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里的乡愁 -...

Post on 03-Aug-2020

3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黑油山10 本版主持:刘红艳 电话:6880729 版式:蒋玲

■百味生活

2019年6月25日 星期二

不经意间,我在手机上看到儿时同学在微信群里发的一首怀旧诗歌 《拿起煎饼想起娘》,读完的那一刻,我不禁眼窝一阵阵发热。

妻子就曾多次揶揄我,说我一个大老爷们,泪点太低。但是,我相信,很多山东人都应该对煎饼有着特殊而难忘的记忆。

上中学的时候,一包袱煎饼,一瓶咸菜,就是我一周的伙食。母亲蹲坐在地上,在烟熏火燎中烙煎饼的场景,已深深刻在我心底最深处。

鲁南老家的主食,就是手工煎饼,在离开滕县(后来改名滕州)前的十多年里,苦命的亲娘茹苦含辛地用母乳和煎饼,把我们兄弟姊妹五个养大。一辈子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旧衣破衫,想的是儿女的冷暖,却独独

苦了自己。今天,我们长大了,爹娘却老了。

成家后,虽然我把父母从老家接到身边十余年了,母亲也经常从市场买煎饼,但是,再也吃不到家乡那种特有的味道了。

早些日子,我每次回老家过年,返回新疆的前一天,母亲就一直忙活个不停,天不亮就去镇上赶集,到家后,来不及吃早饭,又跑到前庄磨小麦糊糊,支起鏊子,烙出香喷喷的煎饼。然后,她在里面卷上微山湖出产的咸鸭蛋和油煎的小草鱼,再给我装上两瓶兰陵大曲,让我在火车上闷的时候能呷两口……就着酒吃煎饼,那滋味真是无比踏实舒服。

此时此刻,我端坐在书房的台灯下,想起往昔的点点滴滴,又一次泪眼婆娑。整整十

五个年头没有踏上故乡的土地了,那座空无一人的老屋,恐怕是蛛丝结满了房梁,大门口那个用来碾碎五谷杂粮的碓窝子还在吗?

每年的芒种时节,正是割麦的时候。每到这个季节,小脚的祖母都会把半干不湿的新麦在碓窝里捣碎,烧上满满一大锅麦仁粥,整个院子里都飘荡着馋人的麦香。时至今日,依然令我回味无穷。

还有那条村后的小河,是否还是过去的模样?从春到夏、从夏到春,流个不停。

古道热肠的左邻右舍,是否依然安康?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父亲遭遇车祸之后的岁月里,我漂泊在千山万水之外的他乡,他们的无私相助,令我心怀感恩。岁月无情人有情,每

到逢年过节,爹娘就会用我的手机,给相处了几十年的街坊四邻打电话,家长里短,拉呱个不停。两位老人像小孩似的,把手机争来抢去,那一刻,我更懂得了什么是乡情难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离开爹娘来到新疆求学,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过去,如今,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烙煎饼也渐渐已经不再需要多少体力和手工,可记忆像雨后的小草一样,在心里悄悄发芽疯长。同学的这首《拿起煎饼想起娘》,仿佛是从自己心里淌出来的一样,朴实细腻、真挚感人,清晰而又遥远的文字,戳着了很多人的泪点。我相信,这真诚的泪水,可以洗净铅华,这感人的诗句,足以纪念已逝的岁月!

初心难忘●刘成阔 摄

●铒达【CPECC设计院】

我从查干草村芨芨草堆中醒来时

太阳已经西下我的伙伴们都已经回家了我是睡了多久呀

一晃就是二十几年过去了我的那片芨芨草滩已经不见踪影还有那些我追了几年的兔子

也不见了

是无情的岁月把它们拿去了吗?

是那狂风把它们吹散了吗?

和我一起玩耍的伙伴们去了哪里?

为什么长大后就不见了踪影……

那片芨芨草滩是我们的童年

捉迷藏、打仗、抓兔子、放牛羊

我们的童年记忆隐约还能展现

唯独看不见往日朝气蓬勃的芨芨草了

曾经有人看见了链轨拖拉机曾经在这片

活动的身影曾经也有人看见了满载着干枯芨芨草的卡

车走过这片滩

如今这里平整得像个镜子人们在这里种出来了理想一片向日葵遥望着太阳从来不肯给前来照相的

人们低头

我的那片芨芨草滩呀你是戈壁滩上的明珠也是我们五彩斑斓童年

的记忆现在你在哪里呢

接力棒和擀面棍,原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物件,但于我而言,却有一段特殊而难忘的故事。

克拉玛依炼油厂子校于1973 年 9 月 1 日创建。建校初期,办学条件特别差,没有课桌椅,没有教具器材,没有操场、运动场……可谓一穷二白。师生们克服种种困难,不怕苦,不怕累,自力更生,努力创造条件改善教学环境,改变学校面貌,这样各项教学工作很快步入正轨,各项活动也逐步开展起来了。

为了增强学生体质,丰富他

们的课余文体活动,学校决定,举办第一届校运动会。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踊跃报名参加,并利用课余时间,抓紧训练。而在准备练习集体项目4×100米接力时,遇到了问题——学校没有接力棒,而学生又不会接棒。于是,他们想办法,把作业本卷起来当棒练习。可是本子太软,长度也不够,他们就用树枝代替,可是树枝又糙又细,也都达不到训练效果。

当时,我所带的四年级有个叫方春英的学生,为了班级荣誉,让她做车工的父亲加工

了四根“接力棒”,虽然没有刷漆,但打磨得很光滑。实战练习时,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接棒技巧,其他班的学生,也抽空借去练习。四根不起眼的自制接力棒,不但成为了学校第一届运动会的比赛器材,还为我们班获得“高年级团体总分第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陆续购置了各种体育器材,这几根接力棒派不上用场,但大家又舍不得扔掉,就放在了办公室的抽屉里。再后来,教师们相继成家,但家什不全,缺少擀面杖,于

是,那几根接力棒又重新上岗,成了我和其他三位老师家里案板上的“新宠”。

如今,这根擀面杖我已用了三十多年了,其间家人在超市也买了几次新的擀面杖,但我却觉得用着不顺手,于是,新的一直闲置着。我拿那根擀面杖擀饺子皮儿、擀面饼、碾芝麻,越用越喜爱,就是舍不扔掉。因为,在我心里,这根面杖蕴含着我们艰苦创业、奋斗不止的精神,这个丢不得。这种精神,如同接力棒,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煎饼里的乡愁●丁寻舫【克拉玛依第七中学】

■往日时光

接力棒●王星【克石化油气站】

■诗歌

查干草村的那片芨芨草滩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