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年高考 2017 未来三年考生规模 或将继续逐年下...

Post on 17-Jan-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关注

2017年高考

2017年6月9日 星期五www.xiancn.com 责编 李通 视觉编辑 张淼

校对 无忧 55

本报讯(记者 张潇 实习生 杜倩)6月8日记者获悉,今年西北大学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招收本科生 3250人。招生专业(类)64个,其中文史类专业20个、理工类专业41个、艺术类专业3个。

据悉,西北大学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今年招生,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联合举办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面向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浙江6个省计划招生120人。在12个学科(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新闻传播学类、化学类、物理学类、生物科学类、电子信息类、数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设计学类、历史学类),开展“先学科基础、后专业技能”的分段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今年起单独招生,此前该专业在中国语言文学类中包含。工商管理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今年起文理兼招。

2017年,西北大学承担国家专项、地方专项以及高校专项等招生任务,总计划364人。

优秀本科新生奖励办法为:被该校录取,且高考位次在 600名(文科)和 5000名(理科)以前的考生给予 5000-60000元的奖励;对第一志愿报考该校七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并被录取的考生,在该专业就读期间学费全免,提供高额奖学金,获奖比例 70%,推荐免试研究生比例 50%,并可参加“本、硕、博连读”或“本科免试直博”的英才计划;对第一志愿报考该校哲学专业并被录取的考生,在该专业就读期间学费减半;对报考该校,且文化课成绩排名位于外省(区、市)被录取新生中前6%的考生、陕西省录取新生中排名前3%的考生一次性奖励5000元;以上考生在借阅图书、选择导师、免试推荐研究生、出国留学等方面也享受优惠政策。同时,学校对高中阶段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或文体活动,获省级一等奖以上的考生也有 5000-40000元的奖励。

西北大学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3250人

最后一科英语考试结束后,考生李唯实与前来送花庆祝的妈妈合影。 (记者雷伟东首席记者李明摄)

招 生

本报讯(记者 王昕)2017年,陕西高考共计报名人数31.9万余人,比2016年减少近0.9万人。而陕西高考报考人数已经连续七年出现了下降。昨日,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未来三年受人口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陕西省高考考生规模或将继续逐年下降。

统计数据显示,陕西乃至全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新出生人口逐年减少,导致适龄高中生减少。陕西的出生人口在1990年达到峰值,超过77万人,此后,陕西新生婴儿数量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从2001年至2014年,新生儿数

量进入一个平稳期,出生人口长期保持在每年40万以内。近十年数据显示,陕西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减少。2017

年高考报名人数31.9万余人,2016年32.8万人,2015年34.4万人,2014年 35.5万人,2013年 36.6万人,2012年 37.5万人,2011年38.3万人,2010年37.85万人,2009年40.5万人,2008年 41.4万人。高考报考人数连续七年下降,与此前每年下降幅度相比,2016年较 2015年是下降幅度较大的一年,减少了1.6万人。这一年对应的适龄人口总量比之前年份出现了较大的降幅。

近年出现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减少情况,这是高考适龄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原因,国家及陕西省第三次生育高峰期的考生已基本过了高考期,高考人数的“高峰”已经度过,后续3-5年,高考适龄人口总数可能还会处于下降趋势。

对于“00”后,高考已经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拥有更高的几率进入心仪的院校深造,这是莘莘学子和家长们最大的福音。未来三年受人口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陕西省高考考生规模或将继续逐年下降,直到 2006年前后出生的人口参加高考,高考报名率可能会有微小的提升。

今年我省高考报名人数31.9万余人,已连续七年下降

未来三年考生规模或将继续逐年下降

考 生

未央区辛家庙街道地处市

中心城区东北部,东接欧亚经

济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的浐灞

生态区,西邻举世闻名的唐大

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行政面积

10平方公里,下辖12个社区、1个行政村,常驻人口10万人。

在未央区委、区政府的正

确领导下,辛家庙街道党工委、

办事处深入调研,广泛学习各

地先进经验,以构建“居民生活

幸福圈、社会资源整合圈、党群

干群连心圈、社区服务和谐圈”

为目标,建立了以“三级平台服

务、三大系统保障、三项原则运

行”为统领的“333”工作机制,

以及“一平台一厅、一平台一

站、一平台一队”为核心的“1+1”服务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

“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组

织化协同、精细化服务”的街道

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促进了

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三级平台编织“为民服务网”

辛家庙街道整合综治、司法、信访、公安、工商、城管、民政、计生、劳动保障、安全监管等服务职能,在街道设立了“一中心一厅”,即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一级网格服务管理平台)和便民服务大厅。指挥中心主任由街道主要领导担任,主要负责领导、部署、协调落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社会服务管理事务,督促、指导二级、三级平台的服务管理;便民服务大厅实行各职能部门

“一厅式”办公。辛家庙街道将辖区社区、村和单位按地域划分为十三个网格片组,各网格片组内设立了“一平台一站”,即二级网格服务管理平台和便民服务站。网格片组由社区(村)主任任组长,便民服务站实行“一站式”服务,负责网格片组内的服务管理,监督、指导三级平台开展工作。依据 13个网格片组内居民户数、人数和单位隶属关系,街道辖区划分为 72个网格单元。在网格单元设立了“一平台一队”,即三级服务管理平台和便民服务团队。每网格单元服务管理 300户居民、若干楼栋和单位,并设网格员一名,由社区工作者担任。每楼栋设立了“一长三员”(楼长、党建联络员、治安巡查员、环境保洁员),组成了 72支共计 1080人的服务团队,主要履行信息采集、政策宣传、平安巡查、便民服务、纠纷调解等工作职能。三级网格服务管理平台共配发 PDA移动终端 72部,具有文字、图片、录音上传、命令接收、即时对讲、日志上报等功能,可与一、二级平台即时互通,还设置了《服务事项公示牌》,公开移动终端号码,随时接听群众诉求。

街道、社区(村)、网格单元三级网格服

务管理平台的建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人在网格内、事在网格中的街道“为民服务网”,做到了政令畅通,街道、社区(村)、社会力量上下联动,达到了服务群众更直接的良好效果。

三大系统落实“行政效能革命”

为切实落实“行政效能革命”,保障信息资源完善及辖区内各事项及时办理,辛家庙街道设立了“三大系统”。

基础数据系统 街道建立了动态化基础数据库,将辖区内各类社会信息资源细分为人、地、事、物、组织五大块,135类、288小项200余万条,按照网格划分全部录入到三级服务平台,并实行每月定期更新录入,做到了辖区各类信息底子清、情况明。

信息处置系统 在街道的日常工作中,建立了辖区群众信息诉求的收集—上报—受理—分办—督办—核查—反馈工作流程。服务体系内三级平台可通过内网互联互通,启动处置系统,实现管理服务事项受理及时,办理及时,反馈及时。

即时监控系统 街道整合辖区技防设施,将公安“天网”工程,城市管理“122”视频监控系统和社区矫正对象“司法通”管控系统接入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实现了对辖区重要地段,重点社会面的即时监控和特殊人群的教育管控。

通过建立动态基础数据系统,辛家庙街道的服务管理做到了底数即时清、情况即时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变得更高。同时,通过三级平台联动,整合信息资源,防控网络变得更严密。此外,街道还协调组建了 550人的平安志愿者队伍,不间断巡查,及时排查并发现

问题隐患,有针对地强化重点管控,做到了对社区矫正、严重精神智障等各类重点人群管控到位,对学校、医院等重点部位防范到位,对加油站等重点场所监管到位的“三个到位”,实现了维护平安从“被动反应”向“主动防控”的转变。

三项原则确保闭环式服务

为了让群众知道在哪能办事,该到哪办事,除网格片组服务平台、便民服务站的“一站式”服务外,辛家庙街道还推出了“零时办结”、“当日办结”、“即时介入”的三项原则,使网格员、“一长三员”服务团队与群众融为一体,让群众觉得自己就是网格中的一员,便于“面对面”反映问题,极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效率和群众办事的便捷性。将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与网格员的群众优势结合,实现了信息采集与问题解决一体化运作,进一步提高了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共创平安的质量和效率。

网格单元的三级网格服务平台上,网格员和“一长三员”服务团队每天在各自网格内开展两到三次巡查服务,遇到社区居民关于民生服务、治安防范等反映和诉求,遵照“零时办结”原则,能及时解决的当场解决,做到“零距离”服务。巡查中遇到自己现场无法解决和处置的事项,可通过PDA移动终端将事项信息立即上传至所在社区二级网格服务平台。二级网格服务平台遵照“当日办结”原则,将事项信息及时分转到所在社区(村)便民服务站、物业公司、警务室、志愿者服务团队等办理,做到当日分转,当日办结。对需街道协调解决的重大、重点事项信息,三级平台可直接上传至街道一级网格服务平台。街道一级网格服务

平台根据网格员上报的事项信息,遵照“即时介入”原则,形成《责任分转单》,经指挥中心领导审签,分转到街道相关科室、便民服务大厅或公安、执法、工商、城管、安监等职能部门,责令及时介入、办理落实。办理完毕后,由上报事件网格员用PDA终端进行结单反馈。从而形成了三级平台上报,一、二级平台接收,分转,各级服务力量携手办理处置,三级平台反馈结果的闭环式服务。

辛家庙街道的三级网格化服务平台运行以来,各类高效、快捷的服务,达到了群众说话有人听、困难有人帮、事情有人办、纠纷有人管、公共事务有人理的“五有”目标,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赢得了民心,实现了街道社会治理服务标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治理服务形式由单一型向综合性转变,治理服务手段由传统型向信息化转变。辛家庙先后荣获西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陕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4月25日全国综治中心建设工作交流会上,辛家庙街道还代表陕西省做了视频交流发言。

接下来,他们还将继续完善治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网格员队伍,在信息采集上发力,提升信息多样性;应用大数据思维,在信息分析上发力,把握社会治理规律性;打造精准化服务,在信息应用上发力,着力提升信息的有效性,增强街道对社会治理的统筹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全力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建设国际化中心城区,打造高品质幸福未央而努力奋斗。记者李怡松 通讯员周衍青

建设平安未央加速追赶超越

——未央区辛家庙街道社会治理探索与实践纪实

搭建网格体系 力促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作为新城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的一名年轻法官,王永在短短两年的独立办案生涯内,先后审结了多起大案要案,他勇于担责、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被评为新城区优秀共产党员、全市十大办案标兵,他参与办理的两起刑事案件被评为“全市法院十大典型案例”,并连续两年荣立“个人三等功”。

认真勤奋彰显为民司法的职业操守

刑事审判是社会和谐的最后一道防线,每一名刑事法官都是这道防线的铸就者和捍卫者,“惩恶扬善,保民平安”是每一名刑事法官追求的奋斗目标,要想实现这

一目标,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审判技能,更需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职业操守。2016年,王永审理了一起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被告人、辩护人将近50人,案卷多达70余册,指控的罪名也将近10宗,案件疑难复杂,社会影响也比较大。面对这样一个案件,审判经验尚不是很足的王永从一字一句审阅案卷开始,在办理大量普通案件的间隙,用2个月时间把案卷看了3遍,厘清事实,熟知证据,在撰写判决的过程中,几乎每天上午8点都会准时到办公室电脑前,除了中午吃饭时间,一直到下午6、7点才下班,持续花了 1个月的时间,对80多位证人证言、25名被告人供述及大量物证、书证进行了整合论述,最终经过合议庭的7次讨论修改,形成了一份123页高质

量的判决书。在这个案件中,王永用认真勤奋的工作态度,体现了他为民司法的职业操守。

苦心钻研用铁律柔情治愈社会创伤

一名优秀的法官必然是一名调研能手,王永也不例外,对于他来说,办理一个案件就是学习一类问题,处理一件纠纷就是积累一份经验,判案的过程就是学习充电的过程。在法院工作的5年间,王永阅读了大量审判实践书籍及案例,所以在遇到疑难复杂案件时,他能够在大脑里及时“检索”相关判例,案件审结后,也能运用充足的理论知识分析实践中的问题。他撰写的

多篇案例分析,被评为省市优秀调研文章,并在《中国审判》、《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三秦审判》、《西安审判》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20余篇。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改革,而这项改革的核心是“庭审实质化”,就是将定罪量刑的全部证据及所有争议焦点都在法庭上进行充分辩论,而刑事法官作为“辩论会”的主持人,不仅要善于总结控辩双方的主旨意见,更要积极发掘潜在问题交由双方辩论。王永经常说:

“律师才是法官最好的帮手。”在庭审时,他总会认真听取控辩双方的辩论,并多次采纳辩护人的意见,将案件改变定性。其实,法官和医生一样,医生医治的是身体的病痛,而法官则是在医治社会顽疾。“每次刑事判决虽然可能会带来惩罚,但我更希望那是一种救赎。”王永告诉记者,“判一个人很容易,但救一个人非常难,法律不仅包含铁律,也充盈着柔情,法官判案的过程就是在治愈社会创伤,也是在劝说浪子回头,更是在维护社会的安宁。” 记者李怡松

追赶超越进行时我为法袍添光彩 惩恶树正义 扬善保平安

——记新城区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王永

6月 2日,一名男子因在诉讼服务中心扰乱正常的法院工作秩序、公然辱骂立案工作人员,被雁塔区法院依法决定拘留七日。

据了解,当天17时,张某在雁塔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办理立案业务时,在工作人员重复呼叫其抽取的排队号码后,未前去立案窗口办理业务,且过号后强行插队。

在工作人员向其释明一旦过号需重新抽取号码排队后,张某仍不听劝阻,并多次侮辱、谩骂立案工作人员,干扰其他当事人立案,致使立案窗口无法正常工作,对立案大厅群众办理业务造成恶劣影响,严重扰乱立案秩序。雁塔区法院认为,张某无端侮辱、谩骂工作人员,严重妨碍诉讼服务中心工作秩序,故依法决定对张某拘留七日。

雁塔区法院工作人员表示,广大当事人应以平和理性的心态和行为,去行使自己的权利,绝不能越过法律的界限。诉讼服务中心是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工作平台和化解纠纷的前沿阵地,是法院办公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依法维护登记立案秩序,对干扰立案秩序的违法行为应依法制裁。依法诉讼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合

法权益,但应该通过正当途径,依照法定程序和合理方式进行。司法人员的人格尊严关乎司法权威的具体实现,必须得到社会的自觉维护。诉讼参与人应当在自起诉阶段开始的诉讼全过程内均通过法定程序行使自己的权利,如果不依法参与诉讼活动,扰乱法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记者李怡松

雁塔区法院及时处置一起扰乱立案秩序的事件

本报讯(记者 李怡松)为了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检察院建设,增强未央检察队伍的文化自信,6月6日,未央区检察院举办了主题为“开卷闻墨香”的检察官读书活动。活动分为朗诵与读书交流两个部分。干警们登台交流读书体会,朗诵了经典诗作和精彩文章。他们交流内容多样,涉及法律、大众心理等种类,并结合自身体会和工作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各自的心灵感悟。据悉,这是未央区检察院连续举办的第十届检察官主题读书活动,从开始的“泛读”营造全院读书氛围,到2015年转向侧重法律和检察业务的“精读、专读”,检察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多名检察官在国家级、省级检察机关业务竞赛中脱颖而出,多项亮点、品牌工作获得了最高检和省、市检察院的肯定,整体工作位居全市检察系统前列。

未央区检察院举办“开卷闻墨香”读书活动

本报讯(记者 李怡松)为搞好全省人民陪审员经常性的培训教育工作,使他们不断了解参与日常审判工作的法律知识,昨日下午,省高院政治部组织开展了专题培训活动。此次授课培训主会场设在碑林区法院视频会议室,授课采取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全省其它法院各自组织同步收看、收听。据了解,参与培训的人员包括法院在册的人民陪审员、政工人员等,现场座无虚席。培训活动中,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施鹏鹏讲授了《证据规则及适应》,国家法官学院胡云红教授讲授了《世界各国陪审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参与培训的人员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对以后开展审判工作受益良多,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参审能力。

省高院组织开展人民陪审员培训碑林区法院成授课主会场

近千人参会、六百余名干部结对帮扶、六大方案同步落实……6月 8日,灞桥区召开 2017年脱贫攻坚精准帮扶工作推进会,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的同时,将全区 6百余名科级以上干部纳入“脱贫一盘棋”,实行“3+1”结对帮扶办法,提出“6+1”扶贫实施方案,并从考核制度及工作纪律中予以严格规范,不仅进一步推动了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化,更为灞桥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帮扶“3+1” 不脱贫帮扶不脱钩

在前期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灞桥区已经全面完成了对扶贫对象的精准核实和数据清洗工作,为使帮扶工作落到实处、真正精准,灞桥区结合区域实际制定了《灞桥区

“3+1”精准帮扶实施方案》,以三名帮扶人结对帮扶一名贫困户的方式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通过核查,灞桥区确定了631户重点帮扶对象,考虑到一对一帮扶的能力局限和易产生工作疏漏的问题,灞桥区创新性地提出了“3+1”帮扶模式,即一户贫困户确定三名帮扶责任人,包括一名处级或科级干部,一名三委会成员或热心人士,一名亲属或近邻,以广泛调动各方面力量的方式帮助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为了使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灞桥区制定了详细的结对

帮扶名单,确定了全区 319名处级领导和 295名科级干部参与结对帮扶,并要求签订《干部帮扶责任书》,写出书面帮扶计划,同时做出“贫困户不脱贫,帮扶不脱钩”的庄严承诺。在工作中,每名干部每周至少一次询问帮扶群众生活情况,每月至少两次入户开展帮扶,向帮扶群众宣传惠农政策、制定脱贫规划、解决实际困难。同时,村三委会干部实行“一线工作制”,利用地缘、人缘、亲缘等的便利优势常访贫困户、协调落实惠民政策,并帮助其转变“等靠要”的观念,真正做到扶贫先扶志。

脱贫“6+1” 各项惠农政策同步落实

帮扶人员确定,帮扶措施也在同步跟进。为了把准每名贫困群众的“贫困脉搏”、切实有效帮扶到位,灞桥区打出精准帮扶“组合拳”,在实行精准帮扶“3+1”方案的同时,还制定了健康扶贫工作、创业担保贷款扶贫工作、公共就业结对扶贫工作、社会保障兜底工作、农村低收入困难户危房改造工作等六大实施方案,除此之外,还在洪庆山开展移民搬迁工程,以“6+1”的全面帮扶模式开启脱贫攻坚工作新阶段。

在创业担保贷款扶贫工作中,灞桥区专门设立了“精准扶贫基金”,用于为贫困户创业担保贷款提供反担保,并向吸纳带动贫困劳动力创业就业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推进“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的实现。在公共就业

结对扶贫工作中,灞桥区采取“一户一策 一人一策”的办法为贫困劳动力免费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就业岗位信息、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确保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群众全部就业。同时,健康扶贫将建立健全“四重保障制度”,保证新合疗和大病保险覆盖率达到 100%;社会保障兜底工作将对五保户、孤老、残疾人等群体实行分类施策,做好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资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危房改造工作将对房屋进行鉴定分级,住户自行改造的可给予补助,拆除新建的确保新建到位,让贫困群众住得安心。

考核+纪律 制定考核制度明确奖惩

脱贫攻坚,重在落实、贵求实效。为了让各项扶贫任务落地生根,灞桥区专门制定了干部考核制度,对考核优秀的将进行通报表扬,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通报批评。同时,区委组织部还将村三委会帮扶干部纳入村组党建考核,对帮扶成效突出的将给予表彰奖励。对热心人士、亲属近邻的帮扶也将由三委会给予督促落实,工作开展扎实的同样会受到表彰奖励,以激发和调动帮扶者的积极性。

灞桥区纪委也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严明工作纪律,加大对各级帮扶干部的督导检查工作力度,强化问责追责,使脱贫攻坚工作真正做到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精准帮扶做加法 拓宽群众脱贫路灞桥区召开2017年脱贫攻坚精准帮扶工作推进会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