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工出细活 - fjrb.fjsen.comfjrb.fjsen.com/nasb/images/2013-05/27/a04/a04.pdf ·...

Post on 09-Oct-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N4 编辑:尤毅芳 设计:王彬彬 校对:欧爱婷 组版:陈军 九日山 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电话:0595-36268010

南安千家诗⑥陈琼芳选注

【作者简介】韩偓(公元844-公元923年),字致尧,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西安)人。龙纪元年(公元889年)进士。昭宗时,官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中书舍人;后依闽王王审知。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寓居南安丰州,直至公元 923年逝世,葬于丰州杏田村葵山。著有《香奁集》《玉山樵人集》。

【注释】寓止:寄宿,留住。枳篱:枳木篱笆。茅厂:茅屋棚舍。函关:函谷关。这里喻指葵山。吴甸:吴国的疆土。春秋时吴国和三国的吴国均在江浙一带,这里作者把吴甸延伸至泉南一带。卜肆:卜卦的店摊。严夫子:卜肆的主人严君平。星机:指天河。海槎:木筏。

这首七律首联交代寓居的时间和环境。“三年”是指天复三年(公元903年)。韩偓于是年寓居南安丰州,直至公元923年逝世,整整二十年。“枳篱茅厂共桑麻”说明他当时住的是农村。

颔联“蝶矜翅暖徐窥草,蜂倚身轻凝看花。”承接首联,写住所周边的环境。春暖花开的季节,蝴蝶矜持地在花草间展翅旋飞,而蜜蜂轻快浪漫地在采花蜜。

颈联“天近函关屯瑞气,水侵吴甸浸晴霞。”从丰州后面的葵山联想到老子骑牛西去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内),遂紫气东来的故事;又由吴甸联想到江南水乡(多水又多晴),表达诗人对此既“屯瑞气”又是鱼米之乡的寓居地的热爱之情。

尾联“岂知卜肆严夫子,潜指星机认海槎。”通过卜卦人严君平能够准确占出问卦人“运途”的传说,表现了对外界世事沧桑、宦海沉浮的关切。

南安寓止唐·韩偓

此地三年偶寄家,枳篱茅厂共桑麻。蝶矜翅暖徐窥草,蜂倚身轻凝看花。天近函关屯瑞气,水侵吴甸浸晴霞。岂知卜肆严夫子,潜指星机认海槎。

一上公交,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车头处,一束玫瑰花进入眼帘。

红艳艳的玫瑰花凭空给车厢添了光彩,枯燥的车旅,因为有了那一大束花而有了鲜活气息。车里,有人谈论着玫瑰花,而我亦暇想着,猜测着。

卖票的是一个女孩子,许是女孩的男朋友送给她的,于是,她便随手插这里的吧;也可能是女孩喜欢花,便买了束搁这里了……

“哇,这么漂亮的玫瑰,谁插这的?小陈,是你吧。”在下一站,一位中年女子一上车,便冲着售票的女孩问。

“不是我,是老李。”女孩指指驾驶员说。“啊,老李,你什么时候喜欢上花了,嗨,这么多枝玫瑰可要花很多钱哟。”上车的女子笑着和驾驶员聊开了。

“不用花钱的,我家种的,这几天开了很多花。我女儿采了几朵,插在瓶子里,放进她的房间。她的房间啊,因有了玫瑰花,而显得格外有生气。我就想着,如果放一束花到车里,不是挺好的嘛。”驾驶员目不斜视地盯着前方,憨憨地作答。

我不由把目光朝向司机,那是个剪着平头,穿着灰色劳动服的中年男子,平凡而不显眼,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男子的一个小小善念,给满车厢的乘客带来了幽幽清香,给枯燥的车旅带来了一段别样情怀。闻着不时飘到鼻尖的花香,心,暖暖地感动。

恍然间明白,人生的意义,并非要做得如何的轰轰烈烈,有着怎样的英雄壮举,其实,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心怀善念,即便是一个小小善举,也能氤氲出温暖心灵的花香,弥漫整个世界。

清清浅浅,生活在路上的我们,千万别忽视了那么一个小小的善念。

去年初学校校庆,校友送来两盆花祝贺母校。尔后,其中一盆安家在语文组办公室,另一盆放在数学组办公室。接下来两盆花的“待遇”截然不同:语文组的女老师比较多,她们细腻周到,浇水、施肥、防寒抗冻、拉开窗帘让他晒晒太阳,伺候得像公主一样,含着怕化了,捧着怕飞了。这花也通人性,不负众望,长得风姿绰约, 娇艳欲滴,颇为赏心悦目,为办公室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情趣。而放在数学组的那盆花就没有那么好的命了,我校数学组清一色男教师,别指望他们会去百般呵护,千般照顾了,只是偶尔的“粗茶淡饭”——有时候大家泡茶了顺手把洗茶杯水倒在里面,补充点水分而已,因此这盆花只能默默地独守墙角,所幸长得还算茁壮。

岁月如流,时间如梭,一个学期结束

了,暑假来了,放假大家都回家了,这两盆花只好各自独守空房,不管是“公主树”还是“公共树”都无人去看管了。很快,新的一学期又开学了,当大家再看到那两盆久违的花时,结果出人意料:数学组的那盆花叶绿支挺,青葱繁密;而语文组的那盆花掉叶落枝,垂头丧气,无精打采……

我看到这一幕,思绪万千……这让我想到了孩子的教管问题,如今有那么一些孩子,不也像那公主般被照料的鲜花吗?吃不了苦,受不得委屈,在挫折面前束手无策,毫无斗志。

我想,这样的孩子与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的教育方式不无关系。有好吃的都留给孩子吃,有营养都让给孩子补。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小皇帝般的;他们在学校:犯错误了,本该严厉地批评教育,而老师却

只是轻描淡写的代过;夏天热了,怕学生无法承受,有的学校就省去课间操;本该很正常的学生校外活动,也因安全责任等缘由而被取消。上下学:哪怕只有几百米的路程都要用车接送,生怕其走路会辛苦……

数学组的那盆花为何会生长得更好呢?因为平时该怎样就怎样,所以练就了独立和挑战,即使环境艰苦也不会被倒下。俗话说: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风霜,怎成参天树。

孩子已经走惯了平坦路、听惯了顺耳话、做惯了顺心事,那么,一旦他们遇到困难,就会不习惯,甚至会束手无策,在如此优越的温室环境中成长,长大后怎能独立地面对困难,接受挑战,承担重任呢?我们必须给孩子放放手,让他们在成长中经风沐雨、摸爬滚打勇敢地面对挫折,在挫折中成长。

两盆花引发的思考杨英雄

一念心善香四溢杨贵珠

大家都看过形形色色的广告:像什么产品推销啦,学习好帮手啦,公益广告啦……应有尽有,没有想不到,只有看不到。而面对形形色色的广告,你们有什么看法呢?对哪一种更感兴趣呢?我来和大家谈谈我的看法吧。

观点一

先说产品推销吧。产品推销,大多是一些新推出的食物、生活用品、治病良药等。

可是,你们想过吗?那些推销治病良药的广告——如祛风湿病的,治糖尿病的,我要说一句:如果真的能治好的话,那还要医院干吗呢?如果真能 减 轻 疼 痛 的 话 ,那 是

“根本兼治”吗?所以,我劝那些想拿起电话订购的人们:到正规的医院里去医治吧!这样才有可能好得更快,好得更彻底。

观点二

再说那些关于学习好帮手的。电视里吹得那好像是:“此宝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可是,你们没想过吗?如果有了所谓的“学习好帮手”,那是不是就不用上学了呢?是不是只要待在家里,点一下那些

“高科技”就可以了呢?不

不不,还是认清事实吧。你想啊,古代的状元,谁不是寒窗苦读十年书呢?所以,请你好好地听课,好好地学习吧!

观点三

最后我来谈谈公益广告。公益广告,在少儿频道很常见。公益广告,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对大众有益的广告。它,能教给人们许多。

有一则公益广告,我记得最深:一位老人煮好满桌的“山珍海味”,打电话叫儿女快回来团聚吃饭。可儿女们个个都有公务在身,连给老人多说一句话的时间都没有。可怜的老人独自一人也没了吃饭的心思,只身一人蜷缩在沙发的一角,看着满是“雪花”的电视机,睡着了……当时我看到这一场景,真的想哭出来。朋友们,公益广告不仅能让你了解更多良好的社会风气,还能帮你纠正坏习惯。所以,多看点公益广告吧!

总结

朋友们,我说了这些,你们大概了解了,广告既有利又有弊,所以,要适当地选取一些有利的广告来看。以上就是我的观点,你们有什么更深的见解,跟我一起讨论讨论吧!

地球是人类赖以于生存的家园,她像母亲一样无私地养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在很久以前,我们的地球妈妈有着美丽的倩影,健壮的气魄,优美的身姿,白皙的脸庞……可是,短短几十年间,地球妈妈已经千疮百孔。

大片大片的森林消失了,美丽的湖水不再清澈,碧绿的草原被黄沙覆盖,欢乐的小鸟不再歌唱,自由的鱼儿不再快乐……城市越来越大,可是清晨不再有朝霞、晨露,取而代之的是刺鼻的烟雾。马路越来越宽,却堆满了汽车,冒着废气。街道上,尘土飞扬,垃圾成堆……

看到这些,你是否会发出一声感叹“我们的地球妈妈为什么没有人热爱!是谁让她哭泣?”而这一切,都是她那不争气的儿女们惹的祸!我再次听到了地球妈妈那悲伤的哭泣声,为她那不争气的孩子,为他们幼稚而轻狂的行为而伤心流泪。

地球妈妈已经被我们

的无知伤害得遍体鳞伤、体无完肤了。如果我们还不懂得反省,不懂得珍惜的话,迎接我们的只有灾难。我们将不再拥有春暖花开、风和日丽,人类的生产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人类总有一天会出现在“濒危物种”的名单上。

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 ,我 们 怎 么 能 袖 手 旁观,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地球妈妈声泪俱下呢?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地球妈妈重新绽放美丽的笑颜。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你就是一个热爱环境的小标兵;关紧滴水的龙头,你就是一个节约用水的小模范;多植一棵树,多种一株草,你就是一个保护生态的小卫士……

同学们,地球妈妈已经流下眼泪,不要让这滴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努力,珍惜一切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让地球妈妈不再流泪。

小时候,我玩过许许多多的游戏,有一二三木头人,还有三步回老家……其中,我对吹泡泡情有独钟。

今天,我在家里玩吹泡泡。我先拿出一个玻璃杯,把几块肥皂头放进玻璃杯,在玻璃杯里放一些水。然后,把肥皂头和弄和弄,但总是吹不出泡泡。后来,我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对啊!我就用洗洁精。我倒了些洗洁精,然后,倒上一些水,终于可以吹出泡泡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有时吹出了一个大泡泡,大泡泡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躲西藏的,还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随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

吹了一对双胞胎,两个兄弟形影不离,太阳公公照在他们身上,哥哥为了保护弟弟就消失了,不久,弟弟也不知去向。有时,吹出了四个大泡泡,四个大泡泡排成一队,急速下降,好像四位勇士英勇就义。有时吹了五六个泡泡,他们就争先恐后地在空中跑步,不一会儿就四散纷飞,各自寻找自己的家了。有时吹了一连串的泡泡,他们像一串水晶项链,晶莹剔透,美丽无比。

看着五光十色的泡泡,我心里充满了骄傲与兴奋。我真希望自己变成一个自由自在的泡泡,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去拥抱五彩的梦想。

我看电视广告

主办单位:南安商报社 南安市教育局

南安市小记者作品专栏

南安市第二小学六年(1)班 黄杼滨 指导老师 王淑敏

让地球妈妈不再流泪蓬华中心山城小学五年(1)班 郭巧莲 指导老师 郭陆一

吹泡泡柳城小学三年(5)班 黄树轩 指导老师 吴彩云

不久前又一次到闻名遐迩的南安官桥蔡氏古民居参观,这个气势磅礴而又艺术精湛的古建筑群,是清代泉州人、菲律宾华侨蔡资深耗费巨资、耗费半个世纪时光建成的,每次参观都受到震撼。这一次,有个细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导游随便指着会客厅的一个青草石雕窗对大家讲了个当年建这些“大厝”的小故事:“一天,管家指责工匠说,你自己看看,几天了,才打下这一点儿石粉,你就不能快点?你打下多少石粉,我换给你多少金粉。”不巧,这话被正好路过的蔡资深听到了。“千万不要求快。”他对工匠说,“该打多久就打多久,工钱照算……”蔡资深深谙艺术之道,他知道真正艺术的“石粉”是

“金粉”换不来的,因此才这样及时纠正管

家的说法,才有现在这个有希望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群。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魂,因而必须责无旁贷、下大力气,怀着敬畏之心,虔诚地做好。这个道理谁都懂(是不是真懂、懂到什么程度另当别论)。文化建设,一些设施除外,更多的是一时半会儿看不见、摸不着的长期细致的积累,不像高楼大厦的建筑那样呼啦啦一层层升高在蓝天下,一眼就看得分明。文化是艰难曲折、慢工细活的玩艺儿,需要按照文化的规律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作品的问世就更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有时还流产重来)的事,快不得。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从2002 年开始执笔,写

到 15 万字的时候,说什么也写不下去了,写作一度陷入一片茫然的尴尬局面,只好放下。直到 2007 年才鼓起勇气再次执笔。终于在 2009 年完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尚且有如此起伏跌宕的经历,一般作家哪能都那么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可是我们有些作家却在津津乐道谁写得快,谁写得多,谁出书多,是捷才、天才。还有发表欲之火过旺的问题,作家要战胜它不容易。著名评论家潘旭澜教授曾多次深刻阐述出力作、代表作对于作家的重要性,以为一些作家一辈子写作太快、太多,导致极少有留得下来的精品力作。人文学者李欧梵先生主张过

“慢”生活。他认为“慢”是一种心理时间,它和现实中的时间不一样,这种“慢”

是要个人自觉进行的。在这个“慢”下来的心理时间里,人可以回忆和思考,在这个“慢”下来的时间里,与人文精神相交。从文学创作的规律来看,只有从容地咀嚼生活,经过冷静的思考、严格把握题材,字斟句酌的文字表达和反复的推敲、反复的修改,才能出精品。

文化工作有时同其他工作一样搞什么倒计时,值得商榷。以倒计时施加压力,行也行,不行也得行,非完成不可,质量就很难保证。一次闪电式的

“采风”就希望出好作品,其结果只能是照搬生活,创作应景文章。文化的慢效,文化是魂而不是骨骼、不是肌肉,不能立竿见影,不能随时看得到摸得着,需要慢工出细活。

慢工出细活陈志泽

拉开窗帘,对面是石亭寺。每天早晨,我都在窗前看远山朦胧,连绵起伏。太阳从窗户的右侧升起,把阳光洒在电脑桌前。金黄色的色泽,如生命一般朝气蓬勃!

雨天,两个人躲在家中,做饭、看书、听音乐。两个人很简单,一起整理家务,一起说着过往的云烟,聊着动人的情话,有着喜悦的容颜。

搬家到丰州镇上已有半个月的时间。日子看似平淡,却有着许多韵味。房子较小,只有六十平方米左右,一房、一厅、一厨、一卫,但两个人却从不嫌弃!图一个清静,可以安心做事,可以自由挥洒!

房子是自家的,住得比较安心,也更加

用心将它装扮。房子,是辛勤所得,是努力后的果实。它虽小,却足够实在!它无法拿出去与人比较,但在我内心却有着一份不可代替的重量!它位于四楼,是所属楼房最高的一层,在小镇里也少有再高的房子了。在四楼,看外面的天空很高、很广,心情更添一份明朗与清新。看周围人家大都有着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自己的心里并不自卑,而是多出了一份简单的自在!

这个小镇,有着一份宁静。眼前的它,不会过于繁华,许多古物沉淀着时光。石亭寺,是我熟悉的地方,它小巧精致,有着省内第一种茶叶,是一处清幽所在。在此时,我住在小镇的小房子里,看

着不远处的小寺庙,相隔的距离有着一份亲切,光阴在眼前仿佛随手可以捕捉,不辽阔才显得轻松,不巨大更有着一分暖意。

“当时光飞逝,我渴望明天,每个小小心愿,都能慢慢实现!我是如此平凡,又是如此幸运。我要说声:谢谢你!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这样的音乐,这样的歌声,在我耳边轻响!这样的心情于我内心萦绕!当我们停下奔跑的脚步,当我们体会到时光轻微的节奏,当每一个小小的梦想都在轻快翔飞,当岁月流河摒弃掉所有杂乱的思绪。小镇、小家,也显得十分的温暖。

早起的清晨,见天气晴好,云淡风轻,我便以步代车,走路送儿子上学。我们避开交通主干道,沿着河边的林荫路走去。路旁是排整齐高大的棕榈树,像一群值勤的士兵,精神抖擞屹立着。

由于起得早,路上行人不多。两个晨起散步不期而遇的大妈,站在路边上亲切打招呼,拉家常。不用看,单听那欢快的交谈声音,也能感觉到,此时她们的脸上,正绽放着与朝阳一样明媚的笑花。一辆摩托车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估计是赶着上早班。对于匆忙赶路的人来说,眼里是没有风景的。

阳光升起来了,撒落在路面的水泥板上,也撒进我们心里,温暖明亮,有种说不出的惬意。我和儿子踩着满地的阳光,不紧不慢地往前走。再走几步,就到道路分叉口了。这时,迎面走来一对胖胖的老

人,看样子该有七八十岁。男的穿着黑色皮衣,一头银发在阳光里闪闪发亮。女的穿暗红色绸面棉袍,显得有些臃肿。一样丰满红润的圆脸庞,像两轮带红晕的满月,神态也如月色般柔和。他们肩并肩,手握着手,缓缓地从我们身边走过,走得那样专注,那样投入,甚至没有抬头看擦肩而过的我们一眼。当然,他们也不抬头欣赏周围的风景。就那样紧握着手,眼睛看着地面,从我们身边安静地走过。

我情不自禁地停驻脚步,回过头,凝视那一红一黑的背影,略微佝偻的腰板,不再矫健的步履,还有那紧紧握着的手……在暖金色的阳光里,在伟岸的棕榈树映衬下,定格成一幅温馨美好的画面。我看着,看着,眼眶止不住感到一阵温热。记得一位朋友曾无比伤感地说过,当我们都老了,老

到白发斑斑,步履蹒跚,那会是一种多么凄凉的景象。我试着从这背影里,找出朋友所说的凄凉,可是没有,我看到的只有“夕阳无限好”的美丽。他们之间虽没有一句话语,一个眼神的交流。可那双紧握的手,早已把彼此间的默契流露出来。我不知道,这双手,这样握了多少年,是否年轻时也曾松开过?或者在意气风发的年月里,也曾经历过握不着手的苦楚,因而在黄昏时,才格外珍惜?又或者,从他们牵手走上红地毯那天起,就一直这样紧紧握着……只是,透过老人那双紧握的手,从容而去的身影,我读到了“白头偕老”的幸福与美满。

妈,快走吧!儿子拉着我的手提醒。我忍不住又看一眼那有些模糊的背影,转身拉起儿子的小手,朝着学校的方向走去;心深处,却被无法言说的感动溢得满满,满满的。

小家也温暖鄞燕玲

那双紧握着的手陈丽桔

晨 光 林仁杰 摄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