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技术队伍管理

Post on 04-Jan-2016

7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论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技术队伍管理. 中山大学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 林 明 河 2005 年 12 月 17 日. 一、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技术队伍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系统工程 三者之间的关系 现代大学基本理念 创新性人才的概念 二、创新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理念 实验教学改革理念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理念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理念. 一、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技术队伍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系统工程.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论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技术队伍管理

中山大学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林 明 河

2005 年 12 月 17 日

一、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技术队伍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系统工程

三者之间的关系 现代大学基本理念 创新性人才的概念二、创新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技

术队伍建设理念 实验教学改革理念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理念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理念

一、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技术队伍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系统工程

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按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培养创新

性人才。

实验室规划和建设是为满足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提供

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训练基地和条件保障。

实验技术队伍是实施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规划管理和

实验室建设的生力军和关键性因素。

是培养创新性人才中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

创 新 性人 才 培养

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技术队伍管理

实验室规划与建设

什么是现代大学教育理念?

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即“以人为本,注重学

术,服务社会,改革创新,培养创新型人

才”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与实验

技术队伍建设,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关注的

重点和关键。

“ 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的教育哲学观——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就是把培养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 注重学术”是现代大学的生机和活力所在——注重学术是现代大学存在的基础;教学与研究结合是一种有效机制;

“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办学方向——高等学校必须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坚持学校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结合;

“ 改革创新”是现代大学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从继承到创新的关键和难点是改革。

现代大学教育的特点——通才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传统的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方法相结合、教育手段的革新等。

什么是创新型人才?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江泽民同志于 1999 年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是党在新

的历史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我国高等教育新

一轮的教育改革和教育转型。

99 年以前半个世纪的教育是什么类型的

教育 ?

99 年以前的教育培养的是服务型人才 —

— 解放后,党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提出了

“教育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

结合”的教育方针,强调的是“服务” ;

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主战场来,这个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改为“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强调的仍然是“服务”。 这两个时期培养的人才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的十分清楚,这个时期培养的是服务型人才。

创新性人才与服务型人才构成的区别:  服务型人才 创新性人才 备注

知识构成 知识结构单一,属于间接性知识的学习

具有直接知识,也有间接知识

从实验教学来讲,论证性实验属于获取间接性知识,设计型、综合型、研究型实验属于获取直接性知识,但两者要有合理比例

思维构成 属于正向性思维,唯上唯书,不会质疑和反向思维

正、反向思维构成人的完整思维  

能力构成能力不完整,只强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培养过程 强调共性,忽略个性 应是个性培养,不是批量培养

非单一的教学过程,科研要融入教学中,教师需要有较深的科研能力。创新型培养应具有教学和科研培养

服务型人才重视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基本技能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除上述三基外,还加

上基本思维、基本能力培养。

二、创新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 技术队伍建设理念

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转变观念为

先导,以教学改革为主线,以项目投入为形式,

以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为内容,以管理体制改革

和运行机制创新为重点,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地创建教学实验室。

实验教学改革理念

改革的目标:培养综合素质较为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 改革的思路:创建实验教学新体系,即按“基本技能——现

代技术、综合应用——创新能力” 建立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验课程新体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实验内容,按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个别单元到综合应用,有层次地设置实验课,并形成实验课课程体系。

创新层

提高层

基础层验证性教学

综 合 型 、设 计 型 教学

创新性教学

基础层教学主要是验证性方面的教学,其特点是对理论

课内容的实验再现;

提高层教学主要是综合性、设计性方面的教学,其鲜明

特点是独立的实验教学,因此强调实验课必须独立设课;

创新层教学主要是探索性方面的教学,其特点是强调科

研、第二课堂以及开放实验室等方面相互结合的教学。

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提倡学生尽早介入教师的科研,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由之路。

我们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尽力使过去培养学生从验证性实验获取间接知识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使学生从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获取直接知识,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未知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成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

为此,必须建立从课程体系到实验内容、

教学方法、考试方式以及实验教学大纲、教

材建设等内容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强化学

生的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形成一种系统

传授与创新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科学研究相

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

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新局面。

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让学生有更

大的自由,更多的选择机会,培养学

生的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

发展。把课内教学与课外第二课堂活

动很好地结合起来。

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推动实验教学

改革。设立实验教学研究项目基金,鼓

励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和探索,以点带面推动实验教学改革的

深入发展。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理念

实验室建设要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为目

标,要以实验教学改革为先导,以实验教学

平台建设为内容,以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

制创新为重点进行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

1、以实验教学改革带动实验室建设

以实验教学改革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举措,以专

家论证为依据开展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投入,着重

在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

面进行改革。

实验室建设突出以大开间、平台式、功能化的

形式进行建设,重点解决以往实验室小且分散的建设理念,为设计型、综合型和研究型实验教学提供可能的条件保障。

以建设经费投入为激励机制,做到经费投入力度与改革力度挂钩,鼓励先进,鞭挞后进。

2 、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节省投资成本,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

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以校一级和校院两级管理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实行以功能平

台为目标的实验室建设,对仪器设备实行统管公用或专管公用,

最大限度地实行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和共享,是节省投资成本,

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的有效办法。

树立水平、效益理念,建设实验教学大平台,在一体化

的管理机制下,着重抓好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仪器设备共

享平台的教学实验室建设,以利于形成实验技术队伍的群体

优势和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

投入,适应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

养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运行机制创新 运行机制是管理体制的保证,通过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来明确、规范和理顺

体制内部各方的职责和关系 。 树立“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理念是创新运行机制的关键。

“ 教管分离”的实验教学运行机制;

“管用分离”以及“统管共用”、“专管共

用”的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运行机制;

教学单位负责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规划、

设定实验教学课程等工作,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实

验室建设与管理、教学条件准备、协助带教、设备

维修维护等的分工协作运行机制;

建立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

规章制度,对实验经费、仪器设备、

实验用房等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的运

行机制。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理念

1 、转变观念,确立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高校人

才队伍中重要的方面军的思想

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不能一提人才,就只看到“高级”人才,而看不

到一般的人才,更不能以“有名无名”论人才。

创造型人才。指富有创造精神,能够在

科研、经营、文学、艺术等领域不断创新的

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能够参与竞争,还能超

越竞争,不断形成“人无我有”的优势。

复合型人才。也叫多功能人才,是指具有

多方面专长的人才。

协作型人才。指善于与人协作共事的人

才。事业是众人之事,协作是成就事业的一

个基本素养。随着现代生活个人独立的加强,

协作将显得更为重要。

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就属于协作型的人才。

教授

博导

实验技术人员

特聘教授

校长

处长

中山大学的水平

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人才新观点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点。随着劳动者越来越

知识化、智能化,财富的创造再不是靠简单的体力

劳动,而是靠劳动者的知识、智能,财富的增长也

不再是靠物质资本的积累,而是靠人才资源,人才

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人才出于团队的观点。人才都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个人要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个人素质和主观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它所在单位、组织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其周围环境和氛围十分重要。只有那些既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又善于团结、具有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的人,才能

攀上科学的高峰。

人才配置市场化的观点。增强和树立

人才配置市场化的观点是人才观在新时代

的重要发展。

人才出自群众实践的观点。人才的群

体观和人才的实践观是人才观的又一个重

要方面。

只有我们在思想上真正确立高校实验

技术队伍也是高校工作中的一支重要人才

队伍的理念,才有可能在行动上予以重视

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保障,以人本

主义的精神主动搞好实验技术人才队伍的

建设。

2 、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盘活存量,搞好增量,解决好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中人才缺乏和人才浪费并存的现象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人才的优秀程度,应由其实际绩效来

决定。学历、学位高低,并不是取得绩效的唯一因素,因此唯学历论、

唯学位论不可取。选拔人才、使用人才要“不看学历看水平、不看背

景看业绩,不看年龄看素质”,对于工程、实验技术人才队伍更应

“不看文凭看技能”。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首先要调整和优化

现有的人才结构,合理配置人才人力资源,做到既

要注重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又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大

力引进人才并切实发挥好他们的作用。

其次建立教师、管理和教辅三支人才队伍科学、

合理的人才结构,形成互补、互进的合力,筑起高

校人才强校的脊柱。

第三建立平等的竞争机制,切实革除那种

“压抑了贤才,赶走了良才,留下了庸才”的人

事管理弊端。

要确立理论课与实验课同等重要的理念,吸

引高水平教师教授实验课,努力提高实验课的教

学质量和水平。

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要坚持物质激励与成

就激励、精神激励相结合,善于用伟大的事业凝集人才,

崇高的精神鼓励人才,努力用真挚的感情关心人才,真正

做到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使人

才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

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

对于身处弱势群体的实验技术人才队伍,我们还要给

予更多的关爱和政策上的扶持,促使弱势群体变为强势群

体,以适应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3 、创新人才建设机制,促进高校实验技术人才队

伍建设

建立开放灵活的竟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和人才流动

机制,要改革旧有的人事制度,坚定不移地贯彻公开、平

等竟争和择优的原则,通过“三定一竞”即定岗、定编、

定员和竞争上岗以及人员分流的方式,对高校实验技术人

员实行全员聘任,盘活和解决教辅人员队伍建设中人才缺

乏与人才浪费并存的现象。

树立用人不养人的观念,确立“不求所有、不

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用人理念,研究制定推进人

才柔性流动的政策,通过引进、合作、兼职等多种

形式,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不养人而用人,才是用人的上策。对高校来说,聘

请研究生当助教带实验课,聘请本科毕业生管理实

验室和仪器设备,不失为一种不养人而用人的好办

法。

树立用人先育人的观念,不仅追求“用

人不养人”的低成本人才投资,更要注重

“用人先育人”的超前人才投资,以在人才

争夺中占得先机。针对目前高校实验技术人

才短缺和现有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的实际情况,

用人先育人的问题尤为重要。

建立各尽所需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培养的方

法和手段上,要不断探索创新,把理论培训与实

践锻炼、国内培养与出国(境)培训、短期培训

与职业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广覆盖、多层

次、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构筑学习型社

会,通过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

树立人才兴则事业兴的观念,博爱纳

才。向社会广泛招聘技术人才,特别是招

聘高校急需的高技术性人才,以解决高校

实验技术人员队伍青黄不接、人才短缺和

提高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素质的问题。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做到海量容

才,用养造才。把爱才、用才、容才、养

才、造才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创造良好

的人才成长环境,使人才的价值真正得到

体现,促使人人争当人才,从而开发出新

的人才。

4 、我校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人事管理制度

改革的具体做法与取得的效果

⑴ 、明确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本次改革首先要达到的是在人性化管理的理念下,对

现有实验技术人员实行岗位聘任,以达到优化结构组合、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调动人员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的目

的。

其次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基础上,按照

学校实验技术工作的需要,对外引进和招聘

高素质人才以解决学校的急需和提高这支队

伍的层次和素质。

改革的重点:

①以岗位聘任为主线,在校内层面上解决实验

技术人员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过渡的问题;

②对实验技术人员实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即教

管分离的岗位管理办法,将实验教学工作划归教

师系列负责,从根本上解决和充分体现理论教学

与实验教学同等重要的问题和理念;

③建立一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职队伍,加设

正高级职务,鼓励他们作为一种专业或事业专心做

好实验室工作,以期提高我校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服

务质量。

改革的难点:

现有实验技术人员的分流和引进人才之间在岗位

编制上的矛盾。

⑵、具体做法与体会

①、改革人事管理体制,实行校院二级以上大平台

的人事管理体制,打破以往实验技术人员归属实验室独

立分散直接管理,听某一主管教师使唤的管理体制,实

现人力资源和仪器设备的共享。

本次聘任的岗位设置由学院或校级实验中心统一

负责,并归他们直接使用管理,力争在管理层面上真

正创建一种实验室人、财、物的统一管理的、使用和

管理仪器设备的人员相对分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为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和开放共享奠定坚实的基

础。

②、以工作量为定编依据,实行人员编制的量化管理。 本次定编,我们在学校核定的总编制数的基础上,主要以各个二级管理单位作为核算单位,分别对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按实际实验教学工作量、仪器设备拥有量(对应于实验室工作人员)和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等的数量(对应于科研的专职固定编制)以及承担的科研经费(对应于科研的临时过渡编制)作为定编的主要依据,分别下达到各核算单位,实现人员编制的量化管理。

③、以工作需要和编制规定设定岗位,实行人员全员竞

争聘任。

各单位根据学校下达的编制数,按照本学科的教学、科

研实际,并按 3 : 4 : 3(高级职位岗位:中级职务岗位:

初级职务岗位)的岗位职务级别分工程和实验两个系列设置

工作岗位,报学校聘任委员会批准后在全校公布,提供给全

体实验技术人员申报(规定每人最多只能同时申报 3 个志

愿),并在此基础上由各二级单位教师聘任委员会组织竞聘

后报学校聘任委员会审定和聘用。

⑶、取得的效果

整个聘任工作在学校的领导下,有序、平稳、顺

利地进行,未出现大的事故。在设岗和聘任过程中,

各有关单位能坚持从实际工作及事业发展需要出发,

兼顾历史和需要,认真严格挑选合适人选,以达到

人员结构优化组合、调动人员积极性和人尽其才的

目的

经过一轮激烈的竞争,基本圆满完成了本次的聘任工作。但目前仍有 40多位同志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应聘,为此,学校同时启动了缓聘和离岗退养的相关平稳过渡的政策,以消化和缓解聘任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并利用这些腾出来的编制指标向社会招聘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才,以解

决实验技术人才短缺和素质低下的问题。

谢 谢 大 家 !谢 谢 大 家 !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