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 广玉兰 躁起来吧!辛弃疾epaper.ntrb.com.cn/new/ntrb/page/1/2018-12/19/a10/... ·...

1
E-mail:[email protected] 广玉兰 编辑:顾 美编:刘玉容 校对:陈 组版:陆永健 A11 2018 年 12 月 19 日 星期三 (第一四四期) 王春鸣 躁起来吧!辛弃疾 谜底: 1. 拼多多 2. 刻赤 3. 冬至 4. 大白菜 5. 孟晚舟 6. 闲章 胡豆周 烟雨鸿山 逗留“傲来国” 明月是前身 —写在“尤无曲中国画展”之前 周祥林 1.以一敌百 (猜三字手机软件名) 2.“雕玉红鲜” (猜国际热点地名) 3.一个方框怎成图 (猜二字节气名) 4.爱上花茶自调配 (猜三字蔬菜一) 5.开盘日子免添乱 (猜时事热点人物) 6.早梅开后立阁外 (猜二字书法名词) 以上灯谜由南通市职工灯谜协会供稿 冬雨淅沥,山色空蒙。一座江南园林 风格的院落,隐在雨幕后面。 就在这里下榻?心中窃喜。就像暗恋 了多年的一位佳人,今天终于觅得机缘,跟 她对面而坐,可以有个近距离接触。 我包一扔,就扎进雨中的庭院里。 院中一池碧水,被错落缤纷的树银杏、乌桕、垂柳等,以及粉壁翘檐的建筑 牵手而围。每转个角都是一帧画:一丛翠 竹,滴着水珠,从木窗格里探出头来;一棵 芭蕉,擎着几根大扇般的叶子,守护在朱漆 的门框外;一片片或红或黄的落叶,贴 在青砖地上,向摆着造型的太湖石延展而 去……我顾不得手机被淋,转了圈拍了一 组图片,急切地发到朋友圈。朋友问是哪 里,答:烟雨鸿山!一会儿,跟帖里的“赞” 争先恐后地冒出来,排成了好几个队列。 此处位于无锡新区,准确地名叫:无锡 市新吴区鸿山镇。 鸿山,真有山,虽不高,但来头不小。 大家都知道“举案齐眉”这个成语,它背后 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东汉时期的名士梁 鸿因仰慕泰伯高风,定居此地的古皇山,日 出而作,日落而息,夫唱妇随,相敬如宾,留 下了“举案齐眉”的佳话。为纪念梁鸿夫 妇,唐高宗永徽元年,古皇山更名为鸿山。 说起泰伯,可以追溯到遥远的3200年 前。周太王长子泰伯三让王位,携弟仲雍, 南奔梅里(就是如今的鸿山、梅村一带),开 辟荆蛮,断发文身,耕田自足,建立句吴古 国。吴文化由此发端。司马迁推崇泰伯高 义,尊其为《史记》三十世家的“第一世 家”。如今的鸿山脚下,建有泰伯景区,最 高处是泰伯墓,每年清明节都有大型祭祀 活动。泰伯至德文化深入人心。我们在下 榻酒店的餐桌上还吃到一种名为“三让”的 圆子。这种纪念泰伯“三让王位”的圆子, 已是当地民众喜爱的特色美食。 2003年,在鸿山的地下发现了一个春 秋战国时期的墓葬群,占地7.5平方公里。 经过对其中7个墓葬的抢救性考古挖掘,出 土珍贵文物 2300 余件。这些考古资料与历 史文献相佐证,比较清楚地描绘出鸿山地区 从先吴文化到吴文化的历史脉络,确立了鸿 山作为吴文化发源地的历史地位。 吴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商周以前,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吴地 史前文化就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史前文明, 其玉器工艺影响中原,其生活习俗侵入华 夏,在中国远古文明中熠熠生辉。经历过 商周盛极而衰的低谷,至春秋时期,吴地文 化随着吴越两国的崛起而振兴和繁荣。吴 地先民以勤奋坚韧、开放包容的精神,兼收 并蓄,创造出灿烂的物质文明,取得辉煌的 成就。尤其在稻作文明、城市建筑、冶金技 术、制陶工艺和玉器雕琢等方面,吴文化不 仅独领风骚,还辐射和影响周边地区乃至 全国。 我们在鸿山遗址博物馆里流连。通过 一件件陈列品,我们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 吴越文化的璀璨。形制各异的墓葬,为我 们讲述着一个个远古的故事;庄重的礼器, 塑造出吴越文化的性格;精雕细琢的美玉, 折射出吴越文明的气质;规模庞大、造型逼 真的乐器,仿佛让我们聆听到了华美而凝 重的吴越之音。 我们在鸿山大地上流连。国家梁鸿湿 地公园里,水面开阔、树木繁盛,惊起的一 群群野鸟朴楞楞地拍打着翅膀,生动诠释 着鸿山的生态文明;鸿泰苑社区里的一项 项具体而暖心的惠民敬老举措,赓续着中 华传统美德;钱氏家族硕儒大师瓜瓞绵绵, 耕读传家之风代代相承;鸿山实验小学里 智慧教育系统的神奇,让我们触摸到了鸿 山打造物联网小镇的坚实步伐和科技创新 的美好未来;美国安利公司将中国研发中 心落户于鸿山,把国际大公司的理念和文 化融入这片土地…… 我在想,鸿山这片土地,如何接纳得了 各种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化?正因为鸿 山文化的厚重、包容、大气、自信。3000 年 文明史中,凸显的精致、创新、厚德,就像从 历史深处飘然而至的烟雨,把一切都笼罩 其中,尽显江南韵味,历数千年而不易。吴 文化就像泰伯当年开凿的中国第一条人工 河伯渎河,至今仍然奔流不息,滋养着鸿山 大地,孕育出鸿山绵绵不绝的生机。 四五岁开蒙,我被父亲强行拽到人生的起 跑线上,就预见到自己这一世的开心事不会 多。我的启蒙教育从背诵诗词开始,根据父亲 的喜好,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是首选。相对 来说,我总是能比较快地背出李白和辛弃疾的, 而一到杜甫、苏东坡,就磕磕巴巴,那首《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差点要了我的小命。我并不明白 是为什么,父亲也只是教我背,很少讲。后来我 脾气越来越坏,才发现自己是情绪容易激荡的 人,就像辛弃疾一样,所以,我们都更适合转折 多变、包容万象又语义连贯的长短句。 封狼居胥。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 秦。西风塞马。人生多少向往,然而最终是甚 矣吾衰矣。对于辛弃疾来说,这世上的开心事 也不多,和我被逼着有理想不一样,他在登高望 远,指画山河时主动立下初心,却被南宋那不争 气不作为的时代剥夺殆尽。心郁的词人,甚至 自嘲自己的姓氏:“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 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更十分,向人 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 到吾家门户。”还好还好,剩下一支羊毫软笔,可 以如此写出所有的悲愤与不平。还好还好,他 生长在北地,较少受到循规蹈矩的儒家教育,反 而身上有一股燕赵侠士的血性,年少时想杀人 就策马去杀,老来也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 连营。 随着自己年岁日长,再读辛弃疾,有一天忽 然觉得母爱泛滥,对他又想责备又想抚慰。最 是心疼他的男儿到死心如铁,不像陶渊明,说好 了“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结果很快就采 菊东篱去了;也不是李商隐,“磕头出鲜血”之后 就沉沦了;更不像李白,不得志时就扬言我本楚 狂人。 然而古往今来,这世上有多少人,不得不做 辛弃疾。 有一天在校门口接儿子小树放学,十点半 的星光下呼啦一群男生涌出来,都是略带佝偻 的大高个儿,眼镜片一闪一闪折射着夜色。恍 惚间我就像看见了一群辛弃疾,才华横溢的,非 常中二的,壮志难酬的辛弃疾,而小树首当其 冲。他这么形容这无法逃避的、奔向未来的一 场苦读:“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 碧!”但是这些孩子碧血丹心的三年青春,真的 都能被命运善待吗? 是的,我恨过我的父亲,可我也同样无法控 制地将小树拽到他这一代的起跑线上,早早上 学,小升初、中考、分班、分文理科、高考……仿 佛一次又一次历劫。读了很多辛词的小树,在 考试和排名的血雨腥风中,每一次心情波动,都 能轻而易举地从辛弃疾的词里找到写照,他的 书桌上有张便利贴,不知写于何时:“将军百战 身名裂。易水萧萧西风冷。正壮士、悲歌未 彻!”起初我是笑看,笑着笑着流下了眼泪,想起 他姐姐,在走进高考考场的那天早上,跟送考的 家人告别说:虽千万人,吾往矣! 如今他也高二了,发布期中考试成绩那天, 他放学回来,在我开口之前,就抢先恹恹地说了 一句:“考砸了又怎样,考得好又怎样!你别跟 我说话,我找不到学习的动力,找不到人生的意 义了。”他说完,抠着手指上被笔磨出的老茧看 着我,我一阵心颤,悻悻地说,什么都别想了,就 早点睡吧。 我却睡不着,每天在陪读屋里陪着他深夜 睡,凌晨起,我是根本不敢思考这种生活的意义 的,我也一直祈祷他暂时失去灵魂,安心做一台 考试机器,他却非要在高强度学习里思虑重重, 把书读得雪上加霜。莫名其妙想起辛弃疾说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 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这是不是就是小树 的消沉和迷茫呢? 原本,我对辛弃疾的喜爱纯然出于“色貌如 花,肝肠似火”的审美。小树这一代人的心境, 忽然让我对辛弃疾有了更多的理解,这个齐鲁 男儿,那么理想主义,那么理想远大,一心要收 复失地,振兴故国,作为一个“归正人”,却又不 得不憋屈地活着。他的心是一匹野马,在现实 里却没有驰骋的地方。那他的词,纵然豪放,却 又如何能昂扬?他也信奉老庄,经常在词中作 旷达语,我从未吃过苦,有过什么理想,所以我 不懂他旷达背后的那种绝望与痛苦。但是今天 再看,发现他最终从青兕一样的人物变成后来 的模样,就是因为他太刚了,从来不能把冲动的 感情化为平静,而是转向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 去宣泄内心的悲愤,“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 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在辛 弃疾的字字句句里,都跃动着一个鲜明的“我”, 当一个人在逼人的命运面前,还总是以炽热的 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对“我”的实现 充满期待,他得到的只能是天凉好个秋。 我后悔自己没有把苏轼强推给小树,苏轼 也总是冲动,可是他的冲动在一波三折之后都 会归于深沉的平静。人生的失意和挫折,在他 的诗词里,最终都化作了哲理式的感悟。谁不 抱怨人有悲欢离合?可是只有苏轼,在抱怨过 后接着会自己开解说,此事古难全,最后升华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多么超越的时空 观啊!在他眼里,人生值得,而世界是可以原谅 的。他的每一首词,都可以改写成高中作文范 文,励志、美好。 深夜里,隔壁的小树发了一条说说,没有屏 蔽我:“玄幻的楞次定律讲义,做得欲仙欲死。 楞次,放过我,我要分不清左右手和顺逆时针 了。”那是一条物理定律,一点也不辛弃疾,但 是我放了心—按照惯性,他放下了意义,在做 题目。 辛弃疾早就教过他,实在无奈,把吴钩看 了,栏杆拍遍即可,不必,也不能真正指向那不 可违抗的命运。“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 虎”,在以后的平凡岁月里,回忆起此番苦读,也 能得到一个辛弃疾式的“想当年”,人生足矣。 躁起来吧,辛弃疾。 据说,我的第一本图画书是许 慎的《说文解字》,从甲骨文篆书, 到隶楷行草,每一个汉字,都深藏 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灵的秘密。而 “一”,也许是其中最伟大的一个, 它是一个独立的汉字,却也作为重 要的笔画,参与了许多汉字的构 成。它有时候带上雁尾,有时颤着 波磔,有时如此平直。汉字那么 美,一,那么美。 四五岁的时候,我开始学写字 了,和所有的人一样,在白纸上落 笔的第一个字,是一;开始学数学 了,第一道题,是一加一等于二。 后来,当我哭着学写自己复杂的名 字,为九减五又加八烦躁不已,回 头再想想“一”,忍不住觉得它最 好,因为它再简单不过了,从书写 到计算到思维,从不折磨小朋友。 我把所有不认识的字都读成“一”, 稚龄的我尚是一片混沌,我懵懵懂 懂,看不出“一”的复杂。 我难以想象,两千多年前的老 子,在《道德经》中构建他的宇宙生 成论,是多么举重若轻地写下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 和”。国学大师冯友兰解释说:“在 还没有天地的时候,阴阳二气开始 分化而还没有完全分化的时候,这 种情况中的气,就叫做冲气,冲气 就是一,阴阳是二,三是多数。一 中生出了阴阳二气,有了阴阳,很 多的东西就生出来了。”原来,我认 为很简单的“一”,它代表着万物和 世界之始,也代表着从少到多,从 简单向复杂,宇宙万物,因道而生, 也是因一而生。 “一”是个包容万象的名词,它 以少总多;也是个一言难尽的动 词,它关乎成长。翻看家中的相 册,我永远在 C 位,因为我是独生 子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围着 我一个人转,什么好东西都留给 我,什么要求都满足我。我有许多 玩具,它们都是我一个人的。我一 个人玩过家家,玩打仗游戏,看绘 本,从来没有人和我抢,也没有人, 和我玩。 后来上了幼儿园,放学了我总 是不肯回家,有小朋友不理我,我 会举起小手打他,甚至咬他,老师 批评我,我哭着说我再也不打人 了,我只是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但 是第二天,我又打了。我总觉得自 己就像法国绘本《我想要爱》里面 那只小熊一样,心里破了一个空空 的大洞,想要和这个世界和好,需 要同龄人的陪伴,却不知道如何表 达。后来,妈妈买了一只猫回来, 猫不是妹妹,也不是弟弟,我却叫 它弟弟,它总是用琥珀色的明亮眼 睛看着我,陪伴了我六年以后,猫 弟弟在一个雨夜走失。原来,一是 永远,也是孤独。 最近流行一句话:“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这八个字更激起了我 对“一”的理解和钟情。初心,来自 《搜神记》里一个爱情故事,“既不 契于初心,生死永诀”,初心是最初 的心愿,最好的爱;日本禅者铃木 俊龙的书《禅者的初心》,曾经对乔 布斯的影响很大。禅者的初心,是 开放的心,空的心,可以接纳一切 的心;哈佛大学教授杰罗姆·凯根 有一本书叫《人性火花》,他探讨 “成为人意味着什么”,然后说这个 问题有两种回答,一种回答是,我 们智人中大部分成员都继承了独 特的大脑和身体构造,能够让我们 有潜力获得一系列区别于其他任 何动物的心理属性。另一种回答 是,这些心理属性中的大多数,特 别是多种多样的才能、记忆力、信 念、道德准则和情绪,一开始都像 空空的容器那样,等待着被填 充。—这另一种回答,则从社会 学的角度解释了初心,它和“道生 一”一样,只不过不是宇宙的最开 始,而是人的最开始。 一是最初,也是永远。是空空如 也,也是渐满渐盈。是不忘初心,也 是砥砺前行。我要把这简单的“一”, 写得中正平直,走得一往无前。 汪骁远 七十七年前的秋天,北京中山 公园展览馆内,一个年轻人的画展 正在展出。阳光透过金色的树叶, 映在每一位参观者的脸上:齐白石、 陈半丁……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这个年轻人是谁?他的展览 怎么请得动陈半丁,又怎么请动了 齐白石? 不免令人惊讶! 令人惊讶的远不止这些。仔 细看:他画展作品的润格,是齐白 石亲笔写的!并且最贵最贵的一 张画,竟也是齐白石兑金持去。 这位青年就是尤无曲。 七十七年后的今天,也是秋 天,也在北京,尤无曲的作品即将 于介居书院美术馆展出。睹物思 人,不禁向往七十七年前的辉煌胜 境,同时也更加怀念逝去的先贤, 陈半丁、齐白石、尤无曲…… 每一次看到无曲老人的作品,都 会想到明月,秋日的夜晚更加遥接。 来到窗前,仰望天空,那清澈、 透明、神秘、朗润的明月,不正是老 人笔下的草木山川,万紫千红吗? 溪泉、亭阁,云树、松针,悠悠、 宛转,沉沉、落落…… 明月之外,无曲之外,谁可复之? 上天厚我,十数年前,屡得老人 教诲,老人虽年届九十,却仍以行代 言,光朗堂一张不大的书案上,那枝 柔毫却弥漫着千钧之力,使人不自 觉想到大侠李慕白的宝剑—青 锋:沉着雄稳,削铁如泥。只是那份 柔和、温暖,那份涓涓而出的慈祥之 爱,那份雅逸纯静的绝尘气息,却是 青锋宝剑难以比拟的。 这是否正是阳光与月光的不 同之美,是否正是笔锋与剑锋的魅 力所在? 美,既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开始, 也是人类一切创造的源动力,弘扬 美、传播美,是责任,更是幸福。 如果说北京介居书院美术馆, 是一处可以静下心来倚石抚琴的 松林,那无曲老人的这个展览,无 疑就是照入这松林中的一片月光。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 想象中的花果山,来自《西游记》中的 描述,那是东胜神洲傲来国的一处仙境,势 镇汪洋,威宁瑶海,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 来龙”。 汽车驶出连云港市区,连绵的山脉便 呈现于眼前。深秋与山水一经搭配,给人 近乎完美的感受。头顶上的天蓝得特别 深,白云因而显得银亮而富有立体感。登 山有两种途径:徒步与乘车,我们时间紧 迫,只能选择后者。进入山门,心仪已久的 大圣故里,也就是《西游记》文化的发源地, 就在脚下了。山坡上经过精心修葺的空地 上彩旗翻飞,栩栩如生的孙大圣、唐三藏、 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造型变换着花式不 断映入眼帘,浓荫匝地的盘山公路上,游人 三三两两地从车窗旁掠过。这里给人的第 一印象是野生和真实,由于阳光的特殊恩 惠,花果山四时好花常开,八节鲜果不绝。 时下正值深秋,莽莽苍苍的山坡上,独有一 种据说是冬天才会成熟的“冬青桃”,枝头 已果实累累。闭眼遥想当年吴承恩登上此 山,戏猴看云起,伴鹿听松涛,那满山的怪 石亦幻亦真,在他的眼里一定都有了鲜活 的生命,否则,创作旷世奇书《西游记》的念 头又怎会在他心中油然萌生? 听导游介绍,花果山旧称苍梧山,为云 台山诸峰之一,原为黄海诸岛,清康熙五十 年前后成陆。山上多奇峰异石,因石取名 的峰峦有一百三十多座,又分布着古怪奇 峭、曲折幽深的大小七十二洞穴,演绎出了 吴承恩笔下西天遥途上唐僧师徒征服七十 二洞妖魔的动人故事。唏嘘间汽车早已爬 上海拔625米的玉女峰,我们兴致勃勃地登 临江苏省最高峰极目远眺,海天苍茫,风帆 云集,曲洞隐约,花果飘香,真不愧“东海胜 境”的美誉。《西游记》中美猴王的故乡就以 此山为背景,山上许多名胜也跟《西游记》 故事紧密关联。如孕育美猴王的女娲遗 石,孙悟空栖息之地水帘洞,三元家庙团 圆宫,以及照海亭、一线天、小蟠龙,九 龙桥、南天门等,一系列景点各具特色, 神奇迷人。 我们在重峦叠嶂、猴啼鸟鸣中一路走 去,重读《西游记》 —酷似猴形的大圣石, 身披袈裟的唐僧,肥硕笨拙的八戒,还有二 郎化鹰、悟空变雀、白龙受挫、如来指渡、玉 兔拜月……这些原本深藏在荒草树丛中被 人遗忘的美丽神话,经修饰整理,如今被一 一穿缀在洞天福地,整座花果山变得步步 有景致,处处有诗韵,时时有神话。 游花果山之所以让人觉得情趣盎然, 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水帘洞。从后洞口弯 腰进去,岩壁清泉纷挂,崖缝滴水叮咚、点 点坠落,恰似冰晶玉球。逼近前洞口,阵阵 瓢泼轰鸣之声渐渐飘入耳鼓,正是洞口水 帘坠落巨石而发出。我们没有孙猴子的神 通,不会念“避水诀”,只好缩脖抱肩冲出洞 口,身上却早已被淋湿了一片,乍一看狼狈 不堪,可是其中的乐趣,非亲身经历不可言 传。据说,为了让本已干枯的水帘洞重新 挂上水帘,二十多年前连云港人斥资数百 万元引水上山,从山脚下大村水库抽水至 山顶,形成了全长5600米的流水大循环系 统,然后又在2002年秋天完成了全山整体 亮化工程,夜幕下远看花果山,恍若蓬莱仙 境,缥缈而又神秘…… 早就听说花果山附近有个著名的田湾 核电站,尽管时间仓促,我们在下山时却没 忘了绕道远远感受一下核电站的魅力。海 州湾神奇的阳光孕育了神奇的花果山,神 奇的花果山孕育了神奇的《西游记》,如今 海州湾又镶嵌着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田湾核电站,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建造的最 大核电项目,也是中俄两国最大的经济技 术合作工程,无疑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可 估量的福祉。我想,倘若吴承恩地下有知, 一定会惊叹新时代的飞速发展,或许会写 出一部更加神奇浪漫的神话作品来。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Oct-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A11 广玉兰 躁起来吧!辛弃疾epaper.ntrb.com.cn/new/ntrb/page/1/2018-12/19/A10/... · 【广玉兰】 E-mail:ntrbwhsd@qq.com 编辑:顾 遐 美编:刘玉容 A11 校对

E-mail:[email protected]【广玉兰】 编辑:顾 遐 美编:刘玉容校对:陈 彻 组版:陆永健A11 2018年12月19日

星期三

(第一四四期)

□王春鸣

躁起来吧!辛弃疾

谜底:1.拼多多2.刻赤3.冬至4.大白菜5.孟晚舟6.闲章

□胡豆周

烟雨鸿山

□汪 微

逗留“傲来国”

明月是前身——写在“尤无曲中国画展”之前

□周祥林

1.以一敌百(猜三字手机软件名)2.“雕玉红鲜”(猜国际热点地名)3.一个方框怎成图(猜二字节气名)4.爱上花茶自调配(猜三字蔬菜一)5.开盘日子免添乱(猜时事热点人物)6.早梅开后立阁外(猜二字书法名词)

以上灯谜由南通市职工灯谜协会供稿

冬雨淅沥,山色空蒙。一座江南园林风格的院落,隐在雨幕后面。

就在这里下榻?心中窃喜。就像暗恋了多年的一位佳人,今天终于觅得机缘,跟她对面而坐,可以有个近距离接触。

我包一扔,就扎进雨中的庭院里。院中一池碧水,被错落缤纷的树——

银杏、乌桕、垂柳等,以及粉壁翘檐的建筑牵手而围。每转个角都是一帧画:一丛翠竹,滴着水珠,从木窗格里探出头来;一棵芭蕉,擎着几根大扇般的叶子,守护在朱漆的门框外;一片片或红或黄的落叶,贴在青砖地上,向摆着造型的太湖石延展而去……我顾不得手机被淋,转了圈拍了一组图片,急切地发到朋友圈。朋友问是哪里,答:烟雨鸿山!一会儿,跟帖里的“赞”争先恐后地冒出来,排成了好几个队列。

此处位于无锡新区,准确地名叫:无锡市新吴区鸿山镇。

鸿山,真有山,虽不高,但来头不小。大家都知道“举案齐眉”这个成语,它背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东汉时期的名士梁鸿因仰慕泰伯高风,定居此地的古皇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夫唱妇随,相敬如宾,留下了“举案齐眉”的佳话。为纪念梁鸿夫妇,唐高宗永徽元年,古皇山更名为鸿山。

说起泰伯,可以追溯到遥远的3200年前。周太王长子泰伯三让王位,携弟仲雍,南奔梅里(就是如今的鸿山、梅村一带),开

辟荆蛮,断发文身,耕田自足,建立句吴古国。吴文化由此发端。司马迁推崇泰伯高义,尊其为《史记》三十世家的“第一世家”。如今的鸿山脚下,建有泰伯景区,最高处是泰伯墓,每年清明节都有大型祭祀活动。泰伯至德文化深入人心。我们在下榻酒店的餐桌上还吃到一种名为“三让”的圆子。这种纪念泰伯“三让王位”的圆子,已是当地民众喜爱的特色美食。

2003年,在鸿山的地下发现了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群,占地7.5平方公里。经过对其中7个墓葬的抢救性考古挖掘,出土珍贵文物2300余件。这些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相佐证,比较清楚地描绘出鸿山地区从先吴文化到吴文化的历史脉络,确立了鸿山作为吴文化发源地的历史地位。

吴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周以前,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吴地史前文化就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史前文明,其玉器工艺影响中原,其生活习俗侵入华夏,在中国远古文明中熠熠生辉。经历过商周盛极而衰的低谷,至春秋时期,吴地文化随着吴越两国的崛起而振兴和繁荣。吴地先民以勤奋坚韧、开放包容的精神,兼收并蓄,创造出灿烂的物质文明,取得辉煌的成就。尤其在稻作文明、城市建筑、冶金技术、制陶工艺和玉器雕琢等方面,吴文化不仅独领风骚,还辐射和影响周边地区乃至全国。

我们在鸿山遗址博物馆里流连。通过一件件陈列品,我们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吴越文化的璀璨。形制各异的墓葬,为我们讲述着一个个远古的故事;庄重的礼器,塑造出吴越文化的性格;精雕细琢的美玉,折射出吴越文明的气质;规模庞大、造型逼真的乐器,仿佛让我们聆听到了华美而凝重的吴越之音。

我们在鸿山大地上流连。国家梁鸿湿地公园里,水面开阔、树木繁盛,惊起的一群群野鸟朴楞楞地拍打着翅膀,生动诠释着鸿山的生态文明;鸿泰苑社区里的一项项具体而暖心的惠民敬老举措,赓续着中华传统美德;钱氏家族硕儒大师瓜瓞绵绵,耕读传家之风代代相承;鸿山实验小学里智慧教育系统的神奇,让我们触摸到了鸿山打造物联网小镇的坚实步伐和科技创新的美好未来;美国安利公司将中国研发中心落户于鸿山,把国际大公司的理念和文化融入这片土地……

我在想,鸿山这片土地,如何接纳得了各种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化?正因为鸿山文化的厚重、包容、大气、自信。3000年文明史中,凸显的精致、创新、厚德,就像从历史深处飘然而至的烟雨,把一切都笼罩其中,尽显江南韵味,历数千年而不易。吴文化就像泰伯当年开凿的中国第一条人工河伯渎河,至今仍然奔流不息,滋养着鸿山大地,孕育出鸿山绵绵不绝的生机。

四五岁开蒙,我被父亲强行拽到人生的起跑线上,就预见到自己这一世的开心事不会多。我的启蒙教育从背诵诗词开始,根据父亲的喜好,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是首选。相对来说,我总是能比较快地背出李白和辛弃疾的,而一到杜甫、苏东坡,就磕磕巴巴,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差点要了我的小命。我并不明白是为什么,父亲也只是教我背,很少讲。后来我脾气越来越坏,才发现自己是情绪容易激荡的人,就像辛弃疾一样,所以,我们都更适合转折多变、包容万象又语义连贯的长短句。

封狼居胥。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人生多少向往,然而最终是甚矣吾衰矣。对于辛弃疾来说,这世上的开心事也不多,和我被逼着有理想不一样,他在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时主动立下初心,却被南宋那不争气不作为的时代剥夺殆尽。心郁的词人,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还好还好,剩下一支羊毫软笔,可以如此写出所有的悲愤与不平。还好还好,他生长在北地,较少受到循规蹈矩的儒家教育,反而身上有一股燕赵侠士的血性,年少时想杀人就策马去杀,老来也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随着自己年岁日长,再读辛弃疾,有一天忽然觉得母爱泛滥,对他又想责备又想抚慰。最是心疼他的男儿到死心如铁,不像陶渊明,说好了“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结果很快就采菊东篱去了;也不是李商隐,“磕头出鲜血”之后就沉沦了;更不像李白,不得志时就扬言我本楚狂人。

然而古往今来,这世上有多少人,不得不做辛弃疾。

有一天在校门口接儿子小树放学,十点半的星光下呼啦一群男生涌出来,都是略带佝偻

的大高个儿,眼镜片一闪一闪折射着夜色。恍惚间我就像看见了一群辛弃疾,才华横溢的,非常中二的,壮志难酬的辛弃疾,而小树首当其冲。他这么形容这无法逃避的、奔向未来的一场苦读:“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但是这些孩子碧血丹心的三年青春,真的都能被命运善待吗?

是的,我恨过我的父亲,可我也同样无法控制地将小树拽到他这一代的起跑线上,早早上学,小升初、中考、分班、分文理科、高考……仿佛一次又一次历劫。读了很多辛词的小树,在考试和排名的血雨腥风中,每一次心情波动,都能轻而易举地从辛弃疾的词里找到写照,他的书桌上有张便利贴,不知写于何时:“将军百战身名裂。易水萧萧西风冷。正壮士、悲歌未彻!”起初我是笑看,笑着笑着流下了眼泪,想起他姐姐,在走进高考考场的那天早上,跟送考的家人告别说:虽千万人,吾往矣!

如今他也高二了,发布期中考试成绩那天,他放学回来,在我开口之前,就抢先恹恹地说了一句:“考砸了又怎样,考得好又怎样!你别跟我说话,我找不到学习的动力,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了。”他说完,抠着手指上被笔磨出的老茧看着我,我一阵心颤,悻悻地说,什么都别想了,就早点睡吧。

我却睡不着,每天在陪读屋里陪着他深夜睡,凌晨起,我是根本不敢思考这种生活的意义的,我也一直祈祷他暂时失去灵魂,安心做一台考试机器,他却非要在高强度学习里思虑重重,把书读得雪上加霜。莫名其妙想起辛弃疾说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这是不是就是小树的消沉和迷茫呢?

原本,我对辛弃疾的喜爱纯然出于“色貌如花,肝肠似火”的审美。小树这一代人的心境,忽然让我对辛弃疾有了更多的理解,这个齐鲁男儿,那么理想主义,那么理想远大,一心要收

复失地,振兴故国,作为一个“归正人”,却又不得不憋屈地活着。他的心是一匹野马,在现实里却没有驰骋的地方。那他的词,纵然豪放,却又如何能昂扬?他也信奉老庄,经常在词中作旷达语,我从未吃过苦,有过什么理想,所以我不懂他旷达背后的那种绝望与痛苦。但是今天再看,发现他最终从青兕一样的人物变成后来的模样,就是因为他太刚了,从来不能把冲动的感情化为平静,而是转向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去宣泄内心的悲愤,“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在辛弃疾的字字句句里,都跃动着一个鲜明的“我”,当一个人在逼人的命运面前,还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对“我”的实现充满期待,他得到的只能是天凉好个秋。

我后悔自己没有把苏轼强推给小树,苏轼也总是冲动,可是他的冲动在一波三折之后都会归于深沉的平静。人生的失意和挫折,在他的诗词里,最终都化作了哲理式的感悟。谁不抱怨人有悲欢离合?可是只有苏轼,在抱怨过后接着会自己开解说,此事古难全,最后升华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多么超越的时空观啊!在他眼里,人生值得,而世界是可以原谅的。他的每一首词,都可以改写成高中作文范文,励志、美好。

深夜里,隔壁的小树发了一条说说,没有屏蔽我:“玄幻的楞次定律讲义,做得欲仙欲死。楞次,放过我,我要分不清左右手和顺逆时针了。”那是一条物理定律,一点也不辛弃疾,但是我放了心——按照惯性,他放下了意义,在做题目。

辛弃疾早就教过他,实在无奈,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即可,不必,也不能真正指向那不可违抗的命运。“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在以后的平凡岁月里,回忆起此番苦读,也能得到一个辛弃疾式的“想当年”,人生足矣。

躁起来吧,辛弃疾。

据说,我的第一本图画书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从甲骨文篆书,到隶楷行草,每一个汉字,都深藏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灵的秘密。而

“一”,也许是其中最伟大的一个,它是一个独立的汉字,却也作为重要的笔画,参与了许多汉字的构成。它有时候带上雁尾,有时颤着波磔,有时如此平直。汉字那么美,一,那么美。

四五岁的时候,我开始学写字了,和所有的人一样,在白纸上落笔的第一个字,是一;开始学数学了,第一道题,是一加一等于二。后来,当我哭着学写自己复杂的名字,为九减五又加八烦躁不已,回头再想想“一”,忍不住觉得它最好,因为它再简单不过了,从书写到计算到思维,从不折磨小朋友。我把所有不认识的字都读成“一”,稚龄的我尚是一片混沌,我懵懵懂懂,看不出“一”的复杂。

我难以想象,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在《道德经》中构建他的宇宙生成论,是多么举重若轻地写下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国学大师冯友兰解释说:“在还没有天地的时候,阴阳二气开始分化而还没有完全分化的时候,这种情况中的气,就叫做冲气,冲气就是一,阴阳是二,三是多数。一中生出了阴阳二气,有了阴阳,很多的东西就生出来了。”原来,我认为很简单的“一”,它代表着万物和世界之始,也代表着从少到多,从简单向复杂,宇宙万物,因道而生,也是因一而生。

“一”是个包容万象的名词,它以少总多;也是个一言难尽的动词,它关乎成长。翻看家中的相册,我永远在C位,因为我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围着我一个人转,什么好东西都留给我,什么要求都满足我。我有许多玩具,它们都是我一个人的。我一个人玩过家家,玩打仗游戏,看绘

本,从来没有人和我抢,也没有人,和我玩。

后来上了幼儿园,放学了我总是不肯回家,有小朋友不理我,我会举起小手打他,甚至咬他,老师批评我,我哭着说我再也不打人了,我只是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第二天,我又打了。我总觉得自己就像法国绘本《我想要爱》里面那只小熊一样,心里破了一个空空的大洞,想要和这个世界和好,需要同龄人的陪伴,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后来,妈妈买了一只猫回来,猫不是妹妹,也不是弟弟,我却叫它弟弟,它总是用琥珀色的明亮眼睛看着我,陪伴了我六年以后,猫弟弟在一个雨夜走失。原来,一是永远,也是孤独。

最近流行一句话:“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八个字更激起了我对“一”的理解和钟情。初心,来自《搜神记》里一个爱情故事,“既不契于初心,生死永诀”,初心是最初的心愿,最好的爱;日本禅者铃木俊龙的书《禅者的初心》,曾经对乔布斯的影响很大。禅者的初心,是开放的心,空的心,可以接纳一切的心;哈佛大学教授杰罗姆·凯根有一本书叫《人性火花》,他探讨

“成为人意味着什么”,然后说这个问题有两种回答,一种回答是,我们智人中大部分成员都继承了独特的大脑和身体构造,能够让我们有潜力获得一系列区别于其他任何动物的心理属性。另一种回答是,这些心理属性中的大多数,特别是多种多样的才能、记忆力、信念、道德准则和情绪,一开始都像空空的容器那样,等待着被填充。——这另一种回答,则从社会学的角度解释了初心,它和“道生一”一样,只不过不是宇宙的最开始,而是人的最开始。

一是最初,也是永远。是空空如也,也是渐满渐盈。是不忘初心,也是砥砺前行。我要把这简单的“一”,写得中正平直,走得一往无前。

一□汪骁远

七十七年前的秋天,北京中山公园展览馆内,一个年轻人的画展正在展出。阳光透过金色的树叶,映在每一位参观者的脸上:齐白石、陈半丁……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这个年轻人是谁?他的展览怎么请得动陈半丁,又怎么请动了齐白石?

不免令人惊讶!令人惊讶的远不止这些。仔

细看:他画展作品的润格,是齐白石亲笔写的!并且最贵最贵的一张画,竟也是齐白石兑金持去。

这位青年就是尤无曲。七十七年后的今天,也是秋

天,也在北京,尤无曲的作品即将于介居书院美术馆展出。睹物思人,不禁向往七十七年前的辉煌胜境,同时也更加怀念逝去的先贤,陈半丁、齐白石、尤无曲……

每一次看到无曲老人的作品,都会想到明月,秋日的夜晚更加遥接。

来到窗前,仰望天空,那清澈、透明、神秘、朗润的明月,不正是老人笔下的草木山川,万紫千红吗?

溪泉、亭阁,云树、松针,悠悠、宛转,沉沉、落落……

明月之外,无曲之外,谁可复之?上天厚我,十数年前,屡得老人

教诲,老人虽年届九十,却仍以行代言,光朗堂一张不大的书案上,那枝柔毫却弥漫着千钧之力,使人不自觉想到大侠李慕白的宝剑——青锋:沉着雄稳,削铁如泥。只是那份柔和、温暖,那份涓涓而出的慈祥之爱,那份雅逸纯静的绝尘气息,却是青锋宝剑难以比拟的。

这是否正是阳光与月光的不同之美,是否正是笔锋与剑锋的魅力所在?

美,既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开始,

也是人类一切创造的源动力,弘扬美、传播美,是责任,更是幸福。

如果说北京介居书院美术馆,是一处可以静下心来倚石抚琴的松林,那无曲老人的这个展览,无疑就是照入这松林中的一片月光。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想象中的花果山,来自《西游记》中的描述,那是东胜神洲傲来国的一处仙境,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

汽车驶出连云港市区,连绵的山脉便呈现于眼前。深秋与山水一经搭配,给人近乎完美的感受。头顶上的天蓝得特别深,白云因而显得银亮而富有立体感。登山有两种途径:徒步与乘车,我们时间紧迫,只能选择后者。进入山门,心仪已久的大圣故里,也就是《西游记》文化的发源地,就在脚下了。山坡上经过精心修葺的空地上彩旗翻飞,栩栩如生的孙大圣、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造型变换着花式不断映入眼帘,浓荫匝地的盘山公路上,游人三三两两地从车窗旁掠过。这里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野生和真实,由于阳光的特殊恩惠,花果山四时好花常开,八节鲜果不绝。时下正值深秋,莽莽苍苍的山坡上,独有一种据说是冬天才会成熟的“冬青桃”,枝头已果实累累。闭眼遥想当年吴承恩登上此山,戏猴看云起,伴鹿听松涛,那满山的怪石亦幻亦真,在他的眼里一定都有了鲜活的生命,否则,创作旷世奇书《西游记》的念头又怎会在他心中油然萌生?

听导游介绍,花果山旧称苍梧山,为云

台山诸峰之一,原为黄海诸岛,清康熙五十年前后成陆。山上多奇峰异石,因石取名的峰峦有一百三十多座,又分布着古怪奇峭、曲折幽深的大小七十二洞穴,演绎出了吴承恩笔下西天遥途上唐僧师徒征服七十二洞妖魔的动人故事。唏嘘间汽车早已爬上海拔625米的玉女峰,我们兴致勃勃地登临江苏省最高峰极目远眺,海天苍茫,风帆云集,曲洞隐约,花果飘香,真不愧“东海胜境”的美誉。《西游记》中美猴王的故乡就以此山为背景,山上许多名胜也跟《西游记》故事紧密关联。如孕育美猴王的女娲遗石,孙悟空栖息之地水帘洞,三元家庙团圆宫,以及照海亭、一线天、小蟠龙,九龙桥、南天门等,一系列景点各具特色,神奇迷人。

我们在重峦叠嶂、猴啼鸟鸣中一路走去,重读《西游记》——酷似猴形的大圣石,身披袈裟的唐僧,肥硕笨拙的八戒,还有二郎化鹰、悟空变雀、白龙受挫、如来指渡、玉兔拜月……这些原本深藏在荒草树丛中被人遗忘的美丽神话,经修饰整理,如今被一一穿缀在洞天福地,整座花果山变得步步有景致,处处有诗韵,时时有神话。

游花果山之所以让人觉得情趣盎然,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水帘洞。从后洞口弯

腰进去,岩壁清泉纷挂,崖缝滴水叮咚、点点坠落,恰似冰晶玉球。逼近前洞口,阵阵瓢泼轰鸣之声渐渐飘入耳鼓,正是洞口水帘坠落巨石而发出。我们没有孙猴子的神通,不会念“避水诀”,只好缩脖抱肩冲出洞口,身上却早已被淋湿了一片,乍一看狼狈不堪,可是其中的乐趣,非亲身经历不可言传。据说,为了让本已干枯的水帘洞重新挂上水帘,二十多年前连云港人斥资数百万元引水上山,从山脚下大村水库抽水至山顶,形成了全长5600米的流水大循环系统,然后又在2002年秋天完成了全山整体亮化工程,夜幕下远看花果山,恍若蓬莱仙境,缥缈而又神秘……

早就听说花果山附近有个著名的田湾核电站,尽管时间仓促,我们在下山时却没忘了绕道远远感受一下核电站的魅力。海州湾神奇的阳光孕育了神奇的花果山,神奇的花果山孕育了神奇的《西游记》,如今海州湾又镶嵌着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田湾核电站,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建造的最大核电项目,也是中俄两国最大的经济技术合作工程,无疑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福祉。我想,倘若吴承恩地下有知,一定会惊叹新时代的飞速发展,或许会写出一部更加神奇浪漫的神话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