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03 rt08 特刊08cepaper.xmnn.cn/xmrb/20190603/28.pdf · 有装置更易学...

Post on 05-Jan-2020

1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老师一边操作“震动和加固演示仪”,一边向学生们讲解建筑如何通过加固抗震。

(本报记者 殷 磊 摄)

演示

市地震局依托科普场馆开展科普活动。图为趣味答题游戏,选手需在限定时间内跑到正确答案的选项区。(诚毅科技探索中心 供图)

趣玩

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孩子们学习在厨房等家庭环境中遭遇强震时该如何避震。(诚毅科技探索中心 供图)

体察

市地震局的工作人员走进思北小学组织地震科普夏令营。

实践

核心提示

盖一座平安成长的堡垒赶在地震危险前保护孩子市地震局全力打造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创新形式宣传推广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儿 童 节 特 别 策 划

2019年 6月 3日 星期一责编:刘少敏 美编:刘福财

T08

本版图/市地震局提供(除署名外)

刊一画六

本报记者 殷 磊 通讯员 蔡欣欣“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发生地震后怎么

办”……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轻松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厦门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厦门市海沧区东孚中学校内,4D体验式地震小屋、防震减灾科普展厅、地震应急避险场所、地理园,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防震减灾科普氛围,像这样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我市已经建成了11所。2006年以来,市地震局持续加大示范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编制《防震减灾校本课程》,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宗旨,引领中小学校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进校园,增强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

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特别是在广大青少年儿童中普及推广地震灾害知识和避震自救技能,厦门已经走在全省前列。

科普教育基地是防震减灾宣传稳固而长久的重要阵地。我市的地球科普教育基地重点面向广大中小学生,是首批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还是福建省先进科普教育基地、厦门市首届十大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厦门市首批关心下一代科普教育基

地。基地展品内容、数量众多,年接待1000人次。今年起,市地震局还依托位于集美的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建设全新的厦门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打造孩子们认识地震、学习应急避险技能的专业场所。

加强未成年人防震减灾技能培训,定期在中小学幼儿园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现场救护演练、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启用演练等,也是市地震局的一项重要使命。每年5·12防灾减灾日前后,

各个校园都可以看到市地震局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科学制定演练方案,严密组织演练实施,细致总结演练成效……校园防震减灾演练在厦门已经实现制度化、常态化,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

市地震局还面向广大青少年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地震科普活动。地震工作者们常常走进校园、社区,面向孩子开展深入浅出的地震科普讲座,组织地震科普夏令营、冬令营。他们还与市科技馆、诚毅科技探索中心等科普场馆合作,给孩子们带去一场场汲取地震知识的愉悦学习之旅、一场场掌握避震技能的快乐体验之旅,舞台剧、快闪、情景剧等形式寓教于乐,以春风化雨的方式,不断地增强着孩子们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去年以来,市地震局全力打造快速有效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计划到2020年,全市至少要布设1420处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终端,覆盖所有学校和60%以上的社区(村)。截至今年5月上旬,全市已有655处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完成了布设,大部分都位于中小学校园。有了这些设备,一旦周边有破坏性地震发生,警报就可以抢在地震波到来前在学校自动发布,提醒孩子们紧急避险。

少年强,则国强。长期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地震局本着“小手拉大手,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

个社会”的科普理念,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科技创新,大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构筑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生命安全防线。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系能力建设的要求,市地震局正在打造一个快速有效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努力为孩子筑起平安成长的堡垒。

地震预警演示有装置更易学

“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测”只有一字之差,却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专业性这么强的知识要怎么让孩子们掌握呢?市地震局研制开发了一套“地震预警演示装置”,直观形象地将地震预警的原理呈现在孩子面前,还能够把应急避险演练有机结合进去,让人们掌握避震技巧。这个有趣的装置根据场景的实际情况,演练相应的避震方式,让中小学生了解地震预警的原理、作用,提高他们的应急避险能力。该装置为全国首创,具有科学、明了、携带方便、安装简单、实战性强的特点,是防震减灾进校园、进社区又一个实用、有效的宣传工具。

链接

东渡小学的学生进行避震疏散演练东渡小学的学生进行避震疏散演练。(。(本报记者本报记者 黄晓珍黄晓珍 摄摄))

“地震预警演示装置”直观地帮助孩子了解地震预警的原理,并学会正确避震。(本报记者 殷 磊 摄)

在地球科普教育基地内在地球科普教育基地内,,孩子们通过孩子们通过““地震演示沙盘地震演示沙盘”,”,直观了解破坏性地直观了解破坏性地震对建筑造成的影响震对建筑造成的影响。。

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中,市地震局的工作人员向小朋友讲解地震知识。(本报记者 何炳进 摄)

地球科普教育基地每年都要接待大量的孩子和家长。

●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我市已经建成了11所●截至今年5月上旬,全市已有655处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完成布设,大部分位于中小学校园

●计划到2020年,全市至少要布设1420处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终端,覆盖所有学校和60%以上的社区(村)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