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台 话感恩 · 老屋背、苗竹窝和黄竹头下 等地打田基、做田埂,后来...

Post on 19-Nov-2019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流淌着梦的上湾

□徐海诚

赣江源 2018年12月2日 星期日

责编:徐金萍 排版:曾金英 校对:赖咏娟

总第1937期 E-mail:jxgzxjp@163.com

4

共舞台 话感恩 □王雪梅

张平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出生在上犹县五指峰鹅形村的一个贫穷农家,不到 6岁就被家人送到瑶坑子张家当童养媳。瑶坑子山高路远,人多地少,土质又差,家里的日子过得很苦。母亲很小就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放牛、割猪草、砍柴、洗衣、做饭,还要经常下地干农活。

在 经 济 社 会 落 后 的 年代,我们一家的生活过得十分艰苦。自我懂事起就知道母亲每天从早干到晚,经常是我早上醒来,她早到地里干活去了;晚上我睡醒一觉,她还在切猪菜、煮猪食或是为我们缝补衣服。等我稍大一点就陪着母亲到横窝子、老屋背、苗竹窝和黄竹头下等地打田基、做田埂,后来到横河围墙屋内、九姑潭下种豆子、番薯。在农忙时,母亲一边要完成集体的农活,一边要种自家的地,一年 365 天都没停歇过。因为父亲体弱多病,我们 6 兄妹年纪还小,她不做一家人就没有吃。家里的生活重担压在她一个人肩上,她的压力可想而知。有一次,我发现她一人躲在邻居家的一个偏僻角落嚎啕大哭,我也偷偷流下了眼泪。

1972 年底,作为长子的我响应祖国号召报名参军入 伍 ,父 亲 病 逝 时 我 没 能回 家 ,是 母 亲 把 父 亲 的 后事料理的。后来家里的土房 子 因 山 洪 爆 发 ,被 泥 石流 冲 坏 ,是 母 亲 肩 挑 手 提清 除 淤 泥 ,才 保 住 这 一 住房 。 父 亲 去 世 时 ,我 的 几个 弟 妹 才 几 岁 ,母 亲 辛 勤劳动,想了很多办法,确保他 们 都 能 上 学 。 6 个 儿 女的学习成长、进步、婚事都

让她操了不少心。我们成家 后 ,家 里 陆 陆 续 续 有 了11 个 孙 辈 ,母 亲 又 一 一 照顾 过 。 为 了 照 顾 子 孙 ,多年 来 她 奔 波 于 闽 、赣 两省 ,往 来 于 兴 国 、上 犹 、崇义 三 县 及 福 州 之 间 。 有时 ,我 们 不让她忙,她却不愿 意 。 她 说 ,自 己 的 辛 劳付 出 ,只 为 我 们 兄 妹 能 安心 工 作 ,大 家 庭 幸 福 兴旺。母亲现已 90 高寿,每天与曾孙辈开心相处在一起,眼中满是幸福。

母 亲 用 自 己 的 淳 朴 教会 我 们 怎 样 做 人 和 做 事 ,赢 得 了 社 会 和 邻 里 的 尊重 ,得 到 了 晚 辈 的 敬 仰 和爱 戴 。 上 世 纪 60 年 代 末 ,知 识 青 年 上 山 下 乡 ,我 们生 产 队 来 了 一 批 上 海 知青 ,他 们 到 农 村 很 不 适应 ,母 亲 给 了 他 们 很 多 关心 和 帮 助 ,经 常 教 他 们 干农 活 、做 家 务 ,送 自 家 种的 蔬 菜 和 红 薯 给 他 们 吃 ,在生活上处处为他们提供方 便 。 2017 年 ,这 批 知 青重 返 插 队 地 时 ,不 巧 母 亲在 福 州 ,他 们 不 时 提 起 母亲,多次向我发出邀请,想让他们的“张妈妈”到上海去做客。

随 着 国 家 经 济 社 会 的发 展 ,我 们 家 人 人 都 过 上了 幸 福 生 活 ,母 亲 经 常 教育我们,要感恩党和政府,要 友 善 左 邻 右 舍 ,要 好 好工 作 ,努 力 为 党 为 社 会 作贡献。老战友英挺了解我的 母 亲 后 即 兴 赋 诗 一 首 :九 秩 慈 母 挚 爱 心 ,五 指 峰下 翠 松 青 ;多 少 苦 难 担 肩上,几度风雨踏浪行;救困助 贫 施 善 义 ,送 子 从 戎 报国情;品高德厚家风亮,世代赓续福盈庭。

□李伟明领带吴小丁第一次系领带,是上世纪

90 年代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上大学之前,吴小丁去过的最大

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而且次数有限,屈指可数。现在一下子要从乡下到市里上大学,城里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自己身上该怎么穿,全家人都没了主张。在县城一家企业做过临时工的表姐当了临时参谋,指导吴小丁的父母到县城的专卖店给他买了一双皮鞋、几双夏袜,还买了一件西装,一条领带。吴小丁以前夏天穿拖鞋,冬天穿解放鞋,只有冷天才穿过袜子,西装领带什么的更是奢侈品,全乡也没几个人穿。这一下鸟枪换炮,吴小丁不禁对新生活有了点忐忑感。

就这样,吴小丁穿着硬邦邦的皮鞋,挺着身板别扭地迈进大学校园。一个多月后,天气就变凉了,吴小丁第一次换上西装,全寝室却没一个懂得系领带的。后来,还是找到一位艺术系的学长兼老乡帮忙,才把领带给系上了。

吴小丁记得,这根领带的价格不菲(起码对他来说是这样的),比他以往穿的任何一件衣服都贵。一身笔挺的西装配上洋溢着富贵气息的领带,往卫生间的玻璃镜前一站,吴小丁俨然觉得自己脱胎换骨了,全然没了乡下人的那副土气模样。人靠衣装马靠鞍,看来,前辈们没有骗人呵。

然而,同学当中,没有一个人相信吴小丁的领带价格不菲而且购自专卖店。大家认为,这应该是某个晚上在学校附近人民巷地摊上花两三块钱买来的。并不是大家有意歧视吴小丁,而是班上的同学大多数来自农村,大家确实习惯晚上逛地摊时买上一些需要的用品,而且没有谁愿意花昂贵的价钱买那些不是很需要的东西。

吴小丁便觉得,父母当初在县城专卖店花的这笔钱真是浪费了,早知如此,不如不买。到后来,他看到同学当中系领带的实在不多,更加觉得

这玩艺儿系在脖子上既麻烦又不自在,便把它压在箱底,基本不用了。

参加工作数年后,吴小丁认识了在本市鼎鼎有名的七老板。七老板做着很大的生意,行事潇洒自如,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位成功人士。有一次 ,七 老 板 约 了 几 个 有 关 人 员 小聚。那天,他系了一条颜色光鲜的领带,显得特别扎眼。大家的话题聊着聊着,就聊到了这条领带上面来了,当然都少不了夸赞几句。

七老板狡黠地说:“大伙猜猜,这条领带花了多少钱?猜中有奖!”

大家七嘴八舌猜起来,从几百元猜到几千元,七老板却一个劲儿地摇头。

答 案 揭 晓 。 七 老 板 哈 哈 笑 道 :“这是昨晚陪老婆逛夜市时在地摊上买的,整整六块钱!”

大家都说七老板阳光、超脱、幽默,就是没哪个相信这是真话。

七老板当然没在意这些,继续海阔天空扯些别的话题去了。

但是吴小丁后来还是相信了。因为有一次他在街上邂逅了七老板,亲眼看到他饶有兴味地在一个小摊贩那里挑选东西。见到吴小丁,七老板很爽朗地和他打招呼,没有一点不自然。

这事让吴小丁很受触动。那一刻,他的脑海又浮现了两条领带,然后毅然打消了去某品牌店看货的念头,加入了七老板的选购行列。

一晃又是好多年过去。这些年,吴小丁事业顺风顺水,职务节节攀升,在市里一个重要部门担任了领导。吴小丁站位高了,视线宽了,心态也更加淡定了,坚持两袖清风,一身朴素。除了某些确实有要求的正式场合,吴小丁基本没穿过西装,当然也不系领带。他每天穿着大路货的衣鞋,拎着开会时发放的廉价文件包,气定神闲地上班或出现在各种场合。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都说吴小丁气度不凡,形象良好,一看就是个富有素养的领导。

上湾坐落在信丰县古陂镇黎明村的北面,因有条小溪沿着村庄由北向南绕湾而过而得名。我第一次来到上湾,还是好几年前,那时的上湾一排排土坯房,坐落在东西两个小山丘上,虽然住着几十户人家,但显得特别冷清。不少房屋墙体开裂,庭院杂乱,有的房屋空无一人,门锁锈迹斑斑,四周杂草丛生。一条小溪在村旁奔流不息,像是在呻吟、在倾诉、在期待……后来,我到上湾开展扶贫工作,一种特别的情感、一份沉重的牵挂和一个不舍的梦,在我心中悄然发芽。

萍萍的命运

我的帮扶对象中有一名十三四岁的智障女孩,她叫萍萍,父亲早逝,母亲走失,与白发苍苍的祖父相依为命。那天,我来到她家。看到她身躯瘦小,衣履不整,目光呆滞,神情恍惚。想想城里这般大的孩子,每天好吃好穿,想要什么书就有什么书,生活得多么幸福。可眼前的这位女孩,缺衣少食,因家中经济无源学业中断。一股心酸涌上心头,强烈地冲击着我的心房,让我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之后的日子,我们从落实帮扶政策着手,并尽最大能力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使这个家渐渐温暖起来。

记得那次带她去做残疾人鉴定,我们在镇村、残联和医院来回奔波,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用最快的速度帮她办好了残疾人证。把她和她祖父送回上湾时,我高兴地对她祖父说:“大爷,有了残疾人证,萍萍今后就可以享受政府的残疾人补助了。”他们开心地笑了,特别是萍萍,笑得是那么可爱、纯朴、璀璨,就像上湾的桃花,在阳光雨露下,绽开得格外美丽。

无声的感谢

袁金朝是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贫困户,妻子是聋哑人,从未上过学。他们住的房子是家里分家得到的一间土屋,里面光线晦暗,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让人看了心酸。作为他的帮扶干部,我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近几年,我们帮他家争取到了建房资金,拆了土坯房,建起了新房。但有了新房并不等于就过上了好日子,他家还得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才行。根据袁金朝家的实际情况,我为他家设计了多种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的脱贫方案,后都被自己一一否定。最后认为还是帮他找一份适合的工作最为可行。于是我四处打电话发信息,请亲戚、朋友帮忙寻找合适的工作。对于一个没有任何技术、文化水平低的人来说,想要找个理想的工作,是何其困难。但是为了拯救一个在困境中呻吟的家庭,就是再困难我也不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周折,我终于在离袁金朝家不远的大唐工业园区为他找到了一份力所能及,收入每月有 3500 元的工作。加上家里的农田收入,从此袁金朝的生活日渐好转,聋哑女主人常常微笑地向我们竖起大拇指,她那“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开心和感激,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

父子般的情义

在上湾左角的偏僻处住着一对 70 多岁的老人——刘道结夫妇。善良朴实的老人中年丧子、家境凄凉。自从扶贫工作队进驻上湾,扶贫干部把两位老人当自己亲人一样对待,常常上门看望老人,关心他们的生活、身体,解决他们的困难。在我们的努力下,刘道结家得到了土坯房改造补助资金,建起了新房。老人每天把新房里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刘道结过 70 大寿,我带上红包到他家给他祝寿。两位老人看到我来特别高兴,大叔把黄澄澄的土鸡汤中最嫩的肉盛在我的碗里,我明白,大叔这是把我当成儿子对待啊!去年秋天,大婶过 70 大寿,我给老人包了一个红包,以表心意。大婶忙推开说:“你能来我们就很高兴了,这次无论怎样也不能再让你破费。”或许是我对老人的孝心又一次拨动了她那根埋藏在心底很深、很久的思子心弦,她边说边拭着泪水。其实扶贫干部早已用行动告诉了他们:你们的儿子没了,我们就是你们的儿子啊!

今年 3 月,春寒料峭,扶贫工作任务已经不在上湾的我迎着北风,买了牛奶到上湾去看望二老。大婶责怪地说,

“你又买牛奶来。”“大婶,你们这个年纪要补钙,坚持喝牛奶对身体好。”“徐干部,你对我们真是太有心了。”大婶拭着感激的泪水说。告别时,大叔大婶硬要把平时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鸡蛋和花生送给我,我怎么拒绝也没用。一种父子、母子的情感在彼此心中流淌着、流淌着……

调离上湾有几个月了,那里的一草一木还印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是那些贫困户,他们渴望的眼神、纯朴的情感连同那条湾湾的小溪,一同融进了我的血液,让我心中满是思念与牵挂。上湾,一个家一般亲切的村庄;上湾,一个流淌着脱贫之梦的地方。衷心祝福你,明天会更好!

茶园新景 王亚强 摄

“节目蛮好看,你们明天还会再来(表演)吗?”我正在收拾道具,闻声抬头一看,一位老表用满怀期待的眼神望着我,嘴里似乎还想再说些什么。

“明天没有了,可能要过段时间才有了。”看着他的眼神,我有些不忍心地告诉他已经结束了。这位老表的期待,至少是对我们这次演出的肯定。

这次超田村文艺演出,是瑞金市云石山乡组织各村开展的主题为

“村村一台戏 感恩总书记”文艺汇演之一。超田村是赣南日报社挂点扶贫村,获悉村民自发组织文艺演出,赣南日报社也积极参与进来,为村里这台演出派来了主持人,还选送了 5 个精心排练的节目,让报社编辑记者与村民一道,共庆脱贫,共享喜悦。

那晚我有幸成为这台晚会的主持人,现场感受了超田村村民用充满激情的表演,感恩新时代,感恩总书记,感恩党中央。

此次晚会共有 18 个节目,其中13 个是超田村村民自编自演的。每一个节目都让我有很深的感触,每一个节目都让我如沐春风,每一个节目都在向人们传递正能量、诉说着他们脱贫后的变化。

当超田村小学的小朋友穿着整齐的服装,站在舞台上齐声诵读诗歌《中华少年》时,我的目光紧紧地跟随着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那时我就在想,这些中华好少年,不就是我们祖国未来的新希望吗?他们的专注神情,他们的精彩表现,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些经不住场面的农村孩子,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充满着自信与阳光。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他们既是受益者,也是见证者。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现在农村教育更加公平,村里的孩子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脱贫先脱脏,巾帼有力量。”小品《脱贫先脱脏》精彩的表演,引来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小品讲述的是云石山乡组建了一支巾帼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们挨家挨户帮助贫困户清洁家庭,在这个过程中动员更多的贫困户家庭树立清洁家庭理念,让他们认识到清洁家庭与身心健康、与树

立良好家风之间的密切关系,让他们真正心甘情愿搞好家里的卫生清洁工作的故事。

小品让我回想起云石山乡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的感人故事。今年 4月,我到云石山乡采访“清洁家庭,助力脱贫”活动。走访了好几户贫困户,看到的是干净整洁的庭院、窗明几净的厅堂、摆放整齐的农具,刷新了我对贫困户的认识。石背村村民丁流生家脏乱差现象非常突出,用帮扶干部的话说,每次只能在家门口找他谈事,因为他家里根本无处落座。在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的帮助引导下,他家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全村环境卫生的后进,变成全村环境卫生的清洁表率,丁流生还自愿加入“老年环境卫生巡查队”,通过现身说法,带领身边人一起走上清洁家园之路。如今,云石山乡 13 个村 1.1万余户村民都走上了清洁家庭长效保洁机制的轨道,“返脏”的农户越来越少。我想,当一个人生活在清洁干净的环境中时,他的思想一定会发生改变。过去脏乱差穷,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更不思进取;现在净洁好,还是贫穷的话,人就会思变,就会想方设法去创造更好的生活,这就是清洁运动的意义所在。

一首优美的葫芦丝表演,把我从热热闹闹的小品中拉了回来,现场观众都认真聆听着动人的旋律。舞台上,小小的身躯格外挺拔,吹奏出的乐曲也格外美妙。站在台上的表演者,是一名贫困户的孩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们家已经脱贫。这就是精准扶贫的魅力,如果没有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或许他们一家还在贫困线上挣扎,连温饱都没有办法解决,又怎能谈及精神文化生活呢?我想,孩子今天能够走上舞台,一定格外自豪,一定格外值得回忆。

“竹板这么一打呀,哎哟别的咱不夸,就夸超田人民有福气,一起来感恩总书记……”超田村里能人多,节目一个接一个。快板《人民有福气 感恩总书记》来源于村民的生产生活,来源于脱贫攻坚一线,它表达的是当地百姓发自内心的感恩。我想,快板的内容一定和台下的观众产生了共鸣,时而鼓掌、时而点头、时而

微笑,因为说的就是他们每个人的心声啊!

“这些演出讲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我们老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毛主席领导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如今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超田村脱贫示范户欧小毛说,“这台演出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演的都是发生在我们村民身边的事,我看了之后非常有感触。”

欧小毛是超田村的贫困户,但他坚决不等靠要,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流转了山地种下了桔子树。用他的话说,这些年一直在接受党和政府对他的帮助,如今他可以勇敢地说:“两年后我的桔子就可以上市 销 售 了 ,我 家 的 生 活 会 越 来 越好。”当我站在欧小毛身边,看到他神采飞扬、掷地有声地说出这句话时,我在心里为他竖起了大拇指。的确,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有了产业,村民才有可持续的收入,生活才能有所指望。

“这样的节目好啊,以后可以多搞几场。这些年,我们超田村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扇子舞、广场舞等已经在村里形成了一定规模,随时都能拉得出一支队伍,组织起一场演出。”当晚的演员、村民梁淑清说,“村里的日子越来越好过,越来越红火,大家对业余生活的追求就更加有劲了。”“没有想到村里的演出也能这么精彩,现在老百姓的生活确实有很多的变化呀!”赣南日报社派出的演员、记者潘庆坤感慨道。的确如此,整场演出中,演员服装新潮统一、节目档次高、群众参与度强,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我不是第一次到超田村,但是每一次去都能感受到这里的变化。超田村的村容越来越整洁,超田村发展起了产业基地,超田村村民办起了食品企业……超田村的每一个变化,都是瑞金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 7 月 29 日,从省里传来喜讯,瑞金市以群众满意度 99.38%、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 0.91%的良好成绩,正式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瑞金成为我市首个脱贫摘帽的

市(县、区),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瑞金市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瑞金脱贫摘帽的喜讯在赣南大地上传唱。

由于历史和战争创伤、交通落后等多种原因,截至 2014 年底,瑞金仍有贫困户 20179 户 82094 人,省定贫困村 49 个。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赣南革命老区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有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为瑞金的发展给予了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是不完整的。”我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小康的论述,真真正正地点亮了红都儿女的脱贫梦,促使他们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昂首前行。

来自国家部委、省直单位、赣州市和当地的 70 名副处以上领导干部挂点结对,5000 多名党员干部组成227 支扶贫工作队,万名帮扶干部奔赴瑞金脱贫攻坚一线。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瑞金才能率先脱贫摘帽。

在各级干部的帮扶下,云石山乡全乡贫困人口由 1597 户 6239 人减少至 91 户 307 人,贫困发生率由 13.7%降至 0.68%,超田、田心、陂下 3 个贫困村顺利退出。“我们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关怀,如烙印般铭记在脱贫摘帽后的超田村村民的心坎上。

我终于明白,“村村一台戏 感恩总书记”这台文艺演出为什么能够如此动人。因为这是超田村村民发自内心的感恩奋进,发自内心的真诚抒怀和肺腑之言。感恩总书记,让超田村搭上了脱贫攻坚谋发展的快车,迈向了美丽富强的新时代。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想,在超田村今后的发展路上,他们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走出一条更加宽广的康庄大道。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