑也,方且與水浮沉,自鳴得意。而山上行人見其船將

早登彼岸,罹禍患,大聲疾呼而告之曰:「此去百餘丈,懸 [崖]無

醒人癡夢底,一徑衝下,舟中人盡歸陰府矣。急急返棹,則猶可及止

也。」

舵工一時驚覺,但見水盡東流,勢如快馬之奔馳,不能

及早回頭,挽舟逆行。急令舟子抖擻精神,划槳西去。逆水衝波,雖難

猶可力出險,而同心 [協]力,得寸則寸,得尺則尺,已泝行數

喻道傳 335

30 此處所稱「伊爾釐湖」,應是美國東北部的 ,今譯「伊利湖」

或「伊爾湖」。「安剔衣釐阿湖」應是伊利湖東北部的 ,

今譯「安大略湖」。「尼押格拉江」應是伊利湖東北部連接伊利湖與安

大略湖的 ,今譯「尼亞加拉河」。此處所稱的瀑布,即尼

亞加拉大瀑布( )。兩湖及尼亞加拉河地區為美國與加拿

大接壤之處。尼亞加拉大瀑布是世界知名的三大瀑布之一。丁韙良此處

所講的故事,即發生在從伊利湖到安大略湖之間的尼亞加拉河未到尼亞

加拉大瀑布之前的河道上。至於故事的真偽,編注者不敢妄下定論。

31 仞為古代長度或高度的計算單位,周制一仞為八尺,漢制一仞為七尺,

約為一個成年男子手臂的長度。

Page 13: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之〈喻道傳〉

十丈,32水性漸緩。甫出危境,舟中人力竭氣喘,共思偃息,

因而下錨停舟,各呈己功。 相欣幸,飲酒取樂,交杯把盞,

不覺酲醉。33

生矜誇心, 時大雨傾盆,湖水驟漲,而水性頓急,下錨不肯綮,34

設安樂想, 漸移漸鬆。舟中人醉意稍蘇,聞瀑布聲,出篷諦視,但見水

便是下流地 雲靉靆,35雲浪奔騰,舟離石岸,較前時尤 貼近。

如今己不及 舟子努力棹槳,而愈流愈下,莫能挽止。自分必死,遂

了 長跪哀求天上之獨一位神明,其詞曰:「我等無知,妄自行

樂,再蹈危險,罪不容誅。幸有天父,全能之主,敬求垂憐,

赦此罪辜。賜我以順風,揚帆至安土。繼自今,我其敬遵神

旨,以望死後靈魂得入永生之路。」

一日悔罪, 禱畢,霎時間東風大作,水浪掀天。舟人急掛帆西上,御

萬禍旋消 風而行,瞬息數里,遂脫於難。抵家後,感激神風,堅心守

道,并附刊新報,使異邦舟子弗蹈己之故轍云。

普救世人, 企 子曰:吾人冒昧而行,必有大聲疾呼之人,始能轉禍

功德無量 福,而稍縱卽逝,多至不可挽回。蓋與俗浮沉, 限於知

識之不廣;後時補救,又絀於才力之不能。設不賜以聖靈,

誰能脫於禍難?而聖靈導人於無形,又能善入,有似乎風,

故稱聖靈亦曰聖神風。有風而罹於險者,險可卽安;有風

而瀕於死者,死可回生。仰求聖神風感化之人,其亦讀斯

篇而得少慰歟!

336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

32 泝行,逆流而上。

33 酲,音「承」,大醉,失去知覺。

34 肯綮,骨頭和筋肉結合的部位,比喻扼要之處。

35 靉靆,音「愛袋」,雲多而昏暗的樣子。

Page 14: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之〈喻道傳〉

前車可鑒

陸行之有火輪車,猶水行之有火輪船也。而越湖過江,

必先有車、橋之設。西國有一大市鎮,濱於江,江中有橋,

其形 似浮橋, 火輪車絡繹之所。

明示以趨避遇大商舶進出,升中間活板,高出於桅,四旁用鐵索鏈

之方紐。船過復合,以 火輪車道。然開板時,恐火輪車突然而

來,故先於橋旁高懸一旗,以便車夫望見,知 開板,勿經

此橋,以免禍患。

審之不早,往年間,有火輪車兩乘,一前一後,連絡而來,勢極駿

趨避莫及快,直馳赴橋。適遇開板,其時車夫他顧,未及審視懸旗。

前車至橋中,一時挽回不及,其車其人盡葬於江魚之腹。

見害知避,後車甫至橋畔,見前車沉溺,猛然警覺,掉轉火機,使

始能轉禍車倒行退後,復歸舊路,得免於難。人咸服後車之心靈手敏,

福而轉嘆前車鹵莽,宜其自取滅亡也。

企 子曰:人生世上,率意徑行,窮途而不知所返者,豈

少也哉? 明明有福音正道,高揭日星,顯示人以趨避之

路,而乃溺於世故,鹵莽直前,災禍及身,悔莫能及。則

曷不瞻其前,蒙天父指南,認耶穌之旗號;退乎後,求聖

靈感化,復本善之天心?於行路原頭,站定腳跟,勿蹈危

機,遵行大道,以自免於陷溺也哉!

喻道傳 337

Page 15: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之〈喻道傳〉

明鏡無遺36

某家有園甚壯麗,花木樓臺,備極精緻,世無其匹,故

宦家少年子弟常相讌集於此。

世情如繪 一日春花盛開,共約設宴玩賞,座中諸賓各自鳴得意。

有談論風雅、時帶譏刺以誇己能者;有淫褻殊甚、猶津津道

奇趣以 快者;有裝飾容貌、輕裘肥馬,號 佳公子者。於

是相對無猜,迭 酬飲。

眼前樂境 正在酣暢之間,忽有白髮老叟叩門而至,拱手曰:「諸

君子樂乎?」 皆訝之。見其衣冠古朴,狀貌魁偉,知 非

常人也,詢其閥閱,37不答,但曰:「聞名園佳景,思得一遊

快。」 始導之,諸景俱歷,乃嘆曰:「美哉斯園也,然

不及山之洞耳。」

醒世情殷, 聞之,竊意豈有山之洞而過於此園耶?叟曰:「諸君

引人入勝 不信,可隨吾來。」諸少年乃各罷飲而從,不數武,38卽見青

山 鬱,巖石如削,奇花異鳥,天然位置,迥非塵境。

別有一天 叟又曰:「此不足以壯觀,惟山下一仙洞,入之當更覺

佳勝。」 喜,急探之,叟以手指之曰:「此卽是也。」

見洞低小,僅可容身,且茅塞洞口,勢必俯首蜿蜒而入,皆

以 不屑,各思返。叟在旁,固勸之。一少年信叟言,遂側

338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

36 此故事之情節,丁韙良在後來所著《性學舉隅》中曾提及,詳見本書

《性學舉隅》卷上第四章:「希臘古傳,某山有明心洞,洞內有寶鑑,

能返照人心。入洞者雖多笑容,出者則無不面有慚色。」

37 閥閱,泛指門第、家世。

38 武,半步。

Page 16: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之〈喻道傳〉

身而入,移時方出。39 問之,不應,以手掩口,直趨而去,

若有恧容。40

自愧者自疑莫解其故。一少年顧之,始而笑,繼而疑,亦抽身入。

而難於言少頃,聞哭泣聲, 方遑遽,忽出,問其故,亦不應,但俯

首不敢對人耳。迺各駭異,相顧失色。

自悔者自恨無何,41一少年又欲進探, 悉挽之,不聽,竭力趨入。

而慚於言少時卽出,見其貌似帶愁容,將身所綾錦等物,棄擲而去。

自覺者自反見如此,各 掃興,叟猶儿立,42 趨前問曰:「究竟

而不及言此洞甚 佳景?」曰:「歸問入者,目然明白。」43語迄

不見。 歸園遍問,其後入者曰:「洞內別無他物,但有一

明鏡。近卽之,有人在焉;細玩之,與己貌相肖,旁有細字

署己之名。繼而生平所作奸情醜態,一時畢現,令人猛省,

自棄者終始悟從前之竟非人也,但亦不自解其何故,豁然頓醒。願諸君

門外漢子請一入,以鑒此鏡,毋自遲 [誤]。」遞問先入者,皆

如是云。 不信,且笑其迂,遂不深究。

企 子曰:聖經一書,千古之明鑑也。能使善者奮;能使

惡者愧;能使循理者反而得其心之所安;能使背道者赧然

知其心之多僻。而要惟能信能究,始能自勵自愧而有悟於

心。悟於心而少年之意氣可除;悟於心而世俗之紛華可 ;

悟於心而生平之積習可捐。彼不肯信究者,終無以鑑是非

而別媸妍,雖有指示之人,亦未如之何也已矣。

喻道傳 339

39 移時,一會兒。

40 恧,慚愧。

41 無何,沒過多久。

42 儿,同「人」,但此處應為「兀」之誤。兀立,直立,獨自站著。

43 「目然」應為「自然」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