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 广玉兰 - epaper.ntrb.com.cnepaper.ntrb.com.cn/new/ntrb/page/1/2016-12/20/a05/... ·...

Post on 12-Aug-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周建忠

【广玉兰】 E-mail:ntrbwhsd@qq.com编辑:顾 遐 美编:刘玉容校对:曹 云 组版:陆永健A5 2016 年 12 月 20 日

星期二

(第四十二期)

瞻仰八宝山□汤圣家

� � � � 1.个体经济 (猜三字南通籍作家小说)2.“玉花飞半夜” (猜中国田径运动员)3.天上星星数峰前 (猜三字长征地名一)4.山岳飘渺上碧空 (猜南通当代书法家)5.“拭泪犹思先帝明” (猜三字战国人一)6.“湖天雪影弄朝晖” (猜三字纸品名称)

以上灯谜由南通市职工灯谜协会供稿

谜底:1.摆渡人2.莫有雪3.娄山关4.丘石5.楚怀王6.白有光

街歇独轮车,眉刷箍前额。解乏酒一碗,香咀豆几颗。 □马 驰

□易国杰

结缘 ———板桥记忆

□吴镕

� � � �鲲鹏展翅, 扶摇水击三千里;扬子奔流,迤逦风行五万年。 历三吴,向两越,沙洲拼接平原阔;出东海,动齐燕,人口迁移半岛连。 长江、黄海、东海,州据江海之会;江北、淮南、海西,地兼南北之妍。

江河浩荡,沧海桑田。 人杰地灵,啬翁季直起阡陌;俊采星驰,退庵叔俨崛龙泉。 时维清末,势失民初,国耻不断,鼎新微澜。 一代志士,愿请缨而无路;一腔热血,明建设而扬鞭。 路漫漫,岂惧其修远;民漠漠,敢为天下先。

“投老方知四海空,天教兄弟著南通”,蛩蟨相依,明实业、教育为强国之本;“人间忧患知多少,涕笑云谁得似真”, 兄弟联手, 以科学、医学为救国之源。

癸卯东游,切身感受西医之发达;心有所期,悟出中西融洽之真诠。 慧眼独具,平息西医中医之争端;身体力行,派出高才求学于千叶杏坛。

近代城市渐繁, 医药卫生缓

慢;辛亥革命遽起,光复大旗插遍。军医处应运而生,“通州医院”甘晓露涓。 筚路蓝缕,张氏兄弟举步维艰;洋医加盟,江海士民影集星躔。继而创立“附设医科学校”, 践行

“父教育而母实业”之铭镌;退庵以“民政长”之尊,出任校长;啬翁亲拟校训, 声名九州惊叹。“祁通中西,以宏慈善”,办校办院,两句尽览;院校共守,代代相传。

星转斗移, 依濠河而怡心,阅尽茂林修竹;世事更替,面五山而遥想,历数大德名言。 玉露初零,历秋雨而思圣哲;春风先觉,拈春华而赞往贤。

首任院长熊辅龙, 内外兼治,学贯中西,为地方医学启蒙;主持尸体解剖, 开化社会东南称雄;研制戒烟药丸,治本固身,名震南通。

医校学子瞿立衡, 出类拔萃,品学兼优;转益多师,荣获博士,载誉中欧;少帅器重,身负要职,心系通州。 毅然返里,两度掌舵,道高一筹。 不事虚张,务实经营,百计千

谋;成立医学会,研究结核病,榜远光遒。

留德教授洪式闾,奉命于危难之际,组建第七重伤病院,救治受伤抗日将士,心怒意聚;亲率西迁,一路艰辛,志逸樯橹;研究寄生虫病,为开山鼻祖;名列《辞海》,德传千古。

留日硕士黄竺如,学成拒聘返田庐;投身抗日救伤员,内迁颠沛意不虚;捐献心脏作标本,驾鹤西归收隽誉。

气宇轩昂夏元贞,独立不迁江自横。 执掌医院有勇略,佑护器械留通城。 预防医学创奇迹,部里颁奖促鹏程。 捐献骨骼传薪火,代代学子心潮澎。

骨科奠基程达人, 关节置换,游刃有余,妙手回春;德艺双馨,解除病痛,一视同仁;不计恩怨,声名远播,出圣入神。

是以雄峰高耸, 源远流长;实功“五戒”,无与比肩;百年风雨,霞冠其巅。 金鳌踏海,随曲径而通幽,

丹凰仪唱; 鸿鹄高飞, 绕钟楼而冲霄汉,天外云翩。

昔日大师安在,当时旧雨依然。西寺晚钟,粉墙青砖黛瓦;银杏晨露,绿叶长枝鸣蝉。地转天回,成就如潮之赞誉;悬壶济世,开启熠汉之伟乾。 首批三甲,郁郁芊芊。时为辛卯,浩浩百年;书画泰斗,欣然题签:“大医精诚,以宏慈善”,云兴霞蔚,穷妙深玄。 博士培养,获得国家授权;汤氏弘论,挥洒西方锦笺;滋兰树蕙,探赜索研;名医荟萃,王者懿范。

大江滔滔,往事如烟;永立鳌头,再谱新篇。 一体两翼,璧合珠联;做优做强,做精做专。医疗服务,上下动员;医学教学,碧水龙绵。 聚焦科技,立地顶天;聚力人才,大道环延。英才俊才,志诚心虔;医学沙龙,逸气芳荃。 坚守品第,会时来而运旋;增强品质,当历久而弥坚;提升品位,祈雨露以均沾;优化品格,共春颂以夏弦。

颂曰:泱泱底蕴,大院风范;紫气东来,溢彩流丹;澄宇灏瀚,三昧欢缘;美轮美奂,风清梦圆。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赋

� � � �前些年访问尼日利亚,侨领胡介国在他的酒店请我们吃饭。讲到一些国企在那儿办得不好,源于内耗和个人钻营, 不融于当地社会。他的生意经是融入当地, 扩大交往,做点慈善,树立企业形象。近日见报道,他已成为非洲第一位华人酋长(目前全非洲只他一位)。他喜欢用毛主席的语录,“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他特别注意“桥和船”。我们在那儿访问,遇到难题,跟他一说,他马上调动社会关系,迎刃而解。他说,在当地做生意, 人脉很重要。“Mankeep”,中外均如此。 信然。

(2016 年 12 月 11 日)让做慈善成为习惯

在美国看到一中学生,已做了多年义工,得了不少积分。 他说美国三分之一的人都做慈善,并不一定求回报。

有人写文章,说美国人喜欢做慈善,是为了“躲避遗产税”。 我看

这种说法未免以偏概全。做慈善,既要有制度、税收的鼓

励,但更重要的要形成社会风气,变成公民的日常习惯。 南通等地的“莫文隋”、一些老红军的捐献,乃至磨刀师傅、 捡垃圾者的行善, 都是榜样。 多树榜样,蔚为风气,才是正道。

(2016 年 12 月 11 日)口袋的排序

聚焦富民,民心所盼。 江苏省十三次党代会上, 省委把财富口袋排序,从往常“GDP 和财政第一”变为“人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

改革也好,发展也好,首要的是要使城乡居民有“获得感”。 小河水满了,大河水也能满。

口袋怎么排序, 是当政者要深思熟虑的首要问题。 当然,也要三个口袋兼顾。这就要求平衡有序。 一位学者经多年研究, 发现了一个黄金分割率: 城乡居民收入应占六成以上,国家收入和企业利润,合占 38%左右,较为合理。

是否如此,可以商榷。 但把聚焦富民口袋排在首位, 总归是不错的。邻省浙江就是一例, 结果是国家、集体、个人都高兴。 这个经验值得借鉴。

(2016 年 12 月 1 日)

� � � �屈指算来, 该是七十多年前的事了。一位父亲领着他的小男孩,在风和日丽的早晨, 从乡间的家出发了。 父子俩要到三十里外的老南通城去走亲戚。

父子俩决定走水路, 但先得赶五里的旱路, 赶上从西亭发出的第一班“小河轮”,又名“机器快”。 它用小型柴油机作动力, 推动“小河轮”在内河里航行。既载客,又载货,两兼顾。

一路上,父子俩有说有笑,小男孩更兴奋。他的家乡偏僻又冷清。他想象中的南通城一定很热闹:人多、房子多,好玩的地方也多。这是他第一次进城,也是第一回坐“小河轮”。

父子俩不仅很顺利地赶上了从西亭发出的首班“小河轮”,还挑到靠舱窗的座位。这样,可以观赏到沿河的景色。不到三个小时,“小河轮”就到了老南通城东郊的板桥。

板桥, 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桥体连接件需用铁钉加固外, 其他如关键部件的龙骨、桥面板等,全用上好的木材加工制作而成。所以,它是名副其实的全木结构。 又因对桥体起支撑和承重作用的龙骨有二(根),而铺设于龙骨之上,供来往于南北两岸行人步行的木板却有十(块),大概是“以多胜少”吧,故取名“板桥”。

老南通城内外, 桥有多座,长短、宽窄、样式,乃至材质,各有千秋,全木结构的桥,唯板桥一座。

上世纪八十年代, 板桥河道变窄,淤泥常年堆积,难以行船,早不见了“小河轮”的踪影。 老城改造,风生水起。板桥用材,改用钢筋水泥替代了木材,板桥已名不副实,但因桥名闻名远近,所以沿用至今。

桥上行人, 桥下行船, 桥上桥下, 相得益彰。 这本该是一道诱人

的风景, 实际却是不能成为现实的一种美好愿景。

真实的板桥是, 桥上人行时,桥下就不能行船; 当桥下行船时,桥的面板被临时撤除, 无板自然就无行人。

当初,具有“民本”思想的板桥设计者,对板桥的功能定位,是满足往来南北两岸人们的过河需求,由此设计成:在两岸间架设龙骨,在龙骨之上平铺桥面板。 精确测算的结果是需龙骨二(根),桥面板十(块)。桥面板一块紧挨一块, 形成一个类似整体的大平面, 又与两岸的地面持平。 行人,尤其是老人,上下桥如履平地,且无任何不适之感。

板桥上, 人行的问题完满地解决了;板桥下,行船却带来了新的问题。板桥下的河道直通长江,河水常年处于高位, 这势必给过往的内河船只行至板桥时, 总是受到河面与桥面形成的狭小空间的限制, 无法从桥下通过。

板桥设计者的应对之策是,临时撤去桥面板,把龙骨吊起,拓展了原先狭小的空间,让船只顺利过桥。由于桥面板被撤,龙骨被吊起,两岸的行人只能让船只先行, 这就体现了“先船后人”的谦让精神。 好在这“妙招”是临时的、短暂的。行人往往取理解、体谅的态度。

坐在“小河轮”上的小男孩就亲眼见识了这奇特的一幕:

当“小河轮”距板桥还有百米左右, 船老大按惯例第一次拉响了汽笛。“小河轮”开始减速慢行。常驻板桥北岸桥头,以“撤桥板”为营生的陶二与李成搭档,立即行动。他俩几乎同时从北岸的桥面一直跑到南岸的桥面,以娴熟的撤板动作,一块接一块撤下,再依次搬到北岸上,挨个摆放好,以免重新复原时乱套。撤完

桥板,接着抓紧吊龙骨。两根粗长的龙骨横亘在河的两岸。 南岸的一端平卧在原先安排好的凹槽里, 北岸的另一头已加工成 45 度的斜面,同样平卧在凹槽里。 此时,陶、李二人各抓住系牢在南岸龙骨上的粗麻绳,随着一把接一把地收紧,龙骨顺势向上提升, 直至提升到 45 度,被北岸成 45 度的斜面限住,由此形成定位。 于是原先狭小的空间顿时被拓宽、被放大。为防止悬空的两龙骨倾斜,陶、李二人还把抓牢在手中的麻绳紧紧缠绕并扣牢在手边深埋地下又露头在地面的立柱上。

“小河轮”的船老大见此情景,第二次拉响了汽笛。“小河轮”缓慢地靠北岸停住了。

这时一名船工迅速把抓在手中的长篙挑起,挑向北岸。长篙的另一端挂着一只小竹篮, 篮里放着递给陶二、李成的过桥劳务报酬。船工投放精准,陶李二人接得也精准。陶李二人微笑着点头、挥手致意。

就在这短暂的时段, 从北岸板桥头的小屋里, 匆匆跑出一个扎小辫儿的小女孩。 她跑到岸边, 一下停住了,朝“小河轮”张望。 似在寻找,又似在想着什么。被刚才那一幕奇特的过桥景象所吸引的小男孩也看到了小女孩。 他们的眼光形成了对视。 小女孩嫣然一笑, 突然转过身,径直朝自家的方向跑了过去。

当小男孩想再看她一眼, 已经没有了机会。 船老大第三次拉响了汽笛,“小河轮”加大马力,离岸向老南通城驶去。

陶二和李成在确认“小河轮”已安然过板桥之后, 又抓紧时间忙活了一阵子, 以便让临时滞留两岸要过桥的人群尽快上桥。 他俩的动作循规蹈矩, 有板有眼。 只是撤桥板时,由南而北,撤完桥板再吊龙骨;

复原时,却是先放龙骨,否则,桥板复原就失去了依托;在龙骨上放桥板时,又得由北而南,否则,脚底没了着落,又怎么把木板一块接一块地向对岸铺设过去呢。

当一切复原到位, 陶二:“让各位久等了,现在就可以上桥!”一声令下,站在两岸边的人们,立马上桥,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又一番热闹景象。

陶二和李成,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桥上,确保行人安全;桥下,确保行船安全。 成年累月, 坚守的就是

“安全”。尽管收入菲薄,每天多次的撤桥板、吊龙骨;放龙骨、铺桥板,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却一丝不苟,坚持多年而无一点差池。直至木板改水泥,桥上桥下, 那一道道在别处难以见到的景致消失,他俩也悻悻地回了家。

天地悠悠, 又是二十多年过去。当年的小男孩已长成大小伙, 扎小辫儿的小姑娘也已成了挂长辫的大姑娘。 他们都已进入大龄青年的行列,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纪。 但都以工作为先,以事业为重,都还没把婚嫁提上日程。

一次,纯属偶然,一位了解这两位男女的热心人特意安排了一次相亲的机会。男女方的母亲既兴奋又积极,一定要参与其中。大小伙的母亲,一眼就相中了这位端庄又稳重的姑娘; 姑娘的母亲审慎地打量着大小伙, 也是赞不绝口。可这一男一女,见面之下却都愣住了:“怎么是你?! ”惊诧莫名顿时显露在他俩的眼神里、眉宇间。片刻过后,又都缓过神来,质疑全消:“为什么不能是你!! ”

板桥, 这座历经沧桑的老桥, 见证了这对男女注定一生的牵手, 见证了他俩同心共度数十载的磨难和艰辛……

他俩,携手从板桥走过银婚,正走向晚霞漫天的金婚岁月。

� � � �赴京参加颁奖典礼,食宿于京燕大饭店,饭店离八宝山革命公墓(习称“八宝山”)仅两站之遥。 瞻仰八宝山是我的夙愿,我与同室文友内蒙小刘心有灵犀,相约前往。

八宝山是中国名声最响、规格建制最高的园林式公墓。 我们进入古朴高耸的“八宝山革命公墓”大门,大道两侧绿树成荫,齐整密集的墓碑群,成片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整个墓园庄严肃穆、幽静雅致。

公墓里边分骨灰堂和墓区两大部分, 后来又增加了骨灰墙(壁葬)部分。 骨灰堂只对逝者家属和持有瞻仰证的人士开放;墓区分一、二、三区。二、三墓区就在大道两侧。最里边是国家领导人的长眠之地一墓区。 一块 300 多平方米的水泥平地上有三座墓茔。中间一座是“任弼时同志之墓”,毛泽东题名。在任墓左侧墓碑上,工工整整刻着宋体“张澜主席之墓”六个大字。 右侧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同志之墓”。尔后,陈云、彭真、李先念、姚依林、宋任穷等国家领导人的骨灰也安葬到这里。

瞻仰八宝山,除了缅怀那些耳熟能详的革命先辈,同时还要浏览、欣赏富有艺术特色的墓碑。碑文异彩纷呈,有联语、格言、警句、诗词、图片。 墓地还有雕塑,许多名人的书法、怀念文章。

陈云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墓碑上刻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他毕生以此为行动准则,是我党践行党的实事求是精神的榜样。李先念的碑文:“先天下之忧而忧,与天地同在;念人间之乐而乐,共日月齐光”。 嵌名联巧妙地化用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高度赞颂了逝者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理念和坚强的革命斗志。 聂荣臻元帅碑文,是临终前自撰的一副挽联:“喜松柏之气概,念四化之早成”。 言简意深,概括了老帅一生的革命精神。 舒同墓碑上舒体文字飘逸娟秀。 舒同是中国书法家协会首任主席。毛泽东赞扬他是“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支笔”。 李富春蔡畅夫妇墓地上有两尊真人大小的古铜色雕像,男站女坐,目视远方、笑对人生。 许杏虎和朱颖是新闻战线上的年轻伉俪,墓碑上的照片郎才女貌、清秀靓丽。他俩于同年同月同日(1999.5.8),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不幸以身殉职。我与小刘为他们英年早逝,不禁唏嘘。

不少国际友人,寿终后也融入八宝山墓区。 如朱德题名的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郭沫若题名的美国进步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杨尚昆题名的美国著名医学博士马海德。 还有德国的汉斯·米勒博士。

公墓里边一、二、三墓区要看的东西真乃不胜枚举。 有树葬的, 一棵柏树一座坟, 如彭真; 有只有生平事迹, 无墓无碑的,如刘澜涛; 也有用巨石作墓碑的, 如杨成武;还有许德珩的斜形小墓碑。

最后我们参拜骨灰墙,骨灰墙也叫壁葬,即将骨灰盒嵌进墙壁内的一种葬式。 壁面自上而下每行分成 6 格,自左至右每堵墙面有六七十行,每格可放两只骨灰盒,每格壁面区域,可以安置遗像、鲜花、供品。 壁面上可写小字对联、事迹。 对联内容大同小异:悠悠父母心,戚戚儿女情;一生正气,两袖清风;寿终恩德在,身去言容存;忠魂垂千古,丹心映后人,等等。

八宝山革命公墓里的“宝”太多了,我们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边浏览、边拍照、边记录,可谓精疲力竭。但想到我们丰硕的收获,精气神又上扬了。我们走出公墓大门时,蓦然想起诗人臧克家的名言:“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诚然,那些为了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英勇献身的烈士、奋斗终生的先贤,虽死犹生,都是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和纪念的。

� � � �《论语·里仁》里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最末一字“方”到底何意?

手头有两本不同版本的书, 一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年 1 月版的《辜鸿铭讲论语》,一是黄山书社 2005 年 8 月版的《论语》,前者认为“方”是地方之意,后者作方向解。 再查百度,又作方法解。

我以为,这三种解释均欠妥,与整句话的语气相阻隔。 原句十个字,中间两个逗号,一气呵成,没有转折的意思,而上面三种解释都把最后四个字作为转折句了———如果要远游,就必须怎么怎么样。 儒家以礼为本,孝悌是纲常,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父母活着,儿女就是不能远游;远游了,就是违背了孝道,是大逆不道的。所以,我认为此处的“方”是违逆(孝道)的意思。

“方”作违逆解,孔子编选的《尚书·尧典》中就有这种用法:“方命圮族。 ”《孟子·梁惠王下》:“方命虐民。 ”赵岐注:“方,犹逆也。 ”后常用作谦词,表示对对方的嘱托不能照办,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状》第八回:“这件事,实在不能尽力,只好方命的了。 ”

“方”有违逆之意□胡豆周

胡介国的生意经(外二题)

□杨 谔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