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平凡的铁路人 春运火车,向炊烟问好 汽笛 文化€¦ ·...

Post on 04-Oct-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文化汽笛

2017年2月9日

本报在全国铁路车站旅客列车发行

B1汽笛副刊

周刊

本版编辑 赵元梓本版美编 李晓婷本版审校 王晓丹热线电话:(010)51871931E-mail:tdzbs@263.net

郭沫若 题字 第1564期

过年前,晓春在微信朋友圈里说,凌晨时分,一个小伙儿因为受骗没钱购买车票,滞留在车站。看着照片里晓春在寒夜里忙着给小伙儿买车票,并把小伙儿送上回家的列车,我感觉心里暖烘烘的。

第一次见晓春,恰逢春运,售票大厅里人头攒动,晓春个子不算高,全副武装,活动在人群中间,显得挺英武。

第二天去晓春家拜访。晓春卸掉单警装备,一身便服,看上去如同一个白面书生。不了解的人肯定想不到,面前是一位常年工作在复杂治安环境中的铁路警察。

晓春是个好民警。他经常资助遇到困难的旅客。任何陌生人遇到困难,他都会不遗余力地伸出援手。旅客在购票取票时突发疾病,瘫倒在地,他会立刻上手施救。他在朋友圈里转发了急救手册,每年因他全力施救、旅客脱离生命危险的事例有好几起。每当听到这样的消息,我都能感受到他那颗赤诚之心的火热。

毋庸置疑,晓春也是一位好父亲。晓春的一双儿女非常阳光。长子虽然截瘫卧床,但小伙子的精气神和身体健康的孩子没啥两样,甚至要比同龄孩子懂事一些。

我和唐姐站到他的床前,小伙子一边向我们问好,一边手拉悬在上铺底下的把手,费劲却又郑重地坐起身来,脸上荡漾着开心的笑

容。他的言谈举止与截瘫仿佛没有丝毫关系,好像只要他愿意,随时都能起身下床,跑到室外去玩。

晓春说儿子非常乖。为减少排泄,他总控制饭量,不肯多吃,连水都尽量少喝。我用力握着小伙子的手,心潮之汹涌,无以言说。

后来有一次,晓春在朋友圈里说,儿子突然想吃面条,他说,这好办,熬汤,备料,正宗的羊肉汤面条出锅了。他把儿子捧着碗吃面条的照片晒出来,我想,他看着儿子吃他亲手做的面条,一定非常开心,非常欣慰。

唐姐不仅给晓春一家带去一个大果篮,还给了两个孩子压岁钱。一双儿女待人接物非常妥帖。这与晓春和爱人的日常教育、影响不无关系。

女儿穿着漂亮的衣裳,晓春的爱人介绍说,女儿品学兼优,是学校少先队的大队长呢。

晓春的爱人本来话少,说起一双儿女,却变得侃侃而谈,脸上难掩自豪之情。

晓春接着爱人的话说,女儿非常优秀,除了照顾哥哥的日常生活外,还教哥哥识字。哥哥没上过几天学,在她的帮助下,看书读报基本没有障碍。

在晓春所发帮助受骗小伙儿的照片里,我注意到背景上有“‘晓春’便民服务岗”的字样。晓春看到我点赞,告诉我,服务岗刚开张。他无疑正在用心把为民解困的事业一点点儿做大。

每次给晓春点赞,晓春都会立刻向我问好,说说他发布的朋友圈的相关情况。

夏天的时候,我看到他们一家四口去了海边。看着他们一家人在海边游玩的合影,我像是听到了他们欢快的笑声。他和爱人带着儿女登上军舰,晓春转述儿子的话说,能亲手触摸到军舰,真像做梦一样啊。后来,他又带儿女登上了一艘退役战舰。

春天,晓春在朋友圈发的照片里,他和儿子一起种的小葫芦,萌发出了嫩绿的芽苗,看上去非常惹人喜

爱,儿子养的仙人球也开出了一圈美丽的花朵。秋天,他和儿女一起动手,造了漂亮的盆景。他们把草籽撒在假山上,浇上水,期盼中,小草羞涩地从石缝间探出娇怯的身子……

晓春在努力让一双儿女与外部世界保持密切联系,开阔他们的视野,教会他们敬畏和珍爱生命。

晓春常年在人气非常旺的售票大厅值勤,艰辛程度可想而知。有人捣乱,晓春发朋友圈说,我不怕。他通过朋友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决心。

跨 年 夜 , 晓 春 奋 战 在 岗 位 上 。我 在 值 班 。 窗 外 , 偶 尔 响 起 鞭 炮声,间或升腾起绚丽的烟花,岁月正滑向崭新的一年。不知道晓春在未来的日子里,还会在朋友圈传递怎样的消息。我相信,他向我、向社会传递的必然是人间的正能量。他肩上的担子很重,鬓间早早现了白发。我祝愿他和家人安好无忧。平凡的日子里,愿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平实悠长的幸福。

我当然会在朋友圈继续为晓春逐梦前行的精神点赞。

山那边,有久违的炊烟。炊烟是我们灵魂深处的乡愁。

水那头,有耄耋的双亲。炊烟是父亲母亲满脸的皱褶。

当这列叫做春运的火车开始奔跑,许多人终于明白,自己的心从来没有离开过故土。风里,雨里,雪里,阳光里,故乡一直就是那个谁也无法绕过去的尽头式车站,哪怕千山万水,哪怕千里万里,只要第一缕春光唤醒大地,游子,便要像候鸟那样朝着故乡迁徙。

回家的脚步形成第一轮“春汛”。且不论异乡漂泊的酸甜苦辣,且不言都市生活的炎凉冷暖,且不算一年的收入多寡,春运是那一声声响亮的号角,思乡的浪潮,

瞬间决堤。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江南,江北,沿海,内地,举国屏息敛气,看火车冲开羁绊,载着浩荡春风出发。

钢轨注定成为这世间最绵长的情之弦,从“春运”成为最热的词语开始。200 多万铁路人用心呵护,翻山越岭,天堑通途,看火车朝着炊烟缭绕处日夜兼程,送上一纸平凡写就的祝福。山一程,水一程,故园已欢腾。

这样的时刻,忽然觉得火车是最有边塞气质的诗人,它豪气干云,雄风万丈,以不停的奔跑回答世人的所有质疑。

这样的时刻,忽然感受到大动脉也是柔情无限,那么多迎着雨雪

坚守的铁路人,他们也有家,他们也有故乡,他们也渴望乘坐火车去山那边、水那头,可是,他们只能站成钢轨边的一道普通风景。

春运,对游子而言,是回家。春运,对铁路人而言,是坚守。两种不同奔跑的姿势互为依靠,构成中国这个季节最温暖也最沸腾的画面、语境和情怀。

棚 车 蹒 跚 的 时 代 一 去 不 复 返 ,绵延数里排队进站的景象已是城南旧事。更多的是“红皮车”“蓝皮车 ” 和 仙 鹤 一 般 高 洁 的 动 车 组 列车,化身为琴弦上美丽的音符,弹拨出贴心的旋律。火车奔跑,朝着春天最先绽放的故乡。

高铁和高姐,渐渐成为跟春运一

样的热门话题,也是铁路最新鲜的风景。乘着高铁回故乡,心情绝对超过李诗仙那种“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小惬意。春运是一个国家的“颜值”,由此可见国之强、民之富、家之兴。高铁列车上,我们呼吸着一种由自豪制造的空气,朝在岭南,午在长江,夕在京城,看尽河山妖娆。

山那边,炊烟袅袅。水那头,乡音依依。感谢春运,让我们十丈红尘中不

曾丢弃乡愁。感谢春运,让我们在为稻粱谋之

余,终于将目光投向远方的故乡。请火车纵情奔跑,在广袤的大地

上,向炊烟问好。

阳光下,一卷春运的诗笺徐徐展开站台上,银白色的高铁与绿色的列车并肩。父亲坐在调度台前指挥若定,脸上笑容掩盖着眼底的疲倦

广场上,候车室里,人头攒动饱满的行囊,整洁的新装,挺直的腰身这一年一度的搬迁是候鸟的属性。漂泊的心

此时找到停靠的岸回家的渴望,可感可见列车打开翅膀驮着沉甸甸的希望出发,飞翔,抵达

列车可以从南到北,也可以从北运到南钢轨和枕木说了不算,风雨说了不算由父亲的运筹帷幄说了算

由家说了才算

家的方向就是列车的方向也是春的方向寒风恋恋不舍。春,在春风里在千里铁道线上,在火车的运送途中在父亲的春运诗笺上在我与母亲期盼父亲回家的目光里在归乡人的心里

冬晨守着独有的宁静听雪化的声音月儿还挂在树梢你还沉浸在睡梦中他们习惯地出发叩响了旭日的门

寒风呼啸着滑过脸庞匆匆地消逝在晨曦里

夜晚霓虹色彩缤纷孤独的站台冰凉远处可见万家灯光星光璀璨辉煌当喧嚣的城市即将安睡之时他们满带笑容比阳光灿烂迎来送往每一个回家团聚的人

他们见证了团聚和别离见证了欢乐和笑脸致敬铁路人平凡即是崇高

又是一年。回头一看,洒洒已过了 60 个春节,但最难忘的还是 1971年那个春节,当时我 14岁,刚上初二。

那时,我们家在宝成铁路线上一个叫马蹄湾的小站居住。我读初中是在几十公里以外的略阳铁路中学住校,一般都是周六下午回家,次日下午再返校。父母每周给我三块钱,买饭票花一块两毛钱,买菜票花一块八毛钱,至于零花钱就甭想了,不过,就是大人给,我也不会要的。至于早餐,我只喝二两稀饭 (其他人基本是一两稀饭二两馒头,我无形中就节省了一两粮票和两分钱)。这样,一学年下来我就攒了四块钱。放寒假那天,我在县城商店给母亲买了一条很素气的头巾,拿回家后藏在我床铺的稻谷草下。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母亲多病,特别是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身体很弱,经常喊头凉头昏。

农 历 大 年 三 十 晚 上 , 母 亲 当 着 我 们 兄弟的面,给弟弟所谓的压岁钱,压岁钱是一毛一毛的,共 10张,然后对我说:“钱就不给你了,我这给你赶了双棉布鞋,你试试。”我说:“妈,您看,您身体那么弱,都没给自己做一双来穿。”“哎,妈有病,一天到晚在家里,可你就不同了。这次妈就没钱给你做条新裤子,你还得穿前天上山打柴被荆棘剐破的那条裤子,我洗了后给补了一下,不要紧吧?”我说:“那有啥嘛!”母亲说:“儿子真是 理 解 家 里 的 难 处 , 那 你 赶 紧 把 这 鞋 穿 上吧。”我便穿上了棉鞋。嚯,好合脚,好温暖,好舒服哟。那一刻,我真是体会到“世上只有妈妈好”这句话说得太对了。接着,我对母亲说:“妈,我也给您准备了一样小东西。”母亲一听,很惊奇地问:“啥东西?”我疾步到床铺稻谷草下取出那条为母亲买的礼物——头巾,递到母亲手里。母亲接过后,两手拉起,展上翻下地看个不停,抑制不住喜悦地说:“你这是怎么来的呢?”母亲一个劲儿地催问,我就是不说。母亲说:“你不说清楚,我就不接受。”我看母亲八成是怕我偷拿了别人的钱来为她买的,就一五一十地把经过说了。顿时,母亲眼眶里的泪水潸潸而下。我赶紧给母亲擦拭。当时,母亲真的感动了,她将头巾围裹到头上时,还让我把小镜子拿来给她照照,然后对我说:“围个头巾,就是大不一样,马上就不感到凉了,我真享到儿子的福喽!”

次日,大年初一,小站上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工区那个篮球场了。根本不用贴海报,几乎家家都有人来观看。一般每家出 3个人,组成一组,通常是父亲领着儿子,一家对一家地来打半场赛,谁先赢到 5个球谁就胜出。我和弟弟从小就跟父亲学打球,虽然我们的年龄不大,个子也不算高,但打起篮球来,那种机灵、弹跳、速度以及带球、投篮的技术却没多少人赶得上。当我们一家对阵刘姓一家三人的比赛开始时,我侧目看到球场边那么多观看的人不时为我们家喝彩。其间,我竟然看到了包裹着新头巾的母亲也恰在人群里,她正为我们父子三人加油叫好。

难忘1971年的那个春节■范江洲

春运火车,向炊烟问好■彭文斌

写给平凡的铁路人

在父亲的春运诗笺上■于雨成

■姜春燕

新年,逐梦前行■王齐君

莫非是那传说中遗落的一只神鸟的翅羽落在了我的工厂一场春雨洗涤后更加色彩鲜艳草儿在钢轨上自然舒展舞动着轻盈毛茸茸的摇动着火焰阳光下淘气的花喜鹊在树木和草地间打了几个转腾腾跳动掀动起的一个个露珠如羽瓣上飞闪着晶亮你是结合天地之灵气的北方童话春风的歌声点燃你的希望在我目光尽头的那一丝光亮是你让生命进入的新组合瞬间有一种挡不住的声势渐进卷起泥土的清香从树木摇曳的韵律里我听到一只大鸟在吼叫眼前的万丈光芒把我带到一个梦境不一列火车好像是重生的神鸟从我身边昂首飞过正登向春天的枝头

神鸟■田建欣

火车的笛声掠过这戈壁这笛声是火车柔美的呢喃和梦中妈妈的手拂过我的脸一样温柔

每当听到这笛声我就跑出院子爬上高高的信号机那笛声和我擦肩而过最后化成兰新线上的一缕春风那渐渐远去的背影里飘忽着美丽的往事一个信号工的乡愁竟是如此强烈

我就在这火车的笛声里一天天,一年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信号工像一颗螺丝钉一会儿被扳手拧在道岔上一会儿又被螺丝刀转动在信号机上在远离故乡的小站上挥汗如雨把自己的青春打磨得像钢轨一样亮

信号工的黎明

戈壁的晨色翻山越岭几个背着工具包的信号工背影在路基旁晃来晃去远山渐渐浮出打破了地平线的沉默走在前面的老工长用手掂了掂这戈壁的空旷重量吆喝一声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早晨的太阳缓缓爬上了他们的肩头不经意间向北的远山落在了他们身后

火车的笛声(外一首)■王宁涛

张关春摄影作品春之高铁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