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46
第7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 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返返返返返

Upload: zenaida-english

Post on 03-Jan-2016

5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4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第一节 植物生长发育与营养元素. 第二节 化学肥料种类与合理施用. 第三节 有机肥料种类与合理施用. 返回主页面. 第一节 植物生长发育与营养元素. 一、植物的营养 二、主要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 三、植物营养元素缺乏症及其诊断 四、配方(合理)施肥. 一、植物的营养. (一)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1. 判断标准 ( 1 )对所有植物完成生活周期是必不 可少的;( 2 )其功能不能由其他元素代替,缺乏 时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 3 )对植物起直接营养 作用。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第 7 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第二节 化学肥料种类与合理施用第三节 有机肥料种类与合理施用

第一节 植物生长发育与营养元素

返回主页面

Page 2: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第一节 植物生长发育与营养元素

一、植物的营养二、主要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三、植物营养元素缺乏症及其诊断四、配方(合理)施肥

Page 3: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一、植物的营养(一)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1 .判断标准 ( 1 )对所有植物完成生活周期是必不 可少的;( 2 )其功能不能由其他元素代替,缺乏 时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 3 )对植物起直接营养 作用。 2 .种类 碳( C)、氢( H )、氧( O )、氮( N)、 磷( P )、钾( K )、钙( Ca )、镁( Mg )、硫( S )、铁( Fe )、硼

(B)、锰( Mn)、铜( Cu)、锌( Zn)、钼( Mo)、氯( Cl )。 3 .类型 碳、氢、氧、氮、磷、钾等为大量元素; 铁、硼、锰、铜、锌、钼、氯等为微量元素;镁、 钙、硫等为中量元素。氮、磷、钾为“肥料三要 素”。

Page 4: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必需营养元素 碳 氢 氧 氮 磷 钾吸收利用形态 CO2 H2O O2

H2O

NH4+

NO3-

H2PO4-

HPO42

-

K+

必需营养元素 钙 镁 硫 氯 铁 锰 吸收利用形态 Ca2+ Mg2+ SO4

2- Cl- Fe3+, Fe2+

Mn2+

必需营养元素 硼 锌 铜 钼 吸收利用形态 BO3

3-

, B4O

72-

Zn2+ Cu2+, Cu+

MoO42-

(二)植物矿质营养的吸收1 .植物吸收养分的形态 植物所需的养分主要以离子 形态被吸收,只有很少部分以小分子形态吸收。必需营养元素被植物吸收利用时的形态见下表:

Page 5: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2 .植物的根部营养 植物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是根部,根尖伸长区又是根吸收养分最多的区 域,根毛区也可以吸收。 ( 1 )土壤养分向根表迁移的途径:截获、质流和 扩散。( 2 )植物根系 吸收养分 的形式: 被动吸收 和主动吸收。

Page 6: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3 .植物根外吸收营养的形式 植物除通过茎、叶吸收养分外,主要通过叶面吸收,故根外营养又叫叶部营养。

叶部营养的特点: ( 1 )直接供应养分,减少土壤养分固定。 ( 2 )吸收速率快,能及时满足作物营养需要。 ( 3 )能影响植物代谢活动 ( 4 )是经济有效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和补施大量 元素肥料的手段。

Page 7: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叶面施肥技术:( 1 )喷肥时可加少量“湿润剂”或适当加大 溶液浓度,并尽量喷施于叶的背面。( 2 )最好在下午 16 : 00 时以后无风晴天喷施。( 3 )对于磷、铜、铁、钙等移动性差的营养元 素,要喷在新叶上,并适当增加喷施次数。( 4 )喷施阳离子时,溶液应调至微碱性;喷施阴 离子则调至弱酸性,以有利于叶片对养分的 吸收。( 5 )尽量选择植物吸收快的肥料(如尿素)进行 叶面喷施。

Page 8: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三)植物养分离子间的相互关系

1 .拮抗作用 一种养分的存在抑制植物对另 一种养分的吸收,如 Ca 与 Mg 、 K 与Fe 、 P

与 Zn 及 P 、 N 与 Cl 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拮抗 作用。2 .协同作用 一种离子的存在帮助和促进植 物对其他离子的吸收或相互促进吸收的作 用。如 P 与 K 、 N 与 P 、 N 与 K 都表现出相互促 进的作用。

Page 9: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二、主要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 1. 氮( N ) 氮是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是叶绿素的

组成 成分;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参与植物体内各种代 谢活动;是植物体内许多维生素、激素的成分,可调控植物 的生命活动。

Page 10: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Page 11: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2. 磷( P ) 磷是核酸、核蛋白、磷脂、植素、磷酸腺苷和多 种酶的成分,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能影响淀粉、蛋白 质、脂肪和糖类的转化与积累;能提高植物抗寒、抗旱等抗 逆性。

Page 12: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3. 钾( K ) 是植物体内 60 多种酶的活化剂;能促进叶绿素合成;促 进植物体内糖类、蛋白质等的合成与运转;钾能维持细胞膨压,促进 植物生长;能增强植物抗寒、抗旱、抗高温、抗病、抗盐、抗倒伏等 能力,提高植物抗逆性。

Page 13: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Page 14: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4. 钙( Ca ) 是构成细胞壁的重要元素;能稳定

生物膜的结构,调节膜的渗透性;能促进细胞

伸长,对细胞代谢起调节作用;能调节养分离

子的生理平衡,消除某些离子的毒害作用。

缺钙可导致植株矮小,幼叶卷曲,叶缘发

黄,逐渐枯死。不结实或少结实,番茄易患脐

腐病。

Page 15: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5. 镁( Mg ) 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并参与光 合磷酸 化和磷酸化作用;是许多酶的活化 剂;参与脂肪、蛋白质和核酸代谢;是染色 体的组成成分,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Page 16: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6. 硫( S ) 是含硫氨基 酸的成分,也是蛋白 质的主要组成成分; 参与合成其他生物活 性物质;参与酶的活 化,提高酶的活性; 与叶绿素形成有关; 参与合成植物体内挥 发性含硫物质,如大 蒜油等。

Page 17: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7. 其他微量元素缺乏的表现举例( 1 )

Page 18: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7. 其他微量元素缺乏的表现举例

( 2 )

Page 19: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三、植物营养元素缺乏症及其诊断 (一)植物营养元素缺乏症

Page 20: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二)植物营养元素缺乏症的诊断1 .形态诊断 鉴别营养元素缺乏症时,首先看症状出现

的部位。第二要看叶片大小和形状。第三要注意叶片失绿部位。

2 .根外喷施诊断 配制一定浓度(一般为 0.1%~ 0.2% )的含某种元素的溶液,喷到病株叶部或采用浸泡、涂抹等办法,将病叶浸泡在溶液中 1~ 2 小时和将溶液涂抹在病叶上,隔 7~ 10 天观察施肥前后叶色、长相、长势等变化,若长势良好,表明原植株缺乏该种元素。

3 .化学诊断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土壤和植株中营养元素含量,对照各种营养元素缺乏的临界值加以判断。有土壤诊断和植株化学诊断等方法。

Page 21: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四、配方(合理)施肥

(一)配方(合理)施肥及其原理1 .配方施肥的含义 配方施肥是指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

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条件下,产前提出各种营养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

2.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 ( 1 )养分归还学说;( 2)最小养分律;( 3)报酬递减律;( 4)因子综合作用律。

3.配方施肥需要分析考虑的因素 ( 1 )植物营养特性;( 2)肥料利用率;( 3)其他因素。

Page 22: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二)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施肥量的确定) 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有地力分区(级)配方法、养分平衡法、地力差减法、肥料效应函数法、养分丰缺指标法、氮磷钾比例法等。以养分平衡法为例学习施肥量的确定。

[例]某菜农计划番茄产量每 667 m2 5 000 kg ,不施 氮区(对照区)每 667 m2 番茄产量为 1 000 kg , 计划每 667 m2 用土粪 2 000 kg 作基肥(含肥量 0. 5%,利用率 20%),问该菜农实现计划产量应 施多少千克尿素(含N 46% ,利用率 35%)?

(答案:该菜农要实现目标产量,每 667 m2 除施2 000 kg 土粪外,还应施 99.4 kg 尿素。)

Page 23: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解:( 1 )计算实现计划产量需氮量:查教材中表 7-6

得,生产 100 kg番茄需氮 0.45 kg ,则 作物目标产量需氮量 = 5 000 × ( 0.45÷100 ) = 22.5 ( kg) ( 2)计算土壤供氮量:也就是要计算未施氮肥的对 照区生产所需氮量,即 土壤供氮量 = 1 000 × ( 0.45÷100 ) = 4.5 ( kg) ( 3)土粪提供的氮量为: 2 000 × 0.5% × 20% = 2 ( kg) ( 4)计算实现计划产量所需尿素量:注意,此处需 减去土壤中原有的氮量,则 ( 22.5 – 4.5 - 2 ) ÷ 46% ÷35% = 99.4 ( kg)

Page 24: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三)施肥时期与施肥方法1 .施肥时期 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施肥应包括基肥、种 肥和追肥三个时期。2 .施肥方法 ( 1 )撒施;( 2 )条施;( 3 )穴施;( 4 ) 分层施肥;( 5 )随水浇施 ;( 6 )根外追肥 ;( 7 )环 状和放射状施肥 ;( 8 )拌种和浸种;( 9 )蘸秧根; ( 10 )盖种肥 。

Page 25: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第二节 化学肥料种类与合理施用

一、土壤中的氮素及氮肥的合理施用二、土壤中的磷素及磷肥的合理施用三、土壤中的钾素及钾肥的合理施用四、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及微肥的合理施用五、复合肥料与混合肥料

Page 26: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一、土壤中的氮素及氮肥的合理施用

(一)土壤氮素形态及其转化 1 .氮素形态 分有机态氮和无机态氮两种。 有机态氮主要以蛋白质、氨基酸、酰胺、胡敏 酸等形态存在。无机态氮主要是指铵态氮、硝 态氮和极少量的亚硝态氮。 2.氮素转化过程 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 化作用、氨的挥发作用等。(二)氮肥的种类、性质与施用 1 .氮肥的种类 按氮素形态可分为三类:铵态 氮肥、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

Page 27: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2.常见氮肥的性质 碳酸氢铵( NH4HCO3 ) :含氮 量为 16.8% ~ 17.5%,化学性质极不稳定,白色结 晶,易吸湿结块,易分解挥发,有刺激性氨味, 易溶于水,施入土壤无残存物,生理中性肥。

碳酸氢铵

氯化铵

氯化铵 ( NH4Cl ):含氮量为 24% ~ 25%,白色或淡黄色结晶,吸湿性小,热反应稳定,生理酸性肥料,易溶于水。

Page 28: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硝酸铵 ( NH4NO3 ):含氮量为34%~ 35%,白色或浅黄色结晶,易结块,易溶于水,易燃烧和爆炸,生理中性肥料。施后土壤中无残留。

尿素 [CO ( NH2) 2] :含氮量为 45%~ 46%,白色结晶,无味无臭,稍有清凉感,易溶于水,呈中性反应,易吸湿,肥料级尿素则吸湿性较小。

硝酸铵

尿素

Page 29: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3 .氮肥的合理施肥技术( 1 )氮肥的合理分配:氮肥的合理分配主要考 虑土壤条件、作物特性、气候条件等。( 2 )氮肥的施用技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和植 物生长情况,确定合理用量和适宜施肥时 期,并采用有效施用方法。基肥深施、种 肥底施、追肥深施、球肥粒肥深施。( 3 )氮肥与其他肥料合理配施:氮肥与磷、钾 肥配施有较好效果,并能充分发挥氮肥的 增产效果。

Page 30: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二、土壤中的磷素及磷肥的合理施用(一)土壤中磷的含量和形态 1 .含量 我国土壤全磷量( P2O5 )一般为 0.3~ 3.5 g / kg 。 2 .形态 土壤中磷素一般以有机磷和无机磷两种 形态存在。(二)土壤中磷素的固定 1.化学固定 土壤中大量的钙、镁、铁、铝等离 子与可溶性磷酸盐作用,形成难溶性磷化合物。 2.吸附固定 土壤对土壤溶液中磷酸根离子的吸 附作用。 3.生物固定 土壤微生物吸收有效态磷酸盐,构 成自己的“躯体” ,使之变成有机磷化合物。

Page 31: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三)磷肥的类型 1 .水溶性磷肥 主要有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等。 2 .弱酸溶性磷肥 主要有钙镁磷肥、钢渣磷肥、脱氟磷 肥、沉淀磷肥和偏磷酸钙等。 3 .难溶性磷肥 主要有磷矿粉、骨粉和磷质海鸟粪等。

钙镁磷肥 过磷酸钙肥(颗粒状)

Page 32: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四)常见磷肥的性质和施用 见下表。肥料名称

主要成分 P2O5/% 主要性质 施用技术要点

过磷酸钙

Ca (H2PO4)2 12~ 18

灰白色粉末或颗粒状,含硫酸钙 40%~ 50%、游离硫酸和磷酸 3.5%~ 5%,肥料呈酸性,有腐蚀性,易吸湿结块

作基肥、追肥和种肥及根外追肥,集中施于根层,适用于碱性及中性土壤,酸性土壤应先施石灰,隔几天再施过磷酸钙

钙镁磷肥

α-Ca3(PO4)2 、CaO 、 MgO 、 SiO2

14~ 18

灰绿色粉末,不溶于水,溶于弱酸,呈碱性反应

一般作基肥,与生理酸性肥料混施,以促进肥料的溶解,在酸性土壤上也可作种肥或蘸秧根

磷矿粉 Ca3 (PO4)2

或Ca5 (PO4)8·F

>14 褐灰色粉末,其中 1%~ 5%为弱酸溶性磷,大部分是难溶性磷

磷矿粉是迟效肥,宜于作基肥,一般为每 667 m2 50 ~100 kg ,施在缺磷的酸性土壤上,可与硫铵、氯化铵等生理酸性肥料混施

钢渣磷肥

Ca4P2O5·

CaSiO3

8~ 14 黑色或棕色粉末,不溶于水,溶于弱酸,碱性

一般作基肥,不宜作种肥及追肥,与有机肥堆沤后施用,效果更好

Page 33: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五)磷肥的合理施用技术 1 .土壤供磷状况与磷肥肥效 2.作物特性与磷肥施用 3.轮作倒茬与磷肥施用 4.磷肥的施用技术 磷肥应集中施用,可采用条 施、穴施、蘸秧根、作种肥等方式。磷肥应适 当早施,一般作基肥、种肥和早追肥。 5.磷肥与其他肥料配合 磷肥可与有机肥料混 合,或堆沤施用,是合理施用 磷肥的一项重要措施。

Page 34: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三、土壤中的钾素及钾肥的合理施用(一)土壤中钾的含量、形态 我国土壤全钾量介于 5~ 25 g / kg ,比氮和磷含量高。土壤中钾的形态有三种:速效性钾、缓效性钾和难溶性矿物钾。(二)钾肥种类、性质与施用要点

肥料名称

成分 K2O/

%

主要性质 施用技术要点

氯化钾 KCl 50~ 60

白色或粉红色结晶,易溶于水,不易吸湿结块,生理酸性肥料

适于大多数作物和土壤,但忌氯作物不宜施用;宜作基肥深施,作追肥要早施,不宜作种肥。盐碱地不宜施用

硫酸钾 K2SO4 48~ 52

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易溶于水,物理性状好,生理酸性肥料

与氯化钾基本相同,但对忌氯作物有好效果。适于一切作物和土壤

草木灰 K2CO

3

5~ 10 主要成分能溶于水,碱性反应,还含有钙、磷等元素

适宜于各种作物和土壤,可作基肥、追肥,宜沟施或条施,盖种肥或根外追肥

Page 35: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四、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与微肥的合理施用

种类 肥料名称 主要成分 含量 /%

主要性质

硼肥 硼砂 

硼酸

Na2B4O7·10H2O

 

H3BO3

11

 

17.5

白色结晶或粉末, 40℃热水中易溶,不吸湿。 性质同硼沙

锌肥 硫酸锌 ZnSO4·7H2O 23~ 24

白色或浅橘红色结晶,易溶于水,不吸湿

锰肥 硫酸锰 MnSO4·3H2O 26~28

粉红色结晶,易溶于水

铜肥 硫酸铜 CuSO4·5H2O 24~26

蓝色结晶,易溶于水

钼肥 钼酸铵 (NH4)6Mo7O24·4H2O

50~54

青白或黄白结晶,易溶于水

铁肥 硫酸亚铁 FeSO4·7H2O 19~20

淡绿色结晶,易溶于水

微量元素肥料主要作种肥施用,常以浸种、拌种、蘸秧根或叶面喷施等方式施用。常用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性质和施用要点如下:

Page 36: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五、复合肥料与混合肥料(一)复合肥料 1 .概念 复合肥料是指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两种或三种养分 的肥料。 2 .种类 复合肥料按元素种类可分为两大类:三元复合肥料( N 、

P 、 K )和二元复合肥料( NP 、 NK 或 PK )。 3 .表示方法 其组成成分通常用每种营养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来 表示。 常见的复合肥料主要有:磷酸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硝酸磷肥、磷酸二氢钾 、硝磷钾肥 、硝铵磷肥 、磷酸钾铵等。

Page 37: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二)混合肥料

肥料混合的原则是:①要选择吸湿性小的肥料品种 ;②要考虑到混合肥料养分不受损失 ;③应有利于提高肥效与施肥工效。 肥料混合时可分为三种情况:可以混合、暂时可以混合但不可久置、不可混合。

Page 38: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第三节 有机肥料种类与合理施用

一、有机肥料的作用二、主要类型有机肥料与施用

Page 39: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一、有机肥料的作用

(一)提供多种养分,改善土壤中养分供应 状况(二)改善土壤结构(三)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四)刺激植物生长发育(五)维持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Page 40: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二、有机肥料的主要类型与施用

(一)粪尿肥 粪尿肥包括人粪尿、家畜粪尿、厩肥、 禽粪等。 1 .人粪尿 成分:有机物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氨 基酸等;灰分主要是硅酸盐、磷酸盐、氯化物等。人 尿中有机物少,含尿素较多,含有少量的尿酸、马尿 酸;还含有无机盐,以食盐较多,其次是磷酸盐、铵 盐和微量元素等。 施用:人粪尿适用于多种土壤和作物。人粪尿主要用 作追肥,但菜田可作基肥,南方习惯泼浇水粪,北方 习惯随水灌施,效果均好。人尿也可浸种。

Page 41: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2 .畜禽粪尿( 1 )牛粪 粪质细密,含水量高,通气性差,故腐熟缓慢,肥效迟缓,发酵温度低,俗称“冷性肥料”。一般作底肥施用。

( 2 )猪粪 养分含量较丰富,质地较细,氨化细菌多,易分解,肥效快但柔和,后劲足,俗称“温性肥料”。适宜于各种作物和土壤,可作基肥和追肥。

( 3 )马粪 粪中纤维素含量高,粪质粗、疏松多孔,水分易蒸发,含水量少,腐熟快,堆积过程中,发热量大,俗称“热性肥料”。可作为高温堆肥和温床的酿热物,并对改良质地黏重土壤有良好效果。

( 4 )羊粪 质地细密干燥,肥分浓厚,为热性肥料。羊粪适用于各种土壤。

( 5 )禽粪 鸡、鸭、鹅等家禽的排泄物和海鸟粪统称禽粪。由于它们属杂食性动物,饮水少,故禽粪有机质含量高,水分少。禽粪中氮素以尿酸为主,分解过程也易产生高温,属热性肥料。可作基肥,也可作追肥。

Page 42: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3 .厩肥 厩肥的积制方法有圈内积肥法和圈外积肥 法,也有二者兼用。( 1 )圈内积肥法 主要用于猪的积肥,常用的方式有 两种:垫圈法、冲圈法。( 2 )圈外积肥法 多为牛、马、骡、驴等大牲畜所采 用的积肥方式。 厩肥常作基肥深施,每 667 m2 用量 1 500~ 3 000 kg 。施用数量大时,全田撒施耕翻入土;施肥量不大时,可开沟集中施在播种行间或栽植垄上。厩肥作基肥时,应配合化学氮、磷肥施用,以更好地发挥厩肥肥效。

Page 43: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二)堆沤肥 1 .堆肥 堆肥是在好气条件下堆制而成的,可分为 高温堆肥和普通堆肥两种。堆肥养分齐全,适合于各 种作物和土壤,其施用技术与厩肥相似,一般多用作 基肥。撒施后立即翻入土,条施、穴施也应深施覆 土。一般每公顷 15~ 30 t ,适量配施速效肥料,其增 产效果更好。 2 .沤肥 沤肥在沤制时要经常保持 3~ 5 cm 的浅水层,沤 肥材料中碳氮比和酸碱度应调节适当,并注意经常翻 动,促进微生物活动,加快沤肥的腐熟。沤肥多用作 基肥。水稻施用沤肥时,施后应立即翻耕上水,或先 干耕晒垡,上水后再施肥,每公顷用量为 37.5~ 75 t 。 旱地施用沤肥,应随撒随翻入土,防止养分损失,同 时配施适量氮、磷肥,以利于提高肥效。

Page 44: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3.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要点( 1 )还田时期和方法 秸秆还田前应切碎后翻入土中,

与土混合均匀。旱地争取边收边耕埋。水田宜在插秧前 7~ 15天施用。林、桑、果园则可利用冬闲季节在株行间铺草或翻埋入土。

( 2)还田数量 一般秸秆可全部还田。薄地用量不宜过多,肥地可适当增加用量。一般每公顷 4.5 ~ 6.0 t 为宜。

( 3)配施氮、磷化肥 由于作物秸秆 C/N比大,易发生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现象,应配合施用适量氮、磷化肥。北方玉米秸秆还田每公顷应施 225 kg 碳铵;南方稻田每公顷应施 150 ~ 225 kg 碳铵,并配施 375 kg 过磷酸钙。

Page 45: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三)绿肥 绿肥按生物学特性可分为豆科绿肥和非豆科绿肥。按生长季节可分为春季绿肥、夏季绿肥和冬季绿肥。按生长年限可分为一年生绿肥和多年生绿肥。

一般稻田绿肥应在插秧前 10~ 15 天翻压,北方麦田绿肥应在种麦前 30 天左右翻压,棉花、玉米田一般播种前 10~ 15天翻压。绿肥翻压深度一般以耕翻入土 10~ 20 cm 为宜。绿肥翻压应做到植株不外露,随后耙碎镇压,并及时灌水保墒,做到压严、压实,以利于绿肥腐解、后作播种和保肥。此外,翻压时可适量施用磷肥,有利于氮磷养分的平衡供应。

Page 46: 第7章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四)生物肥料1 .根瘤菌肥料 根瘤菌肥的施用方法主要是拌种,每公顷可用菌剂 225~ 375 kg ,加水 3.75 kg均匀拌种,稍风干后播种。2.生物钾肥 生物钾肥适宜于喜钾作物和缺钾土壤上施用。其用 量:固体型每公顷 7.5 ~ 11.25 kg ,液体型每公顷 1 500 ~ 3 000 mL 。使用时要注意“早”(最好做基肥和种肥),拌种、拌土或拌有 机肥要“匀”,离根要“近”。3.“ 5406” 抗生菌肥 “ 5406” 抗生菌肥可用作基肥,每公顷用饼粉 225 ~ 375 kg ,加菌种 1.5 ~ 3.75 kg混合就地拌入少量泥土,条施 或穴施后覆土。也可用 0.5 kg菌剂加 15 ~ 30 kg水,取其浸出液作 浸种、浸根用,或先用水浸湿种子,再拌上菌肥。还可用作追肥, 旱田在定苗时施,水稻在返青后施。4.复合微生物菌肥 有两种类型: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复 合,可以是同一微生物的不同菌系或是不同微生物菌种的混合;② 一种微生物与其他营养物质复配,即微生物菌剂可分别与大量元 素、微量元素、植物生长激素等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