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 - epaper.jrkunshan.cnepaper.jrkunshan.cn/resfile/2016-01-19/b03/b03.pdf ·...

Post on 29-Oct-2019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WENHUAYICHAN 责编:马萍 美编:谢勤勤 校对:朱海荣

文化遗产B3 2016/1/19 星期二

本版由昆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协办特约编辑:万芊 投稿信箱:615389386@qq.com

▶ 文物欣赏 ◀

特征:纵18厘米,横52厘米,纸本,扇片。款识:醉云仁兄大人雅属。乙酉初夏,诒孙陶焘。印:诒生画印。此幅山水小品由细劲干笔积累而成,古健之中有峭拔笔意,不落恒蹊。陶焘,周庄人,号诒孙,又作诒生,晚号矩斋,又号东江老画师。擅山水,学董其昌,笔法古健,别有意趣。

(俞沁成供稿)

1月8日,2016“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在市科博中心拉开帷幕。

“还记得孩童时代的过年味道吗?民间匠人手下活灵活现的泥人、栩栩如生的糖画、温馨可爱的虎头鞋、工艺精湛的雕花……”1月以来,市科博中心门前巨大的广告牌、朋友圈里转发的微信吸引着全市几代人的眼球。

据了解,本次展示由市文广新局主办,市科博中心、文化馆承办,共设25个展位,集中展出我市一批优秀的非遗传承代表项目,有昆曲脸谱水彩作品、集邮文化作品、年画剪纸作品、“画卷·中国”高清作品、匠门琉璃工艺作品、昆图优秀春联作品等内容。同时,粉墨宝贝动漫衍生品和华侨子女画作将另类诠释昆曲魅力;雕花、泥人、虎头鞋等民俗文化也一同呈现给市民,可谓

“文化年货”精彩纷呈。开展以来,已有两万多市民

慕名参观展览,周末高峰期,更是日均超4000人次。人群中较多的是全家老少一起逛展览,中老年在展位前回味过去的年味,欣赏丰富多彩的“文化年货”时,也顺手采购一些自己喜欢的宝贝;新一代青少年儿童在其中捕捉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感受着昆山非遗传承的精彩。

据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将持续到1月17日。

(万 芊)

“文化年货”精彩纷呈科博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受追捧

姜家墩汉墓群位于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联合昆山文物管理所组成考古队,于2015年11月开始对墓葬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经过一个多月的发掘,已发现7座墓葬,清理了4座土坑墓,出土随葬品100余件。随葬品为陶器、铁器、青铜器等。其中

陶器类有壶、鼎、罐、盒、瓿等;铁器类有铁剑;青铜器类有铜镜、钱币、铜盆等。

通过对姜家墩汉墓群的发掘,不仅丰富了昆山的国有馆藏文物,还对研究昆山地区汉代墓葬埋葬习俗、墓葬形制及昆山地区城市变迁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近日,昆山文物管理所对前一阶段全市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进行了全面排查。

按照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标准、规范和要求,市文物管理所对录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对录入不达标准、部分区镇展馆未录入文物等方面予以全面统计整理,预计需

完善、补漏等录入全市各类可移动文物藏品500件以上。截至目前,已累计摄录完成赵陵山、太史淀等遗址出土的玉器等各类文物藏品 116 件,其中周庄博物馆文物藏品98件、张浦文物馆文物藏品18件。

(文管所)

我市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面梳理

2015年以来,我市文物部门吸取外地多处文物古迹大火的教训,深刻反思“8·2”事件的严重后果,突出了以“文物安全长效管理”为重点的机制建设,筑牢文物安全“防火墙”。

据了解,文物安全长效管理机制要求,坚持每月进行文物安全督查工作,有效制止文物违规事件;督促各文物点定时更换灭火器材,在锦溪、周庄、千灯等文物集中区镇组织开展文物消防安全宣传培训及实地安全演练,提高不可移动使用人应急处突能力;并按照上级要求,出台制

定文物消防安全大检查方案,借助8月份全市安全检查月活动契机,深入开展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检查,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方案,做到责任机制落实、整改措施落实。

目前,全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安全“回头看”工作正在开展。此外,还大力开展节假日、大型活动节庆期间的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巡查,建立健全基层文物安全信息报送机制。通过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文管所)

筑牢文物安全“防火墙”

近日,热心市民徐先生向市文物管理所捐赠了一套两件明代石刻文物,系《明故陈君应元暨室钱硕人合葬墓志铭》及其志盖。

据徐先生介绍,此墓志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出土于高新区路南村。他当时尚幼,对具体情况不很了解。后路南村集体动迁,他就搬至自己的企业厂房院内安放。

据了解,此墓志保存较为完整,志盖、志身长宽都是55厘米左右,志盖用小篆书写,志身用

颜体楷书书写,内容系明代昆山著名学者、官员方鹏撰写,介绍了陈应元及其妻钱氏的生平,颂扬了他们的美德。

近年来,我市文物普法和宣传效果显著,徐先生深受影响,出于对故乡文物的爱护之心,向市文物管理所报告并予以捐赠。市文物管理所对徐先生爱护文物、热心乡邦的善举深表感谢,并发放了荣誉证书和补贴。目前,市文物管理所正着手对该墓志进行清洗、拓印并做进一步保护和研究。 (李灵洁)

热心市民捐赠明代石刻文物

近日,昆山市文物管理所与南京大学确定签约合作,将对花桥金城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本次考古发掘预计发掘面积900平方米、普探面积5万平方米,主要是摸清金城遗址范围、城址内部的文化遗存、城址

性质、城址时代,进一步对城外墓葬区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同时做好相关信息的提取工作,开展体质人类学、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古环境及生业经济等多学科合作。力争多角度、全方位地复原金城遗址历史原貌。

(文管所)

金城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有序开展

俗称“赵家桥”,位于花桥镇赵家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桥为花岗石质地三孔平桥,南北走向跨于鸡鸣塘上,全长21米、高4米,三孔跨度分别为 3.65 米、5.75 米、3.90 米。桥面南侧石板上刻有“太平天国”四字,楷书,自左至右分两行竖写,上面“太”

“天”两字稍大,下面“平”“国”两字略小。据记载:“咸丰辛

酉十二月(1862年1月)太平军直犯上海城。”在昆沪公路和沪宁铁路未修之前,赵家桥是交 通 要 道 。 1860 年 6 月 至1863年6月三年间,太平军曾两次由昆山向上海进军,必经过赵家桥,因此赵家桥上的石刻字可能就是那时留下的。1982年赵家桥被公布为江 苏 省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

(文管所供稿)

▶ 昆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集善桥

近日,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徐耀新来我市深入调研文化工作,重点就江南水乡古镇申遗、昆山当代昆剧院发展和基层文化精准惠民等有关工作展开调研。

徐耀新一行先后到周庄、锦溪、千灯三个古镇和昆山当代昆剧院进行实地考察。徐耀新边考察边听取当地党委政府、机关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情况介绍,并就有关问题交换了意见。考察中,徐耀新深入到传统技艺作坊、文物保护单位、陈列展示演艺馆舍、建设工地以及工作场所,与昆曲艺术家、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相关管理人员和建设项目负责人进行交谈,了解文化建设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相关情况和面临的问题。

徐耀新指出,昆山是江南水乡

古镇联合申遗点比较集中的城市,要加大力度推动申遗工作的组织实施,处理好保护和利用、水乡环境治理和文化生态改善、遗产保

护与文化传承的关系,科学进行“加减法”,实现水乡古镇提档升级。昆山是昆剧的发源地,昆山当代昆剧院要以“出人才、出精

品”作为发展目标,在人才招引培养、重要题材剧本创作和重点剧目打磨上下功夫,把正在创作的《顾炎武》和正在排演的一批剧目打造成在全国叫得响、传得开的优秀作品,并通过“精彩江苏进剑桥”系列活动走上国际舞台,扩大影响。

考察期间,徐耀新还与昆山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就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问题进行了探讨。徐耀新强调,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要求,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实现文化惠民精准到位。此外,双方还对时机和条件成熟后在昆山开展“文化惠民卡”试点工作达成了初步意向。

(文化遗产科)

昆山姜家墩汉墓群出土100余件文物实现水乡古镇提档升级

省文化厅领导来昆调研

山水山水扇扇面面

时代:清代

来源:昆山博物馆藏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