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Post on 01-Jan-2016

10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6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息。. 教学要点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息。

教学要点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到垄断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6 世纪

资本主义产生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19 世纪 70年代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垄断组织占据统治地位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过渡阶段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自由竞争自由竞争生产集中生产集中

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垄 断垄 断

1 、生产集中、资本集中与垄断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所谓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所谓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

2 、垄断产生的原因

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几十个大型企业之间容易达成协议;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势。 ——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85 页。

3 、垄断组织

指在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

常见的垄断组织有四种类型: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微软被指控违反《反垄断法》,俄罗斯尤甘斯克石油公司被收归国有,经济领域的垄断和政府的反垄断行为反映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与竞争的复杂关系。

垄断并不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垄断产生着竞争,竞争产生着垄断。垄断者垄断产生着竞争,竞争产生着垄断。垄断者彼此竞争着,竞争者变成了垄断者。彼此竞争着,竞争者变成了垄断者。 ——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2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自由竞争自由竞争 垄断竞争垄断竞争

目的目的 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积累。

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

手段手段 主要运用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和非经济手段

范围范围 经济领域、国内市场 经济领域内外、国际市场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银 行业 自由 竞争

银 行集 中 、垄断

工商业自由竞争

工商业集中、垄断

企 业对 银行 的依 赖增 强 ,银 行对 企业 的控 制力 增强

工业垄断组织通过购买银行股票和创办新的银行等办法,把资本渗入到银行中去

银行垄断资本通过购买工业企业的股票和创办新的工业企业的方法,把资本渗入到工业企业中去;

2 、金融寡头

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他们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

1 、金融资本

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所谓参与制,即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

3 、金融寡头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方式

(( 11 )经济领域中的统治方式:参与制)经济领域中的统治方式:参与制

“ 垄断既然已经形成,而且操纵着几十亿资本,它就绝对不可避免地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管政治制度或其他任何‘细节’如何。” —— 列宁《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 你们都是本政府的股东,我来进行你们雇佣我 来 做 的 工作。” —— 美 国 约 翰逊总统

( 2 )上层建筑领域中的统治方式

金融寡头同政府的“个人联合”金融寡头同政府的“个人联合”

“ 为了解除我们的经济困难,应设法把我们的优秀人员,个别地或集体地安插到政府中去”。“资本家到政府中去”。 —— 美国洛克菲勒财团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 1)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

( 2)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 3)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

( 4)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1 、垄断利润的来源

可见,垄断利润在本质上仍然是剩余价值。可见,垄断利润在本质上仍然是剩余价值。

2 、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

垄断高价

垄断低价

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垄断价格在本质上仍然是商品的社会价值。全社会商品垄断价格的总和仍然大体等于全社会商品的社会价值总和。

生产价格

思考:

11 、垄断是怎样产生的?、垄断是怎样产生的?22 、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14年一战爆发

二战结束初期

开始形成的时期

不稳定发展的时期

广泛而深入发展的时期

1 2 3

( 1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 2 )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

1976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职工占全部职工总数百分比

国别 英、法、意、联邦德国 日本 美国

百分比 8.7 % 2.8 % 1.5 %

197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资产占全部企业资产总数百分比

国别 奥地利 意大利 法国 联邦德

国 日本 美国

百分比 82 % 75 % 60

% 54 % 16.2%

14.7%

( 3 )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

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四种主要形式

( 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 2)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的企业

( 3)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4)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 ☆宏观调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微观规制:反托拉斯法、公共事业规制、社会经济规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企业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吗?

( 1)国有企业的管理机关由最大垄断组织的代表组成。

( 2 )国有企业执行有利于垄断资产阶级的价格政策,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各种优惠条件。

( 3 )国有企业所需的机器设备大多是由私人垄断企业提供的。

( 4 )国有企业往往委托垄断组织代营,或以很低的价格租售给他们。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有企业只是垄断资本主义企业的变形形式。

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

——马克思

(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

2 、如何正确看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思考思考

(二)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自由竞争

私人垄断

垄 断 资 本向世界范围发展国家

垄断

1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

( 1 )将国内相对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

“只要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过剩的资本就不会用来提高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因为这样会降低资本家的利润),而会输出国外,输出到落后的国家去,以提高利润。

—— 列宁《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

段》

“只要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过剩的资本就不会用来提高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因为这样会降低资本家的利润),而会输出国外,输出到落后的国家去,以提高利润。

—— 列宁《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

段》

( 2 )将部分非核心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 3 )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 4)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 1 )基本形式

● 借贷资本输出

● 生产资本输出

● 商品资本输出

2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形式

( 2 )从输出来源来看,可以分为

私人资本输 出

国家资本输 出

私人对外直接投资

各种对外证券投资

私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对外贷款

私人在国外的房地产投资和存款

私人对外开展商品和服务贸易

政府及其所属的金融机构的对外贷款

政府的对外经济、军事援助

向国际机构的投资

政府在国外的资产

●带来了巨额的利润 ●带动扩大了商品输出 ●改善了国际收支状况 ●巩固了垄断优势地位

3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输出的社会经济后果

( 1 )对资本输出国的社会经济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德三国的国外投资共达 1750 亿至 2000 亿法郎,如果按最低的利率 5厘计算,每年可带来 80 亿至100 亿法郎的剥削收入。

英国从 1865 年到 1898 年,国民收入增加了 1倍,而“来自国外”的收入却增加 8 倍。

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基础”。 “资本输出成了鼓励商品输出的手段。” “要从一条牛身上剥下两张皮来”。 —— 列宁《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 2 )对资本输入国的社会经济影响

积极作用

不利影响

吸收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培训技术人员、熟练工人和管理干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外贸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

经济、环境、能源、资源消耗等代价债务负担沉重对国际资本依赖增强本国民族工业易受冲击

现在,世界上最富有国家的人均收入比最贫穷国家的人均收入高出 330多倍,世界南方欠世界北方的外债总额已经从 1991年的 7940 亿美元急增至目前的 3万多亿美元,短短十多年翻了四倍多(按最低利率 5% 计算,仅利息一项,每年从南方获利 1500多亿美元)。 ——《求是》 2007 年 22期 49页

( 2 )主要形式:

●跨国公司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国际经济调节机制

4、国际垄断同盟及其主要形式

( 1 )国际垄断同盟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 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

本主义的垄断阶段。”

—— 列宁

“ 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

本主义的垄断阶段。”

—— 列宁

( 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2 )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3)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 )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1 、垄断资本主义的五个基本经济特征

( 1 )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 )垄断资本对内通过“参与制”和“个人联合”谋求从经济到政治对整个国家的统治( 3 )对外运用经济的、政治的甚至战争的手段进行扩张,谋求对整个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2 、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思考

1 、资本输出的实质是什么?

2 、如何正确看待资本输出的社会经济后果?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式总体稳定。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20 世纪 70 年代

第一阶段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资本、劳动力大规模国际性流动

第二阶段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体制形成,跨国公司大量出现

第三阶段新科技革命带动强劲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企业经营活动国际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

1 2 3

20 世纪 80-90 年代

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企业经 营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1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2 、跨国公司的发展

( 1 )跨国公司推动了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 2 )跨国公司推进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全球化。( 3 )跨国公司是资本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推动者。( 4)科学技术的创新与传播是全球化进程得以推动的重要动力,而跨国公司在其中起到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

3 、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现在,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掌握着国际经贸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

“ 经济全球化,带来众多的创业机会,但也伴随着更快的技术创新、更短的产品寿命周期、更快捷的资本流动和更激烈的人才竞争。这就要求国际社会应对资本的跨国流动加强有效监管和合理规范,并制定和实施适应市场迅速变化的新的经济技术国际规则,也要求人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术。” ——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519 、 518页

( 1 )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积极效应

1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应

●控制国际组织 ●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 ●获取巨大的分工利益

( 2 )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效应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优化产业结构 ●吸引外资扩大就业

( 1 )拉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 2 )忽视社会进步,导致环境恶化( 3 )各国文化、价值观念和政治统治与管理都面临着全球化冲击。( 4)各国经济依存度不断加深,一国经济风险更有可能演变为世界性经济危机。

2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后果2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后果

课后讨论

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建设的现实状况,谈谈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效应。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习背景

二十世纪下半叶下半叶,经历了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快速黄金发展期,推动和平演变战略,实现“新经济”增长。

二十世纪上半叶上半叶,爆发两次世界大战,一次严重经济危机,险些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崩溃。

学习任务三个问题: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 、是否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否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22 、是否违背了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是否违背了资本主义经济规律?33 、是否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改变了、是否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

一个主题:一个主题:

一、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阶级、阶层结构和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

新变化主要表现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 一 )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个体资本所有制

个体资本所有制

股份资本所有制

股份资本所有制

国家资本所有制

国家资本所有制

法人资本所有制

法人资本所有制

1. 劳资关系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对工人的严格控制和残酷剥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

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

工持股。

( 二 ) 在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方面,推行经济民主,实现收入分配的均等化

  2. 分配制度的变化 :

(1) 福利制度 : 建立并实施普

及化、全民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2) 收入分配 : 工人工资水平

有较大提高。

( 三 ) 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1. 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

理企业 , 成为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

2. 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的实际控制者。

3. 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4. 中产阶级队伍不断扩大。

( 四 )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1. 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2. 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 五 ) 政治制度的变化

1. 国家行政机构权限加强 2. 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趋势 3. 重视法制建设 4. 改良主义政党的影响扩大

“只要国家仍然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惟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演说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11 、、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以现代科技革命为标志的生产力迅 猛发展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情况

日本 联邦德国 法国 美国

1951-1975 年 8.8% 4.4% 4.3% 3.2%

90 年代 20%-30%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倍数西欧 美国 日本

1971-1986 年增长倍数 40 45.5 106.7

2 、重要力量: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

2004 年罗马公交人员举行 24小时罢工

2001 年德国交通工人大罢工 2002 年伦敦地铁工

作人员 24小时罢工

2005 年纽约运输工会举行全市大罢工

3 、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力: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也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34 年 11 月 11 日在成立“全国社会正义同盟”上的讲话 )

““ 罗斯福是共产党的代表。美罗斯福是共产党的代表。美国所有的工会都是受莫斯科操纵国所有的工会都是受莫斯科操纵的。”的。” —— ——库林格神父库林格神父

4、改良主义政党的重要作用

改良主义政党的基本政治主张

1 、反对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斗争,将阶级斗争局限于民主框架内。

2 、牺牲效率,追求公平,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3 、缓和劳资双方关系,主张劳资双方沟通对话

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生产力生产力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

决定

决定反作用

反作用

1 、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是人类社会一般规律发展的结果。

为什么当代垄断资本主义会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①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剩余价值规律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内因;

2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②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竞争规律是科技发展的外因;

③科技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社会制度只能起到反作用,而不能起决定作用。

3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并未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不变

劳动隶属资本、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不变

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剥削关系不变

经济危机仍然不可避免

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地位不变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背后的“不变”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改变了其社会性质了吗?

经济:

政治: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私有制不变

资产阶级统治地位不变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不但没有化解,反而不断加剧。

2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并未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社会性质,也未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显示资本主义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但并未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资本主义经济规律。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社会化阶级矛盾 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小结 :如何正确看待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积累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因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启示

““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 ----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马克思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的观点:

·资本主义胜利论;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趋同论; ·社会主义取代论。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资本主义主义生产生产

生产的生产的社会化社会化生产的生产的社会化社会化

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产品的社会化产品的社会化

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私有制私有制

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私有制私有制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过程的私人控制生产过程的私人控制产品的私人支配产品的私人支配

矛盾矛盾

1.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一切冲突的萌芽”。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2 、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

资本集中

冲破私人对生产的控制

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生产集中

派生出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管理人员、机构

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在这一级和叫做社会主义的那一级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级。” ——列宁

4、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1 、任何社会形态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灭亡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2、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

“它(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 但道路是曲折的。 ” ——邓小平

“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卷,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第 288 页

3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总趋势,则是历史的必然走向。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两个决不会”与“两个必然”

““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

思考题1. 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3. 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部分质变?4. 资本输出的实质是什么?5.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

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吗?6.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7. 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是“垂而不死,腐

而不朽”,你怎么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

阅读文献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列宁选集》第 2 卷。列宁:《大难临头,出路何在?》, 《列宁选集》第 3 卷。列宁:《国家与革命》, 第三章 3 ,第四章 4 ,第五章,《列宁选

集》第 3 卷。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 一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分组讨论会上发言》,《人民日报》 (海外版 )2000 年 9月 8 日。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05 年 6月 27 日。

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4 卷。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