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学会astronomy.pmo.cas.cn/xhcb/hx/201107/p... · web view中国天文学会/南京...

Post on 30-Nov-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第 29 期 2009 年 12 月 ___________

目 录1.中国天文学会十一届五次常务理事会议纪要.........................................................3

2.中国天文学会十一届六次常务理事会议及十一届四次理事会议纪要..........................8

3.中国天文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十一届三次工作会议纪要.......................................16

4.2009 年新会员名单........................................................................................22

5.2009 年 IAU 新会员名单.................................................................................23

6.中国天文学会 2010 年活动计划表....................................................................26

7.中国天文学会 2009 年工作总结.......................................................................30

8.综合报道:1)中国天文学会 2009 年学术年会总结............................................................36

2)2009 国际天文年新闻发布.........................................................................38

3)参加 IAU 第 27 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情况总结................................................43

4)探索宇宙关注天空 2009 年国际天文年纪念大会举行......................................52

5)第二届中国天文学会“黄授书奖”评奖揭晓...................................................54

6)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1

《海峡两岸天文学名词》工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纪要........................................55

7)2009 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成都召开..........................................................57

8)中国天文学会空间天文和高能天体物理专业委员会“星系核中的超大质量双黑洞及其并合会议”在北京召开...................................58

9)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专业委员会“多波束射电接收时代的天体物理会议”纪要...................................................59

10)2009 年 7 月 20 日-23 日,中国天文学会仪器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三届“海峡两岸天文望远镜及仪器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海宁市召开..........................61

11)日冕动力学国际会议于 2009 年 7 月 23-26 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63

12)中国天文学会恒星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热亚矮星及相关天体国际会议于 2009 年 7 月 19-25 日在上海举行..........................................................64

13)“致密星与 QCD 相图国际研讨会”会议总结..............................................69

中国天文学会十一届常务理事会(以姓氏笔划为序)

理 事 长:赵 刚副理事长:严 俊 李 焱 张双南 洪晓瑜 崔向群秘 书 长:李向东常务理事兼司库:鲁春林常务理事:赵 刚 严 俊 李 焱 张双南 洪晓瑜

2

崔向群 李向东 鲁春林 王 娜 卢炬甫陈 黎 朱 进 吴学兵 赵永恒 袁业飞郝晋新 郭 际 董国轩

顾 问:方 成副秘书长:孟红宇(专职)梁艳春秘书处成员:李向东 孟红宇(专职) 梁艳春秘书处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 2 号中国天文学会邮编:210008 电话:025-83332133(兼 FAX)Email: cas.nj@pmo.ac.cn

网址:http:// astronomy.pmo.cas.cn

中国天文学会十一届五次常务理事会议纪要中国天文学会十一届五次常务理事会议于 2009 年元月 10 日下午在北京天

文馆顺利召开,参加会议人员有:赵刚、方成、李焱、朱进、崔向群、李向东、陈黎、吴学兵、袁业飞、董国轩、孟红宇、梁艳春等,李向东秘书长主持了本次会议,会议就以下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

一、赵刚理事长讲话。主要强调 2009 年中国天文学会将要抓好的几项大事,即:国际天文年各

3

项工作,国际天文年纪念大会、日全食观测、2009 学术年会、组团参加 IAU 大会等。

二、李向东秘书长组织传达学习中国科协“关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 50 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

三、讨论安排 2009 年国际天文年纪念大会筹备工作。纪念大会的时间:暂定 2009 年 4 月下旬某日上午半天,约两小时(具体

时间将同中国科协联系后决定)。地点:北京人民大会堂。主办单位: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协办单位: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承办单位:中国天文学会、国家天文台。活动负责人:赵刚、李向东。

纪念大会邀请报告人:IAU 主席、当选主席、IAU正、副秘书长、苏定强院士等。

大会拟邀请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出席纪念大会,并请中国科协协调邀请事宜。

纪念大会规模:约 1000 人。主题:探索我们的宇宙。四、李向东秘书长介绍向中国科协等有关部门汇报协调 2009 国际天文年

工作的情况。2008 年 11 月 25 日和 2009 年元月 7 日,中国天文学会赵刚理事长、李向

东秘书长和朱进馆长及学会秘书处孟红宇同志等,先后两次专程到中国科协 ,4

就 2009 国际天文年的各项工作向科协学会学术部、国际部、科普部、调宣部、办公厅等领导做了详细汇报。随后,中国天文学会就 2009 国际天文年活动方案,向中国科协请示。“2009 国际天文年活动方案的请示”得到中国科协邓楠书记的批示,请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牵头,联合科协各部门负责支持此项工作。中国科协建议中国天文学会成立学会层面的领导工作组,具体负责 2009 国际天文年各项工作。中国科协将给予一定的经费和宣传等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五、听取了朱进馆长介绍 2009 年国际天文年活动进展情况的报告。六、讨论日全食活动的组织、宣传工作。

1.请朱进常务理事和颜毅华理事负责联系请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组织宣传活动,并尽快制定活动方案,报学会常务理事会。并建议在中央电视台制作、播放观看日全食的护眼公益广告。 2.请各单位高校积极支持参与全国天文单位开放日活动。 3.请朱进常务理事负责联系中央电视台,在第 10套节目上报道国际天文年各项活动。

七、讨论安排 2009 年学术年会筹备工作。 时间:2009 年 10 月 16 日—18 日 大会期共 3 天。即 16 日全天为大会邀请

报告,17 日全天为分会场报告,18 日全天参观。地点:河南开封市

15 日上午常务理事会议、下午理事会议。决定国际天文年专题报告会和年会合并举办。根据专业分类,将分六个分会场:即 1. 射电天文分会,2. 太阳、行星分会,

3. 恒星分会,4. 仪器、天力、天测分会场,5. 高能分会场,6. 星系、宇宙分会场。5

由李焱副理事长和吴学兵常务理事负责年会报告并制定具体计划,崔辰州负责年会网站工作。

年会收取注册费:中国天文学会会员 400 元,学生 200 元,家属 200 元,非中国天文学会会员 500 元。

年会拟设三个高级科普报告,报告人即:方成院士、陆埮院士、张双南教授等。由李向东秘书长负责年会论文摘要的编印工作。八、讨论安排组团参加 2009 年 IAU27 届大会事宜。

1.请各单位报送退出 IAU 人员名单。2.同意各单位推荐的 IAU 新会员名单,还未报名单的单位,请尽快补报。3.为了在 27 届 IAU 大会上,宣传在北京举办的 IAU28 届大会,由李向东

秘书长和孟红宇负责编制宣传小册子。4.由李向东秘书长负责在 IAU27 届大会上宣传中国的展板工作。5.请各单位报送参加 27 届 IAU 大会参会人员名单。九、讨论修订中国天文学会“黄授书奖”章程和讨论决定第二届“黄授书

奖”评委会名单。 1、考虑到学科分布,决定“黄授书奖”评委增加至七人。并对中国天文学

会“黄授书奖”章程进行了相应的修改(“黄授书奖”章程修改稿见附件)。 2、经中国天文学会黄授书奖第一届评选委员会建议和常务理事讨论,商定第二届“黄授书奖”评委会名单:

方成(主席)、杨戟、廖新浩、吴学兵、邓李才、朱永田、朱宗宏十、听取学会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编辑的《中国天文学会史》书稿评审结

6

果的汇报。一致认为,目前需主要抓好学会史料收集工作,成立史料收集组,开展

收集资料工作,拟请苏洪钧任组长,组员:吴美霞、梅苞、江晓原、孟红宇等。顾问:王绶琯、叶叔华、曲钦岳、方成。

十一、听取赵刚理事长介绍中国天文学会组团参加美国天文学会(AAS)年会的情况。

中国天文学会十一届五次常务理事会议2009 年元月 10 日

附件 1:

中国天文学会黄授书奖章程(中国天文学会十一届五次常务理事会讨论修订)

一、宗旨为纪念黄授书先生,促进中国天文学的发展,鼓励并表彰在天文学研究中取得突出成

果的年轻天文学家,中国天文学会特设立黄授书奖。

二、奖金的来源天文学会以黄授书先生遗赠设立专项基金,并接受海内外团体和个人的捐赠。

三、奖励范围、名额及奖金数额

7

黄授书奖每两年颁发一次,授予在天文学研究中取得突出成果的四十岁以下的中国天文学家,其获奖工作应主要在国内完成。奖金为五万元人民币。

四、评选委员会评选委员会由学会聘请七名天文学家组成,每届二年,连任期最长不超过二届。新任

委员可由上届评选委员会建议,由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

五、评奖程序    ⒈ 邀请提名获奖候选人,不接受自我提名;提名人需提供正式的书面材料。    ⒉ 评选委员会对正式的获奖候选人,根据其研究成就进行评议,经无记名投票,过半数者为当年的获奖人;无过半数者,则当年暂付阙如。

⒊ 评选结果报天文学会核准,由天文学会颁发奖金及奖状。

六、本章程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会。

中国天文学会十一届六次常务理事会议8

及十一届四次理事会议纪要中国天文学会十一届六次常务理事会议及十一届四次理事会议于 2009 年 10 月 15 日

在河南省开封市汴京饭店顺利召开。参加会议人员有:赵刚、严俊、张双南、李向东、鲁春林、

朱进、陈黎、吴学兵、赵永恒、袁业飞、郝晋新、董国轩、王建民、卞毓麟、朱永田、苏宜、汪克敏、

汪景琇、张波、高煜、彭勃、韩占文、韩金林、程福臻、颜毅华、王宜、牛西岭、王凯、孟红宇、梁

艳春等,李向东秘书长主持了本次会议,会议主要内容如下:一、赵刚理事长讲话,针对本次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合并召开,参会人员多、内容丰富

主要包括筹备 IAU 大会、换届工作等,望大家积极参与,多提宝贵意见。二、听取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鲁春林书记传达中国科协有关文件。

三、听取了开封市科技局牛西岭局长代表中国天文学会 2009 年学术年会承办单位开封

市市政府介绍年会筹备工作情况汇报。 听取中国天文学会 2009 年学术年会地方组委会王宜主席介绍年会筹办过程及学术年会

期间“开封星”命名活动安排。四、建议 2010 年上半年召开常务理事会,商议 2010 年学术年会和第十二次全国会员

9

代表大会时间、地点、承办单位等筹备工作。五、听取十一届三次组委会议情况汇报,审批通过中国天文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

表大会代表和十二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产生办法、学会章程修改意见的报告,见附件。六、审批吸收 2009 年 99 名新会员,见附件。七、讨论安排“十二大”的评奖工作,决定由常务理事会负责“十二大”的评奖工作。八、听取中国天文学会第二届黄授书奖评委会的汇报,审批通过中国天文学会第二届

黄授书奖评审结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中心王俊贤教授为中国天文学会黄授书奖

第二届(2009 年度)获奖人。九、审批通过中国天文学会 2010 年工作、学术活动计划,见附件。十、听取李向东秘书长介绍中国天文学会组团参加 IAU 大会情况。第 27 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 2009 年 8 月 3-14 日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召开。中国

天文学会组团 60 多名代表参加了大会。赵刚理事长任代表团团长,张双南副理事长、李向

东秘书长任副团长,IAU副主席方成院士任顾问。有 22 位中国天文学家在新一届 IAU 委员

会中任职。我国推荐的 105 名新会员全部为 IAU 接受。在大会期间,中国天文学会设立了专门的展台,通过大会报告、张贴墙报、视频播放、

详细讲解及纪念品发放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了中国天文学的蓬勃发展,介绍了北京 2012

10

年 IAU 大会的筹备情况、北京城市及会议场馆周边的交通住宿饮食等。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

赵刚研究员在闭幕式上发表讲话,向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发出了诚挚的邀请。十一、听取 2012 年 IAU 大会筹备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1. 参照在捷克布拉格及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前两届 IAU 大会的情况,以及中国天

文学会常务理事会讨论,2009 年 12 月,成立了第 28 届北京 IAU 大会的筹备委员会、组

织委员会、地方组织委员会,名单如下:筹备委员会: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基金委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具体名单待定),中国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王绶琯、

叶淑华、曲钦岳及前任理事长方成、苏定强等组成。组织委员会:将由中国天文学会本届及下届常务理事及国内各主要天文单位负责人组成,考虑到工

作的连续性,组织委员会的主席将由本届和下届理事长共同担任,名单如下:常务理事为

赵刚、严俊、李焱、张双南、洪晓瑜、崔向群、李向东、鲁春林、王娜、卢炬甫、朱进、陈黎、吴学

兵、赵永恒、袁业飞、郝晋新、郭际、董国轩;单位领导为汲培文、廖新浩、杨戟、甘为群、朱宗

宏、韩占文、丁明德;以及下届常务理事会成员。

11

地方组织委员会:第 28 届 IAU 大会将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承办,目前确定的地方组织委员会成员

包括:赵刚、薛随建、王俊杰、梁艳春、刘玉娟、云小珊、李海宁。2.会议主要内容包括:大会专题研讨会、联合讨论会、特别会议、青年天文学家会议、

女天文学家会议、科学与商务会议以及特邀演讲等。3.2010 年 1 月,确定将承办第 28 届北京 IAU 大会的国际专业会议公司(PCO)为迈

氏会展服务有限公司(MCI)。十二、讨论了申请 2012 年 IAU 大会专题研讨会、联合讨论会和特别会议等事宜。

中国天文学会十一届六次常务理事会议及十一届四次理事会议2009 年 10 月 15 日

附件:

中国天文学会章程修改报告(中国天文会十一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及四次理事会议讨论通过)

1.学会章程第二章第六条中的第(七)条原文为:“反映会员的意见和

12

要求,维护天文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组织天文工作者参与国家有关科技政策、法规及事务的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工作;”修改为:“反映会员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维护会员和

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2.增加学会章程第二章第六条中的第(八)条:“组织会员和科学技术

工作者对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法规制定和国家事务,提出科技建议,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3.学会章程第二章第六条原(八)条改为(九)。4.学会章程第三章第八条(一)个人会员中第 4条原文为:“热心天文

事业并积极支持本会工作的领导干部;”修改为:“热心天文事业并积极支持本会工作,并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管

理工作者;”5.学会章程第四章第十四条原文为:“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会员

民主选举或协商产生。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并完成理事会换届。在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为加强领导应成立临时党组织。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召开时,须经理事会研究决定或经 2/3 以上会员代表提议,并征得中国科协和登记管理机关同意。延期最长不超过壹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原则上须有 2/3 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13

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通过方能生效。”修改为:“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会员民主选举或协商产生。全国会

员代表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并完成理事会换届。在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为加强领导应成立临时党组织。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召开时,须经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作出决定,报中国科协批准。提前或延期最长不超过壹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原则上须有 2/3 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通过方能生效。制定和修改章程,须经到会会员代表 2/3 以上表决通过。”

6.学会章程第六章第二十九条原文为:“对本会章程的修改,须有 10 名以上会员联名提议或根据中国科协的建议,经理事会研究同意报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审议。修改为:“对本会章程的修改,须有 10 名以上会员联名提议或根据中国

科协的建议,经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同意报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审议。7.学会章程第七章第三十二条原文为:“本会终止前,须在中国科协及

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中国科协和登记管理机关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修改为:“本会终止前,须在中国科协及挂靠单位等部门的指导下成立清

14

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中国科协和登记管理机关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附件:“十二大”代表和理事候选人产生办法

(中国天文会十一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及四次理事会议讨论通过)一、关于“十二大”代表1、关于“十二大”代表名额分配(共 186 名)。(1)按会员数比例(30:1)分配各地的代表 75 名。

其中:北京 18,上海 10,江苏 16,云南 7,陕西 3,安徽 4,湖北 5,新疆 3, 广东 3,福建 2, 河南 1,长春 2,天津 1

(2)十一届理事是当然代表,共 53 人。赵 刚、严 俊、李 焱、张双南、洪晓瑜、崔向群、李向东、鲁春林、王 娜、卢炬甫、朱 进、陈 黎、吴学兵、赵永恒、袁业飞、郝晋新、郭 际、董国轩、方 成、丁明德、王建民、卞毓麟、邓李才、刘承志、冯珑珑、孙小淳、朱永田、朱宗宏、许敖敖、江晓原、陈 力、苏 宜、吴 斌、汪克敏、吴海涛、汪景琇、张 波、张 晋、周济林、钟 敏、郑广生、高 煜、常 进、黄光力、曹新伍、黄润乾、彭 勃、韩占文、韩金林、景益鹏、程福臻、颜毅华、薛随建。

15

(3)每个团体会员单位可推选代表 1 名,共 23 名。(4)每个地区的会员托管组织(省市天文学会及天文小组)可推选代表

1 名,共 15 名。(5)为平衡代表的地区、学科和年龄结构,常务理事会另可推选的代表,

限 10 名以内。(6)常务理事会商请的特邀代表,限 10 名以内。(7)除上述正式代表和特邀代表外,非正式代表的理事候选人,各个专

业、 工作委员会的正副主任及四个刊物编辑部成员中无正式代表的可推派 1

人,作为列席代表。(8)常务理事会特邀台湾代表,港澳地区可以推荐理事候选人。二、关于十二届理事候选人名额分配(共 71 名)(1)按会员比例(100:1)分配给各地区理事候选人 23 名。

其中:北京 6,上海 3,江苏 5,云南 2,陕西 2,安徽 1,湖北 1,新疆1,广东 1,福建 1,长春 1。

(2)专业委员会可推选理事候选人 1 名,共 11 名。(3)天文普及工作委员会可推选理事候选人 1 名。

16

(4) 十一届理事中可连任的理事是当然理事候选人,共 31 名。即:赵 刚、李 焱、洪晓瑜、崔向群、王 娜、袁业飞、王建民、刘承志、孙小淳、朱永田、朱宗宏、许敖敖、江晓原、陈 力、苏 宜、吴 斌、汪克敏、吴海涛、汪景琇、张 波、周济林、钟 敏、郑广生、高 煜、常 进、黄光力、曹新伍、彭 勃、韩占文、韩金林、颜毅华。

(5)为平衡理事候选人的学科、地区和年龄结构,常务理事会另可推选的理事候选人,限 5 名以内。

(6)“十二大”代表可联名推荐理事候选人。50 名代表可联合推荐 1 人,每名代表限推荐 1 人。

三、关于十二届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候选人(一)应具备的条件1.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在本专业学科和业务领域内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著名专家或有较大影响的人士。3.热心学会工作,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17

4.工作作风民主。(二)产生办法由十一届常务理事会在十二届理事候选人中选举或协商产生十二届理事

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候选人,拟作为“十二大”选举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候选人的建议名单。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还需符合下列规定:

1.理事长、副理事长最高任职年龄原则上(届满时)不得超过 70周岁,秘书长任职年龄(届满时)不得超过 65周岁,不得兼任两个学会的理事长和法定代表人。

2.理事长不得连任,副理事长,秘书长任期不得超过两届。3.担任社团负责人以上领导职务不得超过 3个。4.党政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兼任社团负责人及分支机构负责人,应按干

部管理权限报批。

18

附件:2009 年新会员名单

(中国天文会十一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及四次理事会议讨论通过)北京 23 名

陈冬妮 曹 晨 胡绍明 尹红星 燕 琳 张承民 王晓倩 刘燕燕 刘立勇王 森 杜翠花 薛艳杰 尚仁成 刘国卿 杨 洋 张有宏 张 智 韩 冬冯 骅 刘聪展 季建峰 杨 东 吴普训 刘晓群 郑晓年 于英杰 章骏平

江苏 50 名熊永清 江治波 伍 健 郑宪忠 徐 烨 盘 军 王 歆 李 阳 马剑波孙继先 吴雪峰 张爱铖 王 敏 马 涛 邵 琅 罗庆宇 祁 石 张 颢张 虹 汪克敏 陈向阳 金志平 杜秋生 王利明 徐晓燕 段文英 张 文李 婧 林镇辉 娄 铮 敖宜平 宋其武 李建平 成 灼 蒋丽萍 许占伟平一鼎 史建春 陆 昊 张 笋 薛蓉蓉 汪宏波 周团辉 黄 宇 王 英李 颖 窦江培 白 华 郭海兵 苏 嘉

新疆 6 名田 征 周 霞 高明飞 吕国梁 朱春花 张 军

福建 2 名19

陈晓云 薛 力陕西 7 名 刘亚枬 符彦飙 孙爱民 赵爱萍 赵当丽 王文利 侯 雷长春 1 名 胡 静广州 4 名 廖伟迅 冯 丹 刘华新 刘忠毅 江西 2 名

刘笑兰 胡 波

共计 99 名新会员

中国天文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十一届三次工作会议纪要

中国天文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十一届三次工作会议于 2009 年 8 月 26 日20

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与会人员:王 娜、纪晓禾、景海荣、林 清、王金锁、李 旻、陆 山、刘建荣、陆 洋、尤 仪、宋华刚、梁尔生、梁援利、亓 勇、孟红宇等,组委会主任纪晓禾主持了本次会议,会议主要内容:

一、认真学习中科协发学字[2007]44 号文件关于印发《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组织通则(试行)》通知。

二、对照《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组织通则(试行)》要求,结合本学会具体情况,经会议讨论,一致同意对学会章程进行如下修改:

1.学会章程第二章第六条中的第(七)条原文为:“反映会员的意见和要求,维护天文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组织天文工作者参与国家有关科技政策、法规及事务的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工作;”

修改为:“反映会员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维护会员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2.增加学会章程第二章第六条中的第(八)条:“组织会员和科学技术工作者对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法规制定和国家事务,提出科技建议,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3.学会章程第二章第六条原(八)条改为(九)。4.学会章程第三章第八条(一)个人会员中第 4条原文为:“热心天

文事业并积极支持本会工作的领导干部;”修改为:“热心天文事业并积极支持本会工作,并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

21

管理工作者;”5.学会章程第四章第十四条原文为:“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会

员民主选举或协商产生。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并完成理事会换届。在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为加强领导应成立临时党组织。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召开时,须经理事会研究决定或经 2/3 以上会员代表提议,并征得中国科协和登记管理机关同意。延期最长不超过壹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原则上须有 2/3 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通过方能生效。”修改为:“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会员民主选举或协商产生。全国会

员代表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并完成理事会换届。在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为加强领导应成立临时党组织。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召开时,须经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作出决定,报中国科协批准。提前或延期最长不超过壹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原则上须有 2/3 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通过方能生效。制定和修改章程,须经到会会员代表 2/3 以上表决通过。”22

6.学会章程第六章第二十九条原文为:“对本会章程的修改,须有 10

名以上会员联名提议或根据中国科协的建议,经理事会研究同意报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审议。修改为:“对本会章程的修改,须有 10 名以上会员联名提议或根据中国

科协的建议,经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同意报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审议。7.学会章程第七章第三十二条原文为:“本会终止前,须在中国科协

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中国科协和登记管理机关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修改为:“本会终止前,须在中国科协及挂靠单位等部门的指导下成立

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中国科协和登记管理机关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讨论通过关于“十二大”代表和理事候选人的推选报告,并交常务理事会审定。

1.关于“十二大”代表名额分配(共 186 名)。(1)按会员数比例(30:1)分配各地的代表 75 名。

其中:北京 18,上海 10,江苏 16,云南 7,陕西 3,安徽 4,湖北 5,新疆 3, 广东 3,福建 2, 河南 1,长春 2,天津 1

(2)十一届理事是当然代表,共 53 人。23

赵 刚、严 俊、李 焱、张双南、洪晓瑜、崔向群、李向东、鲁春林、王 娜、卢炬甫、朱 进、陈 黎、吴学兵、赵永恒、袁业飞、郝晋新、郭 际、董国轩、方 成、丁明德、王建民、卞毓麟、邓李才、刘承志、冯珑珑、孙小淳、朱永田、朱宗宏、许敖敖、江晓原、陈 力、苏 宜、吴 斌、汪克敏、吴海涛、汪景琇、张 波、张 晋、周济林、钟 敏、郑广生、高 煜、常 进、黄光力、曹新伍、黄润乾、彭 勃、韩占文、韩金林、景益鹏、程福臻、颜毅华、薛随建。

(3)每个团体会员单位可推选代表 1 名,共 23 名。(4)每个地区的会员托管组织(省市天文学会及天文小组)可推选代表

1 名,共 15 名。(5)为平衡代表的地区、学科和年龄结构,常务理事会另可推选的代表,

限 10 名以内。(6)常务理事会商请的特邀代表,限 10 名以内。(7)除上述正式代表和特邀代表外,非正式代表的理事候选人,各个专

业、 工作委员会的正副主任及四个刊物编辑部成员中无正式代表的可推派 1

人,作为列席代表。(8)常务理事会特邀台湾代表,港澳地区可以推荐理事候选人。

2.关于十二届理事候选人名额分配(共 71 名)24

(1)按会员比例(100:1)分配给各地区理事候选人 23 名。其中:北京 6,上海 3,江苏 5,云南 2,陕西 2,安徽 1,湖北 1,

新疆 1,广东 1,福建 1,长春 1。(2)专业委员会可推选理事候选人 1 名,共 11 名。(3)天文普及工作委员会可推选理事候选人 1 名。(4)十一届理事中可连任的理事是当然理事候选人,共 31 名。即:

赵 刚、李 焱、洪晓瑜、崔向群、王 娜、袁业飞、王建民、刘承志、孙小淳、朱永田、朱宗宏、许敖敖、江晓原、陈 力、苏 宜、吴 斌、汪克敏、吴海涛、汪景琇、张 波、周济林、钟 敏、郑广生、高 煜、常 进、黄光力、曹新伍、彭 勃、韩占文、韩金林、颜毅华。

(5)为平衡理事候选人的学科、地区和年龄结构,常务理事会另可推选的理事候选人,限 5 名以内。

(6)“十二大”代表可联名推荐理事候选人。50 名代表可联合推荐 1 人,每名代表限推荐 1 人。

四、审议 2009 年申请加入中国天文学会会员资格。经逐个审议,符合入会条件的共有 99位,并报请常务理事会审定。(2009 年新会员名单见附件)25

五、根据科协文件和学会章程规定,学会调整会费须经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组委会提醒学会理事会,如果考虑调整会费,请于会员代表大会之前讨论决定,已备会员代表大会批准。

六、本次会议得到大连市青少年宫张丽洁主任、胡静老师及鞠向东主任等的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会议顺利成功召开,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天文学会十一届三次组织工作委员会议2009 年 8 月 26 日

26

附件:2009 年新会员名单

北京 23 名陈冬妮 曹 晨 胡绍明 尹红星 燕 琳 张承民 王晓倩 刘燕燕 刘立勇 王 森 杜翠花 薛艳杰 尚仁成 刘国卿 杨 洋 张有宏 张 智 韩 冬冯 骅 刘聪展 季建峰 杨 东 吴普训 刘晓群 郑晓年 于英杰 章骏平

江苏 50 名熊永清 江治波 伍 健 郑宪忠 徐 烨 盘 军 王 歆 李 阳 马剑波孙继先 吴雪峰 张爱铖 王 敏 马 涛 邵 琅 罗庆宇 祁 石 张 颢张 虹 汪克敏 陈向阳 金志平 杜秋生 王利明 徐晓燕 段文英 张 文李 婧 林镇辉 娄 铮 敖宜平 宋其武 李建平 成 灼 蒋丽萍 许占伟平一鼎 史建春 陆 昊 张 笋 薛蓉蓉 汪宏波 周团辉 黄 宇 王 英李 颖 窦江培 白 华 郭海兵 苏 嘉

新疆 6 名田 征 周 霞 高明飞 吕国梁 朱春花 张 军

福建 2 名 陈晓云 薛 力陕西 7 名 刘亚枬 符彦飙 孙爱民 赵爱萍 赵当丽 王文利 侯 雷长春 1 名 胡 静27

广州 4 名 廖伟迅 冯 丹 刘华新 刘忠毅 江西 2 名

刘笑兰 胡 波

共计 99 名新会员

2009 年新会员名单(中国天文会十一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及四次理事会议讨论通过)

北京 23 名陈冬妮 曹 晨 胡绍明 尹红星 燕 琳 张承民 王晓倩 刘燕燕 刘立勇 王 森 杜翠花 薛艳杰 尚仁成 刘国卿 杨 洋 张有宏 张 智 韩 冬 冯 骅 刘聪展 季建峰 杨 东 吴普训 刘晓群 郑晓年 于英杰 章骏平

江苏 50 名熊永清 江治波 伍 健 郑宪忠 徐 烨 盘 军 王 歆 李 阳 马剑波

28

孙继先 吴雪峰 张爱铖 王 敏 马 涛 邵 琅 罗庆宇 祁 石 张 颢张 虹 汪克敏 陈向阳 金志平 杜秋生 王利明 徐晓燕 段文英 张 文李 婧 林镇辉 娄 铮 敖宜平 宋其武 李建平 成 灼 蒋丽萍 许占伟平一鼎 史建春 陆 昊 张 笋 薛蓉蓉 汪宏波 周团辉 黄 宇 王 英李 颖 窦江培 白 华 郭海兵 苏 嘉

新疆 6 名田 征 周 霞 高明飞 吕国梁 朱春花 张 军

福建 2 名 陈晓云 薛 力陕西 7 名 刘亚枬 符彦飙 孙爱民 赵爱萍 赵当丽 王文利 侯 雷长春 1 名 胡 静广州 4 名 廖伟迅 冯 丹 刘华新 刘忠毅 江西 2 名

刘笑兰 胡 波

共计 99 名新会员

29

IAU 新会员名单 (2009 年 IAU 第 27 届大会审批通过)

姓名 工作单位1 陈学雷 国家天文台2 宋 谦 国家天文台3 陈玉琴 国家天文台4 姜爱民 国家天文台5 张 军 国家天文台6 朱丽春 国家天文台7 朱文白 国家天文台8 梁艳春 国家天文台9 王蜀娟 国家天文台

10 陆 烨 国家天文台11 张孝斌 国家天文台12 徐达维 国家天文台13 施建荣 国家天文台14 田文武 国家天文台15 吴江华 国家天文台16 李 勇 国家天文台17 李金增 国家天文台18 张海燕 国家天文台19 罗阿理 国家天文台20 张昊彤 国家天文台21 张彦霞 国家天文台22 崔辰洲 国家天文台23 周桂萍 国家天文台24 王菲鹿 国家天文台25 马利华 国家天文台26 王东光 国家天文台27 古学东 国家天文台28 耿丽红 国家天文台29 王景宇 国家天文台30 王 慎 国家天文台31 陈志远 国家天文台32 曹 莉 国家天文台33 马 骏 国家天文台34 石火明 国家天文台

30

35 施浒立 国家天文台36 高 煜 紫金山天文台37 赵海斌 紫金山天文台38 宁宗军 紫金山天文台39 杨 磊 紫金山天文台40 熊建宁 紫金山天文台41 张晓祥 紫金山天文台42 张 伟 紫金山天文台43 杨 静 北京师范大学44 沈志强 上海天文台45 袁 峰 上海天文台46 杨小虎 上海天文台47 余文飞 上海天文台48 林伟鹏 上海天文台49 平劲松 上海天文台50 张为群 上海天文台51 卢晓春 国家授时中心52 华 宇 国家授时中心53 李孝辉 国家授时中心54 杨旭海 国家授时中心55 邬文弢 云南天文台56 刘 煜 云南天文台57 李 志 云南天文台58 张奉辉 云南天文台59 王晓彬 云南天文台60 何金华 云南天文台61 陈雪飞 云南天文台62 汪洵浩 云南天文台63 金振宇 云南天文台64 郭建恒 云南天文台65 单红光 云南天文台66 朱俐颖 云南天文台67 徐 稚 云南天文台68 艾力·伊沙木丁 乌鲁木齐天文站69 周建军 乌鲁木齐天文站70 加尔肯·叶生别克 乌鲁木齐天文站71 张 巍 南京大学天文系72 张有宏 清华大学73 周建锋 清华大学74 张 波 河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31

75 李 冀 河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76 崔文元 河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77 胡中文 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78 袁祥岩 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79 杨德华 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80 王国民 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81 宫雪非 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82 王建民 高能物理研究所83 卢方军 高能物理研究所84 宋黎明 高能物理研究所85 胡红波 高能物理研究所86 曹 臻 高能物理研究所87 陈国明 高能物理研究所88 杨长根 高能物理研究所89 郑 勇 郑州测绘学院90 孙副平 郑州测绘学院91 杜 兰 郑州测绘学院92 张靖仪 广州大学93 彭青玉 暨南大学94 王洪光 广州大学95 张江水 广州大学96 苏成悦 广东工业大学97 谢献春 广州大学98 顾为民 厦门大学99 薛 力 厦门大学100 林一清 厦门理工学院101 孔 旭 中国科技大学102 王俊贤 中国科技大学103 周宏岩 中国科技大学104 王慧元 中国科技大学105 董小波 中国科技大学

32

33

中国天文学会 2010 年活动计划表学 术 会 议

序号 会议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会议内容 资助 联系人

NO.417云南天文台红外太阳塔首次观测结果对外发布

6 月 或 7

50云南 澄江

红外太阳塔首次观测结果对外发布和相关研讨会;展示观测系统外观,控制系统外观,观测资料的初步浏览;平场、暗场的处理,原始资料与预处理资料的对比,俯仰角改正效果。

3000 刘 忠

NO.418 张衡会议7 月

11-17

日120 昆明 恒星天体物理、高能天体物理、星系、活动星系核、

宇宙学。4000 韩占文

34

NO.419中国射电天文的现状

和未来

7 月25-30

100 昆明 讨论射电天文的科学前沿,技术前沿,世界射电天文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现有射电天文基础,中国未来射电天文长远规划,促进射电天文人才成长.

3000 韩金林

35

NO.420高分辨率、高成像对比度技术应用研讨会 8 月 30 内蒙

1.最新研制的“2.16米望远镜高分辨率光纤光谱仪”和“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 1米望远镜中阶梯光栅高分辨率光谱仪”将于 2010 年开始运行,光谱分辨率 R=50000-60000,视向速度测量精度——几米/秒。2.旨在用于太阳系外行星直接成像的高对比度星冕仪最近在中国科学院天文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制成功,对比度达 10-7针对上述仪器和技术的科学应用进行研讨。

3000 朱永田

36

NO.421

太阳射电天文学——新一代射电频谱日像

仪建设进展研讨会

9 月 50 内蒙 1.射电频谱日像仪的研制、初步观测结果及相关研讨。2.射电频谱仪快速精细结构的观测和理论。3.太阳射电研究与其他观测手段的交叉与结合。4.日冕磁场的诊断与外推。

3000 颜毅华

NO.422Multi-wavelength

Variability of Blazars

9 月22-24

日120 广州

1. Blazar observations in Radio 2. Blazar observations in infrared and optical 3. Blazar observations in UV/X-rays 4. Blazar observations in gamma-rays 5. Emission Models and Theory 6. Black Holes(or Binary Black holes) in Blazars 7. Evolution of Blazars from Variability 8. Combined multi-waveband observations 9. Other topics 10. Concluding Remarks

3000 樊军辉

37

NO.423太阳物理前沿问题与

24周峰年研讨会 11 月 150 北京

1.日冕动力学过程。2.太阳磁场:观测、理论、外推。3.太阳高能过程:射电、X-射线爆发及粒子加速。4.新一代太阳物理探测手段。5.太阳活动对日地空间环境的作用和预报(特别是 24周峰年研究)。

3000 邓元勇

NO.424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

会九届一次审定会 待定 30

1.增订《天文学名词·1998》,为日后出新版做阶段性准备。2.正式出版新版《英汉天文学名词》事宜。3.其他。

4000 卞毓麟

NO.425中国天文学会 2010 年

学术年会 10 月 500浙江海宁

介绍交流国内外天文学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天文界交流与合作。

李向东

38

NO.426全国科普论坛及普委

会工作会议 待定 待定 待定 汇报 2007 年天文科普工作,交流科普工作经验。 朱进

工 作 会 议序号 会议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申请资助 联系人

NO.169 十一届七次常务理事会议 3 月 20 南京 李向东NO.170 十一届四次组织工作会议 3 月 20 南京 2000 纪晓禾NO.171 学会专(兼)职干部培训班 3 月 20 待定 2000 纪晓禾NO.172 十一届八次常务理事会议 10 月 20 海宁 李向东NO.173 十一届五次理事会议 10 月 50 海宁 李向东NO.174 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10 月 200 海宁 李向东

39

中国天文学会 2009 年工作总结

2009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

一年,同时也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天文年,一年来,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中

国天文学会十一届理事会依靠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

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 30周年大会、纪念中国科协成立

50周年大会上的要求,抓住 2009 国际天文年的机遇,围绕十一届理事会任期

目标和 2009 国际天文年 “探索我们的宇宙”的主题,搭建服务平台,充分发

挥学会的学科、人才和服务优势,在促进学科发展与科技创新,大力加强科普宣

传、开展国际天年纪念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一、组织开展国家层面的 2009“国际天文年”纪念大会国际天文年是一个全世界的庆典,它将通过地区、国家及全球层面的活动来

促进天文对社会和文化的贡献。2009 年 4 月 26 日,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天文学会、国家天

文台共同承办的 2009 国际天文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京西宾馆隆重召开。40

中国科协邓楠书记、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

龙、科技部副部长杜占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执行委员会副秘书长 Ian

Corbett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沈文庆、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赵

刚等领导参加了纪念大会。出席会议的还有相关单位负责人、外交使节、著名天

文学家以及来自全国有关科研院所与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学师生代表。苏定强

院士和陈建生院士分别在大会作了题为“望远镜和天文学: 400 年的回顾与展

望”、“探索宇宙 继往开来”精彩报告。参会人数约 700 人。该活动是中国执行联合国大会决定的国家层面的、国际性、标志性活动之一

它促进了全国天文活动进一步的深入开展。国际天文年纪念大会得到媒体的大力

支持。新浪网对此次大会进行了全程图文直播。二、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国际天文年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创新和学科的发展

2009 年,全年共组织开展 14 次各种学术活动,其中举办大型综合性学术

会议 2 次,承办国际会议 2 次,学术会议参加人数达 2300 多人,交流论文

630 多篇。其中主要活动:

41

1.2009 年 3 月 29至 4 月 3 日,“第一届熊猫国际天体物理系列会议”

在云南召开,有 16 家高校和研究机构参加。参会代表共 101 人,交流大会报告

34个。主要包括:对超新星遗迹、恒星星风、不同尺度泡状结构、活动星系核外

流、伽马射线爆等研究领域的综述;介绍了在理论研究、数值模拟计算、观测数

据系统分析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发现的成果的邀请报告等,另外,学者、研究

生等介绍最新成果及进展。2.2009 年 5 月 5 日,“2009 年太阳物理年会工作会议即太阳爆发过程

与日冕三维磁场会议”在江西南昌召开,有 105 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

围绕太阳物理前沿科学问题、空间太阳望远镜的科学目标、一米红外太阳望远镜

的科学目标三大主题进行了学术研讨和交流。3.2009 年 5 月 20 日,“致密星与 QCD 相图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中外 7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天体物理、核物理、粒

子物理等研究领域的学者。他们总结了近年来“致密星与 QCD 相图”研究的新

进展,并探讨其中若干重要的学术问题。4.2009 年 7 月 23-26 日,“日冕动力学”国际会议于在江苏省苏州市召

42

开。有中外 100 多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交流 66个口头报告和 30 多个张贴报告

会议讨论了日食观测和公众普及、太阳磁场观测和理论、日冕结构和动力学、太

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主题。会议也重点讨论了国际和国内太阳探测卫星的发

展现状和未来计划。5.2009 年 7 月 19-24 日,“第四届热亚矮星会议”在上海召开。参会代

表 66 人,国外代表 41 人。交流口头报告 50个,张贴报告 13个。会议主要讨

论了热亚矮星的的大气、热亚矮星的星震学、热亚矮星和水平分支星及紫外反转

双星中的热亚矮星、热亚矮星的模型等主题及对热亚矮星研究目前的状态进行了

总结,并提出了未来要解决的问题。6.2009 年 7 月 20-25 日,“星系核中的超大质量双黑洞及其并合”会议

在北京召开,国内外 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对超大质量双黑洞并合的相对论数值模拟及后牛顿近似、双黑洞产

生的引力波辐射的探测、超大质量双黑洞与星系中气体相互作用的流体动力学过

程、与星系中恒星环境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超大质量双黑洞与星系核环境相

互作用及其产生的可观测特性、超大质量双黑洞的探测以及超大质量双黑洞与星

43

系形成和演化之间的关系等领域的研究作了全面综述并进一步展开了深入的研

讨。7.2009 年 9 月 20 日-24 日,“多波束射电接收时代的天体物理”会议

在南京召开。13 家单位的九十多位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介绍国内几架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多波束接收机的技术研发情况,研讨多波束接

收机用于天体物理研究的科学目标,探讨近期和未来中国射电天文望远镜和天

体物理研究的新发展及重要课题。

8. 2009 年 10 月 19 日至 10 月 22 日,“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八届委

员会第二次会议暨《海峡两岸天文学名词》工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郑州召开

参会代表 25 名。会议听取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对当前名词工作的指导

性意见;审议《海峡两岸天文学名词·正篇》书稿;讨论《英汉天文学名词》新版

事宜;商讨建立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官方网站”等工作。9. 10 月 22 日-24 日,2009 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于在成都召开,会议

交流论文 134篇,参会代表 208 名,会议在时间频率标准、振荡器与频率合成

时间频率测量与计量、守时与授时技术、时间频率传递技术和时间频率应用技术44

等方面交流了最新研究成果。10. 2009 年 10 月 26 日,“第一届伽利略-徐光启国际会议”在上海召开。

会议回顾了中西方科学先驱为科学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追溯中国近代科学的

起源,并就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进行学术交流。11. 2009 年 7 月 20 日-23 日第三届“海峡两岸天文望远镜及仪器学术

研讨会”在浙江省海宁市召开。参会代表共有 230 名,交流报告 85篇,包括正

在研制或预研的大型天文望远镜及仪器;南极天文观测及仪器;天文光谱和高

分辨成像技术;大尺寸可见光与红外探测器;大口径高精度天文光学镜面技术;

天文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天文新技术、新方法;精密跟踪与控制等多方面内容12. 2009 年 10 月 16 日-18 日,中国天文学会 2009 年学术年会在开封

市召开。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主席Robert Williams先生亲临大会,并在

开幕式上致辞。年会围绕“积极开展 2009 国际天文年学术交流、介绍最新研究结果;宣传

天文科普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主题。以大

会报告和专题分会报告、高级科普报告的形式,在涉及国际研究热点、天文学各

45

分支学科和相关的交叉前沿学科等领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参会代表 488 人,大会报告邀请报告 8个,设分会场七个,交流报告 195

篇,张贴报告 48篇,高级科普报告 2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Robert W

illiams 主席、香港大学理学院 Sun Kowk 院长、陆埮院士、周又元院士、李惕碚

院士等参加了大会,并做了精彩的报告。2009 年是国际天文年,中国天文学会在这一年中,开展了一系列纪念

2009 国际天文年的活动。中国天文学会 2009 年学术年会是天文年系列活动中

的大型、综合性学术活动,它通过报告交流天文和相关领域的最新科学成果、研

究进展和创新思路,极大地促进了学术交流,为进一步宣传天文年宗旨,推动

天文与交叉学科的合作交流,激发创新思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紧紧抓住国际天文年和日全食机遇,开展形式多样的天文科普活动。2009 年 7 月,我国的长江流域地区将发生百年内最为壮观的日全食天象,

为了抓住利用国际天文年和日食天象,进行科普宣传活动的大好机会,在中国

天文学会理事会领导下,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结合国际天文年活动项

目,精心筹备,积极组织,动员各省市天文学会、各团体会员单位及广大天文工

46

作者和天文爱好者积极参与,开展了一系列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2009 年组织举办科普讲座 200 次,举办科普展览 35 次、科普展览受众人

数 5000000 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 600000份、举办青少年科技竞赛 10 次、组

织青少年参加国际竞赛 1 次、举办青少年科技夏冬令营 20 次、参加人数 1000

人。其中主要活动有:1. 2009 年 1 月 10 日上午 10 时,在北京天文馆隆重举行中国大陆地区

2009 国际天文年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旨在唤起人们更多接触天文、了解天文

仰望天空,探索宇宙奥秘。科技场馆和学校等单位的领导和六位院士共 150 名来

宾出席了启动仪式。2. 抓住日全食机会,积极做好与日食科普的相关科普宣传活动其中包括开展日全食的异地多路网络向全球进行直播活动;在各天文台设直

播点对 09 年日全食进行网络直播;在各省市组织开展日食科普讲座、编制发放

日食科普海报、挂图、路边天文活动星图、电子稿科普展版、在全国范围内举办

“路边天文、科普讲座、天文展览”、“天文学 100 小时”、“暗夜保护-在黑暗中

守望”、幼儿天文启蒙、制作国际天文年海报等活动。组织专家参加中央电视台新

47

闻频道、科教频道的日食直播节目。举办《从地球到宇宙——科学之美》、中法

2009 国际天文年展览、《神奇宇宙·我探索·我描绘》等特色展览,举办天文科普论

坛,每月定期举办“天文播报”媒体通报会。3. 2009 年 4 月 2 日-6 日在广州市举行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决赛暨

“格力空调杯”广州天文奥林匹克邀请赛。来自全国近 30个省市的 64支代表队

450 位师生参与了活动。4. 2009 年 11 月 16-19 日在甘肃省敦煌市举行国际天文年天文爱好者星

空大会暨狮子座流星雨观测活动。中国天文学会普委会主任北京天文馆朱进馆长

等与众多来自全国的资深天文爱好者在敦煌和瓜洲进行了流星雨的双站观测,

千余名师生参与了星空大会的科普宣传活动,人民网科技频道及当地媒体对此

次星空大会活动及流星雨的观测进行了第一时间的报道。四、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学会在国际科技界的地位与作用,为 2012 年在我

国举办 IAU28 届大会做好宣传筹备工作。1. 2009 年 1 月组团参加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的国际天文年开幕

式活动。

48

2. 2009 年 8 月 3 日-14 日,中国天文学会组团 60 人,参加了国际天文

学联合会(IAU)第 27 届大会 IAU 大会及关于宣传中国天文成就的大会展览。3. 2009 年 10 月 13 日-18 日接待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主席访华。五、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2009 年中国天文学会受上级委托完成的工作有:推荐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

技奖候选人;推荐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候选人;推荐 2009 年全国科普

教育基地;组织参加全国科学博客大赛;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IAU推荐 105 名

新会员全部为 IAU 接受。加强对学会分支机构的指导和管理,完成分支机构登记备案领证工作。1. 坚持民主办会。继续坚持以会员为主体、民主办会的体制结构,坚持常务

理事会、理事会民主议事、民主决策原则。2009 年共组织召开两次常务理事会议,一次理

事会议,一次组织工作会议,二次评审工作会议。2. 加强组织建设。2009 年发展新会员 101 名;积极组织开展了国际天文

学联合会 IAU

会员推荐工作,105 名新会员全部为 IAU 接受;加强对学会分支机构的指导和49

管理,积极开展分支机构登记备案领证工作。完成年检工作,通过了民政部社团

年检。在中国科协大力支持下,依靠团体会员单位和广大会员积极配合,完成

2009 年团体会费、IAU 会费收缴工作等。3. 积极努力,多方面、多渠道为学会争取申请经费共计 60 多万元,为学会

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经费的保障。4. 加强学会日常管理工作,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2009 年学会统计工作,

获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性学会优秀统计工作奖。 5. 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开展表彰奖励科技工作者活动。

组织开展第二届(2009 年度)黄授书奖评审工作,经中国天文学会十一

届三次理事会讨论通过,授予王俊贤中国天文学会第二届(2009 年度)黄授

书奖。6. 积极组织参与中国科协各项评审推荐活动等。六、表彰奖励工作开展中国天文学会第二届“黄授书奖”评奖工作,中国科技大学王俊贤教

授获中国天文学会第二届“黄授书奖”。七、组织科技工作者积极建言献策

50

针对 2009 年 7 月 22 日我国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发生日食现象,组织专家撰

写了“日全食对社会影响的专业论证报告”,并及时上报中国科协,报告得到

国务院、中国科协高度重视。

中国天文学会 2009 年学术年会总结

2009 年 10 月 16 日-18 日,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河南省开封市人民政府

承办的中国天文学会 2009 年学术年会,在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开封市顺利召

开。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主席 Robert Williams先生亲临大会,并在开

幕式上致辞,中国天文学会赵刚理事长,开封市市长周以忠先生、市人大主任李

艳萍女士、市政协主席顾俊先生、开封市副市长陈国桢先生、市政府副秘书长屯

汴京先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董国轩先生、市委常委开封军分区张惠民先生出

51

席了大会,并祝大会圆满成功。年会围绕“积极开展 2009 国际天文年学术交流、介绍最新研究结果;宣传

天文科普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主题。以大

会报告和专题分会报告、高级科普报告的形式,在涉及国际研究热点、天文学各

分支学科和相关的交叉前沿学科等领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参会代表 488 人,大会报告邀请报告 8个,设分会场七个,交流报告 195

篇,张贴报告 48篇,高级科普报告 2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Robert W

illiams 主席、香港大学理学院 Sun Kowk 院长、陆埮院士、周又元院士、李惕碚

院士等参加了大会,并做了精彩的报告。大会邀请报告为:1. R. Williams: The nova outburst;2. 王青德:Galaxy feedback and evolution;3. 郭新 : Planetary nebulae: their  evolution and role in the

universe(含香港天文学介绍);4. 王俊贤:活动星系的遮蔽与演化;5. 王力帆:南极Dome A 宇宙学巡天;

6. 王建民:超大质量黑洞的宇宙学演化;52

7. 唐正宏:现代大望远镜中的天体测量支撑系统;

8. 傅燕宁:天体力学理论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高级科普报告:1. 陆埮院士:“探索宇宙”,2. 张双南教授:“充满黑洞

的宇宙”。

分会场:即 1. 射电天文分会场,2. 太阳、行星分会场,3. 恒星分会场4. 仪器、天力、天测分会场,5、高能分会场,6、星系、宇宙分会场,7、天文学

史、教育与科普分会场。2009 年是国际天文年,中国天文学会在这一年中,开展了一系列纪念

2009 国际天文年的活动。中国天文学会 2009 年学术年会是天文年系列活动中

的大型、综合性学术活动,它通过报告交流天文和相关领域的最新科学成果、研

究进展和创新思路,极大地促进了学术交流,为进一步宣传天文年宗旨,推动

天文与交叉学科的合作交流,激发创新思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会议期间,国

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还专程同年轻学者进行交流,年会为国内的年轻学者直

接同国外著名学者直接交流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年会还编撰了会议报告摘要集

对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发挥了作用。

53

年会期间,通过组织院士和教授到河南大学做高级科普报告,在中学组织

做关于南极天文科考报告,增强了公众的科学意识,鼓励更多的学生投身天文

学等科技领域的学习;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宣传弘扬诚信乐观,尊重科学和勇

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发挥了作用。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

造”的社会氛围,努力造就青年科技英才,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为提高自

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开幕式上,进行了隆重了中国天文学

会第二届“黄授书奖”颁奖活动,中国科技大学王俊贤教授获中国天文学会第

二届“黄授书奖”奖,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赵刚亲自为他颁发了奖状和奖金。由中国天文学会、国家天文台联合,在开幕式上进行了“开封星”命名仪式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严俊台长宣读了国际小行星中心关于“开封星”命名的

公报和证书,中国天文学会赵刚理事长颁授“开封星”命名证书和“开封星”

运行轨道图。年会期间,正值七朝古都开封菊花花会盛大开幕,代表们在欣赏菊

花花会美景中,感受到历史文化名城的无限魅力,和中国近现代天文学发展及

成果,增进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基础科学中宇宙知识的了解,破除迷信,树立正54

确的宇宙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增强了公众的爱国主义情操。中国天文学会 2009 年学术年会得到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河南

省开封市人民政府、开封市科技局、开封市人民及中国天文学会广大会员的大力

支持,取得了圆满成功。值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9 国际天文年新闻发布2008 年 12 月 29 日北京时间 19 时

2008 年 12月 29 日,巴黎: 随着 2009 年即将来临,全世界的天文学

家们正为国际天文年加紧准备。 多达 135个国家和地区携手把宇宙和地球拉得

更近。 在即将到来的 365 天乃至更长的时间里,将要举办各种天文大事和活动

规模如宇宙一样壮观。 2009 国际天文年(IYA2009)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和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UNESCO)共同发起, 主题是“探索我们的宇宙”。2009 国际天文年的官方开幕仪式将于 2009 年 1 月 15 和 16 日在巴黎举

行,新闻媒体将应邀出席。开幕仪式中将有包括多名诺贝尔奖得主发表主题演讲

55

以及对在偏远地区工作的科学家们进行的现场直播。很多国家将在 1 月和 2 月

举办他们自己的开幕仪式,表明对国际天文年的支持。不过活动在这之前就会开

始。要是元旦在街边看到架设的望远镜,请不要感到吃惊。2009 国际天文年的

太阳物理组正在加紧部署一个世界范围的大型活动,30 多个国家将在 150 多

个地点参与,组织天文爱好者们在路边或是在科学中心架起望远镜,让过路人

用特制的安全工具观测太阳。“宇宙日记”是 2009 年全球性的天文活动的一个例子,将于元旦在它的官

方网站发布。这个项目将介绍职业天文学家们的日常生活。 50 多位博客,他们

也是来自 35个国家的就职于欧洲南方天文台,美国宇航局,欧洲空间局和日

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等组织的天文学家,已经开始创作,笔谈他们的生活、

他们的工作以及他们面临的挑战。 公众会看到真做一个天文学家是怎么回事,

还有开创性的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还有一个项目, “天文学 365 天”, 将在全

年之中每天发布一个播客,故事将由世界各地的人们撰写、记录和制作。 “天文 100 小时”是 2009 国际天文年的另一个主打项目,该活动将于

2009 年 4 月 2-5 日举行,是一个全球参与的活动,届时会有很多面向公众的56

科普活动,包括网络在线直播,观测活动等等。“天文 100 小时”一个主要目

标是让尽可能多的人通过望远镜观测,就如伽利略 400 年前第一次所做的那样。“从地球到宇宙(FETTU)”项目是 2009 国际天文年布置的展览,它将向

广大公众展示大幅天文图像,展示的场所将不同寻常,会在公园、花园、艺术博

物馆、购物中心和地铁站进行。全球有 超过 30个国家目前正处在 FETTU 项目的

开发阶段,很多国家会在多个地点进行。 约有 15个国家计划在 2009 年的第一

个月就推出 FETTU展览,展示图片数量从 25到 100不等。 2009 年 1 月在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举行的国际天文年开幕仪式上将向全球社会推介 FETTU

项目。 国际天文年 2009 的另一个目标是提高人们对灯光污染的意识,意识到美

丽的星夜正越来越快地消失,尤其是在城区。 “暗夜意识”项目 将采用多样可

行的方法直接处理这些问题。 方法之一是举办数星星活动,鼓励公众在他们特

定的地点数一数在某一天区究竟能看到几颗星。 与真正的黑夜的星星数目相比,

结果往往是令人大吃一惊。 “星星见多少”活动将从 2009 年 1 月开始。 2009 国 际 天 文 年 官 方 网 站 有 重 要 活 动 一 览 , 网 址 是

57

www.astronomy2009.org/highlights. 从那里也可链接到国家站点,查看有

关国家和地区组织的当地活动。 2009 年,星空将会出现一些令人兴奋的天象,其中有 21世纪历时最长的

日全食,它将发生在 2009 年 7 月 22 日,历时 6分 39秒,在经过包括印度、

孟加拉国和中国在内的一个狭长走廊可见。 2009 年 11 月中旬将发生较强的狮

子座流星雨,流星数量预测每小时可能会达到 500颗以上。 10 月中旬在北半球

木星黄昏可见,是向公众展示木星及其卫星的大好时机。 这些天象即便用小型

的业余望远镜观测也颇为壮观。 国际天文年 2009努力使最广大的公众参与其活动,为此目标,我们号召

天文爱好者们帮助组织和实施天文活动。 这支热情饱满的天文爱好者大军,人

数与日俱增, 正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促进天文学,令人叹为观止。事实上,全

球数成千上万的人们早已着手工作,形成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天文学网络。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凯瑟琳·塞沙斯基说:“135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承诺

致力于天文年的活动,为实现使天文更接近大众的目标共同努力。2009 国际天

文年将加强科学教育和科学职业之间的联系,促使选择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学生

58

数目持续增长, 鼓励人们重视终生学习。”准备了这么大范围的活动,现在是了解宇宙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的最佳

时机。2009 国际天文年承诺,从 2009 年 1 月 1 日开始,让宇宙由您来探索。

中国大陆地区 2009 国际天文年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将于 2009 年 1月

10 日在北京天文馆举行。详情及中国大陆地区2009 国际天文年活动信息请关

注 中 国 大 陆 地 区 2009 国 际 天 文 年 官 方 网 站

www.astronomy2009.org.cn 及北京天文馆网站www.bjp.org.cn。联系电话:010-51583079

传真:010-51583312

电子信箱:astronomy2009@bjp.org.cn

2009 国际天文年中国大陆地区指定联系人:朱进联系电话:010-51583002,13601369613

传真:010-51583312

电子信箱:jinzhu@bjp.org.cn

其他联系人:59

中国天文学会/南京地址:[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 2号紫金山天文台电话(传真):025-83332133

电子信箱:cas.nj@pmo.ac.cn

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地址:[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外大街 138号北京天文馆电话:010-51583037

传真:010-51583312

电子信箱: zhangjie@bjp.org.cn

###################################################################

给编者的提示:2009 国际天文年是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第一次用于天文观测 400 年。这

是一个全世界的庆典,通过地区、国家及全球层面的活动来促进天文及其对社会

和文化的贡献。60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是国际的天文学组织,它将来自世界所有国家的近

10000 名天文学家集合在一起。它的使命是通过国际合作来提升和捍卫天文学

的科学性。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同时还是国际认可的,权威的天体及其表面特征命

名机构。成立于 1919 年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天文学家团体2009 国际天文年宣传片:一个专门用于宣传 2009 国际天文年的视频已经

完成。这个宣传片大约 5分钟时长,有英语、法语、西班牙版本,由国际天文学

联 合 会 主 席 Catherine Cesarsky 编 导 。 宣 传 片 可 从

www.astronomy2009.org 网站下载。附加信息:

2009 国际天文年网址: www.astronomy2009.org

2009 国际天文年开放活动: www.astronomy2009.org/events

2009 国 际 天 文 年 国 际 开幕式媒体 报 名 : www.astronomy2009.org/

opening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9 国际天文年网页:www.unesco.org/iya2009

2009 国际天文年国际开幕式网页:www.astronomy2009.org/opening

2009 国 际 天 文 年 的 黎 明 ( 太 阳 物 理 组 ) 网 站 :www.solarastronomy2009.org

61

宇宙日记网站(2009 年 1 月启用):www.cosmicdiary.org

天文学 356 天:365daysofastronomy.org

天文学 100 小时:www.100hoursofastronomy.org

从地球到宇宙:www.fromearthtotheuniverse.org

暗夜意识:www.darkskiesawareness.org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网站:www.iau.org

2009 国际天文年宣传片:www.astronomy2009.org/resources/multimedia/videos/

更多信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2009 国际天文年协调人Pedro RussoESO ePODKarl-Schwarzschild-Strasse 2D-85748 Garching bei MünchenGermanyTel: +49 89 320 06 195Cell: +351 96285 4775 / +49 17661100211Fax: +49 89 320 23 62E-mail: prusso@eso.org

其他联络人Yolanda BerenguerUNESCO Focal Point for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Astronomy 2009

62

UNESCO HQ, ParisTel: +33-1-45684171E-mail: y.berenguer@unesco.orgDr. Karel A. van der HuchtGeneral Secretary,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IAU Secretariat, Paris, FranceTel: +33-1-43-25-83-58E-mail: K.A.van.der.Hucht@sron.nl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媒体专员Lars Lindberg ChristensenESO ePOD, Garching, GermanyTel: +49 89 3200 6761Cellular: +49-173-3872-621E-mail: lars@eso.org

参加 IAU 第 27 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情况总结

一、概况第 27 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 2009 年 8 月 3-14 日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

召开。来自全世界天文学领域的科学家参加了按学科分类的学术报告和讨论。本63

次大会参会代表共 2274 人,交流论文约两千五百篇(按 Abstract book统计

出的),分别在 6个 Symposia、16个 Joint Discussions 和 10个 Special

Sessions 中进行。另外,还有 7 次 Science in Business Meetings,6 次

Special Events, 包括 Young Astronomers 会议、Women in Astronomy 会

议、NASL 天文教育会议、2009 国际天文年活动会议等以及 4个特邀演讲。对我们中国代表团的特别意义是,由于我们是下一届第 28 届 IAU 大会的

主办方,在巴西大会期间我们设立了中国天文学会专门的展棚,接待了大量的

各国天文学家并进行讲解,张贴了 16张墙报介绍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持续

播放视频短片介绍了中国天文学、国家天文台,以及第 28 届 IAU 大会举办地北

京的风貌,和届时的举办会场国家会议中心(CNCC)及其周边的交通、餐饮等

在大会闭幕式上,中国天文学会现任理事长赵刚研究员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欢迎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及年轻学生于 2012 年 8 月 20-31号赴北京参加第 28

届 IAU 大会,我们准备的视频宣传片也在闭幕式上播放,听着中国优美的笛声,

看到北京恢宏的名胜古迹、现代化的建筑交通设施及欢快愉悦的普通百姓,也在

激昂乐曲中看到了中国飞速发展的天文学研究及天文观测设备,还有国家会议64

中心及其所处奥林匹克公园的崭新风貌,心中油然升起一种自豪之情。中国天文学会组团 60 多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代表团的团长为赵刚理事长,

副团长为张双南副理事长、李向东秘书长,顾问为 IAU副主席方成教授。其他参

加会议并在 IAU 各委员会中任职的专家主要有南仁东、崔向群、张双南、周旭、邓

李才,颜毅华、甘为群、朱进、马月华、钱声帮等,还有其他各个研究所、大学的

知名专家学者。经过各专业委员会选举,有 22 位中国天文学家在新一届 IAU 委

员会中任职。

二、学术情况和我国学者的表现:

1、大会期间,我国代表共做 16个科学口头报告,具体如下。IAU Symposium262 - Stellar Population-Planning for the Next Decade:韩占文-“Evolution of binary star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volutionary population

synthesis”(o:2)孔旭-“Spectral synthesis for the LAMOST galaxy survey”(o:15)

梁 艳 春 - “ The properties of a large sample of low surface brightness

galaxies”(o:18)65

IAU Symposium264 -Solar and Stellar Variability - Impact on Earth and Planets:张洪起-“Evolution of the solar magnetic fields and polarity reversals”(i:11)

汪景琇-“Is there more global solar activity on the Sun?”(o:16)

IAU Symposium266- Star Clusters – Basic Galactic Building Blocks throughout Time and

Space:邓李才-“Star clusters as simple stellar populations”(i:13)

高煜- “ Prospects on physics and modes of star cluster formation in the ALMA

era”(i:23)

陈雪飞-“Primordial binary evolution and blue stragglers”(o:1)JD03-Neutron Stars - Timing in Extreme Environments

张承民-“Review on kHz QPO and spin relations of LMXBs”(o:1)JD06-Time and Astronomy

王娜-“Pulsar glitches detected at Urumqi Observatory”(o:18)

JD07-Astrophysical Outflows and Associated Accretion Phenomena

吴雪峰-“Jets in Gamma Ray Bursts”(i:6)

JD15-Magnetic Fields in Diffuse Media

韩金林-“Galactic magnetic fields: Large-scale structure”(o:3)

SpS01-IR and Sub-mm Spectroscopy - a New Tool for Studying Stellar Evolution

Sun Kwok(郭新 ) - “ Infrared and submillimeter-wave spectroscopy as probes of

66

stellar evolution”(i:8)

SpS03-Astronomy in Antarctica

崔向群-“CSTAR and future plan for Dome A”(i:10)

SpS04-Astronomy Education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郭红锋-“Hands on Universe education in China”

Sps08-The Galactic Plane - in Depth and Across the Spectrum

陈力-“Open cluster and the LAMOST disk survey”(o:21, 未到会)

2. 天文仪器与技术方面参会情况(1) 主要参加 Division IX(光学红外技术分会)的活动,改选了 D9 的组织委员会

(OC),崔向群继续被选为 D9 的 OC 的成员。

(2) 南京天光所第一次在 IAU GA 举办展览,展示了我国 50 多年来的光学天文仪

器和技术的水平和成就,特别是近期的 LAMOST,配合中国天文学会的展览和

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交流作用。(3) 参加了 Special Session 3 的一天半的报告会,崔向群做题为“ CSTAR and

Future Plan for Dome A"的邀请报告。在会上欧洲和美国科学家都对中国在南极发

展天文之迅速和开始建昆仑站有较大的反响和强烈的合作兴趣。 参加了 IAU

Antarctic Astronomy WG (南极天文工作组)组织的筹备工作会议。

67

(4) 参加了 Special Session 10 — Next Generation Large Astronomical Facilit ,了解

目前世界上正在研制和预研究的大项目 TMT,GMT,E-ELT,SKA,ALMA 等。

3. 射电天文分会部分南仁东研究员曾经担任上届(2006-2009)的射电天文学分会主席,是 IAU 第

十个分会(以下简称:DX),有会员 1047 人,是最大的分会,下设一个委员会

(COM40)和 6个工作组(WG)。在此次 IAU 大会开幕前,南仁东研究员于 8 月 2

日首先出席 IAU执委会会议,报告国际射电天文 3 年进展;在 IAU 大会期间,

以主席身份主持了第十分会会议,总结 3 年来国际射电天文学的工作、发展和未

来建议;与射电天文学国际同行进行了多次接触和交流,就未来三年( 2009-

2012)相关天文学活动提出意见;与新上任 DX 主席 Taylor 具体协商工作交接事

宜。8 月 3 - 13 日参加第十分会 5个工作组会议;6-7 日主持 DX 会议和参加射电

脉冲星讨论会(SOC 成员)。在射电天文台介绍报告会上,作了中国 500米大型

射电望远镜研究进展报告, 介绍了 FAST 项目进展。与会期间与各国射电天文同行

68

进行了广泛交流,建议邀请著名天文学家和 IAU 委员会或分会主席来华访问,

以加强国际协作与合作,推动我国相关天文学研究。

4. 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方面黄珹研究员作为国际天文学会第 52 组(相对论基础天文学)组织委员和

IAU 第 19 组(地球自转)成员,参加了在大会期间的第 52 组的有关天体测量和

天体力学中广义相对论的效应和概念的讨论,并提交如下的学术报告:“ To

Determine the Mass of a Gravitational Body Using Gaia Data” , 在 第 52 组 的

Business Meeting 中,再次当选为 2009 年-2012 年期间的组织委员。此外,参加

了第 19 组的有关学术报告和工作讨论会活动,也参加了“时间和天文学”、

“基本常数是否随时间变化”联合讨论组以及“下一代大天文设备”专题组的

会议。通过这些会议的讨论和交流,了解了天文地球动力学和天文学的最新研究

动态,对相对论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的研究课题有了更明确、具体的考虑。例如1) 会议聚焦了相对论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领域中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

例如,TDB 单位究竟是什么?在地球质心坐标系中怎样定义黄道?69

2) GPS数据处理中的附加相对论效应的精细考虑;3) 地球自转理论的相对论考虑。

这次会议除了加强了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也促使了进一步的思考,在目

前深空探测任务的加重情况下,如何加强年轻人培养以及基础研究应该为今后

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5.天文科普和国际天文年方面北京天文馆朱进馆长主要参加了 SpS2(2009 国际天文年), SpS4(过去与

未来之间的天文教育), SpS5(加速天文发现)方面的学术会议,部分专题讨论

会的大会综述报告,以及 IAU 第三分支学科(行星系统科学), 小天体提名委员

会, 第 15 专业委员会(彗星和小行星的物理研究), 第 20 专业委员会(小行星、

彗星和卫星的位置和运动), 第 22 专业委员会(流星、陨石和行星际尘埃), 第

46 专业委员会(天文教育与发展), 第 55 专业委员会(天文学与公众的沟通)

以及所参与的几个工作组的工作会议,参与了 NASL 天文教育午餐会,伽利略之

夜项目的专门讨论,并参加了大会的开幕式、闭幕式、招待酒会,以及大会组织

的参观里约市天文馆活动。8 月 8 日,参加了第 4 届国际宇宙意识项目学术讨论70

会,在会上介绍了中国大陆地区在儿童天文启蒙方面的工作进展。

三、中国天文学家在 IAU 中的任职及其它。在 IAU 大会期间,所属的各 Division、Commission 和工作组都召开了工

作讨论会(Business Meeting),进行了换届选举。在新一届各委员会和工作

组中,中国天文学家共有 22 位担任职务,如下。赵刚(国家天文台),国家代表;李向东(南京大学),提名委员会委员;陈

建生(国家天文台),特别提名委员会委员;张双南(高能物理研究所),财

务委员会委员;王娜(乌鲁木齐天文站),改革委员会委员;梁艳春(国家天

文台),妇女天文工作组(WIAWG)委员会委员。南仁东(国家天文台),Division X Commission 40 Radio Astronomy 主

席,黄乘利(上海天文台),Division I Commission 19 Rotation of the Earth

副主席,Division I Fundamental Astronomy 组委,崔向群(南京天光所),Division IX Optical & Infrared Techniques 组委, 杨戟(紫金山天文台),Division VI Commission 34 Interstellar Matter

71

组委,周旭( 国 家 天 文 台 ) , Division XII Commission 5 Documentation &

Astronomical Data 组委,朱紫(南京大学),Division I Commission 8 Astrometry 组委,颜毅华(国家天文台),Division II Commission 10 Solar Activity 组委,甘为群(紫金山天文台),Division II Commission 12 Solar Radiation &

Structure 组委,钱声帮(云南天文台),Division IX Commission 25 Stellar Photometry

& Polarimetry 组委,张首刚(国家授时中心),Division I Commission 31 Time 组委,邓李才( 国 家 天 文 台 ) , Division VII Commission 37 Star Clusters &

Associations 组委,孙小淳(自然史所),Division XII Commission 41 History of Astronomy

组委,景益鹏(上海天文台),Division VIII Commission 47 Cosmology 组委黄 珹 ( 上 海 天 文 台 ) , Division I Commission 52 Relativity in

72

Fundamental Astronomy 组委,朱 进 ( 北 京 天 文 馆 ) , Division XII Commission 55 Communicating

Astronomy with the Public 组委,郭新(Sun Kwok,香港大学),Division XI: Interstellar Matter,副主席,

Div. VI Planetary Nebulae 工作组成员,Div. VI Astrochemistry 工作组成

员。

另外,我国推荐的 105 名新会员全部为 IAU 接受。方成教授和梁艳春参加了 Young Astronomers 会议,陆烨、徐达维、刘国卿、

梁艳春等还参加了 Women in Astronomy 会议,与各国年轻天文工作者及女天文

工作者进行了交流。新华社派两名记者采访了中国代表团,国内媒体对中国代表团参加此次

IAU 大会的情况也给予了相关报道。8 月 5 日中国代表团大部分代表在会议中心楼前合影。感谢崔向群、南仁东、黄珹、朱进等几位研究员提供的相关委员会的详尽总

结,也感谢为本总结提供素材的甘为群、周旭、钱声帮、郭新、黄乘利等几位教授

73

特此说明并向他们表示感谢!

梁艳春 执笔2009 年 9 月

下面给出几张相关照片。

图片 1:中国代表团合影

图片 2:赵刚理事长在大会闭幕式上讲话74

图片 3:大会闭幕式上播放的 IAU-GA 北京 2012 的宣传片

75

图片 4:部分代表及外国学者在中国天文学会展棚前合影

图片 5:部分代表团成员在展棚

76

探索宇宙关注天空 2009 年国际天文年纪念大会举行

2009 国际天文年纪念大会 4 月 26 日在京举行

4 月 26 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晴好。这一天,在北京举行的 2009 国际天文年纪念大会

上,天文学家与青少年天文爱好者欢聚一堂,将目光投向深邃的宇宙。科学家们呼唤更多的年经

人“关注天空”,以中国目光探索宇宙奥秘,参与到当今天文学研究的伟大变革中来。400 年前的 1609 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在人类历史上首次使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

77

这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为纪念这一事件,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和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共同倡议下,联合国大会正式将 2009 年确定为国际天文年,并将其主题定为“探索

我们的宇宙”。2009 国际天文年纪念大会由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

书记邓楠,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白春礼,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国际天文学

联合会(IAU)执行委员会副秘书长 Ian Corbett博士等出席会议。

白春礼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天文年的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人类在认识宇宙方面所做出的重大

努力,更是一次拉近大众与天文学距离的极好机会。天文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他自然科学

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我国,公元前十三世纪甚至更早就建立了天文观台,有世界上历

时最长、最完整的天象记录。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建立了卓有见识的宇宙论和优良的天文历法,并

创造了融合高水平机械技术的天文仪器。中国古代天文学对世界天文学发展乃至整个人类文明所

做出了重要贡献。

白春礼介绍,近年来我国在天文研究、望远镜研制技术水平以及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

三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首先,在天文学观测研究方面,我国天文学家在宇宙物质分布等前

沿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作。在天文重大观测装置建设和技术发展方面,以太阳78

磁场望远镜、216 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的

FAST为代表的天文望远镜,彻底改变了我国无能力研制大中型现代天文望远镜的历史。在天文学

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空天安全方面,通讯卫星导航系统概念创新和工程的阶段性实施以及

应用领域的开拓奠定了天文科技在国家导航重大专项中的地位。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以

及运行任务的顺利完成等成就,体现了天文学在国家重大工程和应用领域不可替代的作用。今

后,我国将开辟空间天文、南极天文以及参与地面 30米光学/红外望远镜国际合作等,天文学有

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探索我们的宇宙是亘古以来人类共同的美好夙愿。白春礼说,希望这次纪念大会以及 2009 国

际天文年系列活动的展开,能鼓舞和激励更多的年经人参与到当今天文学的伟大变革中来。

Ian Corbett博士在致辞中说,目前有 140个国家参与国际天文年的活动,有 11个“基石”项

目和 9个“特别项目”正在顺利展开。特别是伽利略望远镜项目,它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第一次

有机会使用望远镜来体验观测月球、木星、土星以及其它行星的奇妙。

他介绍,经过不断探索与努力,人类对宇宙起源与结构的了解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经

建立的“标准模型”不仅可以准确描述出从大爆炸开始直至今天这一时间尺度宇宙的演化过

程,甚至可以通过外推来预测宇宙的将来。不久的将来,新设备与空间项目提供的更详细、更精79

确的数据将会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理解。新的工具将进一步拓宽视野,开启新的窗口,注入新的洞

察力。不过,还有很多是人类不甚了解的——例如暗物质与暗能量及宇宙的起源。

大会邀请中国天文学会前任理事长苏定强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陈建生院士作主题报

告。据了解,中国天文学会所属各会员单位将在 2009 国际天文年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学术交

流及科普宣传活动。7 月 22 日在我国将发生日全食,这将吸引大量国内外公众的兴趣和关注。

(邹冰洋张炜哲)

80

第二届中国天文学会“黄授书奖”评奖揭晓

为鼓励表彰在天文学研究中取得突出成果的年轻天文学家,促进了中国天

文学的发展,经中国天文学会第二届“黄授书奖”评委会评审,中国天文学会

十一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及四次理事会议批准,2009 年第二届“黄授书奖”的评

选揭晓。王俊贤研究员获中国天文学会第二届“黄授书奖”。2009 年 10 月 16 日,在中国天文学会 2009 年学术年会上,李向东秘书长主

持了隆重的颁奖仪式,赵刚理事长亲自为王俊贤研究员颁发中国天文学会第二

届“黄授书奖”获奖证书和奖金。

第二届“黄授书奖”评委会名单:方成(主席)、杨戟、廖新浩、吴学兵、邓李才、朱永田、朱宗宏

中国天文学会第二届(2009 年度)“黄授书奖”获奖人:王俊贤

81

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海峡两岸天文学名词》工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纪要

2009 年 10 月 19 日至 10 月 22 日,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会第

二次会议暨《海峡两岸天文学名词》工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郑州市河南龙门大

酒店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室主任邬江,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

会王传晋、卞毓麟、叶式辉、刘炎、刘麟仲、孙小淳、李竞、何妙福、何香涛、陆埮、

陈力、林元章、周又元、赵永恒、赵君亮、崔辰州、萧耐园和黄天衣 18 名委员,台

湾地区孙维新、陈林文和陶蕃麟 3 位两岸天文学名词委员,特邀代表河北师范大

学物理系杨大卫先生和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余恒先生,以及全国科学技术名词

委员会事务中心张晖先生出席会议。

82

本次会议的主要议程为:(1)听取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对当前名词工作的指导性意见。(2)审议《海峡两岸天文学名词·正篇》书稿。(3)讨论《英汉天文学名词》新版事宜。(4)商讨建立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官方网站”等工作。会上,邬江先生首先转达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刘青副主任对会

议取得成功的良好祝愿和对全体与会者的问候,继而概述了全国科技名词审定

工作的现状,并进一步明确了天文学名词的近期工作重点,即尽快完成《海峡两

岸天文学名词》的定稿和编辑出版工作,以及着手增订《天文学名词》第二版

(1998公布版),为出版(带注释的)《天文学名词》第三版做好准备。会议全面回顾了自 1996 年 6 月黄山“汉语天文学名词国际研讨会”以来,

特别是 2005 年 9 月“《海峡两岸天文学名词》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秦皇岛

会议)以来两岸天文学名词工作的进展。会上全体代表谨向多年来为汉语天文学

名词工作不辞辛劳的爱尔兰邓辛克天文台前副台长江涛先生致哀,并衷心盼望

海峡两岸天文学名词工作委员会台湾召集人沈君山先生早日康复。会上,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向全体代表分发了《海峡两岸天文学名

83

词》(正篇)的初校样。全体代表先分 6个小组对其分头审读,再在全体会议上

交流汇总。最后,绝大多数意见均已在会上达成共识,少数遗留事项则需会后进

一步补充、完善。台湾委员会后将尽快把后续意见反馈到卞毓麟处,由卞毓麟对

各方意见作最后一次汇总,集中改到初校样上退送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

会事务中心,力争《海峡两岸天文学名词》在 2009 年年底至 2010 年春节之间正

式面世。由李竞、许邦信主编的《英汉天文学名词》自 2000 年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以来,深受天文界普遍欢迎,增订新版也已提上议事日程。这项工作同崔辰

州主持的“天文学名词数据库”、特别是同电子版《英汉双向天文学词典》密切

相关,目前已具备很好的基础,待进一步完善后,即可申请出版经费,正式出

版新的纸质版《英汉天文学名词》。 会上讨论了崔辰州的提议:拟将“天文学名词数据库”进一步改版为天

文学名词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这一努力方向,同时考虑

到人力等制约因素,建议暂时先试行数月,一俟条件成熟,即可正式改版。会议闭幕前,孙维新先生表达了希望下一次两岸名词会能在台湾召开的意

84

向,全体代表均表赞同,且当共同努力,尽早促成其事。本次会议于 2009 年 10 月 22 日上午圆满结束。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2009 年 11 月 19 日

2009 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成都召开由中国天文学会时间频率专业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计量与测试专业委员会

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授时与时间专业委员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时间

频率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天奥星华时频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 2009 全国时间

85

频率学术会议于 10 月 22 日到 24 日在美丽的蓉城-成都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

论文 134篇,来自 41个单位的 208 名代表在会上交流了时频领域的最新研究

成果。大会报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时间频率标准、振荡器与频率合成、时间频

率测量与计量、守时与授时技术、时间频率传递技术和时间频率应用技术。会后

四个专业委员会达成以下协议:继续联合举办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将每两

年一届增为每年一度,并设立“时间频率产学研优秀奖”。本次由中国天文学会

时间频率专业委员会组织(四个学会轮流负责制)。

86

“星系核中的超大质量双黑洞及其并合”会议在北京举行

由中国天文学会空间天文和高能天体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星系核中的

超 大 质 量 双 黑 洞 及 其 并 合 ” 即 Massive Black Hole Binaries and Their

Coalescence in Galactic Nuclei 会议于 2009 年 7 月 20-25 日,在北京大

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举行。会议吸引了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德国马普学会地外物理研究所(MPE)、爱因

斯坦研究所(AEI)、海德堡大学、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普林斯顿大学、

斯坦福大学、德克萨斯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和

研究所的 30余位国外专家学者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10余位国内有关

专家学者前来参加。超大质量双黑洞是冷暗物质宇宙学星系等级形成理论预言的结果,而超大

质量双黑洞并合时产生的强引力波辐射是正在建造中的引力波探测仪“激光干

涉仪空间天线(LISA)”以及正在实施中的引力波探测项目“脉冲星计时阵(PTA)”

87

的主要探测目标。最近在相对论数值计算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使我们能对任意质

量和自旋的双黑洞并合过程进行高精度数值模拟,使我们能精确计算双黑洞并

合时产生的引力波波形、偏振以及并合后黑洞因引力波辐射而获得的反冲速度等

数值相对论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还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双黑洞的形成、演化、

特性、引力波辐射以及引力波辐射的电磁辐射对应等展开大量深入的理论和观测

研究。本次会议使国内外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走到一起,对超大质量双黑洞并合

的相对论数值模拟及后牛顿近似、双黑洞产生的引力波辐射的探测、超大质量双

黑洞与星系中气体相互作用的流体动力学过程、与星系中恒星环境相互作用的动

力学过程、超大质量双黑洞与星系核环境相互作用及其产生的可观测特性、超大

质量双黑洞的探测以及超大质量双黑洞与星系形成和演化之间的关系等领域的

研究作了全面综述并进一步展开了深入的研讨。通过这次会议,不同领域的专家

学者之间进行了充分交流,学习了在自己领域之外的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通过

这次会议,国内外许多研究团队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多波束射电接收时代的天体物理会议纪要88

2009 年 9 月 20 日-24 日,由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专业委员会主办、中

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承办的“多波束射电接收时代的天体物理”会议在南京

召开。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南京大学天文系、

北京大学天文系、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和紫金山天文台等 13 家单位的九十

多位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上海天文台沈志强研

究员、FAST 项目组金乘进研究员等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会议并作报告。

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国内几架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多波束接收机的技术

研发情况,研讨多波束接收机用于天体物理研究的科学目标,探讨近期和未来

中国射电天文望远镜和天体物理研究的新发展及重要课题。

会上,紫金山天文台杨戟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 3×3 波束的超导成像频谱仪

的研发情况,强调多波束接收机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大大提高天文观测的效率,

对即将开展的银河系巡天项目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2010 年将完研制并安装到

紫台青海观测站 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上。

金乘进研究员为大家介绍了我国在贵州建造的 FAST 500米射电望远镜的多

波束接收机研发情况。89

  沈志强研究员介绍了已经开始筹建的上海 65米射电望远镜情况,以及将来

在该望远镜上采用多波束接收系统的计划和设计。

韩金林研究员介绍了他对中国射电天文未来发展计划的意见和建议。

会上,来自各单位的研究人员还就多波束接收系统用于天体物理研究的科学

目标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并开展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多波束接收系统在提高望

远镜观测效率上有重要作用,是天文观测和技术设备发展的一个方向,非常适

合用于银河系巡天这类需要长时间、大样本的观测研究项目。大家提出了一些热

门的研究课题,如分子云和恒星形成、星际尘埃、星际脉泽、HII区、脉冲星与超

新星遗迹、银河系结构、以及近邻星系的研究等等。此外,专家们还认为,银河

系巡天项目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除了提供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以外,作

为天文研究人员,要善于利用这些数据来解决天文上一些尚未解决的基本问题,

如银河系的结构和质量、恒星形成率以及初始质量函数等。

90

图片为会议现场

91

第三届“海峡两岸天文望远镜及仪器学术研讨会”

2009 年 7 月 20 日-23 日,中国天文仪器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三届“海

峡两岸天文望远镜及仪器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海宁市召开。活动主要内容:2009 年是国际天文年,也

是纪念伽俐略第一次用望远镜

观测天空 400 年。为了促进海

峡两岸天文事业的共同发展,

第三届“海峡两岸天文望远镜及仪器学术研讨会”于 2009 年 7 月 20 日-23

日在浙江省海宁市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

术研究所、中国天文学会天文仪器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央大学天文研究所(中

坜)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和海宁市人民政

府共同承办。92

7 月 20 日上午,大会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开幕式由中国天文学会天文仪

器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副所

长朱永田主持。海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沈利农致欢迎辞,大会科学组织委员会主

席苏定强院士、陈文屏教授分别作重要讲话。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向海宁市政府

赠送了古代天文观测仪器——浑仪模型。中国科学院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中心张兴

根主任、江苏省科协副主席、原南京分院院长严寿宁、国家天文台副台长王宜、国

家天文台副台长、南京天光所所长崔向群研究员、中国天文学会秘书长李向东教

授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海峡两岸天文望远镜及仪器学术研讨会”自 2005 年召开第一届研讨会以

来,每两年举办一次,分别由大陆和台湾地区承办。今年在海宁举办的第三届研

讨会规模空前,共有 230 名参会代表,分别来自 36个单位,共有学术报告 85

篇,其中大会报告 14篇,分会报告 65篇,报告包括正在研制或预研的大型天

文望远镜及仪器;南极天文观测及仪器;天文光谱和高分辨成像技术;大尺寸

可见光与红外探测器;大口径高精度天文光学镜面技术;天文观测方法和数据

处理;天文新技术、新方法;精密跟踪与控制等多方面内容。会议期间正值长达93

6分钟的日全食和钱塘江大潮两大天文奇观同时出现,会议也组织参会代表进

行了观测。研讨会期间,苏定强院士应邀分别在海宁市和嘉兴市作了题为“日全食观

测的科学意义;天体中的潮汐现象”的公众科普报告。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宫雪非副研究员作了题为“南极天文科考”的科普报告。此次会议将成为海峡两岸天文望远镜及仪器技术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合作的

桥梁。

94

日冕动力学国际会议召开由南京大学主办,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天文学会等单位协办的“日冕动力学”国际会议于

2009 年 7 月 23-26 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本次会议紧接 2009 年 7 月 22 日

在我国东南部发生的日全食事件召开,旨在讨论和交流有关日冕物理和空间天

气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来自中外 100 多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包括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日本等国家的著名学者多人,会议共有 66个口头报告和 30 多个张贴报告。会

议讨论了日食观测和公众普及、太阳磁场观测和理论、日冕结构和动力学、太阳

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主题。会议也重点讨论了国际和国内太阳探测卫星的发展

现状和未来计划。本次会议对促进我国太阳物理学研究和空间探测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95

第四届热亚矮星及相关天体国际会议中国天文学会恒星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热亚矮星及相关天体国际会议于

2009 年 7 月 19-25 日在上海举行。与前 3 届热亚矮星国际会议(2003 年第 1 届英国 Keele,2005 年第 2 届

西班牙 La Palma,2007 年第 3 届德国 Bamberg)相比,这次会议的规模最

大,参加人数为 66 人(以前每届 50 人左右),各国代表中,尤其中国人数较

多,为 25 人。与会人员中,有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Philipp Podsiadlowski,美

国 Southwest Missouri State University 天 文 系 教 授 Mike Reed,荷兰

Potsdam 大 学 教 授 Wolf-Rainer Hamann ,意大 利 Podova 大 学 教 授96

Giampaolo Piotto,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教授 Noam Soker,南非

Western Cape 大 学 教 授 Dave Kilkenny 和 Chris Koen , 波 兰

Jagiellomian. University 天文台教授 Staszek Zola,波兰哥白尼天文研究中

心教授 Joanna Mikolajewska,英国 Armagh 天文台“天文学家” Simon

Jeffery,法国 Midi-Pyrénées 天文台热亚矮星专家 Stephane Charpinet,

比利时 Leuven 大学热亚矮星专家 Roy Ostensen,英国牛津大学热亚矮星专

家 Tony Lynas-Gray。国内有云南天文台的韩占文研究员和钱声帮研究员,上

海天文台的候金良研究员。上海天文台台长洪晓瑜致开幕词。会议的报告共分 6

大部分:热亚矮星的的大气、热亚矮星的星震学、热亚矮星和水平分支星及紫外

反转、双星中的热亚矮星、热亚矮星的模型、其它相关。这次会议共有口头报告

50个,张贴报告 13个。最后由 Podsiadlowski 教授对热亚矮星研究目前的状

态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未来要解决的问题。会议主题:对天文学的前沿课题——热亚矮星的观测资料和学术研究的最

新成果,进行学术交流与成果展示。

97

活动主要内容:1)热亚矮星的形成和演化模型

2)椭圆星系中的热亚矮星和紫外反转现象3)星场、星团、星系中的热亚矮星和水平分支星4)双星中的热亚矮星5)热亚矮星的大气性质6)热亚矮星的星震学7)热亚矮星前身星和后身星8)热亚星巡天和运动学

1、全体与会人员集体照

98

听众在踊跃提问

英国牛津大学的 Phillip Podsiadlowski 教授正在作大会总结

99

24. 会议主席韩占文研究员宣布会议结束

100

中国天文学会恒星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热亚矮星及相关天体国际会议于

2009 年 7 月 19-25 日在上海举行。与前 3 届热亚矮星国际会议(2003 年第 1 届英国 Keele,2005 年第 2 届

西班牙 La Palma,2007 年第 3 届德国 Bamberg)相比,这次会议的规模最

大,参加人数为 66 人(以前每届 50 人左右),各国代表中,尤其中国人数较

多,为 25 人。与会人员中,有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Philipp Podsiadlowski,美

国 Southwest Missouri State University 天 文 系 教 授 Mike Reed,荷兰

101

Potsdam 大 学 教 授 Wolf-Rainer Hamann ,意大 利 Podova 大 学 教 授

Giampaolo Piotto,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教授 Noam Soker,南非

Western Cape 大 学 教 授 Dave Kilkenny 和 Chris Koen , 波 兰

Jagiellomian. University 天文台教授 Staszek Zola,波兰哥白尼天文研究中

心教授 Joanna Mikolajewska,英国 Armagh 天文台“天文学家” Simon

Jeffery,法国 Midi-Pyrénées 天文台热亚矮星专家 Stephane Charpinet,

比利时 Leuven 大学热亚矮星专家 Roy Ostensen,英国牛津大学热亚矮星专

家 Tony Lynas-Gray。国内有云南天文台的韩占文研究员和钱声帮研究员,上

海天文台的候金良研究员。上海天文台台长洪晓瑜致开幕词。会议的报告共分 6

大部分:热亚矮星的的大气、热亚矮星的星震学、热亚矮星和水平分支星及紫外

反转、双星中的热亚矮星、热亚矮星的模型、其它相关。这次会议共有口头报告

50个,张贴报告 13个。最后由 Podsiadlowski 教授对热亚矮星研究目前的状

态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未来要解决的问题。会议主题:对天文学的前沿课题——热亚矮星的观测资料和学术研究的最

新成果,进102

行学术交流与成果展示。活动主要内容: 1)热亚矮星的形成和演化模型 2)椭圆星系中的热亚矮星和紫外反转现象 3)星场、星团、星系中的热亚矮星和水平分支星4)双星中的热亚矮星

5)热亚矮星的大气性质 6)热亚矮星的星震学 7)热亚矮星前身星和后身星 8)热亚星巡天和运动学

“致密星与QCD相图国际研讨会”会议总结

二零零九年五月二十日,七十余位来自中外的学者参加了在北京大学科维

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举办的“致密星与 QCD 相图国际研讨会”,其中境

外学者约二十名。本次会议的学术委员会主席为徐仁新教授、R. Ouyed 教授,

103

当地委员会主席为徐仁新教授。致密星体具有极端的物理环境;相关研究是当今天体物理和粒子物理的前

沿之一。近年来,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和观测进展引人注目。本次会议吸引了全

球各地的天体物理、核物理、粒子物理等研究领域的学者。他们总结了近年来

“致密星与 QCD 相图”研究的新进展,并探讨其中若干重要的学术问题。会议于五月二十四日顺利结束。美国“物理评论通讯”杂志“核物理”编委

约翰·温巴赫(Dr. Jochen Wambach)博士出席了会议并做了大会总结发言。会议网址:http://vega.bac.pku.edu.cn/rxxu/csqcd.htm;所有会议有

关材料(日程、演讲稿、录音、照片等)全部上网。

104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