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 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

1
A6 砥砺奋进 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 编辑:林昀马嘉版面:蔡红莲 校对:张菁 “周明珠、苏大伟同志,唐磊(Peter)先生: 你们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已经收到。你们 将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作为生活的态度,用善 行义举传递人间真情,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 神。你们的所作所为,无愧于‘全国优秀志愿 者’这个称号,令我们钦佩和感动。”2014 年 4 月的一天,这封来自中央办公厅调研室的回信 让无锡三位志愿者感受到巨大鼓舞。近日,记 者与这三位志愿者近距离对话,听他们述说那 份感动。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梦雪 文/摄 能帮助别人,自己也很幸福 收到中央办公厅的点赞回信后,无锡三位“优秀志愿者”更坚定了干公益的信念 2012 年 ,周 明 珠 一 度 生命垂危,全市人民为周 明珠纷纷捐款出力,根据 那段经历,2015年7月她 开始写 17 万字的自传体小 说《守望奇迹》,并于 2016 年出版,这也是她的第二 部小说。 2016 年 7 月,由无锡市 文明办、全国最美志愿者 周明珠和无锡烟草“尚德 同心”志愿服务团队共同 倡导的“漂流书箱”公益项 目正式启动。周明珠希望 利用自己微小的影响力凝 聚更多人的力量,一起参 与到公益活动中来。目 前,该项目已升级为无锡 市级项目,有望打造成书 香无锡的品牌之一。漂流 图书受到了市民的欢迎, 群众捐书数量已达 2000多 册。到目前为止,“漂流书 箱”分享书籍近万本。 11年来,周明珠一直 在无锡广电主持每周一期 的公益助残节目《明珠有 约》。借助电台平台,周明 珠鼓励更多的残疾听众树 立了生活的信心。“只要我 们携起手来,多做奉献,生 活就会更加美好”。 唐 磊(Peter),来 自 于 古老的犹太家族,家乡在 加拿大的多伦多。古老而 神秘的中国一直是他魂牵 梦萦的地方。唐磊是无锡 第一名外籍注册志愿者。 在无锡的16年来,他坚守 无锡的“英语角 ”,义务帮 助上百位英语爱好者学习 英语,被无锡人尊称为“洋 雷锋”。唐磊总是对大家 说 :“给予就是快乐,我要 说声‘谢谢’,让我有机会 在无锡帮助别人”。 唐 磊 2001 年 刚 到 无 锡,就在那年的秋天,他第 一次去了设立在城中公园 的“英语角”。那里有许多 中国人渴望说英语,有年 过半百的老人,有正在上 学的孩子,更多的是青年 白领,大家聚在一起,用英 语交流,“英语角 ”就是一 个“家”。“我和大家聊了几 次,觉得他们很需要我这 位义务英语辅导员。”从那 时起,唐磊便义务地当起 了英语角的外教。无论刮 风下雨,他都坚持热情、耐 心地辅导着这些英语爱好 者。现在,英语角搬迁到 图书馆已有12年,空间宽 敞,设施很好。 唐磊还经常与网络志 愿者一起投身于文明交通 协勤活动中,多次参与“人 体红绿灯”交通志愿协勤 活动。 今年50岁出头的苏 大伟,是无锡市洛社镇杨 市保健村开元庄的普通村 民,以种桃为业。1996年, 正在地里干活的他,从广 播中听到了“无锡市中心 血站血源告急”的消息,产 生了要参与献血的强烈愿 望。第一次的“尝试”成功 了,苏大伟顺利献出了自 己的第一份热血。从此以 后,在参与无偿献血及宣 传无偿献血的道路上,苏 大伟一发不可收拾。 苏大伟成立了江苏省 第一支农民无偿献血志愿 者服务队,带着大家一起 参与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 干细胞,他也由此成为新 中国首批全国百名优秀志 愿者之一,获此荣誉的无 锡目前仅有3人。与此同 时,他还入选全国红十字 优秀志愿者、“中国好人”, 并当选江苏省党代表,担 任了一系列的“社会职 务”。今年 3月 25日,全国 首个农民志愿文化馆苏大伟志愿文化馆正式落 成,他也有了一个专门的 宣传红十字无偿献血知识 和精神的阵地,“我做志愿 者很快乐,如今受到这样 的肯定,我也是幸福的,这 也是我作为志愿者的‘中 国梦’实现了。” 周明珠是身体残疾但 坚强不屈的女孩,18个月 时不幸患上全身性小儿麻 痹症,除了头部,全身肌肉 萎缩,生活无法自理。但 她自强不息,热爱写作和 主持,活跃在公益行动中, 被称为“无锡张海迪”。 2014年对周明珠来说 是收获的一年,在这一年的 元月她偶然从媒体新闻报 道中看到河南一村官给习 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习 总书记亲自给这名村官写 了回信……“那时,3 月 5 日的‘学雷锋’志愿者活动 日就要到来,看完这篇报 道,我忽然有了一种很强 烈的冲动—我何不作为 全国优秀志愿者给习总书 记写封信,向他讲述我身 为一名重度残疾女孩这些 年来感受到的无锡大爱以 及自己参与志愿者活动的 点滴收获。”周明珠当时 还给无锡其他两名全国优 秀志愿者“洋雷锋”唐磊、 “献血达人”苏大伟打了电 话询问他们的意见,他们都 很赞同。于是周明珠从网 上查找资料,用了三天时间 准备,又用三天时间给习 总书记写了一封信。4月 18日,在座谈会上,省市有 关领导把中央办公厅的回 信转交给了周明珠。“记得 很清楚,是大信封装着小 信封。”周明珠此后更加坚 定了做好志愿者工作和服 务他人的信念。 多做奉献,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收到中央办公厅的点赞回信后 无锡“张海迪”更坚定了公益信念 坚守“英语角”16 载 “洋雷锋”享受公益的快乐 回忆三年前,他收到 中央办公厅的回信,他用 英文表达了自己当时的感 想:“Out of the blue! (非常惊讶)”这句英语,可 能不少人会不知所云。“其 实就是非常惊讶的意思。” 唐磊说,这是英语口语的 表达。“确实,每一个单独 单词或许你们都认识,组 合在一起,就不明白其中 的含义了。”而这便是他坚 守“英语角”16 年来的初 衷:让更多英语爱好者,真 正听懂和会说英语。 “这些年来,我已经记 不清自己参加了多少次公 益活动。有人说我傻,免 费给他人辅导英语,完全 可以以此多赚钱。我觉得 这样太功利了,人与人不 应该是这样的关系。我们 做志愿者,如果因为你帮 了别人有人对你说‘谢谢’ 的时候,心里面肯定是很 开心的。我也想说声‘谢 谢’,让我有机会在无锡帮 助别人”。 能帮助别人,让我也很开心 “农民献血志愿者”第一人 苏大伟:只要坚持梦想总会实现 苏大伟说,中央办公 厅的回信让他对志愿服务 更有信心。“总书记有句话 我印象很深刻,只要坚持, 梦想总会实现的”。 苏大伟还说,中央办 公厅的回信的肯定还让 他的水蜜桃种植工作也 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这些年来当地水蜜 桃种植越来越兴盛,让他 嗅到了市场的机遇。这 几年,他扩大了家中的水 蜜桃种植面积,同时还在 种植技术上下功夫,种植 的水蜜桃品质节节提升, 并且在去年当地桃农行 业协会举行的“桃王”比 赛中,斩获大奖。 如今,苏大伟已经成 为当地的水蜜桃“种植大 户”,管理着 30 多亩的桃 林。他还积极带领村里人 种桃致富。 带着乡亲们一起奔小康 习近平点赞的江苏人和江苏事 周明珠在主持电台节目《明珠有约》。 快乐的“洋雷锋”唐磊。 苏大伟在献血。 三位全国优秀志愿者 三位全国优秀志愿者无锡张海迪 无锡张海迪周明珠 周明珠雷锋 雷锋唐磊 唐磊献血达人 献血达人苏大伟 苏大伟中央办公厅发来回信的信封。 市民踊跃参与“漂流书箱”活动。 扫码看专题报道 扫码看相关视频

Upload: others

Post on 09-Sep-2019

1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A6 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 能帮助别人,自己也很幸福epaper.yzwb.net/images/2017-09/18/A06/20170918A06_pdf.pdf · 砥砺奋进 A6 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 编辑:林昀

A6砥砺奋进 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编辑:林昀 马嘉 版面:蔡红莲 校对:张菁

“周明珠、苏大伟同志,唐磊(Peter)先生:你们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已经收到。你们将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作为生活的态度,用善行义举传递人间真情,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你们的所作所为,无愧于‘全国优秀志愿者’这个称号,令我们钦佩和感动。”2014年4月的一天,这封来自中央办公厅调研室的回信让无锡三位志愿者感受到巨大鼓舞。近日,记者与这三位志愿者近距离对话,听他们述说那份感动。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梦雪 文/摄

能帮助别人,自己也很幸福收到中央办公厅的点赞回信后,无锡三位“优秀志愿者”更坚定了干公益的信念

2012 年,周明珠一度生命垂危,全市人民为周明珠纷纷捐款出力,根据那段经历,2015 年 7 月她开始写17万字的自传体小说《守望奇迹》,并于 2016年出版,这也是她的第二部小说。

2016年7月,由无锡市文明办、全国最美志愿者周明珠和无锡烟草“尚德同心”志愿服务团队共同倡导的“漂流书箱”公益项目正式启动。周明珠希望利用自己微小的影响力凝聚更多人的力量,一起参

与 到 公 益 活 动 中 来 。 目前,该项目已升级为无锡市级项目,有望打造成书香无锡的品牌之一。漂流图书受到了市民的欢迎,群众捐书数量已达2000多册。到目前为止,“漂流书箱”分享书籍近万本。

11 年来,周明珠一直在无锡广电主持每周一期的公益助残节目《明珠有约》。借助电台平台,周明珠鼓励更多的残疾听众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多做奉献,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唐磊(Peter),来自于古老的犹太家族,家乡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古老而神秘的中国一直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唐磊是无锡第一名外籍注册志愿者。在无锡的16年来,他坚守无锡的“英语角”,义务帮助上百位英语爱好者学习英语,被无锡人尊称为“洋雷锋”。唐磊总是对大家说:“给予就是快乐,我要说声‘谢谢’,让我有机会在无锡帮助别人”。

唐磊 2001 年刚到无锡,就在那年的秋天,他第一次去了设立在城中公园的“英语角”。那里有许多中国人渴望说英语,有年

过半百的老人,有正在上学的孩子,更多的是青年白领,大家聚在一起,用英语交流,“英语角”就是一个“家”。“我和大家聊了几次,觉得他们很需要我这位义务英语辅导员。”从那时起,唐磊便义务地当起了英语角的外教。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坚持热情、耐心地辅导着这些英语爱好者。现在,英语角搬迁到图书馆已有12年,空间宽敞,设施很好。

唐磊还经常与网络志愿者一起投身于文明交通协勤活动中,多次参与“人体红绿灯”交通志愿协勤活动。

今年 50 岁出头的苏大伟,是无锡市洛社镇杨市保健村开元庄的普通村民,以种桃为业。1996年,正在地里干活的他,从广播中听到了“无锡市中心血站血源告急”的消息,产生了要参与献血的强烈愿望。第一次的“尝试”成功了,苏大伟顺利献出了自己的第一份热血。从此以后,在参与无偿献血及宣传无偿献血的道路上,苏大伟一发不可收拾。

苏大伟成立了江苏省第一支农民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带着大家一起参与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

干细胞,他也由此成为新中国首批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之一,获此荣誉的无锡目前仅有3人。与此同时,他还入选全国红十字优秀志愿者、“中国好人”,并当选江苏省党代表,担任了一系列的“社会职务”。今年3月25日,全国首个农民志愿文化馆——苏大伟志愿文化馆正式落成,他也有了一个专门的宣传红十字无偿献血知识和精神的阵地,“我做志愿者很快乐,如今受到这样的肯定,我也是幸福的,这也是我作为志愿者的‘中国梦’实现了。”

周明珠是身体残疾但坚强不屈的女孩,18个月时不幸患上全身性小儿麻痹症,除了头部,全身肌肉萎缩,生活无法自理。但她自强不息,热爱写作和主持,活跃在公益行动中,被称为“无锡张海迪”。

2014年对周明珠来说是收获的一年,在这一年的元月她偶然从媒体新闻报道中看到河南一村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习总书记亲自给这名村官写了回信……“那时,3 月 5日的‘学雷锋’志愿者活动日就要到来,看完这篇报道,我忽然有了一种很强烈的冲动——我何不作为全国优秀志愿者给习总书

记写封信,向他讲述我身为一名重度残疾女孩这些年来感受到的无锡大爱以及自己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点滴收获。”周明珠当时还给无锡其他两名全国优秀志愿者“洋雷锋”唐磊、

“献血达人”苏大伟打了电话询问他们的意见,他们都很赞同。于是周明珠从网上查找资料,用了三天时间准备,又用三天时间给习总书记写了一封信。4月18日,在座谈会上,省市有关领导把中央办公厅的回信转交给了周明珠。“记得很清楚,是大信封装着小信封。”周明珠此后更加坚定了做好志愿者工作和服务他人的信念。

多做奉献,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收到中央办公厅的点赞回信后无锡“张海迪”更坚定了公益信念

坚守“英语角”16载“洋雷锋”享受公益的快乐

回忆三年前,他收到中央办公厅的回信,他用英文表达了自己当时的感想 :“Out of the blue!

(非常惊讶)”这句英语,可能不少人会不知所云。“其实就是非常惊讶的意思。”唐磊说,这是英语口语的表达。“确实,每一个单独单词或许你们都认识,组合在一起,就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了。”而这便是他坚守“英语角”16 年来的初衷:让更多英语爱好者,真

正听懂和会说英语。“这些年来,我已经记

不清自己参加了多少次公益活动。有人说我傻,免费给他人辅导英语,完全可以以此多赚钱。我觉得这样太功利了,人与人不应该是这样的关系。我们做志愿者,如果因为你帮了别人有人对你说‘谢谢’的时候,心里面肯定是很开心的。我也想说声‘谢谢’,让我有机会在无锡帮助别人”。

能帮助别人,让我也很开心

“农民献血志愿者”第一人苏大伟:只要坚持梦想总会实现

苏大伟说,中央办公厅的回信让他对志愿服务更有信心。“总书记有句话我印象很深刻,只要坚持,梦想总会实现的”。

苏大伟还说,中央办公厅的回信的肯定还让他的水蜜桃种植工作也产 生 了 翻 天 覆 地 的 变化。这些年来当地水蜜桃种植越来越兴盛,让他嗅到了市场的机遇。这

几年,他扩大了家中的水蜜桃种植面积,同时还在种植技术上下功夫,种植的水蜜桃品质节节提升,并且在去年当地桃农行业协会举行的“桃王”比赛中,斩获大奖。

如今,苏大伟已经成为当地的水蜜桃“种植大户”,管理着 30 多亩的桃林。他还积极带领村里人种桃致富。

带着乡亲们一起奔小康

习近平点赞的江苏人和江苏事

周明珠在主持电台节目《明珠有约》。

快乐的“洋雷锋”唐磊。

苏大伟在献血。

三位全国优秀志愿者三位全国优秀志愿者::““无锡张海迪无锡张海迪””周明珠周明珠、、““洋洋雷锋雷锋””唐磊唐磊、、““献血达人献血达人””苏大伟苏大伟。。

中央办公厅发来回信的信封。

市民踊跃参与“漂流书箱”活动。

扫码看专题报道 扫码看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