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ad 與景氣循環 chapter 18 學習本章後,您將能 c h a p t e r c h e c k l i s t...

Post on 19-Dec-2015

23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4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AS-AD 與景氣循環CHAPTER18

學習本章後,您將能

C H A P T E R C H E C K L I S T

提供經濟衰退的技術定義,並描述景氣循環1

定義總合供給,並描述影響總合供給的因素2

定義總合需求,並描述影響總合需求的因素3

解釋總合需求與總合供給的波動如何造成景氣循環4

18.2 總合供給

實質 GDP 取決於• 勞動受僱數量• 資本數量、人力資本與技術狀態• 土地與自然資源的數量• 企業才能

18.2 總合供給

在充分就業下:• 勞動市場均衡決定勞動受僱數量,此為充分就業的

勞動數量• 實質 GDP 為 GDP 潛能

在景氣循環的過程中:• 勞動受僱數量在充分就業水準上下波動• 實質 GDP 在 GDP 潛能上下波動

18.2 總合供給

總合供給的基本總合供給 是指實質 GDP 供給量與物價水準的關係

其他影響生產的因素保持不變,• 物價水準越高,則實質 GDP 供給量越大• 物價水準越低,則實質 GDP 供給量越小

18.2 總合供給

沿著 GDP 潛能的垂直線,當物價水準變動,名目工資與其他生產要素的名目價格也隨之變動,且變動的程度等於物價水準變動的程度,以保持實質工資或實質價格處於充分就業的均衡水準

18.2 總合供給

圖 18.1 總合供給曲線

總合供給曲線 AS 代表實質 GDP 供給量與物價水準的關係,而其他影響生產的因素保持不變

18.2 總合供給

1. GDP 潛能等於 $10 兆,物價水準等於 110 ,實質 GDP 等於 GDP 潛能

2. 物價水準高於 110 時,實質 GDP 大於 GDP 潛能

3. 物價水準低於 110 時,實質 GDP 小於 GDP 潛能

18.2 總合供給

總合供給的變動物價水準以外之其他影響生產的因素變動,導致總合供給的變動

這些因素包括:• GDP 潛能• 名目工資• 其他生產要素的名目價格

18.2 總合供給

GDP 潛能的變動

任何造成 GDP 潛能變動的因素也會造成總合供給曲線的移動

圖 18.2 GDP 潛能增加

18.2 總合供給

1. GDP 潛能增加,則總合供給增加

2. 總合供給曲線由 AS0 右移至 AS1

18.2 總合供給

名目工資與其他生產要素名目價格的變動

名目工資與其他生產要素名目價格變動,導致廠商的成本變動,於是總合供給變動

名目工資與其他生產要素名目價格越高,則廠商的成本越高,廠商的供給量越少,於是總合供給減少

18.2 總合供給圖 18.3 名目工資的變動

名目工資上漲,導致總合供給減少。總合供給曲線由 AS0 左移至 AS2

名目工資變動不會導致 GDP 潛能變動

18.3 總合需求

實質 GDP 需求量 (Y) 等於消費支出 (C) 、投資 (I) 、政府支出 (G) 與出口 (X) 的總和減去進口 (M)

亦即,

Y = C + I + G + X – M

18.3 總合需求

總合需求的基本總合需求 是指實質 GDP 需求量與物價水準的關係,而其他影響支出的因素保持不變。

當其他條件不變下,

• 物價水準越高,則實質 GDP 需求量越小

• 物價水準越低,則實質 GDP 需求量越大

.3 總合需求

圖 18.4 總合需求曲線

總合需求曲線 AD 代表實質 GDP 需求量與物價水準的關係,而其他影響支出的因素保持不變

18.3 總合需求

2. 物價下跌導致實質 GDP 需求量增加

1. 物價上漲導致實質 GDP 需求量減少

18.3 總合需求

總合需求的變動物價水準以外之其他影響支出的因素變動,則導致總合需求的變動

• 總合需求增加,則總合需求曲線右移

• 總合需求減少,則總合需求曲線左移

18.3 總合需求

影響總合需求變動的因素包括:

• 未來的預期•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全球經濟的狀況

18.3 總合需求

預期

預期未來所得增加將導致現今的消費增加,則總合需求增加

預期未來的通貨膨脹上升,將導致人們在目前價格較低時增加消費,於是總合需求增加

預期未來的利潤增加,將導致廠商現今的投資增加,於是總合需求增加

18.3 總合需求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政府可藉由租稅、移轉支付與政府支出來影響總合需求

減稅、增加移轉支付或政府支出增加,將導致總合需求增加。

降低利率或增加貨幣數量將導致總合需求增加。

18.3 總合需求

全球經濟

全球經濟影響總合需求的兩項主要因素為:匯率與外國所得。

其他條件不變下,本國貨幣升值則總合需求減少。本國貨品與服務的相對價格較高,於是出口減少;購買力升高或外國貨品與服務相對價格較低,於是進口增加。

外國所得增加則對本國貨品與服務的需求增加,於是出口增加,總合需求增加

18.3 總合需求圖 18.5 總合需求的變動

1. 總合需求增加,如果• 預期未來所得、通貨膨脹與

利潤增加• 政府或中央銀行採取導致支

出增加的政策• 貨幣貶值或全球經濟擴張

29.3 總合需求

2. 總合需求減少,如果• 預期未來所得、通貨膨脹與

利潤減少• 政府或中央銀行採取導致支

出減少的政策• 貨幣升值或全球經濟衰退

18.4 瞭解景氣循環

總合供給與總合需求決定實質 GDP 與物價水準

總體經濟均衡 發生於實質 GDP 需求量等於實質 GDP 供給量之際,亦即總合需求曲線 AD 與總合供給曲線 AS 的交點

圖 18.6(a) 總體經濟均衡

18.4 瞭解景氣循環

實質 GDP 需求量小於實質 GDP 供給量,廠商無法售出全部的產量,於是庫存增加,廠商降低產量與價格

如果物價水準等於 120 ,實質 GDP 等於 $11 兆,如 E 點所示

18.4 瞭解景氣循環

實質 GDP 需求量大於實質 GDP 供給量,廠商無法滿足對其產品的需求,於是庫存減少,廠商增加產量與調高價格

如果物價水準等於 100 ,實質 GDP 等於 $9 兆,如 A 點所示

18.4 瞭解景氣循環

總體經濟均衡為物價水準等於 110 ,實質 GDP 等於 $10 兆

18.4 瞭解景氣循環

總體經濟均衡下的三種可能:

1. 低於充分就業水準的均衡,實質 GDP 低於 GDP 潛能

2. 充分就業均衡,實質 GDP 等於 GDP 潛能

3. 高於充分就業水準以上,實質 GDP 高於 GDP 潛能

18.4 瞭解景氣循環

總合需求的波動總合需求的波動是景氣循環的原因之一

為了專注於總合需求的波動,假設 GDP 潛能與充分就業的物價水準保持不變

圖 18.7 總合需求循環

18.4 瞭解景氣循環

總合需求波動造成實質 GDP 在 GDP 潛能上下波動

第 1 年的實質 GDP 等於 GDP 潛能,經濟處於充分就業

18.4 瞭解景氣循環經濟在第 2 年達到景氣循環的波峰,實質 GDP 高於 GDP 潛能,經濟處於高於充分就業的均衡

第 3 年經濟回復至充分就業

18.4 瞭解景氣循環經濟在第 4 年達到景氣循環的波谷,實質 GDP 低於 GDP 潛能,經濟處於低於充分就業的均衡

經濟在第 5 年回復至充分就業

18.4 瞭解景氣循環

總合供給的波動總合供給波動的原因分成兩種型態:

• GDP 潛能成長的速度• 主要資源的價格變動

停滯性通貨膨脹經濟衰退 ( 實質 GDP 下跌 ) 與通貨膨脹 ( 物價上漲 ) 的結合

18.4 瞭解景氣循環

圖 18.8 石油價格循環

石油價格上漲導致總合供給減少,總合供給曲線 由 AS 左移至 AS1.

實質 GDP 減少,物價水準上漲

停滯性通貨膨脹

18.4 瞭解景氣循環

石油價格下跌,總合供給增加,總合供給曲線由 AS 右移至 AS2.

實質 GDP 增加,物價水準下跌

景氣擴張

18.4 瞭解景氣循環

朝向充分就業的調整膨脹缺口實質 GDP 大於 GDP 潛能,造成物價上漲

衰退缺口實質 GDP 小於 GDP 潛能,造成物價下跌

18.4 瞭解景氣循環

圖 18.9 朝向充分就業的調整

實質 GDP 大於 GDP 潛能 — 形成膨脹缺口 — 造成物價上漲

名目工資上漲,總合供給減少,實質 GDP 下降,物價水準上漲

29.4 瞭解景氣循環

GDP 潛能大於實質 GDP —形成衰退缺口 — 造成物價下跌

名目工資下跌,總合供給增加,實質 GDP 上升,物價水準下跌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