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心慧語7

44
木木木木 木木木木木木木 木木木木木木木木 ,, 木木木木木木木 木木木木木木木木 ,。

Upload: foonkok

Post on 17-Jan-2015

46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TRANSCRIPT

Page 1: 禪心慧語7

《宋木禪師偈》

隨緣任運不須忙,萬事無心是妙方,

閒坐寂寥人莫測,自然腦後放神光。

Page 2: 禪心慧語7

《太子瑞應本起經》

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

善友第一厚,無為第一安。

Page 3: 禪心慧語7

慈父悲母長養恩,一切男女皆安樂,慈父恩高如山王,悲母恩深如大海。

《心地觀經》

Page 4: 禪心慧語7

常具慚愧,悲愍有情,

下至螻蟻,起護念想。

《長阿含經》

Page 5: 禪心慧語7

《證嚴法師語》

發心要發在腳底上,走得正,站得穩,不是發在口中,只說不行。

Page 6: 禪心慧語7

《聖嚴法師語》

任勞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評。

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評之中藏金玉。

Page 7: 禪心慧語7

《《佛門六和敬法》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

Page 8: 禪心慧語7

一個人的智慧及內心力量,最有收獲的時刻,常常是最艱困的時期。

《達賴喇嘛語》

The time of greatest gain in terms of wisdom and inner strength

is often that of greatest difficulty.

Page 9: 禪心慧語7

《弘一法師語》

群居守口,獨坐防心。

Page 10: 禪心慧語7

《中阿含經》

以爭止爭,不得止。唯忍,能止爭。此法乃真尊貴也。

Page 11: 禪心慧語7

《弘一法師語》德盛者,其心和平,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

Page 12: 禪心慧語7

《優婆塞戒經》

見離壞眾,能令和合。揚人善事,隱他過咎。

人所慚恥處,終不宣說。

Page 13: 禪心慧語7

《法句經》

彼於戰場上,雖勝百萬人; 未若克己者,戰士之最上。

Page 14: 禪心慧語7

《六祖壇經》

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

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

Page 15: 禪心慧語7

《妙慧童女經》

菩薩成就四法,臨命終時諸佛現前。

何等為四?

一者、他有所求,施令滿足;

二者、于諸善法,深生信解;

三者、于諸菩薩,施莊嚴具;

四者、於三寶所,勤修供養。

Page 16: 禪心慧語7

《妙慧童女經》

菩薩成就四法,能離諸魔,云何為四?

一者了知法性平等,

二者發起精進,

三者常勤念佛,

四者一切善根皆悉迴向。

Page 17: 禪心慧語7

菩薩成就四法,所言人 信。何等為四?

一者、發言修行,常 使相應;二者、 于善友所,不 覆諸惡;三者、 于所聞法,不 求過失;四者、於說法者,不 生惡 心。

《妙慧童女經》

Page 18: 禪心慧語7

《法句經》

勝則生怨,負則自鄙,去勝負心,無爭自安。

Page 19: 禪心慧語7

《妙慧童女經》

菩薩成就四法,能離法 障,速得清淨。何等為四?

一者以深意樂 攝三律儀 ,二者聞甚深經不生誹謗 ,三者見 新發意菩薩 生一切智心,四者於諸有情大慈平等。

Page 20: 禪心慧語7

《慧開禪師 ~

無門關》

從門入者,不是家珍;

從緣得者,始終成壞。

Page 21: 禪心慧語7

優婆塞戒經》

菩薩具足二法,而能莊嚴無上菩提,

何等為二?

一者不樂生死,二者深觀解脫。

Page 22: 禪心慧語7

《六祖惠能大師語》

不思善,不 思惡,正 與麼時,那個是您的本來面目?

Page 23: 禪心慧語7

《心命 歌》

心好命又好,富貴直 到老;命好心不 好,福變為禍兆;心好命不 好,禍轉為福報;心命 俱不好,遭 殃且貧夭。心可 挽乎命,最要 存仁道;命實造於心, 吉凶惟人召;信命不修心, 陰陽恐虛矯;修心一 聽命, 天地自相保。

Page 24: 禪心慧語7

四蛇同篋險復險,二鼠侵藤危更危 ;不把蓮華栽淨域,未知何 劫是休時?人間五欲事無 涯,利 鎖名韁割不開;若把利名心念佛,何須 辛苦待當來。

《中峰國師淨 土詩》

Page 25: 禪心慧語7

《中峰國師淨土詩》

世界何緣稱極樂?只因眾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十萬餘程不隔塵,休將迷悟自疏親;剎那念盡恆沙佛,便是蓮華國裡人。

Page 26: 禪心慧語7

《大薩遮尼乾子受記經》

貪人多積聚,得不生厭足,

無明顛倒心,常念侵損他,

現在多怨憎,捨身墮惡道,

是故有智者,應當念知足。

Page 27: 禪心慧語7

《佛本行經》此身動作皆由心起,故應先調心,莫苦於身,身如

木石無知,何故隨心苦體。

《佛本行經》

此身動作皆由心起,故應先調心,莫苦於身,身如木石無知,何故隨心 苦體。

Page 28: 禪心慧語7

《徹悟大師》語 :

一切法門,以 明心為要。 一切行門,以淨

心為要。

Page 29: 禪心慧語7

《四十二章 經》

人有 罪過,而不自 悔,頓息其心, 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 廣;

若人有過,自解知 非,改惡行善, 罪自消滅,如病得 汗,漸有痊損耳 。

Page 30: 禪心慧語7

《白隱禪師 ~ 瞋之銘》

人在 明理 時就不 會發怒, 當不明理 時常會發怒。 大凡怒是發 生在違而止於隨。

Page 31: 禪心慧語7

《法句經》

愚者自知愚,彼即是智人。

愚人自謂智,實稱真愚夫。

Page 32: 禪心慧語7

《古德偈語》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Page 33: 禪心慧語7

《菜根譚》

事有 急之不 白者, 寬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 操之不 從者, 縱之或自化,毋躁切以益其頑。

Page 34: 禪心慧語7

《四十二章經》

佛言:佛子離吾數千里,

憶念吾戒,必得道果。

在吾左右,雖常見吾,

不順吾戒,終不得道。

Page 35: 禪心慧語7

《四十二章 經》

佛言:夫為道者,如 牛負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 ;出離淤泥,乃可 蘇息。沙門當觀情欲,甚於淤泥。直心念 道,可 免苦矣。

Page 36: 禪心慧語7

星雲法師語》

了解別人是體諒之道,

寬容別人是和睦之道,

接納別人是群我之道,

關懷別人是友愛之道。

Page 37: 禪心慧語7

《古德偈語》

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後三步思一

思;

瞋心起時要思量,熄下怒火最吉

祥。

Page 38: 禪心慧語7

拋卻身心見法王,前程不必問行藏;

但能識得娘生面,草木叢林盡放光。

《憨山大師語》

Page 39: 禪心慧語7

《唐.布袋和尚偈語》

趨利求名空自忙,利名 二字陷 人坑;急須返照娘生面 ,一 片靈心是 覺皇。

Page 40: 禪心慧語7

《古德偈語》

悔過原為進步時,

自家過失自家知。

認差不失真君子,

自是徒為識者嗤。

Page 41: 禪心慧語7

《唐.布袋和尚偈語》

若逢知己宜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

寬卻肚皮須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

Page 42: 禪心慧語7

《慧律法師語》

求福莫過於齋戒布施,

求壽莫過於不殺放生,

求慧莫過於廣學多聞,

求安莫過於省禁是非。

Page 43: 禪心慧語7

《菜根譚》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

教人之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Page 44: 禪心慧語7

《華嚴經》

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守淨戒,

若能堅持淨戒者,是則如來所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