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年五月

Post on 02-Jan-2016

2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6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二零一四年五月. 2014 年度中国核医学医师奖、中国核医学医师终身成就奖,于 2013 年 11 月 1 日正式启动,至 2014 年 3 月 28 日公示结束,历时 4 个月。. 2014. 潘中允教授. 叶维新教授. 常国钧教授. 他们都已 80 多岁高龄,他们将一生中最宝贵的 50 多年的青春和岁月献给了核医学事业,但是他们仍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就跟 50 年前一样!. 潘中允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1932 年 12 月生. 潘中允教授五十多年如一日,全身心扑在核医学事业上,即使八十岁高龄,仍然为核医学著书立说而忙碌着!.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二零一四年五月

20142014 年度中国核医学医年度中国核医学医师奖、中国核医学医师终身成就师奖、中国核医学医师终身成就奖,于奖,于 20132013 年年 1111 月月 11 日正日正式启动,至式启动,至 20142014 年年 33 月月 2828日公示结束,历时日公示结束,历时 44 个月。个月。

潘中允教授潘中允教授 叶维新教授叶维新教授 常国钧教授常国钧教授

他们都已 80 多岁高龄,他们将一生中最宝贵的50 多年的青春和岁月献给了核医学事业,但是他们仍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就跟 50 年前一样!

他们都已 80 多岁高龄,他们将一生中最宝贵的50 多年的青春和岁月献给了核医学事业,但是他们仍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就跟 50 年前一样!

潘中允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32年 12月生

1957 年 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学系1958 年 参与组建北京医学院第一医院同位素室 曾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硕士导师1962-1963 年 - 师从王世真院士进修实验核医学1983-1984 年 - 留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师从 D.E.Kuhl 和 W.H.Blahd 教授学习临床核医学1986 年 晋升教授、主任医师 历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二、四届委员,第三届常委 中华核医学杂志第 1-5 届编委1998 年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

1960 ,在国内首先成功研制 I-131 标记人血浆蛋白和胰岛素。1975 ,是将王世真教授研制的 I-131 标记 6 位碘代胆固醇制备成

适用于 人体的肾上腺显像剂的单位之一。1994 ,与北京师范大学放化系合作研制成功 99Tcm-ECD 投产上市。1998 ,国内首次成功牵头治疗新药多中心临床试验( 153Sm-

EDTMP )。参加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研制成功 2 环 PET 和 4 环 PET 样机参加国产肾图仪、多功能仪、扫描仪和 γ 相机的研制和性能评价。多次任 SFDA 核医学仪器审评组组长,包括审评两台国产 PET 、

美国 GE 公司和日本滨松公司在我国生产的 SPECT 等。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两项(合作者)1988 年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人事

部)1988 年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卫生部)1991 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4 年主编《简明核医学》第二版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

1959 年土法测定心排血量 伽玛相机时代

主持高能所研制的国内首台 PET样机应用性能试验

为我国早期的核医学发展与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

与年轻医生一起读片,培养了一代核医学精英

1999 年受聘为南方 PET中心顾问

主編八部專著是我国核醫學發展各階段的縮影

1983年在美国 UCLA学习,与导师 Kuhl, Blahd和 Ross合影

1982 年我国首次组团参加国际核医学大会,王先生任团长,潘中允教授和夏宗勤教授为团员

参加 IAEA 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在土耳其 )

参加 IAEA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在澳大利亚 )

国务院特殊津

在北医百年庆典会上

叶维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929年 4 月生

1949年 9 月考入武汉大学医学院(七年制)1955年 2 月毕业于中南同济医学院1955年毕业留校工作在第二医院(同济医院)外科1961年升讲师及主治医师,胸腔外科1963年调放射医学专业,先后改称:放射医学研究

室 - 核医学教研室及核医学研究室,历任副主任及主任1978年升副教授, 1986年升教授,硕士导师先后担任多届中华医学院核医学分会常委,杂志编委等先后兼任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顾问,实

验医学研究中心同位素室主任, 1995年退休,返聘至1998年, 1999年受聘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担任核医学科教授及主任医师, 2004年返家至今。

在甲状腺疾病和放射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中做出了突出成绩,在我国实验核医学的建立和发展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推动我国核医学教学与教材建设,先后主编多部核医学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开设实验核医学课程。

培养了一批核医学的骨干人才,大多成为我国核医学的精英和学术带头人,包括副主委 1 人。

创立和推动中南六省(区)核医学协作组的学术交流活动。 先后主编出版医学教材 8 部,医学参考书 10 部。 先后招收 18 位核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发表学术论文 122篇,正式发表 93篇

在甲状腺疾病的研究中在甲状腺疾病的研究中多次获卫生部、湖北省及武汉市政府成果奖励多次获卫生部、湖北省及武汉市政府成果奖励

1960 年红旗标本

1995 年三育人先进个人

2009 年,叶维新教授八十寿辰与部分学生和同事合影

4月 24日安锐、张永学教授代表核医学医师分会将终身成就奖奖杯送到叶教授家里,看得出来,叶教授非常激动。

叶教授虽已 85 岁高龄,但是他每天依然坐在电脑旁,孜孜不倦的撰写他的实验核医学研究计划建议报告,因为在他的心里只有两件事:核医学和他年迈生病的老伴。

常国钧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1933年 5 月生

1949 年参加革命工作 1955 年考入南京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 1960 年留校从事核医学工作 1990 年晋升主任医师、教授,历任核医学科主任、

教研室主任等。 先后担任多届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常委 江苏省核医学会副主委、主委等 中华核医学杂志等编委

• 长期工作在核医学临床一线,精心为患者诊治。• 参与国产 γ免疫计数器研制。• 率先开展多项核素治疗和诊断技术,推动核医学发展。

• 参编《实用核医学》 , 《 PET/CT诊断学》等专著 18 部。

• 发表论文 30余篇。• 获省、部、厅级成果奖励 7 次。• 推动所在地区核医学学术交流与发展。

常国钧 谭天秩

刘秀杰

周前 潘中允

林祥通

赵惠扬

马寄晓

服务热情诊治细心技术精湛精益求精

70 多岁时,还在临床诊治病人。

上世纪活跃在核医学的各种讲坛上

光荣光荣

榜榜

汪静 陈跃 石洪成 袁卫红汪静 陈跃 石洪成 袁卫红

汪静 教授、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导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962 年 7 月生

威严不在于魁梧威严不在于魁梧时髦不在于浓妆时髦不在于浓妆戎装掩饰不了秀丽戎装掩饰不了秀丽魅力散发英姿飒爽魅力散发英姿飒爽

威严不在于魁梧威严不在于魁梧时髦不在于浓妆时髦不在于浓妆戎装掩饰不了秀丽戎装掩饰不了秀丽魅力散发英姿飒爽魅力散发英姿飒爽

1985-1989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住院医师 1992-1995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主治医师 1997-200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2003-至今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博导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常委第九届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军分子影像与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分会主任委员陕西省核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分会副主委等职务。

•2003 年担任科主任以来,学科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工作人员从 10名发展到 39名•影像设备由 1 台 SPECT ,发展为总值五千余万大科

室。•医教研全面发展、亚专业设置门类齐全重要科室。•2013 年诊疗人次超过 26万人次。•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全军医学影像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医学影像(诊断)基地•博、硕士授权学科及博士后流动站•经过 10 年的发展,核医学科医疗、教学、科研总体

实力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肿瘤受体显像与受体介导的靶向治疗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 项、重点项目 1 项全军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课题 2 项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面上项目 3 项陕西省科技攻关课题 1 项。以学术骨干参与 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

课题、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及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课题等项目,目前在研项目课题经费 530万元。

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3 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 项。科室人员发表论文 300余篇,其中 SCI收录 20余篇。

陈跃 教授、主任主任医师、硕导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68 年 7 月生

有志不在于环境多好有志不在于环境多好成功不在于学问多高成功不在于学问多高刻苦钻研乃成功之本刻苦钻研乃成功之本勤奋努力是创业之师勤奋努力是创业之师在西南偏僻山区打造一个强大的核医学科在西南偏僻山区打造一个强大的核医学科

1987-1992 泸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本科,获得学士学位1996-1999 华西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11-2011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1992-至今 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工作

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全国省级综合医院优秀医生”。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委员。《中华核医学杂志》编委。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核医学科学术带头人。

2003 年在云贵川最先开展多功能 ECT 代谢显像2010 年在川滇黔渝结合区域最早开展 PET/CT 临床工

作西部地区第一家拥有 2 台 SPECT/CT 科室。2013 年西南地区引进首台小动物 PET/CT 。核医学科室面积达 3200 多平方米,设备 6000 多万元。2013 年 PET/CT检查 2900 人次 SPECT检查 8200 人次 核素治疗 2800 人次 体外分析 76000 多人次。

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1 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省部级课题 12 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 500万元资助。2013 年分子影像成为四川省医学重点建设学科。发表 SCI论文 30篇。获发明专利 3 项、实用新型专利 2 项,已转让 2 项。

石洪成 教授、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复旦大学中山医院1964 年 5 月生

他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他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从一个小医院的小医生做起,从一个小医院的小医生做起,不断提升和丰富学历与阅历,不断提升和丰富学历与阅历,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直到成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直到成功,现在他已经成为一颗大树现在他已经成为一颗大树…………

2001-至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委 1998-2001 复旦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研究生 1994-1998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 1991-1994 苏州医学院影像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9-1991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放射科 1986-1989 抚顺铝厂职工医院放射科 1983-1986 华山冶金医学专科学校放射诊断专业

常年工作在一线,严以律己,将科室打造成临床科室满意、病人信任的员工之家。

经 8 年努力,科室扭亏为盈并实现年产值近 9 千万。获“优秀科主任”等荣誉称号。中山医院 PET/CT 应用不足四年,检查数迅速增

加, 2012 年检查人数为 6723 人次, 2013 年将超过 7500 人次。

在 SPECT/CT 临床科研开展探索性工作,取得了成效。连续多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SPECT/CT 临床

应用与技能》学习班,有 200余人参加并从中受益。发表论文 50余篇,其中 SCI收录者 10余篇。主编《心脏核医学》,参编教材或论著 10余部。

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奖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

好领导、好家庭、好团队好领导、好家庭、好团队

袁卫红教授、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昆明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955 年 5 月生

她是本届医师奖的年长者她没有特别惊人的创举但是她有一颗善良淳朴的心她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給患者奉献于核医学事业……

毕业于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现任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科主任、教授,

硕导。从事核医学临床及教学 26 年。从 1996 年 11 月至今任核医学科主任,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教学督导。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委员云南省核医学会主委等

26 年如一日,工作在西南核医学医、教、研第一线科室由 16 年前 4 人,发展成 23 人。影像、功能、体外和核素治疗功能齐全。引进 SPECT/CT ,功能测定仪,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数

台。带动了云南地区核医学的发展云南省首位核医学硕士导师,培养硕士生 10名多次被评为学院、医院“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优秀教师”。

获云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获得多项科技成果

多次获得单位的表彰

带领同事读片

兢兢业业的工作开展科普宣传和义诊

我们读懂了什么?

潘中允 叶维新 常国钧 汪 静 陈 跃 石洪成 袁卫红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