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在冰島見證暖化的震撼 -...

Post on 30-Sep-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再次揹起背包,踏上第二趟綠色流浪,正逢台灣為了核四議

題爭論得不可開交的四月天,政府與上街頭的人民兩相對峙,沒

有共識。無論台灣將來的能源選項為何,我們都得面對﹁氣候變

遷,全球暖化﹂下的生活型態改變,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與其被動的當一個抱怨者而沒有任何作為,我更渴望看見世

界各國的努力。希望台灣環境的未來能因為設計而變得更美好。

為什麼選擇再一次揹起背包,踏上另外一段為期四個月的旅

程?旅行的每一天我都不斷問自己這個問題,直到我踏上了冰

島,這個問題的答案從此不再動搖。

冰島不愧是﹁火﹂與﹁冰﹂共存的化外之地。這處遺落在歐

洲與美洲板塊交界的島國,有著壯闊多變的火山地形,以超乎尺

度的造型綿延在環島公路旁;地圖上那幾座長年冰封的山頭,即

便夏日,仍然呈現一片雪白。

位在冰島東南方,長年冰封的山腳下,有著一處近百年才隨

著全球暖化產生的冰河湖。照片上看著結冰,光是想像都覺得

冷,卻沒想到,其實是一個現實的可悲。

身旁氣溫大約十度左右,為什麼還會結冰呢?原來是千年冰

河的緊密結構,讓這些浮冰比起一般冰塊更為紮實,而此刻成為

景點的冰河湖,就是遠方山上那座冰河融化流下的巨大冰塊;而

〔序章〕在冰島見證暖化的震撼

我在冰島,見證暖化。

在冰島見證暖化的震撼 12

GPS:64.069777, -16.21215

遠眺冰河。

13 設計師的綠色流浪

冰山一角。

湖水,就是這些冰塊的最終歸途。

淡藍色、白色、透明無瑕,冰河浮冰的顏色純淨;島嶼型、山

型壯闊無邊,冰河浮冰的形狀多變。近看,每一個浮冰都是一個世

界;遠觀,冰島地圖上終年不化的冰山主峰仍然雄偉。搭乘著水陸

兩用船,更近距離的靠近浮冰,瞬間深感自己渺小,想像著這些龐

然大物,即將慢慢融化成身邊的湖水,我驚豔著身邊的美,也帶著

一些忐忑。

當我人就站在浮冰旁的小丘上,看著眼前的這片壯闊,遠遠的

能看見那條冰河退縮線。但是,我不知道若是有一天我再回來,遠

方冰河的邊界還會繼續後退到哪裡?

有太多事情,我們以為它很遠,跟自己無關,所以依然故我;

但是當它就在眼前真實呈現時,不得不承認,全球暖化的事實正在

發生!

這一刻,我終於明白,也更加堅定自己旅行的初衷。

透過這本書,我想分享更多在旅行中所體驗過的永續設計人事

物,讓散布在世界每一個角落的種子、默默付出的結晶,可以轉化

為更多鼓勵人們改變的力量,讓人們更能謙卑的對待環境與土地,

讓環境能因為設計而變得更美好。

換個角度看,融冰更明顯。冰山一角。

在冰島見證暖化的震撼 16

遠方的冰山逐漸融化成眼前的水。

亞歐10國的永續設計種子CH01

芬蘭/赫爾辛基

瑞典/馬爾默

丹麥/哥本哈根

荷蘭/庫倫堡、   阿姆斯特丹

英國/倫敦

法國/巴黎

阿拉伯/杜拜

馬爾默︵M

almö

︶是離丹麥最近的瑞典城市,與哥本哈根僅有

一海之隔。身為瑞典第三大城,但是總人口才三十餘萬,走在街

上最大的感覺就是人煙稀少。這座城市曾經以重工業為主,但是

透過多面向的努力與改造,現在反而以健康生態城市聞名於世。

會探訪馬爾默,主要是因為位於市區西側的海岸邊,打造了

一處﹁全再生能源使用﹂的生態社區,以及造型搶眼的旋轉大

樓。

會認識這裡,是因為這裡是SWA設計過一個很精彩的設計

作品,彷彿水波般的律動曲線,不斷重複蜿蜒,界定了社區外圍

運河的邊界造型;像是爬蟲動物般的看台、步道及座椅,也是有

趣的設計小品。當時從設計參考書上看見這個案子的我,單純被

它華麗的外表深深吸引,但是對於背後蘊藏的巨大機制,完全不

了解。

﹁瑞典模式﹂展開探索

慢慢走進社區內部,精彩的事情愈來愈多,但是我卻無法採

用﹁荷蘭模式﹂來展開探索,因為路人實在太少。所以,我必須

先組織好我的問題,然後故意在別人家後院外面閒晃,當有居民

出現便立即向他們請教,而當他們回答不出來,就會帶我進家中

瑞典馬爾默生態社區

歐洲建築示範區一景。

GPS:55.613011, 12.976067

亞歐10國的永續設計種子 50

旋轉大樓一景。

參觀,或是幫我另外找可以解答的人。如此誤打誤

撞反而得到更多意外收穫。

其中一位住戶,對於我的發問非常耐心回答,

回答到後來甚至直接邀我上他家屋頂,跟我講解這

個區域中不同類型的開發項目。他家的住宅單元,

是二○

一年歐盟推動﹁馬爾默示範計畫﹂的第一

批住宅。家家戶戶臨運河興建,特色在於每一棟建

築都採用不同樣式的歐洲國家類型來設計,是一個

示範區。對我而言,這是很難得的經驗,因為身在

其中,才能明顯感受細節,才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持續用這樣的方式與居民互動,因此找到了社

區的﹁關鍵人物﹂。一位先生很想幫我,但是他說

不出具體內容,所以立刻打電話給他的鄰居,說巧

不巧,那位鄰居剛好是十年前馬爾默計畫團隊的成

員之一。

有了她的解答,當我再次看見社區的每一

處角落,彷彿像是被打通任督二脈,有了全然不同

的見解。

住家後院臨運河畔一景。

亞歐10國的永續設計種子 52

電動車再生能源充電設施。 甲烷公車。垃圾儲集系統。

﹁全再生能源﹂的運作模式

馬爾默生態社區所說的﹁全再生能源﹂使用,包含太陽

能發電與地熱發電兩種。

在社區建造之初,大部分住家屋頂均已設置太陽能板,

但是不屬於住戶個人,所產生的電力統一由電力公司配送,

維修與更新也一併由電力公司負責,這樣的發電比率占整體

百分之十五。另外百分之八十五則利用地熱發電,作為整體

社區大部分的能源供給所需。

除此之外,社區外圍的停車場也有利用太陽能和風力發

電結合的造型特殊充電站,提供電動車充電所需。

垃圾儲集系統

瑞典有傲視全球的統一垃圾儲集系統,透過管道真空吸

取讓家家戶戶的垃圾可以就近分類丟棄,然後集中處理。親

自走訪這裡最大的收穫,是看見他們把廚餘和垃圾處理之後

所產生的沼氣︵甲烷︶作為市區巴士的燃料供給,完全將資

源用到最後一刻。﹁從搖籃到搖籃﹂,不再只是難以想像的

國外文獻,當我身在瑞典,深切感受概念的具體實踐,深刻

感受到原來瑞典走在那麼前面!

53 設計師的綠色流浪

運河畔的爬蟲型設計。

社區中的水路系統整合景觀設計

對於水的處理,是這個社區最有趣的

設計之一,可以分成內外兩個層次來探

討。

社區外圍的運河,水源來自於幫浦抽

取海水,圍繞在社區外圍,作為休憩與調

節氣候之用,並透過噴泉形式在旋轉大樓

之前的水域噴出,再利用地形落差創造流

瀑效果,讓水最後從港口流回大海。

社區從內到外的雨水回收處理過程,

是社區所有設計的經典,完全與社區的開

放空間和美學妝點做了完美結合。社區中

段通常是最高點,依照不同水路分布,會

搭配休憩設施並設計生態景觀水池。露天

水溝統一收水,順著坡度緩緩向運河流

動,在過程間也會與各住戶的屋頂雨排水

管相連,一併收集。在社區的開闊區域,

水溝會再次變換成生態池的形式,搭配密

集多樣的水生植物創造綠意。最後,在流

水路系統設計速寫。

55 設計師的綠色流浪

進外圍運河之前,再以生態池搭配水生植物創造運河水岸邊的綠

意,然後才讓水流入運河。整個過程一氣呵成,中間又因應水的

處理出現好多種層次的設計變化,顧慮到的細節相當多元且全

面。

夕陽西下,坐在大海邊,回想著在馬爾默社區所學到的點

滴。看著海峽對岸的哥本哈根,還有此刻身處的馬爾默,兩座城

市像是兄弟一般在永續環境的議題上,各自努力。吹著海風,心

中感觸很多,很慶幸自己真的走了這一遭,親身經歷過這一切。

台灣能做的事情,還有太多太多!

社區中央小生態蓄水池。雨水儲集設計。

亞歐10國的永續設計種子 56

社區中央小生態蓄水池。

社區水道終點。

流經社區的生態水道。

57 設計師的綠色流浪

換個角度思考都市更新CH04

英國/利物浦

西班牙/畢爾包、賽維爾

屬於港口城市的大器,絲毫不遮掩的張開雙臂,歡迎每一位

訪客的蒞臨。船行經過的鳴笛聲,夾雜著不同方向傳來的披頭四

樂聲。利物浦︵L

iverpool

︶呈現一種不同於其他港灣城市的步調與

氛圍。若

是要將英國的傳奇樂團﹁披頭四﹂與一座城市畫上等號,

相信全世界的人都會聯想到利物浦。也因為披頭四合唱團的加

持,讓利物浦如今成為英國中北部的觀光大城。

雖然,昔日的梅西河︵R

iver Mersey

︶東岸,利物浦港口船隻

絡繹不絕,甚至曾經還是大批英國人揚帆啟程,前往美洲新大陸

的港口。但是,隨著世界航運蓬勃發展,往來船隻日漸龐大,原

來的碼頭腹地無法容納,再加上新型船隻吃水深,屬於河港的利

物浦碼頭會泥沙沉積,深度受限,所以碼頭相關設施漸漸向出海

口擴建。而沉寂好一陣子的舊碼頭經過一番打造,不再肩負航運

要務,搖身一變成為休閒港灣,成就眼前這一片亞伯特碼頭

︵Albert D

eck︶。

亞伯特碼頭在改造之初,就是主打結合文創、觀光、休閒的

綜合開發計畫。以城市本身的故事作為基礎,利用碼頭的舊建築

群為腹地,轉型為兼具餐飲、零售、展覽、辦公等複合式使用的

新型態,讓碼頭轉型成為帶動利物浦觀光發展的新引擎。

英國利物浦的搖滾文創亞伯特碼頭

利物浦與披頭四。

GPS:53.400748, -2.991697

換個角度思考都市更新 168

利物浦亞伯特碼頭。

亞伯特碼頭水岸景觀。

169 設計師的綠色流浪

鳥瞰亞伯特碼頭。

利物浦最大的兩個賣點:披頭四、足球。抓住這兩個觀光主

軸,全面整合各方資源,設計大量相關文創產品,無論在正式博

物館或是一般零售店,都可以感受這座城市營造出鋪天蓋地式的

行銷。這

樣的行銷手段,相信可以讓原本對於批頭四不了解或對利

物浦足球隊沒太多認識的人,都能夠在城市不同的角落,拼湊出

這座城市最引以為傲的音樂與運動。更不用說那些將利物浦視為

朝聖中心,專程為批頭四以及足球慕名而來的大批粉絲了。

利物浦利用城市的故事發展文創觀光,那麼真正走進亞伯特

碼頭,又要如何利用設計來營造特殊的港灣氛圍呢?

港口邊,簡潔白皙亮麗的利物浦城市文化館,是從亞伯特碼

頭開始認識利物浦的最佳入口。內部的展覽透過年代切分與空間

場景營造,帶領參觀的人們進入時光隧道,探索著利物浦從無到

有的歷史發展軌跡。兩面大片的落地窗,一面凝結住百年地標大

樓的風華,另一面又化作休閒港灣的框景,彷彿像是一只潛望

鏡,讓人有機會由內向外,一窺利物浦的前世今生。

水岸旁,參差著高低落差的步道與斜坡。在造型感強烈,不

規則切割,但是帶有韻律美感的石頭造型樓梯銜接下,為水岸邊

增添視覺豐富度。這樣的樓梯與坡道設計,或許在一般人看起來

豐富變化的造型石階。

171 設計師的綠色流浪

只是過道,並不會多加留意;但是對於設計領域的人而言,絕對

能夠從中領會工程的細節掌握與品質要求。

碼頭邊,成排停泊的風帆,被周遭火頭磚的舊倉庫所圍繞。

看似不起眼,但這正是亞伯特碼頭改造的精神所在。

利用建築群集中連續的特性,新的亞伯特碼頭加入眾多亮

點。例如:以當代藝術為主題的泰特︵T

ate

︶美術館、強調港口文

化的海事博物館、獨立出租的藝術創作工作室及藝廊、適合一般

大眾的港口餐廳或零售商店。多樣化的經營型態,環繞在﹁口﹂

字型的空間配置,人們總能置身其中,找到一處屬於自己的藝文

角落。在不同樓層、不同角度,偶爾從紅褐色的鏽鐵窗外,一窺

波光水影,遠眺利物浦天際線,鳥瞰熙來攘往的人群。

走在亞伯特碼頭,讓我不斷地回想起曾經到訪過的日本橫濱

二十一世紀未來港。這兩座城市都以紅磚屋改造做為文創產業的

腹地,都在港口改造的過程中保留過去的歷史與遺跡,都在碼頭

區加入了新的亮點作為觀光宣傳的利器。

我個人深深覺得,這就是好設計所能延伸的價值,因為它不

僅能讓外行人看熱鬧,更提供內行人看門道的機會。

文化創意產業,可以說是從生活延伸創意,進而創造商機的

產業發展模式。有效建構正向的發展循環模式,的確能夠對一座

紅磚倉庫改建的水岸餐廳。

換個角度思考都市更新 172

河港歷史遺跡。

亞伯特碼頭紅磚屋倉庫。

城市的轉型帶來深遠的影響。

走訪亞伯特碼頭之後,我深深體會到﹁文化﹂來自於﹁生

活﹂的重要。會有這樣的體悟,是因為從利物浦大量接收到關於

披頭四的影音資訊有關。這座城市用多元化的方式,向造訪者行

銷自身故事與搖滾文化,讓人們對於利物浦的城市印象能夠更加

鮮明。類

似的發展模式,不禁讓我聯想到台灣的搖滾天團﹁五月

天﹂,近幾年在高雄市政府的大力協助下,連年在國家體育場舉

辦為期一週的跨年演唱會,甚至成為高雄市諸多行銷文宣的代言

人。對於將文創休閒產業視為重要轉型關鍵的高雄市來說,也是

間接的在型塑未來的城市故事,讓亞洲各國年輕人能夠從此刻開

始建立五月天與高雄市的連結關係。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也能

將這樣的連結,轉化成今日我所在利物浦看見的樣貌一般,發展

出另外一段特色文化。

城市的轉型,結合過去累積的故事與文化,進而創造產業新

型態的永續發展。利物浦,持續走在轉型的路上,也值得面對轉

型的台灣深刻思考。

各類型藝術形式的披頭四。

換個角度思考都市更新 174

黃昏亞伯特碼頭水岸。

亞歐10國的低碳公共交通設施CH05

英國/倫敦、利物浦、   格拉斯哥

法國/巴黎、馬賽

西班牙/巴塞隆納、賽維爾

瑞典/斯德哥爾摩

丹麥/哥本哈根

荷蘭

義大利/米蘭

阿拉伯/杜拜

腳踏車,無論對外來訪客,或是在地居民,都是一個能夠各

取所需,又容易與其他大眾運輸系統相輔相成的交通工具;相較

其他交通工具,腳踏車在實質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上,有絕對優

勢。如今,﹁低碳運輸,綠色生活﹂觀念普及,世界各城市如雨

後春筍般,全力建置公共腳踏車系統。不僅便利城市居民日常通

勤,也有效延伸觀光觸角。

不同城市的公共腳踏車各有特色。我有機會體驗十五座城市

的不同系統,藉此簡單描述比較,拋磚引玉,讓你我有機會思

考,如何讓台灣未來的公共腳踏車系統更好。

我將針對舒適性、便利性、經濟性、時效性,可及性、美觀

性這六點,簡述我在各國城市體驗公共腳踏車系統的心得。

丹麥哥本哈根的智慧單車

對北歐國家來說,單車是男女老少必備的通勤工具。早在上

海世博會時,丹麥就以主打﹁單車城市﹂為展覽主題。實際來到

哥本哈根,親眼所見當今世界上最高規格的公共腳踏車系統,名

不虛傳。

全白車身,各自配備觸控螢幕。借車、還車、找尋還車站、

城市導覽導航、景點美食搜尋,一應俱全。如此貼心設計,哪怕

城市新形象的公共腳踏車系統

公共腳踏車系統。

亞歐10國的低碳公共交通設施 194

是第一次造訪哥本哈根,都可以悠遊自在旅行。

這款高級單車,一開始上路會覺得踏板沉重,但是隨即卻變

得輕鬆,因為輪軸中間有電子馬達輔助加速;相對的,速度過快

也會自動減速,這種設計是目前世界其他城市望塵莫及的。

在哥本哈根﹁上路﹂,很明顯感覺周遭車速緩慢,來往的人

嘴角都掛著親切微笑,臉上都帶著一份悠閒,似乎不是趕著到達

目的地,而是享受騎乘的當下。

這套高規格系統,造價昂貴,哥本哈根可說是獨步全球。或

許對其他城市來說,光是應付市民的惡意破壞,就足以讓原本的

美意大打折扣。

哥本哈根系統分析圖。哥本哈根公共腳踏車。

哥本哈根公共腳踏車把手。

哥本哈根公共腳踏車觸控螢幕。

哥本哈根自行車道一景。

美觀性

舒適性

便利性

經濟性

時效性

可及性

195 設計師的綠色流浪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