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序 - tcherb.orgtcherb.org/upload/otherfiles/choee_20159113471737172.pdf ·...

Post on 26-Sep-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1

理事長序 台中市藥用植物研究會,本著創會宗旨34年來,在歷屆傳承永續推廣至今,全國各處遍地開花,貢獻給民間愛好藥用植物學識研究及認識者。 本會每月延續舉辦野外藥用植物認識之研究,並敦聘專業指導老師做解說。多年來行遍全台各地偏遠地區,找出稀有植物供愛好者研究。 本會並不斷舉辦各種,故有藥用植物使用教學,如植物藥用理論,最新發表訊息、藥膏製作、丸劑、錠劑、炮製、膠囊製程,實際運用等教學。誠摯歡迎各位先進及愛好研究藥用植物研究賢士,加入本會,除滿足個人研究喜好之外,共同為人類健康做出有意義之舉。 藥用植物展乃為本會每屆必辦之活動事項,今年由於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邀請本研究會當指導單位,經本會常務理監事及會務小組開會研討之後,才做出和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合辦。特邀中國醫藥大學黃世勳教授進行專題演講,講題:藥用植物輕鬆入門,希望藉此讓民眾參觀學習。本書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參考手冊,內容設計編定對於香草植物類、有刺植物類、常用青草茶、染料植物、有毒植物等…為主要介紹,在此特別感謝國定文教基金會大力協助。最後特別感謝所有指導單位、協辦單位及贊助單位之參與及協助,才能使此次圓滿成功。本書編輯時間短促,如有錯誤疏漏和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有請各界先進不吝指正。 台中市藥用植物研究會理事長 黃 淑 彬 謹識

2015 年 8月 22 日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2

植物目錄 盆栽區一、香草植物……………………6 迷迭香……………………………………6 甜菊………………………………………6 巴西利……………………………………7 香蜂草……………………………………7. 薄荷………………………………………8 蝦夷蔥……………………………………9 羅勒………………………………………10 薰衣草……………………………………10 二、有毒植物……………………………11 曼陀羅……………………………………11. 桔梗蘭……………………………………13. 毛地黃……………………………………13. 許氏草……………………………………14. 長春花……………………………………14. 黃花夾竹桃………………………………15 姑婆芋……………………………………15. 蓖麻……………………………………..16 緬梔………………………………………16 三、刺刺植物……………………………17 懸鉤子……………………………………17. 黃金桂……………………………………17 刺五加……………………………………18. 天門冬……………………………………18. 雙面刺……………………………………20.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3

大金櫻……………………………………20. 菝葜………………………………………22 扛板歸……………………………………22. 四、常用青草茶植物……………………24 車前草……………………………………24. 白花蛇舌草………………………………26 鳳尾蕨……………………………………28. 仙草……………………………………..28 決明……………………………………..29. 魚腥草……………………………………31. 半枝蓮……………………………………32. 兔兒菜……………………………………34. 燈稱花…………………………………..34 長柄菊……………………………………35. 五、染料植物……………………………37 福木………………………………………37 薑黃………………………………………37 馬藍………………………………………39 榕樹………………………………………40 洋蔥………………………………………41 茶樹………………………………………41 月橘………………………………………42 芒果………………………………………43 薯良………………………………………44 銳葉牽牛花………………………………44 鯉腸………………………………………46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4

食用野菜植物………………………48 紫背草……………………………………48. 刺莧………………………………………49 昭和草……………………………………52. 龍葵……………………………………..52. 山蘇……………………………………..53. 洋落葵……………………………………53. 土人參……………………………………54. 馬齒莧……………………………………55. 青葙………………………………………56 莧菜………………………………………58 六、藥園解說植物…………58 車前草……………………………………58. 蘆薈………………………………………59 狗肝菜……………………………………60. 金露花……………………………………62. 茄冬………………………………………62 雞屎藤……………………………………63. 稜果榕……………………………………63. 艾草………………………………………64 麥門冬……………………………………66. 銳葉小槐花……………… ……………68 蚌蘭……………………………………. 69 構樹……………………………………. 69 枸骨……………………………………. 70 金銀花………………………………… 70.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5

芋香林投…………………………………72 野薑花……………………………………73 到手香……………………………………73 鵝掌藤……………………………………74 苧麻………………………………………74 杭菊………………………………………76 綠珊瑚……………………………………77 月桃……………………………………. 78 三點金草………………………………. 79 薜荔……………………………………. 81 桑樹……………………………………. 82 枇杷……………………………………. 84 銀杏……………………………………. 86 過山香………………………………… 86. 香椿…………………………………… 87 宜梧………………………………………87 射干………………………………………88. 玉珊瑚……………………………………89 草藥總論…………………………………90 草藥 形色主治: ……………………….90 中草藥千年之經驗總結:………………91 青草藥歌訣:……………………………92 草藥辯性歌:……………………………93 草藥歌訣…………………………………93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6

盆栽區一、香草植物 迷迭香

科名:唇形科 Labiatae 常見別名:神聖草

重點辨識型態:

葉線型似針狀、葉輪狀分布

用途:常用於芳香料理、香

包,常見的芳香植物

甜菊

科名:菊科 Compositae 常見別名:甜草、糖草、糖菊

重點辨識型態:

葉緣鋸齒狀,葉序明顯的十字

對生

藥用:降低血壓、促進新陳代

用途:可提煉菊糖用來做代糖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7

巴西利

科名:繖形科 Apiaceae 常見別名:香芹、洋香菜、洋芫

荽、荷蘭芹(荷蘭人引進台灣)

重點辨識型態:

白色繖型花序、小葉緣有鋸齒,

根肉質粗大

藥用:通利血脈、潤肺止咳

用途:

巴西利在西方料理主要用在做

後出菜的妝點,葉子切碎撒少許

在料理上

香蜂草

科名:唇形科 Labiatae 常見別名:蜂香脂、蜜蜂花

重點辨識型態:

葉脈明顯、葉緣鋸齒、莖及葉

佈滿細毛

藥用:治療支氣管炎、消化

系統相關疾病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8

薄荷

科名:唇形科 Labiatae 常見別名:魚香草

重點辨識型態:

葉多橢圓且葉沿鋸齒、淡紫色

花、葉對生、葉脈明顯

藥用:疏散風熱、健胃

【功效特點】本品輕揚升浮,為清利頭目佳品,又能芳香透竅,善散上焦風熱,為風熱感冒之要藥。 【功效作用】 1.清熱解表:用於外感風熱及溫病初起,多人辛涼解表劑中,或與清熱解毒藥配伍,常與荊芥、金銀花、連翹等同用。 2.清利頭目: 用於風熱上攻所致的頭痛、目赤諸證,常與菊花、荊芥、桑葉等同用。 3.透疹用於麻疹初期或風熱外束肌表而疹發不暢者,常與蟬蛻、牛蒡子、荊芥等同用。 4.辟穢惡:本品氣味芳烈,有辟穢除惡的功效,用於霍亂吐瀉、癰疽、疥、癩、諸瘡等。 【鑒別應用】有汗時,薄荷宜炒用,去其辛味,減低走表之力,以防汗出過多,入藥以蘇產為佳;薄荷梗長於理氣而通經絡;薄荷炭入血分陰分,以清血分陰分之風熱和虛熱。 【配伍應用】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9

1.配川芎:薄荷辛涼發散,為治溫病初起風熱表證之要藥;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為血中之氣藥。二藥合用,可達巔頂,以導壅滯之熱。 2.配生薑:傷風小恙,用生薑 9 克搗碎,加薄荷 6 克,滾水沖服,邪即時解散。 3.配荊芥穗:可增強疏風解表之效。 4.配蟬蛻: 蟬蛻其氣清虛,能宣肺散風熱,利咽定痙癇,善走皮表;薄荷芳香辛涼,清散上焦風熱。二藥合用,辛能發散、涼能清利,祛風散熱,治風熱鬱表之證,如小兒驚熱夜寐喜啼等。 5.配鉤藤:祛風熱,利咽喉,平肝風,對小兒初起風熱,有預防抽搐之效。 【應用注意事項】陰虛血燥、肝陽偏亢、表虛汗多者忌用。 【用法用量】內服:3~12 克,鮮者可用 l5~30 克,入煎劑,因含有揮發油,不宜久煎;或入丸散。外用:水煎外洗。

蝦夷蔥

科名: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常見別名:細香蔥、香蔥

重點辨識型態:

細長管狀葉、紅紫色花、外型

似蔥

藥用:通氣發汗、除寒解表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10

羅勒

科名:唇形科 Labiatae 常見別名:

九層塔、蘭香、七層塔、千層塔

重點辨識型態:

單葉對生、主脈明顯;花輪生於

花軸上

藥用:袪風利濕,發汗解表

薰衣草

科名:唇形科 Labiatae 常見別名:香浴草

重點辨識型態:

葉呈線型、莖有絨毛

藥用:治焦慮、腸胃氣脹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11

二、有毒植物 曼陀羅

科名:茄科 Solanaceae 常見別名:風茄花、醉心花

重點辨識形態:

葉形歪斜,花成漏斗狀、果實卵

圓形且有硬刺

藥用:治療喘咳、麻醉止痛、瞳

孔擴張劑

功效:麻醉,鎮咳,鎮痙止痛。 種子:行血,祛風寒。 用途: 花:哮喘,止痛,安眠,慢性氣管炎,風濕痹痛,跌打傷痛,暈動症。 鮮葉:跌打傷,蛇傷,疔瘡。 幹葉:胃痛。 全草:震顫麻痹。 用量用法:葉 0.4~0.8 克;乾花 0.2~0.4 克,切碎和煙絲共卷成煙,燃燒吸,作為臨時平喘用,每日 2 次,不可過量。 使用注意:全株有劇毒,不宜隨便取用,以免中毒發生危 險。瞳孔散大或懼光者不可使用。兒童忌用。 生長習性:喜生於山區、村旁,或栽培。 1.曼陀羅中毒 解中毒方:鮮白茅根 1.5 兩、鮮甘蔗 13 兩、椰子 1 個。 用法:先將白茅根及甘蔗用冷開水洗淨,搗爛,榨取自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12

然汁,加入椰子水煎服。 解中毒方:金銀花 8 錢、綠豆衣 5 兩、甘草 1 兩。 用法:水 8 碗煎 3 碗,過濾去渣,頻頻服之。 2.關節痛、筋骨痛、腳膝軟弱、腳氣浮腫、拘攣疼痛 外洗藥方:曼陀羅花、葉各 8 錢、蒼耳草 8 錢、石菖蒲 1兩、花椒葉 8 錢. 用法:加水蓋過藥草煎,熏洗患處,不可內服。 3.手掌心瘙癢流黃水(外用方) 外用方:曼陀羅根 3 錢、明礬 2.5 錢、雄黃 2.5 錢。 用法:加水共煎 10~20 分鐘,趁溫時浸泡患處,每日浸泡 2 次。 4.疔瘡(外用方) 外敷方:鮮曼陀羅 3 個 用法:搗爛,外敷疔瘡處。 5.跌打損傷 簡方:曼陀羅種子 0.4~0.8 克米酒 150 毫升 用法:將曼陀羅種子浸泡在米酒中,需要時每次服 5~8毫升,切勿過量多服,以免引起中毒。也可請教中醫師後再用。 6.哮哮(成人用方) 簡方:乾曼陀羅 0.3 克、薄荷葉 5.0 克。 用法:切成絲狀,然後卷成煙捲,點燃,當煙吸。1 日 1~2 次,兒童禁用。 備註:本方必須有中醫師的處方後才能使用。曼陀羅毒 性較強,內服量不可過大,以免中毒。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13

桔梗蘭

科名:百合科 Liliaceae

常見別名:山管蘭、竹葉蘭、假

射干、老鼠砒

重點辨識形態:葉背中肋明顯

突起、花被 6枚呈紫色

藥用:治毒蛇咬傷、治腹痛

毛地黃

科名:玄參科 Scrophulariaceae 常見別名:洋地黃、吊鐘花、心

臟草、狐狸手套

重點辨識形態:鐘型花冠、精密

佈短毛、朔果具喙

藥用:強心作用,使交感神經興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14

許氏草

科名:桔梗科 Campanulaceae 常見別名:馬醉草、同瓣花

重點辨識形態:花辦 5枚白色、

葉倒披針且有鋸齒

藥用:麻醉止痛、解毒消腫

長春花

科名:夾竹桃科 Apocynaceae 常用別名:日日春、四時花、日

月草

重點辨識:花高腳碟狀、葉脈

明顯

藥用: 抗血癌、降血壓、降血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15

黃花夾竹桃

科名:夾竹桃科 Apocynaceae 別名:番子桃、竹桃、樹都拉 辨識特徵: 葉狹長,葉序呈輪狀一圈一圈,有毒白色乳汁黃色花由五

片旋在一起組成 藥用: 全草搗碎於食物中加入一成的藥劑,可用來誘殺蒼蠅,算是

相當環保的殺蟲劑,有強心毒,誤食後心臟會跳很快之後

心臟無力,樹皮可為催吐劑及瀉劑

姑婆芋

科名:天南星科 Araceae 辨識特徵: 葉心形,具有長葉柄肉質莖,

佛燄花苞片粉綠色;果實為紅

色漿果 藥用:外敷腫毒,但要注意其

天南星鹼有毒性,請誤食用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16

蓖麻

科名: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別名:肚蓖、紅麻、牛蓖

辨識特徵:掌狀葉具有深鋸齒,

葉柄據有線體,果實似流星錘

藥用:蓖麻籽含有蓖麻毒素毒素

相當強,但去除蓖麻毒素製成的

蓖麻油可以做 為緩瀉劑、也可

用來治療傷口,因其效果好固有

「基督的手掌」之稱

緬梔

科名:夾竹桃科 Apocynaceae 別名:雞蛋花

辨識特徵:花瓣外白內黃故

名雞蛋花,葉形狹長外圈有

一圈明顯葉脈環繞

用途:多園藝觀賞用,其他

經濟用途少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17

三、刺刺植物 懸鉤子

科名:薔薇科 Rosaceae 常見別名:刺波、虎婆刺、刺

重點辦認型態:莖上有堅硬鈎

刺;羽狀複葉,果實為聚合果,

成熟時為鮮紅色

藥用: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黃金桂

科名:桑科 Moraceae 常見別名:柘樹、大疔癀

重點辦認型態:莖上有硬刺,

具有白色無毒乳汁

藥用:祛風利濕,散瘀止痛

特殊用途:莖皮是很好的造紙

原料;葉可飼蠶,古代拿來做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18

刺五加

科名:五加科 Araliaceae 常見別名:

刺拐棒、西伯利亞人參

重點辦認型態:

植株密生刺,葉脫落後遺留

圓形刺痕,掌狀葉五片小葉

有刺

藥用:袪風除濕、舒筋活血

天門冬

科名:百合科 Liliaceae 常見別名:筵門冬、莞草

重點辦認型態:多年生常綠草

本植物,莖上有刺,葉也退化

成刺狀

藥用:其塊根為常用中藥材「天

門冬」能養陰潤燥,清火生津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19

【功效特點】本品甘苦大寒,能清肺熱,滋腎陰而潤燥,為治療肺腎陰虛有熱所致的勞熱咳嗽、燥咳痰結、咯血等證之要藥,並治津傷消渴、潮熱遺精、肺痿、肺癰、腸燥便秘之證。 【功效作用】 1.清肺降火:用於肺熱燥咳、痰稠難咯,或咳痰帶血、氣逆等證,可與麥冬、沙參、地骨皮等同用;或用於肺痿咳吐粘沫膠粘難出、口乾舌燥,可與麥冬、生地黃、百部等同用。 2.滋陰潤燥用於津虧消渴、咽喉腫痛、腸燥便秘,可與麥冬、玉竹、生地黃等藥同用。 【鑒別應用】潤燥止咳,均可用於燥咳咯血、陰傷口渴、腸燥便秘之症。然天冬大寒,清火潤燥之力較麥冬為強,且潤腎而滋陰;麥冬微寒,滋陰潤燥與清熱之力較天冬為差,然膩滯之性亦小,且可清心除煩,益胃生津。 【配伍應用】 1.配麥冬:二冬相配,用之補肺可防傷腎,滋腎又可助肺,有安此定彼之用。 2.配百合:潤肺之中又有滋腎之功,清肺之中有斂肺之力,故無論陰傷肺燥,或肺腎陰虛、肺痿虛熱等證,皆可選用。 3.配阿膠:補清並施,統療肺,腎火燥為病,對於肺腎陰虛所致的虛贏形瘦、午後潮熱、咽乾燥咳、痰中帶血之症最為適宜。 4.配生地黃:滋陰補腎,消肺潤燥作用增強,適用於熱病後期的腸燥便秘等。 【應用注意事項】虛寒泄瀉及外感風寒咳嗽者忌用。 【用法用量】內服:6~12 克,入煎劑。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20

雙面刺

科名:芸香科 Rutaceae 常見別名:崖椒、釘板刺、白馬

屎、鳥不宿

重點辦認型態:

枝條上有倒鉤刺,羽狀複葉,葉

軸及小葉均具刺,葉片雙面有

刺,葉子上有油點油室

藥用:消腫解毒、舒經活血止痛

特殊用途:鳳蝶幼蟲之食草

大金櫻

科名:薔薇科 Rosaceae 常見別名:金櫻子、糖樱簕、倒

掛金鉤

重點辦認型態:莖密生鉤刺;葉

互生,奇數羽狀複葉;花萼有腺

毛和刺。

藥用:固精澀腸、祛風除濕、縮

尿止瀉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21

【功效作用】 1.固精縮尿:用於腎虛遺精、滑精、遺尿、白帶等,可單用,或與芡實等量研末為丸,如水陸二味丹。 2.澀腸止瀉:用於脾虛泄瀉、下痢日久不止,常與山藥、芡實、白朮、茯苓、五味子等同用。 【鑒別應用】 1.本品味酸澀,酸能收斂而堅腎陰,強'腎陰無烈燥之偏,固澀無凝固之害,純為滋養真陰之藥,與補腎陽之溫藥,各有所主,不可不分。 2.金櫻子與訶子,均為收澀藥,訶子酸味不及金櫻子濃厚,金櫻子之甘不及訶子顯著,前者偏于固後陰而止瀉,後者偏于固前陰而止遺精。 【配伍應用】 1.配芡實:金櫻子為陸地上植物之果實,酸澀收斂,功能固精攝尿;芡實為水生植物之種仁,益脾而收澀,能固下元而澀精攝尿止帶。兩藥一生於陸,一生於水,一偏澀精,一偏健脾,故合用有澀精固腸之效,屬於平補之品。 2.配黨參:金櫻子澀腸止瀉,黨參補氣健脾,兩藥合用,則補脾止瀉,可用於脾虛久瀉。 3.配覆盆子:金櫻子有補肝腎、澀精、縮尿之功,兩藥合用,相須為用,益腎、澀精、縮尿之功效更強,對腎虛不固遺精、早洩、遺尿、腰膝酸軟最宜。 4.配桑螵蛸:金櫻子益腎縮尿,桑螵蛸甘咸平,入腎精血分,補腎固精,縮小便,兩藥配伍,補腎縮尿之力加強,可用於小便頻數、遺尿等證。 5.配黃芪:金櫻子收澀固脫,黃芪益氣升提兩藥合用,可用治腎虛而致的子宮脫垂。 【應用注意事項】有實火邪熱者忌用。 【用法用量】內服:6~12 克,大劑量可用至 30 克,入煎劑,或入丸散,或熬膏服。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22

菝葜 科名:菝葜科 Smilacaceae 常見別名:金剛刺、鱟殼刺 重點辦認型態: 莖疏鉤刺,呈之字形彎曲,葉

具 葉柄,葉基圓形、心形至楔形

葉 尖圓形葉片光滑,主脈 3~5

條。 藥用:關節疼痛、肌肉麻木 特殊用途:可當作食用野菜

扛板歸

科名:蓼科 Polygonaceae 常見別名:犁尖草、刺犁頭

重點辦認型態:莖上具有逆

刺,葉三角狀盾形

藥用:清熱解毒、活血

特殊用途:嫩莖葉和果實可以

食用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23

功效:祛痰止咳,降壓,利水,拔毒,止痢。 作用:感冒發熱,腸炎腹瀉,水腫,百日咳,化膿感染,高血壓,帶狀皰疹,皮膚癢,喉痛,蛇咬 傷,蜂蟄傷,白血球過高症。 用量用法:幹品 5 錢~1 兩、,鮮品 1 兩~3 兩,水煎服。 使用注意:勿過量久服。 1.肝硬化腹水 杠板歸 8 錢、鼠尾癀 5 錢、白英 3 錢、車前草 5 錢、桶交藤 8 錢、金針根 5 錢。 用法:水 5 碗煎 1 碗,第二次煎以水 4 碗煎 1 碗,兩次煎液混合後,分 2 次服。 2.百日咳 青草單方:鮮杠板歸 1 兩、白糖 5 錢、(或冰糖) 用法:先將草藥洗淨,切碎微炒,放進杯裡,加入白糖,沖溫開水,分 3 次服。 3.濕疹、帶狀皰疹 簡方:鮮杠板歸 3 兩、(洗淨)食鹽 5.6 克。 用法:搗爛,加入食鹽拌勻,外敷患處。 4.淋巴結核 杠板歸 5 錢、夏枯草 8 錢、鳳尾草 8 錢、半枝蓮 8 錢、鮮蛇莓 1 兩。 用法:水 8 碗煎 3 碗,分 3 次服,或燉青殼鴨蛋服。 5.皮膚瘙癢 簡方:杠板歸 1 兩、鵝不食草 1 兩、麻油適量 用法:將二味藥烘乾,研細末,每次加入適量調麻油敷瘙癢處。 6.膿皰瘡(黃水瘡) 簡方:杠板歸(莖、葉)1 兩、冰片少許麻油適量 用法:先將杠板歸烘乾,研細末,每次適量,加入冰片少許,調麻油塗膿皰瘡。 7.白血球過多症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24

民間用方:鮮杠板歸 5 兩、蜂蜜適量 用法:將鮮杠板歸用清水洗淨,搗爛,絞汁約半碗,加入蜂蜜調勻服。 8.青春痘 簡方:鮮杠板歸 1 兩、扛香滕 1 兩、金針根 1 兩、含羞草根 1 兩。 用法:水 5 碗,煎 2 碗,加豬瘦肉 4 兩、,燉爛,分 2次服。 9.皮膚病外洗方 方藥:鮮杠板歸 2 兩、千里及 1 兩、蒼耳草 1 兩、紅梅消 1 兩、牛筋草 1 兩、明礬少許。 用法:水煎去渣,加入明礬拌勻外洗患處。

四、常用青草茶植物 車前草

科名:車前草科 Plantaginaceae 常見別名:五斤草、五更草、

枝仙草

重點辨識型態:

從生根生葉、呈湯匙型、主脈

多條、穗狀花序

藥用:清血利尿、瀉火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25

【功效作用】 1.利水通淋:①用於急慢性腎炎之水腫,常與其他利水消腫藥同用。②用於脾虛肝瘀之水腫,常與益氣健脾、活血化瘀藥同用。③用於急性尿路感染尿急、尿痛,可與瞿麥、萹蓄、滑石、甘草同用。 2.滲濕止瀉:用於暑熱吐瀉,如急性胃腸炎,可與香薷、黨參、茯苓、藿香、滑石、甘草、燈心同用。 3.清肝明目:用於肝熱目赤腫痛,可與菊花、密蒙花、決 明子、白蒺藜、龍膽草、黃芩、羌活同用,如車前散。 4.化痰止咳用於咳嗽痰多,可與桔梗、杏仁、紫菀等同用。 【鑒別應用】 1.車前子與茯苓,皆能利小便而不傷氣,為利水要藥,但茯苓有健脾、安神之長,車前子有清肝明目之長。 2.車前子與澤瀉,功用相似,均為利水要藥,但車前子專去腎之邪水,澤瀉則兼去脾之積濕。 3.車前子與車前草,功用相似,但車前草又具清熱解毒之長,可用治熱毒癰腫,車前子偏於行有形之水液,車前草長於利無形之濕熱。 【配伍應用】 1.配六一散:二藥配伍,相互促進,清暑退燒,鎮靜安神,利小便、實大便,通淋止痛益彰,用治夏日中暑、發熱汗出、煩躁口渴、小便黃少不利,或嘔吐、腹瀉等證以及淋濁、石淋諸證。 2.配白茅根:兩藥合用,共奏利水通淋、涼血止血之功,用治水濕內停所致的小便不利、下肢水腫等證,尤宜用於濕熱內停,或水熱互結所致的的尿少、尿痛及尿血。 3.配麻黃:用治痰壅肺閉之咳喘,外邪襲肺、肺氣失暢的發熱惡風、頭面四肢水腫兼胸悶氣喘、咳嗽痰多者尤為適宜。 4.配懷牛膝:兩藥合用,補腎利水,用治腎虛尿閉、小便不利諸證尤效。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26

6.配白茯苓:兩藥配伍,健脾利水,疏利膀胱濕熱,使熱除而不擾動精宮,精氣寧謐,遺精必止,用治脾虛泄瀉、心腎不交、膀胱濕熱、遺精、淋濁、水腫最宜。 7.配百部、車前草百部溫而不燥,潤而不膩,止咳力強;車前子利水清熱,明目止瀉;車前草利濕清熱,涼血止血,車前子、草更有清肺肝風熱、祛痰止咳之功。三藥相伍,一潤一利,化痰止咳,對濕熱痰嗽為宜,用治濕痰咳嗽痰多最效。 8.配赤茯苓:清熱滲濕,利水止瀉,治濕熱小便不利、水腫、水瀉等證。 【功效特點】本品滑利,能滲濕清熱,性專降泄,能清利濕熱之邪下行而從小便排出,以治濕熱內鬱之水腫、小便不利或赤澀熱痛及白帶等證。 【應用注意事項】凡內傷勞倦、陽氣下陷、腎虛滑精及無濕熱者慎用。腎氣虛脫者忌用。 【用法用量】內服:6~12 克,紗布包人煎劑,或入丸散。外用:水煎外洗,或研末撒於患處。

白花蛇舌草

科名:茜草科 Rubiaceae 常見別名:龍吐珠、定經草、

蛇舌癀

重點辨識型態:葉對生、蒴果

多從葉腋單生或成對生

藥用:清熱解毒、利濕消癰

特殊用途:抗癌藥材之一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27

【功效特點】本品善清熱解毒,用於各種熱邪、毒邪、蟲蛇之邪所引起的各種疾病,同時又能散瘀、化濕,用治瘰鬁、結核、癌腫及慢性腎病等。 【功效作用】 1.清熱解毒,散瘀消癰:①用於各種癌腫、疔瘡、癰癤,常與半邊蓮、半枝蓮、蒲公英等清熱解毒藥同用。②用於急性闌尾炎,可單用本品,也可與大黃、丹皮、桃仁等同用。③治蛇咬傷或毒蟲蜇傷,用本品 15~30 克,白酒 250克,加水煎服,或用鮮者外敷。 2.清熱利濕:①用於尿路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可與金銀花、黃柏、車前子、石韋等同用。②用於急慢性腎炎水腫、尿有蛋白、隱血,可與車前子/茯苓、桂枝、炒杜仲、川斷、白茅根等同用,對小兒腎炎退腳較好。 【鑒別應用】白花蛇舌草、半邊蓮、半枝蓮,均有清熱解毒之功,治療各種癌證。半邊蓮、半枝蓮的散瘀多用於肝硬化腹水,通過散瘀恢復肝功能;白花蛇舌草多用於尿路感染特別是腎炎水腫療效較好。 【配伍應用】 1.配敗醬草:清熱解毒、消癰、燥濕、止痛之力更強,可用於癰腫、濕疹、蛇傷、疔瘡、熱淋、癌腫等。 2.配半邊蓮可用於毒蛇咬傷。 3.配車前子:利尿作用更強,並能清熱、解毒、祛濕,可用於熱淋、濕熱淋、水腫、小便不利等證。 4.配白茅根:可用於各種血熱妄行之出血證,及癰疽瘡毒等。 5.配半枝蓮:近年來用於各種癌症,有一定療效。 【應用注意事項】孕婦慎用。 【用法用量】內服:15~30 克,入煎劑。外用:適量搗敷。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28

鳳尾蕨

科名:鳳尾蕨科 Pteridaceae 常見別名:井邊草、烏腳雞、

鳳尾草

重點辨識型態:葉狹長,分岔

如扇狀

藥用:清熱消炎、利水止痢

特殊用途:殺菌消炎、青草茶

常見藥材

仙草

科名:唇形科 Labiatae 常見別名:仙草舅、仙人凍、

涼粉草

重點辨識型態:

四方莖、對生、葉柄長、有柔

毛、葉呈狹卵形、邊緣鋸齒狀

藥用:清熱消暑

特殊用途:降血壓、治腎臟病

[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29

1.高血壓 仙草 2 兩、水芹菜 2 兩、苦瓜根 2 兩、冰糖 1 兩。用法:水 8 碗煎 3 碗,加冰糖燉溶化後分 3 次服。 仙草 2 兩、十藥 2 兩、含殼草 5 錢。 用法:水 6 碗,煎 2 碗,分 2 次服。 2.百草茶 仙草 1 兩、黃花蜜菜 1 兩、鳳尾草 1 兩、石壁癀 5 錢、炮仔草 5 錢、冰糖適量(或加上九層塔 1 兩)用法:水 10碗煎 5 碗,去渣,加冰糖溶化後,放進冰箱,冰冷當青草茶飲服。 仙草 1 兩、黃花蜜菜 1 兩、咸豐草 1 兩、大本七層塔 1 兩、鳳尾草 5 錢、桑枝 5 錢。 用法:水 8 碗,煮沸後,用文火煮 1 小時,去渣,加冰糖溶化,待冷,放進冰箱冷藏,當青草茶飲服。 仙草 3.消渴症,高血壓,肥胖症 仙草 1 兩、咸豐草 1 兩、甜菊 6~10 片 用法:水 5 碗,煎 2 碗,分 2 次服。

決明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常見別名:草決明、小決明、

大號山土豆

重點辨識型態:偶數羽狀複葉

〈多為 4至 6小葉〉

藥用: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30

【功效特點】本品甘能補益,苦可清降,寒能清熱,鹹入

血分,既可清肝火又可補肝腎,虛實都能用。

【功效作用】

1.清肝明目:用於肝火上亢的目赤流淚澀痛,可與菊花、

桑葉同用。

2.清肝補腎:用於高血壓所致的頭暈、頭目昏眩,與夏枯

草同用。

3.潤腸通便:用於肝腎陰虛、大腸內熱傷津損液引起的便

秘,多與黑芝麻、冬桑葉、火麻仁同用。

【鑒別應用】決明子可升可降,既清又補,並具潤腸通

便之功,用治目暗、青盲並兼便燥者;青葙子清降瀉肝經

實火之力較強,用於火熱症較甚者;密蒙花兼有益肝潤肝

作用,用於肝腎不足之多痰、青盲翳障等症;穀精草長於

疏散,治風熱肝熱目疾,頭痛,牙痛;木賊散在表之風熱,

發散力明顯,以治感冒為主,兼治目赤等。

【配伍應用】

1.配石決明:既可清熱,又可補益肝陰而平肝陽,常用於

熱頭暈,或肝陽上亢之視物不清、眩暈、目赤、頭痛等證。

2.配穀精草:可用於肝腎不足,風熱上壅,視物不清,羞

明流淚等證。

【應用注意事項】脾虛泄瀉、血壓低者忌用。

【用法用量】內服:10 -4 錢,入煎劑,或入丸散。外

用,研末調敷。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31

魚腥草

科名:三白草科 Saururaceae 常見別名:蕺菜、臭嗟草、狗貼耳

重點辨識型態: 心型葉、多條主脈、葉互生、

花和葉互成對生、穗狀花序葉具腥臭味

藥用:消癰排膿、淡斑美白 特殊用途:

抗 SARS病毒、降血壓 把它放入置絲瓜葉去悶→敷傷

口日本人夏日拿來煮水→預防中暑

【功效特點】本品宣肺散結,清熱解毒,為肺癰要藥,近來試用於肺癌的治療。 【功效作用】 1.清熱解毒:①用於風熱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常與桑葉、菊花、連翹、蘆根、黃芩等同用。②用於肺炎、支氣管炎,常與蘆根、黃芩、大貝、炙百部、麻黃、杏仁等同用。 2.解毒消癰 ①用於肺膿瘍,常與黃芩、薏苡仁、蘆根、桃仁、冬瓜仁、桔梗等同用。②用於癰瘡腫痛及毒蛇咬傷,可單用或鮮品搗汁外敷,治痔瘡腫痛可煎湯熏洗。 3.利尿通淋用於濕熱淋證、腎炎水腫、小便不利者,可與車前子、冬葵子等同用。 【鑒別應用】魚腥草、敗醬草、紅藤,三藥均為清熱解毒之品消癰涼血力強,為治內癰專藥,其不同之處,以應用部位來說,魚腥草多用治肺癰,敗醬草多用於腸癰,紅藤多用於腸癰及乳癰。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32

【配伍應用】 1.配野菊花:魚腥草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排癰;野菊花功能疏風散邪,清熱解毒。二藥合用,使風熱去、熱毒解,則諸症自除。 2.配桔梗:本品清熱解毒作用頗強,長於解毒排膿而消癰;桔梗長於宣通肺氣、祛痰、排膿、消腫以治癰。二藥配對,相使為用,同奏宣肺祛痰、消熱排膿、解毒療癰之功。 3.配車前草:清熱利濕、利尿消腫力強。 4.配蒲公英:相須為用,解毒之力加倍,清熱之效益彰,可用治肺癰、乳癰、尿路感染及蜂窩組織炎。 5.配黃連:,清熱解毒,化濕止痢,可用治濕熱常與痢。 【應用注意事項】虛寒證及陰性瘡瘍者忌用。 【用法用量】內服:15~30 克,入煎劑。外用:煎水熏洗,或搗敷。

半枝蓮

科名:脣形科 Labiatae 別名:牙刷草、狹葉韓信草 辨識特徵: 四方莖,花開在半側似牙刷

藥用:搭配白花蛇舌草長當抗癌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33

【功效特點】本品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腫,常用於各種腫瘤及尿毒癥之類。 【功效作用】 1.清熱解毒:①用於各種癌腫,可配半邊蓮、白花蛇舌草等,每次 30 克,煎水常服。②用於肝炎,特別是乙型肝炎,可用本品 60 克煎水常服,亦可加白花蛇舌草、大棗同服。③用於癰瘡腫毒,可單用 30 克煎服。④用於蛇蟲咬傷,可取鮮品配鮮半邊蓮共搗爛外敷。 2.利尿消腫:用於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腎炎,皆可配本品,也可本品 30 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3.散瘀化痰:用於瘰鬁、結核、梅核氣,以本品配其他藥同用。 【鑒別應用】半枝蓮辛平,清熱解毒,祛瘀止血,定痛;半邊蓮辛寒,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配伍應用】 1.配魚腥草:清熱、解毒、散瘀、排膿作用增強,為治療肺癰之良藥。 2.配紅花:能解肝毒,補肝血,故為治療肝病之良方。 4.配三七:半枝蓮、三七其功效均為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二藥合用其作用大增,故常用於人體內外各種出血之證,及跌打損傷、瘀滯腫痛。 5.配半夏:相須為用,療效增強,常用於癭瘤痰核、癰疽腫毒、梅核氣、胸脘痞悶等。 6.配半邊蓮: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散瘀消腫,常用於腫毒、癰腫、瘰鬁、咽喉腫痛、跌打損傷、癌腫等。 【應用注意事項】孕婦、血虛者忌用。 【用法用量】內服:15~30 克,鮮品 30~60 克,入煎劑,或搗汁服。外用:搗敷。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34

兔兒菜

科名:菊科 Asteraceae 別名:小金英、免仔菜、蒲公英(誤用,青草街的用法)、苦

尾菜、鵝仔菜、苦菜 辨識特徵:

白色乳汁,葉子披針型,狹長葉沿小鋸齒,根生葉生吃很苦

藥用:拔膿生肌(同蒲公英),葉子曬乾泡茶可以清熱(夏天

午後火氣大)

燈稱花

科名:冬青科 Aquifoliaceae 別名:

岡梅、秤星木、烏骨雞、山甘

草、萬點金。

辨識特徵:

莖幹黑色上面有白色皮孔,葉

沿小鋸齒,葉子正面光亮小朵

白色花,果實黑色像小鈴鐺

藥用:常用來煮青草茶,因其

根莖微甜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35

l.治肺癰:取岡梅根、抹草頭、椬梧根,半酒水燉瘦肉服 2.治久年跌打損傷、風痛、開中氣:岡梅根 1 兩、紅骨雞屎藤、及白馬屎各 2 兩,用豬尾椎骨半酒水燉服 3.治肺炎:岡梅根、六月雪各 2 兩,水煎服 4.治乳癰:岡梅根 1 兩、青殼鴨蛋 l 個燉服 5.治感冒、扁桃腺炎、咽喉炎:岡梅根 1-2 兩,水煎服 6.治感冒發熱:岡梅根、蘆根、葛根各 1 兩,水煎服 7.治肺葉爛:岡梅、含殼草,水煎加黑糖服 8.治陽萎:岡梅半酒水燉豬尾椎骨服 9.治中氣不足,呼吸有困難:岡梅、虎杖,煎服或燉服 10.治轉骨:岡梅 6 兩,水煎或加酒燉豬腳服 11.治關節炎:萬點金、紅骨蛇各 1 兩、埔銀根 7 錢,半酒水燉豬排骨 12.治肺癆:麻芝糊、萬點金、蛇莓、魚腥草各 1 兩水煎服

長柄菊

科名:菊科 Asteraceae 別名:肺炎草、衣扣菊、金再

鉤 辨識特徵: 花梗細長,紫色莖,種子有白

色羽狀細毛

藥用:台灣民間常用長柄菊治

肺炎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36

用量用法:乾品 5 錢~2 兩,煎水服

1.腸炎,菌痢 組成:長柄菊 8 錢、紅乳草 1 兩、通天草 5 錢、半枝蓮 5錢、免兒菜 5 錢 用法:水煎服 2.咳嗽不止 組成:長柄菊 8 錢、雞屎藤 8 錢、桑白皮 5 錢、枇杷葉(去毛)3 錢、狗貼耳 5 錢(後下煎) 用法:水煎服 3.發燒 組成:鮮肺炎草 2 兩、鮮菁芳草 8 錢 用法:水煎當茶 4.中暑腹痛 組成:肝炎草 1 兩、青木香根 2 錢 用法:水煎服 5.中暑 組成:鮮肺炎草 1 兩、鮮雷公根 1 兩、鮮黃花鹽酸草 1 兩、鮮鵝不食草 5 錢、白糖適量 用法:將上藥洗淨,搗爛,取汁,加白糖,開水送服。或煎水去渣,加白糖調服 6.高血壓 組成:肺炎草 1 兩、棒追花 5 錢、麥門冬 3 錢、車前草 5錢 用法:水煎服 7.肺炎 組成:肺炎草 1 兩、萬點金 8 錢、黃花地丁 5 錢、葉下紅 8錢、狗貼耳 5 錢(後下煎) 用法:水煎,分 2-3 次服,連服一星期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37

五、染料植物 福木

科名:藤黃科 Guttiferae 常見別名:金錢樹 重點辨識型態:葉子形狀似小

判(招財貓抱的古日本金幣) 藥用:治痢疾,但本身乳汁有

薑黃

科名:薑科 Zingiberaceae 常見別名:鬱金 重點辨識型態:葉基生,根狀

莖粗短,分枝塊狀,斷面鮮黃

色 藥用:行氣化瘀,治經閉腹痛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38

【功效作用】 1.破血行氣:①用於胸痹心痛,即冠心病心絞痛,可與瓜蔞、薤白、桂枝、川芎等同用。②用於胸腹脹痛,見於慢性胃炎、膽囊炎、肝炎,可與郁金、元胡、川楝子等同用。③用於肝脾腫大,或其他腹腔腫瘤者,可與赤芍、丹參、焦白朮、郁金等同用。 2.通經止痛:用於痛經,可與桃仁、當歸、川芎、紅花等同用。 3.驅風療痹:用於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與羌活、獨活、當歸、赤芍等同用。 【鑒別應用】 1.郁金與薑黃,均能活血破瘀,行氣止痛。然薑黃辛溫行散,以寒凝氣滯血瘀者用之為優,且又散三焦之火,驅風療痹,郁金苦寒泄降,以血熱瘀滯用之為宜,更能清心除煩,涼血止血,兼治不同。 2.莪朮與薑黃,皆能破瘀消積,然莪朮偏人肝經氣分,兼破氣中之血;薑黃偏入肝經血分,兼行血中之氣,病機有異。 【配伍應用】 1.配桂枝:桂枝善於溫邋血脈,既可舒筋脈攣急,又能利關節壅阻。內通臟腑,外達肢節。桂枝溫通經脈,助薑黃活血止疼,薑黃破血行氣,助桂枝通達陽氣,溫經散寒,活血通脈,治上下關節凝滯、痹著疼痛等證。 2.配梔子:梔子得薑黃行氣祛瘀之助,則疏利肝膽之力加強,共奏清熱利膽、解毒止痛之效,用於肝膽熱毒壅滯、血瘀氣結之發熱、口苦、脅下疼痛。 3.配當歸:薑黃得當歸之助,活血通絡、行氣止痛之功更著,用於胸痹心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證。 4.配枳實:用於胸痹心痛、脘腹脹痛、癥瘕積塊。 5.配蟬蛻:蟬蛻為輕清之品,辛可宣散,涼可去熱,能散風除濕,清熱解部,既能宣通火鬱,又可透風濕於火外,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39

一開宣,一降泄,升清降濁,開陽散火,則內外通達,氣血調暢,以淌三焦火鬱之邪。 6.配紫花地丁: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地丁得薑黃疏風活血、溫通之助,直達病所,清熱解毒,溫通寒清,共消癰腫。 【應用注意事項】 1.凡因血虛臂疼、血虛腹痛而非瘀血凝滯、氣壅上逆作脹者忌用。 2.辛燥破血之品,虛證及孕婦忌用。 【用法用量】內服:3~10 克,入煎劑,或入丸散。 【功效特點】本品辛溫相合,能外散風寒,內行氣血;苦溫相合,能外勝寒濕,內破瘀血。故有破血行氣、通絡止痛、祛風療痹之效,凡氣滯血瘀而致的胸脅脘腹疼痛、肢體串痛、時痛時止、經閉腹痛以及跌打損傷瘀腫、產後惡露不盡、少腹刺痛等,均可應用,關節不利、肩臂酸痛尤為常用。惟因活血行氣之力較強,虛證應慎用。

馬藍

科名:爵床科 Acanthaceae 別名:金足草、大菁、大青

辨識特徵:莖略呈四方,葉對

生,開藍白色的花

藥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附註:其根莖俗稱南板藍根,

為中藥材板南根的混用藥材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40

榕樹

科名:桑科 Moraceae 常見別名:老公鬚 重點辨識型態:葉末端像雨滴

狀,有氣生根和深入土中的支柱

根 藥用:氣生根能治跌打損傷

榕樹以葉和氣生根(榕樹須)入藥味微苦、澀,性涼,具清熱、解表、化濕、發汗、利尿、透疹、驅風止吐之功效。榕樹的氣根主治感冒高熱、扁桃體炎、急性腸炎、痢疾、風濕骨痛、跌打損傷;榕樹葉主治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百日咳。 一、實用驗方: 1、治精濁:榕樹的氣根(榕樹須,以條細色紅褐者爲佳)30 克,冰糖適量,煎水飲用。 2、治氣虛頭疼:蒼耳子 15 克 黨參 15 克 榕樹須 15 克 北芪 15 克 地桃花 15 克 每日一劑,水煎服。 3、治氙氣:桂圓乾 15 粒,鮮榕樹須 30 克,同煎服,連服3~4 次。 4、治扭挫傷: 【用法】樹葉洗淨,搗爛,加生姜再搗,然後加入少許酒精調拌。按患部面積大小,酌情增減藥量。外敷患處,每日 1 次,3-5 次即愈。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41

洋蔥

科名:百合科 Liliaceae 常見別名:蔥頭 重點辨識型態:鱗莖肥大,球

形或扁球形,赤紅色外皮膜 藥用:洋蔥鱗莖解毒、消腫,

防止動脈硬化,能降膽固醇

茶樹

科名:茶科 Theaceae 常見別名:茶茗 重點辨識型態:葉革質,橢圓

狀狹長形,樹皮灰白色、光滑 藥用:能化痰解毒,消食利尿,

提神解渴,但吃中藥不宜配茶

飲會減弱效果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42

月橘

科名:芸香科 Rutaceae 常見別名:七里香 重點辨識型態:

革質葉,互生,取一片朝光線

照去,可見密密麻麻的油點腺

體 藥用:根治腰膝冷痛,痛風

1.水腫 月橘皮 3 錢、玉米須 8 錢、丁豎朽 1 兩、金針根 5 錢、白茅根 8 錢。 用法:水 5 碗煎 2 碗,分 2 次服。 2.腹脹痛 月橘二層皮 3 錢。 用法:水煎服。 3.風濕骨痛 月橘根 5 錢、掇鼻草 8 錢、菊花木 5 錢、大飛揚 8 錢、五龍蘭根 5 錢。 用法:水 6 碗煎 2 碗,去藥渣。加入豬尾骨燉爛,分 2次服。 4.跌打內傷 簡方:鮮月橘 5 錢~1 兩、米酒 1 碗。 用法:水 2 碗,酒 l 碗,煎 8 分服之。或鮮月橘葉 1~2兩,搗爛約半碗,沖溫熱米酒服用。 備註:服後會出現嘔吐,吐後即愈。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43

5.濕疹 簡方:鮮月橘枝葉 3 兩(洗淨) 用法:水煎濃汁,外洗患處。 6.乙型腦炎 簡方:月橘葉 5 錢~1 兩、鬼針草 3 兩、牛筋草 5 錢~1兩。 用法:水煎服。對發高燒、呼吸衰竭、抽搐等均有顯著 的改善。 7.風濕痹痛、跌打淤痛、牙痛 月橘根 5 錢~1 兩、兩面針 5 錢、鐵包金 1 兩、黃金桂 1兩、七葉蓮 5 錢。 用法:水煎分 2 次服。 8.蛇蟲咬傷、牙痛 單方:鮮月橘適量 用法:將鮮月橘洗淨,搗汁外塗患處或搗敷。

芒果

科名:漆樹科 Anacardiaceae 別名:檬果、檨仔(台語) 辨識特徵:葉形狹長,搓揉後

有特殊香氣,莖截斷面產生有

小毒的白色乳汁 易造成過敏。

藥用:果實酸甜能益胃止嘔,

芒果核煮水喝能退熱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44

薯良

科名:薯蕷科 Dioscoreaceae 別名:紅藥子、薯榔、朱砂蓮

辨識特徵:葉狹長,莖呈藤蔓

狀,粗大的塊根為主要用途

藥用:止血補血,塊根也常拿

來做染料

銳葉牽牛花

科名: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別名:野牽牛、番仔藤 辨識特徵:莖藤蔓狀,葉似心

型,開紫色花朵似高腳杯 藥用:種子可治急性關節炎、

腹水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45

【功效作用】 1.瀉下去積:本品瀉下之力強大,用於三焦氣滯濕熱壅遏之便秘甚效,多以本品為末、姜湯沖服。 2.逐水退腫:①用於水腫脹滿、二便不利,如慢性腎炎的全身水腫及縮窄性心包炎的水腫,可與紅粉、生薑、大棗同服。②用於肝硬化腹水,可配用本品行氣利水。 3.殺蟲消積:①用於蛔蟲腹痛,與檳榔、大黃各 1 份研末早晚 1.5~3 克沖服。②用於蟯蟲肛門瘙癢,與雷丸、大黃研末臨睡時溫水送服。 【鑒別應用】 1.本品有黑白二種,黑醜藥力較速,白醜藥力較緩。《本草求真》曰:“牽牛子有白有黑,白者其性入肺,專于上焦氣分除其濕熱,故氣道壅滯及大腸風秘者,得此以治;黑者其性兼人右腎,能于下焦通其遏鬱,故腫滿腳氣及大便秘結,俱得以治。" 2.牽牛子與商陸,二藥均通瀉二便,逐水作用甚強,故水腫脹滿、痰飲喘咳、二便不通者,用之均為適宜。商陸外用有解 毒消腫作用,但內服毒性大;牽牛子有導滯消積殺蟲作用,雖有一定毒性,但較之商陸為小,故不論大人小兒之蟲積腹痛、宿食不消、胃納不佳等證均可應用。 【配伍應用】 1.配大黃:一治氣分之水濕壅結,一治血分之實邪結滯,相濟為用,瀉下之力甚峻,具有導濕利水、瀉泄熱毒、破積通滯之功。 2.配葶藶子:同增瀉肺行水、定喘消腫之力,臨床常用於痰壅氣滯、咳逆喘滿。 3.配木香:可用于水飲內停、胸腹積水、腹大脹滿、小便不利等證。 4.配檳榔:從而加強殺蟲藥力,並可借此二藥的利氣消積破滯作用排除蟲體。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46

5.配茴香:專人下焦以消腫止痛療疝。 【應用注意事項】胃弱氣虛及孕婦忌用。 【用法用量】內服:3~9 克,人煎劑,或 0.5~1 克研末沖服,或入丸散。 【功效特點】本品通瀉之力甚強,長於達三焦、走水分,使水濕之邪從二便排出,以清除三焦氣分濕熱壅滯,為治氣滯便秘之要藥。

鯉腸

科名:菊科 Compositae 別名:旱蓮草、墨旱蓮、墨菜

辨識特徵:汁液氧化後變黑

色,菊科頭狀花序

藥用:補肝益腎,涼血止血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47

【功效特點】本品甘酸性寒,人肝腎,能補腎益陰,涼血止血,主要用於治療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的一切出血性疾病,及肝腎陰虛引起的齒枯、發白等證,均可配用或單用。 【功效作用】 1.涼血止血:用於肝腎陰虛及血熱引起的各種出血性疾病。治陰虛吐血,可與女貞子同用;治尿血,可與車前子同用;治便血、崩漏,可與仙鶴草同用。 2.養陰烏髮:用於少白頭,即頭髮早白,可與側柏葉、玄參、黑芝麻同用。也可以鮮品絞汁,合生薑、白蜜濃縮為丸服用。 【鑒別應用】旱蓮草為涼血止血藥,仙鶴草為收斂止血藥.雖皆有止血之功但作用方式有別。 【配伍應用】 1. 配車前子:

若以鮮品入藥,清熱止血力更強。二藥相伍,相互促進,利尿、行水、清熱、止血的力量增強。主治陰虛血熱引起之尿血、血淋。

2.配女貞子: 兩藥相須為用,滋陰力強,能育陰平肝,降血壓。 3.配丹參: 兩藥相伍應用,和營理血,止血而不寒凝,沒有留瘀之弊。故可用治陰虛血熱之出血症。 【應用注意事項】 脾腎虛者忌用。 【用法用量】 內服:9~30 克,入煎劑;或絞汁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於患處,或搗碎擰成栓劑塞鼻,或敷患處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48

食用野菜植物 紫背草

科名:菊科 Compositae 常見別名:葉下紅、紅背草、

一點紅

重點辨識形態:

其莖葉背光處往往帶紫紅色,

花紅色,全株被有細毛。

藥用:清熱解毒、降火、降血

特殊用途:可食用,兔子也喜

歡吃 主治痢疾,腹瀉,便血,水腫,腸癰,聘耳,目赤,喉蛾,疔瘡,腫毒。 方劑: 1.扁桃體炎鮮一點紅 90g,水煎,分 2 次頻頻含咽。(江西《草藥手冊》) 2.腸炎,腹瀉一點紅四兩,番桃葉四兩。加水適量,煎成l 250ml,每日 2 次,每次 50ml。(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3.指疔 鮮一點紅同砂糖少許搗爛敷。(《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4.喉蛾鮮一點紅三兩。水煎,頻頻食咽。(《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5.治陰道炎,外陰濕疹鮮一點紅 30 - 60g,食鹽少許。堿水熏洗。(《安徽中草藥》) 6.水腫:鮮一點紅全草、燈心草各 609。水煎,飯前服,每日 2 次。(《福建民間草藥》) 7.無名腫毒,對口瘡鮮一點紅莖葉一握。加紅糖共搗爛敷貼,每日換 2 次。《福建民間草藥》)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49

8.乳腺炎,疔腫鮮一點紅全草適量,加食鹽少許搗爛,敷患處,每日 1換。同時鮮全草 30g(幹品 15g).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9.跌打損傷,痰血腫痛 ①一點紅、酢漿草鮮品各適量。搗爛加酒少許,灼熱外敷。(《四川中藥志》)②羊蹄草 1把。洗淨,石上搗爛,敷於頭面手足被棍棒打破,皮開血流處,外用布包緊。(((心醫集》)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8g,鮮品 15 - 30g;或搗汁含咽。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刺莧

科名:莧科 Amaranthaceae 常見別名:野莧菜、豬母刺

重點辨識形態:莖上有細稜,並

具尖銳細刺。綠白色花,穗狀花

藥用: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涼

血止血

特殊用途:可食用,良好的救荒

植物之一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50

功效:全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益腎,通便,去濕,消腫。 作用: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下消,白帶,淋濁,眼疾,尿道炎,便秘,月經不調,腎炎,小便不利,胃潰瘍出血,痔瘡出血。 用量用法:幹品 1~2 兩,水煎服。 使用注意:孕婦、虛寒痢疾患者及胃、肺出血者勿服二婦女月經期間不可服用。 生長習性:平野,荒地,村邊。 漢方方劑應用: 1.小便白濁、四肢酸軟無力 白刺杏 1 兩、紅藥頭 1 兩、白龍船根 1 兩、紅骨蔡鼻草 5錢、金櫻根 5 錢、白花螃蟹目 1 兩。 用法:水 4 碗,灑 4 碗,煎 2 碗,去渣。加豬排骨 4 兩,燉爛,早晚飯前各服 1 碗。 2.尿酸 白刺杏 1 兩、丁豎杇 1 兩、過路蜈蚣草 1 兩、紅骨見笑草5 錢、虱母子頭 5 錢。 用法:水 10 碗煎 3 碗,當茶飲。 3.月經不調 白刺杏 1 兩、雞屎藤 5 錢、白肉豆根 5 錢、艾草 4 錢、鴨舌癀 5 錢、白龍船根 1 兩、益母草 4 錢。 用法:水 4 碗,酒 4 碗,煎 2 碗。分 2 次服用。 4。急性淋病、尿血 白刺杏 1 兩、枸杞根皮 5 錢、紅甘蔗皮 1 兩、麥門冬 4 錢、白茅根 5 錢、冰糖 1 兩。 用法:水 6 碗煎 3 碗,去藥渣。加冰糖溶化,分次服用。 5.腸炎、痢疾、痔血 白刺杏 1 兩、鳳尾草 1 兩、鱧腸 1 兩、小飛揚 5 錢、含殼草 5 錢。 用法:水 6 碗煎 2 碗,分 2 次服用。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51

6.小便白濁、下消症 白刺莧 1 兩、白粗糠 1 兩、白肉豆根 1 兩、白龍船花根 1兩、白石榴 1 兩、小本山葡萄根 1 兩。 用法:水 4 碗,酒 4 碗,煎 3 碗,去渣。加豬排骨 4 兩,燉爛,分 3 次服。 7.三白湯 白刺杏頭 2 兩、白龍船花頭 2 兩、白肉豆根 2 兩。 用法:水 8 碗煎 3 碗,分 3 次服。或燉豬排骨服。本方可隨症狀加配他藥應用。 適應症:婦女白帶、小便淋濁、泌尿道感染、眼睛疾病、痔瘡、固腎等症。 白刺杏 8.尿蛋白、腎臟發炎、腎盂炎 白刺杏頭 1 兩、爵床 5 錢、枸杞根 5 錢、千斤拔 3 錢、燈心草 2 錢、麥門冬 4 錢、牡蠣 5 錢、冰糖 2 兩。 用法:水 6 碗,煎 3 碗,分 3 次服。 9.痢疾腹瀉 白刺杏頭 1 兩、鳳尾草 2 兩 4 錢、芭樂嫩心 1.5 兩、蒲公英 2.5 兩、老公根 1 兩。 用法:水 8 碗煮 2 碗,分 2 次服。 10.前列腺腫大、小便不暢 鮮白刺杏 4 兩、鮮大飛揚 4 兩、鮮白茅根 4 兩、海金沙藤1 兩。 用法:水 10 碗煎 3 碗,當茶服。 11.糖尿病小便白濁 漢方方劑:白刺杏 1 兩、白龍船根 1 兩、破布子樹二層皮 1 兩、白肉豆根 5 錢、小花黃蓮蕉頭 5 錢、白馬齒莧 1兩。 用法:水 8 碗煎 3 碗,去渣。加豬胰臟 2 條,燉熟,分 3次服用。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52

昭和草

科名:菊科 Compositae 常見別名:饑荒草、神仙菜、山茼蒿

重點辨識形態: 羽狀葉深裂,未開花前,葉面

中央的主脈呈紅色,開花後,頭狀花序則明顯彎曲下

垂。 藥用:健脾消腫、清熱解毒、

行氣利尿

特殊用途:採未開花的嫩莖

食用

龍葵

科名:茄科 Solanaceae 常見別名:烏甜菜、烏籽菜、

牛酸漿

重點辨識形態:

葉緣波狀。漿果球狀,有光澤,

成熟時呈黑色

藥用:清熱,解毒,活血,消

腫。

特殊用途:果實含龍葵苷、皂

素,可製褐色、綠色、藍色染

料。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53

山蘇

科名:鐵角蕨科 Aspleniaceae 常見別名:鳥巢蕨、山翅菜、

老鷹翅。 重點辨識形態:葉片呈軸射狀

向四周散開,近似鳥巢

藥用:清熱解毒

特殊用途:

1.原住民經常採剛生長出的嫩

芽煮食,味道脆嫩可口。

2.葉片富有光澤,經久不凋

謝,所以也被用來當花材。

洋落葵

科名:落葵科 Basellaceae

常見別名:藤菜、木耳菜、豆腐

重點辨識形態:葉有肉質感,頂

端漸尖,基部心形或圓形,背面

葉脈突起

藥用:清熱,解毒,滑腸,涼血

特殊用途:果實成熟時黑紫色,

富含紫紅色汁液,古代婦女取其

為口紅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54

土人參

科名:馬齒莧科 Portulacaceae 常見別名:土洋參、假人參

重點辨識形態:全株平滑無毛,

葉互生,花小,多數,淡紫紅色

藥用:健脾潤肺,止咳,調經

特殊用途:其嫩莖及根皆可當野

菜。

功效作用 1.潤肺止咳,治肺癆、燥熱咳嗽。 2.健脾補虛,治脾虛勞倦、泄瀉。 3.清熱斂汗,治眩暈潮熱,盜汗自汗。 4.調經止帶,治婦女月經不調,白帶。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 一 60 克。外用:搗敷。 各家學說 《滇南本草》:“補虛損癆疾,婦人服之補血。" 《南寧市藥物志》:“潤肺止咳。治燥熱咳嗽及病後虛弱。" 《四川中藥志》:“補氣血,充乳汁,助消化,生津止渴。治咳痰帶血。" 《常用中草藥手冊》:“補中益氣,潤肺生津,涼血消腫。治病後體虛,勞傷咳嗽,遺尿,月經不調,癤腫。"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滋補強壯。治頭暈,耳鳴,目眩,婦女帶下,肺結核咳嗽,潮熱盜汗。"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55

馬齒莧

科名:馬齒莧科 Portulacaceae 常見別名:五行草、豬母乳

重點辨識形態:葉肉質,通常

匍匐無毛,莖帶有紫黃色,夏

季開黃色小花

藥用:清熱解毒,散血消腫

特殊用途:已成為治菌痢的要

【功效特點】本品性寒滑利,既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又能滑利大腸,故可治療熱毒血痢、熱毒瘡瘍等證。 【功效作用】 1.清熱解毒:①用於濕熱痢疾,症見大便膿血,裡急後重者,常與白頭翁、白芍、黃芩同用。②用於熱淋,小便赤澀短數熱痛,常與黃柏、車前子、滑石、甘草等同用。③用於血淋,小便熱數澀痛,尿血鮮紅,常與旱蓮草、黃柏、黃連同用。 2.涼血解毒:用於丹毒,及皮膚紅腫熱痛、或麻或癢、或見膿頭,伴有冷熱等全身症狀,可用本品外敷,也可配金銀花、連翹、黃柏、蚤休等同用。 3.止消渴:用於津上口渴。本品味酸性寒,可化陰、生津止渴,可單用,也可配生地、花粉、麥冬等同用。 【鑒別應用】馬齒莧與白頭翁,均有清熱解毒涼血之效,而白頭翁性味苦寒,涼血作用較強,長於涼血止血,除腸胃熱毒蘊結,而為治熱痢下重常用之品,對赤痢功效尤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56

佳;馬齒莧質滑性寒,入心經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可用治熱毒癰腫瘡瘍,清腸去垢,善治痢疾,對裡急後重效佳。 【配伍應用】 1.配白頭翁:使清熱毒、涼血止痢作用增強。 2.配地丁: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作用增強。 3.配金銀花:相須為用,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 4.配木香:清熱解毒、行氣除積止痛作用增強。 5.配桔梗:清熱解毒、宣肺止咳作用增強,用於肺熱咳嗽、咯吐膿痰、百日咳等。 【應用注意事項】脾胃虛寒、大便泄瀉者忌用。 【用法用量】內服:9~4 錢,鮮者 30~60 克,入煎劑,或搗汁飲。外用:搗敷,煎水洗,或燒炭研末調敷。

青葙

科名:莧科 Amaranthaceae 常見別名:、草決明、狗尾莧、

百日紅

重點辨識形態:葉互生,披針

形或卵形,花色白或紫紅色

藥用:青葙子,煎服有清肝明

目及強壯功效

特殊用途:嫩葉可當救荒野菜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57

【功效特點】本品味苦性寒而善降,功專清肝瀉火,用於

實 熱、熱毒沖眼之目赤、翳障、腫痛效果尤佳。虛性目

疾忌用。

【功效作用】

1.清肝散風治頭痛用於風熱頭痛,症見面紅頭痛而眩、 或

頭痛如裂、目赤口渴及肝陽頭痛症見頭痛而眩、血壓偏高

等, 可與夏枯草、菊花、桑葉等同用。

2.清肝明目:用於肝經風熱流淚,即見風流淚、目赤口幹

者,可與菊花、桑葉等同用。

3.清熱燥濕:用於皮膚瘙癢、風疹、皮火,可與荊芥、防

風、蟬蛻等同用。 【鑒別應用】青葙、青葙花、青葙子,皆苦寒,能清熱,均入肝經,但又各有所長。青葙長於殺蟲、止血;青葙花長於涼血;青葙子長於祛風熱。 配伍應用: 1.配決明子二藥皆苦寒,入肝經,清肝明目。二藥相伍,共增藥效,用治慢性葡萄膜炎,視物模糊、眼前有暗影浮動者。 2.配桑葉、菊花: 三藥相伍,清上至下,清肝熱之功倍增,用治肝熱所致的目赤腫痛、羞明多淚最宜。 4.配生地、玄參:三藥相伍,清肝火而養陰,治陽並治陰,是以陰中求陽,用治陰虛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頭痛最效。 5.配密蒙花:用治肝熱眼病無不宜。 【應用注意事項】本品有散大瞳孔的作用,故瞳孔散大者忌用,肝腎虛弱青光眼忌用。 【用法用量】內服:9-4 錢,入煎劑,或入丸散。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58

莧菜

科名:莧科 Amaranthaceae 別名:莧、荇菜、莕菜 辨識特徵:葉中央紅,四方

莖;莖偏紅

藥用:食用野菜,清肝明目

藥園解說植物

車前草 科名:車前草科 Plantaginaceae

常見別名:五斤草、五更草、

枝仙草(台語)

重點辨識型態:

叢生根生葉、葉形似湯匙、主

脈多條、穗狀花序

藥用:清血利尿、瀉火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59

蘆薈

科名:百合科 Liliaceae 常見別名:百龍角、狼牙掌

重點辨識型態:短莖、葉肥厚、

具短刺

藥用:瀉下作用強,體質虛寒

者禁服

【功效作用】 1.瀉熱導積:瀉下效力顯著,用於習慣性便秘及熱結便秘。若因熱結便秘引起頭暈目赤、煩躁失眠者,本品與安神藥並用,如更衣丸即本品配朱砂而成。 2.清熱涼肝:①用於肝火亢盛,症見頭暈面赤,口苦,急燥易怒,大便秘結者,可與梔子、黃連、龍膽草、黃柏、黃芩、當歸、青黛、木香、麝香、大黃等大量瀉火藥同用。②用於心火內盛,症見口舌生瘡,口乾渴,大便秘結者,可與黃連、生地、梔子同用,用本品專清心瀉火。 3.殺蟲療疳:用於小兒蛔蟲病、疳積,可與胡黃連、蕪荑、木香同用,如蘆薈丸。 【鑒別應用】蘆薈與番瀉葉,皆能瀉熱通便,善治熱結便秘,蒸蘆薈偏於涼肝瀉熱、殺蟲療疳,番瀉葉則偏於消食。 【配伍應用】 1.配朱砂:常可用于心火亢盛、焦躁失眠、口舌糜爛疼痛、大便幹結等證。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60

2.配使君子兩藥皆能殺蟲,一寒一溫,一偏補,一偏泄,使君子制蘆薈之苦寒而護胃,蘆薈助使君子殺蟲而消積療疳,常可用于小兒疳積、蟲積等證。 3.配甘草:用治癩瘡,其中甘草制蘆薈之寒,蘆薈清熱燥濕助甘草解毒療癬。 【應用注意事項】本品為刺激性峻下藥,可致腸壁及盆腔充血,因此月經來潮、妊娠、腹瀉、便血和脾胃功能虛弱者忌用。 【用法用量】內服:3~6 克,研末沖服,不入煎劑。外用:研末調敷適量。 【功效特點】本品體質陰柔,為苦寒瀉下之潤劑,並能殺蟲、清熱涼肝,適用於習慣性便秘,尤以肝熱液虧或肝經實火而目赤頭暈兼便秘者。

狗肝菜

科名:爵床科 Acanthaceae 常見別名:六角英、華九頭獅

子草

重點辨識型態:葉片紙質、單

葉對生、常成聚生長

藥用:清熱解毒、利尿止瀉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61

用量用法:乾品 3 錢~1 兩,鮮品 2~4 兩•煎水服

1.黑斑症 組成:狗肝菜 5 錢;野孤 5 錢、九寶塔 8 錢;扛香藤 5 錢、甜珠仔草 5錢、柳仔茄 5錢;黃花田路草 5錢;萱草根 3錢、黃花地丁 5 錢,小化石草 3 錢•黑糖 3 兩 用法:水煎 3 碗,加烏糖燉服,分 3 次飲用 2.黃疸病 組成:狗肝菜 1 兩、蚊仔煙草 5 錢•梔子根 3 錢、龍膽草 4錢、甘草 2 鍍;黃連 1 錢半;柴胡 3 錢 用法:水煎 2 次,早;晚飯後各服 1 次 3.面皰(青春痘) 組成:狗肝菜 1 兩;野孤 8 錢、柳仔茄 1 兩,天胡荽 8 錢、金絲五爪龍 3 錢;白煮飯花根 5 錢 用法:水煎當茶服 4.眼睛紅腫 組成:狗肝菜 1兩;過路蜈蚣 8錢、甜珠草 8錢;菊花 3錢•木賊 3 錢•紐仔茄 8 錢 用法:水煎服 5.尿血 組成:鮮狗肝菜 2 兩;鮮馬齒莧 2 兩 用法:水煎服`或用大飛揚(鮮品)1 兩•白茅根 8 錢,水煎服 6.帶狀疱疹,癰腫 組成:狗肝菜(鮮品)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患處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62

金露花

科名:馬鞭草科 Verbenaceae 常見別名:金露華、假連翹

重點辨識型態:葉對生、葉片

呈卵狀橢圓或披針形、鮮綠色

藥用:活血消腫、散瘀解毒

茄冬

科名: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常見別名:秋楓、老公樹、爺

爺樹

重點辨識型態:三出葉、互生、

葉緣有鋸齒,少數大戟科無毒

植物

藥用:幫助小孩轉骨,行氣活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63

雞屎藤

科名:茜草科 Rubiaceae 常見別名:牛皮凍、五德藤、

五香藤、清風藤

重點辦認型態:

葉對生,托葉對生,互成十字

對生,且托葉為三角形;全草

有 如雞屎之特異氣味

藥用:袪風利濕,消炎止咳

稜果榕

科名:桑科 Moraceae 常見別名:大冇榕、豬母乳

重點辦認型態:大型葉鞘大型葉

藥用:解食物中毒或是海產魚貝

類咬傷的毒

特殊用途:可作為海岸防風林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64

艾草

科名:菊科 Compositae 常見別名:五月艾、草蓬、灸

重點辦認型態:葉羽狀深裂,

且兩面顏色明顯不同;有

特殊的「香」味

藥用:溫經、止血安胎

藥用部分:全草、艾葉及艾根。 性味歸經:根:味苦、性微溫 葉:味苦、辛,性溫。小毒。入肝、脾、腎經。 艾實:味苦、辛,性熱。 功效:溫經止血,散寒除濕,安胎,調經 作用: 葉:月經不調,崩漏,經閉,神經痛,關節痛,胸痛,跌打損傷,胎動不安,心腹冷痛,泄瀉轉筋,久痢,下血,衄血 根:頭痛,腹水,腸炎,痢疾。 用法用量:乾艾草 3--5 錢,艾葉 1 錢—3 兩,水煎服。 使用注意:陰虛血熱者慎用。 生長習性:荒地、田野、村旁。 漢方方劑應用: 1.婦女血崩症 簡方:鮮艾草 1 兩、絲瓜絡 1 兩、米酒適量 用法:先把艾草(洗淨),搗碎,絲瓜絡燒或灰,一起放入茶杯時,沖溫熱灑服。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65

2.子宮虛寒不孕 艾草根 5 錢、紅骨九層塔頭 5 錢、益母草 8 錢、白肉豆根8 錢、白龍船花頭 8 錢、豬小腸 2 尺長。 用法:水 6 碗煎 2 碗,去藥渣,加豬小腸,燉爛,分 2次,早晚飯前各服 1 次。 3.血崩 艾草 11 .3 克、山茶仔頭 5 錢、鮮側柏葉 5 錢、地榆 3 錢。 用法:水煎 2 次服用。 4.子宮出血 漢方方劑:艾草 3 錢、鮮側柏葉 5 錢、生地 4 錢、陳棕炭 3 錢。 用法:水煎 2 次服。 5. 腸炎、痢疾 漢方方劑:艾草 5 錢、紅乳仔草 1 兩、含殼草 5 錢、鳳尾草 5 錢、大飛揚 5 錢。 用法:水 5 碗,煎 2 碗,去藥渣,加黑糖溶化,調勻分2--3 次服。 6. 調經止痛(肝氣鬱結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 艾草 3 錢、香附 4 錢、當歸 3 錢、白芍 4 錢。 用法:水煎 2 次,早晚各服 1 次。 7. 虛寒性痛經 簡方:艾草 3 錢、香附 4 錢、益母草 5 錢紅糖適量。 用法:水煎加紅糖調服。 8. 月經失調、經來延遲、有紫色塊、腹部脹痛 艾草 7.5 克、香附 3 錢、烏藥 7.5 克、川芎 7.5 克、白花益母草 4 錢、炒白芍 3 錢、當歸 3 錢。 用法:水煎 2 次,早晚各服 1 次。 9. 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出血症。 艾草炭 8 錢、蒲公英 5 錢、蒲黃 5 錢、薑片 5 片。用法:水 3 碗煎 1 碗,第二次煎用水 3 碗煎 8 分,分 2 次服。 10. 頭風痛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66

艾草根 5 錢、七葉埔薑 8 錢、土牛膝 5 錢、紅骨雞屎藤 5錢、牛乳埔 8 錢、蚊仔煙頭 5 錢、烏骨海芙蓉 8 錢、雞頭1 支 用法:水 6 碗煎 2 碗,早晚飯前各服 1 次。 11. 腳麻無力 艾草 75.0 克、牛筋草頭 75.0 克、蔥白根 75.0 克。 用法:米酒 3 瓶,和三味草藥共煮沸,蒸氣薰蒸患處,每次半小時,一同數次,藥湯可連續使用。 12. 月經不調、腹痛、虛寒性閉經 艾草 8.0 克、香附 12.0 克、當歸 12.0 克、丹參 12.0 克、益母草 10.0 克。用法:水煎分 2 次服。

麥門冬

科名:百合科 Liliaceae 常見別名:虋冬、羊韭、階前

重點辦認型態:

根多數,末端膨大呈橢圓形肉

質塊根;葉叢生基部,葉片線

狀狹帶形

藥用:滋陰潤肺、肺燥乾咳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67

【功效作用】潤肺清心,養胃生津:①用於肺胃陰傷之虛勞咳嗽、咽幹口燥、乾咳痰稠,可與地骨皮、沙參、玉竹等同用,或與天冬等份熬膏加蜜調服。②用於津傷口乾舌燥,可與生地黃、沙參等同用。③用於熱性病邪熱傷陰、心肺陰虛、心煩不眠,可與生地黃、丹皮、地骨皮、犀角同用;或用於心陰虛、心悸氣短者,可與人參、五味子同用。 【鑒別應用】麥冬與天冬,均有清熱養陰潤燥的作用,但麥冬甘微苦微寒,不僅潤肺,且能清心養胃,為肺胃陰傷之要藥,而天冬甘苦大寒,不僅潤肺,且能滋腎,為肺腎陰傷之要藥,其滋養作用,勝於麥冬,因此,除肺腎陰傷燥咳咯血兩藥同用更為有效外,胃陰枯竭的燥渴症,多用麥冬而不用天冬(苦寒傷胃),而腎陰虧損潮熱遺精等證,則多用天冬而不用麥冬;再則,麥冬與人參、五味子同用,能人心生脈,而天冬無此作用。 【配伍應用】 1.配玄參:一清一滋,金水相生,養陰潤肺,生津止渴甚效。臨床用治小兒陰傷咳嗽、不食、苔花有剝者有效。 2.配半夏:止咳降逆、生津益胃之功悉俱,宜於肺胃陰傷、氣火上炎、咳吐涎沫、咽幹而渴等證。 3.配五味子:酸甘化陰,守陰所以留陽,陽留汗自止,功能養陰斂汗,用治陰虛汗多、心悸、肺虛久咳、少痰或痰黏不爽等證。 4.配沙參:二藥同為養陰生津之品,性味歸經相仿,且沙參體質輕清,具清揚上浮之性。多入上焦而清肺中之邪火,養肺中陰,而麥冬甘寒多汁,善人中焦清胃生津力佳。二者相須配伍,肺胃同治,具有清肺涼胃、養陰生津之良好效用,臨床醫治陰虛肺燥或熱傷肺陰所致的乾咳少痰、咽喉于燥,常以此對為主。 5.配粳米:二藥相伍多用治水腫,以麥冬清肺,開其下降之源,粳米益脾,益于生金之母,此治病必求其本也。現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68

多取其養胃生津之力,麥冬養陰生津,得粳米併入中焦而滋胃,粳米微補胃氣,得麥冬則養胃陰而顧胃氣,故適用於熱病之後,或慢性病中出現的胃中氣陰兩傷症,具有較緩和的清補作用。 6.配烏梅:麥冬潤燥,養陰,生津;烏梅斂虛火,化津液,固腸脫。二藥合用,酸甘化陰,生津止渴效力顯著,外感所致的肺胃津傷渴甚或內傷而見的胃熱津傷消渴。均可選用。又烏梅能澀腸固脫而止利,合麥冬救陰以潤燥,對於久瀉久利、大腸滓脫、虛火上炎之喜睡、喉於難忍、引飲無度者,尤為合適。 【應用注意事項】凡脾胃虛寒泄瀉、胃有痰飲濕濁及暴感風寒咳嗽者忌用。 【用法用量】內服:6~12 克,入煎劑,或入丸散。

銳葉小槐花

科名:豆科 Fabaceae 常見別名:小槐花、抹草、魅

重點辨識形態:三出複葉,小

葉披針形,兩側小葉較小

藥用: 清熱利濕、消積殺蟲

特殊用途:臺灣民間習採枝

葉,置於小兒沐浴水中,謂能

避邪爾,故稱魅草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69

蚌蘭

科名:鴨跖草科 Commelinaceae 常見別名:紅三七、紫背鴨跖

草、紫背萬年青

重點辨識形態:葉面暗綠色,

葉背暗紫色或紅紫色,蚌狀苞

藥用:全草可治瘀血、肺炎、

咳嗽、跌打損傷

特殊用途:植物生理實驗常用

此種植物的葉背來觀察表皮細

胞。

構樹

科名:桑科 Moraceae 常見別名:鹿仔樹 重點辨識形態:葉邊緣有鋸齒或

深 3 裂,表面粗糙,背面有絨毛

藥用:果實為楮實子可清肝明目,利尿補腎,強筋骨,健脾、

利尿 特殊用途:

1.樹皮供製宣紙、棉紙及印鈔票的用紙 2.葉可以養鹿

3.成熟果實可以生食也可以做成果醬。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70

枸骨

科名:冬青科 Aquifoliaceae 常見別名:功勞葉

辨識形態:葉呈長橢圓狀直方

形,有三刺尖,基部各邊亦有

同樣的刺 1~2 枚

藥用:根-袪風止痛、葉-滋陰

清熱,補腎壯骨、果-固澀下焦

金銀花

科名: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常見別名:忍冬

重點辨識形態:葉背白綠色,

有絨毛。夏秋開花,花初開為

白色,後轉為黃色

藥用:曬乾的花苞可泡茶,有

解毒退火、消炎的功效

特殊用途:嫩葉、花冠可當作

野菜食用,但食用前需先滾燙

去苦味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71

【功效特點】本品甘寒清熱不傷胃,芳香透達不遏邪,既

能宣散風熱,又善清解血毒,故凡溫病發熱、瘡疔腫毒、

斑疹喉痛及熱毒血痢之證,皆為要藥。

【功效作用】

1.辛涼解表:①用於風熱感冒,症見發熱微惡寒,汗出不

暢,頭痛昏沉,咳嗽痰黏或黃,咽燥或咽喉腫痛,鼻塞流

濁涕,口乾渴,舌質紅,苔白或黃,脈浮數,常與其他辛

涼解表藥同用,如銀翹散等。②用於溫病初起,症見發熱

頭痛,稍有惡風寒,無汗,口渴,咽喉腫痛,咳嗽等,可

與柴胡、黃芩、板藍根、牛蒡子等清熱解毒藥同用。

2.清熱解毒:①用於癰瘡癤腫,症見皮膚出現圓形小結節

或突然腫脹,伴有惡寒、發熱者,常與防風、白芷、炮山

甲、皂刺等同用,如仙方活命飲。②用於咽喉腫痛,症見

咽喉腫痛,發熱,頭痛者,常與連翹、黃芩、馬勃、板藍

根、牛蒡子等同用。

3.涼血止痢:用於熱毒血痢,症見發病急驟,壯熱口渴,

頭痛,腹痛劇烈,下痢膿血,裡急後重,常與黃連、黃芩、

白芍、防風等同用。

【鑒別應用】

1.本品當開花時,黃白相問,美麗可愛,故有金銀花之名。

採摘陰乾後,則純現黃褐色,銀花、銀花葉、銀花藤,功

用大致相同,花葉輕清上浮,皆偏于解表,葉之功次於花,

藤則象形,長於通絡,可清經絡中之風熱而定經絡之疼

痛,銀花炭則入血分,清血熱,可用於熱毒血痢,以黑勝

紅,故有止血之功。

2.金銀花與其他辛涼解表藥如葛根、薄荷等相比較,解表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72

之功稍遜,清熱之功則過之。

配伍應用

1.配連翹:能流通氣血、宣導十二經脈氣滯血凝,以消腫

散結止痛。

2.配甘草:加強清熱解毒作用,可用治體內外癰腫。

3.配當歸:清熱解毒、活血通脈之功,使毒解血行、腫消

痛止,用治熱互熾盛之脫疽等證。

4.配紫花地丁:金銀花兩清氣血熱毒,紫花地丁清熱解

毒、消散癰腫,配合使用,其清解之力尤強,並能涼血散

結以消腫痛,可用治火毒結聚的癰瘡癤腫。

【應用注意事項】脾胃虛寒及氣虛瘡瘍者忌用。

用法用量:內服:9~4 錢,入煎劑,或入丸散。外用:

研末調敷。

芋香林投

科名:露兜樹科 Pandanaceae 常見別名:七葉蘭、碧血樹、

香葉蘭

重點辨識形態:葉披針形、有

皺摺、有芋頭味

藥用:生津止咳、潤肺化痰、

清熱利濕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73

野薑花

科名:薑科 Zingiberaceae 常見別名:蝴蝶薑、薑蘭、穗

花山奈

重點辨識形態:葉片呈長橢圓

狀披針,葉有薑味

藥用: 治風濕關節痛、咳嗽

到手香

科名:唇形科 Labiatae 常見別名:左手香、著手香

重點辨識形態:全株有毛、有

濃郁香氣

藥用:芳香健胃、清熱消炎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74

鵝掌藤

科名:五加科 Araliaceae 常見別名:七加皮、狗腳蹄

重點辨識形態: 掌狀複葉、小

葉 6到 12枚、有小葉梗

藥用:止痛

苧麻

科名:蕁麻科 Urticaceae 常見別名:山苧麻、青葉苧麻

重點辨識形態:葉緣鋸齒、葉

上表面粗糙、下表面被白色綿

藥用:治療肝炎、肝硬化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75

功效:根:活血止血,平肝安胎,涼血,清熱。 葉:涼血止血,清熱,消腫。 作用:根:肺炎,肝炎,腎臟炎,消渴症,感冒發燒,哮喘,麻疹發高燒,胎動不安,孕婦腹痛,子宮內膜炎,先兆性流產,淋病,尿道炎,尿血,痔血,咳血,白帶,跌打內傷,瘡瘍,腫毒,月經過多。葉:肺炎,肝炎,蟲傷咬傷,刀傷,創傷流血。 用法用量:幹品 18.8~2 兩,水煎服。 使用注意:虛寒、胃弱、泄瀉者慎用。 生長習性:山谷、坡地、河岸邊、溪旁。 漢方方劑應用: 1.肝炎 簡方:鮮山苧麻根 2 兩、豬瘦肉 2 兩。 用法:共燉熟,分 2 次服。 2.糖尿病、心臟無力 漢方方劑:山苧麻根 1 兩、小本牛乳埔 1 兩、丹參 5 錢、木棉樹二層皮 1 兩、茶葉樹根 1 兩、豬心 1 個 。 用法:水 6 碗煎 2 碗,燉豬心服用。 3.丙型肝炎 山苧麻 8 錢、大本七層塔 7 錢、黃水茄 7 錢、桶交藤 8 錢、五爪金英 8 錢、六角英 5 錢、夏枯草 5 錢、十大功勞 5 錢、蒲公英 5 錢。 用 法:水 8 碗煎 3 碗,分 3 次服。 4.肝硬化初期 山苧麻根 1 兩、桶交藤 1.5 兩、黃水茄 8 錢、杠板歸 8 錢、咸豐草 5 錢、龍葵根 8 錢、山九層塔 8 錢。 用法:水 8 碗煎 3 碗,分 3 次服。 5.胎動不安 簡方:山苧麻根 1 兩(用清水洗淨) 用法:水煎服。 6.尿酸性關節炎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76

山苧麻根 5 錢、艾草根 8 錢、丁豎杇 8 錢、山煙草根 5 錢、狗頭芙蓉(去皮)2 兩。 用法:水 8 碗煎 3 碗,當茶飲用。 7.創傷出血(外用方) 簡方:山苧麻適量 用法:將山苧麻曬乾,研末,外撒傷處。

杭菊

科名:菊科 Compositae 重點辨識形態:頭狀花序,葉羽

狀淺裂、葉背有白色柔毛

藥用:清肝明目、疏散風熱

【功效特點】本品輕清發散,甘寒清涼,能瀉肝肺之熱,平肝潛陽,解毒散熱,善治肝陰不足之頭暈、目赤、目翳、視物昏花等。 【功效作用】 1.疏散風熱:用於風熱感冒,症見咳嗽咽痛,鼻塞流涕頭痛頭暈,身熱汗出者,常與桑葉、薄荷、荊芥等同用。 2.平肝明目: 用於風熱上攻、目赤腫痛,可與桑葉、蟬蛻同用;治療肝陰不足、虛火上炎,症見兩眼乾澀、流淚、視物不清,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者,可與地黃、枸杞子等配伍應用。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77

3.清熱解毒:野菊花解毒之力較強,尤善解疔毒,故能治療疔毒腫痛初起,內服外用皆可。 【鑒別應用】 1.菊花有黃菊、白菊、野菊三種。疏散風熱多用黃菊花,平肝益肝多用白菊花,清熱解毒多用野菊花。 2.防風與菊花,皆能祛風。防風祛周身骨節之風,偏於風寒;菊花祛身上一切遊風,偏於風熱。 【配伍應用】 1.配桑葉:既能疏散在表之風熱,也可清肝平肝而制肝陽肝火之證。 2.配細辛:尤善治風邪所致頭目諸病。 3.配防風:疏散風熱之力更佳,善治外感風熱,頭痛目癢。 4.配薄荷:既能宣散風熱,清利頭面,又能清肝火,舒肝鬱,為治療肝火上炎頭目眩暈、目赤腫痛之佳對。 【應用注意事項】凡陽虛或頭痛而惡寒者忌用。 【用法用量】內服:3~12 克,入煎劑,或入丸散。外用水煎熏洗。

綠珊瑚

科名: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常見別名:青珊瑚、綠玉樹

重點辨識形態:莖綠色、有特

化小葉

藥用:通乳,但屬大戟科有毒使

用上要小心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78

月桃

科名:薑科 Zingiberaceae 常見別名:虎子花、豔山薑、

草荳蔻 重點辨識型態:葉片狹長,長

葉鞘,葉搓揉有香味 藥用:月桃種子(稱本砂仁)燥

熱袪寒,健脾暖胃

採收期:秋季採集種子。全年采根莖,洗淨用。 藥用部分:根塊、種子。代用草豆蔻。 性味歸經:味辛,性溫。入脾、胃、腎經。 功效:種子:為芳香健胃劑。 月桃頭:健脾暖胃,燥濕祛寒,調中止痛,行氣溫氣止嘔,化痰截瘧,消炎。 作用:月桃頭:心腹冷痛,嘔吐腹瀉,消化不良,腎虛腰痛,腳抽筋,胃寒脹痛,嘔酸反胃,胸腹苦悶,跌打,痰濕積滯,食欲不振,虛勞冷瀉,胎動不安,癆傷。 用量用法:18.8~1 兩,水煎服。 使用注意:陰虛及實熱之人勿用。 生長習性:平野路旁,低海拔山區。 漢方方劑應用: 1.皮膚瘙癢 簡方:月桃莖塊 5 塊白礬少許粗鹽少許 用法:共用加水適量煎煮,外洗皮膚癢處。 月桃莖塊 2 兩、三角鹽酸草 2 兩、白埔薑 2 兩、葉下紅 2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79

兩、白礬適量粗鹽適量。 用法:水 10 碗煮濃汁,去渣,加白礬及粗鹽調勻後外洗患處。 2.四肢麻痹、氣血不通 月桃頭 1 兩、倒吊松根 1 兩、埔薑癀 5 錢、艾草葉 5 錢、牛筋草 5 錢、澤蘭 5 錢、萬點金 5 錢、有骨消 5 錢。 用法:先將上藥洗淨,煮出藥汁後,去渣。再加入溫水調至 400C 左右時進行泡湯浴。一劑可煎 2 次。 禁忌: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不適合。 月桃 3.跌打損傷、續筋止痛 簡方:鮮月桃根 2 兩、豬瘦肉 112.5 克、米酒 2 碗 用法:水 2 碗,米酒 2 碗,加豬瘦肉燉爛,分 2 次服:並以鮮根搗爛,外敷傷處。 4.胃病、胃下垂 簡方:月桃根 1 兩、佛手根 1 兩、茄冬根 1 兩、梅樹根 8錢、桂花根 8 錢、白橄欖根 8 錢。 用法:水 8 碗,煎 3 碗,三餐飯前各服 1 次

三點金草

科名:豆科 Leguminosea 常見別名:蝴蠅翼、蠅翅草、

四季春 重點辨識型態:三出複葉,葉

下表面密被白柔毛

藥用:全草(稱蝴蠅翼、四季春)

能止經痛、頭痛、產後關節痛,

治腸炎痢疾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80

1.小兒疳積(小兒營養不良) 三點金草 8 錢、蛇總管 1 兩、雞肝 2 個(豬肝亦可)。 用法:草藥先用清水洗淨,加入適量水和雞肝燉至雞肝 熟,成兩次服,早晚各服 1 次。 2.受漆毒引起急性過敏性皮膚炎 鮮三點金草 2 兩 用法:煎水外洗患處,每日洗 3-5 次。 3.痢疾 三點金草 8 錢、紅乳草 8 錢、鳳尾草 5 錢、鮮馬齒莧 5 錢、含殼草 5 錢。 用法:水 5 碗煎 2 碗,分 2 次服用。 4.久痢 三點金草 1 兩、小飛揚 1 兩、雷公根 8 錢、金榭榴 5 錢。 用法:水 6 碗煎 2 碗,去藥渣,加黑糖調勻,分 2 次服。 5.頸部淋巴結核 三點金草 5 錢、夏枯草 4 錢、鮮蛇莓 8 錢、豬瘦肉 2 兩。 用法:水 4 碗煎 2 碗,去渣後用藥汁燉豬瘦肉,分 2 次服用。 6.慢性氣管炎 三點金草 1 兩、豬瘦肉 2 兩。 用法:洗淨上述材料,放入電鍋內,加入適量水燉熟,每天分 2 次服用,服用 1 星期。 7.月內風 三點金草 5 錢、水蜈蚣草 8 錢、植梧頭 5 錢、雞屎藤 6 錢、丁豎杇 4 錢、大風草頭 8 錢。 用法:水 3 碗,酒 3 碗,合一起煎 2 碗,早晚各服 1 碗。 8.咳嗽吐血 鮮三點金草 120.0 克、竹葉 3 片、扁柏葉 8 錢。 用法:水 8 碗煎 2 碗,去渣,藥汁和冬蜜調和,分 2~3次服用。 9.腎臟病水腫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81

三點金草 8 錢、水丁香 8 錢、丁豎朽 8 錢、掇 鼻草 5 錢、山葡萄 5 錢、咸豐草 8 錢。 用法:水 8 碗煎 2 碗,當茶飲用。 10.腸炎、大便似鼻涕 三點金草 1 兩、乳草 1 兩、鳳尾草 8 錢、蚶殼 草 5 錢、蒲公英 5 錢、黑糖 5 錢。 用法:水 5 碗煎 2 碗,去渣,藥汁調入黑糖,分 2 次服用。 11.腎虧 三點金草 8 錢、香圓根 1 兩、白石榴根 8 錢、 破布子樹二層皮 1.5 兩、雞蛋 2 個、白粗糠 8 錢。 用法:水 6 碗,加雞蛋 2 個,煎成 2 碗,分 2 次服用。

薜荔

科名:桑科 Moraceae 常見別名:木蓮、壁石虎、風

不動 重點辨識型態:橢圓形葉,有

隱頭果,全株具有白色乳汁 藥用:薜荔藤莖(稱風不動)能

活血通絡

附註:台灣市售絡石藤的混用

藥材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82

桑樹

科名:桑科 Moraceae 常見別名:白桑、蠶仔樹、娘

仔桑 重點辨識型態:葉子邊緣鋸齒

狀,葉質柔嫩,具有無毒白色

乳汁 藥用:桑樹地下根皮(稱桑白

皮)利尿降血壓;果實(桑椹)

補腎

【功效特點】本品質輕氣清,清輕涼散,苦不大苦,寒不大寒,帶有甘香之味,能清能補,清中有補,多治風火上攻之頭目不清及肺熱乾咳。 【功效作用】 1.疏散風熱:用於風熱感冒引起發熱、咳嗽、頭痛、鼻塞流涕、咽喉腫痛、目赤羞明等證,常與菊花、連翹、桔梗同用。 2.清肺潤燥:用於春末秋初之季的氣管炎之類的乾咳連聲作嗆、咽喉幹痛、口唇鼻乾燥等證,多用蜜炙桑葉,常與杏仁、麥冬、貝母配伍應用。 3.清肝明目: 用於春、秋之際的眼病,如急性角膜炎、結膜炎即目赤流淚、視物模糊及肝火上攻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面赤等證,可與菊花配伍,內服外洗皆可。 4.涼血止血:用於咳血、鼻出血,即氣候乾燥引起的咳嗽吐痰帶血或鼻出血。 【鑒別應用】桑葉與菊花,皆具輕清發散、甘寒清潤、清瀉肺肝之性,常相須為用。然桑葉清肺熱之力較強,用治燥熱傷肺、乾咳無痰證較菊花突出,而菊花平肝清肝之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83

力較桑葉為優,且可補益肝腎,用治肝陽肝火、肝陰不足之眩暈、目赤、目翳、視物昏花等證較桑葉為勝。 【配伍應用】 1.配桑白皮:肺氣通暢,清肅有權,咳喘自去。 2.配菊花:治肝經風熱或肝陽上亢之頭暈目眩等。 3.配桔梗:疏散、宣通並行,風熱散,肺氣宣,咳止痰祛。 4.配桑枝:輕清發散,通達四肢,不僅治外感風熱引起的周身疼痛,也治肝熱、肝風引起的頭痛、四肢麻木諸症。 5.配枇杷葉:清肺化痰、降肺氣,肝平肺降,升降如常,咳、逆、痰、嘔自祛。 6.配竹茹:透散邪熱,清膽化痰,祛在表及在半表半裡之風熱,對風熱在表,咳嗽,痰多,邪熱內陷入半表半裡,而見往來寒熱、嘔吐、不欲食者,可配伍應用。 7.配黑芝麻:桑葉甘寒,輕清發散,疏散風熱,清肝明目;清上滋下,補散兼施,散肝風,泄肝熱,養肝血,補肝腎,用於肝腎不足之眼目昏花、鬚髮早白甚效。 8.配麥冬:一清熱,一滋肺胃之陰,清熱滋陰並舉,陰虛勞熱自去。 9.配蘇子:肺熱受風,咳逆上氣,吐痰黏稠,氣急氣喘等,以甘寒輕清之桑葉疏散風邪,清瀉肺熱;以辛甘質潤的蘇子降氣,平喘,止咳消痰,一疏一降,風邪去,熱邪瀉,逆氣降,咳喘自平。 【應用注意事項】素體虛寒者忌用。桑葉以入冬經霜者為佳。 【煎水用量】 內服:3~12 克 入煎利,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鮮者搗敷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84

枇杷

科名:薔薇科 Rosaceae 辨識型態:

葉狹長型,葉被有非常明顯的棕色

絨毛 藥用:

枇杷葉可熬煮成枇杷膏,但要先除

去絨毛,不然沒有潤肺止咳的效果

反而會刺激呼吸道產生痰液。

【功效作用】 l.清化熱痰:①用於風熱痰嗽,症見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嗄啞,喉燥咽痛,咯痰不爽,色黃質黏,可與沙參、桑白皮,黃芩、蘆根等同用,②用於頓咳即百日咳,可與百部、大蒜頭、白茅根、絲瓜絡同用,③用於風燥傷肺,症見咳嗽無痰或少痰.唇鼻于燥,口於,可與桑葉、石膏、阿膠、麥冬、太子參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湯。 2.和胃降逆: ①用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噦,可與茯苓、半夏、黨參、擯榔、白茅根、生薑同用,②用於胃熱嘔吐,可與竹茹、陳皮、生薑同用。 【鑒別應用】 1.枇杷、枇杷葉、枇杷芋、枇杷花、批杷核、枇杷根、枇杷葉露、枇杷木白皮,皆可入藥,但枇杷甘酸化陰,有潤肺止渴之長;枇杷葉偏寒,輕浮入肺,以化熱痰見長,並有平喘之功;枇杷核另有疏肝理氣之長;枇杷葉露性平,寒痰、熱痰皆可用:枇杷根可治虛勞久嗽,關節疼痛;枇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85

杷木白皮主降逆止嘔;枇杷芋長於溫腎、消脹、止痛;枇杷花微溫,可治寒咳。 2.枇杷葉與旋覆花,皆有化痰平喘、降逆止嘔之功。但枇杷葉苦,微寒,用於偏熱證,麗旋覆花辛,微溫,多用於偏寒者 【配伍應用】 1.配半夏:,一燥一潤,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祛稀痰、止咳嗽甚妙,用治咳嗽氣喘、日久不愈、仍吐稀痰等證。 2.配六一散枇杷葉潤肺化痰,和胃降逆,六一散利水瀉火,祛暑清熱,祛痰涎、平咳喘、利小便,清熱瀉火之力益彰,用治肺痿、肺癰諸證(輕者較佳)。 3.配黛蛤散:肅肺清肝、化痰止咳、降氣和胃,肺氣得清則咳自平,氣下則火降痰消,胃和則嘔定噦止,痰熱去、絡脈通利則脅痛除。甩治肝熱痰結、肺失清肅之咳血、咳嗽、嘔噦不止、吐痰、脅痛。 4.配桑葉:肝平肺降,升降如常,具有肅肺化痰、平肝和胃之效,使咳逆嘔吐自止,用治肝熱犯肺之咳嗽、氣逆喘息、痰吐不利、嘔吐呃逆。 5.配沙參:清熱痰並滋肺陰,用治燥熱傷肺之咳喘咳痰不爽,用之極效。 6.配前胡:一清一宣,宣肺而清化熱痰,用治因外感風熱之邪所致的咳喘,其效最佳。 7.配麥冬:兩藥合用,清肺胃氣火又養肺胃之陰,用治凡風、熱、燥、火諸邪所致的痰喘、嘔逆,無不神效。 【應用注意事項】 1.本品苦寒,胃寒嘔吐及肺感風寒咳嗽忌用。 2.葉片有絨毛,用時應刷去絨毛再用。 3.止咳宜蜜炙用,止嘔宜生用。 【用法用量】內服:6~12 克,入煎劑。鮮者用 25~50克,宜包煎,熬膏,或入丸散。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86

銀杏

科名:銀杏科 Ginkgoaceae 常見別名:公孫樹、白果樹 辨識型態:

葉緣呈不規則的波狀彎曲,像

一把開展的扇子,果實呈白色

長橢圓球形,俗稱白果 藥用:

銀杏萃取物可強化血管、改善

細胞活力,防高血壓、腦中風

過山香

科名:芸香科 Rutaceae 常見別名:山黃皮 辨識型態:

葉子左右不對稱,有明顯的油

點油室 藥用:跌打損傷,野外傷口急

救敷料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87

香椿

科名:楝科 Meliaceae 常見別名: 父親樹、春陽樹、豬椿 重點辨識型態: 羽狀複葉互生、花白、種子有

翅、全株有濃郁氣味 藥用:怯暑化濕、消炎解毒

宜梧

科名:胡頹子科 Elaeagnaceae 常見別名: 柿糊、福建胡頹子、鍋底刺 重點辨識型態: 短枝常為刺狀、葉濃綠且有混

生褐色斑點、背面銀白 藥用:怯風理濕、下氣定喘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88

射干

科名:鳶尾科 Iridaceae 常見別名:扁竹、烏扇 重點辨識型態:葉扁平互生、

如扇狀 藥用:清熱解毒、怯痰利咽

【功效特點】本品能清能降,功能降火解毒,散血腫,利咽喉,又能清肺散結,故為咽喉腫痛及痰多喘咳的要藥。 【功效作用】 1.解毒利咽:用於咽喉腫痛屬痰熱者,常與馬勃、桔梗、連橋翹同用。 2.消痰散結:用於肺熱多痰、咳嗽、痰涎壅盛,可與前胡、杏仁,貝母同用;用於風寒咳嗽痰多或因風寒寒飲以致咳逆喘息、呼吸不暢,可與炙麻黃、細辛、生薑同用;用於梅核氣咽喉異物感,可與茯苓、半夏、陳皮、郁金同用。 【鑒別應用】馬勃、山豆根、射干,皆為清熱解毒治咽喉腫痛不利之品,但馬勃質輕而宣散,善治風熱咽喉腫痛不利證;山豆根大苦大寒,善治熱毒、火毒熾盛之咽喉腫痛及齒齦紅腫等證;射干除具降火解毒作用外,尚能行血消痰散結,適用于治療火盛熱毒兼有痰水相結腫痛不利之證。三藥功效同中有異。 【配伍應用】 1.配麻黃:,治痰飲鬱肺之證甚效。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89

2.配黃芩:宣瀉肺火,通利咽喉,治肺癰咽喉不利、聲音嘶啞。 3.配桔梗: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咽喉腫痛,效果甚佳。 【應用注意事項】凡脾胃虛寒、氣血虛損、病無實熱者忌用。 【用法用量】內服:3~9 克,入煎劑,或入散劑,鮮者搗汁服。外用:研末吹喉,或調敷。

玉珊瑚

科名:茄科 Solanaceae 常見別名:琉璃茄、珊瑚豆 重點辨識型態: 葉互生、先端由鈍變尖、橘黃

色果實 藥用:活血止痛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90

草藥總論 大地生草木,性用各不同。前人相傳授,意在概括中。

生毛能消風,黏泥拔毒功;中空能利水,有刺能排膿;

莖方善發散,骨圓退火紅;葉缺能止痛, 腫節治跌打,

有毛能止血,有刺善驅風,藤莖祛風濕,質重能鎮靜。

色紅主攻瘀,色白清肺宮;花葉能升散,子實專下行,

味苦能瀉火,味甘可補中;鹹味軟堅好,辛辣善溫中,

酸斂澀止血,辛散鹹潤融。麻辣治蛇咬,芳香功止痛,

病魔相煩擾,藥到遁無蹤。最是辨形色,妙用自無窮。

採藥貴時節,根薯應入冬;莖葉宜盛夏,花在含苞中;

果實熟未老,核熟方有功。採集要合理,資源永利用,

病魔相煩擾,藥到遁無蹤。

草藥 形色主治: 貼地沾泥退腫紅,方枝生毛能消風, 尖葉生刺除積痛,枝紅肉黃活血通。 采藥貴時節,根薯應入冬;果實應初熟; 種子老熟用;莖葉宜在夏;花采含苞中; 採集要合理,資源永利用。 解表草藥路邊坡,利濕草藥濕地多, 清補中藥深山谷,通絡藤本密林窩。 有毛能止血(如紫珠草),有刺善驅風, 腫節治跌打,粘潺拔毒功,藤莖祛風濕, 中空消水腫,花葉能升散,子實專下行, 麻辣治蛇咬,芳香功止痛,酸澀可收斂, 甘味補氣雄,苦寒瀉心火,辛辣善溫中, 鹹味軟堅好,質重能鎮靜。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91

中草藥千年之經驗總結:

下面介紹的是一學即會的中草藥辨認方法與

自救術,適用於偏遠山區及缺醫少藥的農村或者外

出旅遊或交遊時遇到的一些突發疾病時適用。

歌訣:

中空草木可治風,葉枝相對治見紅,

葉邊有刺皆消腫,葉中有漿拔毒功,

毒蛇咬傷就地醫,內血面白必戒酒, 忍氣吞聲驗內傷。 歌訣解釋: 1、草木中空善治風: 凡是草木中間見空心的都可以治療風濕骨痛,如治療風寒腰腿痛可加一些酒行氣活血.一般不認識的藥儘量只外用勿內服; 2、葉枝相對治見紅: 凡是草木葉與枝都是同向對生的即可以外用止血; 3、葉邊有刺皆消腫: 凡是葉邊有毛有刺的即可治療肌肉紅腫疼痛等; 4、葉中有漿可拔毒:

凡是葉子經一搓既有粘滑漿液的即可治療無名腫

毒或蛇、蠍、蜂、蜈蚣咬傷等;

5、毒蛇咬傷就地醫:

凡毒蛇咬傷切勿驚慌失措,拔足狂奔.應冷靜地擠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92

或吸出毒汁,然後在原地十米平方範圍內即可找到

解藥;

6、內血面白必戒酒:

凡內傷出血的病人必面白口渴,此時不論服用何藥

物切忌與酒同服;

7、忍氣吞聲驗內傷:

跌打損傷,外傷為輕,內傷為重.一般四肢,肌肉

損傷紅腫為外傷,那麼如何辨別內傷呢:

令傷者深吸一口氣如吞東西一樣吞落咽喉,然後閉

住呼吸到確實憋不住時再呼出,在憋氣過程中如自

覺傷處猶如針紮樣刺痛或刀割樣痛,重者則不敢憋

氣此即為內傷之症.然後辯傷在何臟進行治療。

青草藥歌訣: 肉質性清涼,有毛便退黃,乳汁多含毒,鋸葉破血涼,

方骨主疏散,扁骨主胃腸,空心驅風好,有刺排膿瘡,

披針葉涼血,心形葉性剛,竹形葉利水,黃花解毒強,

辛臭可殺蟲,芳香能止痛,此是一般法,臨症要審量。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93

草藥辨性歌: 大地草木須辨別,各樣性能皆不同,

有毛清風止痛癢,有刺涼血解毒功,

枝圓行血入內臟,莖方疏散淤滯通,

中空能通表裡氣,軟藤橫行筋骨中,

葉滑粘膩多有毒,奇花異草莫亂撞,

開花顏色要觀察,藍黃赤白紫與紅,

黃花散氣通積滯,赤花破淤活經絡,

白花清肺能潤燥,紫花祛淤血中通,

紅花破積消血腫,藍花味苦屬寒藥,

紅黃酸澀性主溫,赤花味辛性為熱,

白花味平降火功,涼利之藥生濕地,

破積之藥產高峰。藤本似人經絡,以通經活絡為

用。

還有諸藥以皮治皮,以梗治骨,枝行四肢,杆行軀

體,籽以滋養,葉以清散,質脆者,其性燥烈;

質柔者其性緩和;質輕者上浮為陽;質重者下達屬

陰。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94

草藥歌訣 毛大丁草一枝香,活血行氣消腹脹。

八仙拉拉豬殃殃,解毒消腫接骨良。

一枝黃花滿山黃,感冒跌打蛇咬傷。

連錢草即活血丹,利尿排石瘀腫散。

清肝明目千里光,清熱解毒癤癰散。

利尿排石過路黃,善治疔瘡跌打傷,

白果止帶還治喘,苧根止血把胎安,

解毒消腫用馬蘭,癰癤扭挫蜂螫傷。

芳香化濕選佩蘭,經閉腹痛效非常。

胃潰瘍用仙人掌,行氣止痛青木香。

燈籠草治天泡瘡,半邊蓮療毒蛇傷。

大薊可治燙火傷,涼血止血有擅長。

小茴理氣療諸疝,散寒和胃止痛良。

肝炎宜服田基黃,肝膽濕熱用虎杖。

瀉肝火須用龍膽,消疳積宜選爵床。

半枝蓮清熱除疳,鹿茸草清肺平喘。

涼血降壓臭牡丹,清熱解暑西瓜霜。

鈴茵陳利濕退黃,朝天罐補腎益肝。

南五味和胃消脹,潮漲鹽止咳定喘。

紅背羊蹄一點紅,清熱解毒亦消腫。

女菀野蒿一年蓬,清熱助消治牙痛。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95

土牛膝治經閉痛,引藥下行小便通。

土荊芥殺鉤蛔蟲,苦溫有毒量適中。

鳥蘞莓叫五爪龍,散瘀解毒消癰腫。

大糞蛆名五穀蟲,消積導滯治疔癰。

蛇舌草治闌尾腫,清熱解毒將癌攻。

半枝蓮治肝硬化,活血化瘀利濕用。

紅藤敗毒治腸癰,活血消腫經絡通。

月季調經月月紅,活血消腫花根用。

關節炎用八角楓,散瘀止痛能祛風。

類風癲癇用地龍,清熱鎮痙熄肝風。

止咳定喘千日紅,疏風散熱水蜈蚣。

鼻衄止血宜瓦松,排膿消腫用芙蓉。

石葦排石療尿紅,麥冬潤肺養陰功。

疔瘡疽癤蒼耳蟲,祛風通絡路路通。

預防流感宜貫眾,疏肝理氣香附崇。

強筋壯骨杜仲用,利膽退黃茵陳功。

南蛇藤乃過山龍,痧脹風濕筋骨痛。

黃毛耳草地蜈蚣,清熱除濕解暑中。

忍冬解毒脈絡通,半夏止嘔痰濕窮。

桔梗止咳亦寬胸,大黃瀉下還退腫。

荊芥防風風寒用,銀花連翹風熱宗.

利濕退黃馬蹄金,消食利膽雞內金。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96

消腫利水四葉蘋,補中益氣土人參。

牛筋草清暑養神,女貞子補養肝腎。

祛風利濕覓白英,跌打損傷尋陸英。

蛇莓三葉疔癤平,蛇含五爪風濕靈。

烏藥行氣療諸淋,山藥補肺益腎精。

小旋花名坭燈芯,瀉火涼血治鼻衄。

扶芳藤乃對葉腎,舒筋活絡壯腰腎。

外科榔榆療效靈,婦科益母不虛名。

兒疳蟬蛻和燈芯,夜盲豬肝夜關門。

積雪草與滿天星,行氣利水療石淋。

蒲公英和紫地丁,清熱解毒癰疽平。

荷葉蓮房蓮子心,解暑安胎心火平;

竹茹竹瀝竹卷心,止嘔化痰暑熱清。

鴨蹠草高熱可清,馬齒莧瀉痢立停。

補腎益精雞矢藤,肝腎雙補菜頭腎。

虛汗淋漓花麥腎,腰虛腿疼荔枝腎。

勞倦紅白對葉腎,補腎強身治根本。

寒者溫之熱宜清,虛則補益實瀉應。

103 年台中市藥用植物研究會與中華藥用植物學會

參訪雲南藥材考察之旅

104 年大連、本溪、瀋陽藥材考察之旅

103 年 4 月 27 日世華植物工場-廚藝會館合影

103 年 3 月 30 日南投中寮鄉龍鳳瀑布研習

103 年 3 月 30 日南投中寮鄉龍鳳瀑布研習

103 年研習進階班 104 年度藥膏研習春季班

103 年藥膏研習進階班 103 年參加台灣實用中草藥 暨驗方研討會

104 年元月桃園市龍潭區小初坑步道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手冊 97

藥用、植物保健辨識應用參考手冊

出 版 者:台中市藥用植物研究會 第十七屆

地 址:台中市南屯區大墩路 23 號

電 話:(04)24734001

傳 真:(04)24724002

網 址:http://www.tcherb.org

E –mail :tcherb.ong@gmail.com

發 行 人 : 黃淑彬

編 著 : 黃文彬

攝 影 : 范有量、黃文彬、賴佩修

編輯顧問 : 許秀夫、黃煥耀、賴民雄、林進文、

張錦木、游澤虎、黃世勳

編輯委員 :廖江川、王錫福、王振榮、吳坤璋、范有量

林永達、林錦國、林娟秀、胡文元、張文智

鄭寶嬌、陳茂盛、陳錫賢、陳錫勳、許宗仁

黃淑彬、楊介忠、郭銘洲、賴佩修、游德勝

蔡進長

初 版:中華民國 2015 年 8 月

工 本 費:新台幣 200 元整

◎編寫說明◎

※編者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有缺點和疏漏,衷心歡迎讀者

指正。

※如有毒性的藥物品種,應謹慎使用。另外有的品種對孕

婦或體質虛者不宜服用的藥物,切勿濫用。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