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明 江 电话:(010)65389195 电子信箱: 在美丽的黔...

Post on 18-Aug-2020

2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35责任编辑:明 江 电话:(010)65389195

电子信箱:xinzuopin@126.com

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第16期(总第56期)

曾经,黔西南于我是一个王朝的背影——夜郎古国在此神秘出现又神秘消失,是一片悲壮的疆场——诸葛亮南征、红军长征的重镇……对于遥远而诡谲的黔西南,我生发过很多很多的想象。两个月前,我得到机缘,终于来到了这个向往已久的地方。

从贵阳出发,车行过处,一路都是美丽风景。突然,一条攀升于山坡的巨龙映入眼帘,蔚为壮观撼我心魄,原来,它就是依山而筑的晴隆二十四道拐,一个公路建设史上的不朽神话。二战时期,滇黔线上运载国际援华物资的美军军车川流不息,蒋介石将滇黔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二十四道拐正是这“抗战生命线”的咽喉要道,因之成为举世闻名的“历史的弯道”。

中午抵达贞丰。贞丰,因清代嘉庆皇帝赐“忠贞丰茂”匾额得名,因黄金遍地如今又有了一个新名称:中国金县。境内地貌以石为骨,地势高低错落,高山、深谷、平坝、盆地和丘陵相互交错,构成喀斯特高原特殊的地貌景观,被誉为“喀斯特公园县”,同时也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理想之地”。时间匆匆,只观赏了“天下第一奇峰”圣母峰,我便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艳和绝倒。

喀斯特景观在黔西南异彩纷呈,以首府兴义市为中心的锥状喀斯特景观,是世界锥状喀斯特地质地貌的典型代表,是“保存最完整、集中连片分布面积最大、地貌景观最典型、科学和美学价值极高的景观”,专家惊呼在此发现“中国喀斯特精华”。

兴义也名金州,洁净、美丽、幽雅、精致,黔西南人把这小城布局和建设得恰到好处,使之正符合安居乐业和旅游观光的需要。甫一进入兴义,我就不由得哼起歌曲,“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谈的谈,说的说,小城故事真不错。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做客。”

就在兴义城郊,即有集雄、奇、险、秀、幽为一体的马岭河峡谷。峡谷山高水长,奔腾的瀑布成群,明净的溪流蜿蜒,荡漾着每一位旅客的心灵。水是这儿的精髓,让它变成与众不同的地方。山的阳刚与水的柔情,让我心神摇荡,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我简直想唱歌。7月的峡谷中,只有树木和流水的声音,山风与树林合奏出迷人的华尔兹,瀑布与山谷交织成壮丽的交响曲。微风吹拂,像丝绸滑过脸颊,有如被情人温柔的手掌摩挲,让人如醉如痴。这一切,构成了我心目中的人间伊甸园。

云朵洁白、万峰延绵,浩瀚苍茫的国家地质公园万峰林,两万余山头“磅礴数千里”,仿佛千军万马奔于眼前,令我目瞪口呆;奇美的山峦与碧绿的田野、弯曲的河流、古朴的村寨、葱郁的树林融为一体,构成天底下罕见的峰林田园风光,绘就

“奇峰似林,田坝胜锦,村落如珠,古榕若翠”的巨幅画卷,让我叹为观止。万峰林被誉为“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它的奇美壮观,使旅游海报相形失色。

纳灰村梦幻般坐落在宏大的万峰林中,“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得山水清气,田园是如此的丰茂,农舍是如此的安详。布依族人民借自然之手,把家园建造成为诗意的生存环境:以万峰林为背景,民居清一色白墙黑瓦,村庄像极一帧素雅高贵的黑白照。几年前的一个春节,胡锦涛总书记与村民一起过年,纳灰村一派欢腾。宋人有言,“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纳灰村的山水则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传说中的仙境,在这儿就是现实,就在眼前。真想成为这里的一个农妇。

只消见到以下食谱,就让我食指大动:猪脚炖金豆米、红烧肉炖豆腐果、炖猪皮、酥肉粉条、排骨炖萝卜、素南瓜、素豆花、花糯米饭。而这布依八大碗,据说是当地布依族人的家常便饭。外国文化学者认为,“有四个主要的自然因素决定着人类的生活与命运,这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如此说来,黔西南的布依族人民太幸运太幸福了。

入夜,欣赏布依族歌舞。布依族曲艺“八音坐唱”,古朴悠扬余韵袅袅,难怪被称为“声音的活化石”,被国家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布依族舞蹈来源于生活,以生产劳动和民族习俗为题材,自然、淳朴、独特,男女舞者服饰色彩简单,都以黑、蓝、青、白为主,布衣女子则头包盘盘帕或牛角帕,头帕颜色为雅致的青底白色花格,别有一种诱人的风情。

……重游黔西南的念头非常强烈,因为还有很多奇特美丽的

自然风光引诱着我:安龙招堤、兴义云湖山、放马坪大草原、国家级森林公园仙鹤坪;更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召唤着我:燕子洞、笔山书院、龙溪石砚、铜鼓山遗址、交乐汉墓群、“兴义人”古人类文化遗址、明永历皇帝行宫、明“十八先生墓”、少年张之洞挥就名篇赞颂的半山亭、主持中国战区受降大典的国民党军政首要何应钦故居,等等。黔西南还是中国“兰乡”、“中国观赏石之乡”,而金州鱼龙、“贵州龙”化石群,已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天地造化,黔西南“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多矣。奇哉,黔西南;美哉,黔西南!

熔秦铸汉 摩古师今 万千气象 尽在其中 实乃天池一绝——王 蒙

老友都幸福告诉我,这22个字是王蒙题赠邹井人的。如今的邹井人,已是微雕达人,其作品早已走岀了天

池,走出了新疆,驰名海内外。1991 年夏,王蒙重访新疆。某日,都幸福陪他去天

池,临行,老都说了句:可惜见不到邹井人。同大多数国人一样,邹井人有了经济意识,认识到乌鲁木齐的商机多,挣钱更容易,在某市场租了个摊位,经营他的雕刻。王蒙立马改变了主意,不去天池了,要去见邹井人。

邹的摊位在市场不起眼的一角,仅一柜、一桌、一凳而已,与琳琅满目的其他柜台相比,显得有些寒酸——倒是与文艺在经济大潮中的地位很匹配。一只凳子三个人,谁坐似乎都不合适。于是王蒙与邹井人站着聊了一个多小时,而老都呢,也就站着当了一个多小时的观众与听众。

但凡两人交谈,你有来言,我无去语,或者牛头不对马嘴,其结果只能是“话不投机半句多”。21年后的今天,当年的陪同者、引荐者、见证者都幸福已记不得他们交谈的内容了,但王蒙不顾市井噪杂,同邹井人能站着聊一个多小时,不足以说明问题吗?对邹井人而言,无疑有着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的收获与惬意。所以他让王蒙挑一方石料,刻成名章相赠。王蒙也不客气,似乎很随缘,顺手从一堆石料中取出并不显眼的一方交给了邹井人。不谙金石之学的都幸福,对王蒙的选择有些质凝。事后,他问邹井人,王蒙挑的石料如何?邹井人说,好,王蒙好眼力!那是他石料中的精品——鸡血石。自然,王蒙对这方名章的喜爱不仅仅因为石料,更在于邹井人的刻工与创意。返京后,他给邹井人寄去了新出版的十卷本的《王蒙文集》,还有对邹井人雕刻艺术予以高度评价的22字的题辞。答谢之意,尽在其中。

《王蒙文集》,华艺出版社于 1993 年 12 月出了第一版,因此邹井人得到王蒙的赠书与题辞,最快也应在 1994年年初。时隔两年半之后,邹井人仍能进入王蒙的赠书名单,且还有评价甚高的题辞,足见这次会面、交谈、赠章给王蒙的印象深刻。

邹井人原籍山东,4岁时随家长迁往天津,自幼天资聪颖好学,无奈家贫,小学毕业即辍学在家,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一天,邹到天津某大寺院打扫卫生,该寺院老主持慧眼独到,认为邹井人是可造之才,悉心指导他学习中国传统文

化,练习书法、绘画、篆刻。民国初年,清朝的王公贵族、皇亲国戚,纷纷避居天津,同时也带去很多善本古籍、书法、绘画、篆刻等文物珍宝。岁月渐逝,许多深深怀恋中国古典文化及文物珍品的遗老,惟恐文物损坏丢失,出于对老主持的信赖,纷纷捐献寺院,以图保存永久。所以该寺院收藏甚丰,古籍、绘画、书法中有许多善本、孤本,文物中也有许多稀世珍品。比如,南宋的秦桧,大部分人只知道他是大奸臣、卖国贼,却鲜有人知他还是大书法家。秦桧的数件书法及碑帖孤本就收藏于该寺院,邹井人就曾反复观赏揣摩。老主持的国学熏陶、释疑解惑,寺院收藏丰富的文物珍品的润泽,为邹井人日后的雕刻、书法、绘画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之后邹井人成为天津的“支边青年”,来到天山博格达峰下的某煤矿,本来可以成为光荣的“工人阶级”一分子,可惜他体质太弱,眼睛近视,无法下井挖煤,只能遗憾地当了一名看井人。邹井人成为看井人,也许是一种命定,工资自然少挣了许多,但却赚得了空闲,有时间操弄打小就喜爱的雕刻,偶尔还可以练练书法、绘画。上帝在关上一道门的同时,也为人开启了一扇窗。

雕刻离不开工具与材料。工具呢,是在天津时置办的,无所谓新旧,能用就行;木材呢,必须纹路质密,不易开裂的上等木料方可,凭他三十几元的月工资,还要养活老婆孩子,自然买不起;石材呢,那就讲究多了,少则几元、十几元,多则上万元、上百万元,甚至价值连城,所以自古就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

还好,矿区有堆积如山的煤矸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搞微雕肯定不行,需要层次分明的雕刻也不行,但雕刻老虎、狮子、老鹰及马、牛、羊、骆驼等动物还是可以的。起初,邹井人雕刻了许多作品送人,由于它们的栩栩如生和传神,很受欢迎。这些赠品,犹如试探气球,更是实物广告,很快有了回馈:有商家上门求购了。于是博格达峰下的天池有了他的摊点。而邹井人也因此调入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巿 (天池所在地) 文化馆。

有了巿场便有了收入。在解决了温饱且有了盈余之后,邹井人转入了微雕艺术的探索与创作,且很快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的微雕作品及刻瓷盘在广交会展销,大受欢迎;在日本、东南亚诸国展览,纷纷被所在国的博物馆、美术馆收藏;自治区及州上的代表团出访,大多以他的作品为礼

品,赠送各国政要或商界人物。一次,都幸福与邹井人一同参加自治区的代表团出访

新、马、泰,途经广州,时任广州军区话剧团团长的唐栋,到宾馆来看老都,顺便观赏了邹井人为此行准备的雕刻及书法作品。当时他提出宾馆房间灯光太暗,看不太清,想带回家仔细观摩。邹井人有些纠结,怕万一有个闪失,影响出访。都幸福对唐栋知根知底,友谊深厚,担保不会有任何问题。第二天一大早,唐栋不仅将邹井人的作品完璧归赵,而且自揭谜底:他让军区某酷爱艺术的首长看了,这位首长对作品很赞赏,并当即拍板:试探着问邹井人可否来军区创作室担任美术创作员一职。唐栋私下表示,凡有突出成就的优秀文艺人才入伍,待遇是不成问题的。在常人看来,对已过

“不惑”之年的邹井人而言,无异于天上掉下个大馅饼。出乎意料的是,邹井人拒绝了。在新加坡,接待方也很爱才,劝邹井人留下,可以安排他在“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工作。邹井人也拒绝了。

对此,一直像兄长一样关爱他、支持他、呵护他、推介他的都幸福颇为不解,问为什么?

邹井人说,我的汗水洒在了新疆,我的青春留在了天山,王蒙的赠言“实乃天池一绝”将我定位在了天池;我的根、我的梦、我的爱、我的痛、我的事业全在新疆,我怎么可能离开这儿呢!

邹井人颇为动情的肺腑之言,令都幸福十分感动,于是赋七律一首以赠之——

命定金石毕生缘,微雕大业代有贤;未必圣人不塞北,何尝才子尽江南;凿空走马开丝路,补遗铁笔秀天山;最是瑶池情结重,覆帱岩疆共斑斓。王蒙的题辞,都幸福的赠诗,令微雕达人的形象跃然纸

上。有人劝邹井人将王蒙的题辞刻成匾,悬于自己的店铺

中,邹井人觉得自己的店铺太普通,打算等坐落于天池畔二层楼的“邹井人微雕艺术创作中心”落成,再制成匾。可天不遂人愿,今夏的一场洪灾,将邹井人的农家小院夷为平地,家中物品荡然无存,其中包括《王蒙文集》及邹井人视若珍品并束之高阁的那张王蒙题辞。

邹井人真是欲哭无泪。天意不可违,人意犹可补。在中国作协北戴河创作之家,王蒙约都幸福聊天叙旧之

前,老都找我商量:可否请王蒙给邹井人的题辞再写一遍?我开玩笑说,你是王蒙的新疆好友,患难之交近半个世纪了,老朋友的面子还是会给的。再说了,王蒙的题辞不仅是给邹井人的,也是给天池的。

王蒙的题辞应该与邹井人的微雕及其微雕艺术创作中心一起成为天池的一道风景。

当我再一次呼唤你的名字我的灵魂是一条清澈的溪流高山上铭刻着你的名字岩层虽已斑斑驳驳风告诉我,你已走了久远但你若燃烧的火炬在黑夜里依然发着耀眼的光你的生命如此有力支配着我因为这大地仍然滚着一团火今天千万只握着方向盘的手渴望与你一起触摸生命的脉搏我再次寻找你曾经的心路你用扳手拧紧一生不悔的志向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面镜子始终照着我的行踪你二十二年筑起一座高耸的大坝你始终蔑视脚下翻滚的污泥浊水有人莫名其妙地患上了物欲症用生命的意义作为全部抵押权力和金钱构筑一座命运金字塔荒野上丢弃翠绿长青藤金色风帆当我进入城市 天堂般的城市享受着你从未享受过的享受我们的富有已非常的富有偌大延绵的藤架只有你如珍珠晶莹你自身的光不是点燃的光

你自己的语言不是修饰的语言你原本的真诚不是被涂重的色彩拨开内障的眼神发现你一个矮小的普通的士兵我永远为有你做兄弟而骄傲我心头的血曾滴在震后的废墟滴在大山深处山崖下露天的教室乌云遮住太阳丑恶横流的瞬间善良与正义的洪流将与你列队你的歌声再次扬起我心灵的节拍催生青春的禾苗与田野的花朵我要紧紧抱住你 与你合并为一个整体透析我的血液 与你鲜红的血一起奔涌

山是绿的,水是绿的。如果还要往人的内心窥视,我敢说,西吉人今年的心情也一定是绿的……西海固地区的西吉县,数十年来,非常少有地享受着以绿色为主题的好日子。

好像是地球人都知道,西海固的自然条件不好,年降雨量极少,十年九旱,从联合国请来的专家,对这个地区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后,给出的结论,让人真是丧气,他们认为这里不适宜人类居住!当时,我还在西安的媒体工作,接收到发自新华社的通稿后,看得自己的眼睛直发呆,很是为那里的同胞们而担心,不知他们在那样的环境下,是怎么维持生计的?我就是在这样一种疑虑中,接受了《小说选刊》的邀请,与十多位来自全国的作家,一起走进了西海固的西吉县,身临其境地感受那里的自然环境和群众的生活。

现实的情况使我喜出望外,印象中干旱苦焦的地方,并不是那么不堪,相反地,让我们看到西吉的希望,以及他们的未来和精神。

这个光明的希望,就被西吉的老百姓种植在西吉的泥土里;这个光明的未来,也被西吉的老百姓种植在西吉的泥土里,生长得蓬蓬勃勃,郁郁葱葱,我几乎要忍不住为西吉人改变自然、改变命运的精神而欢呼了。

种植在泥土里的希望和未来,不是金子,不是宝石,而是比金子还要珍贵的马铃薯,是比宝石还要珍贵的西芹、西红柿。因为他们种植面积的巨大,以及品种的优良和产量的高标,他们自豪地被有关组织命名为我国马铃薯之乡以及西芹之乡,而且还以他们诗意的情怀,赢得了中国作家协会等组织授予的第一个

“文学之乡”的称号。是的,在西吉县,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开展得又扎实又认真,

所有的乡村和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学社团。这像一把钥匙,解开了我原来对西吉的不解,在他们这里,十余年来,打出一番天地的作家不下数十位,而最受瞩目的也有近十位,譬如我认识的郭文斌、了一容、马金莲等,他们哪一个说起来,名字都是响当当的,其在文学上所取得的成果,受到了全国读者的广泛喜爱。而这些,与西吉县群众性的文学组织和创作热情是分不开的。

这一次来西吉,开宗明义,就是为着他们更大的文学梦想而来的。但是几天的深入生活,到最后一天,参加他们组织的座谈会时,却不能自已地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说,文学在人的一生中,不是惟一的,也不是第一的,而生活是,永远都是。我这么说,既是对西吉文学的感动,更是对西吉人在如此贫瘠的土地上,创造性地发展马铃薯和西芹、西红柿种植的感动。文学不能吃,不能喝,而马铃薯能,西芹、西红柿也能。

作家季栋梁最知道西吉了,他是宁夏籍的作家,名望却早已蹿出宁夏,享誉全国和国外了。他多次到西吉来,他在采风活动中开玩笑说的一句话,却让我不能忘怀。他说:西吉有“三宝”,洋芋、土豆、马铃薯。

他这话说得太对了,能成为宝的东西,有一个标准,就是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老百姓的生活。

西吉的马铃薯,就充分体现了是为“宝”者的基本特性。西吉的老百姓,在他们的饮食目录上,就有马铃薯突出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我们采风在这里,一日三餐,几乎都少不了马铃薯。吃了几天,让我记住了名字的菜肴,就有炝炒马铃薯丝、马铃薯炖豆角、马铃薯炒饭以及烤马铃薯。好像是最为简单的烤马铃薯,成了我们一行人的最爱,每一餐饭,不把烤马铃薯端上桌子,这一餐饭就不算完,而一旦端上桌来,你也伸手,他也伸手,风卷残云似的,不消一会儿工夫,烤得表面焦黄、内里糯软的马铃薯,立马会被剥了皮,填进大家的肚子里。

原来的“土蛋蛋”,经西吉人科学种植,如今成了他们致富增收的“金蛋蛋”。而他们还不满足已有的成就,制定了更高更新的发展战略,优中选优,精细包装,深度加工,以使西吉的马铃薯,在国内甚至国外,创出更大的市场来。

是的,西吉的马铃薯是他们的品牌产品,除此还有一个西芹,也是他们可以自豪的又一特色农业产品。贫瘠苦焦的西吉,因为地处寒凉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夏短温和,秋凉多雨,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宜西芹的种植。而这,只是西芹扎根西吉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西芹的培育和生长,不能沾染丝毫污染,也丝毫见不得化肥和农药,西吉的好处是,老百姓都有放牧牛羊的习惯,农家肥十分丰富,加之灌溉,又都是抽取地下深井里的水源……国家有关部门前来西吉检测,认为正是他们的这一特点,使得西芹生长所需的大气、土壤、水源等生产环境指标,全都达到了国家一级指标。

我们采风的日子,正是新一茬西芹上市的时候,但见整车整车的西芹,封装在冷汽机车里,风驰电掣地开出西吉,开往北京、上海、深圳以及香港、澳门等地。

不能不说的,还有西红柿的种植,也迅速地推广开来。对此作出贡献的是福建华林集团,他们通过土地流转,在西吉的兴隆镇,投资了2.5亿元,开发出了5000亩的基地,以“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种植西红柿,使当地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西吉吉祥,我祝福他们,能够早日走上富裕的道路。

风 景(油画) 王洪文作

王蒙与微雕达人邹井人□陈德宏

在美丽的黔西南

杨海蒂

西吉吉祥

吴克敬

雷锋,你让我有这样的思考□班清河

top related