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 文憑試摘星攻略 上網求靈籤誠意還在否? · 2021. 7. 7. · a26...

1
通識 文憑試摘星攻略 A26 責任編輯:文澄 版面設計:邱少聰 2021 年 7 月 8 日(星期四) 星期一 .通識時事聚焦、 通識把脈 .百搭通識 / 品德學堂 .通識博客 / 通識中國 星期二 星期三 .中文星級學堂 .STEM百科啟智 星期四 .通識博客 星期五 .文江學海 二十一世紀是屬於電腦和網際網絡 的。隨着時代變遷,科技發展日新月 異,我們也邁入資訊網絡化時代。互聯 網為我們提供了空間,為生活注入了新 思潮。作為受眾之一,我們感受着彈指 間資訊高速流轉為生活所帶來的便利。 在長期使用過程中,「互聯網思維」滲 透着受眾的腦海,正在有意無意間影響 着大家的行為模式及思維模式 。比如傳 統節日下,從過去「線下團聚」轉變成 「線上團聚」,從「實物交付」演變成 「虛擬交付」,互聯網作為其中的重要 媒介,已然對傳統節日發展產生影響。 首先,傳統節日受互聯網影響下,能 喚起大眾對「環保」的重視。現時關於 「綠色消費」、「低碳出行」等理念一 直受到各界的熱議,倘若從傳統節日入 手,以大眾傾向添置過節物品的心態作 為切入點,或能有效紓緩大眾因過度消 費所衍生的浪費行為發生,從而減少過 度包裝等問題。 此外,「線上應節」亦能減少不必要 的出行,在緩解路面擁堵同時,也能減 少交通工具廢氣排放。長期而言,或能 達成真正意義上的「綠色消費」、「低 碳出行」,同時能減少因「送禮人情」 等不必要的社會風氣增加。 其次,傳統節日在互聯網影響下,可 加深大眾的參與感及認同感。互聯網打 破了地域空間的屏障,「線上應節」能 加快人們融入節日氛圍中。此外,有助 推動社會輿論走向,樹立傳統文化風 氣,讓更多人產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及 了解,有助於推動身份認同感,同時也 喚醒人們對傳統節日背後的良知或已經 被遺忘的情愫。 或許有人會說:「互聯網影響下,會 進一步削弱傳統節日以『家庭』為中心 團聚的風氣。倘若以過去『身體力行』 與親人一起拜年、一起祭祀、一起團 圓,與今天『海市蜃樓』般的現象進行 比較,在虛擬世界下,非面對面溝通並 沒有實質性意義,或會對下一代在家庭 理念等方面產生消極的影響。」長遠而 言,科技不斷創新,在秉持、遵從傳統 文明精髓的同時,我們亦可適當地以新 方式應對。只要心中惦記「過節的初 衷」,便能發自內心正視過節的重要 性。 除此之外,「線上應節」還有助推動 「電子商務」(E-commercial)發展。正 面促進商業多元管道發展,滿足人們於 「線上」的需求同時,亦能有效地推動 經濟效益。 潘浩榮 通識尖子 有心何需面對面 傳統文明新應對 隨着科技的發展,不少現實中的事物走 向虛擬化,加上疫情的影響,令不少傳統 習俗及儀式都改為網上進行,例如新年的 拜年、廟宇求籤,以至登山祭祖,都出現 了電子化的方式。有人認為,傳統習俗的 電子化更能節省時間,為生活帶來了便 利;但亦有人認為,習俗電子化令傳統失 真,毫無誠意。到底電子化的出現,對於 傳統習俗的承傳是利還是弊? 李學思 特約通識作者 現代中國 + 今日香港 隨着科技的發展,現代社會開始出現不少傳統習 俗電子化的情況,在疫情肆虐下亦開始被大眾接 受,開展出傳統習俗的另類「新常態」。 新年:視像拜年、電子紅包 中國傳統極為重視過年(春節),在新年期間, 人們會互相拜年、說恭賀的說話、發紅包等,並訴 說過去一年的近況。在內地,即使居民出城打工, 春節期間亦會返鄉拜年,形成一年一度的「春運 潮」。疫情下,不少市民受限於社交隔離措施,而 未能親身拜年,取而代之的是視像拜年的方式,一 家人以核心家庭為單位,穿着整齊喜慶服飾,在鏡 頭前互相問好,並派發電子利是,收款人只要透過 手機便能收取電子貨幣直接入賬,甚至衍生了「搶 紅包」、「AR 紅包」等玩意,為傳統節日增加了 科技元素。 清明:電子掃墓 清明節當日,家族的子孫會扶老攜幼,帶同祭 品,回到祖先的墓地進行打掃和拜祭,既體現尊重 祖先、「慎終追遠」的傳統文化,也為家族聚會提 供了機會。不過在疫情社交隔離下,扶老攜幼一家 人出行並不容許,網上掃墓再度盛行。部分公司設 置網頁,透過互聯網,就可以將打掃、獻花、祭 酒、上香等儀式完成,不需要遷就各家庭成員時 間,又省卻登山之苦。而本港食物環境衞生署亦設 有「無盡思念」網站,只要為先人設紀念網頁,市 民便可以在網上追思悼念先人。 黃大仙:電子求籤解籤 黃大仙祠每年都吸引不少善信祈福求籤,新年旺 季更是駱驛不絕,傳統上,善信求籤後,會向廟方 或相關人士了解籤文,俗稱「解籤」。為了方便市 民,廟方表示近年引入了電子籤文機,善信求籤後 可將已內置晶片的籤條放到籤文機上,就會立即顯 示籤文及解說,甚至可以自助打印籤文的文本,或 以智能手機閱讀籤文機顯示的三維碼以取得籤文。 而近年,不少手機應用程式甚至推出網上求籤,市 民透過有關程式,隨時隨地可求黃大仙、觀音、武 財神、七王爺、車公等指點迷津,避免了親身到場 的情況。 驚蟄:網上落單直播打小人 二十四節氣的驚蟄,按照習俗會進行「打小人」 驅霉運。想「打小人」的人需在小人衣紙寫上小人 名字,然後由專業的小人婆進行「打小人」儀式。 近年來,「打小人」這種傳統活動也逐漸電子化, 很多客人會通過微信、WhatsApp 傳照片予小人婆 打,再通過電子支付付款,而小人婆會將打小人的 過程透過即時通訊軟件進行直播,讓客人觀看過 程。 舞火龍:擴增實境(AR)拍照 大坑舞火龍是本港知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至今 已有約 140 年歷史。每逢中秋,大坑的居民便會進 行「舞火龍」儀式,歷時三天。在三天活動期間, 火龍會用上約七萬支香,並動員過百名男丁輪流舞 動。舞火龍儀式原意為驅除瘟疫、祈求平安。但由 於疫情嚴重,「舞火龍」於去年暫時停辦。 有商戶便透過 AR 技術把「舞火龍」重現,只要 在主題專頁中啟動 AR 火龍部分,點擊之後就可以 利用手機相機來啟動 AR 模式,一條動畫舞火龍就 會在熒幕畫面上出現,使用者更可利用相機進行拍 照,變相保留及體驗了有關的儀式。 傳統習俗電子化 隔空拜年搶紅包 (a) 參考資料 A,詮釋資料 B 漫畫所示有關中國傳統習俗的轉變。 (b) 試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指出兩個導致你在題(a) 指出的轉變的原因。 (c) 「科技的創新有助傳統習俗的傳承。」利用所提供的資料,說明一個支持及一個反對這項聲稱的論據。 (a)參考資料 A,詮釋資料 B 漫畫所示有關 中國傳統習俗的轉變。 漫畫顯示了中國傳統習俗電子化的現象。 資料 B 漫畫左側代表了傳統的拜年習俗, 在新年期間,家中各成員都穿着整齊,到 長輩家中拜年,長輩向後輩派發紅包。 參考資料A指出,隨着近年各種電子科技產 品及互聯網的普及,市民參與傳統節日的形 式亦有轉變,如透過即時通訊軟件進行視像 拜年、派發電子紅包等,以簡便新穎的形式 取代繁複傳統的習俗禮儀。 故此,傳統習俗變成了資料B右方的漫畫, 一家人透過即時通訊軟件進行視像拜年,並 透過手機發放電子紅包,反映了中國傳統習 俗電子化的現象。 (b)試參考資料,指出兩個導致你在題(a) 指出的轉變的原因。 .電子科技產品及互聯網的普及:資料A指 出,隨着近年各種電子科技產品及互聯網的 普及,市民參與傳統節日的形式亦有轉變, 如透過即時通訊軟件進行視像拜年、派發電 子紅包、發送電子賀卡等日漸普及。反映電 子科技的普及,讓傳統儀式趨向電子化提供 了科技的基礎。 .城市化下人口流動情況普遍:資料A提到, 內地城市化發展迅速,內地居民到不同城市 工作情況普遍,以簡便新穎的形式取代繁複 傳統的習俗禮儀,較易為年輕一代接受,同 時讓長期分隔異地、甚少機會碰面的親友得 以加強聯繫,拉近距離。 可見城市化下,居民各散東西,要聚首一堂 並非易事,而電子化方式為他們的聯繫提供 了渠道,因而日漸普及。 (c)「科技的創新有助傳統習俗的傳承。」 利用所提供的資料及就你所知,說明一個支持 及一個反對這項聲稱的論據。 支持的論據 科技創新可令年輕人參與,較容易接受傳統 習俗。資料A指出,隨着近年各種電子科技 產品及互聯網的普及,市民參與傳統節日的 形式亦有轉變,如透過即時通訊軟件進行視 像拜年、派發電子紅包、發送電子賀卡、網 上祭祀等日漸普及。反映以簡便新穎的形 式,取代繁複傳統的習俗禮儀,無疑較易為 年輕一代所接受,透過年輕一輩的參與,有 助將傳統的習俗傳承下去。 科技的創新打破時空限制,令傳統習俗得以 延續。資料A指出,內地城市化發展令內地 居民到不同城市工作情況普遍,長期分隔異 地。電子科技可以讓長期分隔異地、甚少機 會碰面的親友得以加強聯繫,拉近距離。 正如資料B的漫畫,一家人透過即時通訊軟 件進行視像拜年,即使身處異地,亦能將傳 統拜年的儀式得以維繫,亦體現了長幼有 序、家庭和睦的傳統精神,有助提升家庭凝 聚力。 反對的論據 科技的創新令人倫關係疏離,不利習俗傳 承。資料A指出例如在過年時,家人一起吃 團年飯期間,部分人卻只埋首用手機「搶紅 包」、發賀年訊息,因而未能盡情享受天倫 之樂。即使如資料B右邊,透過視像進行拜 年,時間上亦較傳統短暫,不像家人見面時 有閒話家常的時間。故此無助習俗傳承。 科技的創新令傳統習俗過於簡化。資料A提 到,科技的創新令祭祀儀式可透過網上進 行,但網上祭祀令掃墓過程變得過分簡化, 部分人擔心長遠或會令相關習俗式微。反映 傳統祭祀着重的是透過身體力行的方式,扶 老攜幼到山上進行拜祭,以表誠意及尊重, 體現對先輩的追思。而網上祭祀則過於兒 戲,未能體現誠意,亦難體現家人共同進行 儀式的家庭凝聚力。 新聞背景 資料 A: 資料 B: 近年市民參與傳統節日的形式隨科技發展而有所轉變,如透過 即時通訊軟件進行視像拜年、派發電子紅包、發送電子賀卡、網 上祭祀等日漸普及。加上內地城市化發展迅速,居民到外地工作 情況普遍,以電子化形式取代傳統繁複的習俗禮儀,同時讓長期 分隔異地的親友得以加強聯繫,無疑較易為年輕一代所接受。不 過,人們太熱衷於各種電子化的「節慶活動」,或會令傳統的過 節活動變質。例如在過年時,家人一起吃團年飯期間,部分人卻 只埋首用手機「搶紅包」、發賀年訊息,因而未能盡情享受天倫 之樂,部分人擔心長遠或會令相關習俗式微。 參考答案 模擬試題 收取紅包的人只要透過 收取紅包的人只要透過 手機便能以電子貨幣直接 手機便能以電子貨幣直接 入賬 入賬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大坑舞火龍 大坑舞火龍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黃大仙祠 黃大仙祠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Upload: others

Post on 20-Jul-2021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A26 文憑試摘星攻略 上網求靈籤誠意還在否? · 2021. 7. 7. · a26 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 責任編輯:文澄 版面設計:邱少聰 Í @ hh9 s ch: Í @ hh9

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A26 ●責任編輯:文 澄 ●版面設計:邱少聰

20212021年年77月月88日日((星期四星期四))

2021年7月8日(星期四)

2021年7月8日(星期四)

上網求靈籤

誠意還在否?

星期一 .通識時事聚焦、通識把脈.百搭通識 /品德學堂

.通識博客 /通識中國星期二 星期三 .中文星級學堂.STEM百科啟智 星期四 .通識博客 星期五 .文江學海

二十一世紀是屬於電腦和網際網絡的。隨着時代變遷,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我們也邁入資訊網絡化時代。互聯網為我們提供了空間,為生活注入了新思潮。作為受眾之一,我們感受着彈指間資訊高速流轉為生活所帶來的便利。在長期使用過程中,「互聯網思維」滲透着受眾的腦海,正在有意無意間影響着大家的行為模式及思維模式 。比如傳統節日下,從過去「線下團聚」轉變成「線上團聚」,從「實物交付」演變成

「虛擬交付」,互聯網作為其中的重要媒介,已然對傳統節日發展產生影響。首先,傳統節日受互聯網影響下,能

喚起大眾對「環保」的重視。現時關於「綠色消費」、「低碳出行」等理念一直受到各界的熱議,倘若從傳統節日入手,以大眾傾向添置過節物品的心態作為切入點,或能有效紓緩大眾因過度消費所衍生的浪費行為發生,從而減少過度包裝等問題。此外,「線上應節」亦能減少不必要

的出行,在緩解路面擁堵同時,也能減少交通工具廢氣排放。長期而言,或能達成真正意義上的「綠色消費」、「低碳出行」,同時能減少因「送禮人情」等不必要的社會風氣增加。其次,傳統節日在互聯網影響下,可

加深大眾的參與感及認同感。互聯網打破了地域空間的屏障,「線上應節」能加快人們融入節日氛圍中。此外,有助推動社會輿論走向,樹立傳統文化風氣,讓更多人產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及

了解,有助於推動身份認同感,同時也喚醒人們對傳統節日背後的良知或已經被遺忘的情愫。或許有人會說:「互聯網影響下,會

進一步削弱傳統節日以『家庭』為中心團聚的風氣。倘若以過去『身體力行』與親人一起拜年、一起祭祀、一起團圓,與今天『海市蜃樓』般的現象進行比較,在虛擬世界下,非面對面溝通並沒有實質性意義,或會對下一代在家庭理念等方面產生消極的影響。」長遠而

言,科技不斷創新,在秉持、遵從傳統文明精髓的同時,我們亦可適當地以新方式應對。只要心中惦記「過節的初衷」,便能發自內心正視過節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線上應節」還有助推動

「電子商務」(E-commercial)發展。正面促進商業多元管道發展,滿足人們於「線上」的需求同時,亦能有效地推動經濟效益。

●潘浩榮 通識尖子

有心何需面對面 傳統文明新應對

隨着科技的發展,不少現實中的事物走

向虛擬化,加上疫情的影響,令不少傳統

習俗及儀式都改為網上進行,例如新年的

拜年、廟宇求籤,以至登山祭祖,都出現

了電子化的方式。有人認為,傳統習俗的

電子化更能節省時間,為生活帶來了便

利;但亦有人認為,習俗電子化令傳統失

真,毫無誠意。到底電子化的出現,對於

傳統習俗的承傳是利還是弊?

●李學思 特約通識作者

現代中國 + 今日香港

隨着科技的發展,現代社會開始出現不少傳統習俗電子化的情況,在疫情肆虐下亦開始被大眾接受,開展出傳統習俗的另類「新常態」。

新年:視像拜年、電子紅包中國傳統極為重視過年(春節),在新年期間,人們會互相拜年、說恭賀的說話、發紅包等,並訴說過去一年的近況。在內地,即使居民出城打工,春節期間亦會返鄉拜年,形成一年一度的「春運潮」。疫情下,不少市民受限於社交隔離措施,而未能親身拜年,取而代之的是視像拜年的方式,一家人以核心家庭為單位,穿着整齊喜慶服飾,在鏡頭前互相問好,並派發電子利是,收款人只要透過手機便能收取電子貨幣直接入賬,甚至衍生了「搶紅包」、「AR 紅包」等玩意,為傳統節日增加了科技元素。

清明:電子掃墓清明節當日,家族的子孫會扶老攜幼,帶同祭

品,回到祖先的墓地進行打掃和拜祭,既體現尊重祖先、「慎終追遠」的傳統文化,也為家族聚會提供了機會。不過在疫情社交隔離下,扶老攜幼一家人出行並不容許,網上掃墓再度盛行。部分公司設置網頁,透過互聯網,就可以將打掃、獻花、祭酒、上香等儀式完成,不需要遷就各家庭成員時間,又省卻登山之苦。而本港食物環境衞生署亦設有「無盡思念」網站,只要為先人設紀念網頁,市民便可以在網上追思悼念先人。

黃大仙:電子求籤解籤黃大仙祠每年都吸引不少善信祈福求籤,新年旺

季更是駱驛不絕,傳統上,善信求籤後,會向廟方或相關人士了解籤文,俗稱「解籤」。為了方便市民,廟方表示近年引入了電子籤文機,善信求籤後可將已內置晶片的籤條放到籤文機上,就會立即顯示籤文及解說,甚至可以自助打印籤文的文本,或以智能手機閱讀籤文機顯示的三維碼以取得籤文。而近年,不少手機應用程式甚至推出網上求籤,市民透過有關程式,隨時隨地可求黃大仙、觀音、武財神、七王爺、車公等指點迷津,避免了親身到場的情況。

驚蟄:網上落單直播打小人二十四節氣的驚蟄,按照習俗會進行「打小人」驅霉運。想「打小人」的人需在小人衣紙寫上小人名字,然後由專業的小人婆進行「打小人」儀式。近年來,「打小人」這種傳統活動也逐漸電子化,很多客人會通過微信、WhatsApp傳照片予小人婆打,再通過電子支付付款,而小人婆會將打小人的過程透過即時通訊軟件進行直播,讓客人觀看過程。

舞火龍:擴增實境(AR)拍照大坑舞火龍是本港知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至今

已有約140年歷史。每逢中秋,大坑的居民便會進行「舞火龍」儀式,歷時三天。在三天活動期間,火龍會用上約七萬支香,並動員過百名男丁輪流舞動。舞火龍儀式原意為驅除瘟疫、祈求平安。但由於疫情嚴重,「舞火龍」於去年暫時停辦。有商戶便透過 AR 技術把「舞火龍」重現,只要

在主題專頁中啟動 AR 火龍部分,點擊之後就可以利用手機相機來啟動 AR 模式,一條動畫舞火龍就會在熒幕畫面上出現,使用者更可利用相機進行拍照,變相保留及體驗了有關的儀式。

傳統習俗電子化隔空拜年搶紅包

(a)參考資料A,詮釋資料B漫畫所示有關中國傳統習俗的轉變。(b)試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指出兩個導致你在題(a)指出的轉變的原因。(c)「科技的創新有助傳統習俗的傳承。」利用所提供的資料,說明一個支持及一個反對這項聲稱的論據。

(a)參考資料A,詮釋資料B漫畫所示有關中國傳統習俗的轉變。.漫畫顯示了中國傳統習俗電子化的現象。.資料B漫畫左側代表了傳統的拜年習俗,在新年期間,家中各成員都穿着整齊,到長輩家中拜年,長輩向後輩派發紅包。

.參考資料A指出,隨着近年各種電子科技產品及互聯網的普及,市民參與傳統節日的形式亦有轉變,如透過即時通訊軟件進行視像拜年、派發電子紅包等,以簡便新穎的形式取代繁複傳統的習俗禮儀。

.故此,傳統習俗變成了資料B右方的漫畫,一家人透過即時通訊軟件進行視像拜年,並透過手機發放電子紅包,反映了中國傳統習俗電子化的現象。

(b)試參考資料,指出兩個導致你在題(a)指出的轉變的原因。.電子科技產品及互聯網的普及:資料A指出,隨着近年各種電子科技產品及互聯網的普及,市民參與傳統節日的形式亦有轉變,如透過即時通訊軟件進行視像拜年、派發電子紅包、發送電子賀卡等日漸普及。反映電子科技的普及,讓傳統儀式趨向電子化提供了科技的基礎。

.城市化下人口流動情況普遍:資料A提到,內地城市化發展迅速,內地居民到不同城市工作情況普遍,以簡便新穎的形式取代繁複傳統的習俗禮儀,較易為年輕一代接受,同時讓長期分隔異地、甚少機會碰面的親友得以加強聯繫,拉近距離。可見城市化下,居民各散東西,要聚首一堂並非易事,而電子化方式為他們的聯繫提供了渠道,因而日漸普及。

(c)「科技的創新有助傳統習俗的傳承。」利用所提供的資料及就你所知,說明一個支持及一個反對這項聲稱的論據。支持的論據.科技創新可令年輕人參與,較容易接受傳統習俗。資料A指出,隨着近年各種電子科技產品及互聯網的普及,市民參與傳統節日的形式亦有轉變,如透過即時通訊軟件進行視像拜年、派發電子紅包、發送電子賀卡、網上祭祀等日漸普及。反映以簡便新穎的形式,取代繁複傳統的習俗禮儀,無疑較易為年輕一代所接受,透過年輕一輩的參與,有助將傳統的習俗傳承下去。

.科技的創新打破時空限制,令傳統習俗得以延續。資料A指出,內地城市化發展令內地

居民到不同城市工作情況普遍,長期分隔異地。電子科技可以讓長期分隔異地、甚少機會碰面的親友得以加強聯繫,拉近距離。正如資料B的漫畫,一家人透過即時通訊軟件進行視像拜年,即使身處異地,亦能將傳統拜年的儀式得以維繫,亦體現了長幼有序、家庭和睦的傳統精神,有助提升家庭凝聚力。

反對的論據.科技的創新令人倫關係疏離,不利習俗傳承。資料A指出例如在過年時,家人一起吃團年飯期間,部分人卻只埋首用手機「搶紅包」、發賀年訊息,因而未能盡情享受天倫之樂。即使如資料B右邊,透過視像進行拜年,時間上亦較傳統短暫,不像家人見面時有閒話家常的時間。故此無助習俗傳承。

.科技的創新令傳統習俗過於簡化。資料A提到,科技的創新令祭祀儀式可透過網上進行,但網上祭祀令掃墓過程變得過分簡化,部分人擔心長遠或會令相關習俗式微。反映傳統祭祀着重的是透過身體力行的方式,扶老攜幼到山上進行拜祭,以表誠意及尊重,體現對先輩的追思。而網上祭祀則過於兒戲,未能體現誠意,亦難體現家人共同進行儀式的家庭凝聚力。

新聞背景

資料A: 資料B:

近年市民參與傳統節日的形式隨科技發展而有所轉變,如透過即時通訊軟件進行視像拜年、派發電子紅包、發送電子賀卡、網上祭祀等日漸普及。加上內地城市化發展迅速,居民到外地工作情況普遍,以電子化形式取代傳統繁複的習俗禮儀,同時讓長期分隔異地的親友得以加強聯繫,無疑較易為年輕一代所接受。不過,人們太熱衷於各種電子化的「節慶活動」,或會令傳統的過節活動變質。例如在過年時,家人一起吃團年飯期間,部分人卻只埋首用手機「搶紅包」、發賀年訊息,因而未能盡情享受天倫之樂,部分人擔心長遠或會令相關習俗式微。

參考答案

模擬試題

●● 收取紅包的人只要透過收取紅包的人只要透過手機便能以電子貨幣直接手機便能以電子貨幣直接入賬入賬。。 資料圖片資料圖片

●●大坑舞火龍大坑舞火龍 資料圖片資料圖片

●●黃大仙祠黃大仙祠 資料圖片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