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缘何“小学化” -...

Post on 24-Dec-2019

1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32017年3月 2日 星期四

责编:常立萍 版式:李雯 校对:安琪 深 度党报调查

学英语、学数学、学唐诗……四五岁本是尽情游戏玩耍、享受快乐

的年龄,但幼儿园里很多孩子却不得不像小学生一样,端坐在教室里

学习“语数外”,甚至晚上回家还要写作业。近年,这种现象愈演愈

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幼儿教育“小学化”?这种情况对孩子健

康成长是否有利?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2 月 28 日 下 午 ,记 者 来 到 我市 一 家 幼 儿 园 ,见 到 一 间 教 室内 ,一 位 老 师 正 在 教 孩 子 加 减法,教室的墙上还贴着汉语拼音表 和 英 语 字 母 表 。“ 我 不 仅 会 数100 个 数 ,会 加 减 法 、背 唐 诗 ,还会背英文字母呢!”下课间歇,记者询问一位小朋友,这位小朋友骄傲地说。

随 后 ,记 者 又 来 到 我 市 另 一家幼儿园,这个幼儿园的特色是宝宝识字比较多。用幼儿园老师的话说,在这个幼儿园学习的宝宝,识字量都非常大,很多小朋友都能读简单的故事书了,孩子们每天都有学习生字的课。“在我们这儿上幼儿园的宝宝,到小学之后学习一点也不费劲。”该幼儿园一位老师自豪地说。

记者邻居家的小朋友才 4 岁多 ,正 在 我 市 一 家 幼 儿 园 上 中班。有一天她妈妈带着她,来到记者家说要请教学习上的问题。原来是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英语单词是什么、怎么读,说是幼儿园老师留的作业。这让记者很

是诧异,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学英 语 了 吗 ? 经 过 记 者 了 解 才 发现,幼儿园孩子学英语几乎成了幼儿园教学的“标配”。

记 者 在 调 查 中 发 现 ,有 的 幼儿园特别是私立幼儿园都开设了小学课程,孩子们不仅要学文化课,还要学英语。尤其是我市不少幼儿园都打着双语教学的牌子招揽生源,还声称会请外教专门上课。试问,请外教上课,三四岁的 孩 子 能 听 得 懂 吗 ? 一 位 业 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在我市一些民 办 幼 儿 园 和 个 别 公 办 幼 儿 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

事实上,早在 2011 年,教育部就已下发通知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并明确指出: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纠正

“小学化”教育内容和方式。但幼儿教育

“ 小 学 化 ”现象 仍 屡 禁 不止。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幼儿教育“小学化”?

我市一家私立幼儿园园长说,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生活中我们也常听到家长们炫耀自己的孩子刚上幼儿园就学会了多少汉字、会背诵多少古诗、掌握了多少算术题。有些家长还以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多少书本知识来判断幼儿园的好坏。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争得更多的生源,幼儿园也不得不开设小学课程。在一些幼儿园,“小学化”教育成了幼儿园和家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

事情。前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徐女士告

诉记者,她的孩子明年就要上小学了,之所以来这所幼儿园就是因为这里的大班讲小学课程,这样等孩子上小学时学习就不会吃力,基础也能更扎实,比从未接触过课本的孩子肯定更有优势。“别的幼儿园和培训班都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眼看孩子要上一年级了,到时跟不上咋办?”持有相同观点的家长严先生说,他也知道小孩子在幼儿园应该以玩为主,但是提前让孩子学点英语,培养她对英语的兴趣,到上小学时更容易跟上课程,

取得优异成绩。记者采访中发现,有他们这样想法

的家长并不在少数,经常听到家长们谈论谁家宝宝能背三四十首唐诗、谁家宝宝已经能说简单的英语对话,立即引来众多家长羡慕的目光。“没办法啊,你家宝宝整天玩啥也不学,可是人家的宝宝啥都学,那不输在起跑线上了吗?”但有时他们也很矛盾:“看到孩子挺累的,回家还要背古诗、写作业,也很想让他们有个快乐的童年,但想想别人家的孩子都这样学习,如果不让自己的孩子学就会被落下。”

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孩子究竟有没有帮助?幼儿园接受过小学教育的孩子走进小学校门后,真的会比从来没有接受过小学教育的孩子更优秀吗?

对此,我市某小学教师王凤霞认为,这是家长的认识误区。一方面,小学教的东西在幼儿园已经学过了,很多孩子形成了上课不专心听讲、爱做小动作的坏习惯,到后面学习新知识时就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要求不一样,像握笔姿势不正确、书写不规范的毛病一旦形成,小学老师要花很大的功夫才能让其改掉。

其实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有教育专家做过调查。为了弄清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专家们调查了两所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的发展情况。其中有一项调查的内容是:按学生的不同来源分类统计他们的成绩,作出比较。统计结果显示,这 3 个年级各类学生的发展变化是极相似的。以三年级学生为例:来自一般幼儿园的学生,各学期上、中、下三等学生的比率变化不是太大,情况比较正常。未进过幼儿园的小学生,前两年属下等成绩者比

率逐渐减少,属上等成绩者比率逐渐增加,进入第三学年后,趋于稳定,这也是正常的。只有来自“小学化”严重的幼儿园的学生,情况特异:属下等成绩者,其比率竟持续增加;属上等成绩者,其比率竟持续减少。

“一个孩子是否聪明,不是看他认识多少汉字、掌握多少英语单词,而是要看他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王凤霞说,家长不应该“拔苗助长”,幼儿的天性就是爱玩、爱动。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游戏,通过各种游戏,促进幼儿动口、动手、动脑能力,以“玩”的形式,使幼儿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从而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

“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原因就在于广大幼儿家长和各个不同层级的幼教工作者只关注近期的可视结果,而忽视了对幼儿可能带来的长期的、潜在的危害。”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岳亚平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短视的行为,会带来很多弊端:摧毁了教育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易使孩子只知道死

记硬背而未能养成勤动脑、爱思考的学习品质;浅显的、多领域知识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被繁杂的学习内容和枯燥的学习方式所代替,易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出现烦躁、厌学、逃避等不良情绪。

当然,也不是说一定不可以教和学一些“知识”,但方式方法一定要正确。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对幼儿进行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的启蒙性教育。因此,幼儿园阶段应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基础性、综合性、非重复性的适宜教育。只要符合这些原则和要求,对幼儿开展多方面的学习活动都是可以的。

幼儿教育“小学化”引起了我市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在 2 月 14 日举行的 2017 年开封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纠正幼儿园“小学化”被列为我市今年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会上明确提出,要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完善全市学前分层教研体系,确 保 幼 儿 园 质 量 与 规 模 同 步推进。

幼儿教育缘何“小学化”全媒体记者 刘洋

近年,对于“婚姻 法 司 法 解 释(二)”第二十四条存在着很大争议。这个法条确定,离婚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负债务,必须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从字面上看,这并无不妥,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为此,2月 28 日,最高人民法院从实际出发,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补充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及夫妻债务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不仅能够很好地保护婚姻双方中弱势一方的权利,也能有效打击恶意欠债等行为,维护司法权威和公正。

你还敢结婚吗?不知什么时候,结婚成了一件高风险的事。这种印象,随着去年一篇《婚姻有风险,领证需谨慎》的文章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而进一步加深。归根结底,原因就是“二十四条”。

什么是“二十四条”?它的全名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近年,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话题频频刷爆朋友圈,涉及夫妻一方

“被负债”的话题众说纷纭,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成为舆论关注的核心。这条司法解释之所以被高度关注,就是因为保护债权人利益与保护夫妻一方利益之间存在矛盾冲突,导致有些被法院判决要承担夫妻共同债务的当事人认为该司法解释有失公允。因为婚姻具有社会普遍性,所以相关案例具有很强的个人代入感。

凡有关于“二十四条”的新闻爆出,多数是泪水涟涟的故事。

去年 5 月,用户名为“被负债-泉州兰瑾”的王女士,把自己为前夫背上巨债的经历写成文章发布在微博上,文章名为《婚姻有风险,领证需谨慎》。王女士写道,2015 年,离婚后的一天,村干部带着法院的人到家里送传票。与前夫对质后,她才知道前夫在婚内背着她借下 300 多万元的巨款。

刚开始,王女士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想着自己不知情,也没花借来的钱,官司一定能赢,“找了个律师去代理就没管了”。而判决结果下来后,王女士傻眼了,这 300 多万元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必须由俩人共同承担。判决依据的法律条文就包括“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的第二十四条。文章发出后引起社会强烈关注,截至目前,这篇文章已被阅读 616万余次。

其实,王女士的遭遇并不鲜见,不少人在离婚后被法院判处要为前夫或前妻举下的大额债务负

责,而这些债务他们压根儿不知情。家住通许县农村的徐岗领一家去年就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纠纷中。

去年 4 月,经过媒人的介绍,徐岗领和邻乡的一名女子结了婚。婚后不久,一件烦心事就打破了一家人刚刚建立起来的幸福。去年 6 月中旬的一天,他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的男子声称徐岗领的妻子欠了他 7 万元,要徐岗领尽快还债。又惊又怒的徐岗领挂了电话,连忙回家质问妻子。面对愤怒的丈夫,徐岗领的妻子坦承有这么一笔债务。至于钱去哪了,她辩称“前些天打麻将输了”。为了他的婚事,徐岗领的父母已经借遍了亲友,欠下 6 万多元的债务。而这从天而降的 7 万元债务,更是让这个本就窘迫的家庭雪上加霜。

面对催债人的讨要,徐岗领表示此债务与本人无关,让催债人找他妻子讨要。然而,催债人并不理会他的说法,甚至恶狠狠地表示:“你老婆没钱还,你砸锅卖铁也得还。我把话撂这,就算你俩离婚了,你也得负担一半的债务,不信走着瞧。”

面对这种情况,已经有意离婚的徐岗领查阅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心凉了半截。“如果这种情况下离婚,我有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徐岗领为此烦恼不已,而他的父母则经常以泪洗面。

也有人大代表长期关注该司法解释。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研究发现,涉及“二十四条”的案件,有不少都是恶意举债、恶意诉讼。有一些前配偶勾结他人或者职业放贷公司,伪造巨额债务、形成恶意债权,钻法律漏洞进行恶意诉讼,侵犯不知情配偶方的权益。被侵犯方举证难度大,而恶意串通者却能因此获取巨额利益。

婚姻对很多人来说意味着共走人生路,但对徐岗领这些人来说或许意味着深陷危机。因为一场婚姻,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伴侣背上从天而降的债务。

然而,他们的命运将有望改写。针对“第二十四条”的争议,社会各界人士一直呼吁进行完善。2 月 28 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及夫妻 债 务 案 件 有 关 问 题 的 通 知》(以 下 简 称“ 通知”)。针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涉及夫妻共同债务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强调虚假债务、非法债务不受法律保护。

根据补充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新增两款,分别规定:夫妻一方与第三人串通,虚构债务,第三人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一方在从事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中所负债务,第三人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而通知要求各级法院正确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二)”作出的补充规定,在家事审判工作中正确处理夫妻债务,依法保护夫妻双方和债权人合法权益。通知强调,在当事人举证基础上,要注意依职权查明举债一方作出有悖常理的自认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通知还明确提出,对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夫妻一方举债用于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而向其出借款项,不予法律保护;对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举债后用于个人违法犯罪活动,举债人就该债务主张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的,不予支持。

在相关案件执行工作方面,通知提出,要树立生存权益高于债权的理念,对夫妻共同债务的执行涉及夫妻双方的工资、住房等财产权益,甚至可能损害其基本生存权益的,应当保留夫妻双方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执行夫妻

名下住房时,应保障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一般不得拍卖、变卖或抵债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

在很多法律界人士看来,最高法这次打的“补丁”显然很及时很有必要,在规范法院审理夫妻债务案件的同时,可有效保障“被负债”一方的财产权益。

在我市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律师陈银辉告诉记者,这次打的两个“补丁”很有现实针对性。现实中有不少夫妻一方与第三人恶意串通,伪造债务,损害另一方财产权益的现象。对此,此次新增规定:夫妻一方与第三人串通,虚构债务,第三人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样一来,就能打消部分人的念头,即企图通过虚构债务占便宜没门。也能让基层法院明白,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产生的非法债务,不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在相关案件执行工作方面,此次的通知中提到,要树立生存权益高于债权的理念。对此,陈银辉认为很有必要:“目前很多夫妻一方举债造成另一方财产被法院全部强制执行,结果直接导致孩子无钱抚养、老人无法赡养,换句话说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通知明确了法院在强制执行时不应简单粗暴,这也是对被执行人生存权益的保障。”

在司法解释出台之后,陈银辉提醒广大市民,债权人在出借财物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自己出借行为的合法性,特别是对方是婚内人士时,需要对方的婚姻证明和夫妻双方同意借贷的签字。否则,这笔债务就有可能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这自然为非法借贷设置了更多的障碍,它最终会给金融生活带来变化。

顺时而变 《婚姻法》更公道了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调查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愈演愈烈

分析

家长“拔苗助长”是主因

观点

幼儿教育“小学化”弊端多

问题频出 “二十四条”令人困惑 及时“打补丁” 虚假及非法债夫妻不共担

制图:李雯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